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为之于未有%2C治之于未乱”中的统筹新理念与安全新思路.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5938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2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之于未有%2C治之于未乱”中的统筹新理念与安全新思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为之于未有%2C治之于未乱”中的统筹新理念与安全新思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为之于未有%2C治之于未乱”中的统筹新理念与安全新思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经管新视野】社会科学家SOCIAL SCIENTIST2023 年 4 月(第 4 期,总第 312 期)Apr.,2023(No.4,General No.312)收稿日期:20221213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政治体检 的伦理意蕴与靶向治理研究”(21YJA810003)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高振岗(1968),陕西子洲人,法学博士,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建设理论;朱佳慧(1997),女,吉林洮南人,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中的统筹新理念与安全新思路高振

2、岗,朱佳慧(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710000)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目前虽然国内经济水平显著提升,但国际环境危机丛生、竞争加剧,将安全发展贯穿治理的全过程、统筹性的谋划布局,才可实现更高水平下的稳健、持续发展。“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是对领导者提升治理效能的又一新要求和新高度,需要以统筹思维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制定完善系统的制度体系、顺畅整体运行流程,并将安全稳健思维与创新突破胆识恰当融合。欲准确把握新阶段的新特征和新要求,就要意识到因为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实问题所要求的更强公平环境与政策扶持,意识到具备矛盾对

3、全局发展的影响和聚合实力的必要,继而领导者从政策入手、从方式变革、从效果优化,保证组织发展基础的稳健和依靠力量的持续。领导者应进一步优化服务能力、关联能力、借势能力和增减能力,保证组织发展基础的稳健和依靠力量的持续。关键词:统筹新理念;安全新思路;发展新阶段;领导效能;风险防范中图分类号:D61;D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23)04008907一、引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结合我国发展实际,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1。党的

4、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要持续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完善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2具体的微观层面,引领组织发展的过程事实上就是解决问题、满足需求的过程。领导者可以选择“因事而动”也可“未雨绸缪”,但最终效果却截然相反,等待下的被动应付将难以抓先机、

5、开新局,只有预见防范、伺机出手才可取得创新成效。虽然目前我国国内经济水平显著提升,但国际环境危机丛生、竞争加剧,将安全发展贯穿治理的全过程、统筹性的谋划布局,才可实现更高水平下的稳健、持续发展。道德经 早已指出“其安易89社会科学家2023 年第 04 期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揭示的治理之道正是优秀领导者所应具备的前瞻眼光、大局思维和防范意识,善于把工作做在前面而避免陷入被动。动态变化的新环境中,实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是对领导者提升治理效能的又一新要求和新高度。二、发展新阶段统筹思维与安

6、全意识的新要求2020 年 5 月 14 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关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系列讲话3。阐明新时期从经济增长到产业结构都已发生重大变化,经济的驱动力向全要素生产率倾斜、消费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以及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都是不容忽视的新特征,全面统筹、安全发展势在必行。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在加速构建发展新格局的当下,统筹与安全的概念内涵

7、必须与时俱进,并以此助推领导效能转型升级。(一)动态维稳的新要求发展新阶段实现高水平的自强自立是必然之选,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2在组织发展壮大过程中,领导者的关注重心就不再仅仅是物质资源层面的叠加与扩充,而是以科技为支撑的新主体结构成型,资源数量的增加已将难以维系组织创新前进动力,以科技为基础的组织结构升级才可保证运行发展的先进性与科学性。4组织未来发展的动力基础必须来自高科技领域的带动与支持,这就意味着,

8、在组织发展布局中必须结合区域优势、部门优势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部署,集合优势资源,明确创新突破时间表和攻坚推进的技术路线图,使科技要素融入治理过程成为重要的治理手段。结合国内外形势,领导者对于组织未来发展可依赖力量也应有所转变,应更注重内生力量的持续激发而保障实力基础,还需要进一步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顺畅整体运行流程,实现政治生态和环境氛围的持续优化。引入新事物、践行新理念、推进新路径,将不可避免地面对更多突发性情况和风险危机,既有意识形态层面的干扰与误导,也不乏科技战背后的恶意攻击。组织身处动态多元环境,在获得更大机遇空间的同时,也增加了遭遇各类风险冲击的概率,在必须保持全面开放大趋势、追求创

9、新变革的基本目标下,如何将安全、稳健思维与创新突破胆识恰当融合,就是提升领导效能中面临的新问题。(二)“意义统筹”的新目标发展新阶段所强调的统筹思维和安全思路,不单涉及资源分配与运用的效率,更注重收益分配的公平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是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这就要求,组织领导者在狠抓发展的同时还应关注不同群体的利益获取与成长空间,避免因为群体差距增大而引发矛盾冲突。全面统筹在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将更强调多元群体多元诉求的有效充分满足,既实现对顶端人才的培养加速而为其提

10、供更优平台机遇,也不可因此牺牲一般群体合法利益而加剧阶层冲突性。在保持社会有序、稳健发展的基本态势下,领导者的引导管理重心应从“重经济”逐渐转向“重意义”。何为“意义发展”?即以人为本取向下对民众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的全面满足,对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发展的协同推行。这也就意味着,以科技为主要支撑力量的治理结构,虽然强调对人才的重用,也需要同时兼顾基层员工的情绪反应和利益诉求,综合利用多类政策工具保障多元诉求实现。组织实践过程中该保障的必须保障,该倾斜的必须倾斜,该促进的要坚定不移地促进,将安全、持续发展建立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三)管控前置的新思路发展新阶段组织面临的机遇明显增多,但伴随而来的

11、风险危机也此起彼伏,强调统筹与安全并行正是意在更稳健地抓取加速发展的良好时机,不为眼前利益所困,也不为多元选择所惑。统筹全局不单是对既有90“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中的统筹新理念与安全新思路/高振岗,朱佳慧各类资源的科学配置,还涉及对潜在新兴资源要素获取的预先准备和提前谋划,领导者要协调统一的重点之一即资源使用重点的方向把握与预期目标设定。更直白地说,社会发展新阶段,对于领导者而言,完善发展策略首要一点即在于如何根据外部形势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布局重点,如何做好不同阶段的政策衔接与成果运用,需要在筹谋长远利益、群体利益的基础上精准选择主攻领域、抓住主要矛盾而提升政策效果,引领的重点将转向至加强系

12、统集成和综合全面发力上来。综合元素的群体性涌入,以及对潜在发展趋势和攻坚重点的预测性谋划,本就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情况,稍有偏失就可能引致组织整体运行偏离,造成对群体利益的损害。即使方向、取向和路径正确,执行推进新思路新方法的过程中,也不免频频产生的试错成本,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对组织威信和领导权威的动摇。为维系组织保持动态上升趋势,就要求领导者对于“维稳”目标应形成新认知,其核心要义将不再是传统观念上的“不出错”,而是充分保障组织与群体认知取向正确基础上的“有意义出错”,以个体探索、挖掘行为的能动深入实现组织优势培养的科学扩张,在正确“定调”和“导向”的前提下,将“错误”更精准地限定于创新领域而使其

13、成为助力生产力、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的动力之一。这也就必须同比提升组织架构、制度体系、人员配置和过程管理的先进性,以组织运行全过程非系统性风险的充分消解与防范,以领导决策的更为理性、科学,而保持组织力量的持续性输出。组织安全事实上也就不再是静止封闭状态下的毫无波动与冲击,而是动态变化情境下对各类问题的充分控制与迅速、精准应对,继而助力新兴事物、新兴力量在更为科学的环境中全面成长。(四)多元聚合的新举措发展新阶段,我国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将更为复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 黑天鹅灰犀牛 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

14、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2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为遏制中国力量加大延续“冷战思维”,并加大西方文化渗透、带来理念认知冲击。对于领导者而言,稳健发展的基础构建就需注重文化、信仰引导,需要在强化经济建设、科技发展的同时通过信仰教育,使广大民众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发展所拥有的政治优势、理论优势、制度优势和文化优势,坚定信念、坚守目标、服务为先,以政治教育增进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的认同与坚守。只有信仰与立场的高度统一,才能保证对多元力量的科学融合。为适应和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试图仅依靠单一群体力量是难以实现的,即使是

15、高端人才也无法全面应对所有突发情况,如何实现不同层级、不同领域力量的聚合使用,已成为新阶段组织全面统筹和安全推进的新挑战。结合社会运动发展特点,不难发现发展新阶段对于“聚合力量”的定义将涉及更多层面,不仅有部门间传统界限的破除,还有科技与人文、法律与人情的科学融合,领导者要更善于求同存异、减少冲突而聚合多元优势形成新型竞争力。这也就要求在保持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营造良好合作环境、完善激励机制和分配机制、夯实安全基础,既利用科技力量也防范科技陷阱,把收益的“蛋糕”做大,也把发展的“蛋糕”切好。三、“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所蕴含的统筹与安全理念老子 道德经 有言“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

16、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这与西方控制论所提倡的以信息反馈作为控制的基本原理这一观念有所差别。如果说以维纳为代表的西方控制理论主张“因事而治”,具有典型的事后控制特点5,老子强调观察、预见、联想思维下的“未雨绸缪”,则属于前馈控制。已有研究关于前馈控制和前置管理的讨论已经较为丰富,大部分学者都较为认同,在信息更为全面且极具动态性的社会环境中,前馈控制对信息预测的准确性已有了显著提升,这就有效弥补了其固有的失真风险,可为组织实施前瞻性管理行为带来更大的助力。69通过更深入地分析,发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不单强调了预测与防范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事实上还蕴含着对领导效能的更高层面要求。领导

17、者想要实现有效预测和前馈管理,就不能只是对局部、当下情况与信息的有限掌握,其必须具备更加广阔的视野思维,同时具有相当的知识、经验积累而擅于进行推导分析。这就又涉及关联思维、跨界思维和动态发展思维的有效培养,在多元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如何识别和获取有效信息,如何敏感于关键信息,如何在核心事件尚处于苗头萌芽阶段时即有所警觉?这已不仅仅是优化管理行为所能实现,更强调领导效能的全面升级。领导者基于组织运行、发展所实施的一切活动必须更具全局性、91社会科学家2023 年第 04 期先进性和预见性特点,必须更能契合社会发展总趋势而始终保持有效决策和指引。其对于全局的统筹和对于全过程的安全把关,既要体现开放、包

18、容与吸收特点,也要有对风险危机的前端防范效力和对不良认知与行为的精准约束效力。基于中国传统治理的“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治理理念,领导者在新阶段,其关注重点应从控制手段的前置特点,转向为实现前馈控制所应具备的思维、能力培养。应结合时代特点和组织创新发展需求,完成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新目标。(一)总揽全局、发现苗头的系统思维“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之难在于,领导者如何眼光精准、思维超前于“未有”“未乱”中发现先机和风险。在一片祥和与繁荣下,要看到隐藏的潜在矛盾需要相当的系统性思维。领导者对于组织运行安全的认知与把握,应紧密结合社会发展趋势而首先防范滞后与淘汰危机,在综合认知

19、与使用多元要素资源的过程中通过对隐性矛盾、微小风险苗头的预见性认知与评估,能动性做好必要准备、预警和防范工作,通过前端管理的超前性和发展性,尽可能减少中后期的试错成本支付与全局性波动。即新阶段组织全局统筹与安全管理,应以系统性思维对各阶段风险表征与危害度进行预判,以减少整体成本支出为基本目标,将组织管理、约束的重心置于组织运行发展前期阶段的趋势方向把关上,以更为先进、科学的引领策略尽快实现全体意志与态度的相对统一,继而有效聚合群体力量展开具体任务安排和责任划分。前端超前性的管理与引导既包括物质层面的充分积累,更强调体系架构层面的动态更新、与时俱进,以保持组织运行发展思路、路径的先进性,有效确保

20、其方向取向的正确与有效。领导者所要具备的治理能力即在于由点及面、由此及彼的联想与拓展,必须主动防范简单找寻、点对点解决的二元论陷阱,而学会用系统思维探寻安全与发展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将“做什么”的应付变为“为什么做”的思考,最终破除条块分割的藩篱。(二)积极筹谋、内生激化的创新突破于“未有”“未乱”中有所发现只是主动作为的第一步,基于分析思考所采取的防范、准备措施,将对事物运行发展的最终成效产生决定性影响。现实工作中部分领导并非不能发现问题却懒于行动,在推诿应付中敷衍了事。身处发展新阶段,就需要领导者具备更活跃的思维和更主动的出击,将组织未来发展植根于内部实力的不断强化和竞争优势的抢先占据,以主

21、动求变、不安现状适应风险新常态下的巨大不确定性环境。此时,组织运行发展的安全性保证将更强调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的迅速融入与适应,应以提升组织自身的应变力、适应力和驾驭力为根本,将组织持续发展力量的维系建立于主动求变的思维与行为之上。一方面,从理念、体制、手段等多维层面入手提升创新能力,在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中高度重视创新体系的构建和创新环境的营造;另一方面,重视人才培养与引进,持久有效地激发系统整体中各主体、各要素的个体特征发挥。在协调统筹的全过程中,有效的目标引领和力量聚合应以高度统一的意识形态认知为前提,以互补性的特质优势科学配置为手段,将多元个体巧妙融合于立体化的集体目标体系中,既保证群体

22、努力奋斗方向的正向正确,又实现个人多元诉求在集体目标体系下的有效表达,以此求同存异、包容统一。(三)目标引领、精准攻坚的结果导向“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具有一定的过程不确定性,但行为结果却必须明确、清晰。对于潜在风险与危机的科学防范是首要目标,基于趋势判断而展开的准备性、前瞻性活动,以抢占先起优势则是深层次目标,领导者所展开的一切前馈管理,看似缺少来自现状的直接信息证据和行为结果论证,实则始终围绕创新变革、加速发展这一基本取向,有条不紊地展开推进。否则,一旦领导者对于“要什么”没有明确清晰的定位,其一切防范和准备行为都将陷入盲目跟风,不仅无法统筹全局、安全推进,反而容易为外部声音所裹挟,为环

23、境所牵制。越是身处动态易变的情境,组织越是需要以自我价值追求为指引,明确多元化行动举措的最终指向目标,就组织优劣势展开策略设计和步骤规划,将持续发展态势的维系建立于稳扎稳打但又大胆求新基础上。不盲目跟风,亦不封闭自我;不急功冒进,亦不滞后等待,而是立足于自我优势力量,秉持客观务实态度,就自我劣势短板展开风险管理,将潜在机遇空间的最大化获取作为首要决策目标,加速组织在动态环境中的成长与壮大。这就需要坚持结果导向,使各类政策工具的组合运用有方向指引。领导者应在预测风险、抢抓先机前,对组织所取得的成绩、所面临的挑战和可以进行的挑战有所分析与谋划,并构建“理性决策实时监测策略调适评估学习”的闭环型政策

24、运行系统,基于实力基础冲击可实现之创新。需要明确的是,结果导向并非事后弥补,而是基于所追求之明确目的的刺激,无论社会参与主体还是资源基础保障,都必须全部进入行动过程,通过力量集聚构筑实施资本、保障实践效果。92(四)内部强化、外部借力的格局谋划“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所强调的先行先动只是抢抓时机的手段,在此过程中如何做、做什么才是关键。为更高效地实现对“未有”与“未乱”之时机的充分利用,达到对风险的前端管控与未来机遇的超前把握,这就要求领导者对于自我可动之资源、可抢之领域有科学安排。统筹全局将在关联性思维的影响下更显著的表现为跨界运用和深度融合,组织安全则建立于内外部多元力量的动态平衡基础上

25、。领导者既不能将组织创新发展完全建立于外部新兴力量之上,陷入求新误区,也不能自我封闭地只关注自身力量资源存量,而是需要在提升组织综合实力的前提下,善用、巧用外部先进工具设备和知识资源。更深入地说,为实现对潜在风险的充分预测和有效规避,保证对未来先机的全面获取而走在前列,领导者必须具备整体全局思维和视野格局,主动突破眼前局限和利益捆绑,善于资源联动、取长补短而完成组织结构升级。这不是单一层面、单一领域的量变推进,而是立足组织长远目标以系统优势强化为根本的结构优化与力量综合。结合当前日新月异科技发展,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带来治理思维与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真正优秀的领导者就应善于结合

26、发展形势和潜在风险协同多方力量而减少认知盲点,在发展和安全格局构建中以制度完善和技术创新为抓手,高效推进组织结构升级和安全保障建设。(五)人才培养、科技支撑的力量保障。想要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并非领导者个人努力就可实现,还需民众充分配合、齐心协力。在治理组织的过程中,民众始终是组织最重要的力量保证,放手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多元个体的特质优势才能实现对动态变化信息的最迅捷、最全面了解,也才能通过人才团队建设实现对新兴力量的高效利用,在内部强化、外部借力的双重方法下加速组织创新变革。10对于领导者而言就应完善人才工作体系,既基于安全治理层面进行业务培训和能力建设,也基于创新发展层面

27、强化员工综合素养提升。制度体系构建上则应深入推进分层分类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以职业属性和岗位要求为基础,分类建立符合不同人才成长规律和职业专业特点的人才遴选和评价机制。通过对多元化人才的精准使用、科学配置,助力高新科技和设备工具在组织运行发展中的全面使用。领导者应该认识到,新阶段组织全局统筹从表面看涉及多元要素的分配使用,瞄准于隐性矛盾和层级间冲突的有效协调化解,但落到实处依然是对“人”的管理。如何精准识别多元个体的特质优势,又如何完成个体优势与岗位要求的充分匹配,都直接关系全局长期稳定发展。能实现对多元人才的科学调度与有效配置,就能构筑一支强有力的变革突破力量,一旦无法实现对“人”的有效管理,

28、则多元认知冲突、目标冲突和观念想法冲突,都将加剧组织动荡风险。这也意味着,“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管理举措推进,需将风险预测、机遇把握植根于“人”之优势的多层面多领域发挥,以优化人员配置、强化人才建设和创新团队发展为抓手,使群体成员成为主导组织持续发展的主体力量,领导者的引领管控重心应更着重于多元主体力量的全面协调和平衡。四、统筹新思维与安全新思路下的领导效能提升“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统筹管理思路及其对潜在风险和微小苗头的高度警觉,无疑对领导者的信息服务效能、制度工具服务效果、权力工具服务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准确把握新阶段的新特征和新要求,就要意识到因为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实问题所要求

29、的更强公平环境与政策扶持,意识到具备矛盾思维对全局发展的影响和聚合实力的必要,新阶段的统筹与安全思路已不能仅聚焦于技术层面的革新,而是需要从领导效能入手立足格局眼界、观念思维、政策体系、路径方式提升管控效果,保证组织发展基础的稳健和依靠力量的持续。(一)统筹思维下的综合服务能力强化不同于前馈管理对领导者预测能力的着重强调,现阶段领导者应具备统筹新理念和安全新思路,将更强调以提升领导者对组织多元主体力量的有效服务而助力其优势特质充分发挥。11应减少、防范恶性矛盾争执扩散,并将思维观念上的有益碰撞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使其成为一种助力组织发展的动能。既在深入探讨中弱化信息不对称风险,又通过对恶性竞争行

30、为的前置管控而避免全局波动。这就要求领导层在做好基础设施、信息平台和方向引导的过程中,给予市场主体更大的自由发挥权限与空间,以扫清外部障碍为主要任务,确保多元市场主体获得更多机遇、蓄积更多竞争资本。需要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中进一步化解机制性梗阻,“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中的统筹新理念与安全新思路/高振岗,朱佳慧93社会科学家2023 年第 04 期提升引领的灵活性与效力性,这就应优先化解治理机制的障碍,构筑政府服务社会的新平台。进一步来说,应立足于政府职能,强调政府对权力、资源的使用效率以及综合管理能力的提升。新阶段,社会发展无疑将呈现出更大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12,突发情况时有发生,防范和抵

31、御风险能力的强化,关键还在于市场主体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应对实力。因此,在管理改革过程中,要加强各个引导部门和服务部门着力优化外部环境,提升政治素养,以干预权限的科学限制、审批范围的合理规划,确保多元市场主体可迅速获得资源支持、政策扶持,解除后顾之忧,专注应对突发问题。从具体内容来看,要求配备素质更高、专业更强、担当得力的基层人员。结合发展新阶段的社会风险特征及发展趋势,领导服务效能提升还应融合技术性、专业性与服务性为一体,通过运用新型通信工具实现审批业务集成、审批数据集成、政务服务集成,在关乎民生的重要事件上使快捷工作方式成为常态举措,助力组织运行优化。(二)关联思维下的联动能力强化领导效能提升

32、必然要求其能更好地使用资源、构建平台而形成联动效应,建立于联动基础上的全面推进实施也才可能全面且减少盲点、误区,实现对微小风险的充分警觉和对潜在机遇的前瞻把控。这就必须融入社会,通过关联各方而开阔视野思维、拓展要素使用。这也就必然涉及多元社会主体的互动与合作,需化解联结性障碍,处理好各种关系,在确保运行秩序的前提下提升组织治理措施的推进速度,以保证组织加速发展过程中更为安全与稳健。从历史经验来看,各地方政府之间、政府与企业、政府与民众的齐心协力同舟共济也是我国化解各类挑战的关键措施12,但其间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后续治理过程中应进一步强化政府内部以及政府与外部主体的关联性,减少各个环节要素之间的

33、封闭和割裂风险,提升目标的一致性和行动的协同性,确保突发情况下的迅速反应和协同应对。因此,领导者应进一步加强放管结合,大力推进审管联动、管服结合、寓管于服,做到项目审批上“缩路程”、市场准入上“降门槛”、综合服务上“强融合”,创新性构建更具立体性的组织全面协同机制。既确保领导层的统一指挥,又能实现多主体共同参与、齐心协力的局面,形成改革合力,便利群众办事创业。(三)问题导向思维下的借势能力强化统筹协调的过程中减少矛盾风险而创造动态且安全的组织环境,是新阶段领导者实施有效管理的首要目标。伴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也必然带来组织工作重心的同步调整,领导者在坚持问题意识、问题导向的基础上精准施策是必然要

34、求,但这并非个人能力提升所能完成,还要借力外部优势资源,构建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方可保证决策的先进性、前瞻性和路径方法选择的高效性、稳健性,即领导者应善于融入潮流趋势、借力外部工具,通过运用新技术、新工具而提升政府综合服务能力。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对信息获取、甄别与运用的相关技术,化解信息性梗阻,减少忙中出错的概率。进一步下放权限并使市场主体发挥主要作用,还要善于借助“区块链”“互联网”等技术建立数据库,实现对组织运行发展的全覆盖,做好监督警示工作减少直接干预行为。另一方面,在打通数据壁垒的前提下,领导者应通过政策引导促进政府内部、政府与外部主体的深度交流,使“管”之行为精准、高效,通过把握关键

35、核心提供最具契合性的政策措施,管得“巧”但管得“少”。利用发达的网络技术实现各阶段事务、各层面事项的有机关联,优化组织运营环境,推动线上线下高效统合,继而创新智能办、自助办等方式,在更为便捷、发达的组织环境中助力多元主体优势的全面发挥。(四)全面思维下的动态平衡能力强化越是身处瞬息万变的创新情境,越是强调稳扎稳打降低过程风险而具备安全思维,越是需要多方兼顾、全面平衡,避免创新措施引发新的组织矛盾,防范创新变化所可能导致的暂时性分配不公而加剧冲突,不断强化统筹管理。领导者对于矛盾表现形式的多样性、隐蔽性不仅要充分认知,还要区分有益的碰撞交流和恶意的打压防范,在进行多要素、多主体、多诉求的协调平衡

36、中,把握住各类冲突的主要方面而有的放矢。对于有益的碰撞交流,平衡举措的重点应置于个体优势特质的充分展示和互补性配置使用,应以认知、目标和取向的高度统一为前提,实现多元要素、个体在团队集体内的深度融合。而对于恶意打压防范类的竞争行为,领导者的治理重心则应置于认知观念引导和价值取向矫正,相关个体的错误行为表现只是表象,其思想层面与主流价值观的偏离才是关键,平衡举措的实施应重在目标导向的充分发挥,通过协调个体诉求与组织目标、群体目标间的矛盾性使其回归正常轨道。而在多元要素配置上的平衡协调,则强调领导者对聚合效能的科学优化与持续提升,实现内部优势力量与外部新兴优势的充分融合,以及外部创新变革对组织内部

37、短板缺陷的有效弥补。94 责任编辑:粟红蕾 实习编辑:刘晴晴(上接第 88 页)参考文献1李干杰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J行政管理改革,2018,101(01):22272SHERRY R ARNSTEIN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ers,1969,35(4):2162243NANCY ROBERTSPublic Deliberation in an Age of Direct Citizen ParticipationJThe American Review of Pu

38、blicAdministration,2004,34(4):3153534肖哲,魏姝中国公民参与机制类型及其选择逻辑基于 102 个案例研究的再分析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9,20(01):66775蔡定剑中国公众参与的问题与前景J民主与科学,2010,126(05):26296KAIFENG YANG,KATHE CALLAHAN Citizen Involvement Efforts and Bureaucratic Responsiveness:Participatory Values,Stakeholder pressures,and Administrative practical

39、ity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07,67(02):2492647CAROL EBDON,AIMEE LFRANKLIN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Budgeting Theory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06,66(03):4374478代凯政府对公民参与的行为选择研究述评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6,28(05):30359郭小聪,代凯政府对公众参与的策略选择一个“轮流出价博弈”的分析框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28(04):10711510代凯公众参与的行为选择模型研究基于地方政府的视

40、角J行政与法,2019,246(02):1911林尚立在有效性中累积合法性:中国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465412(美)西摩 马丁 李普塞特,张绍宗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5013(美)塞缪尔 P 亨廷顿,欧阳景根第三波:20 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4614周雪光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J开放时代,2011,232(10):678515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471(07):365016彭勃,赵吉从增长锦标赛到治理竞赛:我国城市治理方

41、式的转换及其问题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9,40(01):637017唐明良公众参与的方式及其效力光谱以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为例J法治研究,2012,71(11):92105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https:wwwndrcgovcnfggzfgdjzydj202011t202011301251646html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wwwgovcnxinwen20221

42、025content5721685htm3马建堂,赵昌文 更加自觉地用新发展格局理论指导新发展阶段经济工作J管理世界,2020(11):7124谷斌,廖丽芳新基建投入与科技创新能力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测度及时空演进EBOL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224G3202210181553024html5姜宇辉从反馈到前馈:人与技术之间的哲学反思J新闻与写作,2022(10):43536余少祥“预见性强”领导者的特质与成长路径J人民论坛,2022(21):54577智静渐确定性情境下领导者的临场应变能力要求与强化之道J领导科学,2022(7):95988金晓燕,任广乾,王意通党组织讨论前置决策机制对国有企业绩效提升的影响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7(06):47599李迎顺,任晶,王晶晶应急预案数字化发展方向及路径探讨J中国应急管理,2022(9):203110屠兴勇“主体间性”在管理领域的价值凸显与应用J社会科学,2021(11):647411杨锴,赵希男个体优势导向的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构建J科学学研究,2019,37(01):18419212韩庆祥新发展阶段的战略问题与科学战略谋划J人民论坛,2022(15):4650 责任编辑:粟红蕾 实习编辑:刘晴晴“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中的统筹新理念与安全新思路/高振岗,朱佳慧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