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 6 0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S i c h u a n B u i l d i n g S c i e n c e 第 3 8卷第 3期 2 0 1 2年 6月 新时期城市闲置空问再利用策略分析 以洛 阳洛 浦公 园为例 乔 峰 , 王 军 ( 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陕西 西安7 1 0 0 5 5 : 2 洛阳理工学院士木工程系, 河南 洛阳4 7 1 0 2 3 ) 摘要: 根据闲置空间再利用的理论及国内外个案与洛阳市执行闲置空间再利用的经验, 归纳出地方政府对城市 闲置空间再利用的最佳策略, 以期解决地方闲置空间及都市老化的问题 , 作为地方城市管理及规划部门施政的参 考 。 关键词: 闲置空间; 再利用; 价值; 策略 中图分类号 : T U- 0 2 3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81 9 3 3 ( 2 0 1 2 ) 0 3 2 6 0 0 3 O 引 言 新时期下 的城市空间受到全球化的影响日益增 大, 城市环境普遍存在缺乏文化深度及地域性的情 况。作为有机的生命体, 城市的部分区域或建筑, 在 生命周期的循环 中, 由于社会与经济的变迁 , 或由于 使用者的不当管理与使用, 变成了城市中的闲置空 间。如何将城市中的闲置空间再利用, 以有 限的费 用和较短 的时间 , 改善城市景观 , 聚集社区民众的向 心力, 是城市再生的有效方法之一 J , 其对于城市 地域景观环境的改善与品质的提升都有着很大的帮 助 。 1 闲置 空 间再 利 用在 城 市 环境 中 的 价值认知 城市的发展与发展所带来的空间结构的变化是 闲置空间产生的主要原 因。首先 , 是随着城市规模 的日趋庞大 , 由于城市空 间利用的不完善所 导致 的 空间闲置或低度使用 ; 其次 , 部分历史性建筑物 由于 保存不当或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的改变 , 无法 自我更 新机能而导致空 间资源的浪费。在此也应当看到 , 闲置空间除了是功能上的产物外 , 往往都具有一定 的文化风格和历史渊源 , 可以恰 当地反映出当时的 建筑风格和空间的使用形态 , 以及建造时所使用的 素材 、 颜色 、 构造做法及与周边环境所构成的独特的 收稿 日期 : 2 0 1 0 - 1 2 - 2 4 作者简介 : 乔峰( 1 9 7 5一) , 男 , 博士研究生 , 讲师 , 主要从事乡 土建 筑与地域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 目: 河南省社科 规划项 目( S K L一2 0 0 9 6 5 1 ) Ema i l : j o e a r c h 8 8 8 y e a h n e t 社会脉络与纹理 2 。因此 , 闲置空间的再利用绝不 仅限于经济和社会成本考虑下的空间再利用层面, 而是要延续在城市空间中所呈现的一种建筑环境风 貌和地域性的人文社区的意义与情感 。 1 1 美学价值 闲置空间的美感既可从其本 身产生 , 也可以由 参观使用者通过使用而产生。闲置空间对其美感的 保有及展现 , 往往是通过闲置空间本身 、 闲置空 间周 围的环境及其 与所处城市 景观的关 系等方 式来进 行。 1 2 社会价值 闲置空 问的再利用 , 绝不仅限于技术与文化领 域 , 而应也是社会人文再造 的重要命题之一。闲置 空间的再利用必须要融人城市及社会人群 中, 将历 史文化价值及空间记忆保存起来 , 使人们在环境 的 不断变迁 中还能感受到城市 的纹理脉络和空 间记 忆 , 因此闲置空间的存在能促进社区的社会稳定 , 增 加社 区的凝聚力。 1 3 历史价值 闲置空 间的再利用是保 护历史空间 的方法之 一 ,已得到越来 越多人 的认 可 , 有效 地再利用与空 间 、 功能的更新是尊重时代发展 、 延续记忆、 尊重地 方历史文化 内涵的积极表现。透过空间使用机能的 延续 , 一方面可以使闲置空 间尤其是 那些具有历史 价值或地方特色 的建筑物免于毁坏或 闲置 ; 另一方 面又可引入新的城市活动使其与旧有环境共生, 从 而重塑城市历史空问新的生命。 1 4 象征价值 闲置空 间往往是作为一段城市 生活延 续的平 台 , 记载着社会 的变迁与生活价值的时代性 , 因而这 乔峰 , 等: 新时期城市闲置空间再利用策略分析以洛阳洛浦公园为例 2 6 1 些空间本身就包含着 一份情感与集 体的生 活记忆 , 它所传递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信息将会是周边整个地 区发展 的基础。 2 城市闲置空间再利用的策略研究 2 1 我国城市改造 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 以来不断进行 的城市改造 , 其 内容及 方式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一为城市设计层面的改造 , 如城市环境 、 水系、 道路系统的改造 , 结合重点工程 项 目建设 、 传统商业 、 文化地区的改造等 ; 一 为建筑 设计层面的改造 , 如结合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区与 建筑 物 维修 、 保 护 , 或 结合 破 损 危 险房 屋 的改 建 等 。而在实际操作过程 中这一 时期 的城 市改造 也暴露 出许多的问题 : 首先是改造方式单一 , 多采用 推倒重建的方式进行 , 简单粗暴且强度过大 , 缺少系 统的调研与整合 , 给城市交通、 基础设施等带来压力 的同时, 消弱了城市持续发展的弹性。其次, 为追求 较高的经济效益, 改造不能为城 市各 阶层创造适宜 的生活空间 , 反而使社 区生活失去多样性 。第三 , 对 城市中有价值的历史文化地区和建筑认识不够, 使 许多传统风貌特色遭到破坏 , 城市千篇一律。因此 , 如何能在都市快速变迁中继续保 留与呈现城市文化 所积累的集体记忆与情感, 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 之一 。 2 2 闲置空间再利用的 目标与策略分析 闲置空间的再利用关乎着城市的建设发展、 文 化定位和社区精神 , 其 目标应是首先发展城市精神 象征 , 改善城市景观形象 , 提升环境品质 ; 其次是构 建社区核心空间以凝聚社 区意识 ; 最后应通过重现 与再生 , 定义城市 、 社区、 建筑的空间意义 , 营造优质 生活场所 ( 图 1 ) 。 图 1 闲置空问再利用的目标分析( 作者整理) 从 闲置空间再利用的 目标分析 , 结合我国的实 际情况 , 可从三个方面归纳闲置空问再利用 的策略 ( 图 2 ) 。 I 些 墨 里l I L 1 与地方文化产 业结合的策略 2 与地域历史文 化结合的策略 3 与 文化创意产 业结合的策略 1 创造城市意向 的策略 2营造区域地垅 文化的策略 3 凝聚社区活力 的策略 l 竺 墨 里 1 I 一 1 政府与团体、 私人合作开发 的策略 2 与 地方产业 结合的策略 3 重点开发的 策略 图 2 闲置空间再利用的策略分析( 作者整理) 3 案例分析: 洛阳洛河两岸 闲置空间 的再利用设计 3 1 历史沿革 洛阳的洛河河岸景观空 间( 现又称洛浦公 园) 位于洛阳市南侧, 全长 1 6 k m, 总面积9 5 6 h m , 形成 水面4 6 0 h m 。洛河属黄河下游南岸大支流, 发源 于陕西省洛南县洛源乡的木岔沟, 至河南省巩义市 洛 口以北流人黄河 , 全长 4 5 3 k m。洛河 自古水路交 通与漕运发达 , 自西汉到北宋初年 , 洛河一直是 洛 阳、 陕西 、 河东向汴梁运货 的交通枢纽。元代之后 , 随着国都的变迁, 漕运逐渐衰退, 但洛河的地方货运 依然旺盛 。直到 2 0世纪 5 0年代初期 , 洛河上依旧 是桅樯如林。但其后的近 4 O年时间, 洛河水几近干 涸, 环境恶劣, 不断萧条下来, 并逐渐成为洛阳堆放 城市生活垃圾的荒野。 3 2规划 内涵 依据 “ 山水 城市 ”的城 市 发 展 战 略, 洛 阳于 1 9 9 7年开始进行 洛河两岸景观空间及洛河河道 的 整治工作。首先从功能定位层面, 洛河两岸闲置空 间的再利用计划是以艺术人文、 历史文化、 休闲及大 众性的综合取向为主轴, 创造适合 民众前 往的城市 休 闲景观带 。其 功能定位在深入探讨 沿岸绿地 的现有植被情况下 , 规划出一个清爽怡人 的亲水堤 岸空间, 并植入让市民可从事散步、 赏景、 健身、 交往 等户外休闲活动的设施, 同时也让沿岸的一些文化 设施如西工体育场、 电视塔等借由堤岸绿地与洛河 产生共鸣, 作为水上 活动的观赏空 间。从景观形态 层面, 作为承载洛 阳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 洛河河岸 的开发计划中强调要创造洛河独特 的滨河景观与休 闲绿地空间, 发挥洛河沿岸的休闲特质、 展示城市深 厚 的历史文化 内涵 , 增加洛河沿岸 的亲水特性。如 洛河堤岸原设计均为倾斜近 5 0度的混凝土护岸 , 减 弱了人们与河水对话的可能性。为使洛河堤岸创造 2 6 2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第3 8卷 出亲水景观环境 , 在完成安全防护措施下 , 把部分现 有护岸改造成阶梯式亲水护堤及亲水木栈道 , 同时 根据河道岸线形状, 灵活设置沿河的休闲散步道 , 这 些步道并非仅是单纯的休闲空间, 而是借由这些带 状空间的连接 , 将一系列的公共节点 , 如断桥 、 隋唐 遗址等连接起来, 使市民在行进中, 通过感受沿途的 河水景致与 自然原野 , 串联起昔 日的生活记忆 。 3 3 运营形态 洛河的河岸景观治理规划开始于 1 9 9 7年 5月 1 5日, 已建成 1 6 k m, 东起廛河 口, 西至高新 区凌波 西路 , 已形成 四级拦水橡胶坝 , 水面 6 8 0 h m , 绿地 游园 2 0 5 h m 。由政府部 门及非盈利法人 团体共 同 参与修建, 建成后以自行开发和商业团体出租的方 式 , 基本使得财务运作达到了自给 自足 , 并在城市规 划 、 水利 、 土地、 园林等相关部门的管理下 , 建设 了一 套明确的运作方法。作为河南省著名的超大型开放 绿地 , 现其除满足市民游憩 、 观赏 、 休闲、 晨练等多种 城市生活需求外, 也是人们进行科普教育、 环境和绿 化意识教育的重要基地 , 同时也对防洪排涝、 调节城 市气候 、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 重要作用。因此 , 各管理服务单位合理 的综合使用 比例分配 、 明晰的整体空 间使用情况及 明确的功能 定位是其成功运营的关键因素。 3 4经验综述 城市闲置空间的再利用 , 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普 遍面临的问题 , 总结洛浦公园的开发改造经验 , 有如 下可供借鉴之处 : 第一 , 功能定位 明确。洛浦公 园的功能分区及 设施设置发挥了复合式使用的最 大功能 , 设置有滨 河游园 、 秋风园、 上阳宫 、 晓月园 、 洛神苑 五大园区, 依照不同区域的属性来决定空间的功能定位 , 从空 间整体属性到实际功能 的运作 , 均有 明确而有效 的 方 法 。 第二, 呈现有活力的地域文化特色。洛浦公园 的再利用方案在空间用途的规划上实现了现实的艺 术教育意义 , 设置有培植新生代艺术人才的文化空 间 , 对于空间的配置着重于复合使用 , 以艺术文化带 动地区的繁荣 , 并展现地域文化特色 , 同时以艺术开 创旅游观光 的契机 , 使整个洛河两岸充满艺术气息 , 成为老少成宜的休闲旅游城市空间。 第三 , 塑造独特、 多元的景观艺术形象。闲置空 间再利用已成为地方文化发展 的重要议题 , 洛 阳透 过洛浦公园闲置空 间的再利用方案 , 推动了相关的 政策建设 , 有效地促进地方历史文化的多元发展 , 并 营造出当地的崭新景观风貌 , 使 洛浦公园成为洛 阳 的城市景观地标 , 呈现出开放而有活力的地域特色。 第四, 以保护原有地方历史特色为规划的前提。 洛河河岸整治计划保护了原有的特殊历史意义的环 境特色 , 保存了洛河河道空间的原始形貌 , 并谨慎地 延续到周边城市空 间中去 , 通过设置 “ 夏都 斟郇 ” 、 “ 商王祈雨” 、 “ 洛神广场” 等历史空间, 呼唤民众对 场所的认同, 以期达到既能使周边社区充满活力, 又 能尊重地区历史整体感的作用 J 。 4 结语 当前国内在闲置空间再利用 的研究与实践方 面 , 多属于利用 闲置 的旧建筑构架 , 经 由修缮与整 理 , 转化为文艺空间的做法 , 虽然已有一些较为成功 的案例 , 但都多局限在古迹和历史性建筑的范围内, 不仅常忽视整体生活环境机能的实际需求 , 且亦缺 乏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 j 。随着再利用 的积极 推 进与发展, 这些活动将逐步延伸到闲置空间领域内。 以地域文化为基础 , 在城市更新中不断探讨 与型塑 闲置空间, 将其重新引入城市生活中, 同时积极修订 城市闲置空间使用策略, 必将会对城市景观的美化 与城市意向的展示起到极大 的作用 , 使城市 的闲置 空间真正为城市的现代发展服务。 参 考 文 献: 1 阳建强, 吴明伟 现代城市更新 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1 9 9 9 2 杨有广 城市 旧建筑改造利用 的探析 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 2 0 0 8 ( 4 ): 1 2 1 1 2 3 3 吴良镛 “ 抽象继承” 与“ 迁想妙得” 历史地段的保护、 发 展与新建筑创作 J 建筑学报, 1 9 9 3 ( 1 0 ) : 2 4 - 2 7 4 周卫 既有建筑城市可再生空问资源 J 建筑学报, 2 0 0 5 ( 1 ) : 7 6 - 7 7 5 杨芳绒 城市再 生空问的 开放利用开拓城 市绿化 新空 间 J 环境与开发, 1 9 9 6 , l 1 ( 3 ): 4 4 4 6 【 6 朱文一 秩序与意义 : 一份有 关城市空间的研究提纲 【 j 华 中 建筑 , 1 9 9 4, 1 2( 1 ): 3 1 3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