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城市微更新中治理共同体意识形成机制——以社区花园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39987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6.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微更新中治理共同体意识形成机制——以社区花园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城市微更新中治理共同体意识形成机制——以社区花园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城市微更新中治理共同体意识形成机制——以社区花园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刘悦来,谢宛芸,毛键源城市微更新中治理共同体意识形成机制:以社区花园为例J风景园林,2023,30(8):20-26城市微更新中治理共同体意识形成机制以社区花园为例刘悦来 谢宛芸 毛键源摘要:【目的】当前参与式城市微更新逐渐从空间营造过渡到社区营造,居民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共同体意识”成为关键难题。【方法】首先综述城市微更新中社区花园作为居民参与从空间营造转向基层治理的载体,强调其中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构建的重要性;在城市微更新与基层治理共同体研究交叉下,搭建起“更新治理参与行动共同体意识”的参与促进认知形成的分析框架。其次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市民系统性参与社区花园与社区规划为例,基于居

2、民更新行动阶段的参与前意识认知、参与中实践转换、参与后情感反馈的行动路径,分析在地居民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情况,即通过实证案例验证参与行动路径促进意识形成的可行性及探究意识对空间反馈作用。最后从城市微更新的空间维度出发,总结居民的全过程参与行动对居民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形成的有效行动路径,并对其反馈机制做出阐释。【结果】结果显示在参与式行动介入后,居民们对于街道的情感认知有所提升,在共同体意识上可以概括为 4 种不同层次类型,依次为利益共同体意识、情感共同体意识、价值共同体意识和生活共同体意识。【结论】为共同体意识培育提供可行的参与式行动路径,并凝练共同体形成类型,以期为优化城市微更新中以人为本的规

3、划设计方式提供一种工作模式参考。关键词:城市微更新;社区治理;共同体意识;社区营造;社区花园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城市微更新中居民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形成机制研究”(编号 22BSH039)中图分类号:TU984.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530(2023)08-0020-07DOI:10.12409/j.fjyl.202212310751收稿日期:2022-12-31修回日期:2023-06-06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强调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当下,参与式城市微更新也随之从空间营造过渡到社区营造。社区成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

4、局的基本单元,其中的小微公共空间也是微更新的关键尺度及开展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复杂诉求。而居民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共同体意识”成为关键难题,缺少相应的载体推进、有效的运行机制保障,导致基层治理共同体悬浮于概念层面,难以落实。在此语境下,上海 2015 年开始推动各项社区更新活动,出台里程碑式的上海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并在社区空间微更新行动计划、社区规划师制度等长效策略探索方面做出大量尝试。实践层面,笔者团队的社区花园参与式营造实验通过将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与自下而上的基层力量相结合,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完成空间更新与促进社区自治萌发;其中东明路街道社区花园实验以社区共同体的塑

5、造为重点,在“宜居东明”3 年计划下逐步开展公众参与制度化建设的进一步探索,完成多处社区花园改造项目,成为上海市社区花园建设迈向系统化发展的实践尝试1。本研究以笔者团队全程参与的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系统性社区花园与社区规划为例,搭建起“更新治理参与行动共同体意识”的参与促进认知形成分析框架,为意识培育提供可行的参与式行动路径,并为优化城市微更新中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方式提供一种工作模式参考。1 城市微更新中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相关研究1.1 共同体及其意识研究的居民参与行动转向“共同体”的研究由来已久,何为共同体?无论最早如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的理想国及亚里士多德的“公民的共同体”,还是托马斯莫

6、尔的乌托邦或是霍布斯、卢梭等的“社会共同体”,均是西方传统中学者们试图通过倡导共同理念和精神以实现正义、和谐的人类宜居环境的尝试2。1887 年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滕尼斯首次正式提出的“共同体”指个体、组织基于相似的价值认同、目标追求等,自觉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且关系稳定的群体3。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则认为共同体是呈现出“差序格局”的中国“礼俗社会”,用于描述社会成员通过共同的集体意识维系社会秩序及社会成员间关系的状态。中国政治语境中,中共十八大首次提出了“共同体”,此后往往与社会治理一同构成“社会治理共同体”理念,其中如何建设治理共同体已然成为中国社会建设的重心与长远目标4。近些年关于基层治理

7、共同体的研究主要围绕当下建设中面临的组织制度、公共参与、意识认同等问题展开,其中社区认同与意识等居民情感被认为是共同体的根基,对塑造基层治理共同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共同体意识的直接研究尚不多,相关研究分别从文化认知理论6、社会资本理论7等视角展开分析,主要探讨意识形成的社会背景、情感类型、意识类型、影响因素和意识形成路径等问题8;其中意识形成路径研究证明,社区认同等意识与居民互动参与具有显著的正相LandscapeArchitecture 2023/08Beiji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Journal Periodical Office Co.,Ltd.Publ

8、ished b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Journal.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under the CC BY-NC-ND license.20关性,形成循环互构关系9。在共同体意识构建的研究中,建构主义心理学和认知行为理论等指出人的意识形成包含“认知阐释”“行动实践”“情感信仰”等结构要素10,因此居民共同体意识的相关研究逐渐转向以居民参与为核心的路径研究,即不只停留在认知层面,须将认知意识转化为实践行动才可以沉淀为稳定的情感意识11。1.2 社区花园中的共同体:花园空间转向责任空间在强调城市微更新的当下,居民在城市小微空间更新中

9、的全过程参与行动有利于真正意义上促进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其中以植物和自然生命情感为特征的公共空间社区花园,不受限于用地性质、与居民利益相关度高、可参与程度高、可操作性高、与人情感连接紧密,是居民参与实践行动的重要载体,对居民社区意识的形成具有显著意义12。社区花园中的共同体意指“出于对园艺活动喜好或为了丰富社区社交而聚集在一起的人群”,例如社区花园共创小组。参与者们共同协作维护共同资源,其中蕴含的资源共有性与成员间包容同质性是社区治理的先决条件与最终结果13;同时空间上所涉及的多元权属问题更让社区花园从单一绿地空间变更为开展社区营造建设的责任空间,如Certom将社区花园认为是“政府政治计划的空

10、间,以及指导公民想法提案、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知识和思维定势的实用工具”,其中的共同体称为“集体的自治行为”14。本研究将社区花园定义为民众共建共享的开放空间,其特点是在不改变现有绿地空间属性的前提下,提升社区公众的参与性,进而促进社区营造15。总的来说,社区花园通过其与居民日常生活最为息息相关、居民可全过程参与的特性将人带入美好的日常生活中,打破公与私的权属冲突下消费与生产、专业者与普通人、不同年龄段人群之间的隔阂16;其中的共同体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社区治理工具,通过共创共治实现行动合理化,从而使治理手段及结果被多方利益相关者所接受。2 治理共同体意识分析框架本研究建构了“更新治理参与行动共同体意

11、识”分析框架(图 1),从城市微更新的空间维度出发,通过居民的全过程参与行动,强化居民的认知培育、实践转换和情感沉淀,推进居民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总体结构分为 3 个部分。1)行动环境:城市微更新和基层治理类型和方式。该部分主要是对目前城市微更新与基层治理的交叉分析。城市微更新(空间)和基层治理(群体)作为两个紧密相连的领域,“空间场域”和“行为群体”的联结构成了居民的行动环境。要点在于分析城市微更新中的空间类型及参与形式,结合基层治理群体构成及治理方式分析,找出当下行动环境中的矛盾问题和相应对策。2)行动结构:居民全过程参与行动组成。行动结构是分析框架的核心部分,聚焦行动环境下居民的全

12、过程参与。参与行动从培育居民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的行动结构出发,分为 3 个阶段:参与前期,所有利益相关成员进行基层治理共同体中参与式微更新的概念、方法、理论和目标等基础认知培育;参与中期,居民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需要通过实践将主观认知转换为客观行为;参与后期为居民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的情感反馈,即经过主观认知培育和客观行为实践转换的交融沉淀之后,形成牢固的共同体情感体验。居民参与行动的组织结构及制度支撑是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客观保障。居民参与行动更加组织化、制度化,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常态化发展。通过构建起多层级组织框架及权责落实到人的制度框架,为开展参与行动的组织及制度化程度分析提供可行的路径,以支撑基

13、层居民合理化、合法性参与行动过程。3)行动结果:居民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形成的类型。该部分是居民在参与行动后意识塑形的结果,将呈现 4 种不同层次类型的共同体意识体系。3 实证研究:居民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主导下的社区花园建设3.1 行动环境:社区花园及其在地自组织类型和参与方式本研究立足于笔者团队已开展的上海市社区花园与社区营造实践,以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为研究对象,探索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培育建设主导下的社区花园发展机制。东明路街道是以社区花园为抓手开展参与式社区规划实验的一处典型载体,一方面,因其具有充足的政策支持依托于“缤纷社区行动计划”,围绕“宜居东明,人民社区”理念制定的东明路街道“三年行

14、动计划”;另一方面,该街道具有良好的社区花园营建基础,自 2019 年起就有居民自发进行社区花园实践的案例,例如凌兆佳苑“幸福园”和新月家园“心怡乐园”被评为同年浦东新区缤纷社区优秀小微项目一等奖、优秀自治项目一等奖17。截至 2023 年,东明路街道已逐步开展公众参与制度化建设的进一步探索,完成了多处社区花园改造项目,链接超过千人,成为上海市社区花园建设迈向系统化发展的实践尝试,是包含 3 类社区花园(政府公有、居民共有、居民专属)以及 4 种公众参与路径(群策群力、多方协商、改造建设及志愿运维)的系统性社区花园改造案例(表 1)。通过多类型的花园营建及充分动员居民以多种参与路径实现全过程人

15、民民主,该街道居民们逐渐从社区花园营造发展为对空间更新的参与改造,并在政策及组织制度支持下,逐步参与公众事务的商讨与提案,实现城市微更新和基层治理的联结。3.2 行动结构:“意识认知实践转换情感反馈”的居民全过程参与行动3.2.1 参与前期:认知培育是引导居民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萌芽的主观基础社区花园的概念、参与方法及目标等基1 分析框架Analysis framework城市微更新(空间)基层治理(群体)联结更新治理(行动环境)参与行动(行动结构)共同体意识(行动结果)组织支撑共同体意识居民参与行动参与前-认知培育参与中-实践转换参与后-情感反馈制度保障1专题:公共空间更新设计/Special

16、:Renewal Design of Public Space21础认知的培育是引导居民基层治理共同体萌芽的首要环节,而对其他利益相关方如政府人员、社区企业、社会组织人员等进行针对性、多层级的认知培育及专业赋能则是保证花园项目长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提供多层次能力建设的东明路街道社区规划师制度实践探索为例,目前已在 38 个居民区实现参与式社区规划师全覆盖,通过理论培训、案例参访、项目资源整合及工作坊演练等形式,为街道下一步实践的顺利开展提供专业且系统的队伍支撑。具体而言,政府层面的街道干部班子由街道储备干部队伍及青年社区花园小组两部分组成;技术支持层面由专业人士与关心社区发展的先锋居民共

17、同组成社区规划先锋队;基层落实层面由社区达人组成社区规划小队,负责完成在地人员组织、宣传策划及园艺养护等工作;最终在“政府-社会-在地”的共同作用下,充分发动公众参与社区花园实践,提升居民对公共空间的关注度与参与积极性,进一步推进居民公众参与及基层治理认知培育环节。自 2020 年社区规划师培育计划开启至今,已在“1+1+N”培训模式下开展了多期不同层级专业规划师培训,旨在通过青年专业型社区规划师、居民为主体的人民社区规划师和儿童为主体的小小社区规划师联合多元社会力量的模式,提升在地社区规划发展能力建设,以理性提案及落地实施可行性探讨社区共建、共创美好家园,实现人民城市的可持续路径。3.2.2

18、 参与中期:实践转换是促进居民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客观基础居民在前期培育形成的群体意识不可只停留在认知层面,意识的巩固与居民互动参与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故须将认知共识通过行为实践完成进一步的沉淀才能由主观认知转化成为客观行为18。在此背景下,东明路街道以社区花园作为小微空间更新的先行示范样本,在“三年行动计划”中给出了详细的实践项目指导安排,计划在 20212023 年分 3 批完成 35 个社区花园营建,由可参与式的绿色公共空间改造入手,联合街区、公共设施开展系统性更新行动,逐步实现东明路街道社区花园网络化空间布局(图 2)。第一批“Mini”花园(10 个)试点于2020 年开启,由社

19、区规划小队招募共创居民,社区规划师先锋队提供专业指导,带领社区居民们通过现场勘测、设计表达反馈、共议方案、环保科普及种植课程、花园共建共创等多个环节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为参与的居民赋能,将居民前期对于花园的认知意识转化为花园营建的动手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其协同共创和共同议事的自主性。第二批及第三批行动计划于 2021 年启动,一方面按计划完成 10 余个“Mini 花园”营建,另一方面街道联合同济大学专业团队在政-校-社合作下,举办了两届全国社区花园设计营造竞赛与社区参与行动,依托于“1+1+N”的社区规划参与模式完成 30 余个微型社区花园营建。其中凌兆十二社区花园建成后,居民们以花园养护运

20、维为核心,自发组成“彩之韵”社区自治护绿队,成为进一步发展更多园艺活动的核心团队,培育并带动了更多社区居民参与。目前“彩之韵”护绿队已拥有上百名志愿者,在实践之后沉淀出的情感使得居民们自发形成共商共治的队伍与平台,通过对于园艺行动的讨论达成人与人、人与社区之间的情感交互,从而衍生出属于社区的在地文化氛围与共治网络,并形成以“三林花社”为代表的社区社会组织,助推居民的全过程深度参与,吸引更多专业力量支持社区规划事业。三期社区花园参与行动计划的逐步展开,在带领全体居民参与社区花园营造实践以提升社区公共空间品质的同时,整合政府、社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深度挖掘社区在地精神文化,通过居民

21、可全过2 20192022 年东明路街道社区花园发展及其辐射范围Development and radiation scope of community gardens in Dongming Subdistrict during the period from 2019 to 20222019 年社区花园(2 个)2020 年社区花园(10 个)2021 年社区花园(13 个)2022 年社区花园(34 个)注:20192022年共完成60余个民间发起的社区花园赋能培育。社区花园辐射范围2021 年社区花园旗舰点(2 个)社区花园旗舰点辐射范围0200700 m500N2表1东明路街道社区花

22、园类型、参与主体及治理方式Tab.1Types,participants and governance modes of community gardens in Dongming Subdistrict社区花园类型空间特征参与主体及治理方式代表案例政府公有街道公共空间、服务整个社区、功能综合性强政府部门引导、企业赞助支持、居民社团参与、社会组织运维凌七社区花园、三林苑架空层、首届东明花园节、主会场居民共有小区公共空间、服务整个小区、生活功能性强居委主导协调、居民共建共享、物业辅助运维三林苑社区花园、翠竹苑茶杯花园等居民专属居民专属空间、服务邻里居民、生活个性化强居民团体共建、居民个体自治SE

23、EDING花园LandscapeArchitecture 2023/0822程参与的园艺活动,并在街道层面正式成立社会组织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聚明心”社区规划与营造支持中心、街区发展中心,保证公众参与的深度与广度,联结起周边多样的社会资源,实现了街区协同共生19。截至 2023 年,东明路街道已完成社区花园 30 余个,形成 40 余个社区规划小组,培育出 159 名居民社区规划师及 640 余名小小社区规划师,链接起 400 多个专业力量。3.2.3 参与后期:情感反馈是锚固居民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的客观基础经过参与前、中期的主观认知培育及客观行为实践转化之后,居民已经在主客观的交融沉淀中形成

24、更多社区情感体验。情感反馈部分依据“认同感归属感使命感”的情感深化层次,便于研究者了解居民在参与社区花园行动后的情感变化,以此探究下一步如何凝练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1)第一层认同感来源于居民对社区这一空间的情感认可与升华,即把社区当作凝聚共同记忆的家园。其中典型案例是“生活博物馆”项目由街道、社区、上海大学联合开展的社区创新公共艺术实践。该项目通过艺术策划收集简单物件背后承载的感人故事,让社区的公共空间成为一个开放的、凝聚着居民回忆的、活态的“生活博物馆”,居民可以在其中体会到物品蕴含的情感与经历,倾听左邻右舍讲述他们的故事,进而了解彼此,找到共鸣,构筑社区共同的文化记忆,通过公共艺术触媒进一

25、步发掘自己对社区、街道的认同情感。2)第二层社区归属感象征着居民对社区的强情感联系、强邻里交往及强社区参与意愿,是渴望实现真正融入社区的乡愁。为进一步形成“人人都是社区主人”的良好氛围,东明路街道与同济大学、四叶草堂团队联合开展了“花开东明,缤纷社区”花园节系列城市空间艺术展和参与式活动,以创造“家门口的花博会”为目标,以社区花园公共空间为阵地,以公共艺术为载体,意图打造出“花开东明”系列文化品牌。该系列活动通过主会场改造、花园参与式设计等空间更新形式,连点成面地形成社区花园网络,在实践中重建了社区邻里,培育了公共精神,也进一步凝练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例如我的乘风花园舞台剧中体现出社区居民们对

26、于社区、对东明路街道深厚的乡愁,更体现出在社区花园参与式行动介入后居民们社区归属感的提升与铸牢。3)第三层使命感则是驱使居民自发为社区奉献,意图在社区事务中实现自我价值的第一步。在东明路街道开展社区规划师培育工作坊后,大量对社区饱含深情的居民在知识赋能、实践参与中巩固了自身的社区使命感,同时带动身边人参与到社区花园与社区规划实践中,以“能人”带动群体,才得以在街道内部建立起众多在地共创小组,实现了东明路街道社区花园网络化发展,为真正实现居民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的形成铺垫了强大社区情感基础。3.3 客观保障:居民参与行动的组织结构及制度支撑3.3.1 居民参与行动的组织结构支撑保障居民参与行动有效

27、进行的组织建设是居民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客观保障。东明路街道搭建起“组织平台政府居民企业社会”的全过程公众参与组织框架,涵盖协同枢纽平台政府基层各部门联动基层居民组织协同建设的多层级协作体系,配合市场、社会力量的支持参与,实现社区内外更多元力量的联动建设组织架构,东明路街道社区花园发展建设代表三林苑小区即为优秀案例(图 3)。3.3.2 居民参与行动的制度支撑基于“权利责任资金人员”搭建的东明路街道社区花园网络制度模式具有可持续性及可推广性(图 4),首先是基层部门为社会组织及居民部分赋权,给予社会组织及社区居民更多社区花园项目自主提案权及参与设计营造权,便于基层部门统筹推进实践;其次由社

28、会组织对基层政府管理部门、在地规划师、居民完成专业指导与实践赋能,给积极参与社区花园实践项目及专业培训的居民颁发“居民社区规划师”聘书,约定其参与社区事务的职责边界与权益;在此基础上,公共财政、企业资助及民间众筹多管齐下,为社区花园更新提案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社区花园从自主提案到实现落地,以群众反馈支持进一步实现空间网络化发展,每个层面均会涉及“权利责任资金人员”的制度建设,以保障基层居民参与行动过程的合法性。4 共同体意识下的城市微更新意义4.1 实证总结东明路街道社区花园建设实验(简称东明实验)以探索居民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形成机制为主线,根据社区花园的公共性及其之于利益相关者的共有性,采用

29、参与式社区规划的方式在空间实践上激发出居民的自主性、主体性,本质上是通过民间力量来自我赋能、提升公共空间自主服务的一种方式。在行动结构设计上,东明实验遵循“意识认3 居民参与建设社区花园的申请流程Pprocedure for residents application for participa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garden三林苑居民:小 X商定花园位置、实施方案、负责人员提交至“三林花社”商议征求居委会/业委会同意提交至“三林花社”商议政府基层各部门的联动建设居委会/业委会签字,征求全体居民同意签署同意书/承诺书基层治理共同体协同枢纽

30、平台的组织建设提交社代会-党代会审核社区规划中心审核提案内容,社区规划师提供支持政府基层各部门的联动建设获得行业协会/社会组织支持获得专业组织/线上志愿团队支持社区内外多元力量的联动建设企业+社会力量提供专业技术及资金支持小花园营建开始3居民参与,公开审核项目提案审核流程:项目初审 资金争取 公众听取 项目审定专题:公共空间更新设计/Special:Renewal Design of Public Space23知实践转换情感反馈”的居民共同体意识形成路径,前期对参与式社区规划的多方宣传及针对多层级的社区规划师进行赋能培育,中期以“点线面”逐步铺开社区花园参与行动及街区共生计划,后期对“认同感

31、归属感使命感”3 种社区意识进行递进锚固,在花园实践中完成居民自主意识的萌发到锚固。依据对参与行动居民感知调查的结果显示,居民们实践后提到社区花园时的关键词前五名为参与、社区、公众、花园、自由,其他提及较多关键词诸如花园、自然、居民、空间等,描述心理感受的关键词包括和谐、舒服、美好、整洁等,均凸显出居民对于社区认知及情感的转变(图 5)。东明实验以参与社区花园建设引导居民们达成“自我救赎”,即从一个被服务的“消费者”的身份中解放出来,成为公共空间中的自我生产者。同时,这种生产性需要建立共治的秩序和组织,推进更大规模的行动,实现边界的突破和跨越,进而深度影响并产生“以人为本”的社区规划,形成共同

32、体。4.2 共同体类型研判社区共同体意识意味着清晰的共同愿景,目标明确更有利于空间更新设计目标的达成,其最终目标是形成以共同目标为导向、可以统筹引领发展的共同体。东明路街道居民经过全过程参与社区花园营造,影响基层治理共同体中空间建设上的利益来往、空间使用上的情感共鸣、空间管理上的价值共享和空间维护上的生活共同性;呈现 4 种不同层次类型的共同体意识体系,即“利益共同体意识、情感共同体意识、价值共同体意识和生活共同体意识”的四位一体共同体意识。故而,本研究认为以社区花园为空间载体开展的城市微更新中治理共同体的类型可依据4 种意识大致分为:利益共同体、情感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及生活共同体。1)利益共

33、同体以共益的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产权、所有权等物理权属的厘清,到公共收益、维修基金等财产收益和经费的收支与使用,更好地履行业主或居民的权益。例如三林苑美丽家园改造之公共空间更新案例中,居民共同制定原荒废架空层空间的功能分配和使用规则,推动、促成多元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协商合作,直接影响了专业规划设计单位的方案。2)情感共同体以情感归属及认同为基础,即通过共建社区花园或参与式社区规划,自发进行社区未来愿景谋划而与合作者熟悉起来并建立的情感关系,随着事件和时间的发展而深入,最终形成牢固的信任关系。3)价值共同体中的“价值”指向意识形态,即社区精神与文化属性(如社区口号、标识及社区品牌等)。如在三

34、林苑案例中,居民社区规划师自主发起社区口述史工作,将架空层的一部分作为社区博物馆,在完成历史、文化属性沉淀之后进行口述展示,开启价值共同体的意识链接以期未来指引社区发展。4)生活共同体基于日常的公共生活的场景,包括与个人和家庭成员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公共空间场域品质维系以及公共设施的修缮、维护。城市社区生活共同体具有典型的消费社会特征,而乡村社区生活共同体则是生产与生活紧密结合的共同体。在上海社区花园微更新特别是东明实验探索中,研究团队通过社会组织的培育引导,形成类似花友会、绿植队等社区在地组织,产生除园艺兴趣之上的治理自主性,进而通过科普、展览、讲解服务等带来价值收益,这些收

35、益成为一种生活之上的再生产,实现生活与生产的多重协同共生。4.3 社区-街区发展共同体的必然趋势笔者基于以上研究发现,利益共同体、情感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和生活共同体在社区层面最终有一定概率合体,形成社区-街区发展共同体。在 2016 年创智农园实验中,居民作为社会力量的主体,通过社会组织动员与培育形成社区发展共建方,已被证明为有效的社区开发共同体模式之一1;东明实验中更是出现了系统性、内生性的街区发展共同体。如 2022 年底,针对 2023 年街区发展社代会提案中,凌兆一村居民区超过 25 位居民接龙支持将社区外靠近中环路的荒废空间激活成社区口袋公园的提案,基于对发展的共谋,居民们通过“随申

36、办”进行人民建议、金点子等诉求提交,并积极谋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更高层级的公共权力代表的沟通提报,实现更广域的资源统筹和发展指向。街区发展共同体超越了居住小区,更加关注资源的统筹,有更强的在地属性,这种在地共同体会把利益关注情感投射到“附近”以达成邻里关系的重新建构,更具自组织特征,同时可以有效减缓城市更新的士绅化。自 2022 年行动中看到共生价值起,东明实验的重点已开始向街区发展转移,社区-街区互动的共生联盟正在形成,将孵化多方协商的提案计划,提交至社代会、党代会,推动共生联盟在街区治理中的枢纽作用。街区共同体对于社区规划的反馈机制作用于规划设计全过程。针对小体量空间,街区共同体可以自发

37、进行系统资源调配,实现自主规划设计、营建实施和运维管理,自发进行社区开发合作;针对复杂空间项目,街区共同体可以共识的引领性实现主导,采取有效措施购买专业力量,形成不同空间尺度下共同体反馈机制的理想范式。对于政府管理部门而言,街区共同体有助于实现基层放权,完善组织和制度化建设,实现更大范围人群“家门口创业”;对于居民而言,则是更有4 东明路街道居民参与行动制度架构System frame for participatory action of residents inDongming Subdistrict5 社区花园实践参与者的“花园印象”关键词“Garden impression”keywo

38、rds of participants incommunity garden practice权利责任资金人员政府社会组织社区居民赋予提案权赋权赋权街道管理部门社会力量社区规划师居民自治队伍公益基金会专项合作企业联合公共财政政府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组成评审队伍资金支持提案优秀提案落地持续支持反馈4注:文字大小与提及频率成正比。5LandscapeArchitecture 2023/0824机会参与到社区更新中,塑造更美好的生活18。5 结语与展望以东明实验为例的街区共同体共生计划是一场空间共治的先锋实验:街区共同体是促进街区发展的增长联盟,作为社会实践探索,希望以此推进城市更新、城市治理、社区共同

39、体培育、公众参与的研究。共同体由街区共创人结盟而成,包括社区居民、商户、政府人员、学者、驻区单位代表等。联盟聚焦街区发展的方方面面,包括街区的发展规划、环境提升、业态提升等;其目标是开放融合政府部门、社区企业和社区居民等力量,将社群多方诉求转化为街区发展的动力,共同促进街区发展。街区共同体的组织实体是街区发展中心,将成为街区多方主体的共治组织平台,锚固多方主体,促使街区共生的组织化、制度化、常态化,共同推进街区发展。综上,针对城乡居民基层治理中难以形成共同体意识之问题,东明实验基于居民参与式社区规划更新行动,研究在空间之上共同体意识形成情况,即通过实证案例验证参与行动路径促进意识形成的可行性及

40、意识对空间的反馈作用,为优化城市微更新中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方法提供了工作模式参考。当然,这些实验还有很多正在进行当中,尚待进一步的验证与确认。注释(Notes):我的乘风花园舞台剧背景故事可于文章OSID 码中查看。代表居民故事可于文章 OSID 码中查看。三林苑美丽家园改造之公共空间更新案例具体故事可于文章 OSID 码中查看。共建社区花园或参与式社区规划代表案例之一翠竹苑故事可于文章 OSID 码中查看。东明路街道典型社区花园案例可于文章 OSID 码中查看。中国大百科全书词条:社区开发合作,其中特别讲到创智农园是社区开发合作实验的价值和意义(https:/ 刘悦来,尹科娈,孙哲,等.共治

41、的景观:上海社区花园公共空间更新与社会治理融合实验J.建筑学报,2022(3):12-19.LIU Y L,YIN K L,SUN Z,et al.Cooperative Landscape:ACase Study of the Experiment of lntegrating Public SpaceRenewal and Social Governance of Community Gardens inShanghaiJ.Architectural Journal,2022(3):12-19.2 王冬梅.从小区到社区:社区“精神共同体”的意义重塑J.学术月刊,2013,45(7):31-

42、36.WANG D M.From District to Community:Remoulding theMeaning of“Spiritual Community”J.Academic Monthly,2013,45(7):31-36.3 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概念M.林荣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TONNIES F.Gemeinschaft und Gesellschaft:Grundbegriffeder Reinen SoziologieM.LIN R Y,translation.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10.4

43、郁建兴.社会治理共同体及其建设路径J.公共管理评论,2019,1(3):59-65.YU J X.Social Governance Community:Definition andApproachesJ.Public Management Review,2019,1(3):59-65.5 王天夫.构建社会治理体系 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J.社会治理,2020(1):17-19.WANG T F.Construct Social Governance System andSocial Governance CommunityJ.Social Governance,2020(1):17-19.6 付

44、诚,王一.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现实困境及对策J.社会科学战线,2014(11):207-214.FU C,WANG Y.Practical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s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Community GovernanceJ.SocialScience Front,2014(11):207-214.7 涂晓芳,汪双凤.社会资本视域下的社区居民参与研究J.政治学研究,2008(3):17-21.TU X F,WANG S F.Research on Community ResidentsParticipation from the

45、 Perspective of Social CapitalJ.Political Research,2008(3):17-21.8 MCMLIIAN D W,CHAVIS D M.Sense of Community:A Definition and TheoryJ.Journal of CommunityPsychology,1986,14(1):6-23.9 谢治菊.村民社区认同与社区参与:基于江苏和贵州农村的实证研究J.理论与改革,2012(4):150-155.XIE Z J.Villager Community Identity and CommunityParticipation

46、: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Rural Areas inJiangsu and GuizhouJ.Theory and Reform,2012(4):150-155.10 青觉,赵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机理、功能与嬗变:一个系统论的分析框架J.民族教育研究,2018,29(4):5-13.QING J,ZHAO C.Formation Mechanism,Function andEvolution of the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Nation:An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System

47、 TheoryJ.Journal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 for Ethnic Minorities,2018,29(4):5-13.11 杨敏.公民参与、群众参与与社区参与J.社会,2005(5):78-95.YANG M.Citizen Participation,Mass Participation andCommunity ParticipationJ.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2005(5):78-95.12 刘悦来,尹科娈,魏闽,等.高密度中心城区社区花园实践探索:以上海创智农园和百草园为例J.风景园林,2017,24(9):

48、16-22.LIU Y L,YIN K L,WEI M,et al.Community Garden Practicein High-Density Central Cities:A Case Study of KIC Gardenand Herb Garden in ShanghaiJ.Landscape Architecture,2017,24(9):16-22.13 KURTZ H E.Differentiating Multiple Meanings ofGarden and CommunityJ.Urban Geography,2001,22(7):656-670.14 CERTOM

49、 C.Expanding the“Dark Side of Planning”:Governmentality and Biopolitics in Urban GardenPlanningJ.Planning Theory,2015,14(1):23-43.15 刘悦来,许俊丽,尹科娈.高密度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参与式营造:以社区花园为例J.风景园林,2019,26(6):13-17.LIU Y L,XU J L,YIN K L.Participatory Construction ofCommunity Public Space in High-Density Cities:A CaseStu

50、dy of Community GardensJ.Landscape Architecture,2019,26(6):13-17.16 邹华华,于海.城市更新:从空间生产到社区营造:以上海“创智农园”为例J.新视野,2017(6):86-92.ZOU H H,YU H.Urban Renewal:From Space Productionto Community Building:A Case Study of Shanghai“KICGarden”J.Expanding Horizons,2017(6):86-92.17 刘悦来,谢宛芸.共治的景观:基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街道参与式社区治理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