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3 2 浙江建筑 2 0 1 4年第 3 1 卷 5 结 语 ( 1 ) 通过本方法 的实施 , 解决 了钢筋穿孔 减少 型钢截面损失, 保证了钢骨混凝土梁 中钢骨部分的 受 弯承 载力 。 ( 2 ) 本方法有效保证 了钢筋直螺纹套筒接头 的 百分率及钢筋间距 , 确保 了转换梁托柱的纵 向钢筋 的安装 质量 。 ( 3 ) 对于类似问题, 在实施过程 中有必要对钢筋 与型钢梁的位置关系进行仿真模拟, 通过仿真模拟图 发现 问题并 表达处理 意图 , 有利于指导 现场施 工 。 参 考 文 献 1 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 YB 9 0 8 2 -2 0 0 6钢骨混凝 土结构技术 规程 s 北 京 : 冶金工业 出版社 , 2 0 0 7 2 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J G J l 8 2 O 1 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 程 s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 , 2 0 1 2 3 中华人 民共和 国住房和城 乡建设部 J G J 1 O 7 2 O l O钢筋 机械 连接技术规程 s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 0 1 0 4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G B 5 0 2 0 4 -2 0 0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 验收规范 s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 2 0 1 0 ( 上接 第 2 4页) 5 4标 准贯入 试验 每个区取 4个孔 , 地基处理后测试。标贯孔深 1 0 m, 3 m 内进 尺 0 5 m 为一 个测 点 , 以下为 1 m一 个测点。A区 一 2层粉煤灰层 由原来的 2 2击 提 高到 6 7击 , 一3层淤 泥质 黏土层 由原来 的 0 9 击提高到 2 4击 ; B区 一2层粉煤灰层 由原来 的 2 2击提高到 5 3击 , 一 3层 淤泥质黏土层 由原来 的 0 9击提高到 2 4击 。 5 5 复合 地基 载荷 试验 在每个试验 区选 2点进行地基载荷板静载试 验 , 载荷板面积为 2 0 m2 0 m, 最大加荷量 为三 倍设 计荷 载 。 通过静 载试 验 , 得 出 A 区 的两 个 点 的地 基 承 载 力特 征值 为 1 5 0 k P a , B区两 个点 的地基 承 载力 特 征 值为 1 3 5 k P a , 满足设计要求 1 0 0 k P a 。 6 结 语 ( 1 ) 经过 高真空 强夯 法处 理后 A 区和 B区均 达 到了设计要求: 粉煤灰静力触探锥尖力阻力 P 值提 高到 2 5倍以上 , 淤泥质黏土静力触探锥尖力阻力 P 值提高到 1 5倍以上; A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了 1 5 0 k P a , B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了1 3 5 k P a 。 ( 2 ) 在该场地地基处理过程 中, 夯击 能量不 能 过大 , 过大极易将 一 3层淤泥质黏土夯坏; 同时夯 击 能量 也不 能过 小 , 否 则无法 达 到地基 处理 效果 。 ( 3 ) 无塑 料排 水板 地 基处 理 周期 是 有 塑料 排 水 板的 1 6 2 0倍 , 有塑料排水板时每遍处理通常需 要 5 7 d , 无 塑料排水板时每遍处理通常需要 8 1 0 d。 ( 4 ) 对 于插 打塑料 排水板 区域 A区处 理 效果 好 于 B区, 分析有两个原 因: 其一 , B区表层粉煤灰上 部有一层淤泥 , 夯击能量容易被其吸收, 影响深度不 够, 夯击能量过大又可能导致底部 一 3层淤泥质 黏土发生破坏 , 即夯击能量不易控制 ; 其二 , B区淤 泥质黏土层 比较厚 , 夯击能量传递损失率较高。 ( 5 ) 该场地表层粉煤灰渗透 系数 比较大 , 地基 处理 过程 中必须 采 取 较好 的封 水 措施 ; 否则 会 增 加 地基处理周期 , 同时影响处理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徐士龙 , 楼 晓明, 刘敦敏 , 等 高真空击密法加 固堆场地基 的试 验研究 c 第 9届土 力学及 岩土 工程学 术会 议论 文集 北 京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 0 0 4: 7 3 67 3 9 2 郑颖人 , 陆新 , 李学志, 等 强夯加 固软粘 土地基的理论和 工艺 研究 J 岩土工程学报 , 2 0 0 0 , 2 2 ( 1 ) : l 8 2 2 3 郑颖人 , 李学志, 周 良忠 , 等 软粘土地基 的强夯机理及其 工艺 研究 J 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报 , 1 9 9 8 ( 5 ) : 5 7 1 5 7 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