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模拟试卷测试卷(附答案解析)1看拼音写词语。fng x kng ki ch fng shu xu s jngpn dng ko ch chn sh shn yn lng l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是哪一项?()A汇(hu)集废(fi)话B铁索(shu)勉强(qing)C衣襟(jng)疙瘩(d)D瘦削(xio)叫嚷(lng)3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A日寇壮列一曝十寒(p)B豪迈斑点两山排闼(d)C干燥讲座蹿上来(cun)D抵御软棉棉沧海一粟(s)4下列句子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太阳也可以如卷尺或纸或布一样,能过折叠自如吗?B阳光那温暖的气息
2、和味道,让我感觉到阳光的另一种形态,如同母亲大手的抚摸,比热水袋温馨多了。C绿色的小脑袋轻轻摇摆,东张西望,好像在观察新领地。D我会激励自己把中文自修好,像这本默书簿的成绩那样。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如果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B我仿佛记得好像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C在老师的教育下,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和方法。D七月的内蒙古草原,是个美丽的季节。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清晨的屏山公园,草木茂盛,花儿芬芳;林幽道静,鸟儿啁啾;泉清塘绿,绿藻幽幽。B冬天的金鸡山公园依然盛开着三种花:山樱花、羊蹄甲、山菊花C小姑娘正在向旁边的一位中年人打听去大学城的
3、路该怎么走?D近期的优秀影片: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古田军号等,国庆期间已在我市各大影院上映了。7综合性学习。近几年,全国多地的卫生部门发出倡议,推广使用公筷公勺、分餐进食。为此,青青的爸爸妈妈决定开始在家里实行分餐制,家人就餐时,都用公勺公筷从公盘里取食物,但爷爷对此颇有微词。请你以青青的身份,试着说服爷爷。爷爷:使用公勺公筷,分开就餐,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疏远,影响和亲友之间的感情,我觉得这样不好!青青:_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这学期,我们跟着诗人欣赏独特的风景。“野旷天低树,_。”是孟浩然笔下的画;“_,白雨跳珠乱入船。”是苏轼眼中的画;“等闲识得东风面,_。”是朱熹心中的画。(2)这
4、学期,我们被美好的品质感动着。将士精忠报国:祖宗疆土,_,_;文人满腔热血:_,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英雄乐观无畏:_,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_。(3)“深蓝的天空中_,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_ ”这是_写的少年闰土中最经典的画面。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想起他说过的一句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_,_。”(4)童年是苏联作家_的小说,故事中的主人公是阿廖沙,他的外祖父是一个脾气暴躁粗野自私的人,外祖母是一个_的人。9按要求填空。(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宋代诗人_游览_写下的诗篇,其中“_,_。”两句描绘了雨散云飞水天相映的美好画面。宿建德江诗人触景生情,“_
5、,_。”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寄宿客船的愁思之情。同为写景诗作,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人_,则给我们描绘了一幅_美好画面,其中“_,_。_,_。”这四句从看到、听到、闻到三个方面写出词人笔下的景色。(2)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_,_。”两句,诗人借用典故表达了逆流而上的豪迈气概。杜牧的江南春前两句:_,_。写出了江南春光的声色之美。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是田园诗中的佳作,最后两句:_,_。以重阳节再相聚,表达了与友人言有尽而这无穷的深厚情谊。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撒哈拉”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大荒漠”。公元前430年。希腊学者希罗多德第一次把“撒哈拉”描述成一片人烟稀少的大沙漠,今天的情形与20
6、00多年前没多大改变:沙海茫茫,无路可寻;气候奇热,人迹罕至。然而“撒哈拉”并不是希罗多德笔下所描述的那样,自古就是不毛之地,这一点从撒哈拉沙漠中发现的史前壁画和岩画可以得到证明。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撒哈拉处于一个绿茵时代,这里曾有过充沛的雨量,葱郁的森林,青葱的草原,发达的畜牧业,好似“人间天堂”。这片一度丰腴的沃土,而今为何面目全非呢?据科学家考察研究,这缘于“季风雨,”的变化。季风雨从非洲西部及中部把水分带到撒哈拉。公元前1万年左右,撒哈拉草原越来越潮湿;公元前3500年左右,湖泊面积也越来越大。可是,从这以后不知什么原因,撒哈拉的季风雨却少了起来,降雨量和蒸发量发
7、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降下的雨水本已减少,又很快被太阳蒸发,水分难以积存,江河湖泊日益干涸。撒哈拉大草原就在这种湿润期和干旱期的反复更替中,逐渐演变成为大沙漠。当然,撒哈拉的变化也无不与非洲最早的刀耕火种、乱伐森林、破坏植被有着密切的关系。经过了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这里的植物枯萎退化。撒哈拉从热带的“稀树草原”变成“干旷草原”,又从“干旷草原”变为沙漠。撒哈拉的变化给人类留下了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10、短文第自然段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A作比较B作假设C打比方D举例子11、这篇短文最合适的题目是()A“撒哈拉”的过去B“撒哈拉”的未来C“撒哈拉”的变化D“撒哈拉”大沙漠12、作者在第自然
8、段中要表达的观点是()A“撒哈拉”原先一片丰腴的沃土,如今已面目全非B季风雨让撒哈拉草原越来越潮湿,湖泊面积越来越大。C撒哈拉的季风雨少了起来,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D因为季风雨的变化,撒哈拉大草原在湿润期和干旱期的反复更迭中,逐渐演变成为大沙漢。13、关于短文的信息,描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撒哈拉”自古就是不毛之地。B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500年,撒哈拉处于一个绿茵时代。C“季风雨”的变化是导致“撒哈拉”变化的唯一原因。D“撒哈拉”的变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4、从全文看,撒哈拉沙形成的过程是:青葱草原_干旷草原_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二泉映月无锡的惠山,树
9、木葱茏,藤萝摇曳(y)。山脚下有一泓(hng)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bng)跟着师父来到泉边赏月。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cng)淙的流水,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师父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呀!又是一个中
10、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池畔。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yng)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河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和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
11、昂,乐曲进入了高湖。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一一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何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15、联系上下文,句中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月光似水,静影沉壁,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A平静的月影映在水底,好似沉下的一块玉。B人影绰绰,像玉壁。C形容惠山景致优美,水面十分平静、月光怡人。1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_17、“阿炳通过
12、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读第4自然段,用“ ”画出表示琴声的语句,再用“”画出表示情怀的语句。18、联系上下文,对文中加点语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阿炳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为师傅的命运担忧。B阿炳感叹生活的穷困、疾病的折磨和经历的坎坷。C阿炳对命运的抗争,对美好未来的向往。19、【补充资料】:世界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评价二泉映月说:“用断肠之感形容真是太合适了。这首乐曲应该跪下来听。”读了短文,结合资料,我知道征服小泽征尔的是_,是_,是_。20习作。题目:我品尝到了 生活中,你可能享受过成功的喜悦,也可能体会过失败的痛苦;你可能感受过朋友对你的关心,也可能遭过他人的不解要
13、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围绕中心意思,选取合适的事例,注意详略,表达真情实感,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参考答案】1【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读一读拼音,一定要读准字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书写时要注意“缝、隙、慷、慨、厨、瘦、静、攀、察、熟”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2A解析:A【详解】本题考查了选择正确的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这样才能选择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A全部正确;B有误,“索”的意思是大绳子或大链子,读音为“su”。“强”读“qing”时,意思是力量大;读“qing”时,
14、意思是勉强。因此,“勉强”的“强”应读“qing”。C有误,“襟”的意思是上衣或袍子的胸前部分,读音为“jn”。“疙瘩”的“瘩”应读轻声“da”。D有误,“削”读“xio”时,指用刀斜着去掉物体的表层或一截;读“xu”时,义同“削”。专用于复合词。因此,“瘦削”的“削”应读“xu”。“嚷”读“rng”时,意思是喊叫,吵闹;读“rng”时,义同“嚷”,只用于“嚷嚷”。因此,“叫嚷”的“嚷”应读“rng”。3C解析:C【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字形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A壮列壮烈:指豪壮激越;刚直,有高贵品格的,为正义而
15、死难的。B两山排闼(d)t;C正确;D软棉棉软绵绵:形容(状态)柔软,也形容软弱无力。4B解析:B【详解】本题考查对比喻修辞的掌握,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选项ACD不符合比喻句的要求。B选项句中把“阳光”比作“母亲大手的抚摸”,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5A解析:A【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作答时要先判断所给句子的病句类型,再根据修改病句的方法进行修改。常见病句类型包括: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用词不当、分类不当、重复啰嗦
16、、语序颠倒、前后矛盾、不合事理、指代不明、含糊不清、标点用错、比喻不当、关联词语不当。修改病句的方法是增、删、调、换。A该句子没有语病。B该句子重复啰嗦,句中“仿佛”与“好像”意思重复,可任意删去一个。C该句子搭配不当,“端正”与“方法”搭配不当,可将“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和方法”修改为“我端正了学习态度”“我端正了学习态度,改变了学习方法”D该句子语序颠倒,可将“七月的内蒙古草原”改为“内蒙古草原的七月”。6D解析:D【详解】此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A.分号应改为逗号B.省略号改为句号C.问号改句号7爷爷,使用公筷是讲究卫生的表现,因为分餐能预防疾病,使饮食更加安全卫生,有利于我们全家人的身体健
17、康,亲情不会因分餐而分离。【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注意根据对象,把说服别人的具体理由讲清楚。爷爷反对分餐制的原因是因为他认为分餐制影响亲友之间的感情,因为说服他的理由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如:爷爷,使用公筷和分餐制是讲究卫生的表现,不仅能预防疾病,让全家人身体更加健康,而且还能让家人因互相理解,关系变得更加融洽。8 江清月近人 黑云翻墨未遮山 万紫千红总是春 当以死守 不可以尺寸与人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 金沙水拍云崖暖 三军过后尽开颜 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鲁迅 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 高尔基 慈祥善良【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诗词歌赋的背诵默写, 要对学过的诗歌内容及时巩固复
18、习。默写的时候不要写错别字,不要写混诗歌内容即可。(1)本题考查的诗歌是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全诗内容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本题考查的诗歌是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全诗内容是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本题考查的是朱熹的春日,全诗内容是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2)本题考查的是“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摘自宋史列传卷一百一十七解释:祖先留给我们的土地,应当拼死捍卫,不能让人分毫。本题考查的是“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出自华盖集续编中的学界三魂,意思
19、是:中国与中华民族是一体的。中国想要发展,前提是中华民族的发展。而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就是他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就是民族魂。只有民族魂发扬起来,民族才能站立起来,国家才能发展。本题考查的诗歌是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全诗内容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3)本题考查的是课文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1921年写的短篇小说故乡。这篇文章塑造了一个在鲁迅眼中“机敏、勇敢、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形象。鲁迅先生用“我”和“我”的朋友闰土做对比,突出了闰土的形象。与中年的闰土做了巨大的对比。本题考
20、查的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出自鲁迅的故乡,意思是说只有空想希望而不为其奋斗、追求、希望是不会实现的;有了希望,并且始终如一的追求、奋斗、实践,那么希望才有可能实现。(4)本题考查的是童年是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该作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其中外祖母是一个慈祥善良的人。9 苏轼 杭州西湖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
21、楼下水如天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辛弃疾 江南山村盛夏月夜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详解】本题考查诗词默写。(1)本句出自宋代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诗人游历西湖时的场景。全诗是: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意思是:乌云上涌,翻滚的乌云像泼洒的墨汁 ,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其中后两句描绘了雨散云飞水天相映的美好画面。本
22、句出自唐代孟浩然宿建德江,全诗是: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意思是:把小船停靠在烟雾弥漫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其中前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寄宿客船的愁思之情。本句出自宋代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流小桥,江南山乡夏夜的优美画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意思是: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23、这四句从看到、听到、闻到三个方面写出词人笔下的景色。(2)本句出自唐代刘禹锡浪淘沙(其一),全诗是: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意思是: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其中后两句借用典故表达了逆流而上的豪迈气概。本句出自唐代杜牧江南春,全诗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前两句意思是: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写出了江南春光的声色之美。本句出自唐代孟浩然的过故人
24、庄,全诗是: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后两句意思是: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C解析:10、C11、C12、D13、D14、 稀疏草原 沙漠【分析】10、本题考查说明方法。打比方指的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结合句子好似“人间天堂”可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11、本题考查给文章加标题。通读全文,文章主要写的是撒哈拉沙漠从绿茵时代变成了现在面目全非,所以题目可以定为“撒哈拉”的变化。
25、12、本题考查概括段落层意。方法:分析关系,找中心句分清主次,归纳段意:抓住主要人物、事件,围绕题目和内容描述这段写了谁,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下一段写了谁,发生什么事,结果如何。体会内容,归纳段意:看每一段围绕全文的主要内容说了什么,体会作者的意思,之后用自己的话把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加以概括,作为段意。结合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撒哈拉大草原就在这种湿润期和干旱期的反复更替中,逐渐演变成为大沙漠。”可知答案。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通读全文,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A项:结合文章第二自然段内容“然而“撒哈拉”并不是希罗多德笔下所描述的那样,自古就是不毛之地,这一点从撒哈拉沙漠中发现的史前壁画和
26、岩画可以得到证明。”可知错误。B项:结合文章第二自然段内容“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撒哈拉处于一个绿茵时代”可知错误。C项:结合文章第四自然段内容“当然,撒哈拉的变化也无不与非洲最早的刀耕火种、乱伐森林、破坏植被有着密切的关系。”可知错误。D项:结合文章第四自然段内容“经过了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这里的植物枯萎退化。”可知正确。14、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结合文章第四自然段内容“撒哈拉从热带的“稀树草原”变成“干旷草原”,又从“干旷草原”变为沙漠。”可控制答案。B解析:15、B16、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整个过程,以及阿炳苦难的一生,赞扬了阿炳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追求理想,敢于
27、同命运抗争的精神。17、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湖。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18、A19、 阿炳独特的演奏技巧与风格 阿炳对命运的抗争 阿炳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解析】15、本题考查词语解释。要学会掌握理解其中的重要的字,就容易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了,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静影沉壁:平静的月影映在水底,好似沉下的一块玉。结合文章内容“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可知“静影沉壁”在文中的意
28、思是形容惠山景致优美,水面十分平静、月光怡人;16、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方法:段意合并法:段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一段的段意综合起来加一概述就是文章内容主旨。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抓住六要素加以概括,就是文章主旨。问题概括法:一篇文章都是再围绕一个中心按一定顺序所写。思考作者要说明的是哪些问题,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主旨。标题追溯法:以内容命名的文章,根据标题阅读就可以获知主旨。内容借助法:借助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主旨。通读全文,利用内容借助法,文章前半部分讲述了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整个过程,以及阿炳苦难的一生,后半部分赞扬了阿炳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
29、精神。17、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仔细阅读文章第四自然段内容。结合句子“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湖。”可知表示琴声的语句。结合句子“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可知表示情怀的语句。18、本题考查分析语句在文中的含义。结合文章内容“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呀!”可知“深沉的
30、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表达了阿炳感叹生活的穷困、疾病的折磨和经历的坎坷和阿炳对命运的抗争,对美好未来的向往。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文章内容“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和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这是阿炳独特的演奏技巧与风格。结合文章内容“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呀!”可知这是阿炳对命运的抗争和阿炳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这就是小泽征尔被二泉映月征服的原因。20
31、我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我一向喜欢跑步,每次上体育课时,都会和同学们围着操场跑上几圈,在同学中我跑步的速度还算是比较快的。所以我很期待校运动会的到来,但当运动会就要来是,我又不敢大胆地去报名参加,因为我的顾虑实在是太多了:我在跑步时会不会摔倒?会不会成为最后一名?三班的同学个子高,腿又长,跑得又快,我担心跑不过她们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阻碍了我的信心与勇气,但为了不让我的努力白费,我毅然决然地报了个800米的长跑。就这样,我和与我一样报了800米长跑的同学只要有空便在操场上拼命地练习着,但每一次和同学们预赛,我都是最后几名,对这样的成绩我很沮丧。当同学们去休息时,我依然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操场上跑着。除
32、了在学校练习外,我还在上学的路上跑着。我每天在离学校开门还有半小时出门,这样我必须要跑得很快才能保证上学准时到校,我每天坚持独自跑步上学,从没有一次迟到,而且一天比一天早几分钟到校。终于,我期盼已久的运动会来到了,下午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六年级女子800米,我压力山大,赛场上紧张的气氛让我心跳加速,脑子里一片空白,我深吸一口气,在心里对自己说:“加油,加油!”当枪声一响,我的右脚迅速地迈出了第一步,不顾一切地飞奔着,腿好像不受控制似的,快速交替着,在所有对手的前面,我一直遥遥领先,跑了全程三分之二时,我在心里数着,一二、一二、一二呼吸也变得有规律,有节奏。眼看就快要到达终点,突然,我用余光瞥到有两
33、名同学追上来了,我下意识的爆发出全身的力量冲刺,同学们大声呐喊着:“何嘉琦,加油!何嘉琦,加油听到这充满力量又温暖无比的呐喊,我冲下了第一!那一刻,我流泪了。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我终于战胜了自己,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详解】本次习作考查半命题作文。仔细阅读作文题干,要求我们以“我品尝到了什么”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的人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失败的伤心、做错事的后悔想想哪种体验让你印象深刻,让你难忘或对你的成长有意义,选择你最想表达的去写。开头:开门见山式开头或抒发感情式开头引出下文。中间:这是本次作文的重点。我们需要通过叙事的方式来讲述通过什么事情品尝到了什么?注意: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要加入一些修辞,使内容更生动。结尾:点题,收束全文。抒发自己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