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及路径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39417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及路径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及路径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及路径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2总第3 48 期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 0 2 3)第3 6 卷第1 4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及路径分析闫玉苹(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000)【摘要】创新创业(简称“双创”)教育目标是双创教育课程设计的依据,是教学效果评价的基础导向。教学目标模糊是双创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应以培养双创能力与素养作为大学生双创教育核心目标。鉴于此,分析大学生双创教育目标及路径,教师应从意识养成、知识内化、经验生产方面入手,围绕传统大学生双创教育开展现状,提出具体实施路径,强化大学生双创能力,促进创新型国家发展建设。【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氛围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2、号 2 0 9 6-7 1 1 X(2023)14-0012-03doi:10.3969/j.issn.2096-711X.2023.14.005本刊网址http:/引言双创教育是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而产生的教学理念,推行大学生双创教育不仅仅是素质教育开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培育人格完善、道德品质高尚复合型优质人才的基础需求。学校作为教研基地,需明确自身在双创人才培养中发挥的作用,加强双创教育,切实提高学生双创能力与综合素养。双创教育内涵囊括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但并非将二者进行简单叠加,其属于综合性教育系统,创新教育同创业教育是系统中的构成因子,又自成系统,是引领我国教育改革的全新教育模式。大学

3、生双创教育是以学生作为主体,将教师作为主导,将创新和创业作为目标,侧重培养学生双创精神、双创思维和双创能力的教育理念。为此,推行大学生双创教育,应以素质教育为基石,以创新能力和创造意识培养为落脚点,通过实践探索创业途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亲创业教育的目标(一)意识养成意识养成是双创行为落实的观念前提,亦是双创教育开展的基本目标。对于这一目标,各大院校与教育者应把握好以下关键点:首先,逻辑先在性。双创意识是个体对双创重要性、价值意蕴的认识水平及由此所形成的态度,利用这种态度调整自身活动的一种积极稳定心理态势。双创意识可以推动人才素质结构发生变化,提高本质力量。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创新型人

4、才的大量涌现,要以双创意识引导为基石。同时,双创意识养成对个体知识、能力目标实现,具有促进作用。其次,层次性。立足心理学对意识的研究,双创意识主要可划分为双创动机、双创兴趣、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等层次,而双创动机的激发是主要着力点,双创兴趣培育是关键,价值观则是最终目标。(二)知识内化知识内化即指对传统意义层面的知识目标进行深化,是双创教育的核心目标。从本质角度来讲,创新创业行为落实需要相应知识作为基础,但传统知识属于显性知识、公共知识,同创新创业关联较少。立足个体层面剖析,双创人才培养主要依靠意会的知识,这种知识又被称之为“绒默知识”,不可言传、不可系统表述。当前,国际相关领域越来越重视意会知识

5、在创新创业中发挥的作用。警如,1 9 9 6 年起,OECD年报就已经表明意会知识的重要性,并加强对意会知识的研究和应用。针对双创教育来讲,既要重视学生显性知识学习,又要丰富学生意会知识。意会知识是将公共知识实现个人化形成的结果,重点在于内化显性知识,这是知识层面双创教育的核心目标。(三)经验生产经验生成是在能力目标层面对创新创业的操作性表达,是双创教育的根本目标。无可厚非,能力属于综合性概念,内容复杂繁琐,不仅包括知识掌握,还囊括过程、方法与技术技能的形成。知识内化本质就是能力的组成部分,而创新意识也涉及能力因素。由此,在理论层面可以强调双创能力,但在教育实践中需要同意识、知识培养目标进行区

6、分,探究更容易、更有效的表达方式,如利用经验形成操作性表达能力。经验是知识与实践转化成能力的重要环节,然而经验并非完全等同于实践,只有实践未必会生成经验。根植经验生成机制来看,经验是个体在实践中通过构造、思考、理解、总结等方式所形成。换言之,双创教育既要为学生提供大量实践机会,又要引导学生构造、思考、理解、总结,生成有效经验,继而发展能力。生亲创业教育现状)双创教育定位偏颇现阶段,无论是从学校内部还是外部来看,普遍对大学生双创教育缺少科学认知,在双创教育内涵与价值取向上存在认知误区,阻碍双创教育正常开展。首先,将双创教育作为提高学生就业率的手段。有些学校将双创教育工作定义为就业指导工作,严重扭

7、曲双创教育。同时,在教学内容和方案制定上,以理论知识讲解、创业技巧培训为主,忽视了双创精神、思维的培育;在双创教育质量评判指标制定上,片面的将就业率作为教育质量评判核心指标,致使双创教育内涵被逐渐狭隘化,未能真正认识创业精神在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开展中的重要性,很难科学高效落实双创教育。其次,将双创教育看作催生科技的发明创造。毋庸置疑,双创教育拥有提高个体发明创造力的作用,然而大学生双创教育侧重培养学生双创精神与素质。就此而言,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层面具备质变性的创新活动都隶属“创新创业”范畴,若是只关注创新创业成果而忽视学生个体的创新思想、意识与思维创造,则偏离了教育主旨。)学校能力培养缺位首先,

8、据调查可知,我国各大院校缺少双创文化积淀,双创教育游离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外,且双创指标未列入学校考核体系,只在口头上重视双创教育,行为落实不彻底。同时,学校存在重视理论知识学习而忽视实践能力锻炼的现象,这显然同双创教育活动开展需要学生拥有较强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要求相违背,无形中抹杀了学校双创文化基因。其收稿日期:2 0 2 3-3-1 0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培育天津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文化研究”(项目编号:VESP3005)。作者简介:闫玉苹(1 9 8 2 一),女,山东汶上人,讲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13Jul.(lasthalf)2023Journal of

9、 HUBEI Open Vocational College2023年7 月(下)Vol.36.No.1en.No.348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总第3 48 期第3 6 卷第1 4期次,实践体系不够完善。从创业课程体系出发,双创教育未上升至理论学科层面,未能形成科学完备的教学体系;双创教育脱离实践,缺少实践平台作为支撑,教育趋于形式化,以至于学生双创活动只能停滞在“纸上谈兵”阶段。从师资力量角度出发,当前我国各大院校普遍缺少兼具较高理论水平、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创教师,加之人事管理制度约束,使得学校在招聘企业经营人才时面临较大阻碍,导致实战型双创教师极其匮乏。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角度出发,双创教师属

10、于“学院派”,企业锻炼与实战经历不足,课程教学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如就业信息获取方式、简历制作与面试技巧等。由此表明,学校传统双创教育课程与教学体系缺少实践元素,限制了双创人才发展,需要引起相关领导重视。)教学模式陈旧栓当前,我国大学生双创教育开展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模式:其一,以提高学生双创知识水平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二,以启迪学生创新精神、开发创业意识为主的创业教育模式;其三,以提高学生双创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育模式,强调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所需条件支撑,比如政策倾斜、行业资料与实训基地等。虽然上述教育模式都突出了学生在双创学习中的主体位置,有助于提升学生参与双创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且

11、各有特色,但其端也十分明显。基于传统教学模式下,双创教学设计以教师单向讲解知识为主,学生处在被动状态,贴近应试教育。通过此种教学手段培育的学生往往缺少双创精神,且创业能力薄弱,很难有效解决现实问题,无法更好适应创新创业时代提出的发展需求。另外,我国许多院校在围绕大学生双创教育制定目标时,模糊不清,缺少重视,更加关注面向所有学生开展且具备普适性特征的就业指导教育,将双创教育看作就业指导工作的组成部分。例如,有些学校以选修课的模式开展双创教育,或以讲座形式向学生介绍创新创业,尚未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同样,在师资配比上,往往是依托关联专业教师实施双创教育,专业师资力量匮乏,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有序

12、推进。新创业教育路径)把握双创教育内涵,转变教学观念准确界定双创教育本质与内涵,知晓创新同创业内在联系,摆脱传统观念禁,跳出理论盲区,可以找到推动双创教育事业稳定长足发展的动力因子,为学校双创教育提质增效开拓新局面。理解双创教育内涵,应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双创教育是以往创业教育同创新教育的融合升级,并非将二者进行简单叠加。二者融合直观表现为原有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转移为培养学生“双创精神、双创意识与双创能力”,二者存在本质差异,即“创新创业”强调在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同时,将创新成果转化成实际生产力与经济价值。第二,双创教育应以培养启发学生双创意识、精神和思维为重心。近些年,大学

13、生双创教育活动开展中,各院校在培养学生双创意识、提高学生双创能力方面做出诸多工作,并获得较好成绩,但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与训练缺少重视。事实上,创新思维对学生创业行为落实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只有具备批判、发散、联想与辩证等系统性思维,才能在变化多端的市场中提高自身创业成功率。第三,大学生双创教育属于大众型教育,旨在激发学生双创意识、提高学生双创能力。鉴于此,学校与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将培养学生双创意识、思维与能力放在核心位置,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水平双创人才。仓创新创业优化师资队伍首先,弘扬创新精神,重塑双创校园文化。回应钱学森之问”,针对创新型优质人才培育缺失的困境,学校应厘清教育思路,主

14、动应对。第一,从思想上给予双创教育高度重视,将双创教育列人人才培养体系,渗透教育全程,逐步培育大学生创造性人格,促进学校从“校园创业”升级为“创业校园”。第二,发挥双创竞赛引领与辐射作用,借助竞赛,充分激发学生双创意识。第三,高校应发展成培育尊重知识、追求卓越、主张创造的创新文化阵地,优化校内创业管理制度,紧跟创业指导服务,结合专业差异,分类指导,立足校情重塑符合学校教育生态环境的双创文化,做好文化育人工作。第四,打造宽松自由的创业氛围。无可厚非,创新创业并非短期项目,该项目需要时间、技术、人才与市场支持,所以学校应鼓励学生迈出创业步伐,积极实现自身想法,并对学生创业成败与否保持宽容,这样才能

15、保证双创教育质量实现最大化。其次,创业培训先行,重视教师能力建设。学生双创意识与思维取决于双创教师教学水平和指导能力,其创业教育能力源自创业培训及实践。由此,学校推行大学生双创教育活动,培养双创人才,要以教师双创能力建设为入手点,一方面通过“引进来”战略合理使用,摆脱现存人事管理体制藩篱,引进行业企业精英人才担任双创教育实践导师,基于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开展双创教育实践。另一方面,支持教师“走出去”,积极鼓励有能力、有资质、有想法的教师进人企业挂职锻炼,更新教师知识储备,优化教师教学观念,强化教师教学素养,带动学生双创能力提升。变革双创教升华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双创教育开展中,学校应充分利用地区资

16、源优势,依托学校教育实际与区域经济特征创建多元化教育模式。立足学校层面,综合型院校教育资源丰富、教学设备充实、师资力量雄厚,双创教育要重视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及创业能力,为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输送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地方普通院校应面向地区产业发展与经济提升需要,传授学生双创知识、训练学生双创能力,为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丰富智力支持;立足区域层面,国内东部区域经济发达,双创教育应借助外部优势条件培养学生双创能力与解决现实问题的实操能力。而京津冀地区在文化、科技创意产业方面具备独特优势,拥有国内最顶尖的教育资源,双创教育应侧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引导学生开展技术类创新创业。通过了解地区差异,有

17、针对性开展双创教育,可以切实提升教育的有效性,促使教育发挥最大效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校以专业知识讲解为主,知识课堂特征明显。尽管知识是学生能力形成、素养强化的基础,对学生成长尤为重要,但理论知识的价值应当呈现在学生通过学习得到综合素质沉淀和实践能力提高,并不是知识掌握本身。而且,“高分低能”人才培养现象已证明了“知识课堂”存在局限性,很难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外在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自我驱动力。为此,学校在探索大学生双创教学模式时,必须找准方位,从知识课堂转变为能力课堂,树立知行合一的培养观念,使教学、学习、实践高度统一。实践如下:首先,可以用在线平台创建双创虚拟仿真中心

18、,设计助学类、模拟类双创方针实验,依托虚拟仿真实验推动大学生双创能力提升;其次,线下构建双创研究实践平台与实验室,以双创实践活动代替传统书面考试。最后,重视校企合作,构建校企联合培育双创人才的机制,将社会企业优质经营资源或行业经验引进校园,使大学生双创教育更加贴近社会生产,强化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借助线上下、校内外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生双创教育由最初“知识课堂”过渡至“能力课堂”,促进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为大学生未来顺利就业夯实基础。结语综上所述,双创教育需面向全体学生,侧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所以学校在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创业时,应因地制宜,不可为创业而进行创业。无可厚非,创新是

19、创业的基础,学校与教师应借助创新带动学生创业,扶持志在创业或创新能力强的学生,为这些学生提供实践场地、项目交流平台与发展空间,充分激发其创新活力,切实提升学生创业成功率。(下转第1 6 页)16上接第1 3 页)G(责任编辑:章樊)总第3 48 期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 0 2 3)第3 6 卷第1 4期创新创业能力之中心,涵盖创新创业教学资源模块、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指导模块、创新创业实践资源模块和创新创业交流研讨模块四个组成部分的专门平台。高校有关部门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的核心,要在顶层设计、组织机构配套、硬件设施配备等多方面下足功夫。这一专门平台能够针对性地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资源共

20、享与配置、师资力量不足以及组织协调困难等多个问题,成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学习交流、专项实践、成果初显的有效途径。四、结语用张骞企业家精神立德树人,铸魂补钙,是高校培育未来更多“张骞式企业家”的使命和任务。深人挖掘张骞企业家精神的丰富内涵与价值意蕴,探索张骞企业家精神“三进”工作有效路径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必备品格素养的内在逻辑关联,目的和旨趣在于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深刻领悟、传承和发展张企业家精神,提高自身社会竞争力和创业成功率,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并勇于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高校应以当仁不让的责任感、功成有我的使命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自我加压、自抬标准和自拓视野,使今天的大学生明天锻造成为真正

21、的“张式企业家”,让他们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途上事业成功、人生出彩。参考文献:1 张骞.张骞全集:第4卷M.张骞研究中心,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9 4.2张骞.张骞全集:第3 卷M.张骞研究中心,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9 4.3张骞.张骞全集:第1 卷M.张骞研究中心,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9 4.【4 王淳.张骞企业家精神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启示 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 0 2 2,3 8(1):1 43-1 45.5蒋小三.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路径研究 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 0 2 2,3 5(1 9):9-1 0,1

22、6.Research on the Path of Integrating Zhang Jian Entrepreneurship into College Student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ZHANG Yue(Jiangsu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Nantong Jiangsu 226007,China)Abstract:As famous patriotic industrialists and outstanding entrepreneurs representativ

23、es in our country,Zhang Jiansspiritual connotation has great guiding value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contemporary universitystudents.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practical path of obvious,replicable,referable and popularization for Zhang JianEntrepreneurship to integrate into co

24、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first-class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Key words:Zhang Jian;entrepreneurship;college student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参考文献:1刘

25、斯琴,张海,高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探析J.四川劳动保障,2 0 2 2(1 2):3 2-3 3.2郭凯莹.区域发展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研究 J.江苏商论,2 0 2 2(1 2):1 0 8-1 1 0,1 3 1.【3 董婧.产业集群视角下地方高校“五链融合、六维驱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 0 2 2,2 2(1 1):1 4-1 7.【4 苏岩.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人思政元素的路径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 0 2 2,5(21):66-69.5伍雄斌,林颖,严敏琳,方思.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26、探析 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 0 2 2,3 5(2 0):4-5,8.Analysis on the Goal and Path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YAN Yu-ping(Tianjin Electromechanic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Tianjin 300000,China)Abstract:The educational goal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shorted f

27、or“shuangchuang)is the basis ofcurriculum desig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he basic guidance of teaching effect evaluation.Theambiguity of teaching objectives is the main bottleneck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education.The core goal of mass entr

28、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be to cultivate theability and quality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In view of this,by analyzing the goals and paths of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teachers should start from the aspects of

29、 consciousnesscultivation,knowledge internalization,and experience production,focu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propos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aths,strengthen the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an innovativecountry.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cultural atmosphere(责任编辑:范新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