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不同拉应力水平下循环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碳化行为研究.pdf

上传人:kel****01 文档编号:51968 上传时间:2021-06-0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5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同拉应力水平下循环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碳化行为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不同拉应力水平下循环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碳化行为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不同拉应力水平下循环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碳化行为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不同拉应力水平下循环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碳化行为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不同拉应力水平下循环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碳化行为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 0 1 5 年 第 1 1期 (总 第 3 1 3 期) N u mb e r 1 1 i n 2 0 1 5 ( T o t a l N o 3 1 3) 混 凝 土 Con c r e t e 原材 料及辅助物料 MATE RI AL AND ADM I NI CLE d o i : 1 0 3 9 6 9 i s s n 1 0 0 2 3 5 5 0 2 0 1 5 1 1 0 1 7 不 同拉应 力水平下循环再 生细骨料 混凝土碳化行 为研 究 封金财 。 高燕蓉。 朱平华 ( 常州大学土木工程系,江苏 常州 2 1 3 1 6 4 ) 摘要: 为探讨以废弃再生混凝土为骨料制备结

2、构用循环再生f 昆 凝土的可行性 , 试验研究了不同拉应力水平下二次循环再生细 骨料混凝土的碳化性能。 结果表明: 中应力水平有利于增大二次循环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碳化抗力, 当应力水平取 6 6 破坏荷 载时 , 碳化深度将达到最低值; 高应力水平则明显加速二次循环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碳化 ; 随着循环再生细骨料取代率的增大 , 二 次循环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平均碳化深度呈增加趋势。 基于 F i c k 定律, 建立了考虑应力水平与循环再生细骨料取代率影响的碳 化深度预测模型, 试验结果与预测模型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 关键词 : 再生混凝土 ; 循环再生细骨料 ; 碳化 ; 应力水平 ; 取代率

3、中图分类号 : T U 5 2 8 0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 3 5 5 0 ( 2 0 1 5 ) 1 1 0 0 5 6 0 5 Re c y c l e d f i n e a g gr e g a t e c o n c r e t e c a r b on a t i o n b e h a v i o r res e a r c h u n d e r d i ff e r e n t t e n s i l e s t r e s s F SNG J i n c a i,GAO Ya n r o n g , ZH U P i n u a ( De

4、p a r t me n t o f Ci v i l E n g i n e e ri n g, C h a n g z h o u Un i v e r s i t y, C h a n g z h o u 2 1 3 1 6 4 , C h i n a ) Abs t r ac t : To e x p l o r e t h e f e a s i b i l i t y o f r e c y c l e d c o n c r e f o r s t r u c t u r e ma d e by wa s t e c o n c r e t e s, s e c o n d a

5、r y c i r c u l a t e d r e c yc l e d fi n e a g g r e g a t e c o n c r e t e s we r e u s e d a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b j e c t toa n a l y z e a b o u t r e c y c l e d fi n e a g g r e g a c o n c r e c a r b o n a t i o n p e r f o r ma n c e u n d e r d i f - f e r e n t l e v e l s o f t

6、 e n s i l e s t r e s s b y a s e rie s o f t e s t s I t t u r n e d o ut th a t , c o mp ar e d t o t h e h i g h e r s t r es s l e v e l t ha t s e c o n d a ry s t r e s s l e v e l c o u l d i m p r o v e t h e r e c y c l e d c o n c r e t e c a r b o na tio n r e s i s t a n c e a p p r o p

7、 ria t e l y, mo r e o v e r the h i g h e r s t r e s s l e v e l s i g n i fic a n t l y a c c e l e r a t e d the r e c y c l e d c o n c r e c a r b o n a t i o n; I n d e e d, the c a r b o n ati o n v a l u e wo u l d r e a c h th e mi n i mu m i f the s tre s s l e v e l o f r e c y c l e d f

8、in e a gg r e g a t e c o n c r e we r e a t 6 6 o f the b r e a k i n g l o a d f r o m the a n g e l o f c a r b o n ati o n r e s i s t a n c e; W i th t he i n c r e a s e o f r e c yc l e d fin e a g g r e g a t e r a t e, a v e r a g e o f r e c y c l e d c o n c r e t e c arb o n a ti o n d e

9、 p th p e rfo r me d a t r e n d o f i n c r e a s e At l a s t , the c a r b o na t i on mod e l wa s e s t a b l i s h e d b y us i n g s t r e s s l e v e l , r e p l a c e me n t r a ti o a n d c a r b o n i z a t i o n t i me a s the i n d e p e n d e n t v a ria b l e f a c t o r, e x p e r i

10、me n t a l r e s u l t s a n d t he p r e d i c ti o n mo d e l c a l c ul a t i o n r e s ui t s we re i n go o d a gr e e me n t K e y wo r d s: r e c y c l e d c o n c r e ; c i r c u l a t e r e c y c l e d fi n e a g g r e g a t e ; c a r b o n a t i o n; s t r e s s l e v e l ; r e p l a c e r

11、 a t i o O 引 言 以废弃混凝土为再生骨料制备结构混凝土( 再生混凝 土 , R e c y c l e d A g g r e g a t e C o n c r e t e , R A C) 是提高其 利用层次 与利用率 的有效途径。 R A C实际工程 的大量应 用 , 对废弃 R A C的处理问题成为学术 界与工 程界将来 面临的重 大挑 战。 尤其是再生骨料质量离散性大 、 孑 L 隙率高等特点导致 再生混凝 土的耐久性 问题更 为突出。 在大气环境 下 , 碳 化 是引起再 生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失效 的主要因素 。 国内外学 者对再生 昆 凝土的碳化进行 了大量研究 , 取

12、得 了较为丰硕 的成果 。 但大多数仅从再生混凝土碳化 的影 响因素人手 , 着重 于再生混凝土本 身材料 的影 响 , 例如再生 骨料 、 水胶 比 。 和矿物掺合料 等多方面。 而也有部分学者 考虑荷载为影响 因素对再生混凝土碳化进行研究 , 例如雷 斌等 研究了同配合 比下不 同拉应力水平对再生混凝土 碳化深度 的影响规律。 但 以废弃再生混凝土为骨料来源 的 碳化耐久性研究成果鲜见报道。 本试验首先依据碳化深度 相等原则制备 了满足结构 混凝土用质量标 准的二次循环再生粗细骨料 , 然后研究 了 第二次循环再生细骨料混凝土在 四个应 力水平下 的碳化 行为 。 基于 F i c k第一

13、扩散定律建立综合考虑应力水平 、 细 骨料取代率 的碳化深度预测模型。 研究成果不仅可 以直接 指导再生混凝土的设计与工程应用 , 而且可 以为新建再生 混凝土结构 的耐久性设计与维护提供理论依据。 1试 验 概 况 1 1 试验用材料 1 1 1 二次循环再生骨料 为确保循环再生骨料来源 的工程代表性 , 以扬州惠民 再生资源有限公 司生产的首次再生骨料 制备再生混凝 土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一O 卜 O 8 基 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5 1 2 7 8 0 7 3 ) ;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 目, 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前瞻性联合研究项 目( B Y 2

14、 0 1 3 0 2 41 7 ) 5 6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 目标强度等级 C 3 0 , 目标坍落度 1 0 0 - 1 5 0 to n i ) 试件 , 标准 养护 2 8 d 后对试件施加弯曲荷载( 以拉应力控制 , 取应力 水平为 0 , 为试件破坏的抗拉强度) , 在加载条 件下碳 化4 4 d , 以模拟在常遇大气环境下 自然碳化 5 0年的受弯 构件实际工作状态 。 其原理简述 如下 : 肖建庄等 基 于各 国学 者共计 2 8组 的试 验数 据 回 归得到的再生混凝土的碳化深度数学模型 : 。 = 8 3 9 1 一 R ,

15、i t W ( T c C ) - 0 3 4 47 ( 1 ) 同时 , 他们又得出以混凝土强度 为主要参数的再生混 凝土碳化深度 的经验模 型: =Kc 。 Kk Kk T R ( 1一 )( + 2 5 ) ( 2) c 其中各参数含义见参考文献 1 1 。 将快速碳化与实际工程 的环境条件分别带入上式 , 并 令两者的碳 化深度 相等 , 则 可以得 到室 内快速碳 化天 数 ( d ) 与实际工程使用年 数 ( a ) 之间 的关 系, 而后平均两个 计算式得 出的快速碳化天数得 出本 试验所需 的快碳化 时 间。 快速碳化的环境条件依据 G B T 5 0 0 8 2 -2 0 0

16、 9 ( 普通混 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试验方法标准 的规定并试 验室 自 身条件而定 , C O , 浓度取 1 7 , 温度取 2 0 , 相对湿度取 6 5 。 实际工程的环境条件选择我 国南方地区 I 类环境 , 其 C O 浓度取 0 0 3 , 温度取 历年平 均气 温 ( 以常州 为例 ) 1 5 , 相对湿度取历年平均相对湿度( 以常州为例 ) 7 3 。 将加载碳化后 的首次再生 混凝土破碎为循 环二次再 生骨料 , 作为循环二次再生混凝土 的骨料来源 。 首次和二 次再生骨料性能见表 1 。 由表 1 可见 , 循环再生粗骨料达到中国 G B T 2 5 1 7 7 一 表

17、1 再生骨料性能 2 0 1 0的 I I类 、日本 J I S A 5 0 2 2 -2 0 0 9 的 M 级 、 英 国 B S 8 8 2 -1 9 9 2与美 国 A S T M 的 D 2 9 4 0 -2 0 0 3结 构物用再 生粗骨料 的相 关要 求 。 而 循 环 再 生 细骨 料 则 满 足 中 国 G B T 2 5 1 7 7 0 1 0 的 I I I 类 、 日本 J I S A 5 0 2 3 -2 0 0 9的 L级 相关要求 。 1 1 2 其他原材料 ( 1 ) 天然碎石 : 取 自常州市砂石 厂, 石 灰石碎石 , 粒径 范围 5 2 0 m m。 其

18、表观 密 度 为 2 6 7 0 k g m ; 压 碎值 为 1 4 3 ; 1 0 、 3 0 、 6 0 rai n的吸水率分别为0 7 、 1 2 、 1 4 。 ( 2 ) 砂 : 取 自常 州 市 砂 石 厂 , 普 通 河 砂 , 表 观 密 度 2 6 1 6 k g m ; 松散 堆 积密 度 1 5 2 5 k g m , 紧 密堆积 密 度 1 6 3 5 k g m ; 松散孔隙率 0 4 2 , 紧密孔隙率 0 3 8 ; 2 4 h的 吸水率为 0 2 ; 细度模数 3 0 , 区中砂 ; 需水量 2 2 5 m L 。 ( 3 ) 粉煤灰: 粉煤灰来常州市自湖塘热

19、电厂, 等级为级。 ( 4 ) 矿渣 : 矿渣 由常州市 中天钢铁提供 。 ( 5 ) 减水剂 : 采用 J K P C A( A型 ) 聚羧酸 缓凝减水 剂, 由江苏尼高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 6 ) 纤 维 : 选 用 长 1 2 mm 的聚 丙烯 纤 维 , 其 掺 量 为 0 1 。 1 2 配 合 比 用循环再生骨料制备循环再生细骨料混凝土 , 设计强 度等级 C 3 0 , 目标坍落度取 1 0 0 1 5 0 m m, 仅用二次循环再 生细骨料取代天然细骨料, 取代率从 1 0 到 4 0 , 级差 1 0 。 按照 J G J 5 5 2 0 1 1 普通 昆 凝土配合 比设计

20、规程 和 再生混凝土 E 1 2 设计二次循环再 生混凝 土 , 具体配合 比 见表 2 表 2 不同取代率下配合比 k g m 1 3试 验 方 法 国内外学者在研究混凝土应力 、 裂缝 的性能 时设计 了 各种不同的荷载加载装置 , 各有优缺点。 例如邢锋 设计 了多功能加载装置 , 分为两种尺寸规格 以适应 于较小和较 大试件的加载试验 。 而金祖权 等 设计 的高性能混凝 土 碳化加载装置 , 操作简单 , 加载准确 , 可 以实现对多组试件 同时加载 , 而且可以在不需要时拆卸保存 。 本试 验在金 祖 权 的加载装置上稍加 改善 , 以便于小 型试验应用 , 具体 加 载装置见 图

21、 1 。 2 试验 结果和分析 2 1 应力水平对碳 化性能的影响 2 1 1 不同拉应力水平对碳化影响的比较分析 图 2给出了不 同应力水平 下二次循环再 生混凝土碳 化速率与碳化时间的关系。 由图 2可见 , 在 2 8 d碳化龄期 内, 加 载应力为 7 0 破坏荷载水平 的再生混凝土试件 的碳 化速率处于最小值 , 而加 载 1 2 0 破坏荷载水平 的试件 的 碳化速率为最 大值 ; 随着 龄期的增加 , 循环再生 混凝土在 中等应力水平作用下 的平均碳化速率呈现逐渐下 降趋势 , 7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在高应力水平下先大幅增长后逐步下降

22、。 这说明高应力水 平对循环再生混凝土碳化的影响比较突 出, 尤其 在碳化初 期 , 急剧加快了碳化速率 。 这表明高应力水平下再生混凝 土 的抗碳化性能较差 , 主要原因是应力水平越高越有利 于 再生混凝土内部裂缝 的发展 , 加快了碳化速度 。 g 鲁 坦 挂 鲢 逃 稽 雕 加载 图 1 碳化加载装置 g 8 5 嚣 7 0 赚 5 5 4 0 2 5 +4 O 破坏荷载R A C +7 0 破坏荷 载R A C +1 0 0 破坏荷 载R A C 碳化 时间 图2 循环再生混凝土平均碳化速率变化 2 1 2 中应力水平对碳化性能 的影响 碳化深度与拉应力水平关系见 图 3 。 拉 应力

23、水 平 f d RC3 0 4 0 6 O 8 O 1 0 0 l 2 0 拉 应力水 平 ( c ) RC2 0 4 0 6O 8 0 1 00 1 2O 拉 应力水 平 ( e ) RC4 0 图 3 碳化深度实测值与不同拉应力水平关系 从 图 3 ( a ) 、 ( b ) 、 ( C ) 、 ( d ) 、 ( e ) 均可发现 , 加载应力为 7 0 破坏荷载的再生混凝土试块 的 7 、 1 4 、 2 1 、 2 8 d的碳化 深度值均小于 4 0 破坏荷载的再生混凝土试块 。 综合计算 其不同应力下 的碳化速率可 以发现在应力水平 4 0 、 7 0 破坏荷载下, 7 0 破坏荷

24、载的综合碳化速率是较小 的, 为 1 1 5 6 mm 4 。 相对地, 4 0 破坏荷载水平的综合碳化速率 反而高出 1 1 8 。 因此 , 从碳化 深度 和碳化 速率的角度 可 发现 : 在 中等应力水平下 , 随着应力水平 的加大 , 抗碳 化性 能也就越高 。 这可能是 由于中等应力 的施加迫使再 生混凝土 中孔 隙压缩 , 从而导致混凝土 内部孔 隙结 构整体变小 , 并 使大 量微裂缝闭合或宽度减小, 最终增大了再生混凝土密实 度, 减少了C O : 进入再生混凝土内部通道, 使得 C O : 渗透 速度变慢, 提高了再生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 2 1 3 高应力水平对碳化性能的影

25、响 从 图 3 得 出 在高等应力水平为 1 0 0 、 1 2 0 的破坏荷 载条件下, 将各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碳化深度均值与7 0 5 8 破坏荷载水平下试件的碳化深度 相比, 其 7 、 1 4 、 2 l 、 2 8 d 的 实测碳化深度均有不同幅度增加。 进一步综合计算这两个 应力下再生混凝土试块 的碳化深度增长率 ( 相对于 7 0 破 坏荷载碳化深度) , 可 以发现碳 化深 度增大率 随应力水平 上升而增 大。 由此可见 , 在高应 力水平 的前提下 , 随着 应力水平增 高, 相比较而言越容易被碳化。 由于对再生混凝土施加高 应力后会扩展 内部的细微裂缝并形成新的裂纹 。 而

26、裂缝的 扩展为 C O 气体开辟 了更多的渗透途径 , 导致再生混凝土 内的碱性物质更容易被碳化 , 扩大了碳化深度 。 图 3中 R C X代表再生混凝 土, 其 中 x表示再生细骨 料的取代率。 2 2 循环二次再生细骨料取代率对碳化性能影响 图 4给出了在应力水平 为 4 0 、 7 0 、 1 0 0 、 1 2 0 破坏 荷载下的再生混凝土细骨料取代率和碳化深度间的关系。 图4表明, 随着 细骨料 取代率的增大 , 循环再 生混凝土 的 2 8 d 碳化深度均有所增加 。 O 5 O 5 O 5 O 5 O 5 O 8 7 7 6 6 5 5 4 4 3 3 目g、 迥蓐 谨 0 9

27、 8 7 6 5 4 gg 商) _嚣啉髓 媾 谨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拟合四个应力水平下普通混凝土( 控制混凝土) 碳化 均值计算式为: X c = 1 0 8 5 1 6 一 0 1 5 3 2 7 。 在此基础上, 将 四个应力水平下的取代率与碳化深度均值的函数关系式 定为 : X =( 1 0 8 5 1 6 4 t 一 0 1 5 3 2 7 ) , ( r ) ( 3 ) 其中 : , ( r ) 循环二次再生细骨料取代率函数式 ; , 取代率 , 。 尝试运用实测数据分别 拟合线性关 系式可得 出以下 取代率计算式: 应力水平为 4 0

28、 破坏荷载 : -厂 ( r ) = 0 0 0 5 8 6 r + 0 0 1 3 9 9 r 2 + 1 0 1 4 0 5 ( 4 ) 其 中: 残值 : 0 0 0 1 5 7 , 拟合度 : 0 9 7 。 应力水平为 7 0 破坏荷载 : , ( r )= 0 0 0 3 9 3 r 十( 1 3 4 9 2 8 E一 4 ) F 2 + 0 9 4 2 4 5 ( 5 ) 其中, 残值: 3 3 7 5 5 5 1 0 , 拟合度: 0 9 9 。 应力水平 1 0 0 破坏荷载 : -厂 ( r )= 0 0 1 6 6 2 r+1 0 0 6 ( 6 ) 其中 , 残值 :

29、0 0 0 1 3 4 , 拟合度 : 0 9 9 。 应力水平 1 2 0 破坏荷载 : , ( r ) =( 0 0 1 8 3 9 r + 1 0 8 9 4 ) 4 t ( 7 ) 其中 , 残值 : 0 0 0 1 7 5 , 拟合度 : 0 9 9 。 拟合出来 的 四个 函数 计 算式 均 拟合 度 均 大 于等 于 0 9 7 , 可见将循环再生细骨料取代率与碳化深度的函数关 系定位为线性相关是可靠 的。 再 生细骨 料取代 率, 图 4 2 8 d碳化深度与取代率关系 图 5 p) 函数拟 合 图 2 3应 力水平作 用下循 环再生混凝土碳 化 系数 本研究在试验数据 的基

30、础上建立 以应力水平 为因子 的碳化深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式 。 首先根据无应力水平下 的碳化数值拟合建立基础碳化方程为: = 1 4 6 1 1 8 47 2 0 5 0 2 5 。随 后 在 该 方 程 的 基 础 上 假 设 X c=f ( P) ( 1 4 6 1 1 8 ) 一 2 0 5 0 2 5 ) ,f ( P ) 为应力水平 的函数式 , P为 拉应力水平 , 。 最后将数据处理得到相关系数 , 从 而拟合 出函数 , ( P ) 。 见 图5 。 由图 5拟合 出的结果为 : -厂 ( P ) - - 0 0 3 3 8 2 p一( 4 8 9 0 8 E- 4 ) P +

31、 ( 2 2 8 8 3 9 E一 6 ) p + 0 9 8 2 4 ( 8 ) 其拟合度 : 0 8 9 。 f ( p ) 函数式与袁承彬 总结 出的拉应力作用 下碳化 综合系数 K 相似 , 从定 量上证实 了拉应力在一定 程度上 会加速混凝 土碳化 , 建立了碳化深度( 或碳化 系数) 与应力 水平之 间的关 系。 2 4循环再 生混凝 土碳化深度预测模型 综合 4个应力水平 ( 4 0 、 7 0 、 1 0 0 、 1 2 0 ) 和 5种循 环二次再生细骨料取代率水平 ( 0 、 1 0 、 2 0 、 3 0 、 4 0 ) 下 共 8 0 个碳化深度实测值 , 采用 Ma

32、t l a b 软件建立综合碳 化 模型, 模拟数值图见图 6 。 图 6碳化 数值 三维模 拟 图 图 6中 X 轴表示应力水平 ( p ) , 其取值从 0 4 1 2 ; y 轴 表示取代率水平 ( r ) , 其值从 0 0 4 ; Z 轴表示 碳化深度值 ( X 。 ) 。 所有数值最终拟合 出下列方程式 : Xc=r 1 3 8 2 9+1 7 1 0 5r一1 51 4 l p o 4 3 3 4F 2+1 1 5 4 l p ) ( 8 ) 式( 8 ) 中, r 取值 0 - 1 , P取值0 - 1 2 。 当碳化龄期取 0时 , X 。 = 0 ; 当 r 为 0 , 无

33、 论 P取值多 少, x 恒大于0 ; 当应力水平取 0时, 在 r 的取值范围间 x 恒大于 0 , 均符合碳化实际情况。 图 7 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 将数据 回归此 方程复核计算 , 从 图 7可发现 , 实际数 值与预算值 问吻合度较好 , 拟合 相关 系数达 0 8 3 。 且从方 程( 8 ) 可以发现, 再生细骨料取代率越小, 碳化深度值越 59 O 9 8 7 6 5 4 3 2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小 , 与上述 2 2节讨论结果相似 ; 而当应力水平 为 6 6 时 , 再 生混凝土碳化深度值达到最小 , 与 2 1 节 中应力

34、水平下 再生混凝土碳化规律相近 。 3 结论 ( 1 ) 随着循环再生细骨料取代率增大 , 循环再生 细骨 料混凝土碳化深度呈上升趋势。 ( 2 ) 循环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碳化抗力随着拉应力水平 的加大 , 在中等拉应力水平下提高 , 碳化速率减缓 , 在高拉 应力水平下碳化抗力显著降低 , 碳化速率加大。 ( 3 ) 循环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碳化深度与拉应力水平为 一 元 三次函数关系 , 与循环再生细骨料取代率在 中等拉应 力水平下呈一元二次函数关系 , 在高拉应力水平下基本成 线性关 系。 ( 4 ) 建立了综合考虑拉应力水平与循环再生细骨料 取 代率 的循环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碳化 深度预测模型

35、 , 试验实 测值与理论值吻合较好 , 可为 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1 崔正龙, 路沙沙, 汪振双 再生骨料特性对再生混凝土强度和 碳化性能的影响 J 建筑材料学报 , 2 0 1 2 ( 4 ) : 2 6 4 2 6 7 2 黄莹 , 邓志恒, 许辉 再生混凝土碳化性能试验研究E J 新型建 筑材料, 2 0 1 2 ( 9 ) : 1 9 2 1 3 朱从香, 杨鼎宜 , 许飞 浸泡法强化再生混凝土抗碳化试验研 究 J 混凝土, 2 0 1 2 ( 9 ) : 6 5 6 8 4 3 R Y O U J S , L E E Y S C h a r a c t e r i z

36、a t i o n o f r e c y c l e d c o a r s e a g g r e - g a t e ( R C A) v i a a s u r f a c e c o i n g m e t h o d J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 Con c r e t e S t r u c t u r e s a n d M a t e ria l s , 2 01 4, 2: 1 6 51 7 2 5 A m 6 n i o A n d r 6 , J o r g e d e B r i t o , A l e x

37、 a n d r a R o s a D u r a b i l i t y p e r f o r ma n c e o f c o n c r e t e i n c o r po r a t i n g c o a r s e a g g r e g a t e s f r o m ma r b l e i n d u s t r y w a s t e J J o u rna l o f C l e a n e r P r o d u c ti o n , 2 0 1 4 , 6 5 : 上接第 5 5页 4 P A S S U E L L O A, MO R I C O N I G,

38、 S H A H S P C r a c k i n g b e h a v i o r o f c o n c r e te w i t h s h r i n g k a g e r e d u c i n g a d m i x t u r e s a n d P V A fi b e r s J Ce me n t a n d Co n c r e t e Co mp o s i t e s , 2 0 0 9, 31: 6 0 07 0 4 5 B A Z A N T Z P , T A B B A R A M R, K A Z E MI M T, e t a 1 R a n d o

39、 m p a r t i c l e mo d e l f o r f r a c t u r e o f a g g r e g a t e o f fi b e r c o m p o s i t i e s J J o u r n a l o f En g i ne e rin g, 1 9 9 0 6 王永波 P V A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D 重庆 : 重庆大学 , 2 0 0 5 7 李艳, 梁兴文, 刘泽军 P V A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 性能与 设计I- J 混凝土 , 2 0 0 9 ( 1 2 ) : 5 4 5 7 8 闰长旺, 张菊 , 贾金青 高弹模

40、P V A纤维超高强混凝土拉压比 试验研究 J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 0 1 2 ( 1 ) : 5 86 2 9 贺亮, 孙林柱 , 徐颖 , 等 P V A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试 验研究 J 混凝土 , 2 0 1 5 ( 1 ) : 8 6 8 9 1 0 3 高淑玲 , 徐世 熄 利用水平外力总功研究 P V A纤维增强水泥 6 0 6 7 3 8 93 9 6 孙亚丽 水灰比对再生混凝土碳化和护筋能力影响研究 J 新 型建筑材料 , 2 0 1 3 ( 6 ) : 2 0 2 2 霍艳华 , 毛添钿, 熊进刚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 J 四川建筑科

41、学研究 , 2 0 1 2 , 4 ( 2 ) : 1 9 1 1 9 4 r 8 H e b 6 G u r d i 6 n 。 E v a G a r c l a A l c o c e l , F r a n c i s c o B a e z a B r o t o n s , e t a 1 Co r r o s i o n b e h a vi o r o f s t e e l r e i n f o r c e me n t i n c o nc r e t e wi t h r e c y c l e d a g g r e g a t e s , fl y a s h a

42、n d s p e n t c r a c k i n g c a t a l y s t J Ma t e ria l s , 2 01 4, 7: 3 1 7 6 31 9 7 9 孙浩, 王培铭 , 孙家瑛 再 生混凝土抗气渗性及抗碳化性能研 究 J 建筑材料学报 , 2 0 0 6 ( 1 ) : 8 6 9 1 1 0 雷斌 再生混凝土梁耐久性能研究 D 上海: 同济大学土木工 程学院, 2 0 0 9 1 1 肖建庄 , 雷斌 再生混凝土碳化模型与结构耐久性设计 J 建 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 0 0 8 , 2 5 ( 3 ) : 6 7 7 2 1 2 肖建庄 再生混凝土 M

43、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0 0 8 1 3 邢锋, 冷发光, 冯乃谦, 等 长期持续荷载对素混凝土氯离子渗 透性的影响 J 混凝土 , 2 0 0 4 ( 5 ) : 3 8 1 4 金祖权, 孙伟, 张云生, 等 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的碳化深度 J 建筑材料学报 , 2 0 0 5 , 8 ( 2 ) : 1 7 9 1 8 3 1 5 袁承彬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碳化及氯离子侵蚀环境下的呵 久性研究 D 南京: 河海大学, 2 0 0 2 : 3 6 第一作者 : 封金财( 1 9 7 0一 ) , 男, 副教授 , 主要研究方向 : 混凝土 结构耐久性。 联系地址 : 江苏省常州币武

44、进区科技城明行楼( 常州大学环境学 院) 一楼结构买验室( 2 1 3 1 6 4 ) 联 系电话 : 1 3 9 6 1 1 5 0 7 6 2 通讯作者 : 高燕蓉( 1 9 8 9一 ) , 女 , 硕士研究生。 联 系电话 : 1 3 8 6 1 0 0 8 9 2 6 基复合材料韧性 J 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0 7 ( 2 ) : 3 2 4 3 2 9 1 1 吴李国 P V A纤维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J 现代纺织技术, 2 0 0 1 ( 4 ) : 5 2 5 4 1 2 陈婷 , 詹炳根 设计 P V A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J 混凝土 , 2 0 0

45、 3 ( 1 1 ) : 3 6+ 1 0 1 3 崔小燕 P V A纤维混凝土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J 江苏建材 , 2 0 1 5 ( 2 ) : 2 1 2 3 第一作者: 王雨( 1 9 9 1一) , 男,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水泥基复 合材料。 联系地址: 安徽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 2 3 2 0 0 1 ) 联 系 电话 : 1 5 1 5 6 6 4 0 2 2 8 通讯作者 : 孙林柱( 1 9 6 4一 ) , 男, 教授 , 研究方向: 水泥基复合材 料。 联 系 电话 : 1 3 7 0 6 6 5 9 6 5 6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建筑论文/制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