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测量管理体系现场检查表现场检查表样本.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5432588 上传时间:2024-10-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管理体系现场检查表现场检查表样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测量管理体系现场检查表现场检查表样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测量管理体系现场检查表 该检查表依据GB/T19022- 测量管理体系标准编制, 部分条款省略。 4 总要求 条 款 评 审 内 容 评审结果 评 审 说 明 5 管理职责 5.1 计量职能 组织应规定计量职能。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必要的资源以建立和保持计量职能。 计量职能可能是一个单独的部门或分布在整个组织中。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建立测量管理体系, 形成文件, 并加以保持和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保: a) 确定顾客的测量要求并转化为计量要求; b) 测量管理体系满足顾客的计量要求; c) 能证明符合顾客规定的要求。 5.3 质量目标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为测量管理体系规定可测量的质量目标。应规定测量过程的性能判定客观准则、 程序及其控制。 在不同的组织层次, 这种质量目标的例子有: 不会因不正确的测量而拒收合格的产品或接受不合格产品; 测量过程失控的发现不超过一天; 按照允许的时间完成所有的计量确认; 不存在不清晰的计量确认记录; 按制定的计划完成所有技术培训项目; 测量设备的停机时间减少到规定的百分比。 6 资源管理 6.1 人力资源 6.1.2 能力和培训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保测量管理体系有关人员具有可证明的能力, 以执行分配的任务。应规定所要求的专门技能。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保提供培训以满足已识别的需要, 保存培训活动的记录, 评价培训的有效性并予以记录。员工应认识到她们所承担的职责, 清楚她们的活动对测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和产品质量的影响。 可经过教育、 培训和经验来获得能力, 并经过测试和观察其表现来证明。 当使用正在培训中的员工时, 应进行充分和适宜的监督。 6.2 信息资源 6.2.1 程序 测量管理体系的程序应形成必要详细程度的文件, 并经确认, 以确保正确执行以及实施的一致性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 技术程序的依据能够是已发布的标准测量方法或顾客、 设备制造者的书面文件。 制定新的程序或更改现有的程序应经授权批准并受控。程序应现行有效, 需要时可获得和提供。 6.2.2 软件 测量过程和结果计算中所用的软件应形成文件, 并经识别和受控, 以确保持续使用的适宜性。软件及其任何修改在启用前应进行测试和(或)确认, 并经批准和存档。测试应在必要的范围内进行, 以确保测量结果有效。 软件能够有几种形式, 如固化的(内置的)、 可编程的或成品供应的软件包。成品供应的软件能够不要求测试。 测试可能包括: 病毒检查, 用户算法程序检查, 或必要时为达到要求的测量结果而做的组合。 软件配置的控制可帮助保持使用软件的测量过程的完整和有效。经过复制件进行存档、 非现场保存或采取其它保护程序的手段, 保证其可获得和必要的可追溯性。 6.2.3 记录 应保存测量管理体系运行所需信息的记录。应有形成文件的程序以确保记录的标识、 贮存、 保护、 检索、 保存期限和处理。 记录的例子如确认结果、 测量结果、 采购、 操作数据、 不合格数据、 顾客抱怨、 培训、 资格或其它支持测量过程的历史数据。 6.2.4 标识 应清楚地标识测量管理体系中所用的测量设备和技术程序, 能够单独地或集中地标识。应有设备计量确认状态的标识。已确认用于某个特定的测量过程或某些过程的设备应清楚地标识或受控, 以防止未授权使用。测量管理体系中所用的设备应与其它设备清楚地区分。 6.3 物资资源 6.3.1 测量设备 在测量管理体系中应提供并标识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所需的所有测量设备。测量设备在确认有效前应处于有效的校准状态。测量设备应在受控的或已知满足需要的环境中使用, 以确保有效的测量结果。用于监视和记录影响量的测量设备应包括在测量管理体系内。 由于计量要求的不同, 测量设备能被确认用于某些特定的测量过程, 而不被确认用于其它测量过程。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能够从产品的规定要求或被校准、 验证和确认的设备的规定要求中导出。 最大允许误差可经过参考测量设备制造者公布的规范或由计量职能来设定。 测量设备的校准也可由负责计量确认的计量职能以外的组织进行。 标准样品(标准物质)的特性可满足校准要求。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建立、 保持和使用形成文件的程序来接收、 处理、 搬运、 贮存和发放测量设备, 以防误用、 错用、 损坏和改变其计量特性。纳入或撤出测量管理体系中的测量设备应有处理程序。 6.3.2 环境 测量管理体系覆盖的测量过程有效运行所要求的环境条件应形成文件。 应监视和记录影响测量的环境条件。根据环境条件所进行的修正应予以记录并用于测量结果。 影响测量结果的环境条件可包括温度、 温度变化率、 湿度、 照明、 振动、 尘埃量、 清洁度、 电磁干扰和其它因素。设备制造者为正确使用其设备, 一般提供设备规范, 给出测量范围、 最大负载、 环境条件限制等。 6.4 外部供方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对外部供方为测量管理体系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提出要求并形成文件。应根据外部供方满足文件规定要求的能力对其进行评价和选择。应规定选择、 监视和评价的准则并形成文件, 并记录评价结果。应保存外部供方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记录。 如果利用外部供方进行检测或校准服务, 供方应当能按实验室标准, 如GB/T 15481/ISO/IEC 17025证明其技术能力。由外部供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需按规定要求进行验证。 7 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 7.1 计量确认 7.1.1 总则 应设计并实施计量确认, 以确保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满足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计量确认包括测量设备校准和测量设备验证。 如果测量设备已处于有效的校准状态, 不必重新校准; 计量确认程序应当包括验证测量不确定度和(或)测量设备误差在计量要求规定的允许限内的方法。 测量设备的操作者应得到与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状态有关的信息, 包括所有限制和特殊要求。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应适宜其预期用途。 测量设备特性的例子包括: 测量范围; 偏移; 重复性; 稳定性; 滞后; 漂移; 影响量; 分辨力; 鉴别力(阈); 误差; 死区。 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是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它能够与计量确认中的计量要求直接比较以实现计量确认。 应当避免使用计量特性的定性表述术语, 如”测量设备所要求的准确度”。 7.1.2 计量确认间隔 用于确定或改变计量确认间隔的方法应用程序文件表述。计量确认间隔应经评审, 必要时进行调整以确保持续符合规定的计量要求。 可利用以前确认的历史数据和先进的知识和技术确定计量确认间隔。在确定是否修改计量确认间隔时, 利用测量过程统计控制技术的记录是有用的。 校准间隔可与计量确认间隔相等。 每次对不合格的测量设备进行维修、 调整或修改时, 应评审其计量确认间隔。 7.1.3 设备调整控制 在经确认的测量设备上, 对影响其性能的调整装置进行封印或采取其它保护措施, 以防止未经授权的改变。封印或保护装置的设计和实施应保证一量改变将会被发现。 封印的要求不适用于那些不需要外部参照物而由使用者自己调整的装置, 如调零装置。 防止对软件或固件进行未授权改变所用的写保护技术应当予以特别注意。 对什么样的测量设备应当封印, 对需要封印的调整或控制装置以及封印材料, 如标签、 封料、 线材、 油漆等诸方面的事宜一般是留给计量职能决定, 计量职能在执行封印程序时应当形成文件。不是所有测量设备都需要封印。 计量确认过程程序应包括当封印或保护装置被发现损坏、 破损、 转移或丢失时应采取的措施。 7.1.4 计量确认过程记录 适用时, 计量确认过程的记录应注明日期并由授权人审查批准以证明结果的正确性。应保持并可获得这些记录。 记录最短的保存时间决定于许多因素, 包括顾客的要求、 法律法规要求和制造者的责任。有关测量标准的记录可能需要永久保存。 计量确认过程记录应证明每台测量设备是否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 需要时, 记录应包括: a) 设备制造者的表述和唯一性标识、 型号、 系列号等; b) 完成计量确认的日期; c) 计量确认结果; d) 规定的计量确认间隔; e) 计量确认程序的标识; f) 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 g) 相关的环境条件和必要的修正说明; h) 设备校准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 i) 维护的详细情况, 如调整、 维修和修改等; j) 使用限制; k) 执行计量确认的人员标识; l) 对信息记录正确性负责的人员标识; m) 校准证书和报告以及其它相关文件的唯一性标识(如编号); n) 校准结果的溯源性的证据; o) 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 p) 调整、 修改或维修后的校准结果以及要求时的调整、 修改或维修前的校准结果 校准结果的记录应当能够证明所有测量的溯源性, 而且能够在接近原来的条件下能复现校准结果。 在某些情况下, 校准证书或报告中包括验证结果, 用于说明设备符合(或不符合)规定要求。 记录能够是手写的、 打印的或缩微胶卷, 也能够是电磁记忆装置或其它数据媒质。 最大允许误差可由计量职能确定或参照测量设备制造者公布的规范确定。 计量职能应确保只有经授权的人员才允许形成、 修改、 出具和删除记录。 8.3  不合格控制 8.3.3  不合格测量设备 对已确认的测量设备怀疑或已知: a) 损坏; b) 过载; c) 可能使其预期用途无效的故障; d) 产生不正确的测量结果; e) 超过规定的计量确认间隔; f) 误操作; g) 封印或保护装置损坏或破裂; h) 暴露在已有可能影响其预期用途的影响量中( 如电磁场、 灰尘) 。 应将该设备从服务区中隔离或加以永久性标签或标志。应验证其不合格, 并准备不合格报告。这类设备在消除其不合格的原因并重新确认合格之前, 不能返回使用。 不能恢复其预期的计量特性的不合格测量设备, 应有清楚的标志或用其它方式标识。这类设备用于其它用途完成计量确认后, 应确保其改变后的状态能清楚地显示出来, 并包含有使用限制的标识。 如果对已发现不适于预期用途的设备进行调整、 维修或修改是不实际的, 能够选择降级和( 或) 改变其预期用途。降级使用时应当特别小心地使用, 它可能与在外观上完全相同的设备产生混淆。这还包括多量程、 多功能设备, 仅对某些范围或功能做了有限的计量确认的情况。 如果在调整或维修前计量验证的结果已表明测量设备不满足计量要求, 危及测量结果的正确性, 设备的使用者应确定潜在的后果, 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这可能包括对用该不合格测量设备测量过的产品进行重新检查。 注: ”评审结果”应逐个条款进行评价, 当某条款符合时用Y表示, 存在观察项或应说明的问题时用Y/A表示, 当某条款存在不符合项时用N表示, 凡出现上述表示时应同时在”评审说明”中详细描述。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