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容斋四六丛谈》辑录考述与成书意义探赜.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0322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容斋四六丛谈》辑录考述与成书意义探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容斋四六丛谈》辑录考述与成书意义探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容斋四六丛谈》辑录考述与成书意义探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8 月总第3 8 卷第4期文学研究社科纵横SOCIALSCIENCESREVIEWAug,2023VOL.38NO.4容斋四六丛谈辑录考述与成书意义探陈果(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西安7 1 0 1 1 9【内容摘要】宋四六话著述研究更多厝意于四六话与四六谈,关于单辑本四六话容斋四六丛谈尚存进一步探究空间。容斋四六丛谈原文照录了2 9 则容斋随笔条目,在辑录原则上呈现三项特点:文体以文章之中所列句为主导,内容范围只涉唐宋且类别博杂,语质量上必有摘句且句必精工。该书并未完整辑录容斋随笔所涉全部四六条目,可依照摄者辑录标准对其补7 条。容斋四六丛谈总体把握了容斋随笔所论“属辞比事,固宜警策精切

2、”的四六批评核心,在修辞、情采、文体等方面体现了洪迈的四六创作思想。该书具有一定文献校勘价值,反映了著者与者的双重文体批评意识,作为由说部性质的随笔著作析出而成“别为一卷”的独立批评著述,其成书意义值得寻绎。【关键词】四六话;容斋四六丛谈容斋随笔;文体批评中图分类号:1 2 0 7.2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7-9 1 0 6(2 0 2 3)0 4-0 1 2 7-0 9文批评发展至宋代,逐渐完成由六朝隋唐一般文章之学向专门性文体批评的转变。以徽宗宣和四年(1 1 2 2 年)问世的王锰四六话为权舆,其后四六谈容斋四六丛谈云庄四六余话等四六批评著述相继出现,扩充了宋代文学批评

3、的内容,同时也奠定了宋代四六批评的特殊地位。清人周中孚郑堂札记云:“专论四六之书,自宋王锰四六话二卷、谢级四六谈一卷、洪迈四六丛谈一卷外,绝不经见。”此论虽失之绝对,但无疑从侧面凸显出了三部著述之于宋代四六批评的价值。然纵览学界已有成果,对宋代四六批评著述的研究往往厝意于四六话与四六谈二书,对于“别为一卷”的容斋四六丛谈(以下简称丛谈)多只在涉及宋代四六批评著述的叙录中做概括性描述,洪迈四六文创作思想的评述亦罕见其篇,总体而言缺少对该书的深度探究,如者辑录所遵循的原则,该书所体现的四六批评指向,该书作为单辑本四六话的成书意义等具体问题都尚存详加考述的空间。本文聚焦于此,意在对丛谈由容斋随笔辑出

4、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具体考察,深化二者联系的同时,希冀略引学者对丛谈这一单辑本宋四六批评著述更多关注。一、容斋四六丛谈的辑录准则与条目补容斋四六丛谈是摘洪迈容斋随笔中论四六之条目辑录而成,以学海类编本为底本进行梳理,丛谈总计从容斋随笔辑出条目2 9 则,其中续笔6 则,三笔1 0 则,四笔9 则,五笔4则。笔者不避烦琐,将2 9 则条目概况兹列如下(表1),一来清晰完整地呈现辑录情况,二则由此罗列便于总结其中共性:将以上2 9 则辑录之文与洪迈所撰原文内容进行逐一比对,丛谈所辑容斋随笔各条目,无论题目还是正文内容均属对原文的照录,在此过程中没有进行任何对文本的增改、删节或自撰评语。*来稿日期:2

5、0 2 3-0 3-2 2*作者简介:陈果(1 9 9 3 一),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驻文批评。127文学研究册数 卷数容斋卷八三笔龙筋凤髓判乙判“使人不厌”卷十二唐制举科目唐代科举科目名多实同,以张九龄所考两科为例说明天生对偶例举搜集天生对偶“皆绝工者”容斋续笔卷十三卷三诗文当句对列举唐代诗文常有一句之中自成对偶的情况采用前人文章言语需加以考察避免误用,举他人与洪迈卷六用人文字之失自身两例卷七唐昭宗恤录儒士唐昭宗时期,韦庄奏请追赐李贺等人进士及第微宗荐严疏文洪皓作疏在金国之地表达对宋徽宗逝去的哀痛卷八洪皓蒙屈,洪迈受父命作明事件原委与引罪自责的表忠宣公谢表容

6、斋文各一篇三笔唐宪宗采集前代君臣旧事成篇并作序于屏风,众臣相贺,卷九君臣事迹屏风白居易代皇帝制诏回贺北宋士人李元亮与官吏蔡互访故事,李元亮作启文致卷三李元亮诗启蔡卷五北虏诛宗王金朝诛杀宗亲事例两件,各作诏书说明卷十六唐世辟察佐有词唐代节度、观察使等职所写文书皆用四六,并举代表作品卷二抄传文书之误传抄文书易出现脱漏,洪迈举自身所历一文一诗两例说明缘何称寒食节为“一百五日”,举3 例:杜甫诗、洪迈卷四一百五日容斋卷五四笔卷六卷七容斋卷二诸公论唐肃宗后人多做诗文议论唐肃宗对其父唐玄宗的不孝五笔卷三五方老人祝圣寿以欧阳修五方老人祝寿文为例讲皇帝生日祝颂词梁状元八十二岁循斋闲览所载状元郎梁灏年龄有误洪迈

7、4次作表文引用刘禹锡诗里“贞元朝士”典故,同时贞元朝士容斋卷十四四笔表章用两臣字对注意君臣关系刘禹锡作表与传统谢表在首尾叙述上措辞不同,洪迈之刘梦得谢上表子仿其体为洪迈作一谢表后世版本删改苏轼擒鬼章奏告永裕陵祝文温公安葬容斋卷九擒鬼章祝文祭文中佳句五笔卷八128表1容斋四六丛谈辑录容斋随笔条目一览表条目名主要内容概述上至朝廷诏书,下至官宦书信皆用对偶,摘前人“工致者”四六名对为例吾家四六洪家四人创作四六文举隅,间说语典出处张龙筋凤髓判“无一篇可读,一联可味”,白居易甲历代皇帝年号往往被牵强附会解释,宋神宗选择年号,洪纪年兆祥迈为之做贺表太史慈简述太史慈故事,洪迈为太史慈庙写祭词疏、元棋诗晋书所

8、载王羲之写道德经一事有误,举证过程中宋代黄庭换鹅士人作上梁文一例用奈花事宋人陈之茂作文哀悼宁德皇后用到“奈花”典故晚唐文人多以历史事件作赋表达悲伤之情,黄滔以此著黄文江赋名,列举其6 篇作品中之佳对指出单夔该典使用不妥苏轼、汪藻表章中有大量上下联同用“臣”字,如此使用需长庆表章白居易作表章文过饰非所列语情况举各类文体2 8 则,各则引文皆为语所举引文皆为语举甲乙判8 项案例判词,皆为语考题含语3 对列举语7 对贺表含貅语1 对祭词含语2 对文举王勃、于公异,诗举杜甫、李商隐,皆为驻语两例原文含语各1 对奏文含语2 对疏文全文语前文含语6 对后文含语4对制诏含语1 对启文含语1 对两份诏书共含语

9、3 对举例引文含语3 句文例含语1 对疏末联含语1 对上梁文一联含语1 对悼文含语1 对所举6 六例引文皆为语引颜真卿表文含语1 对欧氏祝文全文语引循斋闲览梁灏启文一句,为语4则表文皆为语举苏轼表文4则,汪藻表文3则,引文皆为语刘表语5 句,洪表全文多用语祝文含语2 对,祭文含语3 对表文含语1 对文学研究对原典文献的条目进行择选是辑录的基础步骤,由第二,辑录的内容范围只涉唐宋,且类别驳丛谈对容斋随笔辑录条目的具体内容总结其杂。作为宋代文话性质批评著述的代表,丛谈与所具有的共性特点,主要表现在辑录的文体、辑录王锰四六话、谢级四六谈在涉及的评论范的内容以及辑录语的质量三个方面,分而述之。围上既一

10、脉相承,又同中存异。相同之处在于都注第一,辑录文体以文章之中所列句为主导。重现实性,即对近世及当朝四六创作的关注,将评对偶作为语言修辞方式一般多见于文章、诗歌、对论的重点都放在唐宋范围。丛谈对容斋随笔联三种体式,这三种体式在容斋随笔中均有出中洪迈涉及先秦的丝俪句不辑,对“丽句与深采现。容斋四六丛谈名日“四六”,所谓“四六”并非并流,偶意共逸韵俱发”5 的汉魏六朝语亦不辑,宋代文全以四六句式为圭桌,盖因前袭唐代如如随笔卷七“李习之论文”条,李翱有“古之人能极柳宗元“四俪六、锦心绣口”李商隐樊南四六于工而已,不知其辞之对与否,易与难也”48 8 的见之称,莫道才指出“宋人习惯称文为四六”这解,然所

11、举偶对皆六经之文,故未辑。不同之处在是因为宋人已经接受了四六作为貅文的典型句于相比于四六话和四六谈显现的偏宋略唐式,从而作为文的代表的这种观念”3,这一点从倾向,丛谈所辑掌故在唐宋之间相对较为均衡,所辑条目中例句不只于四字六字,所呈现出的句可作以小计(见表2):式多样性即可辅证。丛谈所辑以文章之中所列表2四六话四六谈容斋四六丛谈句为主导,即如“四六名对”条、“黄文江赋”条这条目所涉唐宋范围对比表样单论文章之语,抑或如“诗文当句对”条、“一著述四六话百五日”条这样诗与文偶句兼有的条目则可辑人,四六谈而单论诗中对偶或一联佳对而与文无关的条目,容斋四六丛谈则弃之不辑:如随笔卷十三“东坡罗浮诗”条所举

12、之例为铭文,全篇四字对仗,然洪迈谓之“仿其体为铭诗日 41 7 4,者未辑;续笔卷五“杜诗用字”条,所抄录的杜诗多为对仗之句,然未涉文,未辑;四笔卷七“西太一宫六言”条,纯讲六言诗中对偶精切者,亦未辑(转而见于容斋诗话收录);四笔卷十四“潘游洪沈”条,讲宋代席座之间的对联趣事,未辑;四笔卷十五“经句全文对”条,洪迈巧对下联之事,亦未辑。此外犹可注意的是赋这种文体,对赋与貅文的关系历来存议颇多,丛谈斑者对赋体辑入的取舍依然以是否属于句作为依据,如“黄文江赋”条言“晚唐士人作律赋,多以古事为题,寓悲伤之旨”47 1,所举黄滔的律赋作品数十联,因为都是两两相对的工对句故“皆研确有精致”41 7 1

13、4,转看同样论及赋的五笔卷七“唐赋造语相似”条,以杜牧阿房宫赋、杨敬之华山赋为例说明“唐人作赋,多以造语为奇”49 0 6,因其引文虽似对仗实则尽是铺陈排比之句而未辑,这既遵循了专认句的原则,同时也显现出者对赋中之骚偶与赋中之铺陈有意识的区别。总条目数专及唐人专及宋人63768612910由表可见,丛谈所收涉及唐人创作条目总计1 5 条,占总条目数比例过半。而从辑录容量来看,虽然条目总数并不算多,但同样在文坛掌故方面类别博杂,既包括单纯诗文现象、自家四六创作的叙述,也包括社会政治轶事、历史文化逸闻,诚如阮元所言:“凡宋人说部中之言四六者,若玉壶清话容斋随笔能改斋漫录文章丛说之类,莫不广搜博采。

14、”这一方面有赖于洪迈“考阅典故,渔猎经史,极鬼神事物之变”7 的主观因素,另一方面也与由唐入宋“然上自朝廷命令、诏册,下而缙绅之间笺书、祝疏,无所不用 1 45 1 7 的客观环境密切相关。第三,从辑录语的质量上看,必有摘句,句必精工。丛谈所辑之条目,在以唐宋为范畴的基础上还必须要有摘句,对容斋随笔中只陈述事件或现象而无摘句的条目弃之不辑。如随笔卷十“唐书判”条指出,“既以书为艺,故唐人无不工楷法,以判为贵,故无不习熟。而判语必俪,今所传龙筋凤髓判及白乐天集甲乙判是也。自朝廷129唐宋兼及551624145文学研究至县邑,莫不皆然,非读书善文不可也。宰臣每启拟一事,亦必偶数十语,今郑敕语、堂判

15、犹存 41 2 9,将此现象说得明了,但洪迈未予一例,者未辑;四笔卷五“王勃文章”条提及初唐“王勃等四子之文,皆精切有本原。其用俪作记序碑碣,盖一时体格如此 46 8,后有杜甫、韩愈之评,但未列四杰作品,亦未辑。从“量”上来看,摘句部分既有单篇长文或多人多作共摘辑人,也不乏数条仅仅只摘一句的条目。再看摘句之“质”,必为上下齐整的工对,所摘例句也偶见洪迈缀以点评如“工致者”(四六名对)“皆绝工者”(天生对偶)、“殊为不工”(唐世辟察佐有词)之语。以容斋随笔为特定辑录对象,意味着文献来源的整体容量已被限定,因此只要按照既定的辑录标准便可将其中的四六批评条目进行完整辑录。那么,丛谈对容斋随笔的衰辑是

16、完整的吗?笔者通览容斋随笔全部7 4卷共计1 2 2 0 则条目,认为如果仍然按照前文所述辑录特点与原则,容斋随笔中至少有以下数则可以视为丛谈者辑录过程中的“漏网之鱼”,兹列条目如下(见表3):表3 七则条目容斋五笔皆有出自,文体俱为唐宋应制公文或草作之章,涉及内容丰富,所列句亦可称精工,符合前文所述的三项共性条件,按照辑录原则应当纳人在册,者出于怎样的考虑未辑已不得知,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容斋随笔所表3容斋四六丛谈未辑容斋随笔所涉部分四六条目概况表册数卷数容斋卷三张九龄作牛公碑随笔牛父作赠泾州刺史牛公碑容斋唐昭宗在国家危乱之时下诏任命朱朴为相,半年后将其卷十一昭宗相朱朴续笔罢免沦为笑柄,唐制诏

17、载拜相与罢相制词举韩愈盘谷序与欧阳修醉翁亭记为例,认为“欧公文卷一韩欧文语容斋三笔卷七孙宣公谏封禅等洪迈载孙上书之文,论争朝廷不正之风卷六姿罗树容斋四笔卷十二李文正两罢相宋太宗两度罢免李防宰相之位容斋新唐书不为张蕴古立传,亦不载其大宝文,旧唐卷七张蕴古大宝五笔书立传录文130载关于四六的条目中至少尚存五分之一丛谈并未辑入。值得一提的是,此处补单以丛谈者的辑录原则为依据,倘若不拘泥于此项限制,则前文所论数则“未辑”条目亦可详加酌收人,若如此则容斋随笔所载关于四六批评的条目数量或将更多。二、洪迈的文观与容斋四六丛谈的文体理论内涵对一部内容庞杂的著作爬梳剔块进行专项性辑录,有助于通过这些辑成之后的文

18、字管窥原典作者的思想认识。倘若评议作为辑录本的丛谈是否涵盖了辑录原典所涉及的相关思想,需先从容斋随笔所体现的洪迈的四六观人手进行梳理和总结,方可比较并执示丛谈所具有的四六批评内涵。洪迈自身就是四六创作的好手,“吾家四六”条多载其四六创作,鹤林玉露引杨东山语云:“渡江以来,汪、孙、洪、周,四六皆工。”8 容斋随笔中与四六相关的内容多涉文人掌故叙述与文本摘句,而出于洪迈自已的四六理论主张与创作批评实则略为有限。若加以提要,核心当为“四六名对”条所论,“四六俪,于文章家为至浅。然上自朝廷命令、诏册,下而缙绅之间书、祝疏,无所不用。则属辞比事,固宜警策精切,使人读之激昂,讽味不厌,乃为得体 45 1

19、7,其论落脚于“得体”一词。经历唐宋两次古文运动的打击之后,许多文体回条目名主要内容概述张九龄反对唐明皇任命牛仙客为尚书,洪迈载张九龄为势,大抵化韩语也”唐玄宗时期海州刺史李作婆罗树碑所列语情况碑文语含1 对拜相制词语含5 对,罢相制词含语4对。韩、欧引文皆为语上书多列乐语碑文含貅语3 对罢免诏书多用语于大宝摘句若干,皆为语文学研究归古文,面对贯行古道的古文写作与日常应用文评,两则评价都与用典直接相关。放眼容斋随笔写作之间的矛盾,文不得不退守于实用性较强中洪迈涉及四六条目的摘句点评,约半数都是以的制诰表启、青词致语等文体,以“宋四六”为特定“用事”为议题,佐证诸如:“贞元朝士”条中评价汪指称,

20、于六朝、唐代文之后自成一格。同时,其应藻宣州谢上士表“汪在宣和间为馆职符宝郎,是用场域也基本被限定在朝堂规典、百官往来交际时绍兴十三、四年中,其用事可谓精切”1 48 0 1,其后分的范围内,这样特定的使用场合所承载的是对礼别举例就“随事引用”与“似为未稳贴也”的情况进仪的要求,因此四六行文强调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对比;又如“擒鬼章祝文”条评价苏轼擒鬼章奏行恰如其分的文辞表达。推而广之,宋代的四六创告永裕陵祝文中例举之句“谓武帝、宪宗亦经营作以应用文体为主要,那么如何在官宦场域内进行于初,而绩效在于二宣之世,其用事精切如此 49 3,“得体”的创作,如何在创作过程中达到文辞的“精对于后世刻本中删

21、去该句直言“岂不可惜”;再如切即为宋代四六文写作要义之一,洪迈这里所述“用奈花事”条关于“窦叔向所用奈花事”,他也认“得体”主要体现于修辞、情采、文体三个层面。为“是时正从徽庙蒙尘,其对偶精确如此 46 9 7。可以第一,在修辞方面洪迈着眼四六中尤为重要看到,洪迈所论用事精确与否主要是依据典故所的对偶和用典两种形式特征。从对偶角度而言,洪指与眼下涉及人物所处时空环境的契合度来判迈细分出了“天生对偶”与“当句对”两种特殊的对定,以此评价良廳的。偶类型,其中“天生对偶”以举例方式进行了说明,第二,对四六文章情采关系问题的涉及是容而“当句对”则推源溯流指出“唐人诗文,或于一句斋随笔较之于四六话与四六

22、谈的延展。王、中自成对偶,谓之当句对。盖起于楚辞蕙蒸兰谢二人所论常囿于对偶之工、用典之妙等形式与技藉”桂酒椒浆”桂兰”祈冰积雪。自齐、梁法问题上,“亦但较胜负于一联一字之间”2 1 7 8 3,洪以来,江文通、庾子山诸人亦如此。如王勃宴滕王迈则开宗明义提出“固宜警策精切,使人读之激阁序一篇皆然 42 5 0,简单勾勒出此种类型的发展昂,讽味不厌”的要求。自六朝以后文因遗有形脉络。式重于内容之弊而常受诉病,洪迈认为在追求文相比之下,洪迈在对用典这一修辞方式的评采的同时更应以情感的表达为根本,避免辞藻的价上着墨更多,他认为无论事典抑或语典,在使用堆砌空洞。在容斋随笔间杂的评点中,洪迈也常上一定要遵

23、循两条准则。一是要讲求出处,如“用常体现这一思想,如“龙筋凤髓判”条批评张百人文字之失”条云“士人为文,或采已用语言,当深判纯而夸赞白居易甲乙判的原因就在于“百判究其旨意,苟失之不考,则必治论议 4%,即在使用纯是当时文格,全类排体,但知堆垛故事,而于蔽罪语典时需对原典的使用环境与表达意义进行具体议法处不能深切,殆是无一篇可读,一聊可味 43 6 4,考察,为此洪迈不仅在“黄庭换鹅”条中对李太白而甲乙判则“不背人情,合于法意,援经引史,比诗所化用的王羲之的轶事进行了考证,且在“吾家喻甚明,非青钱学士所能及也 43 6 5,“徽宗荐严疏自六”条中对自家文创作中的语典也多标明其文”条言及洪皓的功德

24、疏使“北人读之亦坠泪,争融汇前人诗文而化用的出处。二是追求用事精切,相传诵 41 5 1 5“李元亮诗启 条李元亮的启文使蔡洪迈对所引摘句加以点评的数量相较于摘句本身“摘读嵯激 45 4,而“长庆表章 条则提供了一个反数量而言实际只算零星,如在“四六名对”条所举面教材,批评白居易为元代作的谢表“其文过饰引文2 8 例中,其余2 6 例均未做个评,唯对所举范非如此”49 2 9,以上通过或正或反的双面评价,都能仲淹启文“志在逃秦,人境遂称于张禄;名非霸越,体现洪迈对四六创作语言上达到深情动人艺术效乘舟偶效于陶朱”其后加之“用范睢、范鱻,皆当家果的推崇。故事 1 45 1 7,李德裕辞表“国朝重惜

25、此官,二百年间才第三,对不同四六文体形式的标举。作为融入七人 之后缀以“其用事精确如此 45 1 9,分别作以简士人阶层的一种身份认同,具备各种四六文体的131文学研究写作能力是维系阶层内部关系的重要纽带,更是宋代士人赖以登途的必备前提。北宋后期科举考试罢诗赋而改习王安石新经义,同时又另立宏词科,文献通考有载:“绍圣元年,罢制科。自朝廷罢诗赋、废明经,词章记诵之学俱绝,至是而制科又罢,无以兼收文学博异之士,乃置宏词,以继贤良之科。”9 虽然科举的考试形式有所革新,但朝堂之上应制之文以四六为体的客观需要依然存在。洪迈言“上自朝廷命令、诏册,下而缙绅之间篓书、祝疏,无所不用”1 45 1 7,粗略

26、统计容斋随笔全编以四六文作以摘句举例的文体至少有二十余种,兹列如诏、册文、赦文、奏、疏、章、表、书、启、颂、告词、露布、序、乐语、致语、上梁文、祝文、碑文、言等。此外,洪迈还特别关注唐宋以来的几种特殊文体形式并加以说明,如前文所提“唐书判”条“既以书为艺,故唐人无不工楷法,以判为贵,故无不习熟。而判语必俪,今所传龙筋凤髓判及白乐天集甲乙判是也。自朝廷至县邑,莫不皆然,非读书善文不可也”41 2 9,指出判文写作的必要性及其在官场的应用范围。“唐世辟寮佐有词”条云:“唐世节度、观察诸使,辟置寮佐以至州郡差属,语皆用四六,大略如告词。46 2 0 对于语的文体形式进行了简析。洪迈所举以上诸多文体,

27、既体现四六文在宋代文坛应用场域之广,也通过各种文体的摘句为士人在社会交际过程中如何达到文学创作语言的“得体”提供了范本。容斋随笔的漫谈性质决定了其批评思想的散落,即使所载与四六内容有关,也并非条条都能直观体现文体批评,但所谓披沙淘金、往往见宝,可以看到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能够显现其关于四六创作思想的主体性、关键性论述。丛谈对于这些大端尽数收入,而前文所列未辑录的补条目未见此类独立性质的创见,都以叙事连带摘句作为主要形式,并无碍于后人对于洪迈四六观的整体把握,因此丛谈能够较为集中且清晰地反映出洪迈文学观中关于四六创作的文体理论认识。四库全书总目评丛谈“所论较王锰四六话、谢级四六谈特为精核。盖迈初习词

28、科,晚更内制,于偶之文用力独深,故不同于剿说132也”2 1 7 9 7,曾枣庄先生对此略有异议:“说洪迈于四六用力独深,所选诸洪特别是自己的佳句特为精核 是可以的;如果说所累特为精核 就不符合实际,因为全书多为摘句,所论 极少。倘若重审四库之言,“特为精核”见于丛谈与王、谢二书并提之时,其后才论及洪迈本人,故此应指丛谈所辑“精核”而非洪迈。如果从这一层面来讲四库馆臣之言或可说通,丛谈辑录容斋随笔所论四六把握住了其属词比事,以警策精切为工的内核。值得一提的是,如前所言丛谈在辑录的文本上属于原文照录,但在辑录的顺序上较容斋随笔原载之次第略有变化,最明显的调整之一就是将容斋三笔卷八中“四六名对”“

29、吾家四六”两条置于开篇,即将洪迈所论四六的核心论点特提于前。谢无量在文指南中论及宋代四六言日:“顾宋世独有讥评四六之书,如四六谈四六话之类,有一二警句切对,即脍炙人口。兹录洪容斋所记一条于此。不列谢、王二书之例而独举容斋随笔“四六名对”一条,也正是抓住了此条之于把握洪迈貅文观的重要作用。三、单辑本四六话与容斋四六丛谈的成书意义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形式,文话在宋代的兴起标志着中国文章学的成立。狭义而言,此时的“文话”主要以论古文为主,王锰在四六话序言中便有“其诗话、文话、赋话各别见云”2 的表述,说明在时人的认识里文话与四六话有着不同文体之别,目前所见最早以古文为中心的文话当属陈骤的文则,

30、就时间而言其问世也在四六话以后。但就“文”的广义来看,文话的实质是话“文”,四六话则可以视作文话的一个旁支。奚彤云中国古代文批评史稿将宋元四六话分为三类:以四六话四六谈为代表形式相对随意的个人札记型评述;以辞学指南文笙四六附说为代表有统一主旨贯穿其中的片段论述组合;再有以云庄四六余话容斋四六丛谈为代表对笔记小说中的四六批评条目加以结集。这样的划分是合理有据的,倘若我们把第三类进一步细分,则可又见小类:即以云庄四六余话为代表文学研究结集众书合编一册,可称为“汇编本”;以容斋四辑录方式六丛谈为代表将单独某一部著作作为特定对象吾家四六,用奈花事,表章用两臣字对,进行摘编,权且可称为“单辑本”。由上可

31、见丛谈原文照录刘梦得谢上表,四六名对,经句全文对在宋代文话中所处的定位即是单辑本的四六文李文正两罢相,文书误一字,用人文字之失,话,那么这种单辑本文话的成书较之于其他文话部分删节忠宣公谢表,先公诗词,擒鬼章祝文,一百五有何特殊之处呢?笔者认为,丛谈作为单辑本文日话的代表,其成书意义彰显于以下三个方面,分而论之。第一,从辑录文本来看,丛谈具有更为可靠的文献校勘价值资料汇编式文话往往都由辑者博览诸家、广泛搜罗而成,正所谓“百家之杂编别集,尽得遗珠;七阁之秘笈奇书,更吹藜火 3,这样的汇编过程不仅可以使已经散的文献材料得以保存流传,同时诸多不同版本的汇编又对同一出处的原典文献具有校勘意义。作为单辑本

32、的丛谈与其他汇编本相比在收录的文本内容上存在着不同,这一点可以从具有同源性质的不同辑录体著述角度进行考察。古代貅文批评从容斋随笔中辑录条目的非独丛谈一家。宋代当朝而言,阮元擎经室外集对杨困道云庄四六余话评价甚高,认为其“持论精审,固习体者之所必资也”6 1 8 5 7,杨著所辑条目出处来源以丛谈为最多,总计1 6 条,可以分为原文照录与部分删改两类:辑录方式辑录篇目贞元朝士,表章用两臣字,刘梦得谢上表,用人文字之失,原文照录徽宗荐严疏文,唐世辟察佐有词,忠宣公谢表,用奈花事,黄文江赋,天生对偶龙筋凤髓判,李元亮诗启,吾家四六(分为五则),部分删改四六名对(分为两则),君臣事迹屏风,诗文当句对及

33、至清代,南昌人彭元瑞“博览群籍,凡有关于宋人体者,遍加据采片辞只句,苑括无遗 4,取1 6 9 种文献爬罗剔扶,出8 2 9 条辑为宋四六话1 2 卷,其中有1 3 条辑自容斋随笔,亦可分为原文照录与部分删节两类:可以看到,无论是云庄四六余话抑或宋四辑录篇目六话都在辑录过程中对容斋随笔部分原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删节甚至是改动,如此做法或许与杨、彭二人广罗众书过程中考虑到条目篇幅、辑录体例等因素不无关系,但其结果也就使得文本或多或少与原典文献存在偏差。丛谈只以容斋随笔一书作为专门的辑录对象,较之二者不仅辑出条目数量更多,而且各条文本内容完整,保留了所辑条目的原始面貌。无须讳言,容斋随笔原书在后世的

34、完整保存一定程度影响到丛谈如今的文献价值,但反向视之,若原书残,在文献校勘意义上丛谈则必然会成为更为可靠的参照。第二,从辑录方式来看,丛谈以四六作为对象分别体现著者与者的文体批评意识众所共知,以某一文体为导向对容斋随笔进行辑录,除容斋四六丛谈以外另有容斋诗话一部。笔者对于四库全书总目言及丛谈“疑与容斋诗话为一手所辑 持商榷态度,二书的辑录年代与斑者自始至终都是悬而未决的疑问。学者多言丛谈为后世斑者摘洪迈容斋随笔中论四六之言而成,如郭绍虞宋诗话考言:“此诗话(笔者按:容斋诗话)是后人于容斋五笔中辑其论诗之语,以别成一编者。别有容斋四六丛谈一种,亦如此。1 5 当今言及宋代四六批评的著述中对于丛谈

35、亦均以“后人”“后世”模糊处之,“后人”为何人确难稽考,笔者遍览载有丛谈古之文献目录,皆只署洪迈之名而不记其者。丛谈对容斋随笔的辑录有数则摘自容斋五笔的条目,易知其辑录时间最早应在容斋随笔五部完整成书之后。宋元诸如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等均未见有丛谈书名。笔者目之所及丛谈之名最早当见于明末清初王道明笠泽堂书目与曹溶学海类编,可知其书最迟在133文学研究晚明以前业已编成。对于其间四百年的时间跨度,结合古代文理论发展史历时的角度来看,分别具有不同层面的意义:若此书辑录于南宋,则说明四六话在兴起之初便已经具备了原创体、汇编本与单辑本等不同的成书形式。单辑本以一人著述为对象从中进行专项文体辑录,首先可以

36、直观呈现专题内容以避翻检之劳,更重要的是能够由此体现著者与者双重的批评思想与文体意识,此论在前两章对斑者辑录的考述过程以及对洪迈四六观的分析中已做详尽说明,兹不赘述。若辑录于元至晚明以前则另引深思,诗歌作为历代从未远离文学创作中心的主流体裁,在诗话批评兴起以后的任何时期像容斋诗话这样对其进行单类文体辑录都并不难理解,那么在属于狱文创作以及批评相对宋、清两朝而言处于低潮的元明时期,出现以文相关批评作为专门对象的辑录,在散文复古与反复古的时流没下依然还能进人到批评家视野,这一现象本身而言就已带有其特殊意义并值得加以关注。第三,从辑录结果来看,丛谈是由说部随笔析出“别为一卷”的独立文论专著以一部说部

37、性质的随笔式著作作为原典,析出其中论及文学的部分进而形成文话,此类著述在文话的形成类型中占有一定数量,仅历代文话收录的以宋代说部作为原典文献就有如履斋示儿编文说浩然斋雅谈评文等多部。此类辑录虽与丛谈来源于同类著述但同中有别,因为其原典本身便已经具有关于不同文体评论的分类体例,析出的方式是由书中完整截取其中专论文学的章节,并未有“精挑细择”的过程,也未独立成册命名,因而究其形成的性质而言并不属于独立著述,自然也难在目录文献中占有一席之地。洪迈容斋随笔涉及内容极广,上自朝廷典章制度、经史诸子之言,下至山川风物、诗词文翰、文人学士琐事逸闻,无不记载,是考辩为主而杂采琐事类笔记的代表作。明人李瀚为容斋

38、随笔作序充分肯定此书的价值,称其“可劝可戒,可喜可,可以广见闻,可以证讹谬,可以祛疑贰,其于世教未尝无所禅补 49 8 4,四库总目提要更是给予134“南宋说部,终当以此为首焉”2 1 0 2 0 的评价。就容量而言,容斋随笔要远远大于先前提到的其他随笔类著述。就体例而言,容斋随笔以时间为序,并无体例可循。因此,容斋四六丛谈的成书是由说部性质的随笔式著作经过者以四六条目为选录对象,所形成的一部具有独立书名的四六批评专著。这样的成书形式不仅在四六话中,在所有文话中亦是不多见的。自丛谈成书之后,得以与容斋随笔同时存在于古之目录文献记载之中。今人论及宋代四六批评著述,专列容斋四六丛谈作以叙录而不再以

39、容斋随笔泛谈,不仅说明丛谈的成书得到普遍认可,也凸显出其作为单辑本四六文话在宋代四六批评中的地位。四、结语缩结而言,宋代四六批评作为整个古代文学批评中一个关注度相对不足的领域,其研究对象就专著层面主要着眼于四六话四六谈这类由原创性批评著述,从而使得辑录性批评著作常遇旁置。辑录性著述的广泛存在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现象,丛谈由容斋随笔按照一定原则哀辑四六摘句与文评进行汇编,虽然并未完整辑录容斋随笔所涉四六条目,但辑录数量已属最多,各条文本内容完整,总体而言把握了容斋随笔所论四六核心,能够体现出洪迈在修辞、情采、文体等诸方面的四六批评思想,者有意识地对随笔本身进行继承整理,展现出一定自觉的批

40、评总结意识,进而使之形成一部具有独立书名的单辑本四六批评著述,其文献价值、文体理论内蕴与成书意义值得更多寻绎。注释:对于四六话四六谈两部著述的专题研究,较有代表性成果如王竞.王锰四六话与古代文理论的发展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1 0(2):7 0-7 6;黄威.四六谈的文学批评价值 J.求索,2 0 1 2(1 0):1 3 9-1 41;李建军.谢四六谈考论 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 0 1 2(1 1):49-5 3;莫道才“伐山”“伐材”之喻与生事”“熟事”之法一一王锰四六话的文典故理论探析 J.中国文学研究,2 0 1 5(2):2 9-3 3;刘潇潇.宋代有关貅文研

41、究三部著作考索 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 0 1 2 年硕士学位论文;吉昊.王文学研究四六话研究 D.太原:山西大学2 0 1 3 年硕士学位论文凌郁之洪迈年谱对涉及洪迈作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等。总体而言对于二书的研究已经积累一定数量,研究角度察,仍收“容斋诗话六卷,容斋四六丛谈一卷,容斋题也涉及版本梳理、四六形式特征探讨、作者批评思想详析、跋二卷”人附录“未编年著作”列,并言“以下各书,旧题洪著述价值意义总结等方面。迈撰,然均不见于宋元书志著录,实为自容斋随笔或夷如曾枣庄宋代四六创作的理论总结一一论宋代四六话坚志析出别行者”。(凌郁之.洪迈年谱 M.上海:上海古籍J.古籍研究,1 9 9 5

42、 2:5 8-6 4;施懿超.宋四六论稿 M.上出版社,2 0 0 6:5 1 6.)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5;奚彤云.中国古代文批评史稿笠泽堂书目于“文史类”记“容斋四六丛谈一册”(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6;谭家健.中华古今道明.笠泽堂书目M/钱谦益等.稿抄本明清藏书目三种,文通史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1 8 等。以上涉及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 0 0 3:2 5 8.)。清初曹溶所编、门人容斋四六丛谈大都以叙录形式与四六话四六谈并陶越增订学海类编在“集余三”文词类同时记有容斋诗列,以少量篇幅对该著作概而叙之,进行包括作者、版本、体话与容

43、斋四六丛话二书。因二书辑者均由明末跨入清例、主要论点等方面的简介,所述内容大体趋近。初,生活年代相近,目之所及均无确切的成书年份,故何者洪迈容斋随笔相关研究已较为全面,所感涉及洪迈四为先,笔者弗敢妄断。六批评方面的专题成果仅见于景祥容斋随笔中的文批参考文献:评 J.社会科学辑刊,2 0 1 2(6):2 1 9-2 2 5。该文着重从四六1周中孚.郑堂札记 M.秦曜宇,点校.南京:凤凰出版社,创作方法、思想内容、体制、创作主体及文本角度分析了洪2017:5.迈对于四六的态度与见解。2永塔,等.四库全书总目 M.北京:中华书局,1 9 6 5.笔者认为文与辞赋并不是同一个体系内的文体分类标3 莫

44、道才.论宋代四六话的兴起 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准,文是从语言修辞角度划分出的文体概念,具有独特的学社会科学版),1 9 9 6(1):42.包容性,语言修辞上的“化”可以覆盖的是包括赋在内从【4 洪迈.容斋随笔M.孔凡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 0 0 5.文学体裁角度所划分出的各种文体。赋虽然经由两汉散体5刘.文心雕龙 M.范文澜,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赋、六朝赋、唐代律赋、宋代文赋的整体演变,只要在语言1958:588.形式上两两对仗形成一定数量的句,即使是创作要求更6阮元.经室外集M/永,等.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加严格的律赋,只要达到对偶条件也应该视为赋的一种华书局,1 9

45、6 5.亚型。7脱脱,等.宋史 M.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1 1 5 7 4.6 8 则之中惟“四六之工,在于裁剪,若全句对全句,亦何8罗大经.鹤林玉露 M.王瑞来,点校.北京:中华书局,以见工”(谢极.四六谈 M/王水照.历代文话(第一册),1983:265.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7:3 4)一条纯为个人见解,未及9马端临.文献通考 M.北京:中华书局,2 0 1 1:9 7 3.唐宋之人与摘句。10曾枣庄.宋代四六创作的理论总结一论宋代四六话可详参奚彤云.中国古代文批评史稿M.上海:华东师J.古籍研究,1 9 9 5(2):6 1.范大学出版社,2 0 0 6:7 0

46、。11谢无量.文指南 M/谢无量.谢无量文集:第七卷.北云庄四六余话与后文所涉宋四六话对容斋随笔的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1 1:2 2 4.辑录均只摘正文,未载各则题目,所列条目名为笔者为比较12王锰.四六话 M/王水照.历代文话:第一册.上海:复之便根据原文内容添补之。且大学出版社,2 0 0 7:6.此处“删节”与前文“删改”略有不同,杨困道云庄四六余13阮元.四六丛话序 M/阮元,著.邓经元,点校.经室话在对容斋随笔的辑录中对文本个别地方存在改动,间集.北京:中华书局,1 9 9 3:7 40.有自铸伟词加以评论,而彭元瑞宋四六话对容斋随笔14曹振镛.宋四六话题识 M余祖坤.历代文话续编.南的辑录部分条目并未全部照录,而只是节取其中部分段落,京:凤凰出版社,2 0 1 3:1 3 0.但这些段落未改一字,且并无个人独见。15郭绍虞.宋诗话考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1 5:疑点诸如在辑录体例上,容斋四六丛谈辑容斋随笔116.每则均保留文前题目,容斋诗话只录正文,却不见容斋随笔原书各则之题。(责任编辑:潘维永)1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