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思政%2B专业”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7116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99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政%2B专业”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思政%2B专业”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思政%2B专业”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思政+专业”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郑萍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55)摘要:“思政+专业”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着眼于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探索。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是着力点,德育与智育互融共进是生长点,精准思政是切入点。通过思政课对接专业群,将思政课教材体系转化为具有专业群特点的思政课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上,实施思政课“一专业群一策”;教学模式上,将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师资上,形成思政课教师为主导的多元协同机制。提升思政课与专业课在“立德树人”工作上的结合,形成全方位育人协同效应,深化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探索,丰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

2、人理论。关键词: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4152023-03-0046-07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1。加强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思政课建设统筹协调,发挥其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的“螺旋上升”作用,是推动学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类型教育,是一个具有独立形态的体系,同样有层次教育和学段区别。深入探究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上的方法路径,是推进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

3、有力探索,更是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需要和重要补充。在此基础上,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强思政课在职业院校立德树人工作中的适用性,促进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本文着眼于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探索“思政+专业”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一、“思政+专业”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逻辑基础(一)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是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的着力点1.中高职思政课的基本区别与主要联系厘清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思政课上的基本区别和主要联系,是探索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逻辑起点和基础,也可以确定二者一体化的关键要素和鲜明特色。中等职业教

4、育思政课和高等职业教育思政课的基本区别基于纵向学段。要求立足于不同学段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做到不同学段间的自然衔接,使思政课内容有序递进、螺旋上升,这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普遍共识。而中等职业教育思政课和高等职业教育思政课的主要联系,则是二者同为基于职业教育的思政课。2.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的关键要素和鲜明特色职业教育是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办学机制皆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类型教育。优化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特点,是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职业院校的思政课承担着的共同使命。因此,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是面临着收稿日期:2023-02-23项目基金:本文为青岛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

5、年度专项课题“探索实践思政+专业职业教育融入式育人效能”(编号:QJK2022D082;主持人:郑萍萍)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郑萍萍(1978),女,山东五莲人,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天津职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Vocational Institute第 32 卷 第 3 期2023年6月Vol.32,No.3Jun.2023-46天津职业大学学报第 32 卷第 3 期Jun.20,No.3教育分层衔接问题,也面临着如何针对分类教育辩证实施育人模式的问题。从类型教育的角度寻找中高职在思政课上的共性以及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性,并做到共同基础上

6、的资源互联、协同发力、推进思政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模式探索的特色之路。职业院校的思政课建设必然要正视并重视职业教育的核心要素,这是职业教育较之普通教育在思政课一体化上的一个特别之处,也是探索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特色模式的着力点。而以职业岗位应用为导向的应用性专业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鲜明特征,是中高职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重要基础。因此,加强思政课在职业教育中的适应性,构建“思政+专业”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模式,聚焦职业教育学生的专业特点,以专业元素融入为突破口,探索中高职思政课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具备了可行性。(二)德育与智育互融共进是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的生长点职

7、业教育是与产业经济发展、岗位标准需求、市场动态反馈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教育类型。一方面,长期以来在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工作导向和就业导向,极易形成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人才教育倾向,具体表现在教育实践中重智育轻德育。另一方面,传统本专科“一刀切”的思政课教学,缺乏对职业教育教学对象的精准研究,容易形成思政课与职业教育专业课不相关联,进而形成德育与智育平行轨道。表现为关注思想灵魂的思政课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实训实习、未来就业等相疏离的状况,导致学生在思想上不重视思政课。1.德育与智育是“立德树人”教学体系共同体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专门课程,如何处理与职业教育应用类课程的关系,如何处理与职

8、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关系,是增强职业教育思政课适应性的挑战性问题,同时也是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发展的生长点。思政课的高质量发展,要站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系统发展、协同优化的高度,正确处理好思政课与专业课之间协同育人的关系,即德育与智育的关系,这是构建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关键一环。两者各有发展逻辑,但拥有一个共同的逻辑起点,即立德树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相互配合、功能互补,共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关键一部分,是整个教学体系的一部分,其作用不可替代。同时,思政课教学功能的实现,依赖与其他学科课程和教学资源的协同和

9、互动。专业课要体现育人功能,思政课程要充分重视专业课资源开展思政教学,做到因材施教,精准思政,以人为本。二者在共同的目标指向下,形成互融共进的“立德树人”教学体系共同体。2.课程思政工作的研究与实践为“专业+思政”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奠定基础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学和专业课的育人功能发挥。课程思政已经成为专业课程改革的基本共识和实践行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共同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已经有了很多成熟的实践。“思政+专业”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思政课课堂效能研究和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研究基础上,提出在思政课教学中贴近学生专业,把专业作为学生重要的学情,并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融入到思

10、政课教学改革中,体现职业教育中思政课特点,开展学生精准思政。既突破就思政课谈思政课,也不同于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进一步推进德育与智育的互融共进、协同育人。(三)精准思政是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的切入点1.从粗放到精准是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精准思政解决的是需求侧与供给侧之间的偏差,弥补两者之间的隔阂。“大水漫灌式”的粗放性理论讲授在价值传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针对性、亲和力、有效性上存在不足,不利于思政课教学质量的优化提升。这与师资力量、教学班额特征以及教学技术手段的发展有一定关系。近年来,思政课教学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下,在师资配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等方面获得了极大发展。思政

11、课的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增强在育人工作上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有统一要求,但具体落实要因地制宜、因时制-47天津职业大学学报第 32 卷第 3 期Jun.20,No.3宜、因材施教”2。党的十九大以来,思政课教学在方法上进行了“一省一策”的有效探索。针对不同类型、专业、学段的学生对思政课有不同的期待和需求,依据不同的期待和需求,对学生进行精准画像。实事求是,尊重规律,重视特点,选准配方,形成分类、分层,精准思政的理念,是当前思政课教学改革守正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2.基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推进铸魂育人课程建设思政课是铸魂育人的课程,要紧紧围

12、绕具有不同性格、特点、专业、禀赋的“人”开展有针对性、有亲和力的教育。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思政课教学的精准要把教学对象作为“具体”的人而非“抽象”的人来看待。对于职业院校学生而言,要基于职业教育规律、学情特点、课程特点开展“精准思政”。要把课程的“有效性”作为基本要求,建立系统思维下的精准思政理念,打破思政课“孤岛”教学,在“大思政课”教学环境下确定精准供给目标,在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中,实现为党育才、为国育人。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向着思政教育的“精准”推进,本质上是提升立德树人的实效性。思政课上的精准施教,首先

13、是内容上的精准,了解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学生的知识空白,了解学生的思想困惑,做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精准性。其次是教学法上的优化,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思政课中通过融入专业元素,探索“思政+专业”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精准画像,开展分类教学,因材施教。二、“思政+专业”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路径“思政+专业”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路径是思政课对接专业群,将思政课教材体系转化为具有专业群特点的思政课教学体系,从而提升思政课与专业课在“立德树人”工作上的结合,提升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协作,并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几个因素上

14、形成全方位育人协同效应。提升思政课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适应性,一体化推进职业教育育人目标的实现。(一)教学内容上实施思政课“一专业群一策”1.职业院校专业群对思政课教学的意义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中,支持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把专业群建设放在了一个重要突出位置。随着中高职贯通培养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中职院校同样高度重视专业群建设。中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需要高度重视对专业群资源的支持和运用。职业院校专业群密切对接产业群,接通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头活水,可以为思政课

15、提供鲜活生动的教育资源。产业的集群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跨界需求,促使专业群的形成和发展。201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围绕各类经济带、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专业群”4。专业群对地方产业群的紧密关系,决定着专业群必然是一个开放性、与时俱进、动态调整的系统。良好的专业群建设通过产业群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反映。专业群对内决定着人才培养规格,为思政课教学构建不容忽视的重要学情背景。专业群连接着具体的人才培养,以专业群为单位,形成具有独特学情背景的教育对象。围绕专业应用和未来职业发展,专业群元素贯穿了职业院校学生大学期间的

16、课堂内外的一系列学习生活空间,这是职业院校学生的突出学情。思政课堂抓住“专业群”这一平台,可以有效提升对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2.思政课“一专业群一策”的实施方式一是借力资源,打造思政课高相关专属感。通常造成思政课亲和力不足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思政课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衔接融合不够。各专业群拥有相区分的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不同专业群学生拥有了因专业素养、职业理想、培养标准等而形成的不同特征。同一专业群的学生因而具备了一定的共同特征,这些共同特征是该专业群学生大学期间的学习主线的反映,关乎现在的学习生活和未来的职业生活。这-48天津职业大学学报第 32 卷第 3

17、期Jun.20,No.3些共同特征相比较于其他专业群,具有专属特色。“专业+思政”思政课教学模式,借力专业群的教学资源,在教学内容上形成有专业特点的思政课教学体系。打造该专业群学生思政课高相关专属感。紧密结合专业核心能力进行内容整合,结合专业群培养目标以专业群历史人文赋能思政课理论教学专题。让专业群学情融入思政课,力求“配方新颖”。通过思政课与专业元素的有机融合,达到用学生熟悉的专业背景解读思政理论的效果,让思政理论走入学生现在的专业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工作岗位。让思政课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中“管用”,成为认识、解决思想问题的“金钥匙”。二是主动回应,护航学生专业学习的正确价值导向。职业教育不

18、是单纯的技能培训,是对教育对象人格养成的生命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与学生的专业、学业、事业紧密相连。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必然也会面临思想困惑和价值难题,通过对接专业群,思政课堂可以通过案例教学、问题链教学、主题讨论、社会实践教学,对学生在专业学习、职业发展中的思想困惑、价值辨析、意识形态难题,做到主动回应、积极回应和直接回应。从思想理论高度、历史发展深度、社会实践广度上深化学生对专业和职业的认识,提升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提升对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认同,最大限度避免“工具桎梏”对人才培养的负面影响。保障学生在技术技能掌握中的正

19、确价值方向,保障学生在正确做事中正确做人。三是资源共享,形成多元协同育人体系。思政课对接专业群,开展思政课“一专业群一策”,可以形成用于思政课的专业元素资料包和案例库。这些教育资源可以随着不断回应市场而与时俱进的专业群的发展不断升级完善,时刻保持问题的前沿和思想的鲜活,从而形成富有生机活力而源源不断的教育资源蓄水池,并通过共享将教育价值最大化。共享包括两个层面:其一是与专业教学的共享。思政课借力专业群,体现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主动服务;专业课通过课程思政,彰显专业的育人作用;思政课与专业课同向同行的过程中,用于思政课的专业元素资料包和案例库,可以翻转,为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提供教学资源和教育思路。其二

20、是与中职学校思政课的共享。中高职学校思政课在面对相同专业群教育对象时,可以实现专业元素思政资料包和案例库的无缝对接和优质共享。共享为资源价值的发挥提供了平台,也为课程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二)教学模式上将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相结合“职业教育不仅要注重普通教育所关注的学校、学习和教育这3要素构成的领域,而且还要关注普通教育较少顾及的企业、工作和职业这3要素构成的领域”5。作为职业院校的思政课,既具有所有学校思政课的共同特征,又有基于学生学情的职业教育特色。是实践思维更加彰显的思政课,是学习场域扩展到企业社区等实训基地的思政课,是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教模式相结合的思政课,是培养高素

21、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思政课。1.借力专业课实践教学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6。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诱入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7”思政课教育必须融入社会实践,充分运用丰富的社会实践资源。思政课强调实践教学,但是在方式拓展上存在平台不够、组织困难、方式单一、成效不明显等问题,根本原因是职业院校思政课与专业课在育人上的协同意识不够,没有充分借鉴、借用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这个发展成熟的优势资源。在多年的发展中,职业院校普遍形成较为成熟的模式。产教融合、校

22、企合作、育训结合。中高职思政课要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提升对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其核心要素是增强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适应性,这就必然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教学优势,充分运用职业教育的教学资源,开展以融入社会实践、生产实践的“大思政课”,从而实现思政课实践需求和职业教育实践需求的叠加增效,达到思政课共性与职业教育思政课个性的统一。-49天津职业大学学报第 32 卷第 3 期Jun.20,No.32.开展与专业群学习相关的思政课实践项目教学“思政+专业”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应有之义是实践教学上的思政课与专业课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可以将思政课教学场域拓展到实习岗位,拓展到企业和社区;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实

23、现思政课理论与学生专业实践的深度结合。单纯思政课的实践活动存在单纯为思政教育而设,脱离具体生活、生产实践的问题;单纯专业课实训实践,存在与思政教育结合不够或思政教育缺席问题。开展与专业群学习相关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将思政课实践目标和元素与学生的生产实践实训结合,可以有效地解决智育与德育“两张皮”问题,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解决全环境育人问题。“思政+专业”思政课教学应创新开展一批融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于一体的实践项目,依据专业群形成各具特色的实践项目库,发挥“追光”效应,专业实践在哪里,思政教育就跟到哪里,借力专业课资源降低实践项目的难度,增强实践项目的落地性。“这样既能发挥思政课在实践育人中的

24、潜移默化道德功能,也能充分发挥各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作用,从而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8。具体来讲,一是与专业实践的育人资源相结合。专业课实践教学基本上都已拥有一批优质的实践教学基地资源,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共享资源、项目嵌入等方式,与专业课合作建设融专业与思政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二是将思政育人目标有机融入专业实践教学中。比如,与具体专业群相关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创新意识、法治观念、家国观念等育人目标的一体呈现。三是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考核指标融入专业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与专业教育结合并领航课程思政,活用企业资源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构建能整合

25、多方力量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大思政课建设协同创新机制”9。在考核中,将学生素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落到实处。(三)教学师资上,形成思政课教师为主导的多元协同机制“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10。思政课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担者、发动者、实施者”11。在“专业+思政”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中,思政课教师要发挥主导性作用,但单纯靠思政课教师队伍无法完成这一教学改革。因此,思政课教师要以高度教育责任感发挥思想自觉和实践主动,推进多元协同育人机制的形成。1.开展“思政课教师+”行动思政课教师应参与“大思政”育人工作,汲取营养,壮大自身。一是思政课教师加入专业课“课程思政”研究团队。思

26、政课教师可以凭借自身理论优势和实践优势,为课程思政教学与研究发挥指导作用。帮助解决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并提供学理上的支撑和方向上的把握。在参与和服务过程中,增强对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直接参与到对专业思政资源的挖掘和梳理,为“思政+专业”思政课教学改革获取教学资源,拓展改革思路。二是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队伍开展合作。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教师承担的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同的是,思政课教师重点在课堂和理论教育,辅导员重点在课堂外和实践教育。思政课教学要达到良好效果,需要对学生课堂外的生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的成效,需要在学生课堂外的生活中去呈现;思政课的教学需要将

27、学生的生活实践作为重要部分。因此,思政课教师仅有课堂上的传授和指导还不够,需要与辅导员的工作职能结合起来,如兼职班主任等工作,将使思政教育更进一步。在指导学生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对学情的了解,提升思政课堂质量和教学效果。三是思政课教师积极担任专业课教学实践的德育指导教师。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践往往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重点在专业技术的提升,因而学生在实习实训期间的德育往往弱化甚至缺失。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共同担任指导教师,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而思政课教师也通过担任指导教师,加强对专业群学生专业学情的认识,提升思政课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开展集体备课“专业+思政”思政课教学模式

28、改革的推进,-50天津职业大学学报第 32 卷第 3 期Jun.20,No.3协调多方力量的集体备课是重要一环。以高职思政课教师为例,需要与三支教师队伍开展集体备课。一是与校内高职专业课教师开展集体备课,重点在专业思政资源的挖掘和融入。两支队伍是教学理念和目标上的协作共同体,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实践共同体上。思政课要开展“思政+专业”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需要专业课教师提供最真实、最核心的专业教育资源。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需要思政课教师在观点、知识等方面的支持,解决课程思政的难点痛点。二者的合作源于彼此需求,能够做到优势互补、提质赋能、双向奔赴。二是与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师开展集体备课,重点在教

29、学资源的交流和分享。中职思政课与高职思政课、中职专业课与高职专业课,都存在学段的差异。但是彼此的一致性又是显著特点,即思政育人上的一致性、专业育人上的一致性。因此,在专业群思政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践中,高职学校与中职学校可以进行资源共建共享。在重视双方一致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学段差异,做到中高职贯通衔接,有所侧重和取舍,做到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三是与企业专家能手开展集体备课,重点在课堂教学的现身说法。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来源是企业,企业里的兼职教师对于学生专业课学习发挥了重要作用。职业院校的思政课堂同样可以充分运用来自企业兼职教师的思政资源。来自企业的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大国工匠,

30、在高超的专业业绩外,所呈现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是非常重要和珍贵的思政资源。思政课堂可以根据学生专业群,邀请相应领域的企业专家现身说法。在相关主题中,通过线上连线或线下参与等方式,企业专家参与到课堂中去,协助思政课教师更好地阐释相关思政内容。三、“思政+专业”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意义(一)为推进思政课适应性提供职业教育方案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的价值起点和归宿,是提升思政课的育人适应性,提升立德树人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12。增强思政课适应性问题,是思政课发挥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的内在

31、要求,也是思政人必须增强的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职业院校思政课的适应性问题是思政课适应性和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叠加,更加重要和复杂”13。以职业教育类学生作为授课对象,思政课要充分考虑到职业教育的适应性,用职业教育赋能思政课教学实效,同时,用思政课教学赋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两者是双向促成,通过教学改革的双向奔赴,促成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极大提升。“思政+专业”思政课教学模式把思政课嵌入到学生知识体系和认知框架中,适应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适应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适应职业教育学生认知方式,适应分层分类教育,打通教育供给与教育者适应性之间的障碍,为提升思政课有效课堂提供新方案。(二)从教学模

32、式上深化了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探索不同学段的思政课一体化探索更多地着力在目标定位、学理分层、内容衔接上。“思政+专业”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探索,应基于职业教育属性,深入到中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和资源共建共享层面,落实到教学微观行动。“思政+专业”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探索,立足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应用性特点,从思政课对接专业群角度,探索一套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方案。带动中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具体到师资合作、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实践教学、课程考核等各环节。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在思政课上的改革成果,同时基于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结合点,可以进行上下两个学段的有序衔接和教学资源的流畅共享。中高职思政课可

33、以共建、共享同一专业群的思政资源,做到各自对学生专业背景的适配性,分层分级并有机衔接,同时能够有效促进中高职在专业学段上的衔接,在凸显类型教育的同时,促进精准施教,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三)丰富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理论“高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不但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51天津职业大学学报第 32 卷第 3 期Jun.20,No.3还可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渗透,实现价值引领和专业成长的有机统一”14。课程思政,主要是挖掘专业之中的思政元素,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思政课程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着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二者同向同行,共同完

34、成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思政+专业”思政课教学模式,是思政课教学的改革,立足思政课教学,有机融入学生专业群学情设计,主动呼应了专业教育,从而区别于不考虑专业学情的传统思政课教学,在提升思政课程的针对性的同时,实现其对专业育人目标的协同性,拓展了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协同机制。“思政+专业”思政课教学模式,使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在“思政”“专业”元素上做到彼此呼应、优势互补、内容精准。专业课在课程思政中,对思政课资源有需求;思政课在“思政+专业”教学模式中,对专业课有需求。双向需求,将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集体备课、合力共进落到了实处。在开放、融合中,体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一体化的系统思维,你中有我

35、、我中有你,目标一致,协同发展,兼顾到了学生的专业发展和人格全面发展。(责任编辑:陈保荣)参考文献:1210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3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136.4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34):48-525姜大源.跨界、整合和重构: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三大特征学习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的体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9-12.6“大

36、思政课 我们要善用之”(微镜头 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两会现场观察)N.人民日报,2021-03-07(01).8赵志恒.从高校思政“金课”建设视角探索实践教学的多维价值及改革新路径J.高教论坛,2020(3):45-50.913曹群.适应性视域下职业院校“大思政课”教学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22(10):118-124.11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36.12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001).14陈燕,袁璟瑾,曹将栋.高职思政

37、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探究J.教育与职业,2022(24):102-107.Analysis of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 of“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Professional”Secondary andHigher Voc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Zheng Pingping(Qingdao Technical College,Qingdao 266555,China)Abstract:The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 of ideological

38、and political+professional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courses is an integrated teaching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focus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ypes are the focus point,the mut

39、ual integ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andintellectual education is the growth point,and preci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are the entry point.Through the docking of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courses with professional groups,the teaching material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s transformed int

40、o ateaching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fessional groups.In terms of teaching content,th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ofone professional group and one policy is implemented;In terms of teaching mode,the practical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41、 courses is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courses;In terms of teachingteachers,a pluralistic coordination mechanism led by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has been formed.We should improve the combin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professional cour

42、ses in the work of cultivating people with virtue toform an all-round synergy effect of educating people.The exploration of integration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courses is deepened,and the theory of education is enriched b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llaborative education.Key words: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integration-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