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金瓶梅》《红楼梦》的丧葬习俗描写与文学功能——以李瓶儿和秦可卿的丧葬描写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5657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瓶梅》《红楼梦》的丧葬习俗描写与文学功能——以李瓶儿和秦可卿的丧葬描写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金瓶梅》《红楼梦》的丧葬习俗描写与文学功能——以李瓶儿和秦可卿的丧葬描写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金瓶梅》《红楼梦》的丧葬习俗描写与文学功能——以李瓶儿和秦可卿的丧葬描写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2021-04-11作者简介曾姝怡(2001),女,福建建瓯人,本科在读,主要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金瓶梅 红楼梦 的丧葬习俗描写与文学功能以李瓶儿和秦可卿的丧葬描写为例曾姝怡(福建师范大学 文学院,福州 350007)摘要:作为中国著名世情小说,金瓶梅 红楼梦 都描写了丰富多样的丧葬习俗。“瓶儿之死”与“秦氏之丧”共同反映出以土葬为主的丧葬方式和繁琐奢靡的丧葬特点,同时具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丰富和塑造人物性格、揭示女性悲剧的文学功能。“瓶儿之死”与“秦氏之丧”真实地再现了明清时期的丧葬习俗,勾勒出明清社会民俗文化的种种图景。关键词:金瓶梅;红楼梦;丧葬活动;民俗文化中图分类号:

2、I20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823(2023)02-0028-05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Min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Vol.25 No.2June 2023doi:10.3969/j.issn.1673-4823.2023.02.006同为世情小说,金瓶梅 与 红楼梦 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姚灵犀认为,“红楼梦 一书,实属青出蓝,华丽丰赡,允推杰作,倘无 金瓶梅 为之影本,余恐凭空结撰,无从翻新,必不能成此言情高尚之说部”1。金瓶梅 大致写了19个人的死亡,涉及丧葬描写的回次约有二十八回,这样高的死亡频

3、率和丧葬回次在历代小说中都是非常罕见的。李瓶儿的丧葬描写,从 金瓶梅 第六十二回“潘道士法遣黄巾士,西门庆大哭李瓶儿”开始,前后延续近二十回。红楼梦 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至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描写秦可卿的丧葬。声势浩大的“瓶儿之死”与“秦氏之丧”为研究 金瓶梅 与 红楼梦 丧葬习俗的特点、发展状况、文学功能提供了丰富的史料与视角。一、丧葬方式:土葬与火葬并存,以土葬为主礼记 昏义 曰:“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2丧礼属于古代礼仪制度之一,处于重要地位。中国古代丧葬方式主要有土葬、火葬、天葬等。金瓶梅

4、红楼梦 中涉及的丧葬方式有土葬和火葬两种,其中场面最为宏大的“瓶儿之死”和“秦氏之丧”都采用土葬方式,可见在明清时期土葬已经成为主要丧葬方式。丧葬方式的不同与所处时代国家政策密不可分。宋元时期,“河东地狭人众,虽至亲之丧,悉皆焚弃”3。伴随着佛教的普及,“六根清净,不受世俗束缚”的思想深入人心,所以人去世之后需要将躯体焚烧,使灵魂挣脱束缚得到升华。加之,火葬相对土葬经济成本较低,可节约人力、物力、财力,作为佛家之俗的火葬成为社会普遍采用的丧葬方式。而到了明代,“古有掩骼埋胔之令,近世狃元俗,死者或以火焚,而投其骨于水。伤恩败俗,莫此为甚。其禁止之,若贫无地者,所在官司择宽闲地为义冢,俾之葬埋。

5、或有宦游远方不能归葬者,官给力费以归之”4。明代统治者明令禁止火葬,火葬成为“伤风败俗”的标志。此外,社会受到儒家“不忍将亲人的尸体弃之沟壑”“死后归土”的影响,土葬这一丧葬方式便成为明代社会的主流。金瓶梅 中绝大多数人死后都采用土葬方式,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大多默认土葬。李瓶儿临死前叮嘱:“也罢。你休要信着人,使那憨钱,将就使十来两银子,买副熟料材儿,把我埋在先头大娘坟旁,只休第25卷第2期2023年6月28把我烧化了,就是夫妻之情。早晚我就抢些浆水,也方便些。你偌多人口,往后还要过日子哩。”5李瓶儿倾向于土葬并明确反对火葬,反映出当时土葬观念流行。同样,红楼梦 中土葬也是主要的丧葬方式。“目今

6、祖茔中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土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6秦可卿死后托梦给王熙凤,嘱托她购买坟地和土地作祭祀、养家之用。明清时期,土葬与火葬两种方式并存,而火葬常用于非正常死亡之人。金瓶梅 中,除了卜志道、尚推官、杨宗锡、杨姑娘四人的丧葬方式不详之外,只有武大和宋惠莲采用火葬的方式,其余人均采用传统的土葬方式。在明代统治者明令禁止火葬的情况下,武大和宋惠莲独特的丧葬方式必然有背后的隐情他们的死都属于非正常死亡。西门庆和潘金

7、莲的奸情被发现后,武大吃了一记西门庆的窝心脚,后又被潘金莲的毒药毒死。西门庆暗中用10两银子贿赂仵作团头何九,通融后准许火化武大,并获得了有衙门仵作的尸检报告及火化证明。同样,宋惠莲得知丈夫来旺儿发配远方的真相后上吊自杀。面对自杀身亡的宋惠莲,西门庆仍采取了与社会主流相悖的火葬方式,仅用5两银子就完成了宋惠莲人生最后的安排。这样的处理方式是为了销毁罪证,防止宋惠莲的家人以尸体要挟、闹事、勒索。此外,土葬需要选择墓地、棺木、碑碣等,他不愿意为此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而选择最便捷的火葬。在 红楼梦 第六十九回中,尤二姐因痨病而离世,贾母说:“信他胡说,谁家痨病死的孩子不烧了一撒,也认真的开丧

8、破土起来。既是二房一场,也是夫妻之分,停五七日抬出来,或一烧或乱葬地上埋了完事。”6在第七十八回中,晴雯同是因痨病去世,王夫人赏了晴雯表哥嫂十两银子,并要求他们“即刻送到外头焚化了罢,女儿痨死的,断不可留”6。金瓶梅 红楼梦 共同反映了明清土葬观念的流行。但由于掩盖罪证和节约经济成本的需要,金瓶梅 与 红楼梦 中也有采用火葬的方式,一定程度上体现对死者的漠视、对下层民众的蔑视,体现社会等级制度的森严。二、丧葬特点:重视丧葬仪式,奢靡倾向明显天启海盐县图经 记载:“大家行丧,亲友醵奠,务以华靡相夸。”7明清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物质资源比较丰富,丧葬也出现了奢靡的特点。金瓶梅红楼梦 的丧葬描写共同体

9、现了明清丧葬习俗中的奢靡倾向。金瓶梅 中,官哥早逝,加之与潘金莲等众妻妾勾心斗角的疲乏,李瓶儿神情恍惚、身体虚弱,最终血崩不治而亡。此时西门庆财运亨通,作为西门庆一妻五妾中最受宠的一位,李瓶儿的丧事花费极大、奢华铺张。李瓶儿丧葬仪式繁复,包括点随身灯、念经、画师传神、开光明、抿目、放胡珠、做斋坛等。而丧葬仪式中最隆重的莫过于李瓶儿的做七仪式:首七,宴请前来吊孝的亲友,报恩寺的十六僧人来做道场;二七,吴道官来做斋,扬幡修建请法救苦二七斋坛;三七,永福寺道坚长老领着十六僧人来做斋;四七,宝庆寺赵喇嘛等僧人来念经;五七,铺设坛场,焚百合名香;六七,西门庆给李瓶儿烧纸;断七,薛姑子等八众女僧来念经。此

10、外,西门庆花320两银子购买上好的棺木桃花洞,花100两银子买30桶魁光麻布、200疋黄丝孝绢,花10两银子给李瓶儿传影,花10两银子打3付银爵盏,拿出500两银子委付与韩伙计管账,其他请戏子、和尚道士做法事等方面的银子还不计算在内。大致估算,西门庆豪掷千两银子为李瓶儿操办丧事。秦可卿是贾府的长房重孙媳妇,虽在金陵十二钗中排名末位,但她的丧葬在 红楼梦 中规模甚大、规格甚高,极尽奢华,惊动了各地王侯与行政长官。秦可卿去世后,贾珍哭得如泪人一般,他要“尽我所有”为儿媳秦可卿操办丧事,“择准停灵七七四十九日,三日后开丧送讣闻。这四十九日,单请一百单八众禅僧在大厅上拜大悲忏,超度前亡后化诸魂,以免亡

11、者之罪;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是九十九位全真道士,打四十九日解冤洗业醮。然后停灵于会芳园中,灵前另外五十众高僧,五十众高道,对坛按七作好事”。秦可卿的丧葬过程风光无限。其一,贾珍花了一千多两银子为秦可卿买了原为义忠亲王老千岁的棺材,“帮底皆厚八寸,纹若槟榔,味若檀麝;以手扣曾姝怡:金瓶梅 红楼梦 的丧葬习俗描写与文学功能29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之,玎珰如金玉”,还采用了民间最高的停灵标准请三百余名道士与和尚为她超度亡灵四十九天。其二,贾珍花了1 200两银子给贾蓉捐了五品龙禁尉的虚衔,让秦可卿风光地离开。其三,这场丧葬仪式动用了134名仆人,送殡也是一幅彩棚高搭、设席张筵、和音奏乐的场景,耗费了

12、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6金瓶梅 中的“瓶儿之死”和 红楼梦 中的“秦氏之丧”,论规模、论场面、论花费、论荣耀、论篇幅,均超过这两部作品中其他的丧葬描写,反映出在明清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情况下,重视丧葬仪式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富人在丧葬仪式中讲究排面、崇尚奢靡。丧葬过程也不再是单纯的祭奠逝者,而成为家族地位的象征和家族兴盛的标志。李瓶儿和秦可卿丧事的奢靡无度,为西门家族与贾氏家族的衰败埋下伏笔。三、金瓶梅 红楼梦 丧葬习俗描写的文学功能丧葬描写在 金瓶梅 红楼梦 中着墨甚多,细致入微,具有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揭示创作主旨等文学功能。(一)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形成完备的叙事逻辑体系李瓶

13、儿的丧葬描写,从 金瓶梅 第六十二回“潘道士法遣黄巾士,西门庆大哭李瓶儿”至第六十八回“应伯爵戏衔玉臂,玳安儿密访蜂媒”,之后的章节陆续也写到李瓶儿的守灵、念百日经,前后延续近二十回。“瓶儿之死”是作者用笔最多、描写最为详尽的一部分,成功串联起前后的故事情节。金瓶梅 中,李瓶儿篇幅浩大的丧葬描写为各色人物的出场提供了典型环境,成为情节发生和发展的前提。在“瓶儿之死”情节中全书人物集中出现。此时西门庆家族正处于兴旺之时,西门庆称霸官场和商界,朝廷高官、地方要员、街坊邻居、亲戚朋友、帮闲妓女、伙计仆人等均一一登场,作者集中刻画了各色人物形象。与此同时,“瓶儿之死”并不是孤立地叙述李瓶儿丧葬的全过程

14、,而是在描写丧葬习俗时与其他情节交织,形成多夹层的叙事,如“玉箫跪受三章约,书童私挂一帆风”“守孤灵半夜口脂香”“宴请黄太尉”,这些穿插的事件从侧面强化“瓶儿之死”这一叙述中心,构成一幅宏大的丧葬风俗画。秦可卿的丧葬描写,从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延续到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作为作者展开故事情节的第一件大事,秦可卿的丧事串联诸多故事情节,引出众多人物集体亮相,如尤氏姐妹进贾府、秦钟与智能儿约会、王熙凤“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等。“秦氏之丧”形成的逻辑网络吸纳多个情节,使人物的相遇、事件的发展、环境的渲染都合理地展现,情节顺理成章地交织在一起,

15、拓展了丧葬描写的叙事空间。红楼梦 中的“秦氏之丧”在全书中发挥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为贾府兴衰与悲剧结局做好铺垫。秦可卿的丧事奢靡铺张,并不是因为秦氏地位崇高,而是贾府将丧事作为展示贾府尊贵地位的舞台。秦氏停灵的七七四十九天,“一直到了宁国府前,只见府门洞开,两边灯笼照如白昼,乱哄哄人来人往,里面哭声摇山振岳”“一时只见宁府大殡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6。众多来参加秦氏丧事的人,许多并不是为了祭奠死者,而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希望通过这一活动巴结和奉承权贵,以谋求自身官职的晋升。“但如今能于荣时筹划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即如今日诸事都妥,只有两件未妥,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则后

16、日可保永全了。”6秦可卿临终之时仍为家族的未来谋划,将自己未了的心愿寄托给凤姐,希望她能挽救贾府的命运,拯救这座即将倾倒的大厦。她的想法和建议中充满浓厚的忧患意识和深沉的家族情怀,为这一大家族未来的悲剧埋下伏笔。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秦氏之丧”成为各方利益的代言体,在这般功利观念的牵引下,这些功利主义者和封建大家族的命运必将走向没落。情节是小说的基本要素,不仅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通过情节来实现,而且在充实故事、丰富故事,使故事具有可读性和吸引力等方面情节也具有重要作用8。金瓶梅 红楼梦 中的丧葬描写贯穿全书始终,各式情节被丧葬描写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叙事逻辑网络,进而展开

17、精彩的叙事,或是引出下文,30或是承上启下,或是收束全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二)丰富和塑造人物性格由类型化到性格化金瓶梅 之前的小说,所刻画的人物性格特征多为大善或大恶,属于类型化的人物。三国演义 中的英雄人物大多为或忠、或勇、或智、或奸的单一类型化人物,如野心勃勃心狠手辣的曹操、知人善任胸怀大志的刘备、能屈能伸优柔寡断的孙权、高风亮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这些人物形象,犹如京剧脸谱具有单一性、稳定性、和谐性的特征,性格与善恶十分鲜明。但类型化的写法把每个人物都往英雄化的方向塑造,过于单调并且失真。明代之后,文学逐渐走向大众化、世俗化,创作主体下移,文学逐渐贴近现实生活。而现实生活中,人性是复杂的

18、,人是多重性格的集合体。金瓶梅红楼梦 的丧葬描写一改“好人完全是好的,坏人完全是坏的”的传统,为展现人物形象多样性和塑造人物性格复杂性提供了文化语境。在大众眼里,金瓶梅 中的西门庆始终是一个嚣张跋扈、无恶不作、淫乱放荡的恶霸形象,是人性之恶的集合体。李瓶儿死后,西门庆悲痛欲绝,“我的没救的姐姐,有仁义好性儿的姐姐!你怎的闪了我去了?宁可教我西门庆死了罢。我也不久活于世了,平白活着做甚”5。他在房里跳得离地三尺高,放声号哭,甚至三两夜没睡,头也没梳,脸也没洗,茶不思饭不想,即便在看戏时也止不住地流泪,不得不从袖中取汗巾擦拭,每逢庆典喜事也会为李瓶儿的早亡而哀伤。起初,李瓶儿与西门庆的结合只是单纯

19、为了满足各自的物质与欲望,但李瓶儿嫁给西门庆后谦卑有礼,对西门庆言听计从,成为一名合格的封建家庭的妻子。李瓶儿性格的转变抓住了西门庆的心,西门庆在心底里把李瓶儿当作明媒正娶的妻子,李瓶儿为自己生儿育女,如今年纪轻轻却血崩而死,这让西门庆感到失去亲人的痛苦,他真诚地缅怀李瓶儿的亡灵。西门庆曾经多么十恶不赦,但至少在此时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性情中人,说明他也有真情的一面。“秦氏之丧”则重点刻画了精明能干、善于理家和管事揽权的王熙凤。贾珍操办秦可卿丧葬之事需要王熙凤帮助,其他女子听闻贾珍要来便纷纷躲藏,而王熙凤却落落大方地迎上前去接受了这一艰巨的任务,显露出王熙凤有着传统女子未有的魄力、自信与统筹能力

20、。与平日里的心狠手辣、刁钻狡猾不同,王熙凤操办起家事秩序井然,令人钦佩。她从大局出发,将秦可卿的丧事分成五件大事,按重要程度排序,将每一件事落实到每一个人,注重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收支平衡。最终,王熙凤把秦可卿的丧事操办得井井有条、万无一失,彰显了贾府的荣耀,真可谓“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6。从操办秦可卿的丧事开始,王熙凤便开始协理宁国府的诸多事宜,这场丧事全方位地展现了她的才能,显著地提升了她在贾府中的地位。金瓶梅 红楼梦 去英雄化、去传奇化,写社会中的普通人物,记录生活中的琐事,改变以往人物塑造的单色调,多色交融、美丑并举,展现明清文学刻画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立体度,呈现出由类型化到

21、性格化的转变。(三)展现女性悲剧,批判封建社会金瓶梅 与 红楼梦 中,李瓶儿与秦可卿都在青春年华早早离世,她们的悲剧是女性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在封建社会中,女性毫无独立的人格与自由的选择。女性幼年时是父亲的女儿,受到父权的统治。迈入豆蔻年华后,更无独立自由的空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性只能被动地接受郎君,甚至在洞房花烛夜之前都未曾见过自己的丈夫。出嫁之后,女子只有丈夫的妻子和子女的母亲这两重身份,“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女性琐碎的日常,相夫教子是女性最大的义务。李瓶儿的身上有着封建时代女性命运的诸多不幸。李瓶儿先后嫁给梁中书、花太监、花子虚与西门庆,她对梁中书、花太监和花子虚满是厌恶、更

22、无感情,但她对西门庆确是一往情深。这份真挚的感情唤醒了李瓶儿善良的本性,她开始为了家庭隐忍与自我牺牲。但这份真情在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面前不值一提,李瓶儿最终死于封建家庭妻妾间的尔虞我诈。李瓶儿死后,西门庆一时悲痛不已,但风流本性不变,在为李瓶儿出殡守灵的那一晚,就与如意儿在李瓶儿的灵床前勾搭成奸。西门庆前后行为的对比极大地展示了女性的悲剧。鲁迅在 中国小说史略 中评价 金瓶梅 道:“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使之相形,变幻之情,随曾姝怡:金瓶梅 红楼梦 的丧葬习俗描写与文学功能31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在显见,同时说部,无以上

23、者。”9金瓶梅 通过反复描写丧事中的人物细节,将人物前后行为进行鲜明对比,揭露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封建纲常伦理对女性的毒害。秦可卿从养生堂弃婴一跃成为百年望族贾府家的重孙媳妇,但她并未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秦可卿作为封建社会的一名女性没有独立人格与独立意志,必须服从于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外表光鲜亮丽的封建家庭下隐藏着一个个秘密,当贾珍借助封建家长的威严占有秦可卿时,她无法也无力抵抗与挑战这根深蒂固的封建秩序,只得委身于贾珍。秦可卿离世后,贾珍的种种不符合常理的反应以及焦大“爬灰的爬灰”的醉骂都暗示了两人之间不正常的伦理关系。秦可卿是贾蓉的妻子,但秦可卿去世后,贾蓉却漠不关心,而秦可卿的弟弟秦

24、钟却在姐姐的丧事期间与尼姑智能儿偷情曹雪芹以尖锐的笔触侧面抨击封建家族内部的堕落、荒淫,展现封建女性的无助与悲哀。四、结语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之事,丧葬之事与人息息相关。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社会生活,因此哪里就有相应的社会风俗10。人的社会生活创造了相应的社会风俗,而作为人学的文学更是社会生活和社会风俗的高度反映。金瓶梅 与 红楼梦 作为世情小说的杰出之作,在描绘百姓日常生活的同时,共同展现了明清时期丧葬过程的整体风貌,成为研究明清民俗文化的百科全书。参考文献:1 姚灵犀.瓶外卮言M.天津:天津书局,1940:77.2 王文锦.礼记译解M.北京:中华书局,2005:915.3 脱脱.宋史:卷一百

25、二十五M.北京:中华书局,1977:2919.4 张廷玉.明史:卷六十M.北京:中华书局,1974:1492.5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济南:齐鲁书社,1991.6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7 樊维城.天启海盐线图经:卷四M.明天启刻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不详.8 文学理论 编写组.文学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6.9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济南:齐鲁书社,1997:144.10 钟敬文.民俗学与古典文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260.责任编辑:董东明A study on the funeral custom and liter

26、ary function in The Golden Lotus andA Dream of Red MansionsTaking the funeral activities of Li Pinger and Qin Keqing as an exampleZENG Shu-yi(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350007,China)Abstract:As China s famous novels,there are rich and diverse funeral a

27、ctivities in TheGolden Lotus and A Dream of Red Mansions.“The death of Li Pinger”and“the funeral of QinKeqing”jointly reflect the funeral ways dominated by earth burial and the funeral characteristicsof tediousness and extravagance.At the same time,funeral activities have the literary function ofpro

28、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ory plot,enriching and shaping the characters and revealingthe female tragedy.“The death of Li Pinger”and“the funeral ofQin Keqing”truly reproducethe funeral custom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and outline various scenes of the social folkculture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Key words:The Golden Lotus;A Dream of Red Mansions;funeral activities;folk culture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