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的逻辑探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2899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的逻辑探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的逻辑探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的逻辑探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党史党建192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经验作为主体在人脑中对客体事物进行能动反映的一种特殊存在,处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主体常常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感性认识,认识积累成经验,在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下将经验深化为理性认识,进而获得事物发展的本质认识与内在规律。运用“经验”理解历史,是推动社会实践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思维方式。高度重视总结与运用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一、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总结历史经验的认识基础(一)崇史尚学的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向来尊史、崇史、学史和治史。中华民族讲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前车之覆轨,后车之明鉴”,强调尊重历史,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这也是中华

2、文明延续千年的重要原因。回顾人类历史,中华民族对历史的敬畏之心与尊重之态可谓独树一帜,不论是“盛世修史、明时修志”的文化传统,还是卷帙浩繁的史书典籍,都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为史存证、学习历史和运用历史的传承精神。读史是智慧的事,“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对历史经验的自觉认知,使学习与总结历史经验的氛围更加浓厚、认知更为主动,从而为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滋养和智力支撑。(二)以史为基的理论操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重视历史经验的总结。马克思强调历史作为人的历史,认为人民是创

3、造历史的主体,但并非在自我选定的条件下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既定条件下创造历史,因而应从唯物史观的基础上理解历史的本质。恩格斯有段名言:“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我们比任何一个哲学学派,甚至比黑格尔,都更重视历史。”这表明历史意识在人类思维中的重要地位,强调运用历史思维去思考、论证与探讨问题。他还说:“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用历史眼光看待问题,从已有的社会实践中总结经验、反思错误,是马克思主义学者的重要思维特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历史的相关论述也为中国共产党注重历史、重视经验总结提供了理论指导。(三)知史善改的党

4、内传统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具有高度历史自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继承并弘扬了总结历史经验的优良传统。每到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认真总结和反思历史经验,提升学习历史、以史为鉴的本领。以第一个历史决议为例,毛泽东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通过整风运动开展学习党的历史,对中国革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指导和解决中国问题,对党的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曲折和基本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历史决议”,显示出党在面对自身问题的严肃态度与深刻认识。探索党总结历史经验的新角度,及时地从历史经验中获

5、得科学理论以指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的逻辑探究李琳(青岛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青岛266500)摘要:百来年,中国共产党善于在历史中汲取行稳致远的政治智慧与前进力量,形成了一套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底蕴的科学的总结历史经验方法论体系。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从百年党史中多途径、多维度萃取历史经验成果,提炼出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深入探求党总结历史经验的理论渊源、路径、意义与方法论意蕴,有助于在新的历史方位赓续总结历史经验的优良传统,进一步推动以经验总结的理论形式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主动权,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鉴往知来的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关键

6、词: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历史唯物主义作者简介:李琳(1998),女,汉族,山东济宁人。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党史党建193导实践,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途径。某种程度上,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就是一部在把握历史规律中与时俱进的历史,百年党史就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的生动教科书,中国共产党是在不断地总结历史经验过程中前进的。从革命战争年代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三个历史决议、党的代表大会政治报告、革命家的回忆录为代表的诸多历史文献,以及难以计数的研究著述,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重视总结历史经验的历史文本。党的百年革命史、奋斗史和发展史,孕育与积累了党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描绘

7、出一幅丰富多彩的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的斑斓画卷。二、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的路径揆诸百年党史,党的重大思想和重要结论常以“历史经验”“历史启示”等表达形式进行阐述,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并不是将革命、建设与改革过程中的基本认识进行简单的罗列叠加,而是在深刻把握历史实践的基础上揭示其背后的普遍原则,向历史寻经验、求规律、观未来。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一)重视在个人回忆中总结历史经验历史是无数个人相互作用的合力,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与见证者。个人回忆旨在通过不同的视角向人们展示和还原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因此,回忆材料不仅展示了党史画卷,而且是总结历史经验

8、的重要文本资料。薄一波在 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中,以亲身回忆为主、第一手档案资料为辅,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回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17年的历史经验。除此之外,诸如吴冷西 忆毛主席我亲身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断、胡乔木所著的 胡乔木回忆毛泽东、谢静宜编写的 毛泽东身边工作琐忆、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辑的 影像中国70年:上海卷 等回忆录著作,都体现出原始史料的特性,弥补了研究党总结历史经验的某些史料空白,为正确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提供了重要依据。(二)重视集体教育学习总结历史经验党内集中教育不仅是我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伟大创举,也是党总结历史经验的重要方式。百年来,党内集中

9、教育形式经历了由“运动模式”向“活动模式”的转变。因此,不论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延安整风、土地改革等整党整风运动,还是改革开放以后开展的“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都是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时期,党通过整风运动组织党史学习,进行干部教育,开创了注重党史学习和研究的先河,打造了从学习党史中总结经验教训的成功范例。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党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经验做出正确判断和全面总结,这不仅是总结历史经验的典范之作,也是党史学习的重要成果。(三)重视理论工作者总结历史经验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注重用理论武装头脑。重视理论研

10、究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强大的重要基石。“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只有被吸收至治国思想中,才能实现其社会价值。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深刻挖掘中国历史性变革背后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这是理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也是总结历史经验的内在要求。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艾思奇、陈伯达、胡乔木为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围绕革命的客观形势,与党内领袖群体共同学习研究党史,为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提供学理支撑。改革开放以来,“以人为本”“人权”“依法治国”等名词,均是在理论界经过学者专家长期的探讨研究后逐渐融入党

11、的经验理论中。(四)重视通过党代会总结历史经验党代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某段历史时期的价值取向与任务目标,是对过去一段奋斗历程中取得成就和经验教训的回顾与总结,也是对未来工作的规划与展望。因此,站在百年党史的视角,党代会是总结历史经验的重要契机。到目前为止,中国共产党已经召开了20次党代会,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坚持正反两方面总结历史经验。第一次系统总结革命经验是党的七大,深刻揭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规律。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党中央愈加重视对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总结,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报告中均有体现总结经验的内容。十六大以后,党总结历史经验的篇幅与频次发生变化,且在内容上更加突出党的建

12、设。十九大报告中用“八个明确”和“十个坚持”总结党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二十大报告中在回顾过去5年成就的基础上,继承了以往总结历史经验的成果。党史党建194(五)重视在纪念庆典活动中总结历史经验纪念活动作为一种仪式和象征,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举办了多种类型的纪念活动,这不仅是尊重和敬畏历史的需要,也是总结历史经验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脉络体现在党纪念活动的演进过程之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时,刘少奇同志从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支持、人民军队的英勇斗争等方面总结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经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从马克思主义

13、中国化的角度对历史经验进行提炼概括。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又用“八十年的实践启示”的话语,从三个方面总结出党八十年的历史经验。党在纪念活动中重温历史,通过历史叙事总结出历史经验,并以“历史告诉我们”的话语方式挖掘历史经验的现实意义。(六)重视通过历史决议总结历史经验历史决议是在全党范围内最具有权威性的总结历史经验的范本,每当重大历史关头,党中央通过历史决议的形式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自觉与独特的政治优势。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作为开山之作,第一次系统地将建党以来24年的历史做出总结。时隔36年后通过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4、,用“十个必须”总结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32年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历史经验。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党百年的光辉历程与宝贵经验凝练升华为“十个坚持”。一言以蔽之,第一个历史决议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左”右倾错误的本源;第二个历史决议更加注重总结社会主义建设过程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而第三个历史决议是从大历史观出发,对党的历史经验做出正面的总结阐释。三个历史决议各有侧重,都是党总结历史经验的重大成果。三、中国共产党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科学方法论回顾历史,从正确认识历史经验到科学总结归纳历史经验,再到将历史经验上升为科学理论,这是

15、一个创造、总结及运用历史经验的动态过程。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总结历史经验也是一个静态概念,总结历史经验以党的历史实践为客体、以广大人民群众为认识主体,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双向互动中构建历史,进而揭示和解读在历史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本质规律。(一)总结历史经验必须坚持辩证思维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但在奋勇前进的道路中不可避免地犯过错误、经历挫折。中国共产党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从不讳疾忌医,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教训更应引以为戒。”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党工作的重心,总结并汲取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29年的经验教训,努力纠正错误倾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正确经验与错误教训做出了正式定论,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科学总结历史经验的辩证思维。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有助于在这一重要历史转折点凝聚共识,统一全党思想,继续迎难而上,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定义为伟大、光荣、正确的政党,就在于勇于正视错误、剖析原因,及时纠正错误偏向,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指导实践。(二)总结历史经验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总结历史经验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复杂的认识活动。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螺旋式上升的,必须要“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和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党的

17、历史”。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实践以及实践成效是认识、创造和总结历史经验的根源。历史经验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而是对历史实践活动的客观反映,总结历史经验就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实践与重大成就的抽象认识与凝练升华。另一方面,始终坚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总结经验。任何历史事件和人物都“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全面客观地考察时代背景与阶级状况,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与客观实际相互连接,进而客观全面地总结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规律的经验结晶。此外,在新时代继续恪守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总结历史经验,从大历史观出发实现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有机统一,也是遵循唯

18、物史观的重要表现。(三)总结历史经验必须坚持人民立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从历党史党建195史范畴来讲,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第一,认识来源于实践,人民群众既是实践主体,也是认识的主体。历史经验作为一种能够彰显本质内容的理性认识,往往隐藏在复杂多变的历史现象背后,这就需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透过现象看本质,以理论的形式将百年历史经验概括出来,充分彰显出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依靠群众集体智慧科学总结历史经验的鲜明特点。第二,以人民利益作为判断是非对错的价值尺度。人民的立场就是实践的立场,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得出符合客观实际、贴合民心民意的经验结论。从维护人民利益

19、的思想高度评判和看待历史问题、得出经验结论,向人民群众学习,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总结历史经验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经验总结的主观化,使党在时代变幻发展中总结出的历史经验经得起实践与人民的双重考验。四、结语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不断创造、总结和运用历史经验的历史,其可以凝练升华为一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历史经验作为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不断丰富与拓展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使马克思主义不断呈现出中国风格与时代特色,不断升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对历史经验的总结达到新高度,对历史经验的认识更为主动、自觉和深刻。党通过对历史

20、经验全面系统地梳理总结,从历史中开辟未来,进而推进党在政治上、理论上不断走向成熟,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多年的实践及其经验,当做时刻不能忘、须臾不能丢的立身之本。”中国共产党科学总结历史经验的重要旨趣就是牢记初心使命、统一全党步调,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克服和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服务于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

2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5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7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01).(上接第83页)28李宝怀.试论列宁关于国家机关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2

22、):56-61.29李五星.建设高效、廉洁、公仆型的国家机关重温列宁关于改革国家机关的思想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1):1-4.30王邦佐,柳振铎.列宁晚期政治思想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31全正浩,戴绪魁.列宁改革苏维埃国家政治体制的现实启迪J.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82-87.32汤志华.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探析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4(4):33-35.33彭大成.从列宁到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探索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1):17-23.34刘永高.列宁改革政治体制的理论及其启示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3、版),1997(3):3-8.35左凤荣.列宁晚年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构想(四)J.史林,2017(3):213-217.36姬金铎.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监察制度改革思想的探讨J.中国青年研究,1995(1):25-29.37李智平.晚年列宁关于党的领导体制改革的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1):51-55.38房静雅.历史视域下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精髓J.学习论坛,2021(4):106-113.39戴锐.列宁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的“民本”特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6(2):109-112.40刘仁营,裘白莲.列宁关于改革的“限度”和历史风险问题J.湖北社会科学,2010(6):5-8.41徐国喜.列宁的改革理论与实践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42戴锐.列宁社会主义改革思想述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43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02).4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