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一体两翼”背景下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研究生多维立体协同育人体系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5785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体两翼”背景下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研究生多维立体协同育人体系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体两翼”背景下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研究生多维立体协同育人体系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体两翼”背景下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研究生多维立体协同育人体系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44 卷第 3 期2023 年 6 月喀什大学学报Journal of Kashi UniversityVol.44 No.3Jun.2023“一体两翼”背景下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研究生多维立体协同育人体系研究来逢波,王宝义,黄玉娟,代洪娜,高超(山东交通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7)摘要:基于理念导引、模式变革、行业驱动“一体两翼”背景,结合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研究生多维立体协同育人模式。当前,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课程体系和培养环节专业性不足、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的适配性不足、“双导师制”作用发挥不够、技能实践平台体系支撑不够等问题,因

2、此,要建立深化校企校地校政合作强化立体协同培养、推进核心变革抓住关键培养和构建立体实践体系强化实践培养于一体的多维立体协同育人体系.关键词:“一体两翼”;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研究生;立体协同育人体系;双导师制中图分类号:G64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2134(2023)03-0091-050引言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以及战略性产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是交通强国建设以及交通运输发挥对经济社会重要作用的基础,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和高级人才特征决定了其对助力行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等相关问题

3、,学者们开展了系列研究.陈方等1认为课程设计、跨学科教育、质量评估实践考核以及激励制度对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朱爱民2提出交通运输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项目驱动式”全方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李淑庆3提出建立“八个一”的培养模式,同时设置了以应用型为主的系列课程.鲁力群等4提出通过构建校企联合培养平台,实现人才培养支撑、企业技术进步、学校服务地方的多维结合.杨敏等5结合我国交通强国战略对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要求,优化构建了“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共享平台”和“产教协同育人”三大体系.Han Xue 等6提出了以服务交通、塑造人才为主体的发展策略和理论.Ran 等7在“新工科”的背

4、景下,结合交通工程专业改革,探讨了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此外,还有部分学者结合专业学位的一般特点研究了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杨超8等探索了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中的“双导师制”问题.王辉9探讨了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能力素质结构,并提出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的建议.徐学10提出践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完善产教融合育人机制以及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唐明珠11等基于新工科建设背景,总结了特色专业学位培养经验.随着对新工科等新理念认识的加深,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以往人才培养模式和内涵不能满足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需求.为此,本文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引领和新工科建设与交通运输行

5、业变革背景,结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研究生多维立体协同育人体系构建,旨在为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参考.1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背景1.1一体:中国式现代化理念引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为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提出目标要求的同时也指明了方向.中国式现代化理念下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包括:尊重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重视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发展;培养人才应高度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行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最大限度的协同资源,探索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等.中国式现代化理念下交通运输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包括:把握交通运输发展的智慧化、绿色化、一体化、服收稿日期:202

6、2-12-14基金项目: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重点项目)“新工科视域下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研究生多维度立体化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SDYJG21052)。作者简介:来逢波(1975-),男,山东莒县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交通运输经济、交通复杂网络研究;王宝义(1981-),男,山东高密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交通与物流经济研究;黄玉娟(1977-),山东青州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大数据分析.DOI:10.13933/ki.2096-2134.2023.03.018喀什大学学报第 43 卷务化等发展趋势;增强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城市发展

7、的支撑力等;重视交通运输对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撑度等.中国式现代化理念导引下的教育现代化、交通运输现代化对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预设了前提,要求人才培养必须尊重规律、协同资源,要求培养的人才必须符合现实需求,以助力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1.2两翼:新工科建设与交通运输行业变革1.2.1新工科教育推进背景当前,我国正从高等教育“大国”向“强国”迈进,对高等教育日趋重视,在教育体制改革、资金投入、机制创新等方面,调整、完善、优化力度不断加大.新技术不断涌现,为支持教育教学创新驱动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7 年以来,我国大力推动新工科建设,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

8、指南”,颁布了 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 关于推荐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 等一系列政策,努力探索中国教育改革模式和创新理念,新工科建设的脉络体系已基本形成.1.2.2交通运输行业变革背景随着交通强国建设纵深实施,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保障措施.与此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智能网联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交通运输业也在发生巨大变革.在政策环境和新技术的驱动下交通运输行业不断创新,其发展方向开始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主线,并以提升效率、扩大功能、增强动能为导向进行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升级.基于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需求

9、,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交通运输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已成为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现、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客观需要.2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开设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调研和相关研究结果分析,目前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2.1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专业性不足一是课程体系构建与专业实践结合不够,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目前,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大多参照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范式,无论在课程体系还是考核方式上均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差别不大,对学生的考核也大多以理论考试为主,难以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对专业实践能力的需求.二是教材建设方面也存在

10、短板,教学中大多选用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相统一的教材,缺乏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相一致的教材,如以案例为主导突出解决实践问题的教材缺失.三是对学生激励导向缺乏专业性,主要以论文、专利等学术成果为激励导向,缺少实践性和应用性的激励导向,导致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不足.2.2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发展的适配性不足国家对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型学位培养有各自明确的定位,前者主要侧重培养研究型人才,后者主要侧重培养应用能力和行业专业人才.但目前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脱节,人才培养的适配度较差.一是培养单位与行业、地方的人才培养合作不够,合作培养方式也相对单一,难以形成培

11、养单位与行业、地方协同培养的产学研用融合局面.二是培养单位缺少与行业、地方的互动和对行业、地方的深入研究和了解,难以适应行业、地方对高水平专门人才的需求.三是专业特色缺失、就业导向不明,致使交通运输专业学位与其他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趋同,失去其专业应有的特色,无法突出应用型的学科优势;在学科和专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墨守成规,不能主动适应社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导致学生毕业后面临就业难的问题.2.3“双导师制”作用发挥不够从制度设计来看,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研究生普遍采用校内校外“双导师制”,旨在促进理论学习和实践培养的有机结合.但目前看,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普遍存在校外导师参与不足,甚至存在

12、校外导师仅挂名无实质参与培养的情况.这主要表现在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养单位对校内导师的评价机制主要以科研成果为导向,一方面导致研究生导师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学术研究上,对研究生的实践培养存在“挤出效应”,致使实践实习等流于形式.二是校外导师一般是由本领域的技术专家或企业家担任,他们既要指导学生又要完成自身岗位工作,很难兼顾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与研究生交流也相对较少,自然不可避免地存在对学生培养关注、参与不够等问题.三是学生作为学习与实践的主体,主动联系校外导师意识偏弱,客观上也制约了“双导师制”作用的发挥.2.4技能实践平台和体系建设不完善实践实训平台是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研究生技能应用提升的重要支撑

13、.但目前看,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工程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大多布设在较低层次的实践条件中进行,导致培养质量不高.一是同一学校的诸多培养单位借助本科教学实践实训平台进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很少有专门的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实训平台供学生使用,且也缺少能接触行业前沿发展的实训平台.二是缺乏专业的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实训指导教师,实践实训中对学生实践考核评价、实践管理方式、实践内容等缺乏统筹兼顾,导致实践实训效果不佳.3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研究生多维立体协同育人体系构建策略在“一体两翼”三维背景下,基于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结合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融资源协同

14、、要素变革塑造、实践体系优化相结合的多维立体协同育人模式.3.1深化校企校地校政合作,强化立体协同培养3.1.1深化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的协同力对于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既要重视学生专业素养和交通运输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综合92第 3 期来逢波,等:“一体两翼”背景下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研究生多维立体协同育人体系研究素质的提升.通过加强与交通运输领域领军企业的合作,推动多种模式交叉融合,以更好地满足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进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前沿技术和知识管理能力,拓展所学专业的深度和广度.依托校企协同多元交叉融合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见图 1).在课程设置中有效

15、融入企业课程和特色课程,在师资建设方面可结合企业工程实践案例引入企业师资,在设施设备方面有效借助企业生产场景进行实践实训,在培养方式上依托学校和企业不同场景灵活采用多模式,如依托企业实践使学生真正参与工程问题的解决等.图 1基于校企协同下的多元交叉融合培养模式3.1.2深化校地合作提升人才培养的精准力高校应融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全面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合作,将当地的优势产业和特色文化与学校人才培养结合起来.通过校地合作,使学校能依据地方发展需要积极优化学科与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学校在人才培养上与地方经济、产业结构、交通新兴产业以及地方政策等紧密衔接,实现立

16、足地方、服务地方,全面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图 2校地深度合作发展模型图如图 2 所示,校地深度融合是基于高校和地方之间的全方位交互发展.学校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科研平台、师资、设备等方面的优势,融入地方经济发展,获取社会资助、行业信息资源,通过与地方特色相融合共建各类学术交流中心、产学研中心、创新创业基地、交通特色产业学院、交通材料研发基地、交通科技服务中心等平台,一方面助推高校发展,另一方面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等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对接,达到学校-地方-学生三方共赢发展模式.3.1.3深化校政合作提升人才培养的服务力从现代交通运输发展来看,行业呈现智慧化、

17、绿色化、一体化等发展趋势.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需要政府和高校加强合作(见图 3),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社会需求.图 3校政交互模式在新技术的驱动下,应以高校和地方政府各自优势共同举办学术研讨会、行业企业高端峰会,组建研究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和合作试验区等方式加强校政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加强校政合作,一方面学校能为地方政府决策咨询、政策制定以及城市交通规划等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能为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行业学习机会,为教师提供更宽广的研究平台,实现学校与政府部门对人才的联合培养.在此模式下,规范校政合作的运作过程,建立校政合作的评估与反馈机制,从

18、而构建合作的长效机制,促进校政在人才培养中的深度交流.3.2推进核心变革,抓住关键培养3.2.1推进变革构建特色培养模式交通运输专业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系统性和跨学科性.每所高校由于各自办学历史和自身学科特点不同,在培养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培养特色,这也与自身的特殊性、学科特点密切相关.从学科特点来看,既需要发展好自己的特色学科,也要使特色学科与其他领域、学科专业相交叉、相融合,这就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在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时,优化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强化教师工程实践应用技能,形成一支能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综合型人才团队;二是在实施培训方案、课程体系建设等多方面,加强

19、93喀什大学学报第 43 卷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等深度协作,创新实践性教学.3.2.2优化评价体系导引综合素质培养评价体系是学生能力发展的指挥棒.要改变以往注重理论学习和科研成果的单一评价方式,尝试进行实践性和应用性融合评价,构建多维度评价体系(见图 4).图 4多维学生评价体系多维评价体系融合校企联合培养下的学分互认制度,可以根据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值高低比重确定,以保证评价的合理性和体系化,充分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由企业对实习实践环节进行评分,学校对学生理论学习和科研成果进行评分,校企总体评价结果直接记入学生培养档案,与学生评奖评优和毕业评价有机衔接,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20、性.3.3构建立体实践体系,强化实践培养实践体系是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关键支撑,是保障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特色和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为突出专业学位培养特色,必须构建校内校外相互交融高效支撑人才培养体系.3.3.1优化校内实践体系校内实践体系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实训体系,校内实践平台建设是高校实验教学、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生创新创业和科研活动开展的重要环节,校内实践体系的搭建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和专业技能实际操作提供了实践平台.以交通运输专业工程人才的培养为主线,依托校内各种实验教学平台和资源,整合校内经济、地理、机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专业教学资源,构建多元化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研

21、究生培养校内实践体系.校内实践体系由研究方向、基础实训、专业技能实训、综合实训和校外合作五大模块构成,以体现对人才培养的特色支撑和综合支撑.同时,校内实践体系可有效借助校外资源,聘请全职或兼职的专业技能人才作为技术顾问为学生实践提供专业性指导,教师或学生可以依据自身需求选择相应实践平台进行实践,以提升应用操作能力.3.3.2构建校外实践体系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研究机构、地方政府等多方协调配合.通过“高校+其他”的模式能够有效利用各方优势,为学生提供行业技能实践的平台,通过实践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要针对行业与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构建一套专业

22、与行业相衔接的校外实践体系,通过与企业行业多方合作共同解决校内外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推动交通运输专业和相关行业的发展.校外实践体系中由学校负责选拔导师和研究生,并进行考察和考核;实践基地组织承担选派合适的指导教师,双方共同承担科研项目,为研究生提供必要的科研环境和技能实践环境.校外实践体系的构建为学生实习实践奠定了实践基础,同时也是各方师资、各界精英及行业领军人才的学术交流平台.4结语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交通强国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对于推动行业创新发展、交通强国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中国式现代化思想引领下,基于新工科理念的教育背景以及交通运输发展的行业背景,探讨了交通运输专

23、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问题.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既面临现代化发展培养交通运输现代化人才的重大挑战,又面临着国家政策、新技术等支撑的难得机遇.在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中,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核心理念,协同多方资源,构建核心支撑体系,培养掌握前沿理论和关键技术、与行业和地方深度融合的交通运输应用型高级人才.参考文献:1 陈方,戢晓峰,崔梅,郭凤香.区域发展需求驱动的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2):80-85.2 朱爱民.交通运输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

24、现代化,2017,4(11):4-6.3 李淑庆.交通运输工程全日制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与特定课程研究以重庆交通大学为例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3):115-118.4 鲁力群,赵静,李瑞先,唐玉龙.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J.大学教育,2018(5):16-18.5 杨敏,陈峻,许映红.交通强国驱动的交通运输类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转型升级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3(S1):158-160.6 Han Xue,Zhang Dongdong.Research on The TrainingMode of Applied Talen

25、ts in Traffic Engineer-ing Basedon Big Dat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New Engineering”J.Journal of Physics:Con-ference Series,2021,94第 3 期来逢波,等:“一体两翼”背景下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研究生多维立体协同育人体系研究1744(4).7 Maoping Ran,Xinglin Zhou,Yaqin He,Yunbing Yan,LiHU.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alentTrainingMode of Traffic Engi

26、neering Speciality for“New Engineering”Construction P.202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2021.8 杨超,徐天伟.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建设的协同机制探索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2):77-82.9 王辉.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素质培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0.10 徐学,王战军.专业硕士学位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的实证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1,

27、(6):68-76.11 唐明珠,陈荐,孟维厅.新工科背景下能源动力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9):158-160+179.Research on Multi-Dimensional and Three-Dimensional CollaborativeEducation Systems for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Transportationunder the Background of“One Body and Two Wings”LAI Feng-bo,WANG Bao-yi,HUANG Yu-j

28、uan,DAI Hong-na,GAO Chao(Shandong Jiaotong University,Jinan 250357,Shandong,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One Body and Two Wings”of concept guidance,mode change andindustry driving,and combined with the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proces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ulti-di-mensional three-di

29、mensional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 for the graduate students of transportation major.In general,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of postgraduates majoring in transportation.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training links are not professional enough,the talent training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in

30、dustrydevelopment,the role of the“double tutorial system”is not played enough,and the skills practice platformsystem is not supported enough.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actical needs,this paper propos-es a multi-dimensional and three-dimensional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l integratin

31、g the deepening ofschool enterprise,school land and school government cooperation,promoting core reform,grasping key train-ing,and building a three-dimensional practice system to strengthen practical training.Key words:“One Body and Two Wings”;transportation;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three-dimensional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system;dual tutorial system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