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ol.44 No.3Jun.2023大连大学学报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Y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Y第44卷 第3期2023 年 6 月一、徽州古村落多模态符号景观自古以来,徽州古村落与江南文脉历史渊源深厚,其景观风貌依然保留了江南文脉的精髓与风采,不仅体现了江南文化的多样性、包容性和观赏性,更是见证了徽州社会历史的变迁和发展,具有极高的人文、审美与科考价值1。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Saussure)指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隶属于符号系统,而符号天然的语言属性和互动性质,不仅成为文化和意义的主要载体,也是物质世界话语交际的重要媒介
2、2。据此,诸多学者就徽州公共空间的书面文本开展实证研究,关注由标牌、路牌、商铺招牌、地名等共同构建的语言景观(linguistic landscape)。李光慧立足人文地理学理论基础,对徽州宏村景区语言标牌进行实地调研,通过数据采集、统计分析、案例研究等,探讨了过度的旅游开发对本土语言景观产生的消极影响3。金怡从语言政策、语言规划等维度,探寻皖南古徽州旅游区语言使用中的文化“元素”和“印记”,强调语言景观与徽州文化之间的空间互动关系4。当前,城市更新语境下,徽州古村落不可避免地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商业化的趋势对江南文化景观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有鉴于此,城市更新背景下,如何保留徽州古村落江南文化特
3、色“基因”,如何复兴徽州古村落江南文化资源,已然成为国内外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作为江南文化的主要空间载体,徽州古村落不仅集合了祠堂、牌坊、园林、文书、雕刻等物质遗产资源,并且融合了新安理学、徽商文化、风水布局、民俗信仰等地方文化特色,被认为是长三角地区最具标志性、象征性和符号性的文化景观之一5。可以说,江南文化的意蕴离不开徽州古村落景观的符号化表达,除了以文本形式为主的语言模态,形态丰富的多模态资源如图像、色彩、视觉、听觉、触觉等,极大提升了徽州古村落符号景观的立体性、多元性和层次感,见图 1。徽文化多模态符号景观非语言模态图 1徽州古村落多模态符号景观框架城市更新语境下江南文化多模态符号景观
4、研究以徽州古村落为例盛 榕(铜陵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铜陵,244061)摘 要:徽州古村落是江南文脉的空间载体和具象符号,保存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和文化资源。城市更新语境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徽州古村落江南文化风貌受到了现代文明的巨大冲击。文章基于多模态符号学理论,结合对徽州呈坎、棠樾古村落的实地调研,分析其符号景观中的语言模态和非语言模态资源,解读不同模态和江南文化之间的空间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徽州古村落符号聚合体多模态属性明显,体现了徽州地区的风水理念、儒家文化、家风家训等思想,是实现江南文化传播、活态保护和现代传承的有效载体。关键词:徽州古村落;江南文化;城市更新;多模态符号中图分
5、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395(2023)03-0082-06收稿日期:2022-08-29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多模态符号学的徽州古村落语言景观研究”(AHSKQ2021D193)。作者简介:盛榕(1991-),女,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语言学研究。83第3期如图 1 所示,在互动多变的时空场域下,江南文化和徽文化互相融合、相互影响,赋予了徽州古村落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符号景观风貌。与此同时,相较于兰德里(Landry)和波希斯(Bourhis)对语言景观书面用语的实证研究,斯科隆(Scollon)通过对语言景观中的符号资源探
6、究,包括文本、视觉、地点等多种信息,提出了“discourse in place”(地理话语)的概念,用以阐释地理面向符号意义的建构6。值得关注的是,贾沃斯基(Jaworski)和瑟洛(Thurlow)提出的符号景观(semiotic landscape)概念,是以文本为媒介并利用多种符号资源所进行的空间话语建构,重视物质空间中语言与景观、文化、视觉话语之间的互动关系,不再局限于语言景观中的语言使用研究7。国内学者戴辉、欧阳护华聚焦于实体世界中的语言符号系统,借助地理符号学和社会符号学分析框架,关注公共场域中的文本、符号与地域之间的互动关系,指出符号景观是构建地理空间的重要元素,不但见证了地区
7、历史的变迁,而且承载着地方性文脉信息8。因此,徽州古村落符号景观不仅是江南文化的具体体现,更有效传递了徽州地区历史文脉信息,具有展示、弘扬、传播江南文化的重要功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通过对国内外学界前期的研究成果细密爬梳发现,城市更新背景下的符号景观研究几乎空白,地方文化符号景观的整体性、系统性研究相对缺乏。正如学者李静所言,在现代社会信息化、电子化、媒体化场域下,静态、固定、单模态的语言景观应被重新审视,视觉、听觉等多种模态资源交互作用的多模态景观,加快了地方性文化的传播速度,提高了受众的感官体验,是多元化、多样性语言符号资源与文化融合的社会实践过程9。有鉴于此,本文聚焦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徽
8、州古村落符号景观现状,借助多模态作为研究工具和手段,解读其符号景观中的文化符号和象征意义,试从文本、图像等多模态符号阐释其文化隐喻和衍生意义。尤其是在城市更新语境下,本文立足徽州古村落江南文化资源禀赋,通过语言模态和非语言模态的有机结合,系统化、结构化和互补化的多模态符号景观,不仅保住了江南文化的“筋骨肉”,还守住了江南文化的“精气神”,这对保护和传承徽州古村落江南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更是在国内外学界具有一定的创新突破意义。二、研究设计(一)理论框架20 世纪 70 年代,在社会符号学理论中,韩礼德(Halliday)提出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social semiotic),文化是意
9、义系统,符号资源是人们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创造意义的表达系统10。受到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影响,部分学者意识到意义的构建需要多种符号资源的协同作用,不应再局限于语言符号的“单一系统”,开始聚焦多种符号的“复合系统”,共同参与多模态话语意义的建构。其中,“多模态符号学”是基于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研究,关注公共空间非语言符号的语义生成,利用视觉语法和图像分析方法,探索语言模态和非语言模态之间的互动关系 11。基于“多模态符号学”理论框架,对徽州古村落公共空间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资源进行定性分析,从多模态视角出发,关注文本形式的语言模态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内容,解读
10、徽州古村落非语言模态的符指(index)、符意(symbol)和符形(icon)的文化意义12。尤其,在城市更新语境下,徽州古村落符号景观中有关符号聚合体(semiotic assemblages)的多模态意义表达,在形式上突破了语言模态的单一性,通过与图像、视觉、听觉等非语言模态的交互作用,提升了徽州古村落符号景观的活态化、情境化和互补性,诠释出江南文脉在徽州古村落的文化性传播、现代性表达和地方性特色。(二)研究地点徽州,简称“徽”,又名新安,隋唐置歙州,治歙县,宋徽宗宣和三年,改歙州为徽州,辖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祁门、绩溪六县,统称一府六邑,明清时期人文荟萃、经济繁荣,是为人烟辐辏、文
11、风鼎盛之地13。笔者以徽州古村落为研究对象,选取呈坎、棠樾等代表性古村落进行实地调研,采集其公共空间语言模态和多模态资源,解读符号景盛 榕:城市更新语境下江南文化多模态符号景观研究大连大学学报84第44卷观背后蕴含的多模态符号特征和江南文化意义。呈坎,古称“龙溪”,位于黄山南麓,始建于东汉三国时期,距今已有千余年。作为“中国风水第一村”,因其独树一帜的八卦格局,又名“八卦村”,被宋代理学家朱熹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不仅是徽州最神秘、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古村落之一,更是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千年古村。它在空间、设计等方面凝聚了诗性文化、风水文化、宗族文化等,是徽州江南文化的符号缩影。
12、棠樾,旧称“唐越”,又名棠川、慈孝里,地属歙县,北靠龙山,南临徽州盆地,绿林荫翳,山水环绕,视为“卜居宝地”,享有“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乡”的美誉。明清之际,棠樾望族鲍氏名臣辈出、显赫江南,其所修建的牌坊、祠堂、民居等旌表徽人的“忠、孝、节、义”伦理道德观,体现了徽州与江南商贾文化、忠孝文化、宗法思想的历史渊源,是徽州地区珍贵的文物遗存。(三)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1.语言模态资源利用现代化影像设备如手机、相机等。笔者对徽州古村落呈坎、棠樾公共空间符号景观进行语料采集,按照样本的不同语言种类、语码组合形式进行筛选,如表 1 所示,展示了徽州古村落语言模态资源分布概况。表 1徽州古村落语言模
13、态分布情况语言载体语言种类语码组合形式频次百分比/%题额单语汉语15725.3招牌单语汉语10216.5双语汉语+英语8513.7标牌单语汉语10116.3多语汉语+英语+日语+韩语+法语538.6楹联单语汉语7211.6注释单语汉语376.0双语汉语+英语122.0城市更新语境下,徽州古村落语言模态资源不再局限为传统形式,如单语模式的题额(25.3%)、楹联(11.6%),双语或多语文本的招牌(13.7%)、标牌(8.6%)、注释(2%)。徽州古村落符号景观更加多元化、多样化,推动了徽州古村落符号景观的文化性传播,实现了徽州江南文化的活态保护与传承。2.非语言模态资源利用 ELAN5.0.0
14、 多模态研究工具,对徽州古村落非语言模态符号进行分层标记、定量统计与定性分类,如表 2 所示。表 2徽州古村落非语言模态资源分布情况符号资源分类物质载体频次百分比/%颜色黑底、白底、黄字、白字匾额10323.7字刻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石碑8720.0解说导游词、介绍广播6214.3材质石牌、木牌牌坊5111.8图案、雕刻如意、八卦、龙凤、麒麟、仙鹤水口4911.3纹饰钱纹、祥云祠堂4510.4天井378.585第3期徽州古村落非语言符号资源丰富,主要由视觉模态如颜色(23.7%)、字刻(20%)、材质(11.8%)、图案(11.3%)等构成,凸显了江南文化的物质肌理,是记录徽州古村落历史变迁
15、的符号标记。同时,城市更新背景下,新的模态资源也参与江南文化多模态意义建构,如听觉模态中的解说广播(14.3%)的广泛应用,向受众有效传递了江南文化信息,是徽州古村落多模态符号景观的现代化表达。三、徽州古村落符号景观中的江南文化皖南徽州地区受江南文化浸润熏陶已有千年,其景观风貌被认为是江南文脉的生动缩影,凝聚了江南文化的灵气与神韵。值得关注的是,由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资源构成的符号景观,不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而且保存和记录了地方文化特色,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全面展现了当地的文化语境与文化内涵14。(一)空间布局中的风水理念素来,“风水之说,徽人尤重之”,在选址上,徽州古村落“无村不卜”,
16、大多依山傍水,力求贴近自然。在人居环境上,讲究天人合一、顺从自然,确立了“枕山、环水、面屏”的居住模式。孔翔、卓方勇认为呈坎古村为“风水宝地”,其布局形态类似抽象的九宫八卦图形,以易经原理建村,按“阴(坎),阳(呈),二气统一”理念选址布局,代表了一定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15。呈坎古村随处可见的公共标识,利用了语言模态和非语言模态资源解释了呈坎古村的八卦布局,是典型的多模态符号聚合体,传达了徽派卜学和风水文化的隐喻、象征和延伸意义。城市更新背景下,呈坎古村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资源丰富,多元性、复合性的公共标识明显增多。符号聚合体(semiotic assemblages)在呈坎古村的空间实践,
17、结合了各种语符搭配和符号组合,是多模态符号景观中创造意义和表达意义的典型案例,不仅促进了各个模态之间的互补、交融,更有利于向受众传达江南文化语义和信息。其中,语言模态主要以书面文本为主,采用了“汉语+英语+日语+法语+韩语”多语文本,用以解释呈坎古村巧借山水之势的八卦布局,传递了负阴抱阳的风水理念。同时,符号聚合体的非语言模态涵盖了图像、颜色、字刻、纹饰等方面,并利用图像符号、象征符号和指示符号资源交互作用,赋予了呈坎古村八卦符形、符指和符意丰富的文化内涵,如表 3 所示。表 3符号聚合体多模态的意义建构模态类型能指所指江南文化内涵语言模态语言文字多语文本寓意八卦布局负阴抱阳非语言模态图形图像
18、先天八卦图寓意阴阳和谐顺应自然颜色字刻黑底白字寓意返璞归真诗性审美指示符号 卦符(爻)寓意东乾、西坤、南离、北坎天人合一据载,徽人注重人居环境,深受江南一带风水思想的影响,呈坎古村落符号景观的设计和布局,体现了徽人江南文化精神和风水理念的符号化模式,不仅增加了江南文化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更是彰显了江南文化的魅力和艺术、观赏价值。尤其,结合索绪尔和皮尔斯(Peirce)的符号学观点,呈坎古村公共空间符号聚合体的应用和实践,通过能指符号的外在形式和所指符号的象征意义,不仅代表了江南文化本体,更利用视觉、文本模态完成多模态意义的构建过程,归纳出徽州古村落江南文化多模态符号特征16。(二)牌坊门楼中的儒
19、家思想作为徽州古村落重要的文化符号和意义象征,棠樾古村落的牌坊群不仅是徽州宗教建筑、官式建筑、礼制建筑的代表,更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物化表征,融合了徽雕、版画、书法、题额、楹联、注释等多种符号资源,体现了精美的艺术形式、一定的社会功能和深厚的文化内涵17。可以说,棠樾古村旌表纪念性牌坊是徽州地区独特的人文景观,也是徽州古村落多模态符号景观的典型代表。盛 榕:城市更新语境下江南文化多模态符号景观研究大连大学学报86第44卷表 4棠樾古村牌坊符号景观概况类型实例能指所指模态文化内涵功德坊忠字坊象征符号旌表功德题额+楹联+纹饰敬宗思源孝子坊慈孝里坊象征符号旌表节孝题额+雕刻孝悌文化仕科坊翰林坊指示符
20、号旌表科举题额+楹联+纹饰入世进取军功坊鲍象贤尚书坊指示符号旌表军功题额+雕刻忠义刚烈政绩坊鲍灿坊指示符号旌表功绩题额+雕刻+楹联恩典荣耀仁义坊乐善好施坊象征符号旌表义举题额+雕刻+纹饰救灾济民如表 4 所示,棠樾古村牌坊群主要由标志坊、纪念坊、道德坊等类型构成,具有旌表忠、孝、节、义的社会功能,深受江南地区儒家思想的影响,是古徽州符号景观中代表性的文化载体。特别是,在模态资源上,将语言模态如题额、楹联与非语言模态如书法、字刻等结合,并通过人物故事、历史传说、戏曲场景的雕刻、纹饰等多模态符号资源,展示了当地的民风民俗、家风家训、程朱理学等文化概貌。同时,棠樾古村牌坊群作为徽州古村落传统的物质载
21、体,结合了江南地区的儒学文化、商贾文化和宗法思想,利用语言模态和非语言模态资源进行多模态符号意义建构,是徽州古村落符号景观中的符号聚合体。尤其是,在城市更新语境下,传统模式的符号聚合体在徽州古村落符号景观中,是实现江南文化活态保护和传承的有效实践。(三)宗族祠堂中的家风家训一直以来,徽州宗祠不仅是重要的徽文化符号,更是与江南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具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宗族凝聚力,展现了古徽州地区的宗族社会形态,其蕴含的祭祀文化、谱牒文化、科举功名、人丁兴旺等理念,贯穿在三雕艺术和其形制之中18。至今,徽州古村落依然保留了众多祠堂的遗址、遗迹,如被誉为“江南第一祠”的“胡氏宗祠”、呈坎古村的“
22、罗东舒祠”、棠樾古村的“鲍氏祠堂”等。这些祠堂围绕族规家法、宗族谱牒、家风家训等文化活动,传承了诸多江南文化符号资源。尤其,徽州宗祠历史遗存中牌匾、堂联数量众多,充分利用了方志、文集、碑刻等传统语言文本和符号资源,向受众展示了徽人的崇祖精神和家族伦理观。作为独具特色的江南文化景观之一,徽州宗祠充分利用了语言模态和非语言模态资源,不仅融合了传统的文本符号,如堂联、牌匾、碑文和现代标识等、更涵盖了字画、碑刻、三雕、颜色等非语言模态资源,是徽州地理空间的符号聚合体,在公共空间进行多模态符号意义建构,更是徽州宗族和族权的象征符号,承载了徽州地区深厚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意蕴。四、结语城市更新发展规划背景下,
23、为解决文化资源缺失、文化传承和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需以科学的理念,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尤其,作为“活化石”的徽州古村落群,集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于一体,凝结着地域传统文化的缩影和记忆,承载着厚重的江南文化积淀。然而,城市更新过程中,以古村落为代表的传统聚落环境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古村落面临被废弃的危机,原始景观风貌遭到“不可逆”的破坏,过度的商业化更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特色逐渐消失,并引发了诸多现实问题。新时期,城市更新应摒弃“大拆大建”的落后思想,留住江南文化记忆,凸显江南文化优势,是夯实城市更新的基础,从而促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徽州古村落多模态符号景观的研究,旨在关注城市更
24、新背景下徽州古村落江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尤其是,梳理公共空间中的江南文化符号资源,聚焦传统物质载体符号聚合的多模态意义建构过程,厘清各个模态之间与江南文化的历史渊源,帮助解读不同模态与空间的互动关系,彰显徽州古村落多模态符号景观。87第3期参考文献:1 唐洪亚.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血脉延续模式探究:以徽州古村落保护与更新为例 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120-125.2 SAUSSURE F.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M.New York:McGraw-Hill,1974.3 李光慧.古村落旅游地语言景观研究:以宏村为例 D.芜湖
25、:安徽师范大学,2017.4 金怡.语言景观发展与旅游资源开发: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为例 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128-133.5 陆林,葛敬炳.徽州古村落形成与发展的地理环境研究 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77-382.6 SCOLLON R,SCOLLON S.Discourses in place:language in the material worldM.London:Routledge,2003.7 JAWORSKI A,THURLOW C.Introducing semiotic landscapesC/JAWORS
26、KI A,THURLOW C,eds.Semiotic landscapes:language,image,space.London:Contim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2010.8 戴晖,欧阳护华.符号的地理面向:重构实体世界中话语的意义系统 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3):95-105.9 李静.城市多模态语言景观透视及研究:以世界制造业大会为例 J.安阳工学院学报,2021(3):101-104.10 HALLIDAY M A K.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the social interpretatio
27、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London:Edward Arnold,1978.11 李战子,陆丹云.多模态符号学:理论基础,研究途径与发展前景 J.外语研究,2012(2):1-8.12 张景霓,王佳赫.文化性、地方性与现代性:多模态旅游语言景观的功能与规划 J.社会科学家,2022(3):56-63.13 刘士林.江南文化资源研究 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9.14 SHENG R,BUCHANAN J.Traditional visual language:a geographical semiotic analysis of indigenous li
28、nguistic landscape of ancient waterfront towns in ChinaJ.Sage Open,2022(1):1-17.15 孔翔,卓方勇.文化景观对建构地方集体记忆的影响:以徽州呈坎古村为例 J.地理科学,2017(1):110-117.16 胡明霞,李战子.多模态语类:概念辨析与研究前景 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8(3):10-18.17 盛榕,叶佰贤.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江南古镇语言景观研究 J.景德镇学院学报,2022(1):100-106.18 代树兰.多模态话语中各模态之间关系的研究 J.外语学刊,2017(6):1-7.责任编辑:姜
29、昕 盛 榕:城市更新语境下江南文化多模态符号景观研究Research on the Multi-modal Symbolic Landscape of Jiangnan Culture in Urban RenewalTaking Huizhou Ancient Villages as an ExampleSHENG Rong(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Tongling University,Tongling 244061,China)Abstract:Abstract:Huizhou ancient village preserves rich geograp
30、hical information and cultural resources of Jiangnan culture.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the cultural features of Huizhou ancient villages been greatly impacted by modern civilization.Based on the multi-modal semiotics theory and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he
31、 ancient villages of Chengkan and Tangyue in Huizhou,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inguistic and non-linguistic modal resources to interpret the spatial interaction in Jiangnan culture.The research finds that Huizhou ancient villages reflect the geomantic omen concept,Confucian thoughts,family customs and family precepts,which should be protected and inherited.Key words:Key words:Huizhou ancient village;Jiangnan culture;urban renewal;multimodal symb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