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络出版时间:网络出版地址:伴细胞外黏液分泌的乳腺浸润性小叶癌 例谷腾腾,刘宇琼关键词:乳腺肿瘤;浸润性小叶癌;细胞外黏液分泌;免疫组织化学;病例报道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接受日期: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郑州 作者简介:谷腾腾,女,医师。:刘宇琼,女,副主任医师,通讯作者。:患者女性,岁,左侧乳腺肿块渐进性生长 年,无明显不适,自觉肿块变硬 个月入院。体检:左侧乳腺外上象限触及一大小 的质硬肿块,表面欠光滑,边界欠佳,活动度欠佳。超示:左侧乳腺 点钟方向可见一大小 的低回声结节,分类:类。平扫 增强示:左侧乳腺外侧皮肤局部略凹陷并可见条片状稍长 信号,增强扫描
2、后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形态不规则,边缘毛糙且可见分叶,:级。遂行“左侧乳腺肿块微创旋切术”,病理检查示:浸润性小叶癌。临床以 方案化疗 个疗程后,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左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眼观:左侧乳腺改良根治切除标本 个,大小 ,于外上象限 点钟方向见一大小 肿物,切面灰白、灰褐色,质中,界不清。左侧腋窝检出淋巴结样物 枚,最大径 。镜检:低倍镜下见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由两种不同形态的区域组成(图 )。一部分形态为经典型浸润性小叶癌,肿瘤细胞呈单行线状、列兵样或实性片状排列;另一部分形态为多个结节状的黏液湖,黏液湖中漂浮着游离的肿瘤细胞(图 )。两种区域肿
3、瘤细胞形态相似,细胞黏附力差,小至中等大,圆形,核仁小,胞质少,相对均匀一致;部分肿瘤细胞可见细胞内黏液呈印戒细胞样(图 )。左侧腋窝淋巴结 枚,均可见转移癌,形态同原发灶。免疫表型:两种区域肿瘤细胞免疫表型一致,(强 )、(细胞核 强 )(图 )、()呈不完整的细胞膜染色(图 );(胞质 ),(局部膜),(部分);、和 均(),增殖指数约 (图)。图 浸润性小叶癌和细胞外黏液湖图 黏液湖中漂浮的游离肿瘤细胞,细胞黏附性差,并可见含有胞内黏液的印戒样肿瘤细胞图 经典型浸润性小叶癌区域可见含有胞内黏液的印戒样肿瘤细胞图 黏液湖区和经典型浸润性小叶癌区瘤细胞 强阳性,两步法图 黏液湖区瘤细胞 为
4、,两步法图 黏液湖区瘤细胞 增殖指数约 ,两步法病理诊断: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标本浸润性小叶癌,组织学级,伴局部黏液分泌,(淋巴结)转移癌()。讨论伴细胞外黏液分泌的浸润性小叶癌(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是具有特殊形态的浸润性小叶癌。年 等 首次报道例发生于 岁女性的乳腺癌,肿瘤具有丰富的细胞外黏液,并将其命名为“同时伴细胞内和细胞外黏液分泌的乳腺浸润性小叶癌”。随后有更多的相关文献报道并证实该亚型。目前国外报道 例 ,国内报道 例 。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 岁,中位年龄 岁,平均年龄 岁。多数患者表现为可触及的肿块或影像学提示异常,肿块最大径 ,中位最大径 ,平均最大径 。经典型浸润性
5、小叶癌多由黏附力差的小细胞组成,以单行线状、靶环样、列兵样或单个细胞浸润排列;或围绕乳腺导管形成同心圆结构;或缺乏凝聚力的散在单个细胞弥漫分布。细胞低至中等核级,胞核圆形至椭圆形,核膜相对光滑,核仁不清晰。病理性核分裂象不常见,偶见细胞内黏液呈印戒细胞样。有特殊的形态,即有多个结节状的黏液湖,黏液湖中漂浮着游离的肿瘤细胞。免疫表型:两种区域的基底 肌上皮标志物 、均阴性;增殖指数偏高;均阴性,均胞质阳性,证实该肿瘤为小叶来源 。文献报道的 例 中,阳性 例(),阳性 例(),弱阳性 例(),增殖指数 ;根据圣加仑乳腺癌国际专家共识,型 例(),型 例(),过表达型 例(),其余 例由于文献中
6、增殖指数或 具体数值未提及,仅能判为 型()。本例免疫组化标记 和 均 阳性,弱阳性,增殖指数约 ,符合 型。作为浸润性小叶癌的新亚型,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在临床工作中,需与以下疾病 肿瘤进行鉴别:()单纯性黏液癌,癌组织中可见大量细胞外黏液且成分达 ,产生黏液的细胞呈簇状、巢团状或小岛状排列漂浮于黏液湖中,并被纤维间质分隔。免疫组化标记 、阳性,阴性,增殖指数较低,预后相对较好。()浸润性导管癌伴黏液分泌,病变呈不规则结节状或星芒状生长,边界不清。肿瘤多呈巢状、丛状和小梁状,条索状分布,间质常可见少量黏液分泌。癌细胞异型性明显,染色较深,核质比增大,核空泡状,核型不规则,核分裂象
7、常见。、阴性提示肌上皮缺失,免疫组化标记 、可鉴别是否为小叶来源。()胃转移性印戒细胞癌,圆形或多角形的肿瘤细胞呈条索状或簇状弥漫分布,胞质丰富、淡染,常可见细小或较大的黏液空泡,细胞核大深染,核膜不规则,偏向胞质一侧呈印戒样。和 阳性提示肿瘤来源于消化系统,、和 缺失可将其与 进行鉴别。()产生基质的化生性癌,肿瘤边界较清,多呈结节状,膨胀性生长。恶性上皮细胞呈巢团状、小梁状、条索状或腺管状结构排列,常有黏液软骨样或骨样基质混合存在,有时还有透明软骨病灶甚至骨成分。及 常弥漫阳性,、及 阴性亦可与 进行鉴别。分子遗传学和预后:浸润性小叶癌中 基因(位于染色体 )发生基因组突变(主要为截短突变
8、或启动子过甲基化),导致功能丢失,继而引起 失活。浸润性小叶癌患者除特征性的 基因突变外,还存在其他染色质改变(重复、及 扩增)和驱动基因突变(、等),其中 、和 基因突变与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更具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相关。等 用二代测序方法分析 例 ,其中 例()有 基因突变,多伴 杂合缺失。伴或不伴细胞外黏液分泌的浸润性小叶癌的分子特征基本一致。分子分型是浸润性小叶癌的独立预后因素,不伴细胞外黏液分泌的浸润性小叶癌多为 型,其预后明显好于 型。总之,伴细胞外黏液分泌的浸润性小叶癌复发率高,预后较差。临床罕见,具有特殊的形态学特征,如认识不足可结合免疫组化辅助诊断。由于文献报道例数较少、随访时间较短,细胞外黏液分泌是否对浸润性小叶癌的预后产生影响,仍需积累更多样本进行综合分析。本例患者定期化疗,随访 个月未见复发和转移。参考文献:,:?,():,:,():,:!,():,():,:,():,(),():,():,():,():吕泓,付丽梅,涂小予,等伴有细胞外黏液分泌的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中华病理学杂志,():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