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西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小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1看拼音,写词语。chng rndun linnn knlio kuni ku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损失(sn)颤抖(zhn)B喉咙(lng)发怔(zhng)C操纵(zng)渺小(mio)D船舱(cng)笼罩(lng)3请用“想”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分别填入下面的句子中。(1)看着奶奶的战片,我不由地( )起一幕幕往事。(2)我喜欢独自一人坐在美丽的湖畔,看着平静的湖面( )。(3)班队活动中,同学们尽情地( )着美好的未来。(4)这次习作,同学们既要写下自己的见闻,也要写出自己的( )(5)我们可以( )一下,假如地球上的水都
2、被污染了,后果会怎样?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两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儿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B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C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D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5下面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最近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为的是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B各地各部门都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重视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C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关于思考、关于创造的水平。D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
3、浮、导向、驱动和制动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B这,哪里还是戏剧?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C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D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7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科学实验表明:人的精神负担越重,做梦也越多,奥妙在于人体需要以梦的形式来减轻或消除精神世界里的“乌云”。 (1)梦如同流水逐渐冲洗掉痛苦的回忆与悲伤的往事。 (2)科学家认为心灵的创伤不是靠时间,而是经过梦来治愈的。 (3
4、)正如一位科学家所说:“如果没有梦,我们都会发疯。” (4)因此,应从调适心态、维持心理平衡的高度来认识做梦的意义。A(1)(2)(3)(4)B(2)(1)(4)(3)C(3)(1)(2)(4)D(2)(3)(1)(4)8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话。让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乘车时希望能有个座位,这是无可厚非的,坐着毕竟比站着要舒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那些年纪大的老人,只能站在车厢内随着车辆的颠簸而摇摇晃晃,由于体质弱“竞争”不过年轻人,他们会不会因体力不支而跌倒?车厢内有人想过这个问题没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重老人,古人都推崇备至,我们都不如古人。面对老弱病残,不过是举手之劳。(1)语段中共
5、有四处错误:的顺序不当,应调整为_;其他处请修改在横线上面_。(2)为加强语气,画“”的句子,也可以这样写_9积累运用。(1)白日放歌须纵酒,_。像这样抒发诗人爱国情感的诗句还有:_,不破楼兰终不还。(2)恻隐之心,_。孟子(3)牧童归去横牛背,_。读这句诗,我眼前浮现出牧童悠闲自在的画面: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往家里走,_。(4)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六十岁又称_之年。(5)读下面的句子,想象句中描写的情景,再照样子写一写。例: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看到神舟12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视频,爸爸高兴得挥舞着拳头,_。10
6、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我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_、_ 、_、_。(2)“年龄”有许多简洁优美的别称,我们可以用“_”来表示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用“_”来表示男子二十岁的年纪,用“不惑”来表示人_岁,用“古稀”来表示人_岁。(3)读孟子,我们知道“恻隐之心,_”;读论语,我们知道“_,小人喻于利”;读左传,我们知道“_,必自毙”。(4)从古诗中感受人间真情:诗中有对母爱的歌颂,如“谁言寸草心,_”;诗中有对友人的依依惜别,如“孤帆远影碧空尽,_”;诗中还有报效国家的壮志雄心,如“黄沙百战穿金甲,_”。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材料一:材料二: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值冬至。他路过白河岸边,看到风雪
7、里劳作的乡亲们耳朵都快冻烂了,便让弟子搭起医棚,盘上大锅,把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煮好后再用面皮把它们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耳朵很快就好了。此后,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材料三:2016年11月3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如“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的谚语,再如民间有“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的俗语,等等。11、上述材料中出现的节气有:谷
8、雨、_、_、_等。12、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谷雨有食香椿的习俗,冬至有吃饺子的习俗。( )(2)谷雨节气都是在每年的4月20日。( )(3)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3、概括写出“材料二”的主要意思。_14、唐代诗人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诗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描写的是_节气。你还知道哪些与节气有关的诗句、谚语或俗语?选一句写在下面。_文言文阅读。楚人有鬻盾与矛者,y()之曰:“w()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y()其矛曰:“w()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
9、)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5、本文的题目是_16、按顺序在答题卡上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写上拼音。17、联系上下文,写出“弗”和“立”的意思。弗:_立:_18、对课文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陷”的意思是刺破,“或”的意思是有的人。B划横线的句子,朗读时可以这样停顿: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C让卖者无言以对的话是:“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D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做事可以前后矛盾。19、“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_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最温暖的亲情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有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九点、那端才传来儿子的声音:“爸
10、,什么事?”老王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备看了没有?寒潮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你寄去”儿子漫不经心地说:“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老王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说“知道了,知道了。”说完就挂了电话。老王刚准备再拨过去,电话铃声突然响了起来,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打来的,声音有点儿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有寒潮,你加衣服了没有?”寒风阵阵,穿过窗户的缝隙吹进室内,老王还来不及答话,就打了一个打喷嚏。母亲听到儿子的喷嚏声可急了:“已经感冒了吧?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七岁时的“劣迹”说起。老王赶紧截住母亲的话:“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呀
11、?”老人回答道:“雪还在下呢。”老王不由自主地愣住了。在寒潮初袭的清晨,老王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的儿子,却忘了匀一些关怀给住在北风起处的故乡的已经年过七旬的老母亲。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都有点儿发愣。20、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漫不经心:_絮絮叨叨:_21、从第1自然段“一整夜都没有睡好”“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这两处细节描写中,可以体到_。22、在文中找出老王“不由自主地愣住了”的原因,用波浪线画出来。2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描写,表现了_,这样的结尾具有照应题目、深化主题的作用。24、短文中的人和事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写写你的感想。_25习作
12、。“达人”指的是在某一方面比较精通,是某一方面的高手。作文写得好是“写作达人”,游戏玩得好是“游戏达人”,做的饭好吃是“厨艺达人”,钢琴弹得好是“钢琴达人”想一想你自己或者身边的同学是哪一方面的高手,是什么“达人”,动笔写一写吧!要求:(1)题目自拟;(2)选取典型事例,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参考答案】1承认锻炼难堪辽阔纽扣【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时,要先正确拼读音节,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相应的词语,写完后再读一读,检查所写词语是否正确。书写时要注意“承、炼、堪、阔、纽”这些容易写错的字,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及易错点,做到书写规范、正确和
13、美观。2C解析: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要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多积累。A“颤抖”的“ 颤”读音错误,应读作:chn。B“发怔”的“怔”读音错误,应读作:zhng。C加点字读音均正确。D“笼罩”的“笼”读音错误,应读作:lng。3 回想 浮想联翩 幻想 畅想或感想 想象4B解析:B此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和运用。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B项“他爱自己
14、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这句话中虽然有喻词“正如”,但没有本体、喻体。不构成比喻句。5D解析:D【详解】此题考查病句辨析能力。A项否定词使用不当造成不合逻辑。“避免不再发生”就是“让发生”,不合逻辑。B项语序不当,应为“重视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C病在于用词不当。应该改为“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关于思考、关于创造的能力。”6A解析:A【解析】略7B解析:B【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句子排序题就是把排列混乱、条理不清的几句话整理成排列有序、条理清楚的一段话。这类题型是对句子和句子之间内在逻辑的考查。句子排序题的解题步骤是:先阅读所有句子,粗略了解大意;根据有标
15、志性的语句,确定首尾句;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根据句子间的关系进行排序;再读排列后的语段,检查确定。根据上述方法,认真阅读句子分析可知,“科学家认为心灵的创伤不是靠时间,而是经过梦来治愈的。”应该放在第一位;“梦如同流水逐渐冲洗掉痛苦的回忆与悲伤的往事。”讲述了梦是如何治愈痛苦的,紧接上一句,要放在第二位;“因此,应从调适心态、维持心理平衡的高度来认识做梦的意义。”讲述了应该认识做梦的意义,应该放在第三位;“正如一位科学家所说:如果没有梦,我们都会发疯。”放在第四位。由此即可知本题答案。8 删去“年纪大的”(或删去“老”) 我们怎能连古人都不如?【详解】(1)考查语序、病句。第一个填空:前文内容
16、叙述了“老人”,接着和连接比较合理,将“老人”和“年轻人”进行对比。接着叙述,写出了因为“老人”体质比不上“年轻人”,所以会随着车辆的颠簸而摇摇晃晃。接着连接,描述了随着车辆的颠簸而摇摇晃晃,才会引起人们对老师是否体力不支而跌倒的问题。所以较为合适。第二个填空:“那些年纪大的老人”属于“语意重复”,“年纪大”和“老”意思重复。选择一个形容“人”即可。“年纪大的人”和“老人”意思一样。(2)考查理解句子、转换句子。画波浪线的句子是陈述句。可以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加强语气。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 反问的形式
17、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与反思。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步骤之一:如果陈述句是肯定句,则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如果陈述句是否定句,则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步骤之二: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怎、怎么”往往对应着“能、不能”,“难道”往往对应着“是、不是、会、不会”;“难道”一般是置于主语之前。步骤之三: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注意:反问语气词“难道”往往对应着疑问助词“吗”,反问语气词“怎”、“怎么”往往对应着疑问助词“呢”。
18、9 青春作伴好还乡 黄沙百战穿金甲 仁之端也 短笛无腔信口吹 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花甲 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妈妈高兴得高声欢呼【详解】(1)本题考查古诗默写。第一句诗出自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全诗为: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第二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全诗为: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本题考查名人名言。“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出自孟子,意思是同情怜悯的心,是本心中的仁的萌芽。(3)本题考查古诗默写和解释。这句诗出
19、自宋代诗人雷震的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后两句的意思是: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4)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这是有关年龄的称呼。花甲,指60岁。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5)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仿写句子要注意观察例句的手法、句式结构。观察描写“热”的这个句子,尤其是加点部分。第一句是总述,下面的句子是通过三个事物的不同表现“热得怎么样”来体现“热”这个中心,即分述。题目给出了具体的语境,并且要求写“高兴”具体表现是怎样的,仿照例句,可以选择两个人的
20、不同表现来补充句子。语句通顺,合情合理,即可得分。10 红楼梦 西游记 水浒传 三国演义 豆蔻年华 弱冠 四十 七十 仁之端也 君子喻于义 多行不义 报得三春晖 唯见长江天际流 不破楼兰终不还【详解】(1)本题考查对中国四大名著的掌握。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简称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按照成书先后顺序)这四部巨著。(2)本题考查对日积月累的掌握。根据园地六的日积月累来回答,内容: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而立:指人三十岁;不惑:指人四十岁;花甲:指人六十岁;古稀:指人七十岁;期颐:指人一百岁。(3)本题考查对名人
21、名句的识记与默写。“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出自于孟子,意思是:有一颗同情之心,是仁爱和正义之人的最高境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自于论语,意思是: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于左传,意思是:坏事干多了,一定会自取灭亡。(4)本题考查对古诗的识记与默写。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全诗内容: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唐代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内容: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出自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全诗内容: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
22、还。 11、 冬至 春分 霜降12、 13、冬至吃饺子习俗的由来14、 白露 春分秋分,昼夜平分【分析】11、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仔细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内容,从“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值冬至。”和“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如“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的谚语,再如民间有“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的俗语,等等。”可知冬至、春分、霜降三个节气。12、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1)仔细观察材料一图片,可知谷雨有食香椿的习俗。仔细阅读材料二内容,“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耳朵很快就好了。此后,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可知冬至有吃饺子的习俗。(2)仔细观材料一图片,
23、从“每年4月20日前后视太阳到达黄经30度时为谷雨”可知谷雨节气不是都在每年的4月20日。(3)仔细阅读材料三,结合内容“2016年11月3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可知正确。1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仔细阅读材料二内容,从“此后,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可知主要讲述了冬至吃饺子习俗的由来。14、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节气和课外搜集与积累。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
24、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
25、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关于节气的诗句: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关于节气的谚语俗语: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D解析:15、自相矛盾16、誉吾誉ff17、 不 存在18、D19、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解析】15、本题主要考查文学常识识记。首先需要阅读相关寓言故事,并进行积累。本篇寓言故事是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难一16、本题主要考查字形及语音。首先要对故事有一定的了解,根据语境意思写出正确的汉字及拼音。其中,我们一定要注意“y”的多音字使用,根据文中需要“赞誉”的意思,那就要相应的汉字。“弗”“夫”是文言文中的常见字,一定要熟记读音。17、本题主要考查字义。可以单
26、字组词、异译等。联系上下文意思,是有人问到:“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卖者的态度是没有办法回答,那么根据句子意思可判断出“弗”就是“不”。首先进行句子意思直译,“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意思是: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那么可判断出“立”的意思是“存在”。18、本题主要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A正确。字义翻译可以使用组词法等。“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根据句子进行翻译: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那么可判断“陷”是“穿透、刺破”的意思。而“或”是古今异义,需要重点记忆,古时候为有的人。B正确。断句应该明词性、
27、明虚词、明动词等。可以根据现代汉语句式进行一定的判断。C正确。联系上下文,“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中是有人问到他能否用矛刺穿他的盾,他不能回答。D错误。这是考查故事主旨。通过楚人的做法,我们知道“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说明做事要三思后行,不能前后矛盾。19、本题主要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意思,联系上下文,定位关键词即可。文中说到“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当有人问到的时候,他根本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是因为: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点睛】译文:有
28、个楚国人同时卖盾和矛。他赞誉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他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能穿透。”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20、 文中指儿子对父亲的嘱咐不放在心上。 文中形容老王说话啰嗦。21、老王对儿子深深的牵挂之情。22、老王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的儿子,却忘了匀一些关怀给住在北风起处的故乡的已经年过七旬的老母亲。23、 心理描写 老王困惑、内疚、有所醒悟的心理。24、儿女总是将父母对自己的爱视作理所当
29、然,而自己对父母的爱却看作是一种馈赠。我们要回报父母的爱。【解析】20、本题考查词语在文中的理解。漫不经心:随随便便的,不放在心上。文中指儿子对父亲的嘱咐不放在心上。絮絮叨叨:絮絮:不断重复。形容说话啰嗦唠叨。文中形容老王说话啰嗦。21、本题考查句子理解。“一整夜都没有睡好”说明老王一整夜都在想着儿子。“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说明老王惦记儿子,惦记寒潮快到武汉了,儿子有没有准备厚衣服。这两处都在体现老王对儿子的牵挂。22、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联系上下文查找老王愣住的原因,一开始老王听着母亲的絮絮叨叨,以及母亲对自己的关心,当听到母亲回答“雪还在下呢”,老王这才愣住了,自己的关怀的只有儿子,而
30、把老母亲忘记了,找到下文中关于这段的描写,用波浪号画出来即可。23、本题考查描写方法。“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这句话是老王自己问自己的话,在心里问的,并没有说出来,所以是心理描写。父母对儿女、儿女对父母的感情应是人间最温暖的,生活中往往是父母对儿女牵肠挂肚,而儿女却对父母少有牵过。表现了老王的困惑,内疚,有所醒悟。2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老王对儿子的关爱、老王母亲对老王的关爱,同样表现为他们说话时的急切和牵挂。对于父亲的叮嘱,儿子的态度是:漫不经心和不耐烦对于老母亲的叮嘱,老王的态度是:对母亲的絮叨也有不耐烦,对母亲的关怀也有理所当然之感,但后来产生了理解、内疚和感慨,也回
31、问了母亲的情况。25范文:烹饪达人“哇,好香啊!味道也很棒呢!”是哪位名不经传的顶级烹饪达人受到我们“吃货”家族的赞赏了呢?原来这位大侠就是我老爸这位常年“隐居深山”的烹饪达人!今天过年,在这大喜的日子,我爸怎能不露一手呢!只见他刀工精湛,边和别人边切菜,还能切得又均匀又美观。只见那萝卜切得十分薄,炒起来可香了。再看那青菜,切得一个个形状,大小一模一样,即使不好吃也会让你大饱眼福。准备开始烧了,他端起菜刀,往肉圆那一铲,再加了点大白菜,慢条斯理地加盐,加调料。似乎这只是演习而不是烧菜。一会儿他又“发起疯”来,拿起铲子向锅中猛炒,葱像绿色的雨似的从空中飘落。一道肉圆炒白菜就这么烧好了。可不要以为
32、我老爸只会烧炒菜,对于烧汤他也毫不含糊。他飞快地端起水倒进锅里,之后又麻利地抓起一大把菌菇,嘴里还咕嚷着什么,仿佛在和一个看不见的人说话。忽然他又很快地抓起一把肉片,扔进汤里,最后再放些调料大功告成!压轴菜来袭,我一下成了他的助手。“皮皮虾,还有三文鱼,”大伙儿一听就知道是啥了吧,它就是海鲜大餐。“盐,虾,”只见他一会儿焦急地踏步,似乎忘了什么程序。一会儿又把火调到最小,弄得满头大汗,好像是要烧焦了吧。突然,他眼睛又突然放出光来,反佛转危为安了。不知不觉,那一道绝世佳肴烧好了。年夜饭时间到了,大家聚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就这样,度过了最美味的除夕夜。最后,我爸的厨艺竟然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大家都说“你真是名不虚传啊!”【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话题作文。仔细阅读材料的要求,写出最擅长最某件事情的人物,首先明确自己要写的人物是谁,他最擅长做的事情是什么。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开头:点明故事发生背景,引出所要描写的人物是谁,主要的特点是什么。过程:具体描写出人物的特点,可以加入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例如本文中描写的是烹饪达人,可以写出做饭时的一些动作,切菜、炒菜时具体的过程。结尾:点明文章的主旨,升华文章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