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凤川林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与经营思路探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39724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凤川林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与经营思路探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凤川林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与经营思路探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凤川林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与经营思路探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5 7 卷第6 期2023年6 月D0I:10.3969/j.issn.2095-1205.2023.06.08大凤川林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与经营思路探索张彦江马文艳赵亚宁王泽宪刘杰(甘肃子午岭林业管理局华池分局大凤川林场甘肃庆阳7 45 6 0 0)摘要文章通过对大凤川林场1 9 8 6 年、1 9 9 6 年、2 0 0 8 年和2 0 1 9 年四期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分析,得出1 9 8 6年一2 0 1 9 年间大凤川林场林地面积增加并趋向稳定,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宜林地和非林地面积都在减少,苗圃地和其他林地面积略微增加,但林地后备资源不足,林地质量提升和森林抚育面临挑战和机遇,

2、提出了从立足区位、挖掘资源价值、做好产业三方面转变经营思路,以期为林场经营管理提供参考。关键词森林资源;变化分析;经营思路;大凤川林场中图分类号:S757.2文献标识码:A广东蚕业GUANGDONG CANYEVol.57,No.06June.2023文章编号:2 0 9 5-1 2 0 5(2 0 2 3)0 6-2 3-0 4大凤川林场位于甘肃省子午岭林区核心区域,1984年建场,其前身为石油农场,改建国营林场以来,森林资源得到不断恢复,对大凤川林场1 9 8 6 年一2019年的森林资源变化状况进行分析,不仅能够为林场森林经营管理提供支撑,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反映甘肃子午岭林区核心区域森林

3、资源发展状态,为地区森林经营提供决策依据。1石研究区概况大凤川林场位于甘肃省子午岭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地理位置为1 0 8 1 2 一1 0 8 2 4E,3 6 0 7 一3618N,其地貌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貌类型,地势呈北高南低走向,海拔高度1 0 0 0 m1600m,相对高差2 0 0 m400m,坡度一般1 5 3 5。该地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4,年均降水量45 0 mm,区内土壤类型以褐土、黄绵土、黑泸土、草甸土、森林土为主。按照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区划,大凤川林场属于暖湿性森林草原地带,森林植被以暖温带阔叶林为主。2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2.1数据来源研究数据来

4、源于大凤川林场1 9 8 6 年、1 9 9 6 年、2008年和2 0 1 9 年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包括统计资料和其他研究区资料。2.2研究方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操作软件ArcGIS10.2属性表统计功能和office软件分析功能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利用GraphPad Prism软件制作相关图。3丝结果与分析根据林地调查相关技术要求,对大凤川林场林地类型进行划分,如表1 所示。表1 大凤川林场地类划分一级分类二级分类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林业辅助用地耕地牧草地非林地水域未利用地建设用地3.1林地3.1.1有林地有林地是附着有森林植被、郁闭度大于或等于作者简介:

5、张彦江(1 9 9 0 一),男,汉族,甘肃华池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森林培育。通讯作者:马文艳(1 9 8 6 一),女,汉族,甘肃华池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森林经营。23第6 期0.2的林地,它是国有林场经营和发展的基础,一定时间内有林地面积的变化,能够反映出林业发展政策导向和林场经营措施的重点。由图1 可以看出,1 9 8 6 年一2 0 1 9 年,大凤川林场有林地面积持续增加,从1 9 8 6 年的1 0 9 7 9 hm增加到2019年的1 5 42 9.9 hm,面积增加了445 0.9 hm,增长了40.5 4%。其中,1 9 9 6 年一2 0 0 8

6、年,有林地面积增长幅度最大,面积增加了40 41.1 hm,增长了35.45%。这与大凤川林场历史沿革和经营措施变化密切相关。国营大凤川林场1 9 8 4年正式建场,由农场演变而来,1 9 8 6 年一1 9 9 6 年,林场农业生产(种植业)大面积减少,造林面积逐年增加;1 9 9 6 年一2 0 0 8 年,国家陆续开始实施六大生态工程,甘肃省率先完成国有林场改革试点,一系列林业政策的推行,使大凤川林场转变为以森林资源保护、国土绿化和种苗培育为主要经营目标的生产性事业单位,又因地理位置偏远,成为纯林林场;2 0 0 8 年以后,有林地面积增加极为有限。1 9 8 6 年一2 0 1 9 年

7、,大凤川林场森林覆盖率得到显著提高,有林地面积渐趋稳定,林场经营范围地类基本确定。16000-15000-(wu)旦14000-13000-12000-11000-10000图1 大凤川林场有林地变化3.1.2疏林地疏林地是附着有乔木树种、郁闭度0.1 0.1 9 的林地类型,是有林地重要的后备资源。在研究时段内,疏林地面积持续减少,与有林地变化趋势相反,面积从1 9 8 6 年的40 6 0 hm减少到2 0 1 9 年的2 0 2.3 2 hm,减少了9 5%以上。其中,1 9 9 6 年一2 0 0 8 年,疏林地面积减少最多,减少了2 6 3 1.8 hm。疏林地是进行补植补造的理想地

8、块,疏林地面积减少,林地面积增加,表明这一时段里大凤川林场对疏林地经营和利用程度增加,在疏林地上进行了植树造林和植被恢复。大凤川林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与经营思路探索3.1.3灌木林地灌木林地是指附着有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总盖度在3 0%以上的林地类型,主要有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研究区灌木林地属于第二种类型。如图2 所示,灌木林地面积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1 9 9 6 年达到最大值,面积为2 8 5 hm。在研究时段内,灌木林地面积总体在减少,其变化与研究区森林经营密切相关。1996年前,林场经营活动较为多样,有种植业、养殖业和林业等,土地利用类型多

9、样,乔木树种造林大多处于幼林郁闭前,灌木林地得到发展。1 9 9 6 年以后,林场逐步转向以森林经营为主,乔木造林逐渐郁闭,人工造林继续推进,灌木林地发展受到限制,面积减少,分布趋向破碎化,大多位于边角地块。300-(u)200-100-01986图2 大凤川林场灌木林地变化3.1.4未成林地T19861996时间第5 7 卷T19962008时间200820192019未成林地指未达到有林地、灌木林地标准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主要包括未成林造林地和未成林封育地。未成林地是成为有林地的必经阶段,也是重要的转人类型。在研究时段内,大凤川林场未成林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在1 9 9 6 年达到最大,面

10、积为1 1 48 hm。未成林地面积从1 9 8 6 年的3 9 4hm减少到2 0 1 9 年的33.87hm,减少了3 6 0.1 3 hm,其中1 9 8 6 年一1 9 9 6 年面积增加了7 5 4hm,1 9 9 6 年一2 0 0 8 年面积减少了1068.2hm。从图3 可以看出,1 9 8 6 年一1 9 9 6 年大凤川林场未成林地面积增加最多,大凤川林场改建国营林场以来,开始大规模人工造林,尤其是油松、山杨人工造林,未成林地面积的增加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24第6 期1500-1200-(2w)900-600-30001986图3 大凤川林场未成林地面积变化3.1.5苗圃地

11、苗圃地是固定的林木和木本花卉育苗用地,不包括母树林、种子园、采穗圃、种质基地等种子、种条生产用地以及种子加工、储藏等设施用地,是国有林场专门用于林木种苗培育的重要场所。从图4可以看出,研究时段内,大凤川林场苗圃地面积先减少后增加,2 0 0 8 年面积最小,仅为1 8 hm,2019年面积最大,达1 7 7.7 3 hm,2 0 1 9 年面积比1 9 8 6年增加了1 2 2.7 3 hm,增长了2 2 3.1 5%。大凤川林场苗圃地面积的变化表明了林场经营方式的转变,2 0 0 8 年以前,苗木培育主要用于林场造林,为内部使用,2012年以后,大凤川林场将种苗培育作为林场的一项重要经营内容

12、,将地区特色种苗培育作为林场转变经营方式、增加经营收人的一项举措,对川台地块进行了整合和灌溉设施配置,使得苗圃地面积增加,苗木培育和出圃能力得到提升。200150-100-50-0图4大凤川林场苗圃地面积变化3.1.6宜林地宜林地是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主要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和其他宜林大凤川林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与经营思路探索19962008时间19861996620082019时间第5 7 卷地。大凤川林场经营区内主要是第一种宜林地,宜林地是最可能转变为有林地的地类。从图5 可以看出,大凤川林场宜林地面积持续减少,从1 9 8 6 年的3 7 8 hm减少到2 0 1

13、9 年的7 3.43 hm,减少了3 0 4.5 7 hm。宜林地面积的变化能够反映出林场可能经营成有林地或有林地发展空间的大小,经过三十多年的造林、封育等植被恢复和保护森林的措施,大凤川林场经营区域内宜林地面积极其有限,有林地面积增长空间受到限制,在今后的森林资源保护2019中要探索和转变观念,将对现有林地资源的质量提升和森林资源多功能开发利用作为经营着手点,以期促进辖区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4007300-200-100-01986图5 大凤川林场宜林地面积变化3.1.7其他林地类型在大凤川林场,其他林地类型包括无立木林地和林业辅助用地。随着调查方式和标准的变化,2 0 0 8 年以后无立木

14、林地和林业辅助用地作为独立调查地类出现,在林地中总占比不足0.1%。2 0 0 8 年一2 0 1 9 年,面积无立木林地面积从1 8.2 hm减少到1 3.9 7 hm,林业辅助用地面积从1 1.5 hm增加到6 1.6 2 hm。林业辅助用地面积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大凤川林场林业生产、种苗培育、森林保护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3.2非林地非林地指林地以外的耕地、牧草地、水域、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在大凤川林场,非林地除牧草地外其他类型均有。随着林场的发展,耕地这种土地利用类型逐渐消失,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水域面积保持稳定。在研究时段,大凤川林场非林地面积整体减少,结合林场发展历史,研究时

15、段内土地利用程度提高,住宅用地等建设用地聚集,人居环境和公共设施得到改善。25面积19962008时间2019第6 期4经营思路探索1986年一2 0 1 9 年,大凤川林场有林地面积从10979hm增加到1 5 4 2 9.9 hm,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宜林地和非林地面积减少,苗圃地和其他林地面积增加,森林植被得到较好恢复,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但有林地后备资源不足,林场资源保护、林地质量提升以及森林抚育措施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4.1立足区位,转变林场经营理念大凤川林场位于甘肃省子午岭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又处在南梁红色大景区军民大生产景点 2-3 ,靠近花池、东华池宋代砖塔、抗大七分

16、校等历史遗迹,进人大凤川沿途有丰富的森林植物景观、水文景观、民俗风情以及子午岭生态树木园、延安干部学院分院和军民大生产纪念馆等景观设施,随着南梁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必将带动林场发展。4.2挖掘资源价值,助推林场发展大凤川林场是纯林林场,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植被景观丰富、独特,探索绿色资源与红色旅游的有机融合,提高辖区内森林资源游憩观赏价值,挖掘辖区森林景观潜力,如能将森林景观的观赏性与沿途红色旅游有机融合,增加森林景观的观赏性、体验性和不可复制性,不仅能提升林区森林景观的价值,更能丰富红色旅游内容,对周边经济社会发展也有辐射作用,助推林场发展。4.3做好产业,增强林场发展后劲由于大凤

17、川林场全部经营范围都被纳入了甘肃省子午岭自然保护区,加上区域小气候特征明显,出现大凤川林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与经营思路探索蚕业,2 0 2 1,5 5(4):4 9-5 0.第5 7 卷了“山上的地,动不得;山下的地,种不好”的局面,极大地限制了林场多种经营发展。发展种苗培育,对于大凤川林场来说,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川台地,还能满足自身及周边地区生态工程建设苗木需要。可利用辖区森林资源保护的优势,发展乡土树种采种等林种产业,增加森林资源多种收益;借助区域小气候生长季较短的特点,培养针叶盆景苗和景观苗,发展特色苗木培育,提高苗木培育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利用苗圃地面积优势,发展新优品种引种示范,建立采穗圃

18、等育苗繁殖材料基地。加之,苗圃地都处在灌溉和基础设施较好的红色旅游交通沿线,距离周边学校较近,如能充分借鉴现代观光苗圃建设理念,将苗圃生产经营的过程与休闲观光、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宣传展示等巧妙结合,打造成可参观游览的景观空间,兼具公园的游览、植物园的科普以及森林公园的放松身心等功能,发挥苗圃的多种功能,将提升苗圃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林场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后劲。参考文献1谭淑娟,张巍.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 0 1 9(1 1):3 2-3 3.2国际热带木材组织(ITTO).ITTO 热带退化与次生森林恢复、经营和重建指南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138.3韩玉林.现代化园林苗圃建设需重视解决的几个问题 .安徽农学通报,2 0 0 8(1 7):1 5 3-1 5 4.4张海峰.试析森林资源管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广东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