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柱础的古往今来.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540879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PDF 页数:37 大小:5.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柱础的古往今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柱础的古往今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柱础的古往今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柱础的古往今来.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柱础的古往今来.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班级:环艺801成员:张群惠 俞珏琳 张之舟指导老师:陈虹宇义柱础:古代建筑构件 一种,俗又称磔盘,或柱础石,它是承受屋柱压力的垫基石,凡是木架结构的房屋,可谓柱 柱皆有,缺一不可。古代人为 使落地屋柱不使潮湿腐烂,在 柱脚上添上一块石墩,就使柱 脚与地坪隔离,起到绝对的防 潮作用;同时,又加强柱基的 承压力。因此,对础石的使用 均十分重视。承柱的础石;柱下的基础。墨子书中记载:“山 云蒸,柱础润”。“柱础”一词最早便来源于此。最 早的柱子应是直接“种”于地下,但为了防止柱子的 移动下沉,便在柱脚的部位置一块大石头,使柱身的 承载重量能均匀分布于较大面积上,减轻柱身承受力。后来,人们发现埋在地

2、下的木柱容易潮湿腐烂,因此 便把石块提升至地面上,可免除柱础的腐蚀或碰损。人们将在柱子底下承受压力的部分叫“础”,而在础 与柱子之间常有“跟”的放置,以隔断毛细现象向柱 子渗入的湿气,并且能于损坏时随时抽换。但我们一 般所通称的“柱础”即包括以上两者。柱础柱础大致经历三个发展阶段:一、在柱下铺垫卵石,不露 明;二、让础石上升到地面来,成为整个立柱的外观形象部分,但没有装饰;三、在础石上再安装柱座,础石周围加以精雕细 刻进行装饰。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先秦 时期大多 用卵石做 柱础。秦 代已有方 达1.4米 整石巨柱 础。山西大同市石家寨村北魏司马金龙墓出 士通高16.5厘米,座方32厘米,柱孔直

3、径约7厘米据战国策记载:“智 作攻赵襄子,襄子之晋阳,谓张孟谈日:吾城郭完,仓康实,铜少耐何?孟 谈日:臣闻董安于之治 晋阳,公之室皆以黄铜为 柱础,请发而用之,则有 馀铜矣。”由此可见,南北朝时期的柱础已经出 现了铜蹑。到了汉朝,石柱铜蹑 已完全为石础所取代。在 汉代的石刻画像上可以看 到,当时柱础的式样有类 似护斗倒置的形式,也有 作多层及类似覆盆的样式;其上凋有细密的花纹,而 其凋刻的手法则类似于宋 代的“减地平皴”的线刻 表现。教加盆有、础魏金寂已(改树细。佛增覆又兽柱的马础艺水一风美新 朝上,狮的土司柱工的法的精清 六术力遍、式出年的雕高手犷是珑 了艺动普物样同八中石很刻粗的玲 到昌

4、新已人瓣大和墓时到雕汉现、大了式了莲从太龙当达其秦显致A唐代雕有莲瓣的覆盆式柱础最为 流行。宋代对柱础形制已有具 体规定,营造法式中这 样写道:“造柱础之制,其 方倍柱之径,谓柱径二尺即 础方四尺之类。方一尺四寸 以下者,每方一尺厚八寸,方三尺以上者,厚减方之半;方四尺以上著,以厚三尺为 率。”关于柱础的雕饰,宋营造法式也有说明:“其所造花纹制度有十一品:一日海石棉花;二日宝相花;三日牡丹花;四日蕙草;五 日方文;六日水浪;七日宝 山;八日宝阶;九日铺地莲 花;十日仰覆莲花;十一日 宝装莲花。或于花纹之间,间以龙、凤、狮兽以及化生 之类者,随其所宜分布用 之”。营造法式柱础图到了明清,柱础的形

5、制和雕饰更加丰富,制作工艺已达到极高 水平。却多了些繁缚及程式化,少了些气势和精神。形制除上述外 还有鼓形、瓶形、兽形、六面锤形等多种。雕饰图案以龙凤云水为 母题,或以百狮飞鹤为主体,结合宗教装饰图案的佛家八宝(法轮、法螺、白盖、莲花、盘长、宝瓶、宝伞、金鱼);民间八宝(宝珠、古钱、玉磬、犀角、珊瑚、灵芝、银锭、方胜);道家八宝(鱼鼓、玉笛、宝剑、葫芦、药篮、紫板、芭蕉、荷花)以及花鸟虫等。另 外还有琴棋书画,麒麟送子、狮子滚绣球、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等数 百种之多。雕刻手法上善于把高浮雕、浅浮雕、透雕与圆雕相结合,装饰性与写实性相比衬,使装饰作用与独立欣赏价值相统一,充分 体现了当时工匠的高超技

6、艺,同时也展现出了屋主人的情操和愿望。清代柱础的雕饰纹样,运用很广泛,也很自由。除了花 草、龙凤、狮兽、化生之类,也有以琴、棋、书、画等文 房器具,配合“八骏马”或花鸟题材;如淡水福佑宫柱础 纹饰。除此之外,柱础纹饰还融入了道教思想、民间信仰 及反应风土民情与时代背景的各种装饰题材,有具象的写 实纹饰、有抽象的图案装饰,包括防灾象征之题材。此外,在营造法式第三卷中对柱础的形式、比例及装饰手法更有 详细的说明:造柱础之制,其方倍柱之径,方一尺四寸以 下者,每方一尺厚八寸,方三尺以上者,厚减方之半;方 四尺以上者,以厚三尺为率。若造覆盆,每方一尺覆盆高 一寸,每覆盆高一寸盆,唇厚一分;如仰覆莲花,

7、其高加 覆盆一倍,如素平及覆盆,用减地平疑,压地隐起华,剔 地起突,亦有施减地平皴及压地隐起莲瓣上者,谓之宝装 莲华。台湾庙宇中常见的莲瓣形柱础,其造形已不同古制,并有束腰及底座的产生,在上端凸出的肚部作莲瓣凋饰,其莲瓣以圆弧收齐上下唇缘,而呈现上下对称的长椭圆形。整体造形类似南瓜,所以又称为“南瓜形柱础”或“瓜瓣 形柱础”。写实纹饰宋朝柱础的式样变化很多,雕刻也更加纤细,但 仍以莲花瓣覆盆式为主要的通行式样。由于一般建筑曾经倾向于复杂和多变而华丽,这种风气随即受官方 注意和反对,故宋代即有“非宫室寺观,毋得凋镂柱础”的规例,所以柱础凋刻发展则开始着重在宫室及寺庙方面。至于元代,因其民族性格,

8、所以柱础喜用 简洁的素覆盆,不加凋饰。明清时则在元的基础上,以简化、单纯的形式稍作凋饰,但图梭则崇尚简朴。于柱础的形状上,I柱形、圆鼓形及上宽下窄、肩部凸出的“变体”圆鼓形,均为清代早期的流行风格。圆柱形通常表面 平素不施纹饰,圆鼓形 及变体圆鼓形则造 型古拙,凋饰典雅。古镜式官式建筑多采用薄如镜面的石 础,称为“古镜式”。但一般民间,尤其是南方则显着不同,一方面就 地理环境而言,因多雨潮湮,故常 采用较高的鼓状柱础;另一方面,在人文背景上较崇尚华丽凋饰,所 以柱础的变化较多;且地处偏远,政令鞭长莫及,故发展较为自由。综观上述柱础的发展,自殷墟出土 的简单柱础,经历了外来佛教艺术 的影响,而发

9、展到清代的古镜式柱 础,可谓柱础的形式,随着时代的 发展,由简朴而华丽。方形宫灯型莲瓣形扁圆形其一是将柱身集中的荷载布于地上较大的面积;其二石柱础既可防潮,且高出地面,可免柱脚腐蚀 或碰损。由于柱础很接近人们的视线,往往成为艺 术家施展技艺的好地方,于是就有了随朝代变化而 变化的多种形制和雕饰,成为我国石雕艺术 的一大门类。柱础虽因机能上的需求而产生,但当 其发展成熟后,也逐渐形成了柱子的收头,使单调 平直的柱身,产生视觉上之变化,兼具有装饰之功 能。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即使是石柱也运用了 柱础做为装饰,所以其在装饰上的作用已大于机能 上之需求。“艺术品”柱础4出材质为了坚固耐用并能隔断湿气

10、,柱础大多以石制为主。早期 亦有以横纹的木块为材料者,今鹿港三山国王庙还保留二个木 制的柱础。石制柱础的应用甚早,安阳殷墟出土的石础,可能 是现今所见最早的柱础,础上已有动人的雕刻,刻下部抱膝的 人像装饰,础背有糟,侧有卯,可见是将柱脚插于础石之上。南朝时亦有铜磴之使用,在战国策中有:“智作攻赵襄子,襄 子之晋阳,谓张孟谈曰:吾城郭完,仓蕉实,铜少耐何?孟谈日:臣闻董安于之治晋阳,公之室皆以黄铜为柱础,请 发而用之,则有馀铜矣o到了汉朝(例:山东肥城孝堂 山祠堂石柱)石柱钢磴已完全为石础取代。在汉代的石刻画上 可以看到当时柱础的式样有类似护斗倒置的形式,也有作多层 及类似覆盆的样式;其上凋有细

11、密的花纹,而其凋刻的手法则 类似于宋代的减地平破的线刻表现。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认为安阳出土的殷商 时期房屋遗址发掘的天然卵石“当系我国最古础石之 遗例”。安阳殷商房屋遗址距今也不过30 0 0年左 右的历史。柱础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在 柱下铺垫卵石,不露明;二、让础石上升到地面来,成为整个立柱的外观形象部分,但没有装饰;三、在 础石上再安装柱座,础石周围加以精雕细刻进行装饰。柱础主要的功用,其一是将柱身集中的荷载布于地上 较大的面积;其二石柱础既可防潮,且高出地面,可 免柱脚腐蚀或碰损。由于柱础很接近人们的视线,往往成为艺术 家施展技艺的好地方,于是就有了随朝代变化而 变化的多

12、种形制和雕饰,成为我国石雕艺术的一大门类。先秦时期大多用卵石做柱础。秦代已 有方达14米整石巨柱础。到了汉代柱础有类似 覆盆式,也有反斗式,但样式极为简朴。至六朝 佛教大昌艺术上增加了新动力,覆盆式已普遍,又有了人物、狮兽、莲瓣样式的柱础。从大同出 土的北魏太和八年司马金龙墓中的柱础看,当时 石雕工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_罗马柱中的柱础古希腊柱中的柱础ii H柱础的这种结构和装饰功能在家具中也多有体现,特别是在桌、椅、凳等家具的腿足低端,我们 常常会发现它的造型和结构功能与柱础极其相似,也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华丽的过程,并在明清时期 共存于家具上。在早期的家具立柱底部,古人只是 安置几个简单的木块

13、;随着手工制作技术的不断提 高,家具腿足底部的造型越来越复杂;到了明清时 期,在家具立柱的底部,我们又可以看到朴实的造 型,例如防“古镜式”柱础的形式,这都说明了柱 础对家具腿足有相当大的影响。Fig4.9 Canopy bedFig4.8 Base of Clothes rack现代家 具许多都是采 用像柱础一样 的支撑形势或 与柱础样子相 同。此壶材质为紫泥调砂,呈赭褐色,壶体似圆石鼓髡,上小下大,腰间微敛,短流,嵌盖,环形把,造型稳健。看其形便知,这是古代建筑房屋时用来支撑木柱之用的石柱础,这一千百万年来的历史见证者,似乎 被遗忘在了某个角落!在种种出土的文物中,很 难看到和听到有它的影踪,以至于很多当代人竟 然不知道柱础是什么。柱础其实就是一种防潮防 雨工具和建筑装饰品,上面是一些动物和花草树 木的造型,柱头支撑在他上面,使之与地面有效 的隔离,起到了防潮防蚀和装饰美观的作用,它 是一种石质艺术品,同时也是权势与富贵的象征,千万年来一直受权、富人家的追捧!看着那一尊尊精美的柱础,却因为这样那样的 原因让它那样残缺不全,柱础上那些残缺的部位,好像就是自己身上的伤口,让人感觉到了阵阵隐隐 的痛。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