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1∕T 2484-2023 实蝇类监测与防控技术规范(河南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519098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1∕T 2484-2023 实蝇类监测与防控技术规范(河南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DB41∕T 2484-2023 实蝇类监测与防控技术规范(河南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DB41∕T 2484-2023 实蝇类监测与防控技术规范(河南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DB41∕T 2484-2023 实蝇类监测与防控技术规范(河南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DB41∕T 2484-2023 实蝇类监测与防控技术规范(河南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01 CCS B 16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24842023 实蝇类监测与防控技术规范 2023-09-15 发布 2023-12-14 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1/T 24842023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监测.1 5 综合防控.4 附录 A(资料性)三种诱捕器安装与准备.6 附录 B(规范性)实蝇类监测调查表样式.8 附录 C(规范性)植物有害生物样本鉴定报告样式.9 附录 D(规范性)实蝇类概述.10 附录 E(规范性)常见实蝇成虫形态特征.11 DB41/T 248

2、4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植物保护检疫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毛红彦、王震、李好海、丁华锋、张磊、郭会芳、许竹青、李元杰、焦永吉、李霖、彭娟、席靖豪、聂宝华、刘协广、计翔、刘向斌、吴乾坤、张树友、张迎彩、刘诗慧、刘向鹏、于海潮、郑菊红。DB41/T 24842023 1 实蝇类监测与防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实蝇类的大田调查监测、系统监测、实蝇种类鉴定、监测报告

3、、标本制作和保存、档案保存、强化检疫、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技术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实蝇类的监测与防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23416.1 蔬菜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则 GB/T 23619 柑橘小实蝇疫情监测规程 GB/T 36828 实蝇诱剂监测方法 NY/T 3007 实蝇防治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

4、于本文件。3.1 监测 在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为确定某种有害生物的种群特征或存在的种类所采取的行动。3.2 诱剂 引起昆虫向该物质源作定向运动的化学物质。包括性诱剂、食诱剂等。3.3 诱捕器 用来引诱和捕杀昆虫的器具。4 监测 大田调查监测 4.1 在田间设置监测点,监测有无实蝇成虫发生并跟踪记录发生为害情况,同时采摘实蝇为害果和收集地面的受害落果,在实验室内检查有幼虫的,饲养至成虫并进行鉴定。系统监测 4.2 4.2.1 代表性区域 DB41/T 24842023 2 下列区域为有代表性区域 a)境外旅客旅游热点地区;b)入境垃圾或蔬菜水果垃圾集中堆放、处理及其邻近地区;c)城市近郊的植物园

5、、大学校园、瓜果种植园等类似场所;d)境外蔬菜、水果主要入境口岸、农贸市场蔬菜批发及其邻近地区;e)其他已发生实蝇类的地区或场所。4.2.2 监测区设置 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每个监测区设置46个监测点(园内23个、附近区域23个),每个监测点面积667 m23335 m2,在每个监测点内选择3个面积为100 m2300 m2的位点。4.2.3 监测作物的确定 根据实蝇类的主要寄主范围和为害情况,确定重点监测的作物,如苦瓜、西葫芦、桃、黄瓜、西瓜、甜瓜、南瓜、番茄、辣椒、苹果、柿子、枣等。4.2.4 监测时期的确定 由于实蝇类成虫通常在平均温度14 以上开始活动,河南地区的监测时间,应选择在当年

6、5月1日至10月31日,此时是实蝇类的适生季节,也是实蝇类寄主作物先后挂果和陆续成熟的时期。4.2.5 监测点的数量的确定 4.2.5.1 未发生区 根据实蝇的适生寄主作物分布,选择高风险区域,如交通干线沿线、旅游热点附近,寄主植物产品集散地等处,主要监测实蝇是否传入。每县(市)确定3个监测点,监测点间距至少1 km。4.2.5.2 发生区 重点监测实蝇发生的代表性地块和发生边缘区,主要监测实蝇的发生动态和扩散趋势。每县(市)确定5个监测点,监测点间距至少1 km。4.2.6 监测材料准备 4.2.6.1 诱虫色板 可选择自制或订制虚拟波长为540 nm的黄绿色诱虫色板,规格为30 cm40

7、cm,双面涂粘胶。4.2.6.2 诱捕器 可选用干型诱捕器(如Steiner诱捕器)或湿型诱捕器(如Mcphail诱捕器)。选用瓶型诱捕器或自制引诱瓶时,通常用300 mL500 mL的空矿泉水瓶,在距瓶底7 cm9 cm处开一约4 cm2的小口,利用长为3 cm5 cm、直径约1 cm的低密度纤维板或海绵或棉条为诱芯,用铁线穿过瓶盖挂置诱芯。4.2.6.3 信息素和饵剂 桔小实蝇专用引诱剂:甲基丁香酚(Methyl eugenol 简称Me),瓜实蝇专用引诱剂:Cuelure(简称Cue)。也可使用诱蝇酮(覆盆子酮乙酸酯Cuelure)或覆盆子酮乙酸酯、对甲氧基苯丙酮和乙酸丁酯的混诱剂(比例

8、为3:1:1)等信息素引诱剂或0.02%多杀霉素饵剂或蛋白饵剂。引诱剂一般应置于密封的塑料容器内,并置于阴凉干燥的室内储存,应在2年内使用。DB41/T 24842023 3 4.2.7 监测方法 4.2.7.1 色板监测 一般应用于瓜果蔬菜类作物,将色板悬挂于监测区域,每个位点悬挂10块20块色板,每块色板之间距离为2 m3 m,悬挂高度为离地面0.65 m0.95 m。使色板垂直挂于作物的行间。每隔7 d统计板上实蝇的数量。对于虫口密度不高的色板可以用竹片或镊子将板上的实蝇剔除,重复使用。4.2.7.2 诱捕器监测 4.2.7.2.1 诱剂配置 将性诱剂2 mL和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

9、乳剂0.5 mL0.8 mL,加注于诱芯,或选用0.02%多杀霉素饵剂或蛋白饵剂按每瓶20 g放置于诱瓶中,加适量水将其溶解。4.2.7.2.2 诱捕器的放置 每个位点按五点取样法,悬挂5个诱捕器,共计15个诱捕器。将诱瓶挂置于监测点离地1.2 m的树上或支架上。要求诱捕器不被树叶遮蔽,没有直接阳光暴晒,通风良好,因此应尽量选择寄主植物作为诱捕器的悬挂放置点,如果附近没有可供悬挂的寄主植物,也可挂在其他非寄主植物上,以及其他能固定诱捕器的支架上。果园监测点诱捕器最好悬挂在果树树冠中;其他的监测点一般悬挂在距地面1.0 m1.5 m的高度。应在诱捕器上或附近设警示标志,防止未成年人误触碰。4.2

10、.7.2.3 诱捕器的管护 整个监测期间,每隔7 d收集诱集到的实蝇,并统计其数量。对于上述混合诱剂,诱蝇酮可20 d 30 d更换1次诱剂,10 d更换1次饵剂,诱芯可根据实际情况更换(当诱芯严重变形、严重受脏物污染、吸附能力明显减低等时应及时更换)。每7 d收集一次诱捕器内的实蝇标本,每30 d更换诱芯并清洁诱捕器。收集标本时诱捕器内的目标实蝇成虫或疑似目标实蝇成虫应全部收集,用75%乙醇溶液浸泡保存,贴上标本采集编号。实蝇种类鉴定 4.3 4.3.1 现场鉴定 根据实蝇成虫的形态特征以及作物的受害症状做出诊断,并视需要采集有关标本。记录监测结果并填写监测调查表(参见附录B)。现场难以诊断

11、的带回实验室进一步鉴定。4.3.2 实验室鉴定 将现场带回的实蝇成虫标本和受害果实在实验室鉴定。将检测鉴定结果填入 植物有害生物样本鉴定报告(参见附录C)。监测报告 4.4 植物检疫机构对监测结果进行整理汇总形成监测报告,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上报。标本的制作和保存 4.5 经过鉴定或待鉴定的实蝇成虫标本,选取个体完整的制作成可以长期保存的针插标本,暂存在标本盒中或置于干燥箱内,完成鉴定的标本干燥后移入标本室的储藏柜内。DB41/T 24842023 4 成虫标本制作方法:新鲜标本可以直接针插;如果是已经干燥的标本,应先放入盛有石碳酸的稀释液的容器内加盖回软后针插。针插选择00号微针,从胸部的

12、腹面插入(插在中胸偏右部位),用4或5号昆虫针连同标签固定。针插昆虫标本的上层标签记载采集寄主、地点、日期及采集人,下层标签填写种属名称及鉴定人。浸泡标本制作方法:卵、幼虫、蛹以固定液(5份40%甲醛、15份75%乙醇、1份冰乙酸配混而成)保存,上塞并用蜡封好后,填写标签连同标本一起妥善保存。档案保存 4.6 收集整理汇总监测区内原始记录、监测报告,连同其他材料妥善保存于植物检疫机构。5 综合防控 强化检疫 5.1 加强田间调查和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发现实蝇为害及时除害处理,对受害果实集中进行有效的杀灭处理;加强果蔬批发市场检疫检查,严禁实蝇为害的果品调运,防止实蝇扩散蔓延。农业防治 5.2

13、5.2.1 清洁田园 搞好田园清洁,定期清理落果和受害果,做到不留死角,并将收集到的受害果及时深埋或沤肥处理。5.2.2 翻耕灭蛹 利用实蝇入土化蛹越冬的特性,冬、春各翻耕1次园土,杀死虫蛹,压低害虫越冬基数,减轻为害。5.2.3 合理密植 选择适宜种植密度,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抑制实蝇发生为害。5.2.4 覆盖地膜 在整地后定植前,根据种植的作物使用不同的塑料地膜进行覆盖。5.2.5 果实套袋 选用无纺布、高密度聚乙烯或牛皮纸等套袋材料对健康正常的幼果及时进行套袋。套袋前宜进行一次化学防治病虫害。5.2.6 其它措施 根据实蝇的寄主范围,对其嗜好作物与非嗜好作物或非寄主植物进行合理布局;轮

14、作或不连片种植其嗜好作物,以减轻实蝇的为害。理化诱控 5.3 5.3.1 信息素诱杀 诱捕器可悬挂于园地中的棚架等支撑物上,离地1.0 m1.5 m,每667 m2挂置46个,每20 d30 d添加一次引诱剂,10 d添加一次药剂。可采用市售诱蝇醚(甲基丁香酚)作为诱剂,市售Steiner型诱DB41/T 24842023 5 捕器或自制矿泉水瓶诱捕器,于5月份至10月份悬挂诱捕器诱杀实蝇成虫,每667 m2悬挂3个5个诱捕器,可在诱剂中混合适宜的杀虫剂,10 d15 d添加一次药剂、诱杀成虫,抑制实蝇下一代发生量。5.3.2 饵剂诱杀 于实蝇成虫发生高峰期,使用0.02多杀霉素饵剂6倍8倍液

15、,或蛋白饵剂2倍4倍液喷施于植物叶面,每50 m2定1个喷点,点喷0.5 m21 m2,均匀喷雾,以叶片上挂有滴状饵剂但不流淌为宜;或采用图A.3中的瓶型诱捕器或自制诱捕器,使用蛋白诱饵按每瓶15 g20 g放置于诱瓶中,加适量水将其溶解。诱捕器的悬挂参照附录A。在实蝇发生为害较严重的地区,于6月份至10月份用多汁水果(香蕉皮、烂苹果等)或果汁按比例500:1的比例加入80%敌敌畏乳油制成毒果盘,半斤毒果一盘,悬挂于离地面1.5 m的树荫下,每667m21015个,每7 d10 d更换一次。从幼果期开始一直悬挂到果实采收完毕。5.3.3 粘虫胶黏杀 于5月至10月用实蝇专用诱黏剂直接喷在空矿泉

16、水瓶表面或不吸水的材料上,挂于果园外围阴凉通风,略低于作物处,每667 m2悬挂46个,10 d更换一次。自制或订制虚拟波长为540 nm的黄绿色诱板,大小规格为30 cm40 cm,双面涂胶。按每667 m2挂20块40块板进行田间诱杀;或将实蝇专用粘虫胶直接涂到空的矿泉水瓶或塑料袋上,悬挂于寄主植物行间或周边诱杀成虫。当诱板上或空矿泉水瓶表面成虫粘满后或悬挂20 d左右后进行更换。生物防治 5.4 5.4.1 保护天敌 重点保护利用蝇蛹俑小蜂、费氏短背茧蜂、蝇蛹金小蜂、印啮小蜂等寄生性天敌,喷药防治害虫时应选用对天敌低毒的药剂。5.4.2 释放天敌 选用蝇蛹俑小蜂、费氏短背茧蜂、蝇蛹金小蜂

17、、印啮小蜂等寄生蜂产品,进行田间人工释放。化学防治 5.5 5.5.1 农药使用原则 农药的使用按照GB/T 8321(所有部分)及GB/T 23416.1中的有关规定执行。5.5.2 土壤处理 实蝇发生高峰期,在种植园地浅翻表土,使用适宜杀虫剂喷洒土壤。5.5.3 喷雾处理 在成虫发生盛期,喷施适宜的化学杀虫剂保护即将成熟的果实。在早上10点前和下午4点后成虫活动高峰期,可利用成虫需要补充营养的特性,用适宜化学药剂按30:1的比例加入红糖稀释液喷雾,喷雾时不宜全园喷雾,隔行、隔株喷雾效果较好,每6 d7 d喷一次,连续喷34次。坐果期当诱虫色板或诱捕器诱集到成虫或出现受害幼果时开始进行药剂防

18、治,每间隔7 d10 d施药1次。坐果初期可对幼果进行点喷,高峰期应全园喷药,喷药时间宜选在早上10:00前或16:00后。DB41/T 24842023 6 附录A (资料性)三种诱捕器安装与准备 A.1 湿型诱捕器(Mcphail 诱捕器)构件包括挂钩、底座、上盖、格网,根据诱捕器中诱剂种类不同,安装和准备方法有以下三种:a)固体诱芯:将隔网卡入底座中心孔上,在隔网内加入诱芯,向底座内放入一张撕开的粘蝇纸,装上盖,使上盖和底座预留口对齐,贴上标签,写上编号,挂上挂钩;b)液体诱剂:先将隔网卡入底座中心孔上,将棉花团放入隔网内,向棉花团内滴加 1 mL2 mL液体诱剂,装上盖,使上盖和底座预

19、留口对齐,贴上标签,写上编号,挂上挂钩;c)蛋白诱饵:向底座加入 600 mL650 mL 清水,投入 6 粒蛋白饵剂,轻摇底座使蛋白饵剂化开,将隔网放入底座内,装上盖和底座预留口错开,以保持密闭,贴上标签,写上编号,挂上挂钩。图A.1 湿型诱捕器(Mcphail 诱捕器)A.2 干型诱捕器(Steiner 诱捕器)构件包括诱捕器柱体和盖,配有螺丝和小药篮。根据诱捕器中诱剂种类不同,安装和准备方法有以下两种:a)固体诱芯:安装好螺丝、小挂钩和悬挂铁丝,挂上小药蓝,加入诱芯于药篮内,并放入一张撕开的粘蝇纸,贴上标签,写上编号;b)液体诱剂:安装好螺丝,小挂钩和悬挂铁丝,安上事先装备好的棉花条;用

20、吸管向棉花条内加 1 mL2 mL 液体诱剂,装上盖;贴上标签,写上编号。DB41/T 24842023 7 图A.2 干型诱捕器(Steiner 诱捕器)A.3 瓶型诱捕器 瓶型诱捕器使用时将黄色瓶盖旋开,在连接于瓶盖上的圆形滤纸上加入1 mL2 mL液体诱剂,然后旋紧上盖即可,贴上标签,写上编号。图A.3 瓶型诱捕器 DB41/T 24842023 8 附录B (规范性)实蝇类监测调查表样式 实蝇类监测调查表样式见表B.1。表B.1 实蝇类监测调查表 诱捕器编号:监测负责人签字:日期:备注:1、引诱剂代号:桔小实蝇(Me),实蝇(Cue)2、实蝇主要种代号:三点棍腹实蝇(m),桔小实蝇(d

21、),实蝇(c),南实蝇(t),具条实蝇(s)。监测地点:监测点主要植物:诱剂类型:监测员及联系电话:调查日期 实蝇标本数量 (种名/虫量(头))d t c s m 其他 DB41/T 24842023 9 附录C (规范性)植物有害生物样本鉴定报告样式 植物有害生物样本鉴定报告样式见表C.1。表 C.1 植物有害生物样本鉴定报告 植物名称 品种名称 植物生育期 样品数量 取样部位 样品来源 送检日期 送检人 送检单位 联系电话 检测鉴定方法:检测鉴定结果:备注:鉴定人(签名):审核人(签名):鉴定单位(盖章):年 月 日 注:本单一式三份,检测单位、受检单位和检疫机构各一份。编号:DB41/T

22、 24842023 10 附录D (规范性)实蝇类概述 实蝇是双翅目实蝇科的昆虫。全世界约4000种,中国约400余种。实蝇体中小形,头部圆球形,中胸发达,翅具花斑。实蝇是植食性昆虫,幼虫均潜食为害植物各部,从根、茎、叶、花乃至果实,许多种类为作物害虫,其中为害果实的种类尤为重要,诸如地中海实蝇、苹果实蝇、樱桃实蝇等多个种类均属世界检疫对象,在我国尚未发现。我国现已发现若干种类为害柑橘、石榴、桃、苹果、枣、辣椒、丝瓜、苦瓜等果蔬的重要害虫,例如柑橘实蝇、柑橘小实蝇、瓜实蝇和枣实蝇等。分类地位:属双翅目Diptera,实蝇科Tephritidae。形态识别:主要依据实蝇成虫形态特征进行识别。成虫

23、体型似蜂,腹部以橙色到褐色为主,体长7 mm9 mm,翅长约7 mm;头部颜面斑黑色,卵圆形,复眼茶褐色或蓝绿色,且具有光泽;雌虫较雄虫个体稍大,腹部末端有一类似蜂针的产卵管。河南地区可能监测到的部分实蝇类特征详见附录E。分布与为害:实蝇类广泛分布于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海南、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南、台湾等地。根据适生性分析,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南部、四川、云南、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湖北、陕西、河南、甘肃等地为适生区。实蝇寄主较广泛,可为害120多种寄主植物,河南地区实蝇主要为害葫芦科和茄科植物以及苹果、石榴、梨、桃、枣等果树。发生特

24、点:实蝇类经卵、幼虫、蛹等阶段发育到成虫。在27 28 时,完成世代发育需21 d34 d(卵期1 d2 d,幼虫期4 d7 d,蛹期7 d13 d,产卵前期9 d12 d),成虫寿命30 d120 d。成虫喜欢将卵产于膨大期的幼果上,偶尔也产于花、嫩茎等其他较嫩的组织上。幼虫孵化后直接钻人果内蛀食为害,待发育至老熟幼虫时弹跳落地并钻入表土层化蛹。化蛹深度与土壤类型和湿度有关,主要集中在2 cm4 cm的土层;在20%80%的相对湿度范围内,随着土壤湿度增大,化蛹深度随之降低。实蝇类的发生与气候、食物等关系密切。如南实蝇在15 30 范围内可正常发育,25 30 为该虫最适生长发育温度范围。整

25、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10.77、有效积温602.17日度。该虫在我国南方地区一般年发生39代,世代重叠明显,受实蝇为害的瓜果一般先局部变黄,而后腐烂变臭,大量落瓜落果。即使不腐烂,刺伤处凝结流胶,畸形下陷,果皮变硬,果味苦涩,品质下降,严重时为害率在50%以上。由于其成虫善飞翔,卵和幼虫都在被害果实内部,单一喷洒化学农药防治效果差。为防控实蝇,生产者不断增加化学农药用量,而苦瓜、丝瓜等一般都是2 d3 d采收1次,采收间隔时间较短,给瓜果蔬菜产品带来食品安全隐患。DB41/T 24842023 11 附录E (规范性)常见实蝇成虫形态特征 常见实蝇成虫形态特征见表E.1。表 E.1 常见实蝇成

26、虫形态特征 种类 桔小实蝇 瓜实蝇 南瓜实蝇 具条实蝇 三点棍腹实蝇 体色及体长 暗褐色 6.5 mm7.5 mm 黄色 6 mm7 mm 黄褐色至红褐色 6 mm9 mm 黑色 7.5 mm9 mm 黄褐色 7.5 mm9 mm 颜面 黄色或黄褐色,在触角窝斜上方、中颜板下部有 2 枚圆形黑斑 颜面斑 2 枚,黑色,卵圆形 黄色,颜面斑 2 枚、黑色、中等大小、近卵形;头顶部有一短红色斑,但不延伸至侧面 颜面斑 2 枚,黑色、圆形 具3个彼此分离的黑色斑 中胸背板 黑褐色;缝后侧具黄色条 2 条,终于翅上后鬃之后 红褐色;具缝后侧和中黄色条 3 条,侧后缝黄色条后方略狭,并终于上后翅上鬃之前

27、 黄褐色;具缝后侧和中黄色条 3 条,缝后侧黄色条两侧平衡,终于上后翅上鬃之后,胸部肩胛与横缝间及缝后色条之间有明显黑色斑纹 黑色,具缝后侧和中黄色条 3 条 赤褐色,具缝后近中部黑色斑纹,具 1 对橙黄色三角形斑,该斑从横缝两端向中间延伸 翅 翅长 6 mm7.5 mm,翅前缘带烟褐色,较窄,其宽不超过 r2+3 脉,端部都不膨大,此带于 r2+3 脉前方,均不超出 r2+3 脉,终于r4+5 与 m 脉端部之间 翅长 4.2 mm7.1 mm,翅前缘带烟褐色,其沿r2+3脉之下方延伸至 r5 室外缘之 1/2,在翅末端扩大成较大的圆斑,在 r-mm 横脉上覆盖着烟褐色条纹,尤其在 m 横脉

28、上,覆盖着烟褐色条纹 翅长 4.2 mm8.5 mm,翅前缘烟褐色,宽过r2+3 脉,其沿 r2+3脉及 r3 室延伸至 r5室之 2/3,在翅端扩大成宽大的圆形褐色斑 翅长 7 mm8.3 mm,翅烟褐色,前缘带窄,其宽不超过 r2+3 脉,端部扩大约 2 倍,略成斑状 翅长 4.5 mm8.5 mm,翅前缘带宽,暗褐色,该带从翅基部延伸到翅端,并跨过r4+5脉,前缘褐色条纹基半部的宽度达 r 室上部的4/5,翅后缘于cu2+an1 脉段和 an1室末端处有一烟褐色斑点 足 褐黄色,前足和后足胫带暗褐色,或具棕色斑 黄褐色,前足和后足胫带有时褐黄色 足腿节黄色,前足和后足胫节褐色,中足胫节淡

29、褐色。足腿淡黄色,后胫节基部 1/3 和后足腿节端都有一椭圆斑黑褐色斑 DB41/T 24842023 12 表 E.1 常见实蝇特征(续)种类 桔小实蝇 瓜实蝇 南瓜实蝇 具条实蝇 三点棍腹实蝇 腹部 腹部锈褐色,第 2 节背板前缘有一黑色狭带,第 3 节背板前缘有一条黑褐色的横带,第 35 节背板中央有一条出烟褐色的纵带组成的T字 腹部黄棕色,首节背板两侧和第 2 节背板基部为棕色,第3、5 节为橘黄色,第 3腹节背板前缘有一条窄的黄横条,在第3 至第 5 节背板中央有一条暗棕褐色纵带及前侧角各有一条暗棕褐色斑 腹部黄棕色,第 2 节背板有褐色条,第 3节背板前缘具暗褐色横带,第 4、5 两节侧缘有一暗棕色斑,第 35 节背板有黑色中间纵条,此纵条有时被节间阴断 腹部第 24 节背板基部具宽且完整的暗褐色横带 3 条,第45 节处有时多少分离,从第 35 节具一暗褐色的中纵带,有时在各节的端处中断 腹部第 1 腹节长明显大于宽,呈柄状;第 2 腹节黑色横带较粗;第 3 腹节黑色横带较细;腹部黑色中纵条不明显。小盾片 黄色,具狭窄的黑色基带,具小盾端鬃 1对 黄色,具小盾端鬃 1对 黄色,具一狭窄的黑色基带,具 2 对小盾端鬃 黄色,具黑色端斑,宽大,并延伸至两个端鬃之外,具 2 对小盾端鬃 橙黄色,基部具暗褐色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