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矩形钢筋混凝土构件弯剪扭组合受力试验研究.pdf

上传人:vivi****999 文档编号:52163 上传时间:2021-06-1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91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矩形钢筋混凝土构件弯剪扭组合受力试验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矩形钢筋混凝土构件弯剪扭组合受力试验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矩形钢筋混凝土构件弯剪扭组合受力试验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矩形钢筋混凝土构件弯剪扭组合受力试验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矩形钢筋混凝土构件弯剪扭组合受力试验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 0 1 5年第 9期 9月 混 凝 土 与 水 泥 制 品 C HI NA C ONCRE T E AND C EMEN T P RODUC T S 2 01 5 No 9 S e p t e mb e r 矩形钢筋混凝土构件弯剪扭组合受力试验研究 孙 亮, 王 璞, 黄 真 (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 2 0 0 2 4 0 ) 摘要 : 设计 了组合试验装 置和 系列弯剪扭 受力组合 , 完成 了 7根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构件的弯剪扭组合试验研 究。基于前苏联学者提 出的钢 筋混凝土构件斜截 面板 限强度 理论 , 提 出了钢筋混凝 土构件 弯剪扭 组合受力强度计算 公式

2、 , 并将本 文理论模 型计 算数据 与本文及 已有的试验数据作 比较 , 发现结果均基本一致。 关 键 词 : 钢 筋 混 凝 土 构 件 ; 组 合 受扭 ; 极 限 承 栽 力 ; 斜 截 面极 限平 衡 Ab s t r a c t : e e x p e rime n t a l e q u i p me n t a n d a s e ri a l o f f o r c e c o mb i n a t i o n s a r e d e s i g n e d a n d s e v e n p i e c e s o f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3、 r e t e me mb e r s a l e e x p e rime n t e d wi t h d i f f e r e n t f o r c e s c o mb i n a t i o n o f b e n d i n g ,s h e a r a n d t o rsi o n He r e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l u l t i ma t e s t r e n g t h mo d e l o f i n c l i n e d s e c t i o n s i s mo d i f i e d ,a n d t h e f a

4、i l u r e s t r e n g t h o f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me mb e l u n d e r c o mb i n e d f o r c e s i S c alc u l a t e d T h e t h e o r e t i c a 1 r e s u l t s a r e c o mp a r e d w i t h t h e e x p e ri me n t a l r e s u l t s o f s e v e n RC me mb e r s a s w e l l a s o t h e

5、 r e x p e r i me n t al r e s u l t s , w h i c h s h o ws a g o o d c o o r d i n a t i o n Ke y wo r d s :R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me mb e r ,C o mb i n a t i o n t o rsi o n ; Ul t i ma t e b e a r i n g c a p a c i t y ;U l t i ma t e s t r e n g t h o f o b l i q u e s ec t i o n 中图分

6、 类号 : T U5 2 8 7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 4 6 3 7 ( 2 0 1 5 ) 0 9 3 9 0 5 0前 言 钢筋混凝土作为 目前建 筑领 域使 用最为广泛 的材料 , 已经使用了一百五十多年。由于混凝土材 料的组合特性 。 对于钢筋混凝土的受力机理分析 以 及试验研究一直不间断。目前 , 国外对于钢筋混凝 土构件受单弯或单剪或单扭作用的受力分析 已经 取得 了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 。 但是对于钢筋混凝土 构件的弯剪扭组合受力分析及极限强度模型 的认 识还存在分歧 , 试验数据有限 , 有待进一步完善 。多 年来 , 国外学者提出了许多组合

7、受力分析的理论方 法 , 如桁架理论 、 统计 分析方法 、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和斜截面极限强度理论 。桁架理论能较好地进行混 凝土全过程 分析 , 但是计算公式过于 复杂 , 通常需 要借助计算机程序来进行求解 , 故而很难得 到实际 上的应 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不断深人发 展 非线性有限元技术也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研究 技术 , 但是非线性软件在处理混凝土和钢筋 的粘结 滑移问题上存在很大 障碍 。 需要很大计算工作量才 能使模型达到计算收敛 ; 统计分析方法是基 于大量 试验数据提 出的经验公式 , 我国混凝土规范 中的钢 筋混凝 土组合受力计算公式是典型例子 , 但是经验 公式一

8、般缺乏对构件受力 机理的合理解释 。1 9 5 8 年 ,前苏联学者通过对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 的研 究【 ” , 根据受扭构件的破坏形态特点 , 提出了斜截面 基金项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5 1 1 7 8 2 6 5 ) 。 极限强度理论 , 即基于构件斜扭破坏截面的极限平 衡条件 , 推导 出相应的计算公式 。该理论能够较好 地描述裂缝处混凝土内力的传递机理。然而传统的 斜截面极限强度理论 参数较 多 , 计算复杂 , 不利于 工程应用 。本课题在此理论基础上 , 对斜截面极限 强度理论模型作 了进一步简化改进 , 并设计试验研 究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 。 1 试件 与试 验装

9、置设计 试 件 为 截 面 尺 寸 2 4 0 m m x 2 4 0 mm 长 度 为 2 2 0 0 ram的矩形截面梁。在梁的长度方向分为两端 加载受力夹持区各 4 8 5 mm和中部试验段 1 2 3 0 ra m, 保护层厚度为 2 0 m m。钢筋和混凝土为同一生产批 次材料 , 混凝土试块制备 9个 , 钢筋每种规格留样 4 个 。 混凝土设计强度为 C 4 0 , 实测混凝土立方体实践 抗压强度 = 4 5 4 MP a , 细石混凝土骨料最小粒径不 小于 5 m m。 钢筋均采用 HR B 4 0 0 , 实测纵筋的屈服强 度为f = 4 9 8 MP a 箍筋的屈服强度为f

10、 , = 4 5 0 MP a 。构 件 两 端加 载受 力 夹持 段 的截面 配筋 为梁 顶 纵筋 3 1 6 m m, 腰筋 2 0 1 6 m r n , 梁底纵筋 3 1 6 mm; 试验段 截 面配筋为梁顶纵筋 2 01 6 ra m, 梁底纵筋 2 01 6 ram; 试验段箍筋 8 6 0 。 夹持 区箍筋为 8 4 O 。试件截 面配筋图如图 1 所示 。 试件的剪跨 比设计值均为 3 。本次试验共 7根 试件 , 分为 3组 , 分别为 2根弯剪组合受力 ( WJ 2 ) 、 2根纯扭受力 ( N x 2 ) 、 3根弯剪扭组合受力 ( WJ N x 一 3 9 学兔兔 w

11、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2 0 1 5年第 9期 混 凝 土与水 泥制 品 总第 2 3 3期 了以下分解简化 ,以便得到更为简洁的平衡方程 , 如图 8所示 。 图 8 构件截面受力简化模型 在 没 有轴 力 的影 响下 , 混凝 土破 坏 面裂 缝 角 度 是可以预测的, 假定本模型扭矩作用下裂缝破坏角 度均为 4 5 。 , 同时引入剪力流的概念 , 在侧壁将扭矩 产生的外应力与剪力产生 的外应力叠加 , 建立 内外 力的平衡方程 ,

12、 经过推导可以得到改进公式 ( 1 ) 一 公 式 ( 3 ) 。 s ( 6 。 。 , + ) ( s t V h A h。 A 6 。 2 2 A 。 6 2 2 =1 ( 1 ) + + = 式中: 为截面抵抗弯矩 , N mm; Mo 为纯弯构 件的极限弯矩 , N mm; T为截面抵抗扭矩 , N m m, T =2b h c t O( N) , t 为简化 为箱 型截 面之后 钢筋混 凝土 截 面 各侧 面有 效壁 厚 , m m; T o 为 纯扭 构 件 的极 限扭 矩, N mm; V为截面抵抗剪力 , N; 。为纯剪构件 的 极 限扭矩 , N m m; A 和 A 分别

13、为受拉区钢筋截 面 面积和箍筋单支截面面积 , mm ; 6 、 h , b 、 分别为 构件截面宽 、 高和截面有效宽 、 高 , mm; s为箍筋 间 距, m m; f , l 和 分别 为受拉纵筋和箍筋屈 服强度 , N mm 。 定义系数 : ( ) = 寺 ( 3 ) 式 中 : y 为 混凝 土强度 退化 系数 【5 J 。 5理论模型与试验结果比较分析 G B 5 0 0 1 0 -2 0 1 0 ( 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给出 了弯剪扭受力 的公 式阎 , 但 规范给出的公式 是基于 试验数据统计结果 , 不能直观描述钢筋混凝土梁的 受力机理与破坏模型。 对于弯剪构件 。仅考

14、虑斜截 面受剪承载力 , 剪 力由混凝土和钢筋共同承担 。 即 V = b h o + f 生 ( 4 ) 对于纯扭构件 扭矩 由混凝 土和钢筋 共 同承 一 4 2 + i 1 - a v )V 担 即 : 一 0 3 W + 1 2 x i 丛 ( 5 ) 对于承受弯剪扭 的构件 ,剪力与扭矩分别计 算 , 二者通过系数相关 , 无量纲关系 , 呈现近似于 1 4圆的三折线关系 , 即 : 1 1 A ( 1 5 ) b h o + f z h 0 ( 6 ) II 广1 T fl ,O 3 5 f , W + 1 2 x 一 ( 7 ) 针对本文改进 的钢筋混 凝土构件组合受力破 坏模

15、型和承载力计算公式 ( 1 ) 公式( 3 ) , 参考文献 5 - 6 , 取 t = 0 1 7 h, y : 0 3 5 , 代入公式 ( 1 ) 进行计算 。 将本文改进理论模 型计算值与规范公式计算值 和 本次试验研究数据以及 已有的试验数据4 ,7 1 比较 见 表 2 。由于加载方式的不同, 表 2中所列的改进公式 计算 试 验值 的比较 对象也不尽 相同 。试件 WJ 1 WJ 2比较的是极 限弯矩 : 试件 N1 N 2比较的是极限 扭矩 ; 对于试件 WJ N 1 WJ N 3比较的是极限弯矩 ; 典 型试验 的试件 比较的是极 限扭矩。 由表 2可知 , 改 进 破 坏模

16、 型 的理论 计 算 值 与试 验所得数据基本吻合。对于试件 wJ 一 1 和 WJ 一 2 , 由 于试验先加载扭矩 , 然后再施加跨 中荷载 , 试 件发 生典型的受 弯破 坏 ,试验结果 与规范 的吻合 度较 高。本文破坏模型受剪时, h 一取值忽略了拉区和拉 区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比规范所取的 h 。 相对小一 点 所 得结 果相 对保 守 。对 于试 件 N l和 N 2 , 本 文 破 坏模 型 假设 钢 筋 与箍 筋 同 时屈 服 得 出的理 论 计 算 数 据更 加趋 近 于试验 数 据 。由于实 际构 件受力 破 坏 时 , 钢筋和箍筋同时达到屈服的理论模型假定条件 很 难

17、达 到 使 得 理论 模 型 与试 验结 果 有 一定 偏 差 。 对 于试 件 WJ N1 WJ N 3 , 加 载 过 程 中是 先施 加 扭 矩 , 再施加弯矩而达到的组合受力破坏的试验结果 。当 扭矩越大时 。 试验结果与理论模 型吻合越好。这是 由于施 加 的扭 矩 越 大 , 在构 件 弯剪 扭 组 合 受力 破 坏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孙 亮 , 王璞 , 黄真 矩形钢筋混凝土构件弯剪扭组合受力试验研究 时形成 的斜 截面破坏曲面上的钢筋 和箍 筋基本达 到屈服 , 更能满足本文破坏模型的假设 。因此 , 本文 改进的理论模型就能更好地

18、反映试验结果。与规范 公式相 比, 本文破坏模型也更为合理。对于试件 1 1 3 4 , 理论值与试验值的变化规律一致 , 结果 的离 散性小 , 采用规范公式 ( 7 ) 进行计算 , 得出极 限扭矩 ,由于试验采用弯剪扭各荷载等 比例施加 , 由此 得 出 与 , 与试验结果大致吻合。 6结语 ( 1 )本文试验研究结果与本文建议的理论计算 模型所得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改进的斜截面模 型能较好地解释矩形梁的弯剪扭复杂受力机理 。经 简化计算假定后 , 本文理论模型可 以得出利于工程 应用的计算公式 。 ( 2 ) 与规范公式相 比, 本理论模型 的弯剪扭 组 合受力承载力计算结果更接近试

19、验研究结果 。 ( 3 ) 由于本文分析 比较 的试验数据有 限 , 对 于 实际更为复杂的组合受力情况 , 需进一步分析。 参考文献 : 【 1 】 过镇海, 时旭东 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 M】 北京: 清华大 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2 0 0 3 2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住 房和 城 乡建 设部 G B 厂 r 5 O 1 5 2 2 O l 2 混凝土结构试 验方法标准 S 北京:中 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 2 01 2 3 】M c Mu l l e n A ,Wa r w a r u k J C o n c r e t e b e a m s i n b e n d i n g ,

20、t o r s i o n a n d s h e a r J J o u r n a l o f t h e S t r u c t u r a l D i v i s i o n , 1 9 7 0 , 9 6 ( 5 ) : 8 8 5 - 9 0 3 4 】B r e d t R K r i t i s e h e B e m e r k u n g e n z u r d r e h u n g s e l a s t i z i t a t J Z e i t s c h r i h d e s V e r e i n e s D e u t s c b e r I n g e n

21、 i e u r e , 1 8 9 6 , 4 0 ( 2 8 ) : 7 8 5 - 7 9 0 5 】 王璞 组合受力钢 筋混凝 土构件 承载力研究 D 】 上海: 上海 交通大学 2 0 1 2 6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住房 和城 乡建设 部 G B 5 0 0 1 0 -2 0 1 0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S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0 1 0 7 】Mc M u l l e n A E ,Wa r w a r u k J T h e t o rsi o n a l s t r e n g t h o f r e c t a n g u l a r r e i n f

22、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b e a m s s u b j e c t e d t o c o m b i n e d l o a d i n g D E d m o n t o n , C a n a d a : D e p a r t me n t of C i v i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a t t h e Un i v e r s i t y o f Al b e r t a , 1 9 6 7 : 收稿 日期 : 2 0 1 5 0 7 2 3 作者简介 : 孙亮 ( 1 9 9 0 一 ) , 男 , 在读硕士研究 生。 通讯地址 :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 8 o o号 联 系电话 : 1 3 1 2 2 8 5 3 8 1 9 E - ma i l : le o n s 1 s j t u g ma i l c o m 4 3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建筑论文/制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