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三单元1.我的健康体检表教学设计-大象版(2017)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本课主要是通过分析比较学生身高、体重的数据变化使学生了解生长发育的相关知识。这里的数据可从学生的健康体检表里获得。 此外,教师要在课前统计出全班男生和女生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数据,以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直接使用。 学生活动手册的三个数据表格和三个统计图可供学生直接填写记录。 有关青春期的阅读内容以致信的形式发给学生,请他们了解青春期的信息并关注自身的变化。 教师在最后的“提出问题”环节要引导学生从生长和健康的角度进行提问,为后面几课的学习内容作铺垫。【教学目标】(1)对比以往自己身高、体重的数据,感受自己的
2、生长。(2)与同龄人比较身高、体重的变化趋势,判断自己的生长状况。(3)阅读资料,知道自己处于青春期,要注意增加营养、加强锻炼和保证睡眠。(4)能够绘制身高、体重变化的统计图,分析变化趋势,认识生长与健康的关系。【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学生健康卡、学生活动手册。(2)活动场地:在教室内和实验室内均可。【教学过程】(1)引入。师:同学们,大家今年进行健康体检了吗? 与去年体检时相比,你在身高、体重方面有了什么变化?生 1:我今年的身高长到了 150 厘米,体重是 42 千克。生 2:我今年的身高长到了 160 厘米,体重是 45 千克,我在女生里面算高个子的。生 3:我今年身高长只长了 3
3、厘米,体重也只增加了 2 千克。生 4:(2)提出问题。师:看来,同学们都发现自己在不断地生长,关于我们的生长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我们可以把这些问题存在“问题银行”里面。生 1:我的问题是我生长的情况是否正常?生 2:我的问题是我和别人相比,是长得快还是长得慢?生 3:我的问题是男生和女生的生长速度一样吗?(3)调查。师:到哪里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呢?生 1:我觉得可以把大家的身高、体重数据都比一比,就能发现自己是长得快还是慢了。生 2:可是只比一年的数据应该不行,应该把我们一年级到五年级的数据都比一比,才能比出谁长得快,谁长得慢。生 3:咱们全班有几十名同学,需要和谁比呢? 是不是应该求出
4、平均值再来比较更科学?生 4:师:大家的想法非常好,思路很清晰。 要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们不仅需要自己一至五年级的身高、体重数据,还需要全班男生或女生一至五年级中每一年的平均身高、体重数据,这才有利于我们进行比较,获得准确的信息。师:下面请大家把自己体检表中的身高、体重数据摘录在学生活动手册第 9 页的表格中,老师提前整理了咱们班男生和女生的一至五年级的平均身高、体重数据,也请大家摘录在学生活动手册第 9 页的表格中。(学生分别从自己的健康体检表和教师提供的数据表中摘录数据。)(4)处理信息。师:大家都摘录了相关数据,通过这些数据,你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吗?生 1:我发现我在一年级的时候身高与全
5、班男生平均身高持平,到了五年级时我的身高高于全班男生的平均身高,我的身高增长速度是比别人快的。生 2:我的体重有一年都没怎么变,只长了 2 千克。师:先打断大家一下,你们在看这些数据的时候,很明显地发现自己的生长变化了吗?能够迅速地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区别吗? 你们是否还记得处理数据的一个好方法?生 1:可以把数据做成统计图,统计图看起来就很直观了。生 2:我们经常看柱状图和折线图,看起来确实更方便。师:好的,大家可以把相关的数据通过信息处理的方式做成数据统计图,这样便于大家找到问题的答案。 请在学生活动手册第 10 页绘制其中的两个统计图。(学生处理数据信息,绘制统计图。)(5)得出结论。师:通
6、过收集和处理数据,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生 1:通过对我们班男生和女生的平均身高进行对比,我发现在一至三年级,男生的平均身高都高于女生,到了四、五年级,女生的平均身高高于男生了。 这说明男生开始长得快,后来长得慢;女生开始长得慢,后来长得快。生 2:通过和全班男生的平均身高增长情况进行比较,我发现自己三年级之前长得还算快的,四、五年级开始长得慢了,说明我的生长速度不够均匀。生 3:和全班女生相比,我最近一年体重增加得特别快,应该说明我在这一年生长较快。生 4:师:有不少同学都解决了开始提出的问题,并有相关的数据作为证据,值得肯定。 还有不少人提到了近一两年自己生长得更快,数据变化很大。 其实,
7、正如你们已经关注到的,从五、六年级开始,大家就要进入青春期了!(6)阅读。师:青春期是每个人都要度过的一段特殊时期,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生长发育得好,能给一生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青春期,男生和女生的身体变化有所不同,老师给这个阶段的男孩儿和女孩儿分别写了一封信,请你们阅读这封信吧!(学生分别读信,阅读后分组展开讨论。)(7)提出问题。师:今天我们关注了自己的生长变化,主要是从身高、体重的变化方面进行了分析,还阅读了青春期的相关资料。 关于人体的生长和健康,我们还能提出哪些问题?生 1:我的身高没有达到标准,我是不健康吗?生 2:怎样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生 3:健康都包
8、括哪些方面?生 4:【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要用到学生自身生长过程中身高、体重的变化数据,学生对此是十分关注的。 尤其是将自己的身高、体重数据与全班同性别人群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学生会发现自己的基本水平是怎样的,从而更加关注自己的生长变化。 但是这些数据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其中还涉及遗传、疾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还要结合实际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总结点评】在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的现状,提前为学生收集和处理好相关的数据,利于学生在学习时方便有效地使用。 教师通过写信的方式,给学生传授青春期的科学知识,既照顾到学生的感受,又便于学生保存文字资料,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五单元4.轮轴教学设
9、计-大象版(2017)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学分析】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提供真实的产品,如方向盘、辘轳组装作品,由扶到放地引导学生开展分析,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轮轴,以及轮轴的作用,并认识到当轮带动轴转动时,轮越大轴越小就越省力。【教学目标】(1)知道轮轴是常见的简单机械,了解轮轴的类型,以及各种轮轴因结构不同而具有的不同作用。(2)通过阅读资料收集信息并提出关于轮轴作用的问题,基于轮轴的结构与功能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通过实验搜集证据,运用比较与分类、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通过演绎推理分析生活中的轮轴工具。(3)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能
10、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4)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生活中的轮轴:竹蜻蜓、水龙头、手摇转笔刀、圆规。 轮轴的作用实验:钩码、轮轴装置、线绳、测力计、记录单。(2)活动场地:教室。【教学过程】本课将按照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和要素进行组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基于经验作出假设通过实验搜集证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迁移应用回归生活。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参与,一方面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教学。 轮轴在
11、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事例有很多,为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了基础。(1)视频引入。师:我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请你们仔细观看并思考:汽车是怎么实现转弯功能的? (视频内容为:司机在转动方向盘时,汽车的前轮也跟着转动起来)生 1:方向盘转动。生 2:方向盘转动,带动车轮转向。(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说出方向盘转动带动汽车转弯)师:(出示汽车的方向盘)这是汽车的方向盘。 观察并分析它是由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的? 它们是谁带动着谁转动起来的?生 1: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生 2:上面的部分是一个转盘,下面的部分是一个轴。师:这两个部分是连接在一起的吗?生:是连接在一起的,并且只要上面的盘转,下面的杆就跟着转。师:我们把这
12、个握在手中的盘称为轮,盘下面的传动杆称为轴。 这种由固定在一起的轮和轴组成的可以转动的简单机械称为轮轴。(2)提出问题。师:我们都知道汽车是很重的,一般的家用轿车也有一两吨重,而司机却能轻松自如地控制着汽车的方向行驶,这离不开方向盘的作用。 方向盘就是应用了轮轴这种简单机械的原理。 这里是谁带动谁运动的? 人们为什么在方向盘上应用轮轴的原理,有什么好处?(3)作出假设。生 1:方向盘是轮带动轴转动的。生 2:方向盘应该是省力的。生 3:我们同意。(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说出轮带动轴运动省力)(4)搜集证据。师:方向盘真的像同学们所说的那样有省力作用吗? 谁带动谁有省力作用呢? 为了便于我们研究,老
13、师给你们制作了一份迷你版的轮轴,就是把轮和轴都给缩小了,轮的直径为 8厘米,轴的长度为 4 厘米。 把它们组装在一起,就成了一个迷你版的轮轴。 你能找出哪部分相当于汽车方向盘的轮,哪部分相当于汽车方向盘的轴吗?生:直径 8 厘米的部分相当于轮,长度 4 厘米的部分相当于轴。师:我们要做轮带动轴运动是否有省力作用的实验,你们认为重物应该放在谁身上? 测力计挂在谁身上?生:重物挂在轴上,测力计挂在轮上。师:谁来和老师配合演示给其他同学看看?(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师:我先来讲讲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将棉线分别从轮和轴的一侧套在卡槽上,并且用胶固定好,安装时要将棉线分别绕在轮和轴的凹槽内
14、。 轮和轴的绕线方向要相反,避免出现“一顺边”的现象。将重物和测力计分别挂在棉线的环上。 测力时测力计应垂直于物体向上测得所用的力,这样得到的数据会更准确。这个实验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小组要分工明确,测力、绕线、记录都要有专人负责。 实验过程中要填写记录表,实验后汇报结果。(学生分组实验并汇报交流)(5)得出结论。师:我们来分析一下我们获得的数据,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发现?生:我们发现直接用手提起重物用的力比用轮轴提起重物用的力大。师:你们是怎么用轮轴提起重物的呢?生:是用轮带着轴转动提起的。师:这说明什么?生:说明用轮带动轴转动提起重物比直接用手提起重物省力。师:那么要是用轴带动轮转动提起重
15、物呢? 有哪个组做了这个实验?生 1:我们组做了这个实验,三次实验结果都是用轴带动轮提起重物时,所用的力都比直接用手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大。生 2:这说明用轴带动轮转动提起重物比直接用手提起重物费力。师:能把我们的研究成果用一句话说一说吗?生:与直接提起重物相比,用轮带动轴提起重物省力,用轴带动轮费力。(6)拓展研究。师:有的汽车的方向盘设计得比较小,有的则设计得比较大,这是为什么呢? 大家猜一猜吧。生:我觉得是不是大汽车的方向盘设计得就大些。师:为什么呢?生:因为一般汽车越大就越重,所以要更省力才可以,方向盘越大越省力。师:你怎么知道的?生:我自己这样想的。师:我们再来通过实验看看是不是这样。
16、下面同学们分别利用直径为 10 厘米、20 厘米的轮和长度为 4 厘米的同一根轴来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学生实验并汇报交流数据)师: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收集数据的?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生 1:我们组先测使用 20 厘米的轮,再测使用 10 厘米的轮,发现使用 20 厘米的轮时用的力小。生 2:我们组先测使用 10 厘米的轮,再测使用 20 厘米的轮,也发现使用 20 厘米的轮时用力小。师:这说明什么?生:轮越大越省力。师:应该是对于同样大小的轴,轮越大越省力。(7)迁移应用。师: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到了轮轴?生:我见过有些水龙头的样子和方向盘很像,也是轮轴,还是省力轮轴。师:它
17、的名字叫阀门。师:老师这里有一些生活中的轮轴装置,请大家观察后分析,判断一下这些轮轴的类型和作用。生 1:螺丝刀在刀把上用力,是省力轮轴。生 2:风扇是由轴带动轮转动,是费力轮轴。生 3:【教学反思】如实地进行记录是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的体现。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及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结果、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活动过程,都可以通过实验记录单记录下来。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记录单也是评价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的良好载体。【总结点评】(1)利用自制教具,解决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将知识目标定位在帮学生理解轮轴是什么,以及它具有什么特点。 为了
18、更好地帮助学生探究并认识轮轴的作用,教师应设计并制作一些自制教具,例如汽车方向盘模型和不同直径大小的轮轴实验套材。 利用自制教具,学生可通过实验很清楚地认识到当轮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并且对于同样大小的轴,轮越大越省力,从而很好地解决了教学重难点。(2)从生活引入,感知科学概念。教师在设计这节课时,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到应用轮轴的地方,并播放一段驾驶员开汽车的视频,让学生知道汽车是靠方向盘实现转弯的。 教师利用自制的方向盘模型,让学生做模拟驾驶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汽车的方向盘相当于轮,而下面的传动轴相当于轴,知道它是由轮带动轴转动的机械,由此推想、认识轮轴有省力作用。 这样就将生活中看到的现
19、象很好地迁移到课堂中了。 在探究轮轴的作用时,教师先出示一套轮轴材料,让学生们感知由轮带动轴省力,再给各小组出示直径不同的轮分别与同一根轴组装,经过多次实验,使学生发现由轮带动轴运动时轮越大越省力的特点。(3)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直观体验。在整个活动中,轮轴的作用等知识是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亲自体验后自悟自得、自行获取的,实现了知识的真正内化,同时,在探究活动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也得到了强化与提升。准备单元蒸发的快慢教学设计-大象版(2017)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学分析】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聚焦“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 些”这一问题,然后针对这一问题作
20、出假设,并说明假设的依据。 学生随后通过设计实验、搜集证据,得出相关结论,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全过程,进一步提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道蒸发是一种分离混合物质的方法。(2)基于所学知识和技能,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对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假设,并能说 明假设的依据。 (3)表现出对事物的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4)了解科学技术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水、食盐水、酒精灯、小铁勺、胶头滴管、玻璃片、夹子、火柴、烧杯、秒表、小风 扇等。 【教学过程】(1) 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食盐是从哪里来的吗? 生1:超市里买的。 生
21、2:市场里有两种盐,一种很大颗的是粗盐,一种比较细的是精盐。 师:你说得真好! 你知道有什么办法可以获得食盐吗? (播放视频:鲁滨逊漂流记) 请同学们仔细观看,主人公是怎样获得食盐的。 生1:他是从海水中获得食盐的。 生 2:海水煮干了,就出现食盐了。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 在从海水中提取盐的过程中,请你仔细思考,你还能提出其他 问题吗? 请把你的问题存入我们的“问题银行”。 生 1:水都去哪了? 生 2:海水要多长时间才能变成盐? 生 3:能使水蒸发得再快点吗?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不好进行探究的,有的是我们在 课堂上利用现有的条件不能进行探究的,或者是在一节课
22、里没法完成的。 请小组讨论,挑选 一个我们能够在课堂上进行探究的科学问题。 (学生讨论,然后汇报) 师:我们在一节课里不能够研究所有的问题,那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大家提到最多的“影 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这个问题。 师:现在每组桌上都有湿纸巾,谁能想办法让这块湿纸巾尽快变干呢? 生 1:可以在太阳下晒一晒,在火上烤一烤。 生 2:也可以放在暖气片上加热。 生 3:可以用风扇吹一吹。 生 4:还可以拧一拧,甩一甩。 师:为什么要在太阳下晒一晒,在火上烤一烤呢? 生:因为温度高,干得会比较快。 师:那你认为这说明蒸发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呢? 生:(齐声)与温度的高低有关。 师:那为什么又要用风扇吹一吹呢?
23、生:用风扇吹可以使空气流动得更快,蒸发得也更快。 师:那你的意思是蒸发的快慢还和什么有关呢? 生:与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系。 师:这也只是同学们的一种想法,科学可不能想当然! 到底水蒸发的快慢是不是和温度 的高低、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动手研究一下呢? 生:(齐声)想! 师:哪个小组愿意研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呢? (学生踊跃举手,教师指定两个小组)师:那好,第一、第二小组就来研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老师给你们准备了 很多的材料。 (教师发放三角架、酒精灯、陶土网、两个同样大的铁勺、火柴、胶头滴管等) 师:第三、第四小组就来研究水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好
24、吗? 生:好!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材料更好玩,看,微型小风扇! (教师发放小风扇,学生感到非常惊喜) 师:现在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做实验呢? 实验时应该注意哪些问 题呢? (学生讨论实验方法,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师:那你们准备怎样研究呢? 生:我们计划在两个铁勺里分别滴上相同量的水,一个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另一个放在 桌上不加热。 师:你们为什么在两个铁勺里滴同样多的水呢? 生:这样对比实验得到的结果才可靠。 师:对! 我们应该在同样大的铁勺里滴上同样多的水,只改变温度,这样才能正确比较 蒸发的快慢是否跟温度的高低有关系。 师:第三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吧! 生:我们设计的
25、是研究水蒸发的快慢和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的实验计划。 师:怎么研究呢? 生:把两块湿纸巾,一个用小风扇吹,另一个放在一旁晾,看看是不是用风扇吹的湿纸巾 干得快。 师:你们设计实验时注意了哪些问题呢? 生:两块湿纸巾要一样大,湿度要相同。 师:非常好! 大家讨论好之后,就开始研究吧! (学生做对比实验) 师:同学们! 通过做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呢? 生:我们第二小组发现了水蒸发的快慢的确和温度的高低有关系。 温度越高 师:第一小组,你们研究的结果和他们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通过实验,第一、第二小组的研究都说明了水蒸发的快慢的确和温度的高低有关。 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 师:第三小组你们的实验
26、说明了什么呢? 生 1:我们发现用风扇吹的湿纸巾干得快,说明加快空气流动可以使水蒸发得更快。 师:真不错! 第四组呢? 生:我们和第三组的实验现象一样。 师:看来第三、第四小组的实验结果都说明了水蒸发的快慢的确和空气流动的快慢有 关,加快空气流动可以使水蒸发得更快。 师:那同学们想一想,水蒸发的快慢除了和温度的高低、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还与什么 因素有关呢? (学生沉默) 师:(教师随手拿起桌上的湿纸巾)这块湿纸巾,是展开干得快呢? 还是叠在一起干得快呢?生:当然是展开喽!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展开时蒸发面积大,这样蒸发得就快。 师:这说明蒸发的快慢还和什么有关呢? 生:(齐声)蒸发面积的
27、大小有关系。 师:在生活当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通过增大蒸发面积加快蒸发的现象呢? 生 1:农民伯伯晒粮食时,都要摊开晒。 生 2:还有晒衣服、晒被子时,也要展开晒。 师:对!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现象,希望同学们课后注意留心观察! 这节课我们 就上到这里,下课!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让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让学生充 分思考,去探索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 学生的积极性高,回答问题主动。 从学生的回答和 讨论来看,有些问题完全可以让学生去讨论,不需要教师面面俱到地讲解。 【总结点评】 对于科学概念的理解,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和感受中获得,这样才会记
28、忆深 刻,也才能够真正增长学生的知识。 本课层层递进,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教师着 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出问题,如何从多个问题中聚焦本课的探究主题,指导学生设计实 验,完成探究活动。 课堂互动性强,实验材料也经过精心挑选,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完成。第一单元3.材料与保温教学设计-大象版(2017)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热传递的不同方式、掌握一定的实验设计与分析能力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认识热传递现象,解决“制作冰淇淋冷藏箱”可能出现的科学问题而设计的。 本课从制作锅的材料以及冰糕箱上盖棉被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尝试从事物的功能角度提出研究问题,掌握将自己的疑问转化为可探
29、究的科学问题的方法,再利用对比实验,研究不同材料对热传递快慢的影响,在传热速度的对比中形成“不同材料的导热性是不同的,有的物体导热性好,是热的良导体,有的物体导热性不好,是热的不良导体”的共识。生活中,学生一般都知道金属的导热性较好,木头、塑料、玻璃等导热性能一般,比较容易区分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 但是,对于哪种常见材料的导热性最好或最差,还是比较模糊,必须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认识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进而理解不同导热性能的材料有不同的用途,生活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需求选择不同导热性能的材料,不但可以建构更加完善的热传递概念,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
30、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教学目标】(1)能从材料的功能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2)小组合作,会利用不同方式设计实验探究不同材料的导热性。(3)能结合实验现象区别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教学准备】酒精灯、蜡环或火柴、白凡士林或冻黄油、大小和形状相同而材质不同的勺子、粗细相同而材质不同的长条棒(如玻璃棒、塑料棒、木棒、铁棒、铜棒等)、热水、冰块、棉被、烧杯、温度计等。【教学过程】(1)提出问题,技能训练。师:(出示不同样式锅的图片)民以食为天,锅是我们经常要使用的厨房器具。 请同学们认真比较,找出这些锅相同的地方,并思考这样设计的意图,可以重点从制作材料和它的功能的关系角度进行比较。生
31、1:锅身都是用金属做的,把手应该都是塑料。生 2:有的锅锅身是用玻璃做的。生 3:锅身都是用导热性比较好的材料做的,把手都是用导热性较差的材料做的。师:看来你对“导热性”进行过深入了解。 同学们能不能从我们的发现中提取出一些可以探究的问题呢?生:哪些材料导热性好? 哪些材料导热性不好?师:谁能把他的这个问题再补充得更具体一些? 最好能从问题中看出你的解决方案。生:同时加热不同材料的物体,哪些物体升温快? 哪些物体升温慢?师:我听出来你想用加热的方法来研究了,给你点赞。 大家还想研究哪些问题?生:相同时间内,同时加热铜棒和铁棒,哪个物体升温更快?师:他的这个问题提得怎样? 谁来评价一下。生:这个
32、问题更具体,说出了具体的实验材料。师:是的,他非常棒,你也很棒,准确地看出了他的优点。 (出示裹棉被的冰糕箱图片)你能根据这幅图,像他一样提出一个具体的可探究的问题吗?生:相同时间内,裹上棉被的冰淇淋比不裹棉被的相同冰淇淋融化得慢吗?师:真好,我的眼前已经有实验的画面感了。 这个问题可以改成用温度计来研究吗?生:可以。 相同时间内,裹上棉被的冰淇淋比不裹棉被的相同冰淇淋温度上升得慢吗?(2)选择问题,设计实验。师:刚才大家提出了一些我们认为可以研究的问题,现在你最想研究哪一个呢? 选择一个问题,再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吧。 材料超市中有很多器材,请认真分析这些实验器材,思考如何利用它们来解决问题。
33、设计实验时,请同学们重点思考: 如何保证实验的科学性或者说公平性; 实验时我们应该观察哪些内容? 如何记录? 安全上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分小组选择研究问题并讨论自己的实验方案,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 4 页的“活动记录”)师:谁来说一说,你们选择了哪个问题? 你们的猜想是什么? 又是如何计划进行实验的?生:我们选择了的问题是,相同时间内,同时加热铜棒、铁棒、木棒和塑料棒,哪个物体升温最快? 我们认为,铜棒最快,然后是铁棒,木棒和塑料棒还不知道。师:你们准备怎么进行实验呢?生:我们先分别把这些不同材料的长条棒插到这个加热块上面,组装好,给每根长条棒上套上四个蜡环,然后用酒精灯加热这个加热块,观
34、察这四根长条棒上蜡环的掉落顺序。师:其他组的同学认为这个方案可行不可行? 还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地方?生:木棒烧着了怎么办?生:没有直接加热这些材料,应该不会。 不过,我们也可以在离酒精灯较近的那一端,裹上锡纸,以防万一。生:那应该给四根长条棒上都裹上相同长度的锡纸。师:给你们鼓掌! 还有没有要补充的?师:有选择其他问题的吗?生:我们选择的问题是,相同时间内,裹上棉被的冰淇淋比不裹棉被的相同冰淇淋温度上升得慢吗? 我们认为,裹上棉被的冰淇淋温度上升得慢。 我们打算用冰块代替冰淇淋,把冰块分成同样多的两部分,一部分直接放在烧杯里,一部分放在烧杯里,外面再裹上一层厚厚的棉被,再把两支温度计分别插到冰块
35、里,观察冰块的温度变化。师:其他组对这个方案发表下看法?生:都裹上棉被了,还怎么放入温度计? 建议先把温度计放进去,再裹上棉被。师:直接在棉被上扎个洞可以吗?师:对观察时间有要求吗? 怎么记录温度变化呢?生:每隔两分钟观测一次温度并记录下来。师:刚才每个组都对我们自己的方案进行了精心设计,也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了修改。实验前,老师再送给大家几句话,实验时注意安全、分工合作、做好记录,能做到吗?生:能!(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3)搜集证据,得出结论。师:不同材料对热传递的快慢有哪些影响?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 汇报时,可以参考这样的句式:我们研究的是_实验。 开始时,我们先观察
36、到_ ;接着_;一段时间后_;最后_。 我们的结论是_ 。生:我们研究的问题是“相同时间内,同时加热铜棒、铁棒、木棒和塑料棒,哪个物体升温最快?”加热后,铜棒上的第一个蜡环最先掉下来,等铜棒上的第二个蜡环掉下来后,铁棒掉落了第一个蜡环,接着是铜棒上的第三个和第四个蜡环先后掉下来,然后是铁棒上的第二个、第三个和第四个蜡环,这时塑料棒上的第一个蜡环才掉下来。 到时间截止,木棒上的蜡环一个都没有掉。 我们的结论是铜棒上的热传递最快,其次是铁棒,然后是塑料棒,木棒上的热传递最慢。师:有相同实验的小组吗? 你们的发现和这个组的是否相同?生:我们塑料棒和木棒上的蜡环都没掉。师:那你们的结论是什么?生:铜棒
37、上的热传递最快,然后是铁棒,木棒和塑料棒上的热传递都很慢。师:表扬这两个组,他们都能基于自己的实验现象作出正确的判断。 还有哪个组来汇报?生:我们研究的问题是“相同时间内,裹上棉被的冰淇淋(冰块)比不裹棉被的相同冰淇淋温度上升得慢吗?” 第一次测量时裹棉被与不裹棉被冰块的温度分别是 - 15. 8 和-14. 9 ,两分钟后,裹着棉布的冰块温度变化不大,-15. 5 ,但不裹棉布的冰块已经温度上升到-5. 6 。 我们的结论是裹上棉被的冰块温度上升得慢。师:结合不同的实验数据,思考材料对热传递的快慢有影响吗?生:有,不同材料传递热的快慢不同。师:大家同意吗?师:我们可以用导热性、导热系数来描述
38、不同材料的热传递快慢。 导热性好的材料,相同时间内传递热的速度就快;相反,导热性不好的材料,相同时间内传递热的速度就慢。 不同材料的导热性是不同的。 金属材料的传热较快,叫作热的良导体;塑料、木头等材料传热较慢,叫作热的不良导体。师:之所以裹着棉被的冰块融化得慢,是因为棉被里有许多不流通的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裹着棉被的冰块温度上升慢。(4)首尾呼应,学以致用。师:想一想,回顾课前我们观察的图片,举例说明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通常分别应用于哪些场合?生 1:锅身主要用的是热的良导体,需要尽快地传递热;把手需要用热的不良导体,传递快了容易烫手。生 2:盛饭的碗应该用热的不良导体。师:热的
39、良导体适用于需要更快地加热和散热的场合,而热的不良导体适用于需要更好地保温的场合。 生活中,我们应该依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导热性不同的材料。 想一想,我们的冰淇淋冷藏箱需要什么样的材料,上网搜索一下常见材料的导热系数,试着为自己的冷藏箱选择一些成本较低、保温效果又好的材料。【教学反思】本课充分体现了实验材料和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自由选择实验材料自行设计实验,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哪种材料传热快,哪种材料传热慢,交流时再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评价“他们的方案是否科学? 还可以怎样完善?”学生通过共同交流,互相补充,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本节课有一些小组的参与度不够,尤其在交流论证环节,在小组合作学习上,还需进一步引导。【总结点评】科学课实验的比重大,干扰因素多,再加上学生年龄特点的影响,实验时往往会出现“热闹非凡”的现象。 本课采取先设计再指导的实验指导策略,学生与学生之间、组与组之间通过相互质疑、相互建议来改进和完善实验,教师再给予适当的指导,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略显遗憾的是,实验后迁移应用环节处理得较为仓促,可以再让学生联系冷藏箱的具体制作任务,谈一谈如何选材,真正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