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型钢再生混凝土柱的正截面极限承载力计算.pdf

上传人:fus****123 文档编号:53483 上传时间:2021-06-1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6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型钢再生混凝土柱的正截面极限承载力计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型钢再生混凝土柱的正截面极限承载力计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型钢再生混凝土柱的正截面极限承载力计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型钢再生混凝土柱的正截面极限承载力计算.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 0 1 3 年 第 1 0期 (总 第 2 8 8 期 ) Nu mbe r l 0 i n 2 0 1 3 ( To t a l No 28 8) 混 凝 土 Co nc r e t e 理论研究 THEORETI CAL RES EARCH d o i : l 0 3 9 6 9 j i s s n 1 0 0 2 3 5 5 0 2 0 1 3 1 0 0 0 3 型钢再生混凝土柱的正截面极限承载力计算 陈宗平 a 一 。应武挡 ,陈字良 a ( 广西大学 a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b 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 南宁 5 3 0 0 0 4 ) 摘要: 基于 2 7 个

2、型钢再生混凝土柱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试件的试验实测数据 , 利用传统型钢混凝土结构计算理论和我国相 关设计规程, 探讨了型钢再生混凝土柱的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 。 研究结果表明: J G J 1 3 8 2 0 0 1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 计 算型钢再生混凝土偏压柱 , 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 但传统型钢混凝土理论计算型钢再生混凝土轴心受压柱, 以及 Y B 9 O 8 2 2 0 0 6 4 钢骨混凝土组合结构规程 计算型钢再生混凝土偏压柱 , 计算值大于试验值 , 不安全。 最后提出了实用计算公式 , 研究结果 可供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的l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

3、;再生混凝土 ;柱;承载力 ;计算 中图分类号 : T U 5 2 8 O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2 3 5 5 0 ( 2 0 1 3 ) 1 0 0 0 1 0 0 4 Re s e a r c h o n t h e u l t i ma t e b e a r i n g c a p a c i t y c a l c u l a t i o n o f s t e e l r e i n f o r c e d r e c y c l e d c on c r e t e c o l umn s CHE N Z o n g p i n g 。 Y I NG W

4、 u d a n g C HE N Y u l i a n g ( a Co l l e g e o f C i v i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a n d Ar c h i t e c t u r e ; b Ke yL a b o r a t o r y o f Di s a s t e r P r e v e n t i o na n dS t r u c t u r a l S a f e t yo f Ch i n a Mi n i s t ryo f E d u c a t i o n , Gu a n g x i Un i v e r s i ty, Na

5、 n n i n g5 3 0 0 0 4 , C h i n a ) Abs t r ac t : Ba s e d o n 2 7 a x i a l a nd e c c e n t r i c c o mpr e s s i o n s c o l umns o fs t e e l r e i n f o r c e d r e c y c l e d c o n c r e t e c o l umn s t e s t d a t a t h e t r a d i t i o na l s t e e l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6、s t r uc t ur e c a l c u l a t i o n t h e o ry a n d r e l a t e d d e s i g n c o de s i n Ch i na we r e us e d t o i nv e s t i g a t e t he ul t i ma t e b e a r i ng c a p a c i t y c a l c ul a t i o n o fs t e e l r e i nf o r c e d r e c y c l e d c o nc r e t e c o l u mn s Th e r e s ul

7、t s s h o we d t h a t : t h e c o de o f J GJ 1 3 8 2 O 01 c o u l d b e a pp l i e d t o c a l c u l a t e t h e u l t i ma t e b e a r i n g c a p a c i ty o f s t e e l r e i n f o r c e d r e c y c l e d c o n c r e t e e c c e n tri c c o l u mn s , t h e tra d i t i o n a l s t e e l r e i n

8、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s t r u c t u r e c a l c ul a t i o n t he o ry wa s n t s u i t a b l e f o r a x i a l c o mp r e s s i o n c a l c ul a t i o n a nd ye t t h e YB 9 0 8 2 - 2 0 0 6 d o nt a p p l y t o c a l c u l a t e e c c e ntri c c o m p r e s s i o n, i t s c a l c u l a t i o

9、n r e s u l t s we r e l e s s t h a n t h e e x p e r i me n t a l r e s u l t s , c o u l d n o t e n s u r e d t h e s a f e ty o f s t r u c tur e I n t h e e n d , t h e p r a c t i c a l c a l c u l a t i o n f o r mu l a wa s p ut f o r wa r d, t h e r e s u l t s o ffe r r e f e r e n c e t

10、o e ng i n e e r i ng a p pl i c a t i o n o n s t e e l r e i n f o r c e d r e c y c l e d c o n c r e t e c o mp o s i t e s t r uc t u r e Ke y wo r d s : s t e e l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 r e c y c l e d C O urS e a g g r e g a t e c o n c r e t e ; c o l mn n; b e a r i n g c a p

11、 a c i ty; c a l c u l a t i o n 0 引言 型钢混凝土结构是指在截面中配置型钢 , 并配有一定 构造钢筋的埋入式组合结构, 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 型钢混凝土结 构具有 承载能力高 、 抗震性能好等优点 , 因 而得到了广泛应用 】 1 。 再生混凝土是 指将废弃混凝土经过 破碎 、 筛分 、 清洗 , 重新配制的混凝 土 , 它能有效解决建筑 垃圾处理的问题 , 实现建筑材料资源 的循环利用 , 具有很 好 的应 用前景网 。 国内外学者在对再 生混凝 土和型钢混凝 土深入研究基础上 , 提出了型钢再 生混凝 土组合结构 , 一 方面利用普通型钢混凝 土结

12、构受力性能的优点 ; 另一方面 能扩大再生混凝土的应用范围, 符合现代建筑结构的发展 要求。 型钢再生 昆 凝 土柱作为一种重要 的承重构件 , 对其受 力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很有必要 , 部分学者 已开展 了相关试 验研究 , 并揭示 了其受力机理和破坏形态 , 但研究 尚不 够深入 系统 , 对其极 限承载力 的计算方法的研究 , 目前 尚 无国内外文献。 为此, 本试验结合课题组前期试验研究成果 , 探讨其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 , 以期为型钢再生混凝土柱 的 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1 试验 简介 课题组通过 2 7 个型钢再生混凝土柱试件 的力学性 能 试验 , 揭示 了其受力破坏机理 , 获取

13、了其极限承载力 , 其中 轴压试件 1 8 个、 偏压试件 9 个, 各试件的具体参数详见表 1 , 截面尺寸及配钢形式如图 1 所示。 试验所用 的再生粗骨料来 源于试验室废弃混 凝土试 件 , 经破碎 、 筛分 、 清洗后而得 , 其粒径为 5 2 5 mm, 连续级 配。 各试件均预留了混凝土立方体试块,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4 1 2 基金项 目: 罔家自然科学基金项 日( 5 0 9 0 8 0 5 7 , 5 1 2 6 8 0 0 4 ) ; 八桂学者 建设工程专项经费资助项目; 广西科技攻关项 目( 桂2 3 ( 1 2 1 1 8 0 2 3

14、 3 ) ; 广西 自然科学基金项 日( 2 0 1 2 G x N s F A A 0 5 3 2 0 3 , 2 0 1 3 G X NS F D A 0 1 9 0 2 5 ) ; 广西理工科学试验中心重点项 目( L G Z X 2 0 1 1 0 2 ) 1 0 强度标准值见表 1 , 依标准试验方法对试 验所用 型钢 和钢 筋进行材性测试 , 具体见表 2 。 表 1 试件设计参数及实测强度 注 : 为再生骨料取代率 ( 即再生骨料 占粗骨料的密度 ) 为 偏心距 , m m; N 为实测极限承载力值 , k N , k 为混凝土立方体试 块抗 压强 度 , MP a 。 试验结果

15、表明 : 型钢再生混凝土柱 的破坏过程与传统 的型钢普通混凝 土柱 相似 , 破坏过程经历 了弹性 阶段 、 带 裂缝工作 阶段 以及破 坏三个 阶段 。 对于轴心受压试件 , 破 坏时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值而被压碎 , 破坏混凝土主要 在型钢外侧 , 型钢包 裹的核心混凝土基本保持完好 , 达到 极限承载力时 , 纵 向型钢 和钢筋屈 服但不屈 曲。 对于偏心 受压试件 , 破坏形态随着相对偏心距的不 同而异 : 相对偏 心距较小时( e h = O 2 ) , 表现 出小偏压破坏特征 , 裂缝 出现 时间晚但发展快 , 破坏过程迅速 , 脆性特征 明显 ; 相对偏心 距较大时 e 。 h

16、= O 4 、 0 6 ) , 表现为大偏心受压破 坏特征 , 首 先出现横 向的水平 裂缝 , 然后才是另一 侧混凝 土被压 碎 , 破坏过程预兆较为明显 , 为延性破坏 。 通过试验 获取 了各 试件 的极 限 承载力 , 具 体数值 见 表 1 。 2 型钢再生混凝土柱极 限承载 力计算 对普通的型钢混凝土柱承载力计算 , 国内外学者进行了 大量研究 , 并取得了丰硕 的成果 , 结合各 国的具体同情 , 编写 了风格各 异的规范指导工程应用 。 我 国制订 了 J G J 1 3 8 2 0 0 1 ( 型钢混凝 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 5 ( 简称“ 型钢规程” ) 和 Y B 9 0

17、8 2 -2 0 0 6 ( 钢骨混凝土结 构技术规程 日 ( 简称 “ 钢 骨规程” ) 两部规程。 其 中型钢规程主要基于我 国学者试验 数据提出的理论方法 , 而钢骨规程则是参考了 日本规范 , 采 用 了叠加理论 , 两者风格各异 、 各有特点 。 型钢再生混凝土与传统 的型钢混凝土相 比, 尽管其破 坏机理是一致 的, 但在混凝土材料上有所差异 , 能否沿用 传统 的理论方法用于这种新型组合结构构件的极限承载 力计算 , 还有待验证。 为此 , 笔者展开了相关研究 。 2 1 轴心受压型钢再生混凝土柱极限承载力计算 对于传统 的型钢普通混凝土柱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 , 我国两部规程均未

18、有具 体说明 , 也没有 相关 指导条文。 但 赵鸿铁 、 刘维亚等学者在大量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相关计算 公式 。 文献 1 公式 : ( A。 A 埘 ) ( 1 ) 式 中: 轴向荷载值 ; 。 、 混凝土的截面积 、 轴心抗压强度 ; A 、 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 、 抗压强度 ; A 、 型钢截面面积 、 抗压强度 ; 柱稳定系数 。 对再生混凝土 的棱柱柱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 强度 之 问的换算关系 , 课题组研究 表明Z = o 8 。 稳定 系数 的取值 , 当 l o i 2 8 时 , = 1 ; 当 2 8 i h h 。 时, 为小偏心受压构件 , 则 : 1 2 表 4 修

19、正轴压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 比较 注 : N o u 的均值 、 方差、 变异系数分别为 0 9 6 、 0 0 8 4 、 0 0 8 7 。 I _ _ 圈 2型钢 规 程偏心 受压 型钢 混凝 土柱承 载 力计算 ( 8 ) ) ( s )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为 : 五 0 8 l 4 ) 2 xO 0 0 3 E 偏心距增大系数 : + ( 争 。 : ( 1 6 ) S l 一 _ 1 1 5 一 o 0 1 l o ( 1 7 ) 由型 钢规 程 ( J G J 1 3 8 _ - 2 o 0 1 ) 计算得 出当偏心 距 e 1 2 0 m m 时 , 试件为大偏心受压破坏 , 受

20、拉侧型钢与钢筋屈 服。 当 e o = 8 0 、 4 0 m m 时试件为小偏心受压破坏 , 受拉侧 型钢 未达到屈服 。 具体计算结果见表 5 。 根据钢骨规程 ( Y B 9 0 8 2 - 0 0 6 ) 中关于偏心受压 柱承 载力的计算理论 , 首先利用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 l 0 1 计算 钢筋混凝土部分截面承担的轴力 c 和弯矩 , 整个截面承 受的 N、 M是一定的。 然后依据叠加理论分别计算 出钢骨截 一 2 e e 表 5 偏压试件规程方法计算值与试验值比较 面承担 的轴力 a 与弯矩 , 通过 、 忱 的关系即可求出极 限承载力 。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所示 : c 1A

21、b x + f A 一 A ( 1 8 ) 幔 。fib x ( h o - x 2 ) A ( 一 ) ( 1 9 ) f 一 ( 2 0 ) 【 M o = M - M a 式中: , 钢骨部分承担的轴力和弯矩。 c 8 ( 2 1 ) 、 N Nb 、 (1- l ) ( 22 ) 式 中: m 与 0 相关 曲线形状系数 。 当 b 时 , m = 1 0 ; 当 N N b 时, m = 1 3 。 N b = 0 5 a 1卢 b h , O t 、 卢 。 的取值参见文献 1 0 。 A A A。 ( 2 3 ) 1 0 5 ( 2 4 ) f A a ( 2 5 ) L M=

22、I e N 0 = 一 J7、 7 A t A A。 ( 2 6 ) , 1 0 5 。 W ( 2 7 ) 7=1 +1 2 5 7 -6 N- Nb N Nb e ( 2 8 ) 1 3 0 0 2 6 o ( 2 9 ) 式 中各 参数详 见文献 6 。 经计算发现 e o = 1 2 0 、 8 0 mm, 试件 表现为大偏心破坏 ,当 e o - 4 0 m m时为小偏心破坏 e 。 由上 述公式计算得到的计算结果见表 5 。 由表 5 可见 , 型钢规程计算值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 , 且 具有一定 的安全富余 , 而钢骨规程的计算平均值 比实测值 大 , 特别是相对偏心距较大 的大偏

23、压试件 时, 偏差较大 , 偏 于不安全 , 若采用钢 骨规程计算型钢再生混凝土柱偏压柱 的极限承载力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 , 建议采用型钢规程对型 钢再生混凝 土柱极限承载力进行计算 。 3结 论 混凝土柱轴心受压极限承载力 , 所得 的计算值偏大 , 存在 安全隐患 。 ( 2 ) 提 出的修正轴心受压强度计算公式计算 值与型钢 再生混凝土柱轴心受压极限承载力实测值 吻合较好 , 可用 于型钢再生混凝土柱轴心受压承载力 的计算方法。 ( 3 ) 采用型钢规程计算型钢再生混凝土偏压柱极 限承 载力 , 计算 值和实测值吻合较好 , 而采用 钢骨规 程方法 的 计算值比实测值大, 偏于不安全,

24、 因此, 建议采用型钢规程 方法作为型钢再生混凝土偏压柱的极 限承载力计算 。 参考文献 : 【 1 】 赵鸿铁 组合结构设计原理【 M J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0 0 5 【 2 】肖建庄 再生混凝土【 M 】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 0 0 8 【 3 】 崔卫光 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正截面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D J 西 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2 0 1 1 【 4 C HE N Z o n g p i n g , Z H ANG Xi a n g g a n g , Z HA NG S h i q i a n E x p e r i me n t a l

25、s t u d y o n a x i a l c o mp r e s s i v e b e h a v i o r s o f s t e e l r e c y c l e d c o n c r e t e c o r n p o s i t e c o l u m n s J A d v a n c e d M a t e r i a l s R e s e a l c h , 2 0 1 1 ( 2 4 3 - 2 4 9 ) : 1 2 4 2 -1 2 4 7 5 J G J 1 3 8 2 O 叭 ,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i s 1 6 】 Y B 9 0 8 2 -

26、2 0 0 6 , 钢骨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s 】 【 7 】 过镇海 , 时旭东 冈 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 M】 北京 : 清华大学出 版社 , 2 0 0 3 8 】8 刘维亚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 M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 , 2 00 8 9 陈宗平 , 徐金俊 , 郑华海 , 等 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 及 应力一 应变本构关系【 J J 建筑材料学报, 2 0 1 3 , 1 6 ( 1 ) : 2 4 3 2 1 0 G B 5 0 0 1 0 - - 2 0 1 0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作者简介 联系地址 : ( 1 ) 采用传统型钢混凝土结构计算理论计算 型钢再生 联系电话: 陈宗平( 1 9 7 5 一 ) , 男, 工学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 要从事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 、 再生混凝土结构 、 异形 柱结构等研究。 广西南亍市大学路 1 0 0 号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 院( 5 3 0 0 0 4 ) 】 3 8 7 8 8 06 04 8 l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房建工程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