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14T+2658—2023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docx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17715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4T+2658—2023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DB14T+2658—2023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DB14T+2658—2023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DB14T+2658—2023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DB14T+2658—2023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93.08014CCS P 65山西省地方标准DB 14/T 26582023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2023 - 01 - 18 发布2023 - 04 - 18 实施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 14/T 26582023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24 基本规定25 路线46 路基67 路面98 桥涵119 隧道1210 路线交叉1311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1512 工程地质勘察1713 工程造价18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本文件由山西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晓旭、王枫、李海喜、张强、常建勇、张翔、王鹏、袁伟、李灿、杨坤。本文件由山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II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山西省农村公路设计的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路线、路基路面、桥涵、隧道、路线交叉、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工程地质勘察、工程造价。本文件适用于全省县道、乡道和村道的新建和改建工程。园区涉及的农村公路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3、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JTGJTG JTGB01B04 C20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D20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3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T D33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 D4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60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T D70 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 D8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T D8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 D82 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2111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

4、程技术标准JTG 310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造价文件管理导则JTG/T 3311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 3370.1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3820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制办法JTG/T 3821 公路工程估算指标JTG 3830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T 3831 公路工程概算定额JTG/T 3832 公路工程预算定额1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农村公路指连接县、乡、村间,主要供机动车通行且为农村生产、生活服务的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3.2县道指除国道、省道以外的县际间公路以及连接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与乡级人民政府所在地和主要商

5、品生产、集散地的公路。3.3乡道指除县道及县道以上等级公路以外的乡际间公路以及连接乡级人民政府所在地与建制村的公路。3.4村道指除乡道及乡道以上等级公路以外的连接建制村与建制村、建制村与自然村、建制村与外部的公路,但不包括村内街巷和农田间的机耕道。3.5错车道单车道公路上供车辆交错避让的加宽车道。3.6受限路段利用原有道路改建时,当乡、村道路受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限制,技术指标无法完全达到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规定等级的局部特殊困难路段。4 基本规定4.1 一般规定4.1.1 农村公路建设应坚持“保证质量、注重安全、因地制宜、经济适用、节约土地、保护环境、利于养护”的原则,

6、充分利用旧路资源,降低公路造价,着重提高路面等级,完善防护排水和交通安全设施,提高通行能力,保障运行安全,逐步改善农村交通条件。4.1.2 农村公路坚持生态优先、和谐发展的指导方针,强化设计、施工、运营、养护等各阶段的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最大限度地保护、最小程度地影响、最有力度地自然恢复,实现公路与生态、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4.1.3 农村公路建设应与当地乡村振兴,产业园区建设,旅游业发展,国防战备,山、水、林、田综合治理,小城镇建设及资源利用相结合。4.1.4 县乡道路应根据使用年限综合考虑建设、养护、管理等成本效益和安全、环保、运营等社会效益,选用综合效益最佳方案。4.1.5 农村公路应注

7、重安全设施设计。4.1.6 一级公路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执行。4.2 农村公路技术等级4.2.1 农村公路宜采用四级及四级以上公路标准,交通量小,受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限24.4 设计交通量公路远景设计交通量应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 3311)执行。交通量换算采用小客车为标准车型。各汽车代表车型及车辆换算系数规定见表2。表2 各汽车代表车型及车辆换算系数4.5 设计速度农村公路设计速度见表3。3制的农村公路可以采用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 3311)四级()和四级()类公路标准。4.2.2 设计

8、交通量为 500015000 辆小客车/日,宜选用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设计交通量为 2000 5000 辆小客车/日,宜选用三级公路;设计交通量为 4002000 辆小客车/日,宜选用双车道四级公路; 交通组成中,无大型、重载型车辆时,且设计交通量为 4001000 辆小客车/日,宜选用双车道四级公路(类),设计交通量低于 400 辆小客车/日,可选用单车道四级公路(类)。4.3 设计车辆农村公路设计所采用的设计车辆外廓尺寸规定见表1。表1 设计车辆外廓尺寸单位为m车辆类型总长总宽总高前悬轴距后悬小客车61.820.83.81.4大型客车13.72.5542.66.5+1.53.1载重汽车12

9、2.541.56.54四轮低速货车6.02.02.51.23.31.5三轮汽车4.61.62.0-摩托车2.51.02.25-汽车代表车型车辆折算系数说明小客车1.0座位9 座的客车大型客车1.5座位19 座的客车载重汽车2.57t载质量20t 的货车四轮低速货车1.0-三轮汽车1.0-摩托车0.5-表3 设计速度单位为km/h公路技术等级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设计速度806040303020(15)注1:二级公路设计速度宜采用80km/h或60km/h;受地形、地质、环境等条件限制时,可采用40km/h。注2:三级公路设计速度宜采用40km/h或30km/h;受地形、地质、环境等条件限制时

10、,可采用20km/h。注3:四级公路设计速度宜采用30km/h或20km/h;在纳入农村公路规划,年平均日设计交通量小于或等于1000辆小客车的公路路段,交通组成中无大型、重载型车辆时,可采用15km/h。4.6 公路建筑限界农村公路建筑限界横向为行车道宽度加侧向宽度,顶面为公路净高,公路净高二级公路应为5m,三、四级公路净高应为4.5m;三级、四级公路旧路升级改造需利用旧有桥隧构造物时,净高不应小于3.5m, 检修道或人行道与行车道分开设置时,其净高应为2.5m。在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部件侵入。4.7 公路用地4.7.1 农村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外,路

11、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时为坡顶)以外不小于 1m 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高填深挖路段,为保证路基稳定, 应根据计算或实际情况确定用地范围。4.7.2 在风沙、雪害、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地带设置防护、整治设施时,以及在膨胀土、盐渍土等特殊土地带采取处治措施时,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用地范围。4.7.3 桥梁、隧道、路线交叉、交通安全设施、服务设施、管理设施、绿化以及其他线外工程等用地, 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用地范围。4.8 抗震设防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于0.10g、0.15g、0.20g、0.30g地区农村公路的大中型构造物应进行抗震设计, 路基和小型构造物可简易设防。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等于0

12、.05地区的公路工程,除有特殊要求外,可简易设防。5 路线5.1 一般规定5.1.1 农村公路路线设计应根据公路的等级及使用任务和功能,合理利用地形,正确使用技术标准, 保证线形的均衡性。5.1.2 在进行路线设计的过程中,应对公路的平、纵、横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设计,保证路线的整体协调,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5.1.3 路线设计应贯彻绿色公路设计理念,贯彻“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避免大填大挖,注意与沿线环境和景观的协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方便村民出行,服务城镇化。5.1.4 选线时应尽量少拆迁,改建公路应尽量利用老路、原有桥梁和隧道,避免大改大调。5.2 技术标准5

13、.2.1 农村公路设计的技术指标见表 4。45.2.5 农村公路连续坡段的平均纵坡大于 5.5%时,应在不长于 2km 处,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55.2.2 二级公路位于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复杂的山岭重丘区,经论证该路段的设计速度可采用40km/h。5.2.3 公路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应设置超高。一般地区,圆曲线最大超高应采取 6%, 穿村镇路段最大超高可采取 4%。5.2.4 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 250m 时,应设置加宽。双车道路面加宽值应符合表 5 规定,单车道路面加宽值应为表列规定值的一半。表5 双车道路面加宽值单位为m表4 农村公路技术指标公路等级二级公路三级公路

14、四级公路设计速度(km/h)80604030302015车道宽度(m)3.753.503.503.253.253.00/3.503.00/3.50路基宽度(m)一般值12.0010.008.507.507.506.50/4.506.50/4.50最小值10.008.50圆曲线最小半径(m)一般值40020010065653020最小值2701356035351515/12会车视距(m)2201508060604030停车视距(m)110754030302015极限最小竖曲线半径(m)凸形3000140045025025010075凹形2000100045025025010075竖曲线最小长度(

15、m)70503525252015最大纵坡(%)一般值56788912极限值-68991014最小坡长(m)2001501201001006045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501/25按具体情况确定小桥涵设计洪水频率1/501/251/25桥涵设计汽车荷载公路-级公路-级公路-级注1:四级公路(I类和II类)可以采用15km/h的设计速度,圆曲线半径最小值在采用双车道时取值15m,单车道时取值12m。注2:路面有积雪、结冰的地区,最大纵坡坡度不应大于8%。对于出现积雪、结冰情况时能够及时封闭道路并清除冰、雪的公路,可不受此限制。设计车辆圆曲线半径2502002001501501001007070505

16、0303025252020151512小客车0.40.50.60.70.91.31.51.82.22.3载重汽车0.60.70.91.21.52.0-铰接列车0.81.01.52.02.7-坡不应大于 3%,其长度不应小于 60m。5.2.6 公路纵坡不宜小于 0.3%,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 0.5%。在路基、路面排水不畅路段,排水设施应进行专项排水设计。5.3 错车道尺寸宜符合表6的规定,平面布置见图1。表6 错车道路段尺寸单位为m图1 错车道平面布置图5.4 客运汽车停靠站客运汽车停靠站的布置应包括渐变区段、停留区段,技术指标应满足表7规定。表7 加减速区段、停留车道技术指标四级公路当路基

17、宽度采用4.5m时,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利地点设置错车道,错车道宜保持通视, 应充分利用路侧净空区,每公里设置不宜少于3处;对于不通视路段,间距不宜大于200m。错车道路段公路等级四级公路错车道行车道宽度6错车道路肩宽度0.25错车道有效长度1020每端错车道渐变段长度10设计速度(km/h)8060403020 及以下停留区段 (m)3020202020渐变区段 (m)60504030206 路 基6.1 一般规定6.1.1 路基应根据公路的功能和等级,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的原则,结合6沿线气候、水文、地形、地貌、地质、筑路材料和施工方法等进行综合设计,应具有足够的强度

18、和稳定性。路基应重视排水、防护及取(弃)土场的设计,防止水土流失和堵塞河道。6.1.2 特殊路基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综合治理措施进行专项设计。6.2 路基横断面表8 路基横断面型式6.3 路基高度6.3.1 路基设计标高一般为路基边缘高度。沿河及受水浸淹的路基设计标高应满足设计洪水频率的计算水位加壅水高、波浪侵袭高和 0.5m 的安全高度。路基横断面型式应满足表8规定。公路等级路基横断面图及尺寸A (B)EC(D)E(单位:m)公路等级车道数行车速度(km/h)ABCDE二级公路28012.00(10.00)9.00(7.50)1.50(1.25)6010.00(8.50)7.00(7.0

19、0)1.50(0.75)三级公路2408.507.000.75307.506.500.50四级公路2307.506.500.502206.506.000.251204.503.500.502156.506.000.251154.503.500.50注1:路基横断面尺寸中:A=C+2E,B=D+2E。注2:四级公路当路基宽度采用4.5m时,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利地点设置错车道,一般情况下,错车道加宽1.5m,长度28m。注3:通客运班车的县乡公路,应按照“路站运一体化”要求,站点位置路基路面应适当加宽。6.3.2 一般路基高度的设计,应使路肩边缘高出路基两侧地面积水高度,同时要考虑地下水、毛细水

20、的作用,不影响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当设置过水路面时,路肩边缘不高于路基两侧地面高度,且需保证排水通畅。6.3.3 改扩建工程原路基加高占地条件受限时,可设置支挡结构物。6.4 路基压实76.4.1 路堤基底应清理和压实,基底强度、稳定性不足时,应进行工程处治,以保证路基稳定。6.4.2 路基填筑宜采用水稳性好的材料,严格控制路基压实,满足强度和稳定性要求。路基填料及压实度应参考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符合表 9 规定。6.5 路基边坡路基边坡包括:a) 黄土挖方边坡根据地质条件,在保证安全稳定的前提下,黄土挖方边坡宜采用宽平台、陡边坡的阶梯形,边坡宽平台宜设置在边坡中部,黄土挖方边坡

21、分级高度宜为6m,边坡坡率按表10选用。表10 黄土挖方边坡坡率b) 石质挖方边坡岩石挖方边坡坡率按表11选用。表9 路基压实度路基部位路面底下以下深度(m)路床压实度(%)二级公路三、四级公路上路床00.39594下路床轻、中等及重交通0.30.89594上路堤轻、中等及重交通0.81.59493下路堤轻、中等及重交通1.5 以下9290注1:表列压实度系按现行公路工程试验规程(JTG E40)重型击实试验所得最大干密度求得的压实度。注2:当三、四级路铺筑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其压实度应采用二级公路压实度标准。注3:路堤采用粉煤灰、工业废渣等特殊填料,或处于干旱或特殊潮湿地区时,在保

22、证路基强度和回弹模量要求的前提下,通过试验论证,压实度标准可降低12个百分点。分类边坡坡率H6m6mH12m12mH20m20mH30m新黄土Q3、Q4坡积1:0.51:0.751:0.51:0.751:0.751:1.0冲洪积1:0.31:0.751:0.31:0.751:0.751:0.751:1.0新黄土 Q31:0.51:0.751:0.51:0.751:0.751:0.751:1.0老黄土 Q21:0.31:0.751:0.41:0.751:0.751:0.75表11 岩石挖方边坡坡率8岩石种类风化程度边坡高度(m) 1000LK 150大桥100 L 100040 LK 150中桥

23、30 L 10020 LK 40小桥8 L 305 LK 20涵洞LK 58.2.2 桥涵跨径小于或等于 50m 时,宜采用标准化跨径。8.3 桥涵技术标准8.3.1 桥涵作为永久性构造物,各级公路的桥涵设计洪水频率、桥面净空、桥下净空、汽车荷载、人群荷载等均应严格按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相应规定执行。8.3.2 农村公路改扩建时,利用原有桥梁应进行检测评估并满足原设计荷载标准要求,且其极限承载力应满足或采取加固措施满足现行标准要求后,宜尽量利用。8.3.3 对窄桥加宽宜采用与原有桥梁相同(或相近)的结构型式和跨径,以使新老桥受力均匀;对于使用状况良好,因经济、技术或其他因素暂不加宽和加固的

24、桥梁,其两端应设置路基过渡段和窄桥标志及其它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8.3.4 特大桥、大桥的桥面净宽一般不宜小于 7.0m。当利用原有桥梁时,如桥梁宽度小于路基宽度, 桥头引道应设置渐变段。8.3.5 村镇等行人密集区的桥梁宜根据需要设置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8.4 涵洞8.4.1 涵洞是为渲泄地面水流(包括小河沟)而设置的横穿路基的小型排水构造物,涵洞设置应充分考虑农田排灌,因地制宜,尽可能就地取材,方便施工与养护,涵顶填土应满足最小厚度要求。8.4.2 常用的涵洞构造形式有:圆管涵、盖板涵、拱涵、箱涵和波纹管涵。圆管涵适用于有足够填土高度的小跨径暗涵;盖板涵适用于过水面积要求较大的低路堤明涵或

25、一般路堤暗涵;拱涵适用于跨越深沟或高路堤;箱涵适用于软土地基;波纹管涵适应于高填方路段、黄土湿陷性等级较高、承载力较低的地区。为减轻桥头跳车,应尽量采用暗涵形式。9 隧道9.1 一般规定9.1.1 新建公路如需设置隧道,宜采用中、短隧道。9.1.2 改建公路中既有隧道应尽量利用,应对拟利用隧道进行评价和鉴定,按使用要求对既有隧道进行处治,使其满足使用和安全要求,并应进行交通组织设计。9.1.3 受到地形、地质或其他条件限制时,隧道区段采用的设计速度可适当降低,并应增设交通安全设施。9.2 隧道及其洞口两端路线的平、纵、横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9.2.1 洞口内外侧各 3s 设计速度行程长度范围

26、的平、纵线形应一致。9.2.2 应根据地质、地形、路线走向、通风等因素确定隧道平面线形。隧道内超高宜不大于 3%。改建二、三、四级公路利用隧道时,应尽量改善平曲线指标。9.2.3 隧道纵坡不应小于 0.3%,不宜大于 3%,受限路段不宜大于 4%,但短于 100m 的隧道可不受此限12制。9.3 隧道建筑界限9.3.1 单车道四级公路隧道宜按双车道公路标准修建。9.3.2 二级公路隧道应在两侧设置人行道兼作检修道,检修道或人行道的宽度应不小于 1.0m;三级公路宜在两侧设置人行道,人行道宽度应不小于 0.75m,行人少或建设资金紧张,人行道可单侧设置;四级公路可单侧设置人行道。9.4 隧道洞门

27、9.4.1 隧道洞门一般宜采用端墙式洞门,在洞口地形平缓处可采用削竹式洞门。9.4.2 端墙式洞门一般宜采用现浇片石混凝土或混凝土。9.5 隧道衬砌级围岩洞身段可采用喷锚衬砌,隧道洞口段及围岩洞身段应采用复合式衬砌或整体式衬砌,复合式衬砌及整体式衬砌中二次衬砌现浇混凝土厚度应不小于30cm。衬砌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9.6 隧道防水与排水9.6.1 隧道应根据“防、排、截、堵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对地表水和地下水做妥善处理,保证行车安全及隧道结构和设备的正常使用。9.6.2 隧道模筑混凝土衬砌应满足抗渗要求,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不宜小于 P8。9.6.3 隧道排水宜采用边沟排水为主。岩体中赋水

28、少时,可只设排水边沟;岩体富水及隧道位于寒冷地区时,应设置中央排水沟,中央排水沟应位于冻结深度以下,且管径不应小于 30cm。出水口应设防寒措施。9.7 隧道路面9.7.1 隧道内面层应与洞外面层一致,宜采用复合式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当采用复合式路面时, 沥青混凝土面层宜采用双层式,面层厚度宜为 810cm;当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时,面层厚度不宜小于20cm。9.7.2 隧道洞内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时,表面应刻槽、压槽、拉毛或凿毛。9.7.3 无仰拱隧道,底部应设 10cm 厚贫混凝土基层;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时基层下可铺设 20cm 厚的水稳碎石或水稳砂砾整平层。9.7.4 隧道仰拱回填应采用强度

29、不低于 C20 的混凝土或片石混凝土。9.8 隧道照明9.8.1 二、三、四级公路的短隧道可不设照明设施;当不设照明时应设置视线诱导标志,并加强安全设施。9.8.2 二、三、四级公路的中隧道中间段宜设置保证人车混合通行的灯光亮度,隧道内光亮度不应小于 2.0cd/m2。10 路线交叉10.1 交叉类型及角度13主要公路的安全交叉停车视距和次要公路至主要公路车道中心线 5m7m 所组成的通视三角区通视。10.2.2 平面交叉范围内,两相交公路的纵面宜平缓,纵面线形应满足停车视距要求。见表 15。表15 平面交叉安全停车视距10.3 平面交叉范围内公路的线形主要公路交叉范围内纵坡应在0.15%3.

30、0%的范围内,次要公路紧接交叉口的引道部分应以0.5% 2.0%的纵坡通往交叉,且此坡段至主要公路的路缘至少25m;改建公路平面交叉次要公路可以0.3%2.0%的纵坡通往交叉,但应加强排水设计;主要公路在交叉范围内的圆曲线设置超高时,次要公路的纵坡应服从主要公路的横坡。10.4 等外道路接入10.4.1 两相邻道路接入间距不应小于表 16 的规定。表16 相邻道路接入口最小间距1410.1.1 农村公路与高速公路应设置立体交叉;与一级公路交叉宜设置立体交叉,即通道或天桥;农村公路与二级公路及以下应采用平面交叉,并应进行渠化设计。图2 平面交叉口交角示意图10.1.3 因受地理条件限制,农村公路

31、接入公路纵坡、视距等不满足要求时,应采用设置附加车道等方式进行交通管理。10.1.4 农村公路接入公路时,应采取主路优先的交通管理方式,必要时采取信号控制交通管理方式。10.2 视距10.2.1 无信号控制的交叉口两相交公路间通视三角区应保证通视。条件受限无法满足要求的,应保证10.1.2 平面交叉的交角宜为直角。斜交时,其锐角不应小于 45,见图 2。设计速度 (km/h)8060403020 及以下停车视距 (m)11075403020安全交叉停车视距 (m)175115705535设计速度(km/h)806040、30、20、15间距(m)120805010.4.2 接入道路应设置不小于 20m 的直线段,并应分别设置不小于 10m 的水平段或纵坡段不超过接入位置公路横坡度的缓坡段。紧接水平段的纵坡不应大于 3%,受限路段不应大于 6%。水平段应设置铺装路面,并对其路基进行压实。10.4.3 道路接入位置不宜设置在圆曲线半径小于一般值的平曲线内侧,不应设置在凹形竖曲线的最低点。10.4.4 道路接入农村公路应设置转弯半径不小于 5m 的加铺转角。10.5 公路与铁路交叉10.5.1 公路或铁路下穿农村公路时,不应影响公路桥墩、排水系统等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10.5.2 公路或铁路下穿农村公路时,一般采用垂直交叉。必须斜交时,其交角不应小于 60;特殊情况下不应小于 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公路桥梁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