收藏 分销(赏)

苏教版必修1同步教材研读及对应知识点变式训练.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5433258 上传时间:2024-10-31 格式:PDF 页数:134 大小:9.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必修1同步教材研读及对应知识点变式训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苏教版必修1同步教材研读及对应知识点变式训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苏教版必修1同步教材研读及对应知识点变式训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苏教版必修1同步教材研读及对应知识点变式训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4页
苏教版必修1同步教材研读及对应知识点变式训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同步教材研读 基础知识基本方法 知识点1:物质的分类方法1.物质分类的意义: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运用分 类的方法不仅能使化学知识条理化,还可以通过研究,发现物质性 质及其变化等方面的规律性。对物质进行科学的分类,再分门别类地去研究它们的结构、性 质、制法及用途等,就容易从中寻找有关规律,方便我们更好的把 握物质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分类应依据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标准”不同,分类方 法也不相同。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分类结 果。2.按照物质的属性,物质一般有如下的分类方法。根据存在状态:

2、分为固体、液体、气体;(2)根据导电性能:分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3)根据溶解性:分可溶物、微溶物、难溶物等;(4)根据组成元素:可分为单质、化合物。3.化学上,通常根据物质的组成对其分类。对应变式训练知识点1:1.(2007年泰安模拟)分类方法 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 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不 合理的是()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 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 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 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 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A.仅 B.C.D.仅单 r非金雇单质 质L非金屋单质化 合 物L有机化合物 f酸J无机 碱化合盐

3、氧化物 氢化物重点提示:一种分类方法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提供的信息比 较少,在实际的应用中,人们常将多种分类方法结合使用。例I.现有下列五种物质:镁条、硫酸锌、氢氧化钠、氧化铜、酒 精,根据它们组成或性质的不同,把它们分成两大类。思路分析:对所给物质进行分类,首先应根据它们在组成、性质、状态等方面的不同,明确分类的依据,然后再针对不同的依据得出 不同的分类结果。解题:从组成上看,镁条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为单质;另四 种物质都是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为化合物;从状态上 看,酒精为液体,另四种物质为固体;从性质上看,酒精、氢氧化 2.今有下列三组物质,每组中 都有一种物质跟其他三种

4、属于 不同的种类。将此种物质(写化 学式)和分类依据(选出的物质 与其他物质不同之处)写在下面 相应的表格内,三组物质分别 为:(1)。2、F2 s、n2;(2)Fe、Na、Al、Si;(3)NO、CO2 SO2 P2O5o组别被选出 的物质挑选 依据第(1)组第(2)组第(3)组钠、硫酸锌都是易溶物,另二种物质为难溶物等等。误区点拨:从不同角度分析,物质具有多种不同的性质,分类中 要注意首先明确分类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分类。知识点2:物质的转化1.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知识点2:3.(2007年南宁模拟)下表有三组 物质,每组均有甲、乙、丙三种物 质(酸、碱、盐均为溶液)。第I组第n

5、组第ni组甲BaCl2FeCu(NO3)2乙Fe2O3K2sO4h2so4丙ZnNaOHMgCl2根据该表回答问题:重点提示: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 系非常复杂,发生反应的类型较多,具体分析如下:非金属单质(氧气除外)+金属单质一无氧酸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含氧酸盐;酸性氧化物+碱盐+水;碱性氧化物+酸盐+水;酸+碱一盐+水;酸+盐一新酸+新盐;碱+盐一新碱+新盐;盐+盐新盐+另一新盐;金属单质+盐一新金属+新盐;金属单质+酸盐+氢气。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 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等;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 氧化物,

6、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I2O3等。例2.盐是一类常见物质,下列物质可直接反应生成盐的组合是()(1)第ni组中有一种物质能与第 组中的所有物质反应,这种物质是 O(2)不跟第I组所有物质发生反应 的,能跟第III组中所有物质发生 反应的是第II组物质中的,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金属;碱性氧化物;碱;非金属;酸性氧化物;酸A.只有B.只有C.只有D.全部思路分析:了解盐类的概念及组成,熟悉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具体可参考物质的转化关系分析。解题:D误区点拨: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外延,对概念进行分析。我们熟知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但不仅仅此反 应能生成盐,其他反应类型,

7、如置换反应、化合反应等也能生成 盐,请同学分别举例验证。4.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 间有一定的反应关系,可以相互转 化,请将下列各类物质按其之间的 反应关系连线,并且尝试分别举 例:非金雇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碱|酸单质与酸:酸与氧化物:碱与氧化物:酸与碱:单质与单质.知识点3:化学反应的分类1.按照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及多少,将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 应类型,其基本形式如下:(1)化合反应:A+B AB(2)分解反应:AB A+B(3)置换反应:AB+C=A+BC(4)复分解反应:AB+CD=AD+CB重点提示:(1)在水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至少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生成沉淀(包括微溶物);

8、生成气体挥发;生成水(严格说是指生成难电离的物质)。(2)在水溶液中,金属间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是:活动性强的金属 置换活动性弱的金属。活动性的强弱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进 行判断。2.按照反应中物质是否得失氧,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 应两大类。例3.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NaOH+HC1 NaCl+H2OB.2CO+O2 2CO2C.H2+CuO=Cu+H2OD.H2cO3 H2O+CO2思路分析:按照四种反应类型的转化形式对四个选项分类,找出符 合AB+C=A+BC特征的反应。解题:C误区点拨:判断四种反应类型的关键是抓住反应的实质,从定义出 发进行分析。知识点4

9、: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分析: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在反应前后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升降)可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例如,占燃在反应C+O2TCO2的反应中,可知C元素的化合价由单质的 0价变为CO2中的+4价,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02 中氧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一2价,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 氧化剂。(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反应过程中发生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 移)。(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反应前后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升降。(3)几组重要概念:氧化反应:物质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反应。还原反应:物质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反应。被氧化:物质所含元素原子失去电子

10、,元素化合价升高的过程。被还原:物质所含元素原子得到电子,元素化合价降低的过程 氧化剂:得电子的物质,元素化合价降低,有氧化性,发生还原 知识点3:5.单晶硅是制作电子集成电路 的基础材料。科学家预计,到 2011年一个电脑芯片上将会集 成10亿个晶体管,其功能远比 我们想象的要大的多,这对硅的 纯度要求很高。用化学方法可制 得高纯度硅,其化学方程式为:SiO2+2c 迤逞Si+2CO;Si+2Cl2=SiCl4;SiCk+2H2=Si+4HClo 其中反应和均属于()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知识点4:6.(2007年苏州模拟)吸进人体 内的Oz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

11、 的活性氧(O),它能加速人 体衰老,因而被称为“夺命杀 手”。我国科学家尝试用含硒化 合物Na2SeO3消除人体内的活 性氧,则Na2SeC3所起的作用是()A.氧化剂 B.还原剂C.催化剂 D.缓释剂反应,生成还原产物。还原剂:失电子的物质,元素化合价升高,有还原性,发生氧化反 应,生成氧化产物。氧化性:得电子的性质,氧化剂和氧化产物都有氧化性,但氧化 剂的氧化性比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强。还原性:失电子的性质,还原剂和还原产物都有还原性,但还原剂 的还原性比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强。重点提示: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方法:凡是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 变化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凡是反应前后没有元素化合价

12、 变化的化学反应就是非氧化还原反应。例4.下列反应中,水只做氧化剂的是()A、2H2。2H2+O2B、CO2+H2O=H2CO3C、2F2+2H2O 4HF+O2D、2Na+2H2O 2NaOH+H2思路分析:水只做氧化剂,则水中元素化合价应该变化,根据定义,充当氧化剂,所含元素化合价应当降低。解题:D误区点拨:特别注意,氧化剂得电子,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 还原剂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知识点5:物质的量基本概念1:物质的量(1)引入“物质的量”的意义:在化学反应中,微观粒子(原子、分子或离子)往往按一定比例关系进行,要建立微观粒子与宏观可 称量物质的质量、体积等之间的联系,必须引入一个新的物

13、理量一 一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单位是摩尔(mol),符号为n0(2)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用来反映物质 所含微粒数目的多少。重点提示:“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在口头或书面表达 中不可增减,不能拆开理解,不能理解成“物质量”、“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体积”等。物质的量度量的对象是微粒集体,微粒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中子、质子等,也可以是它们的特定组合(如由Na+与CF 按1:1特定组合构成的NaCl晶体,可表示为2moiNaCl)。用物质的量来表示物质时,必须标明微粒的名称,如ImolHzO,5 mol H卡 等。切莫混淆“物质的量”和“摩

14、尔”的关系,摩尔作为物质的量的 单位,不能用来表示宏观物体的多少,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微粒的 种类。例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的量是一种基本物理量B.摩尔是一种基本物理量7.CIO2是一种杀菌效率高、二 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 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102:2KC1O3+H2c2O4+H2SO4 2C1O2 t+K2so4+2CO2 t+2H2O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CI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是还原剂B.KCI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是氧化剂C.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该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5.8.下列有关摩尔使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1摩尔氧原子B.1 摩尔氧分

15、子C.1摩尔氧气D.1摩尔氧C.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D.摩尔是数的一种很大的单位思路分析:抓住概念,物质的量是一种基本物理量,摩尔是它的单 位。解答:AC误区点拨:百、千、万等是计数的单位,而摩尔类似千克、米等一 样是基本物理量的单位,此处应注意区分物质的量与摩尔之间的关 系。基本概念2:阿伏加德罗常数(1)定义:Imol任何微粒集体中所含有的微粒数叫做阿伏加德罗 常数。用符号Na表示,通常使用近似值6.02X 1023moiL(2)阿伏加德罗常数与6.02X 1()23的关系:前者为准确量,后者为近似值,阿伏加德罗常数(精确值)与6.02X 1023(近似值)的关系就象冗与3.14一样。在叙

16、述或定义摩尔时要用阿伏加德罗常数(Na)来表示,而在具 体计算中则常用6.02X 1023moF1来代替阿伏加德罗常数。前者有单位,后者没有单位。重点提示:阿伏加德罗常数是Imol物质中所含微粒数,是摩尔单 位的基准;微粒数(N)与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关系为:N=nXNA例6.在0.25mol硫酸钠中,含有的氧原子个数为()A.1 B.0.25 X6.02X1023C.6.02X1023 D.5X1023思路分析:根据公式NfXNa,氧原子个数等于氧原子的物质的量 X阿伏加德罗常数(通常使用近似值6.02X 1023moF1)o解题:每个硫酸钠微粒中含有4个氧原子,则在0.25mol硫酸钠中共含

17、有氧原子Imol,即n值等于1,代入公式 得解C。误区点拨:注意区分题目所问具体微粒是什么,是分子、离子?还 是原子、电子?基本概念3:摩尔质量(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摩尔质 量。用符号M表示,单位为g/mol。数学表达式为M=m/n。(2)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原子、单核离子的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 质量,如 M(O)=16g/mol,M(A13+)=27g/mol。多原子组成的物质的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 其相对分子质量,如M(H2so4)=98 g/molo原子团的摩尔质量以g/mo

18、l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 质量(即各原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总和),如M(SO42)=96g/mol。(3)摩尔质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M=NAXma,其中ma代 表单个原子(或分子、离子等)的实际质量,如:1个。原子的质 9.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Imol氧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 个。2分子B.lmolCaCl2固体中约含有3Na 个离子C.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氧原 子的H2s。4的物质的量为 0.5molD.Imol任何物质都约含有阿伏 加德罗常数个分子10.填写下列表格:物 质分 子 数质量(g)物质 的量(m ol)摩尔 质量(g/mol)氧 气16

19、硫 酸3.01X 1023水2量为 2.657 XI(p26kg,则 m(O)=6.02X lOmolX 2.657 X 10-26kg=16X10-3kg/mol=16g/molo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ma=M/NA来计算单个分子(或原子、离 子)的实际质量,如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16g/(6.02X 1023)o例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尔质量就等于物质的式量B.摩尔质量就物质式量的6.02X 1()23倍C.HNO3的摩尔质量是63gD.硫酸和磷酸的摩尔质量相等思路分析:摩尔质量与物质的式量数值相同,但单位不同,前者是单位为g/mol,后者是比值,单位为1。解题:D根据化学式计算得硫酸

20、和磷酸的相对分子质量都为98,故摩尔质量恰好相等,为98/mol。基本概念4:气体摩尔体积(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用符号Vm表示,常用的单位为L/mol。数学表达式为Vm=V/n。(2)气体摩尔体积的四要素:状态。气体摩尔体积不适用于液体和固体,只是适用于气体,可以是单一气体(如H2、。2等),也可以是混合但不反应的气体(如H2和He的混合气体)。状况。因为一定量气体的体积是随稳定、压强等外界条件的改 变而改变的,因此,处理有关气体的问题时应注意状况(如标准 状况)。气体摩尔体积不是固定不变的,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在标准状况下Vm=22.4L/molo定量。特

21、定条件下,气体的体积铜分子的数目有关,在标准状 况下,只有Imol气体的体积,才约等于22.4L。数值。任何状况下任何气体均存在一个气体摩尔体积,但不一 定都是22.4L/molo在标准状况下,Imol任何气体的体积约为 22.4L,而在非标准状况下,其体积可能为22.4L,也可能不是 22.4Lo(3)特定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标准状况下(0 lOlKpa),I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L,即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 积约为 22.4L/molo重点提示:对于固、液体,微粒间距很小,微粒的大小是决定物 质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对于气体,微粒间距较大,决定物质体 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微粒间的

22、距离。例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含有Na个氯原子的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L2L B.25C,1.01X105 pa,64gs。2 中含有的原子数为 3NAC.在常温常压下,11.2LC1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D.标准状况下,1L2LH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思路分析:结合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 尔体积的有关公式代入计算。根据n=m/M,64gSO2的物质的量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 mol H2SO4 的质量为 98 g-mol1B.H2sO4的摩尔质量为98 gC.9.8 g H2so4含有 Na个 H2sO4 分

23、子D.6.02X1()23 个 h2so4 分子的质 量为98 g12.森林是大自然的清洁器,若一 亩森林一昼夜可吸收66kg二氧化 碳,呼出48kg氧气,即在标准状 况下吸收 L二氧化碳,含 个二氧化碳分子;呼出 L的氧气,含_个氧分子。13.标况下,mg气体A和ng气体 B的分子数相等,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A.同体积的气体A和气体B的质 量比为m:nB.25时,1kg气体A和1kg气 体B的分子数比为m:nC.同温同压时气体A和气体B的 密度比为n:mD.标况时,等质量的A和B气体 的体积比为n:m为Imol;每个SO2分子含3个原子,则Imol SO2含3Na个原子。解题:B误区点拨

24、: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注意使用的 条件。适用对象为气体,并且要处于标准状态!同时注意气体微 粒的组成,是单原子分子还是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知识点6: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叫 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叫分散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分 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分散剂,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2.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液体)时,按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 来分类,可以把常见分散系分为溶液(粒子直径小于10-9m).浊 液(粒子直径大于10-7m)胶体(粒子直径在10-9-10-7m),用 数轴表示为:溶液胶体浊液10 9 10 7分散质粒

25、子的直径(m)3.区别胶体和溶液可从以下两个方面:(1)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区分: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为胶体,小于100nm 的分散系为溶液。(2)根据有无丁达尔效应来区分:胶体粒子对光有散射作用,因而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中阴、阳离子太小,对光的散射极其微弱,因此溶液无丁达尔效应。注意:下列几个方面不能用来区分胶体和溶液:是否均一、透明。因为胶体和溶液通常都是均一、透明的分散 系。是否透过滤纸。因为胶体和溶液的分散质粒子均很小,其分散 质均能通过滤纸。重点提示:胶体与溶液外观上没有区别,都是均一、稳定、透明 的分散系。其特性:具有丁达尔效应,利用此特性可鉴别溶液和 胶

26、体。有些胶体具有吸附性,可作净水剂,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使水澄清。例如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铁胶体等。例9.设计实验,证明明矶溶于水时会形成胶体。思路分析:验证明矶溶于水是否形成胶体,实质就是来检验某一 分散系是否是胶体,可以通过胶体的性质来进行检验。解题:取少量明矶加入盛有少量蒸储水的小烧杯中,搅拌使之充 分溶解;从小烧杯的一侧通入强光照射,从侧面来观察是否有一 条光亮的通路。误区点拨:在新课改中,对同学的要求除了掌握重要的规律概念,还要求同学能以此为基础设计实验,并加以探究,类似的问题应 多重视。知识点6.14.据2000年8月10日出版的英 国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用 DNA制造出一种臂长只

27、有7nm的 纳米(lnm=l(Tm)级镜子,这 种镇子能钳起分子或原子,并对它 们随意组合,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 的微粒直径与纳米级镶子具有相 同数量级的是()A.溶液 B.胶体C.悬浊液 D.乳浊液15.(2007年茂名模拟)我国科学 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钻 献菁”的分子(直径为L3X10 9m)恢复了磁性。“钻献菁”分子结 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 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A.“钻献菁”分子所形成的分散系 具有丁达尔效应B.“钻献菁”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C.此项工作可以用来改变分子的 某些物理性质D.此工作可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生物技术等方面知

28、识点7: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概念理解:(1)从宏观角度分析: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 合物叫电解质。而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 非电解质。(2)从微观角度分析: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自身电离出 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是电解质,而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自 身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2.具体比较:3.电解质的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溶于水或熔化时能导 电的化合物溶于水或熔化时不能导电 的化合物能否电离能不能溶液中的 存在形式阴、阳离子分子物质类别酸、碱、盐、水、金属 氧化物等非金属氧化物、氢化物等举例硫酸、氢氧化钠、硫酸铜等二氧化碳、甲烷等(1)电离:

29、以 NaOH 的电离为例,NaOH=Na+OH-o ft NaOH 固体中存在Na+和OH,但不能移动,故NaOH固体不导电;在 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产生自由移动的Na+和OH,能够导电。由此可见,电解质导电的原因是电解质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自由 移动的离子。电解质发生电离的条件是受热熔化或溶解于水。(2)酸、碱和盐的概念: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如HC1、H2so4、HNO3 等。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0H的化合物叫做碱,如 NaOH、KOH 等。盐: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或氨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 化合物叫做盐,如KC1、Na2cO3等。4.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

30、因及影响因素:(1)电解质导电的原因是电解质溶于水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自 由移动的离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发生 了定向移动,产生电流。(2)影响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的因素: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主要取决于单位体积内自由移动的 离子数目及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一般来说,在一定条件下,溶 液中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的电荷越多,该溶液的导电能力越 知识点7.16.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铁 B.酒精C.五氧化二氮 D,氯化氢17.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氯化氢_硫酸钠_硝酸铜_氢氧化银_硫酸氢钠_强。重点提示: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31、均指化合物而言,除了电解质以外的物质均 是非电解质的说法是错误的(单质不属于非电解质),单质及混 合物(如CL NaCl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两个条件具备一个条件便可以,不必要两 个条件同时具备。在受水分子作用或受热熔化时,化合物本身直接电离出自由移 动离子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例如,S02 NH3的水溶液都能 导电,但它们不是电解质。因为SO2、NH3溶于水时与水发生反 应,生成弱电解质 H2so3、NH3 H20,是 H2so3、NH3-H20 电 离出自由移动离子的导电,而不是SO2、NH3本身直接电离出自 由移动的离子,所以SO2、NH3不能称为电解质,而

32、是非电解质。要区分开电解质与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是纯净物,电解质溶液 是混合物。判断一种化合物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关键是看该化合物在 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否发生电离,能发生电离则为电解质,否 则为非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是电解质发生电离的表征现象。例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相同温度下,硫酸溶液的导电能力应强于醋酸溶液的导电能 力B.NaCl溶于水后发生电离,属于化学变化C.CuSO4溶液导电过程中要伴随化学变化D.相同条件下,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则其导电能力一定越强 思路分析:相同温度下,稀硫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醋酸浓 溶液的导电能力强,故A选项错误。物质溶于水发生电离的过程 中无新

33、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故B选项错误。相同条件下,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离子的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两个方 面,故D选项错误。解题:C误区点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与其中的溶质的电离程度无关,主要受离子的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等因素影响。例11.判断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A.硝酸钾 B.盐酸C.三氧化硫 D.氢氧化领思路分析:判断一种物质是否电解质,一方面要看是否符合定义 中的三个条件,另一方面要看导电是不是其本身电离所致。解题:C盐酸是混合物,但习惯上称盐酸为电解质,实际上是 指其中的溶质HCL A和D从表面到本质都符合电解质的定义。误区点拨:三氧化硫虽然表面上符合定义中的三个条件,

34、但导电 并不是其本身电离所致,而是它与水反应生成的硫酸电离所致,18.有下列物质:铝;硫化氢;金刚石;干冰;氢氧化钠固 体;硫酸铜粉末,试回答下列问 题:(1)能导电的是;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2)写出下列物质溶于水的电离 方程式:氢氧化钠:;硫酸铜:O19.(2007年东北三校联考)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A.C02的水溶液具有微弱的导电 能力,故CO2是电解质B.BaS04难溶于水,属于非电解 质C.H2s。4溶液的导电能力比HC1 溶液的导电能力强D.KNO3在受热熔化和溶于水时 均能导电,故KNO3是电解质故三氧化硫不是电解质,而是非电解质。重点难点-综合方法1.化学反应类

35、型(1)按反应物、生成物组成形式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2)按反应有无电子转移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 反应。(3)按反应是否有离子参加分为:离子反应和分子反应。(4)按反应的热效应来分: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2.物质的量相关计算A.相关公式Nf*Nan=m/MV=nX VmB.加德罗定律适用于任何状态下的气体,可归纳为:pV=nRTo 具体应用有:(1)同温、同压下,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Vi:V2=ni:n2(2)同温、同体积下,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Pi:P2=ni:n2(3)同温、同压下,密度比等于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P 1:P

36、 2=Mi:M2根据 pV=nRT 和 n=m/M,得:pV=(m/M)RT,pM=(m/V)RT,pM=pRT。因此,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相对分 子质量)之比。C.分子量计算的常用规律:气体的摩尔质量=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X22.4。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量与气体的密度成正比。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混合气体总质量+混合气体的总 物质的量。D.物质的量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例:综合20.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 反应的是()A.3C12+6KOH=5KCI+KCIO3+3H2OB.2NO2+2NaOH NaNO3+Na NO2+H2OC.SnCl4+2H

37、2O=SnO2+4HClD.3CCl4+K2Cr2O7=2CrO2Cl+3COC12+2KC121.与12.8gS5所含有原子数相等的NO的质量为()A.3.0g B.6.0gC.9.0g D.18.0g2C+。2-2CO化学计量数之比212粒子数之比212物质的量之比212结论: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参与反应各种粒子的物 质的量之比。例11.(2005年全国理综卷D已知Q与R的摩尔质量之比 为9:22,在反应X+2Y=2Q+R中,当1.6g X与Y完全反 应后,生成4.4gR,则参与反应的Y和生成物Q的质量比为质量比为()A 23:9 B、32:9C、46:9 D 16:9思路分析:由

38、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生成的Q和R的物质的量 之比为2:1,即n(Q)/n(R)=2:1,即有m(Q)=3.6g,由质量守22.关于agH?和bgHe,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A.同温同压下,比和He的体积 比为a:2bB.同温同压下,若a=b,贝H2恒定律可知:和He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m(Y)=3.6g+4.4gl.6g=6.4g,所以 m(Y):m(Q)=6.4g.3.6gC.体积相同时,He的质量一定大=16:9o解题:D于H2的质量D.同温同压下,若H2和He的物误区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有关 质的量相等,其体积也相等计算,即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

39、成物的总质量;参与 反应的反应物之间,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生成物的质量之比等 于它们的摩尔质量乘以化学计量数之比。拓展延伸提升能力1.胶体的性质与应用(1)丁达尔现象:当一束平行光线通过胶体时,从侧面看到一 束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中胶粒在光照时产生对光的散射作 用形成的。对溶液来说,因分散质(溶质)微粒太小,当光线照 射时,光可以发生衍射,绕过溶质,从侧面就无法观察到光的“通 路”。因此可用这种方法鉴别真溶液和胶体。悬浊液和乳浊液,因其分散质直径较大,对入射光只反射而不散射,再有悬浊液和 乳浊液本身也不透过,也不可能观察到光的通路。(2)布朗运动:胶体中胶粒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其胶粒的运

40、动方向和运动速率随时会发生改变,从而使胶体微粒聚集变难,这是胶体稳定的一个原因。布朗运动属于微粒的热运动的现象。这种现象并非胶体独有的现象。(3)电泳现象:胶粒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能在分散剂里向阳 极或阴极作定向移动,这种现象叫电泳。电泳现象表明胶粒带电。胶粒带电荷是由于它们具有很大的总表面积,有过剩的吸附力,靠这种强的力吸附着离子。一般来说,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微粒吸附阳离子,带正电荷,如&(次%胶体和Mao,胶体微粒。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胶体微粒吸附阴离子,带 负电荷。如“,胶体,/敝 胶体的微粒。当然,胶体中胶粒带 的电荷种类可能与反应时用量有关。心胶体微粒在过量时带 负电荷

41、,北过量时带正电荷。胶粒带电荷,但整个胶体仍是显 电中性的。同种溶液的胶粒带相同的电荷,具有静电斥力,胶粒 间彼此接近时,会产生排斥力,所以胶体稳定,这是胶体稳定的 主要而直接的原因。提升23.(1)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能使 胶体凝聚。使一定量的胶体在一定 时间内开始凝聚所需电解质的浓 度(mmol-LT),称作“聚沉值”,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小,则表示 其凝聚能力(填“越小”、“越大”),实验证明,凝聚能力主 要取决于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 子所带的电荷数,电荷数越大,凝 聚能力越强,则向Fe(OH)3胶体中 加入下列电解质时,其“聚沉值”最小的为 O NaCl FeC%K2sO4 Na3PO4

42、(2)为了把粘土溶胶(粘土胶体 微粒带负电荷)变成较洁净的水,加入等物质的量下列电解质时;效 果最明显的是,原因 是 OA.BaCl2 B.A12(SO4)3C.KC1 D.CuSO4(3)某同学配制好两瓶Na2sO4溶 液,一瓶为饱和溶液,另一瓶为 的非饱和溶液,还没来 得及贴上标签就搞混乱了。区别这 两种溶液最简单的方法是(4)凝聚:胶体中胶粒在适当的条件下相互结合成直径大于 的颗粒而沉淀或沉积下来的过程。如在野修编胶本中加入适 当的物质(电解质),冕皿胶体中胶粒相互聚集成脚脸沉淀。胶体稳定的原因是胶粒带有某种相同的电荷互相排斥而稳定,及 胶粒间无规则的热运动也使胶粒稳定。因此,要使胶体凝

43、聚其原 理就是:中和胶粒的电荷加快其胶粒的热运动及增加胶粒的 结合机会,使胶粒聚集而沉淀下来。其方法有:A.加入电解质。在溶液胶中加入电解质,这就增加了胶体中离子的总浓度,而给 带电荷的胶体微粒创造了吸引相反电荷离子的有利条件,从而减 少或中和原来胶粒所带电荷,使它们失去了保持稳定的因素。这 时由于粒子的布朗运动,在相互碰撞时,就可以聚集起来,迅速 沉降。如由豆浆做豆腐时,在一定温度下,加入翳熟(或其他 电解质溶液),豆浆中的胶体微粒带的电荷被中和,其中的微粒 很快聚集而形成胶冻状的豆腐(称为凝胶)。一般说来,在加入 电解质时,高价离子比低价离子使胶体凝聚的效率大。如:端”像外榭51,展泞魔檄

44、醺。B.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以适当的数量相混合时,也可以起到和加入电解质同样的作用,使胶体相互聚沉。如把曷幽:胶体加入硅酸胶体中,两种胶体均 会发生凝聚。C.加热胶体,能量升高胶粒运动加剧,它们之间 碰撞机会增多,而使胶核对离子的吸附作用减弱,即减弱胶体的 稳定因素,导致胶体凝聚。如:长时间加热时,眼叫胶体就发 生凝聚而出现红褐色沉淀。24.(2006年全国卷II)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A.直径介于Inm100nm之间的 微粒称为胶体B.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属电解质 溶液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 与胶体D.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 膜2.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悬浊液乳浊

45、液分散质 的大小10 7 m10 7m分散质 粒子结 构分子、离子少量分子的 结合体或大 分子大量分子 聚集成的 固体颗粒大量分子聚集 成的液体小液 滴特点均一透 明稳定多数均一透 明,较稳定,介稳体系不均一、不稳定,久置沉淀不均一、不稳 定,久置分层能否透 过滤纸能能不能能否透 过半透能不能不能不能实例NaCl溶液淀粉胶体石灰乳油漆25.(2006年东城区模拟)下列现 象或新技术应用中,不涉及胶体性 质的是()A.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 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B.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 少失血C.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 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

46、道道 光柱D.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 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同步教材研读 基础知识基本方法 知识点1:物质的分离和提纯1.分离与提纯的区别:(1)物质的分离是指利用物质的物理或化学性质的差异,将混合物 中各组分一一分开的实验操作过程。(2)物质的提纯是指利用物质的物质物理或化学性质的差异,除去 物质中混有的杂质,得到纯净物的实验操作过程。2.化学方法提纯和分离物质的“四原则”和“三必须”:(1)“四原则”:利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操作过程要注意八个字:“不增、不减、易分、复原”。一不增:不引入新的物质;二不减:不消耗被提纯的

47、物质,如:不能减少NaCl成分。三易分:杂质转换为沉淀、气体等易分离除去。如:将NaCl溶液 中可能存在的Na2s。4转换为沉淀BaSO4o 四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容易复原。(2)“三必须”:一是除杂试剂必须过量;二是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因 过量试剂带入新的杂质);三是除杂途径必须选最佳。3.过滤(1)原理: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差异,将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 离开来。(2)实验用品:漏斗、滤纸、铁架台(铁圈)、烧杯、玻璃棒等。(3)实验装置:过渡对应变式训练知识点1.1.分离下列混合物,按溶解、过滤、蒸发顺序进行的是()A、氧化铜、木炭B、碳酸钙、氯化钠C、硝酸钾、氯化钠D、乙醇、水2.实验室里用

48、氯酸钾和二氧化 镒制取氧气,请根据所学知识设 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把反应后剩 下的物质分离开。(4)注意事项:过滤操作应做到“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折叠后的滤 纸放入漏斗后,用食指按住,加入少量蒸储水润湿,使之紧贴在漏 斗内壁,赶走纸和壁之间的气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 略低于滤纸的边缘(略低约1cm),以防止未过滤的液体外溢。“三靠”:漏斗颈末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相接触;使滤液沿烧 杯内壁流下;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要使玻璃棒一端与滤纸三折部 分轻轻接触;承接液体的烧杯嘴和玻璃棒接触,使欲过滤的液体在 玻璃棒的引流下流向漏斗。过滤后如果溶液仍然浑浊,应

49、重新过滤一遍。如果过滤是为了得到洁净的沉淀物,则需对沉淀物进行洗涤,方法 是:向过滤器里加入适量蒸储水,使水面浸没沉淀物,待水滤去后,再加水洗涤,连续洗几次,直至沉淀物洗净为止。例1.已知Mg(0H)2难溶于水,BaSCU既难溶于水又难溶于酸,BaCO3 难溶于水,但可溶于盐酸。现有含Na2so4、MgCb和泥沙的粗食盐,请设计实验方案,由粗食盐提纯NaCl。思路分析: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差异,将其中杂质转化为不溶性物质分离,从而达到提纯的目的。解题:3.在进行过滤操作时,除了 使用铁架台、烧杯和玻璃棒 外,还需要的实验仪器和用品 有()A.酒精灯B.漏斗和滤纸C.托盘天平D.蒸发皿漆解过海BaC

50、l?FfejCOj(金泥沙等)(除去SO/Id间的HC1+海.NaOH(eMrCOjOW)(除上g提纯步骤:(1)过滤除去泥沙等不溶性杂质;(2)稍过量BaCk除去SCL;(3)稍过量Na2cO3除去过量的Ba2+;(4)稍过量的NaOH溶液除去Mg2+;(5)将(4)所得混合物过滤,加入稍过量的稀HC1除去CC一和OH。还可设计为:BaCl2-NaOH-Na2CO3-HC1 NaOH-BaCl2 一 Na2CO3-HCL误区点拨:关键是Na2c。3在BaCk之后,而稀盐酸必须在过滤操作完 成后,否则容易将生成的沉淀重新溶解。例2.(2007年临沂模拟)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 SC一

展开阅读全文
收益排行: 01、路***(¥15400+),
02、曲****(¥15300+),
03、wei****016(¥13200+),
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
06、h****i(¥4100+),
07、Q**(¥3400+),
08、自******点(¥2400+),
09、h*****x(¥1400+),
10、c****e(¥1100+),
11、be*****ha(¥800+),
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化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