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两弹一星”精神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7305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36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弹一星”精神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两弹一星”精神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第 7-8 期教育视点由“两弹一星”事业所孕育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不仅有长期存在于人民骨子里的自强不息、永不服输的精神,更有当今时代敢于创新、勇于突破的改革精神,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价值体系构建的重要精神力量。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应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充分挖掘“两弹一星”精神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大批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高质量高素质人才。一、“两弹一星”精神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2、具有的重要价值“两弹一星”精神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在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增强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毅然决然地投身于国家科研事业,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联系起来,为民族振兴而不懈奋斗的理想和信念,这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爱岗敬业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始终维护国家利益,坚持文化自信,自觉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责任,强化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的首要精神品质。此外,还应以“两弹一星”精神中科技工作者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工作岗位,培养敬业精神,使学生在工作岗位敢担当、有作为,不断提升工作

3、能力和创新能力。(二)培养学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中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对学生生活理念和价值观念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自力更生、自立自强的良好习惯,在面对困难时不畏惧、不退缩,增强学生抗压能力和战胜困难的坚定意志,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奋斗进取的乐观心态。同时,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正确价值观,促使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三)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感受和体会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一致、攻克难关的坚定信念,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营造融洽和谐的班级氛围,提升学

4、生的综合素质。学习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断创新、敢于突破的优秀品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二、“两弹一星”精神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高校的探索与运用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思政教育体系,是不断完善高校教育教学体系的有效途径。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教学中,深化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营造立德树人的环境氛围,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融入课程教学,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校要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核心任务。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科技工作者的小故事

5、,深化学生对“两弹一星”精神内涵的了解。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观察、感受、思考,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还可以开展“两弹一星”精神人物事迹宣讲活动,帮助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和历史环境,更加深刻地领悟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使学生实现思想再升华、精神再洗礼。(二)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营造立德树人的环境氛围高校要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为学生营造学习“两弹一星”精神的氛围。如打造“两弹一星”精神人物事迹的文化墙、人物雕像等,提醒学生时刻牢记历史使命。举办“两弹一星”精神主题活动,促使学生深入了解“两弹一星”精神内涵,引领师生共同接受精神

6、文化的熏陶。(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阔学生眼界(下转第 52 页)“两弹一星”精神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分析张朦雍挺俊摘要:“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应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充分挖掘“两弹一星”精神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大批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高质量高素质人才。关键词:高校;“两弹一星”精神;思政元素;运用路径502023 年第 7-8 期教育视点(上接第 50 页)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传统教育技术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推动着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通过

7、播放相关视频为学生介绍“两弹一星”研发的背景资料,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充分利用学校的官方媒体平台、校园广播站等,不定时地向学生传输“两弹一星”精神的有关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本文系青海师范大学“两弹一星”精神研究院课题“两弹 一 星 精 神 中 蕴 含 的 思 政 元 素 分 析”(项 目 编 号:LDYX23s06)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张朦,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雍挺俊,青海师范大学“两弹一星”精神研究院。责任编辑林冰莹承,应切实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团队仪式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学校共

8、青团组织工作各环节和育人全过程。加强核心价值观引导和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党史国史、党情国情、社情省情教育,引导青少年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发奋学习、立志成才。共青团组织要引导青少年主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向青少年讲清楚党的历史、党的理论和党的初心,向青少年讲清楚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责任和担当,教育培养青少年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从小听党话、感党恩、知党

9、情、跟党走,争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把握育人规律,发挥组织功能。坚持以“大抓基层”为重要契机,加强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力度,健全和完善基层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协调推进团教协作机制。健全完善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制度,积极发挥共青团和少先队的思想政治引领功能,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努力争取各类活动资源,尽可能减少团教矛盾,推动团教有序有效发展。着力发挥党、团、队育人链条作用,用党的科学理论、党的初心使命、党的光辉旗帜、党的优良作风教育引领青少年。基层团干部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骨干力量,要积极发挥榜样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青年友,不做青年 官,

10、多为青年计,少为自己谋”的谆谆教导,自觉践行群众路线、树牢群众观点,同广大青年打成一片,切实做到对党忠诚、心系青年、担当实干、廉洁自律,以一言一行展现新时代团干部的风采。共青团的各基层组织要把支部活动和组织生活作为重点来抓,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贯穿思想政治引领全过程,在培养服务青年、联系凝聚青年上下功夫,增强组织纪律意识,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三)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思想引领主要解决青少年发展的思想认识和理想信念问题,政治引领则强调青少年发展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立场,两者有机统一于党的青年工作全过程。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强化舆论造势,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为青

11、少年思想政治引领创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社会环境。及时把共青团活动概况、先进团员事迹等报道推送出去,增强广大团员青年的责任担当意识。通过多种渠道吸引社会各界将目光投向青少年群体,呼吁全社会关心关注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各级各类学校和共青团要组织带头动员、主动作为、积极发声,形成关心青少年成长、关注青少年发展、服务青少年工作的社会新风尚。不断优化青少年成长成才的社会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同辈群体环境等,依托网络新媒体为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做好宣传服务工作。(四)整合资源优势,形成工作合力。整合资源,凝聚共识,努力形成工作合力。整合有利资源,争取多方支持,积极落实“推优入党入团”要求,鼓励优秀少

12、先队员、共青团员、学生干部、青年志愿者、社会各界人士等积极参与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工作。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对象是青少年群体,其工作主体也是青少年,坚持抓好青少年队伍建设,积极发掘发现青少年先进典型,吸收先进青年、优秀学生干部,挖掘青少年群体中有影响力的学生作为示范榜样,将他们作为引领青少年群体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的主要力量,发挥他们的引领带头作用。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学雷锋”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积极开展主题团队日活动,发挥主阵地作用,注重教育引导青少年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并感染、影响、带动身边更多青少年群体。综上所述,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组织和家庭齐抓共管,共同发力。新时代对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全社会必须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逐步推进,力争使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迈上新台阶。作者简介:马有林,青海省团校。责任编辑林冰莹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