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卜辭“多生”及金文“百生”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1068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卜辭“多生”及金文“百生”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卜辭“多生”及金文“百生”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卜辭“多生”及金文“百生”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卜辭“多生”及金文“百生”考黄明磊(陜西師範大學中國西部邊疆研究院)摘要商代卜辭中的“多生”即西周金文之“百生”,而“百生”又是對金文中稱“某生”者的一種合稱。“某生”是指各級貴族家族中的小宗。西周時期不論是王室或普通貴族,其家族内都有“百生”的群體。受宗法制影響,西周春秋時期血緣家族中的“百生”需要服事宗主,並在家族内擔任一定職務。由此推論,商代的“多生”屬於異姓女子嫁於商王族子弟而生育的小宗親族群體的合稱。關鍵字多生百生某生百姓商代卜辭中有幾條關於“多生”的記載,如下:()辛卯卜,即,貞叀多生射。合集 ()子卜,即,祖辛歲,叀多生射。合集 ()大庚叀多生射。合集 ()寅卜,翌辛歲,叀多生射

2、。合集 “多生射”之射是商人享祭先祖前所行的射禮。能參與王室祭典,説明“多生”與商王的關係非常親密。還有一條是“多生”與“多子”對舉的卜辭:()叀多生饗。叀多子饗。合集 宋鎮豪:從新出甲骨金文考述晚商射禮,中國歷史文物 年第期。卜辭“多子”後有殘缺,郭沫若據“多生饗”一語,認爲“多子”後當有“饗”字,見於卜辭通纂别一,郭沫若全集卷二考古編,北京:科學出版社 年版,頁 。卜辭中的“子”是對男性貴族的通稱,而王卜辭中的“子某”專指諸王之子,“多子”則指多位“子某”。那麽與“多子”對舉的“多生”是什麽性質的群體,自然引起了學者們的注意。只是含“多生”的卜辭太少,學者無法對其性質作出直接判斷。不過,西

3、周金文中有不少“百生”及作爲人名的“某生”的記載。卜辭中的“多”等同於西周金文及文獻中的“百”,如卜辭有“多尹”(合集 ),尚書顧命則有“百尹”;卜辭有“多工”(合集 ),尚書洛誥及金文有“百工”(集成 )。通過分析西周的“百生”和“某生”,可以幫助我們反推商代“多生”的性質。一、西周金文中的“百生”據禮記郊特牲記載,卜郊之日“王立於澤,親聽誓命,受教諫之義也。獻命庫門之内,戒百官也;大廟之命,戒百姓也”。其中百官與百姓對舉,且事關“太廟”,故鄭玄注:“百官,公卿以下也;百姓,王之親也。”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鄭玄語:“百姓,群臣之父子兄弟。”郭沫若據此指出“百姓在古金文中均作百生,即同族之義”。

4、傅斯年亦認爲:金文中的百生“連宗子里君爲文,即典籍中所謂百姓也”。裘錫圭、朱鳳瀚等學者贊成此説。但在另一些古文獻中,“百姓”却可以被解釋成百官。如國語楚語下,觀射父曰:“民之徹官百,王公之子弟之質能言能聽徹其官者,而物賜之姓,以監其官,是爲百姓。”楚語下又曰:“先王之祀也,以一純、二精、三牲、四時、五色、六律、七事、八種、九祭、十日、十二辰以致之,百姓、千品、萬官、億醜,兆民、經入、畡數以奉之。”韋昭注:“百姓,百官受氏姓也。”詩小雅天保有“群黎百姓”,毛傳曰:“百姓,甲骨文與殷商史(新十二輯)林澐:從武丁時代的幾種“子卜辭”試論商代的家族形態,古文字研究第輯,北京:中華書局 年版,頁 。朱鳳

5、瀚:商周家族形態研究(增訂本),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年版,頁、。禮記正義,十三經注疏本,北京:中華書局影印 年版,頁 。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年版,頁。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年版,頁 。傅斯年:性命古訓辯證,收入氏著:民族與古代中國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版,頁 。裘錫圭:關於商代的宗族組織與貴族和平民兩個階級的初步研究,文史第 輯,北京:中華書局 年版,頁。朱鳳瀚:商周家族形態研究(增訂本),頁。徐元誥:國語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年版,頁 。百官族姓也。”尚書堯典有“平章百姓”,孔傳也謂百姓就是“百官”。故林澐判斷,“百姓”之古義實爲“百官族姓”,在早期國家階段,

6、一些族姓依靠世代掌握的專門技能服務於統治者,形成了“世官”現象,這些世官便是那個時代的“百姓”。那麽,西周金文中的“百生”是否能等同於早期文獻中的“百姓”?且早期文獻中的“百姓”究竟是指“同族”,還是“百官”?目前我們搜集到的含“百生”一詞的西周銅器銘文大概有七篇,按所隸屬對象的差别又可分爲兩大類,其一與王室相關,如下:()史頌鼎:王才宗周,令史頌省蘇友、里君、百生,師於成周,休又成事。集成 ()臣辰尊:王令士上眔史寅殷於成周,豐百生豚。集成 ()兮甲盤:其隹我諸侯、百生,厥賈,毋不即市。集成 通過分析上述金文可知,西周王室擁有一支被稱爲“百生”的群體。如史頌鼎銘文顯示,周王命史頌前往成周省視

7、蘇國,並慰問當地里君、百生。兮甲盤銘記載,在擊退玁狁入侵後,周王命兮甲負責成周及南淮夷地區糧食等貢物的徵收。同時規定了淮夷入貢時需將貢物送至指定地點,周王所屬的“諸侯”“百生”交易時也需至指定地區。上述“百生”顯然是直接隸屬於王室的,且與諸侯、里君並列,似乎確實有“百官”之義。但西周金文中還有一類“百生”明顯是隸屬於普通貴族之家的,如下:()善鼎:唯用妥福,唬前文人,秉德共純,余其用各我宗子雩百生。集成 ()叔簋:叔作寶尊簋,眔仲氏萬年,用侃喜百生、朋友眔子婦。集成 ()方彝:肇啓寧百生,揚用作高文考父癸寶尊彝,用申文考剌,余其萬年孫子寶。爻。集成 ()淮伯鼎:淮伯作鄩垂寶尊異,其用盟大牢,垂

8、其及厥妻、子孫、百生厭肉。古文字研究第 輯第 頁通過對比以上兩類銘文,我們可以確定一個基本事實,即西周時期的一般貴族也 卜辭“多生”及金文“百生”考毛詩正義,十三經注疏本,頁 。尚書正義,十三經注疏本,頁 。林澐:“百姓”古義新解 兼論中國早期國家的社會基礎,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年第期。陳夢家:西周銅器斷代,北京:中華書局 年版,頁 。馬承源:商周青銅器銘文選(三),北京:文物出版社 年版,頁 。擁有隸屬於本家族的“百生”。如善鼎銘顯示,貴族善在接受王室册命後作了“寶尊”,其目的是“用妥福,唬前文人,秉德共純,其用各我宗子雩百生”。銘文中的“我”是貴族善的自稱,“宗子”與“百生”顯然隸屬於貴

9、族善之家。再看淮伯鼎銘文,淮伯爲鄩垂作鼎,銘文有“垂其及厥妻、子孫、百生厭肉”,説文曰:“,飽也。”厭,滿足之意。從銘文文義來看,“妻”“子孫”“百生”均是相對垂而言,是垂的家族成員。叔簋銘提到了兩個人,即作器者叔和仲氏。周人命名規則是女子稱姓、男子稱氏,叔當是仲氏之妻,作器的目的是“用侃喜百生、朋友眔子婦”。既然王室和善、淮伯及仲氏等普通貴族家内都擁有“百生”這一群體,那麽“百生”自然不可能指“百官”。若從這個角度考慮,將“百生”理解爲家族中的某類成員似乎更爲合理。另外,上述銘文中的“百生”又常與作器者的妻、宗子、子孫及子婦等家族成員並列,也反映出這一群體是家族中的某一類親屬成員,但又不同於

10、作器者的妻、宗子、子孫、子婦。那麽,“百生”究竟屬於哪一類親屬呢?二、由金文中的“某生”推論“百生”的性質與“百生”密切相關的是,西周金文中還有很多用作人名的“某生”,如彭生、伊生、琱生、蔡生、倗生等。傅斯年在分析左傳人名後提出“某生”可分爲兩類,一是因“初生之一種情態”而命名,如鄭莊公名寤生。還有一類是“以其生之所由”。更多的學者則認爲金文中“某生”即“某甥”。如林澐在分析雕生簋銘文時指出,金文人名中“某生”之“生”,均當讀如典籍所見人名中“某甥”之“甥”,琱生是因其母爲琱氏之女而得名。張亞初亦認爲“某生”即“某甥”,並指出“某生”之“某”與作器者在銘文末所使用的族氏符號往往不合,應當是其母

11、舅家的族氏名。而且“某生”屬於廣義的人名,不是狹義的私名。换言之,“某生”是對特定人群的一種稱呼,並非真正意義上的人名。在今日的親屬稱謂中,“甥”專指姊妹所生之子。但在一些先秦文獻中,“甥”所指的群體非常複雜。如爾雅釋親:“姑之子爲甥,舅之子爲甥,妻之晜弟爲甥,姊妹之夫爲甥謂我舅者,吾謂之甥也。”姑之子、舅之子、妻之昆弟以及姊妹的丈夫均爲同輩親屬,這與今人對甥的理解無疑有巨大衝突。對此,郭璞注:“四人體敵,故更 甲骨文與殷商史(新十二輯)傅斯年:性命古訓辯證,收入氏著:民族與古代中國史,第 頁。林澐:琱生簋新釋,林澐學術文集,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年版,頁 。張亞初:兩周銘文所見某生考,

12、考古與文物 年第期。相爲甥。”段玉裁則曰:“注謂平等相甥,非也。姑之子,吾父母得甥之;舅之子,吾母姪之,吾父得甥之;妻之昆弟,吾父母得甥之;姊妹之夫,吾父母婿之而甥之。是四者皆舅吾父者也甥者,後生之稱。”近代學者则先後提出了雙邊交表婚制説、親從子稱説、多生(多甥)即多舅説等理論加以解釋。以上觀點都是不明西周春秋時期“某生”命名的規則所致。金文中稱“某生”者雖多,但身份信息最豐富的是五年琱生簋、五年琱生尊及六年琱生簋中的“琱生”。據學者研究,西周的琱氏爲妘姓。六年琱生簋銘有“琱生對揚朕宗君其休,用作朕烈祖召公嘗簋”,“宗君”即指召伯虎。琱生的“烈祖”爲召公,又稱召伯虎爲宗君,故林澐、朱鳳瀚等學者

13、判斷琱生是姬姓召氏家族的小宗。换言之,琱生是妘姓琱氏之女嫁於姬姓召氏所生之子。由此可知,西周金文中稱“某生”者,可以定性某氏女子嫁於本族所生之小宗。再以文獻證之。如左傳莊公六年,楚文王因伐申而途徑鄧國,鄧祁侯稱楚王爲“吾甥也”,“止而享之”,“騅甥、聃甥、養甥請殺楚子”。杜預注:“(騅甥、聃甥、養甥)皆鄧甥仕於舅氏也。”楚爲羋姓國,鄧爲曼姓。楚文王是楚武王與鄧國之女鄧曼所生之子,故對鄧君而言就是“我甥”。若站在楚國一方,應稱楚文王爲“鄧甥”。同理,騅甥、聃甥、養甥三人當是“騅”“聃”“養”三族女子嫁於鄧國曼姓子弟所生之子。對於鄧國而言,騅甥、聃甥、養甥都是同姓子弟,而非杜預所説的“鄧甥”。他們

14、在鄧國出仕實屬小宗服事大宗,也非杜預所説是“仕於舅氏”。左傳宣公三年:“今公子蘭,姞甥也。”公子蘭即鄭穆公,其母爲姞姓的南燕國之女,故鄭穆公在鄭人看來便是“姞甥”,即姞姓女子嫁於鄭國所生之子。左傳襄公十九年,荀偃在伐齊 卜辭“多生”及金文“百生”考爾雅注疏,十三經注疏本,頁 。(清)段玉裁:説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版,頁 。馮漢驥:由中國親屬名詞上所見之中國古代婚姻制,馮漢驥考古學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 年版,頁 ;芮逸夫:伯叔姨舅姑考,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 本,上海:商務印書館 年版,頁 ;陳絜:卜辭“多生”考,文史論集 紀念南開大學建校八十周年暨古籍所成立十六周年,天津

15、:南開大學出版社 年版,頁 。董珊:試論殷墟卜辭之“周”爲金文中的妘姓之琱,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 年第期。林澐:琱生簋新釋,林澐學術文集,頁 。朱鳳瀚:琱生簋銘新探,中華文史論叢 年第輯,頁。春秋左傳正義,十三經注疏本,頁 。聃應是文王之子冉季載所建之國,在湖北荆門(顧棟高:春秋大事表,北京:中華書局 年版,頁 )。聃地近於楚、鄧兩國,聃甥當是聃、鄧通婚所生。左傳宣公十二年有養由基,左傳僖公十年有晋國大夫“騅歂”,可知養甥之養、騅甥之騅也當是家族氏名。歸國的途中得病,士匄向他詢問繼承荀氏宗主的人選,荀偃曰:“鄭甥可。”鄭甥即荀偃之子荀吴,其母爲鄭女。對晋國的荀氏而言,荀吴可稱爲“鄭甥”。而站在鄭

16、國的角度來説,荀吴就應當稱之爲“我甥”。再如左傳哀公十年:“邾隱公來奔,齊甥也,故遂奔齊。”邾爲曹姓國,齊爲姜姓。邾隱公是姜姓女嫁於曹姓所生之子,故邾國稱之爲“齊甥”。楚語上楚令尹子木對蔡聲子曰:“子雖兄弟於晋,然蔡,吾甥也,二國孰賢?”蔡國與晋國同爲姬姓國,故曰“兄弟”。楚、蔡兩國貴族常有通婚,所以楚令尹才稱蔡子弟爲“吾甥”。綜合以上西周金文及左傳 國語等古文獻所記載的春秋時期案例,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判斷:首先,西周金文中的“某生”在古文獻中常被寫作“某甥”。對西周春秋時期的國君或家族宗主而言,凡稱“甥”或“吾甥”者,皆爲本家族女子嫁於他族所生之子,爲異姓親屬;而本家族内凡稱“某甥”者,則是“

17、某”氏女子嫁於本族子弟所生之子,屬於同姓親屬。這與後世專稱姊妹之子爲“甥”的習俗是有區别的。西周金文中的“百生”常與宗子、妻、子孫、兄弟及子婦等家族成員並稱,説明“百生”應該是對家族内若干“某生”的一種合稱,當然也屬於家族長或國君的同姓親屬。其次,既然“某”氏女子嫁於本族子弟所生之子皆可稱“生(甥)”,那麽家族内稱“某生(某甥)”者是没有輩分上的差别的。换言之,家族中每一代都有稱“某生”的家族成員,所以爾雅釋親中才有姑之子、舅之子、妻之昆弟以及姊妹的丈夫等都可稱“甥”的説法。正如張亞初所言,“某生”(某甥)是廣義的人名,不是狹義的私名。爾雅的編者只看到了家族内衆多稱生(甥)的現象,却没有看出現

18、象背後的本質,因此才將“甥”的稱謂固定到了“姑之子”“舅之子”“妻之昆弟”等具體親屬身上。郭璞、段玉裁等不敢質疑經典,只能設法彌縫其説。其三,西周金文中“百生”與宗子、子孫及子婦等家族成員是並列關係,説明早期的“子”與“生”是有差别的。“子”指的是國君或家族長的諸子,“生”雖是同姓親屬,但關係較疏遠。從琱生的例子來看,應該屬於家族中的小宗。但在左傳 國語等文獻中,楚文王、鄭穆公、邾隱公等國君皆可稱甥,反映了“子”與“生”的區别在春秋時已經開始混淆。例如春秋時期的镈(集成 )銘:“用祈壽考無死,保吾兄弟。用求考命、彌生,肅肅義政,保吾子生。”銘文先曰“保吾兄弟”,繼曰“保吾子生”,原本代表兩個不

19、同群體的“子”與“生”開始混合爲代指晚輩的名詞。而發展到戰國秦漢時的文獻中,“子生”又常被隸寫爲“子姓”,專指子孫後代。如吕氏春秋疑似:“梁北有奇鬼焉,善效人之子姓昆弟之狀。”列子説符:“秦穆公謂伯樂曰:子之年長矣,子姓有可使焉者乎?”漢書寶嬰傳:“(田蚡)侍酒,跪起如子姓。”等等。其中的“子姓”實爲“子生”之誤。甲骨文與殷商史(新十二輯)三、金文“百生”與古文獻“百姓”的關係學界關於古文獻中的“百姓”究竟指的是“同姓親族”,抑或“百官族姓”的争論,可以説各有所本、各有道理。分歧的原因在於,西周時期的血緣家族在春秋戰國時已經逐漸解體,依附於血緣家族之上的“百生”這一群體自然隨之消失。而另一方面

20、,血緣家族的解體、庶民階層的興起還使得原本只屬於貴族專有的姓氏開始在民間普及,因此出現了代表庶民的“百姓”一詞。上文所列含有“百生”一詞的七篇西周銘文中没有一條指的是庶民,均屬於王室或各級貴族的小宗親屬。由此可知,“百生”與文獻中代表庶民的“百姓”並非同源,只因在文獻傳抄過程中一些“百生”“某生”被分别隸定爲“百姓”或“某甥”,才使得問題變得複雜起來。在一些時代較早的古文獻中,我們還能找到“百生”被隸定爲“百姓”的痕迹。如禮記曲禮:“納女於天子,曰備百姓。”此處的“備百姓”應該寫作“備百生”,本意是指異姓貴族嫁女於天子,爲天子繁衍子嗣。國語吴語:“勾踐請盟,一介嫡女,執箕帚以晐姓於王宫。”韋昭

21、注:“晐,備也。”“晐姓”應寫作“晐生”,意爲越國嫁女於吴國,爲吴王生育子嗣之義。這也是“備百生(姓)”的具體表現。“備百生”與“晐生”是西周春秋時期的流行用語,只是由於傳統血緣家族形態在春秋之後已發生巨大變化,後世學者已不明“百生”的具體含義,才在文獻隸定傳抄過程中,將其中的“生”誤寫作“姓”,於是造成了早期文獻中的某些“百姓”有了“同姓親族”的内涵。對西周的王室、諸侯或普通貴族來説,百生不僅是他們的同姓親屬,還會在王朝、諸侯國或貴族家族内擔任一定的職務。尚書吕刑周穆王告誡衆臣時説:“嗚呼!念之哉!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孫,皆聽朕言,庶有格命。”從穆王對群臣的稱謂可知,天子身邊的群

22、臣多由同姓親貴構成。春秋時期,鄭國的執政七穆,宋國的執政華氏、樂氏、皇氏,魯國的三桓,無不是公族出身。楚國的令尹常由王子擔任。即使是自獻公起就“盡逐群公子”的晋國,用人原則依然是“諸姬之良,掌其中官。異姓之能,掌其遠官”。至於卿大夫之家,任用同姓親族擔任重要職務更是在在有之,甚至發生過周鞏簡公因“棄其子弟而好用遠人”而遭“鞏氏之群子弟”殺害之事。因此,當某些“百生”被傳寫爲“百姓”後,又使得早期文獻中的“百姓”有了“百官”的内涵。卜辭“多生”及金文“百生”考徐元誥:國語集解,頁 。同上注,頁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北京:中華書局 年版,頁 。争論便由此而來。只要我們梳理清楚了西周金文中的“生”

23、與早期文獻中“姓”“甥”之間的關係,很多看似費解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如左傳昭公十一年:葬齊歸,公不戚。晋士之送葬者歸以語史趙,史趙曰:“必爲魯郊。”侍者曰:“何故。”曰:“歸姓也,不思親,祖不歸也。”史趙爲何稱魯昭公爲“歸姓”?再如左傳昭公四年:穆子去叔孫氏,及庚宗,遇婦人,使私爲食而宿焉。(叔孫穆子)既立,所宿庚宗之婦人獻以雉。問其姓,對曰:“餘子長矣,能奉雉而從我矣。”此處的“問其姓”又作何解?有學者據以上兩則史料得出判斷,古文獻中的“姓”有“子”或“子嗣”之義。杜預注“問其姓”時,便直接將姓解釋爲子。一些辭書更是以“子”釋“姓”,如廣雅釋親曰:“姓,子也。”小爾雅亦曰:“姓、命、孥,子也

24、。”但是,“姓”爲何有“子”的含義?谁也解释不清。實則,以上兩處史料中的“姓”也是“生”的誤寫。昭公的母親稱“齊歸”,齊爲諡號,歸爲姓。何休曰:“歸氏,胡女。”“胡女”即胡國之女。春秋時的胡國在今安徽阜陽,爲歸姓國。魯昭公是歸姓女子嫁於襄公所生,史趙稱魯昭公爲“歸姓”,實際上應該寫作“歸生”。而叔孫穆子“問其姓”中的“其”是指庚宗,“其生(甥)”意爲庚宗之甥,即庚宗婦人爲叔孫穆子所生之子。如此解釋,意思就完全通順了。再有詩經麟之趾中的“公姓”也應寫作“公生”:麟之趾,振振公子,於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於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於嗟麟兮。全詩分三章,每章前兩句都是層層推進的關係,如第一句先

25、曰“趾”,次曰“定”(即額),再曰“角”,由下而上的描述麟的身體部位。第二句則先曰“公子”、次曰“公姓”,最後説到“公族”,此三者也應該是層層遞進的關係。“公姓”介於公子與公族之間,地位顯然要低於公子,但高於普通族人。根據上文對“百生”與“某生”的分析,“公姓”應 甲骨文與殷商史(新十二輯)楊希枚:姓字古義析證,楊希枚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年版,頁。春秋左傳正義,十三經注疏本,頁 。春秋公羊傳注疏,十三經注疏本,頁 。該理解爲“公生”,即公的家族中的同姓小宗。如此,公子、公生、公族的排序則正好與麟之趾、定、角相呼應。詩意也就通順了。綜上,西周時期的“某生”是指“某”氏女子嫁於本族男子所

26、生的同姓小宗親屬,到了春秋時期大宗宗主亦可稱“某生(甥)”。“百生”則是對“某生”的合稱。百生普遍存在於王室、諸侯及貴族的家族内,作爲小宗服事家族宗主,並擔任一定職務。隨着春秋時期血緣家族的普遍解體,“百生”與“某生”這一群體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戰國秦漢時的學者已不清楚“百生”所指,在文獻傳抄隸定時誤將其寫作“百姓”,因此導致了古文獻中一些“百姓”同時擁有了百官和同姓親屬的含義。而實際上,金文中的“百生”與文獻中代指庶民的“百姓”並無同源關係。四、由金文“百生”推論卜辭“多生”的性質當我們清楚了西周“百生”的内涵,便可反推出商代“多生”的性質。有學者認爲“多生”爲商之異族,或認爲“多甥”指商王族

27、的姻親。卜辭中“多生”曾與“多子”並饗,而“饗”可解釋爲祭名,也有宴饗之意。那麽,“叀多生饗;叀多子饗(合集 )”之饗指祭祀還是宴饗?由於史料不足,我們還是要以間接地方式推導出結論。卜辭有:()叀王饗,受。叀多子饗。合集 “受”即受佑,這裏的“王饗”顯然是祭祀行爲,其大意是貞問商王行了饗祭,是否會受到庇佑。下一條卜辭則是貞問多子行饗祭。至於行饗祭的對象及原因,卜辭並未説明。還有一條卜辭,就交代得比較清楚,如下:()貞方出,叀王饗。貞告方於上甲。合集 方是商代的强國,常與商人發生武裝衝突。這則卜辭意爲方開始活動,王舉行饗祭,向上甲報告了方入侵的消息。結合卜辭()與(),我們可以推導出卜辭之“王饗”指饗祭,而與卜辭()中與“王饗”對舉的“多子饗”也當是祭祀活動。以此類 卜辭“多生”及金文“百生”考雁俠:中國早期姓氏制度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年版,頁 。陳絜:商周姓氏制度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年版,頁 。徐中舒主編:甲骨文字典,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 年版,頁 。推,“叀多生饗;叀多子饗”之饗的意思就很清楚了。“多子”與“多生”能够代商王行饗祭,再結合西周金文中“百生”的性質,我們可以得出判斷,“多生”應當是商王的同姓親屬。另外,“多生”與“多子”並舉,反映了商代的“多生”尚不包括商王的諸子,應是異姓女子嫁於商王族子弟而生育的同姓小宗親族群體的合稱。甲骨文與殷商史(新十二輯)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