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解答题1如图所示,A(1,0)、点B在y轴上,将三角形OAB沿x轴负方向平移,平移后的图形为三角形DEC,且点C的坐标为(-3,2)(1)直接写出点E的坐标 ;D的坐标 (3)点P是线段CE上一动点,设CBP=x,PAD=y,BPA=z,确定x, y,z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如图1,已知直线CDEF,点A,B分别在直线CD与EF上P为两平行线间一点(1)若DAP40,FBP70,则APB (2)猜想DAP,FBP,APB之间有什么关系?并说明理由;(3)利用(2)的结论解答:如图2,AP1,BP1分别平分DAP,FBP,请你写出P与P1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如图3,AP2,BP
2、2分别平分CAP,EBP,若APB,求AP2B(用含的代数式表示)3如图,已知直线射线CD,P是射线EB上一动点,过点P作PQEC交射线CD于点Q,连接CP作,交直线AB于点F,CG平分(1)若点P,F,G都在点E的右侧,求的度数;(2)若点P,F,G都在点E的右侧,求的度数;(3)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情形,使?若存在,求出的度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如图,直线与、分别交于点、,点在直线上,过点作,垂足为点(1)如图1,求证:;(2)若点在线段上(不与、重合),连接,和的平分线交于点请在图2中补全图形,猜想并证明与的数量关系; 5如图1,MNPQ,点C、B分别在直线MN、PQ上
3、,点A在直线MN、PQ之间(1)求证:CABMCA+PBA;(2)如图2,CDAB,点E在PQ上,ECNCAB,求证:MCADCE;(3)如图3,BF平分ABP,CG平分ACN,AFCG若CAB60,求AFB的度数6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沿对折,使落在的位置;(1)若的度数为,试求的度数(用含的代数式表示);(2)如图,再将纸片沿对折,使得落在的位置若,的度数为,试求的度数(用含的代数式表示);若,的度数比的度数大,试计算的度数7阅读理解:计算时,若把与分别各看着一个整体,再利用分配律进行运算,可以大大简化难度过程如下:解:设为A,为B,则原式=B(1+A)A(1+B)=B+ABAAB=BA=
4、请用上面方法计算:-8规定:求若干个相同的有理数(均不等于 0)的除法运算叫做除方,如 222,(3)(3)(3)(3)等,类比有理数的乘方,我们把222记作2,读作“2的圈 3 次方,”(3)(3)(3)(3)记作(3),读作:“(3)的圈 4 次方”一般地,把个记作 a,读作 “a 的圈 n次方”(初步探究)(1)直接写出计算结果:2,()(深入思考)2 我们知道,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除法运算可以转化为乘法运算,有理数的除方运算如何转化为乘方运算呢?(2)试一试,仿照上面的算式,将下列运算结果直接写成幂的形式5;()(3)猜想:有理数 a(a0)的圈n(n3)次方写成幂的形
5、式等于多少(4)应用:求(-3)8(-3)-()9()9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方”运算,下面介绍一种新运算,即“对数”运算定义:如果(a0,a1,N0),那么b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例如:因为,所以;因为,所以根据“对数”运算的定义,回答下列问题:(1)填空: , (2)如果,求m的值(3)对于“对数”运算,小明同学认为有“(a0,a1,M0,N0)”,他的说法正确吗?如果正确,请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并加以改正10给定一个十进制下的自然数,对于每个数位上的数,求出它除以的余数,再把每一个余数按照原来的数位顺序排列,得到一个新的数,定义这个新数为原数的“模二数”,记为.如.对于
6、“模二数”的加法规定如下:将两数末位对齐,从右往左依次将相应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规定:与相加得;与相加得与相加得,并向左边一位进.如的“模二数”相加的运算过程如下图所示.根据以上材料,解决下列问题:(1)的值为_ ,的值为_ (2)如果两个自然数的和的“模二数”与它们的“模二数”的和相等,则称这两个数“模二相加不变”.如,因为,所以,即与满足“模二相加不变”.判断这三个数中哪些与“模二相加不变”,并说明理由;与“模二相加不变”的两位数有_个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对于任意实数x,符号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在数轴上,当x是整数,就是x,当x不是整数时,是点x左侧的第一个整数点,如,
7、则_,_(2)2015年11月24日,杭州地铁1号线下沙延伸段开通运营,极大的方便了下沙江滨居住区居民的出行,杭州地铁收费采用里程分段计价,起步价为2元/人次,最高价为8元/人次,不足1元按1元计算,具体权费标准如下:里程范围4公里以内(含4公里)4-12公里以内(含12公里)12-24公里以内(含24公里)24公里以上收费标准2元4公里/元6公里/元8公里/元若从下沙江滨站到文海南路站的里程是3.07公里,车费_元,下沙江滨站到金沙湖站里程是7.93公里,车费_元,下沙江滨站到杭州火东站里程是19.17公里,车费_元;若某人乘地铁花了7元,则他乘地铁行驶的路程范围(不考虑实际站点下车里程情况
8、)?12如图1,把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沿对角线剪开,所得的4个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面积为2的大正方形由此得到了一种能在数轴上画出无理数对应点的方法(1)图2中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_,_; (2)请你参照上面的方法:把图3中的长方形进行剪裁,并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在图3中画出裁剪线,并在图4的正方形网格中画出拼成的大正方形,该正方形的边长_(注:小正方形边长都为1,拼接不重叠也无空隙) 在的基础上,参照图2的画法,在数轴上分别用点M、N表示数a以及(图中标出必要线段的长)13已知A(0,a)、B(b,0),且+(b4)20(1)直接写出点A、B的坐标;(2)点C为x轴负半轴上一点满足SABC15
9、如图1,平移直线AB经过点C,交y轴于点E,求点E的坐标;如图2,若点F(m,10)满足SACF10,求m(3)如图3,D为x轴上B点右侧的点,把点A沿y轴负半轴方向平移,过点A作x轴的平行线l,在直线l上取两点G、H(点H在点G右侧),满足HB8,GD6当点A平移到某一位置时,四边形BDHG的面积有最大值,直接写出面积的最大值14如图1,点在直线、之间,且(1)求证:;(2)若点是直线上的一点,且,平分交直线于点,若,求的度数;(3)如图3,点是直线、外一点,且满足,与交于点已知,且,则的度数为_(请直接写出答案,用含的式子表示)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坐标为,点坐标为,过点作直线轴,垂足
10、为,交线段于点.(1)如图1,过点作,垂足为,连接.填空:的面积为_;点为直线上一动点,当时,求点的坐标;(2)如图2,点为线段延长线上一点,连接,线段交于点,若,请直接写出点的坐标为_.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意两点,如果,则称与互为“距点”例如:点,点,由,可得点与互为“距点”(1)在点,中,原点的“距点”是_(填字母);(2)已知点,点,过点作平行于轴的直线当时,直线上点的“距点”的坐标为_;若直线上存在点的“点”,求的取值范围(3)已知点,的半径为,若在线段上存在点,在上存在点,使得点与点互为“距点”,直接写出的取值范围17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图形G和图形G上的任意点P(
11、x,y),给出如下定义:将点P(x,y)平移到P(x+t,yt)称为将点P进行“t型平移”,点P称为将点P进行“t型平移”的对应点;将图形G上的所有点进行“t型平移”称为将图形G进行“t型平移”例如,将点P(x,y)平移到P(x+1,y1)称为将点P进行“l型平移”,将点P(x,y)平移到P(x1,y+1)称为将点P进行“l型平移”已知点A (2,1)和点B (4,1)(1)将点A (2,1)进行“l型平移”后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 (2)将线段AB进行“l型平移”后得到线段AB,点P1(1.5,2),P2(2,3),P3(3,0)中,在线段AB上的点是 若线段AB进行“t型平移”后与坐标轴有公共
12、点,则t的取值范围是 (3)已知点C (6,1),D (8,1),点M是线段CD上的一个动点,将点B进行“t型平移”后得到的对应点为B,当t的取值范围是 时,BM的最小值保持不变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连接,将向下平移6个单位得线段,其中点的对应点为点(1)填空:点的坐标为_,线段平移到扫过的面积为_(2)若点是轴上的动点,连接如图,当点在轴正半轴时,线段与线段相交于点,用等式表示三角形的面积与三角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当将四边形的面积分成13两部分时,求点的坐标19数学活动课上,小新和小葵各自拿着不同的长方形纸片在做数学问题探究(1)小新经过测量和计算得到长方形纸片的长宽之比
13、为3:2,面积为30,请求出该长方形纸片的长和宽;(2)小葵在长方形内画出边长为a,b的两个正方形(如图所示),其中小正方形的一条边在大正方形的一条边上,她经过测量和计算得到长方形纸片的周长为50,阴影部分两个长方形的周长之和为30,由此她判断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00,间小葵的判断正确吗?请说明理由20某公园的门票价格如下表所示:某中学七年级(1)、(2)两个班计划去游览该公园,其中(I)班的人数较少,不足 50 人;(2) 班人数略多,有 50 多人如果两个班都以班为单位分别购票,则一共应付 1172 元,如 果两个班联合起来,作为一个团体购票,则需付 1078 元 (1)列方程求出两个班各有
14、多少学生;(2)如果两个班联合起来买票,是否可以买单价为 9 元的票?你有什么省钱的方法来帮 他们买票呢?请给出最省钱的方案21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a,0),B(0,b),其中a,b满足将点B向右平移2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C点D,E分别为线段BC,OA上一动点,点D从点C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点B运动,同时点E从点O以3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点A运动,在D,E运动的过程中,DE交四边形BOAC的对角线OC于点F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0t10),四边形BOED的面积记为S四边形BOED(以下面积的表示方式相同)(1)求点A和点C的坐标;(2)若S四边形BOEDS四边形ACDE,求t
15、的取值范围;(3)求证:在D,E运动的过程中,SOEFSDCF总成立22对a,b定义一种新运算T,规定:T(a,b)(a+2b)(ax+by)(其中x,y均为非零实数)例如:T(1,1)3x+3y(1)已知T(1,1)0,T(0,2)8,求x,y的值;(2)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若a2,求x+y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点A(x,y)落在坐标轴上,将线段OA沿x轴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线段OA,坐标轴上有一点B满足三角形BOA的面积为9,请直接写出点B的坐标23某数码专营店销售A,B两种品牌智能手机,这两种手机的进价和售价如表所示:AB进价(元/部)330037
16、00售价(元/部)38004300(1)该店销售记录显示,三月份销售A、B两种手机共34部,且销售A种手机的利润恰好是销售B种手机利润的2倍,求该店三月份售出A种手机和B种手机各多少部?(2)根据市场调研,该店四月份计划购进这两种手机共40部,要求购进B种手机数不低于A种手机数的,用于购买这两种手机的资金低于140000元,请通过计算设计所有可能的进货方案24我们把关于x的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合成一种特殊组合,且当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正好也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时,我们把这种组合叫做“有缘组合”;当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不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时,我们把这种组合叫做“无缘组合”(1)请判断
17、下列组合是“有缘组合”还是“无缘组合”,并说明理由;(2)若关于x的组合是“有缘组合”,求a的取值范围;(3)若关于x的组合是“无缘组合”;求a的取值范围25阅读下列材料:问题:已知xy2,且x1,y0解:xy2xy+2,又x1y+21y1又y01y01+2y+20+2即1x2+得1+1x+y0+2x+y的取值范围是0x+y2请按照上述方法,完成下列问题:(1)已知xy3,且x1,y0,则x的取值范围是 ;x+y的取值范围是 ;(2)已知xya,且xb,y2b,根据上述做法得到-23x-y10,求a、b的值26阅读材料:如果x是一个有理数,我们把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记作例如,那么,其中例如,请你
18、解决下列问题:(1)_,_;(2)如果,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_;(3)如果,那么x的值是_;(4)如果,其中,且,求x的值27阅读理解:定义:,为数轴上三点,若点到点的距离是它到点的时距离的(为大于1的常数)倍,则称点是的倍点,且当是的倍点或的倍点时,我们也称是和两点的倍点例如,在图1中,点是的2倍点,但点不是的2倍点(1)特值尝试若,图1中,点_是的2倍点(填或)若,如图2,为数轴上两个点,点表示的数是,点表示的数是4,数_表示的点是的3倍点(2)周密思考:图2中,一动点从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向左运动秒,若恰好是和两点的倍点,求所有符合条件的的值(用含的式子表示)(3)拓展应用数轴
19、上两点间的距离不超过30个单位长度时,称这两点处于“可视距离”若(2)中满足条件的和两点的所有倍点均处于点的“可视距离”内,请直接写出的取值范围(不必写出解答过程)2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CD/x轴,CD=AB(1)求点D的坐标:(2)四边形OCDB的面积四边形OCDB;(3)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B=四边形OCDB;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9对,定义一种新的运算,规定:(其中)(1)若已知,则_(2)已知,求,的值;(3)在(2)问的基础上,若关于正数的不等式组恰好有2个整数解,求的取值范围30学校美术组要去商店购买铅笔和橡皮,若购买60支铅笔和30块橡
20、皮,则需按零售价购买,共支付30元;若购买90支铅笔和60块橡皮,则可按批发价购买,共支付40.5元已知每支铅笔的批发价比零售价低0.05元,每块橡皮的批发价比零售价低0.10元(1)求每支铅笔和每块橡皮的批发价各是多少元?(2)小亮同学用4元钱在这家商店按零售价买同样的铅笔和橡皮(两样都要买,4元钱恰好用完),共有哪几种购买方案?【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解答题1(1)(-2,0);(-3,0);(2)z=x+y证明见解析【分析】(1)依据平移的性质可知BCx轴,BC=AE=3,然后依据点A和点C的坐标可得到点E和点D的坐标;(2过点P作PFBC交AB于点F,则PFAD,然后
21、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到BPF=CBP=x,APF=DAP=y,最后,再依据角的和差关系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1)将三角形OAB沿x轴负方向平移,BCx轴,BC=AE=3C(-3,2),A(1,0),E(-2,0),D(-3,0)故答案为:(-2,0);(-3,0)(2)z=x+y证明如下:如图,过点P作PFBC交AB于点F,则PFAD,BPF=CBP=x,APF=DAP=y,BPABPF+APF=x+y=z,z=x+y【点睛】此题是几何变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的特点,平移得性质,平面坐标系中点的坐标和距离的关系,解本题的关键是由线段和部分点的坐标,得出其它点的坐标2(1)110;(2
22、)猜想:APB=DAP+FBP,理由见解析;(3)P=2P1,理由见解析;AP2B=【分析】(1)过P作PMCD,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APM=DAP,再根据平行公理求出CDEF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MPB=FBP,最后根据APM+MPB=DAP+FBP等量代换即可得证;(2)结论:APB=DAP+FBP (3)根据(2)的规律和角平分线定义解答; 根据的规律可得APB=DAP+FBP,AP2B=CAP2+EBP2,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角等于180列式整理即可得解【详解】(1)证明:过P作PMCD, APM=DAP(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CDEF(已知), PMC
23、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MPB=FBP(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PM+MPB=DAP+FBP(等式性质) 即APB=DAP+FBP=40+70=110 (2)结论:APB=DAP+FBP 理由:见(1)中证明 (3)结论:P=2P1; 理由:由(2)可知:P=DAP+FBP,P1=DAP1+FBP1,DAP=2DAP1,FBP=2FBP1, P=2P1 由得APB=DAP+FBP,AP2B=CAP2+EBP2, AP2、BP2分别平分CAP、EBP, CAP2=CAP,EBP2=EBP, AP2B=CAP+EBP, = (180-DAP)+ (180-FBP), =1
24、80- (DAP+FBP), =180- APB, =180-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熟记性质与概念是解题的关键,此类题目,难点在于过拐点作平行线3(1)40;(2)65;(3)存在,56或20【分析】(1)依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PCG的度数;(2)依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ECG=GCF=25,再根据PQCE,即可得出CPQ=ECP=65;(3)设EGC=4x,EFC=3x,则GCF=4x-3x=x,分两种情况讨论:当点G、F在点E的右侧时,当点G、F在点E的左侧时,依据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1)CEB=100,
25、ABCD,ECQ=80,PCF=PCQ,CG平分ECF,PCGPCF+FCGQCF+FCE=ECQ=40;(2)ABCDQCG=EGC,QCG+ECG=ECQ=80,EGC+ECG=80,又EGC-ECG=30,EGC=55,ECG=25,ECG=GCF=25,PCF=PCQ=(80-50)=15,PQCE,CPQ=ECP=65;(3)设EGC=4x,EFC=3x,则GCF=FCD=4x-3x=x,当点G、F在点E的右侧时,则ECG=x,PCF=PCD=x,ECD=80,x+x+x+x=80,解得x=16,CPQ=ECP=x+x+x=56;当点G、F在点E的左侧时,则ECG=GCF=x,CGF
26、=180-4x,GCQ=80+x,180-4x=80+x,解得x=20,FCQ=ECF+ECQ=40+80=120,PCQFCQ60,CPQ=ECP=80-60=2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4(1)证明见解析;(2)补图见解析;当点在上时,;当点在上时,【分析】(1)过点作,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2)分两种情况:当点在上,当点在上,再过点作即可求解【详解】(1)证明:如图,过点作, ,(2)补全图形如图2、图3,猜想:或证明:过点作 , ,平分,如图3,当点在上时,平分,即如图2,当点在上时,平分,即【点睛】本题考查
27、了平行线的基本性质、角平分线的基本性质及角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准确作出平行线,找出角与角之间的数量关系5(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120【分析】(1)过点A作ADMN,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MCADAC,PBADAB,根据角的和差等量代换即可得解;(2)由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到、CAB+ACD180,由邻补角定义得到ECM+ECN180,再等量代换即可得解;(3)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FAB120GCA,再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及平行线的性质得到GCAABF60,最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即可求解【详解】解:(1)证明:如图1,过点A作ADMN,MNPQ,ADMN,A
28、DMNPQ,MCADAC,PBADAB,CABDAC+DABMCA+PBA,即:CABMCA+PBA;(2)如图2,CDAB,CAB+ACD180,ECM+ECN180,ECNCABECMACD,即MCA+ACEDCE+ACE,MCADCE;(3)AFCG,GCA+FAC180,CAB60即GCA+CAB+FAB180,FAB18060GCA120GCA,由(1)可知,CABMCA+ABP,BF平分ABP,CG平分ACN,ACN2GCA,ABP2ABF,又MCA180ACN,CAB1802GCA+2ABF60,GCAABF60,AFB+ABF+FAB180,AFB180FABFBA180(12
29、0GCA)ABF180120+GCAABF12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准确的推导是解决本题的关键6(1) ;(2) ;【分析】(1)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由折叠的性质可知,2=BFE,再根据平角的定义求解即可;(2) 由(1)知,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 ,再由折叠的性质及平角的定义求解即可;由(1)知,BFE = ,由可知:,再根据条件和折叠的性质得到,即可求解【详解】解:(1)如图,由题意可知,由折叠可知(2)由题(1)可知 ,再由折叠可知:,;由可知:,由(1)知,又的度数比的度数大,【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属于综合题,有一定难度,熟记“两直线平
30、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及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7(1);(2).【分析】根据发现的规律得出结果即可;根据发现的规律将所求式子变形,约分即可得到结果【详解】(1)设为A,为B,原式=(1+A)B(1+B)A=B+ABAAB=BA=;(2)设为A,为B,原式=(1+A)B(1+B)A=B+ABAAB=BA=【点睛】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8(1),-2;(2)()4,(2)8;(3);(4).【分析】(1)分别按公式进行计算即可;(2)把除法化为乘法,第一个数不变,从第二个数开始依次变为倒数,由此分别得出结果;(3)结果前两个数相除为1,第三个数
31、及后面的数变为,则a=a()n-1;(4)将第二问的规律代入计算,注意运算顺序【详解】解:(1)2=222=,()=()()=2;(2)5=5=()4,同理得;()=(2)8;(3)a=a; (4)(-3)8(-3)-()9()=(-3)8( )7 -()9(-2)6=-3-(-)3=-3+=.【点睛】本题是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也是一个新定义的理解与运用;一方面考查了有理数的乘除法及乘方运算,另一方面也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注意:负数的奇数次方为负数,负数的偶数次方为正数,同时也要注意分数的乘方要加括号,对新定义,其实就是多个数的除法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9(1)1,4;(2)m=10 ;(3
32、)不正确,改正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新定义由61=6、34=81可得log66=1,log381=4;(2)根据定义知m2=23,解之可得;(3)设ax=M,ay=N,则logaM=x、logaN=y,根据axay=ax+y知ax+y=MN,继而得logaMN=x+y,据此即可得证试题解析:解:(1)61=6,34=81,log66=1,log381=4故答案为:1,4;(2)log2(m2)=3,m2=23,解得:m=10;(3)不正确,设ax=M,ay=N,则logaM=x,logaN=y(a0,a1,M、N均为正数)axay=,=MN,logaMN=x+y,即logaMN=
33、logaM+logaN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和整式的混合运算,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可以利用新定义进行解答问题10(1)1011,1101;(2)12,65,97,见解析,38【分析】(1) 根据“模二数”的定义计算即可;(2) 根据“模二数”和模二相加不变”的定义,分别计算和12+23,65+23,97+23的值,即可得出答案设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为a,个位数字为b,根据a、b的奇偶性和“模二数”和模二相加不变”的定义进行讨论,从而得出与“模二相加不变”的两位数的个数【详解】解: (1) ,故答案为:, ,与满足“模二相加不变”.,与不满足“模二相加不变”.,与满足“模二相加不变”当此两位数小于
34、77时,设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为a,个位数字为b,;当a为偶数,b为偶数时,与满足“模二相加不变”有12个(28、48、68不符合)当a为偶数,b为奇数时,与不满足“模二相加不变”.但27、47、67、29、49、69符合共6个当a为奇数,b为奇数时,与不满足“模二相加不变”.但17、37、57、19、39、59也不符合当a为奇数,b为偶数时,与满足“模二相加不变”有16个,(18、38、58不符合) 当此两位数大于等于77时,符合共有4个综上所述共有12+6+16+4=38故答案为:38【点睛】本题考查新定义,数字的变化类,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能够理解定义是
35、解题的关键11(1);(2)2;3;6这个乘客花费7元乘坐的地铁行驶的路程范围为:大于公里小于等于32公里【分析】(1)根据题意,确定实数左侧第一个整数点所对应的数即得;(2)根据表格确定乘坐里程的对应段,然后将乘坐里程分段计费并累加即得;根据表格将每段的费用从左至右依次累加直至费用为7元,进而确定7元乘坐的具体里程即得【详解】(1)故答案为:;(2)3.07公里需要2元7.93公里所需费用分为两段即:前4公里2元 ,后3.93公里1元7.93公里所需费用为:(元)公里所需费用分为三段计费即: 前4公里2元,4至12公里2元,12公里至19.17公里2元;公里所需费用为:(元)故答案为:2;3
36、;6由题意得:乘坐24公里所需费用分为三段:前4公里2元,4至12公里2元,12公里至24公里2元;乘坐24公里所需费用为:(元)由表格可知:乘坐24公里以上的部分,每一元可以坐8公里7元可以乘坐的地铁最大里程为:(公里)这个乘客花费7元乘坐的地铁行驶的路程范围为:大于公里小于等于32公里答:这个乘客花费7元乘坐的地铁行驶的路程范围为:大于公里小于等于32公里【点睛】本题是阅读材料题,考查了实数的实际应用,根据材料中的新定义举一反三并挖掘材料中深层次含义是解题关键12(1),;(2)图见解析,;见解析【分析】(1)根据图1得到小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即可得出数轴上点A和点B表示的数(2)根据长方形
37、的面积得正方形的面积,即可得到正方形的边长,再画出图象即可;(3)从原点开始画一个长是2,高是1的长方形,对角线长即是a,再用圆规以这个长度画弧,交数轴于点M,再把这个长方形向左平移3个单位,用同样的方法得到点N【详解】(1)由图1知,小正方形的对角线长是,图2中点A表示的数是,点B表示的数是,故答案是:,;(2)长方形的面积是5,拼成的正方形的面积也应该是5,正方形的边长是,如图所示:故答案是:;如图所示:【点睛】本题考查无理数的表示方法,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模仿题目中给出的解题方法进行求解13(1)A(0,5),B(4,0);(2)E(0,);2或6;(3)24【分析】(1)根据二次根式
38、和偶次幂的非负性得出a,b解答即可;(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点C的坐标,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解答即可;延长CA交直线l于点H(a,10),过点H作HMx轴于点M,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解答即可;(3)平移GH到DM,连接HM,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解答即可【详解】解:(1),且,(b4)20,a50,b40,解得:a5,b4,A(0,5),B(4,0);(2)连接BE,如图1,BC6,C(2,0),ABCE,SABCSABE,AE,OE,E(0,);F(m,10),点F在过点G(0,10)且平行于x轴的直线l上,延长CA交直线l于点H(a,10),过点H作HMx轴于点M,则M(a,0),如图2,SH
39、CMSACO+S梯形AOMH,解得:a2,H(2,10),SAFCSCFHSAFH,FH4,H(2,10),F(2,10)或(6,10),m2或6;(3)平移GH到DM,连接HM,则GDHM,GDHM,如图3,四边形BDHG的面积BHM的面积,当BHHM时,BHM的面积最大,其最大值【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图形与坐标及平移的性质,熟练掌握图形与坐标及平移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4(1)见解析;(2)10;(3)【分析】(1)过点E作EFC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结合已知条件,得出即可证明;(2)过点E作HECD,设 由(1)得ABCD,则ABCDHE,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再由
40、平分,得出则,则可列出关于x和y的方程,即可求得x,即的度数;(3)过点N作NPCD,过点M作QMCD,由(1)得ABCD,则NPCDABQM,根据和,得出根据CDPNQM,DENB,得出即根据NPAB,得出再由,得出由ABQM,得出因为,代入的式子即可求出【详解】(1)过点E作EFCD,如图,EFCD, , EFAB,CDAB;(2)过点E作HECD,如图,设 由(1)得ABCD,则ABCDHE,又平分,即解得:即;(3)过点N作NPCD,过点M作QMCD,如图,由(1)得ABCD,则NPCDABQM,NPCD,CDQM,,又, , 又PNAB, , 又ABQM,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平行线构造相等的角,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位角相等来计算和推导角之间的关系15(1)6;的坐标为,;(2).【解析】【分析】(1)易证四边形AECO为矩形,则点B到AE的距离为OA,AE=OC=3,OA=CE=4,SABE=AEOA,即可得出结果;设点的坐标为,分两种情况: 点在点上方,连接,得=+=8,点在点的下方,得=8,分别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结果;(2)由SAOF=SQBF,则SAOB=SQOB,AOB与QOB是以AB为同底的三角形,高分别为:OA、QC,得出OA=CQ,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