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浙江协和港务有限公司海盐港区C区5号、6号多用途码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浙江协和港务有限公司
海盐港区C区5号、6号多用途码头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 简 本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杭州环保研究院
HANGZHOU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CCRI
国环评证乙字第2015号
二〇一三年二月
1
1 建设项目概况
1.1项目建设地点及相关背景
近年来,嘉兴港不断加强港航基础设施建设。但是,现有的码头吞吐能力、装卸条件以及堆存面积仍然无法满足腹地经济快速发展对原材料和产成品运输的需求。
嘉兴港海盐港区C 区5号、6号多用途码头工程拟建于海盐县海塘乡,海盐港区C区3号、4号泊位西侧,定位于为临港工业服务的公用多用途泊位,建设2个1万吨级(水工结构按靠泊2 万吨级船舶设计)多用途泊位,建成后吞吐的货种主要是钢材、件杂货和集装箱,不涉及危险品的运输,没有外轮进港。C 区5号、6号多用途码头工程依托浙江协和首信钢业有限公司,主要为该企业提供原材料及成品运输服务,并发挥公用码头的优势,为周边企业提供运输服务,提高岸线的利用效率,年吞吐量160 万吨(其中集装箱3万TEU)。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02]第77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98]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浙江协和港务有限公司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杭州环保研究院承担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单位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调查,并在海盐县环境保护局等单位的大力协作下,在对有关资料的整理、计算和分析以及现状监测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2012年8月2日,浙江省环境工程技术评估中心在海盐县主持召开了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会,本环评单位根据与会专家、领导的意见进行了认真修改和完善,并于2013年2月1日通过了报告书的专家复核。现根据专家意见对报告书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补充与完善,完成了《海盐港区C区5号、6号多用途码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报请审查。
1.2项目基本概况
1.2.1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规模、建设周期和投资
项目名称:海盐港区C区5号、6号多用途码头工程
建设地点:海盐县海塘乡,海盐港区C区3号、4号泊位西侧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规模:2 个1 万吨级(水工结构按靠泊2 万吨级船舶设计)多用途泊位,后方陆域占地面积为169820m2。同时配套建设生产、生活等辅助设施。年吞吐量为160 万吨(其中集装箱3 万TEU),吞吐的货种主要是钢材、件杂货和集装箱,不涉及危险品的运输,没有外轮进港。
工程总投资47133万元,环保总投资491.5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1.0%。
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2-1。
表1.2-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 目
单位
指标
备 注
1
年吞吐量
万吨
160
其中集装箱3万TEU
2
设计年通过能力
万吨
166
其中集装箱3.2万TEU
3
泊位等级
DWT
10000
水工考虑靠泊20000DWT
4
泊位长度
m
332
5
码头平台尺度
m×m
332×35
6
栈桥尺度
m×m
997.7×8.5
7
码头面高程
m
7.7
85国家高程
8
码头前沿设计底高程
m
-12.1
85国家高程
9
港池疏浚量
万m3
9.8
码头前沿疏浚3.1m
10
占用陆域面积
m2
169820
11
集装箱堆场面积
m2
12450
12
钢材堆场面积
m2
17045
13
件杂货堆场面积
m2
18310
14
钢材仓库
m2
10800
15
杂货仓库
m2
3240
16
生产生活辅助建筑
m2
8300
17
工程总投资
万元
47133
项目实施进度:前期可研及审批阶段为2011年11月—2013年2月。土建施工阶段为两年,2013年2月—2015年2月,预计投产时间为2015年2月。
1.2.2施工期施工工艺
本工程施工期主要建设内容为:外海多用途码头平台、栈桥及陆域堆场、房建、水电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以及水下土方疏浚。
码头平台、栈桥桩基采用PHC管桩。码头桩基施工为水上沉桩作业,采用打桩船沉桩,沉桩方式为锤击沉桩方式,主要配合船舶有千吨级方驳,拖轮等。
码头前沿水深略有不足,近年来存在一定程度的淤积现象,但整体水势未发生重大变化,基本具备建设万吨级泊位的水深条件。目前码头前沿水深需浚深3.1m,疏浚量约9.8万m3,可满足万吨级码头泊位的建设要求。项目拟采用绞吸式挖泥船进行疏浚作业。
1.2.3营运期装卸工艺
根据货物种类及运量情况,本工程码头装卸设备采用通用性强的门座起重机械。5#泊位配置2 台40t 多用途门机,主要用于集装箱和钢材的装卸作业;6#泊位配置2 台25t 门机,主要用于钢材和件杂货的装卸作业。集装箱的水平运输设备采用集装箱拖挂车,并可兼顾钢材的运输。钢材和件杂货的水平运输采用汽车。
1.3项目环保审批符合性
1.3.1环评审批原则符合性分析
(1)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符合性分析
根据《海盐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本项目陆域属于I1-10424C03海盐临港工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属重点准入区。
本项目为集装箱、多用途和件杂货码头,为海盐经济开发区、大桥新区、嘉兴港区、嘉兴出口加工区和本地经济发展和货物运输服务。本项目符合海盐临港工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所要求的“重点发展与港口相关的临港工业和物流等港口配套的第三产业,产业发展应符合嘉兴港总体规划中对海盐港区的有关规划,严格控制与临港产业无关的污染企业进入”。此外,本项目拟建区域污水管网已经建成,港区废水经预处理达标后均可纳管,然后由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处理达标后排海,对项目拟建地附近地表水无影响,对纳污水体(杭州湾)影响不大。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基本符合该区域生态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2)污染物达标排放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拟建区域污水管网已经建成,港区废水经预处理达标后均可纳管,然后由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处理达标后排海,废水可以做到达标排放。在采取洒水抑尘等措施后,道路扬尘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在采取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加强作业管理等措施后,场界噪声基本可以达标。按照固体废物的性质进行分类收集和暂存,最终对不可利用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置。
本项目的废水、废气、噪声及固体废物均可做到达标排放。
(3)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纳入总量控制指标主要是COD、NH3-N。本项目废水经预处理达标后纳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处理,最终排外环境的量为CODCr 1.13t/a,NH3-N 0.15t/a。本项目排放的污染物总量由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调剂解决。
(4)环境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所处的海域属四类环境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为二类区,声环境属于3类功能区。根据《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本工程所在海域属于港口航运区,海洋功能区名称为嘉兴港口航运区。
本项目为集装箱、多用途和件杂货码头,定位于为临港工业服务的公用多用途泊位,废水纳管处理达标后排海;在采取洒水抑尘等措施后,道路扬尘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在采取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加强作业管理等措施后,场界噪声基本可以达标。按照固体废物的性质进行分类收集和暂存,最终对不可利用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置。企业会定期进行航道和港池的水深维护,船舶含油污水在港区内严禁排放。
本项目实施后,区域环境质量能保持现有水平,符合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1.3.2环评审批要求符合性分析
(1)清洁生产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吞吐的货种主要是钢材、件杂货和集装箱,不涉及危险品的运输,没有外轮进港。
装卸工艺充分考虑节能要求,选用低耗高效的装卸设备,加快船舶周转,节约能源。集装箱堆场和钢材堆场共用龙门吊,可提高作业效率,节约能源。
对于零散货物(标准件、紧固件、机电、电器等原材料和工艺品、玩具、服装、日用百货等)采用集装箱进行货物的运输与储存,有效地避免了运输过程中货物的损失,既节省了资源,也避免了运输过程中因物料流失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从清洁生产六大指标: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分析,本项目符合清洁生产要求。
(2)规划环评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为集装箱、多用途和件杂货码头,不进行油品、液体化工等货种的作业功能。本项目营运后废水主要为港区废水和船舶废水。港区废水经过预处理后纳入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处理,船舶废水暂存在船舶自身配备的储存容器内,到港后由专业的船舶污水接收处理单位接收处置。
本项目营运期废气主要为港区内汽车运输扬尘、运输车辆尾气、装卸机械燃油废气、船舶燃油废气以及食堂油烟废气。汽车运输扬尘经过洒水抑尘、燃油废气经过大气扩散,油烟废气经过油烟净化装置处理后均能做到达标排放。加强堆场作业和装卸管理,加强港区内车辆疏导,合理安排作业时间,确保后方陆域、码头区域厂界噪声达标。固废均能做到妥善处理。因此本项目符合《嘉兴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减缓措施要求。
(3)风险防范措施符合性分析
根据工程内容与特征,本项目不涉及危险品的运输,没有外轮进港。风险事故主要为船舶燃料油溢油事故。针对各类风险事故发生原因和事故影响,环评中提出较详尽的水域环境风险防范措施。通过认真落实各类风险防范措施、事故应急对策措施,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风险事故发生概率较小。一旦发生事故性排放,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将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避免发生火灾、爆炸、溢油等恶性事件。因此,建设项目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基本能满足控制环境风险的要求。
(4)公众参与符合性分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以及公众调查相关规定,本项目在环评期间,通过发放调查表、信息公示的形式,对拟建地及周边有关的单位和村民进行了公众调查。共调查23家团体单位、53份个人,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单位和个人对本项目建设均表示支持。
本环评于2012年3月28日至 2012年4月13日进行了第一次公示,于2012年5月25日至 2012年6月8日进行了第二次公示,于2013年1月7日至 2013年1月18日进行了第三次公示。在三次公示期间建设单位、环评单位和当地环保部门均未接到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本工程提出反对意见。
本项目在环评期间进行的公众调查符合《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有关要求。
1.3.3其他部门审批要求符合性分析
(1)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工程所在地位于海盐港区C区,属于嘉兴港海盐港区的规划范围。本项目为集装箱、多用途和件杂货码头,主要为周边部分企业提供原材料及成品运输服务,符合海盐港区的功能规划。本项目废水经预处理达标后纳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处理;加强建筑施工噪声以及道路交通噪声的管理工作;对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进行集中收集逐实现综合利用,符合环保规划要求。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嘉兴港总体规划》。
本项目陆域工程位于杭州湾大桥西产业组团内,陆域范围主要为堆场、道路以及生活辅助建筑。根据《嘉兴市滨海新区总体规划(2006-2020)》,杭州湾大桥西产业组团以工业、物流、观光旅游、产业配套服务为主;且根据《嘉兴市滨海新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图,本项目陆域所在地规划为仓储用地。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嘉兴市滨海新区总体规划(2006-2020)》。
本项目属于《海盐经济开发区杭州湾大桥新区分区规划(2007-2020年)》用地规划布局中“新区南部围垦区的港口物流园区”,符合《海盐经济开发区杭州湾大桥新区分区规划(2007-2020年)》。
本项目为集装箱、多用途和件杂货码头,定位于为临港工业服务的公用多用途泊位,主要为周边部分企业提供原材料及成品运输服务,既能推动浙江省“港航强省”科学发展之路,又能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本工程所在水域的主导功能为港口区,企业会定期进行航道和港池的水深维护,船舶含油污水在港区内严禁排放。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港口航运区的相关要求。
(2)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已由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具了项目服务联系单,文号为浙发改办交通函【2012】5号。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本工程属于水运行业中的深水泊位(沿海万吨级、内河千吨级及以上)建设,属于鼓励类建设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2.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1)水质环境
春季调查期间,嘉兴海盐港区附近海域水体中,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石油类、镉、六价铬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重金属铅,除小潮高平潮时66.67%的水样和低平潮时37.50%的水样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外,其余的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除小潮高平潮时66.67%的水样和低平潮时75%的水样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外,其余的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均超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沿岸工业企业较为发达,且本项目附近污水处理厂的大量尾水排放是造成海域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超标的主要原因。
秋季调查期间,小潮期以及大潮期,位于四类环境功能区的14个站位,除无机氮、活性磷酸盐、COD外,其它监测项目均能满足《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第四类标准的要求;位于一类环境功能区的7个站位,除无机氮、活性磷酸盐、COD、总汞外,其它监测项目均能满足《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第一类标准的要求。
(2)沉积物
春季调查期间,嘉兴海盐港区附近海域沉积物中,有机碳、石油类、铜、铅、锌、镉、铬、汞、砷等各项指标均符合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秋季调查期间,位于四类海域的S2、S4、S7、S10、S13、S16、S20七个站位沉积物各监测指标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三类标准;S6、S9、S12、S15、S18五个站位沉积物各项指标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一类标准。评价区域沉积物环境质量状况较好,能满足功能区的要求。
(3)海洋生态环境
春季调查期间:
小潮涨潮时,表层叶绿素a浓度3.7~4.5µg/L,平均浓度4.1µg/L,底层叶绿素a浓度1.2~3.8µg/L,平均2.6 µg/L;落潮时表层叶绿素a浓度3.0~6.1µg/L,平均4.5µg/L,底层叶绿素a浓度1.1~4.1µg/L,平均2.9µg/L。
浮游植物12种,其中硅藻11种,甲藻1种。优势种包括中肋骨条藻、虹彩圆筛藻、洛氏菱形藻和琼氏圆筛藻。浮游植物多样性较差。
浮游动物共3大类7种,其中桡足类5种,端足类和幼虫类各1种。华哲水蚤为优势种。浮游动物多样性较差。
底栖生物共三类3种,分别是隶属多毛类的双鳃内卷齿蚕,隶属软体动物的光滑河蓝蛤和隶属腔肠动物的星虫状海葵。双鳃内卷齿蚕为本区域优势种。底栖生物多样性很差。
潮间带生物19种,其中,大型藻类2种,多毛类1种,软体动物4中,节肢动物9种,鱼类2种,刺胞动物1种。CJD1断面17种,高潮区5种,中潮区和低潮区各9种。CJD 2断面12种,高潮区3种,中潮区和低潮区各7种。
秋季调查期间:
拟建工程附近海域共获有浮游植物 2门26属39种。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值在0.322~2.293;丰度指数值在0.757~2.078;均匀度值在0.165~1.000;优势度值在0.112~0.894。
拟建项目附近海域共采获有大型浮游动物共8大类30种,其中桡足类14种,水母类4种,浮游幼体6种,端足类2种,毛颚动物、糠虾类、涟虫类、樱虾类各1种。
拟建工程附近海域共采获有大型底栖生物4大类9种,其中多毛类6种,软体动物1种,棘皮动物1种,棘皮动物1种。
调查中T1潮间带断面为岩相-泥相,T2潮间带断面的高潮区和中潮区已被围填,仅有低潮区泥相。拟建工程潮间带共鉴定出潮间带生物2大类10种,其中多毛类 3属 3种,软体动物7属7种。
(4)海洋生物体调查
工程附近海域代表性物种龙头鱼、缢蛏、紫贻贝体内所有监测指标均达到《海洋生物质量》(GB18421-2001)等相应标准。
(5)鱼卵仔稚鱼调查
2010年5月调查水域水平和垂直拖网鱼卵仅出现凤鲚1种,仔鱼为凤鲚和鮻2种;2010年9月仅出现仔鱼凤鲚1种。2011年5月调查水域共鉴定鱼卵2目2科2种和1未定种,仔鱼4目4科5种。其中,鱼卵出现种类有鲱形目和鲻形目,仔鱼有鲱形目、鲻形目、鲈形目和鱼衔亚目。
(6)游泳动物
2010年5月拖网调查共鉴定游泳动物23种,其中,鱼类14种,虾类7种,蟹类2种。2010年9月调查共鉴定游泳动物21种,其中,鱼类13种,虾类4种,蟹类4种。2011年5月拖网调查共鉴定渔获物20种。其中,鱼类10种,虾类6种,蟹类4种。
(7)环境空气
从环境空气常规监测结果可见,本项目所在区域SO2、NO2、TSP、PM10评价指数均小于1,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要求,项目拟建地附近环境空气质量较好。
(8)声环境
本项目所在地东、南、西、北各厂界昼、夜间噪声监测结果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声环境质量良好。
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各环境要素的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汇总见表2.2-1。
表2.2-1 各环境要素的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汇总表
序号
环境要素
评价等级
评价范围
1
海洋环境
水文动力环境1级、水质环境2级、沉积物环境2级、生态环境1级、冲淤环境3级
本项目码头前沿东西两侧各外延10km,南侧距岸5km约100km2的范围。
2
大气环境
三级
以项目拟建地为中心,直径为5km的圆形区域
3
声环境
三级
厂界外200m内
4
陆域生态环境
三级
以项目后方陆域场界周边500m为评价范围。
5
风险
一级
大气环境影响一级评价范围为距离源点不小于5公里;海洋环境风险评价范围:本项目码头前沿东西两侧各外延10km,南侧距岸5km约100km2的范围。
6
地下水
三级
码头陆域及其影响的地下水区域
海洋环境评价范围控制点坐标见图2.2-1。
图2.2-1 海洋环境评价范围示意图
14
东港村
港湾花苑
N
姚家埭村
▲1#
▲2#
本项目所在地
大气环境评价范围包络线
2.0km
2.5km
海港花苑
注:▲环境空气监测点位
图2.2-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图
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3.1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
本项目“三废”排放情况详见表3.1-1。
表3.1-1 本项目污染源强汇总一览表
污染物
产生量
(t/a)
削减量
(t/a)
排放量
(t/a)
措施
废水
废水量
9422
0
9422 (9422)
港区废水经预处理达标后均可纳管,然后由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处理达标后排海。
CODCr
2.79
1.66
1.13(2.79)
BOD5
1.23
0.95
0.28(1.23)
SS
1.55
1.27
0.28 (1.55)
氨氮
0.21
0.06
0.15 (0.21)
石油类
0.116
0.022
0.094 (0.065)
废气
汽车运输扬尘
51.2
42.2
9
洒水抑尘
汽车尾气和燃油废气
CO
1.666
0
1.666
加强港区绿化、交通疏导
NOx
2.73
0
2.73
CnHm
0.274
0
0.274
食堂油烟废气
0.02
0.015
0.005
油烟净化装置处理后高空排放
固体
废物
生产固废
1262.6
1262.6
0
分类收集,综合利用
港区生活垃圾
72.4
72.4
0
统一收集后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船舶生活垃圾
6
6
0
委托浙江嘉兴港口服务有限公司对船舶生活垃圾进行接收处理工作
船舶残油(油泥)
11.2
11.2
0
委托嘉兴市洁洋环保服务有限公司对船舶残油(油泥)进行接收处理工作。
维护性疏浚淤泥
30(绝干)
30(绝干)
0
用于港区回填造地
噪声
机械噪声
各类机械噪声值65~90dB
选择高效低噪或配有消声装置的机械或动力设备。采取一定的隔振、减噪措施
*注:()中为纳管量
3.2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
(1)海洋环境、生态、冲淤:本项目所处的海域海水水质执行《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的第四类标准。四类海域外侧海域执行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2)环境空气:保护级别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评价区域内大气环境质量维持现有级别。
(3)声环境:本项目厂界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3类标准,周围敏感点执行2类标准。厂界噪声达标。
根据现场调查,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具体情况见表3.2-1。
表3.2-1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序号
保护目标
方位
最近距离
人口
敏感性
描述
保护级别
1
大气
环境
东港村
NE
2800 m
977户,3695人
人口密集区
环境空气
二级
姚家埭村
N
2000 m
1094户,4338人
人口密集区
海港花苑
N
1800 m
822户,2877人
人口密集区
港湾花苑
N
2000 m
1136户,3976人
人口密集区
2
冲淤影响
杭州湾大桥
E
2900 m
——
——
四类海域
C3、C4码头
E
紧邻
——
——
C1、C2码头
E
285 m
——
——
乍浦港区码头群
E
3000 m
——
乍浦一期散杂货码头、陈山原油码头及九龙成品油码头等
白塔山待泊、联检锚地
W
1500 m
——
——
瓦山待泊、联检锚地
S
3700 m
——
——
海盐港区进港航道
S
214 m
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排污口
E
2700 m
——
——
3
海洋环境、海洋生态、渔业
杭州湾水质与生态环境
——
——
——
——
四类海域
杭州湾和钱塘江口蟹、鰻苗、经济鱼类捕捞区
W
23 km
——
捕捞区(浙江省蟹苗、鰻苗产地之一)
一类海域
杭州湾重要渔业品种保护区(王盘山海域)
SE
14 km
——
重要渔业品种保护区(鳗苗重要洄游通道、大闸蟹苗、青蟹苗产区)
执行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和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
鸽山滩涂养殖区
W
13.5 km
养殖区(养殖彩虹明樱蛤、黄泥螺)
执行不低于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4
风景旅游区
九龙山旅游度假区
E
12km
——
——
风景旅游区
南北湖风景旅游区
W
26 km
——
——
风景旅游区
海港花苑
本项目所在地
港湾花苑
姚家埭村
N
C1、C2码头
C3、C4码头
杭
州
湾
大
桥
海
港
大
道
杭
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
浙江协和首信
钢业有限公司
浙江海重
重工有限公司
州
湾
大
道
东港村
注:▲环境空气监测点位
1#▲
2#▲
4#★
1#★
2#★
3#★
★ 声环境监测点位
2800m
2000m
2000m
1800m
2000m
2900m
图3.2-1 项目周边环境详图及监测点位图
3.3环境影响分析
3.3.1水环境影响评价
(1)施工期
陆域施工场地建立临时厕所、化粪池,施工阶段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避免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对海域水环境的影响污染。施工单位应合理设置隔油沉淀池,收集处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水。
施工期间船舶生活污水、机舱油污水由船舶自身收集后由专门的接收处理公司接收船接收处置,不能随意排放,施工期船舶污水对港区水环境影响较小。
根据悬沙扩散影响计算,泥沙疏浚过程中,10mg/L悬沙浓度包络面积为0.51km2,20mg/L悬沙浓度包络面积为0.19km2,50mg/L悬沙浓度包络面积为0.05km2,100mg/L悬沙浓度包络面积为0.018km2。本工程施工产生的悬浮物排放强度不大,加之潮强流急,泥沙对流扩散能力较强,对工程区域悬浮泥沙的浓度影响不大,悬浮泥沙浓度50mg/l包络线主要集中在挖泥点附近水域。
(2)营运期
①水动力影响评价结论
码头建设后,由于桩基阻水作用,潮流流向码头前沿和后方水域,码头区流速减小,断面过水流量降低,码头对潮流的影响主要在桩基附近上下游水域。
码头前沿50米范围内,流速均有所减小,流速减幅不大于28cm/s,减幅小于22%。码头下游减幅大于上游,落潮时影响大于涨潮时,下游2km内,流速减小7~28cm/s,减幅8~30%,上游2km内,流速减小4~20cm/s,减幅3~22%。
码头前沿50m以外水域,流速均略有增大,但增幅较小,最大不超过3cm/s。
码头建设对杭州湾大桥附近流场产生一定影响,流速略有减小,减幅3cm/s以内,变化3%。
②冲淤影响评价结论
码头前沿50米范围内,泥沙淤积,首年淤积在85cm以内;码头下游减幅大于上游,落潮时影响大于涨潮时,下游2km内淤积20~70cm,上游2km内淤积10~60cm;码头前沿50m以外水域,泥沙冲刷量不超过8cm。
码头建设对杭州湾大桥附近流场产生一定影响,年泥沙淤积在15cm以内。码头建设后,东侧1#、2#、3#和4#码头均有淤积,其中3#和4#码头区域年淤积50~70cm,1#和2#码头区域年淤积30~50cm。5#6#泊位的建设,南台头闸平均流速减小在2%以内;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排污口涨潮平均、落潮平均流速减小均在1%以内。对以上敏感点的年冲淤影响均在10cm以内。
由此可见,5#6#泊位工程对该水域敏感点的冲淤影响不大。
③水质影响评价结论
港区废水主要为机修间含油废水、初期雨水以及港区职工生活污水。废水排放量为9422t/a,即26.5t/d。港区废水经预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纳管,进入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处理后排入杭州湾,对环境影响较小。
本项目设计船型为1万吨级集装箱、杂货船型(兼顾2万吨级集装箱、杂货船型),均设置专用压载舱,并配备油污水处理装置、污油储存舱,船舶在港期间产生的压舱水、舱底油污水和生活污水可暂存在船舶相应的存储设施内,经船舶自身配备的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由专业的接收单位接收处理。船舶废水对港区范围内水环境影响较小。
3.3.2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1)施工期
本项目施工期废气主要为施工扬尘、施工车辆尾气、施工机械、施工船舶燃油废气。
施工机械、施工船舶燃油废气和汽车行驶尾气多为无组织排放,由于工程区域地处开阔地带,根据类似工程分析数据,CO、NOX浓度一般低于二级标准,不会对施工人员产生有害影响。
由于本项目周围1km范围内没有环境空气敏感点,因此施工期各类废气和扬尘对环境空气敏感点不会产生较大影响,但仍应采取洒水等措施减少施工扬尘对施工人员的影响。
(2)营运期
本项目营运期废气主要为港区内汽车运输扬尘、运输车辆尾气、装卸机械燃油废气、船舶燃油废气以及食堂油烟废气。
港区道路采取洒水抑尘措施后道路扬尘量较小,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运输车辆尾气和机械、船舶燃油尾气污染物排放量相对较小,且本工程拟建地位于海边,风速较大,大气扩散条件较好,因此本工程运输车辆和机械燃油产生的废气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3.3.3声环境影响评价
(1)施工期
由于施工场地作业机械地点和时间较分散,故叠加后的增值约为3~8dB。本项目周围较近的居民点为北侧1.8km的海港花苑,因此,施工期噪声除打桩机外,对施工区域以外的环境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2)营运期
通过预测分析,本项目实施后后方陆域昼间、夜间噪声均有不同程度超标,因此需加强堆场作业和装卸管理,加强港区内车辆疏导,合理安排作业时间,确保后方陆域、码头区域厂界噪声达标。由于本项目与周边敏感点最近距离为1.8km,因此本项目噪声对敏感点不会产生影响。
3.3.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1)施工期
施工期固废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施工建筑垃圾和码头前沿疏浚淤泥。
生活垃圾需先在港区内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砂石、水泥、砖瓦、钢材等各种建筑垃圾,施工单位应及时做好固废的清运工作。同时运输车辆应覆盖毡布,防止运输中扬尘或洒落。施工期疏浚产生的淤泥可运到指定地点填方处理,综合利用,不会随意倾倒,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施工期各类固废分类收集处理,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2)营运期
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船舶卸货作业产生的固废,港区职工、船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以及码头前沿维护性疏浚淤泥、船舶残油(油泥)。
本项目已委托嘉兴市洁洋环保服务有限公司对码头到港船舶进行船舶残油(油泥)接收处理工作。在此前提下,船舶残油(油泥)对周围环境没有影响。
船舶卸货作业产生的固废分类收集,综合利用。港区生活垃圾收集后,由城市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维护性疏浚淤泥可运到指定地点填方处理,综合利用,不会随意倾倒。
3.3.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施工期
本项目施工期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由于码头桩基施工、航道疏浚引起的局部海域悬沙浓度急剧增加,增加的悬沙对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造成损害,使海洋生物正常的繁殖、生长、生理等过程受到影响,其影响为短期行为,污染范围主要集中在岸边局部水域,在施工停止后一定的时间内,可以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
另一方面是,水工构筑物建设,将对水域产生永久性的占用,在导致当年该区域底栖生物全部损失的同时,将长期占用该水域底栖生物的生存空间,导致一定区域范围内底栖生物的长期损失,但项目建成后在水工构筑物周围将逐渐形成新的底栖生物群落,对损失面积将有一定程度的补充。
根据海洋生物资源经济价值和补偿计算分析,本项目施工期生物资源损害补偿约3.9万元。
(2)营运期
根据分析,本项目建成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海域流态及冲淤状况变化对生态的影响、维护性疏浚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营运期排污对周围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海域流态及冲淤状况对生态的影响:在码头两侧的淤积区由于海域水流减缓,有利于多毛类、软体类等底栖生物的附着,其数量可能会呈上升趋势。总体上认为本工程造成的流场和冲淤变化对海域生态的影响是局部和不明显的。
维护性疏浚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维护性疏浚作业过程对沉积物扰动较大,将引起周围海域悬浮物浓度增高,使疏浚区域附近海域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受到一定影响,从而降低水体的初级生产力。在疏浚过程中采用绞吸式挖泥船进行疏浚作业,悬浮泥沙产生量相对较小,维护性疏浚施工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是暂时的、局部的,在维护性疏浚施工结束后,上述响也随即消失。根据计算,本项目营运期维护性疏浚造成的生物资源损害补偿总额约8.6万元。
营运期排污对周围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本项目港区废水排放量为26.5t/d,仅占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日处理能力的0.004%。各类废水经预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纳管,进入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处理后排入杭州湾,对周围海域生态环境影响很小。
3.4污染防治对策
本项目污染防治措施汇总表见表3.4-1。
表3.4-1 污染防治措施汇总表
类别
治理措施
第一部分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废水
施工含油污水
设置隔油沉淀池,收集处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水
施工冲洗废水
设置沉淀池,施工泥浆水、地面冲洗水、地表径流以及施工生产冲洗废水经收集后沉淀处理,上清液排放。
施工生活污水
设置移动厕所、化粪池,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废气
施工扬尘、汽车运输尾气、施工机械、施工船舶废气
施工道路、堆场、场地洒水;加强施工机械的维护,保证各类施工机械、汽车、船舶的正常安全运行,减少尾气排放。
噪声
施工机械噪声,施工船舶噪声
选用高效低噪施工设备和先进施工工艺,对高噪声的电机安装隔声罩,对空压机的进气口安装消声器。对动力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养护。
加强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维修、保养,确保各类机械、车辆处于低噪声、良好的工作状态,减轻作业噪声。
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对搅拌机、震捣器等高噪声设备采取相应的限时作业。
固废
生活垃圾
设立临时垃圾收集点,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进入填埋场
弃土、废石
采用封闭车辆运输,道路及时清扫,不能随意抛弃、转移,部分弃土可回填用于绿化,其余送到指定地点(如垃圾填埋场)或作辅路基等处置。
疏浚淤泥
疏浚淤泥可用于海盐港区三期围垦工程回填造地,综合利用,不会随意倾倒。
生态
建立临时土石方堆放的遮雨棚,在施工场地围绕动土场地的流水方向或平地的四周应设临时透水性能好又起拦泥沙下泄作用的滤水阻泥沙工程。施工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除建筑垃圾,并进行场地清理平整及绿化。
加强施工机械的检修,减少施工机械的跑、冒、滴、漏,避免机械油污污染水体;为降低施工对底栖动物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沙石的散落,减少水体扰动、悬浮物增加对海洋生物的影响程度。
水土保持
排水沟、排水管、场地平整、绿化覆土、区域空地道路两侧植物绿化、植草砖措施、填料草包、施工临时排水沟、沉沙池、防护网苫盖、撒播草籽、加强施工期间管理措施
续表3.4-1:
类别
治理措施
第二部分
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
废水
机修间含油污水
机修间含油废水经油水分离器处理后纳管,送污水厂进一步处理,油水分离器处理规模建议为0.5m3/d。
初期雨水
钢材堆场应加盖棚罩、棚布,可减少雨水冲刷过程中石油类的产生。钢材堆场初期雨水经过调节隔油池处理后纳入污水管网,送污水厂处理达标后排放。隔油池处理规模建议为30 m3/d。
职工生活污水
厕所污水经化粪池、餐饮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纳入市政污水管道,送污水厂处理达标后排放
船舶废水
本项目港区内不设置船舶污水接收设施,目前已与嘉兴市洁洋环保服务有限公司签订了处理协议,由该公司对码头到港船舶油污水、压舱水、生活污水等进行接收工作
废气
汽车运输扬尘
保持港区内道路、进港道路的清洁干净,每日定时进行道路洒水抑尘
运输车辆尾气、装卸机械、船舶燃油废气
加强设备维护,保证各类机械、汽车、船舶正常安全运行,减少尾气排放
食堂油烟废气
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处理效率达到75%以上,油烟废气经过处理后通过排气筒高空排放
噪声
装卸机械设备噪声、运输设备噪声
选择高效低噪或配有消声装置的机械或动力设备,加强对各种机械的维护保养,保持其良好的运行效果。
道路设计时选用沥青路面,限制车速,设立限制鸣号标志等措施,降低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