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50真题带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5163469 上传时间:2024-10-28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50真题带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50真题带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50真题带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50真题带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50真题带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50真题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1课外阅读。 生死攸关的烛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为了情报安全,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里的秘密就会_(显露_暴露),秘密情报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宣告结束。她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她轻轻把蜡烛吹灭。 轻松的心情没有_(持续 连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 时间

2、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儿子杰克伸手端起烛台:“天真冷,我去抱些柴来生个火吧。”中尉一下夺回烛台:“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孩子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抱回一捆柴,生了火,默默地坐着。烛光摇着,发出_(微弱_细微)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3、 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1)找出括号中恰当的词语。 (2)词句赏析,判断对错。 句中两个“秘密”的意思是相同的。句中“厄运”是指法国要打败仗。句属于环境描写,烘托了当时的紧张气氛。句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伯诺德夫人紧张、憎恨的心情和德军的凶恶。(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母子三人的具体行动。伯诺德夫人取出油灯 , 吹灭蜡烛。 大儿子_,_。小女儿_,_。(4)说说母子三人身上的优秀品质。 解析: (1)暴露;持续;微弱(2)错误;错误;正确;正确(3)借口抱柴;端起烛台;推说睡觉;拿走烛台(4)镇定、勇敢、机智。 【解析】【分析】(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

4、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显露微微的露出,而暴露是露出很多。持续:保持了一段时间。连续:一次性完成的。微弱:又小又弱;指优势不大 (形容人的外表,体态为主)。细微:十分精确的,精密计量的,敏锐分析的;细小隐微;卑贱。(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句中两个“秘密”的意思是不相同的。第一个“秘密”是情报在蜡烛里;第二个“秘密”是情报的内容。句中“厄运”是指孩子明白德军一旦发现藏在蜡烛里的秘密情报,一家三口就会结束生命,情报站也会遭到破坏。(3)解答时要带着

5、问题读选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按要求找到答案。(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故答案为:(1) 暴露;持续;微弱 ;(2) 错误;错误;正确;正确; (3)借口抱柴、端起烛台、推说睡觉、拿走烛台;(4) 镇定、勇敢、机智。【点评】(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3)此题考查在理解选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精神或品质。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乡间荷塘 家乡的村口

6、,有一口很大而水不深的荷塘。打从记事起,我们这些光着屁股的村童,每逢夏天常在荷塘边玩耍。 我们在这里玩耍的内容可多着呢,除了折纸船以外,还脱下头上戴的小草帽用来捉荷塘里的小鱼小虾。有时我们还在荷塘边抓起一_泥巴,捏成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小泥人,然后用来互相投掷取乐;有时,冒着火辣辣的太阳,大家一起跳进荷塘,利用荷叶做掩护,玩起水中的捉迷藏! 盛夏之际,天气较为炎热,夏雨常光顾。在雨帘中,漫步在荷塘的周边,那雨打荷叶发出一阵阵“扑扑”的响声,倒像是鼓掌欢迎我呢。A.最引人注目的是雨打荷叶时,荷叶那摇头晃脑的姿势,真像荷叶在风雨中开心得意地尽情舞蹈! 夏雨过后,荷塘的景致更加迷人。那一_迎风摇曳的荷花

7、,经过雨水的洗礼,宛如一个个刚出浴的美人儿,打着一把把翠绿色的小伞,站立在雨水_的池塘中,显得更加妩媚,更加艳丽,更加_动人!更为诱人的是在那_硕大的荷叶上面,还盛着一瓢瓢雨水。B当阵阵微风吹来,荷叶摇摇欲坠,雨水在绿叶的映衬之下,呈现出深蓝浅绿的色泽,真像一个个绿色的玉盘,盛放着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圆的、晶莹剔透的珍珠玛瑙! 令人最爱观赏的还数夏夜乡间的荷塘月色。盛夏之夜,一轮明月悬挂在天幕之上,荷塘里那挂满露珠的荷叶,在月光的照射下,泛着_的银光。这时的荷塘之中,月光如泻,不时还传出一阵阵“咯咯”的蛙鸣。恰在这个时候,只要站在荷塘周边静静地欣赏,那满塘的月光,以及那琅琅的蛙鸣,令人如醉如痴

8、(1)请将下列叠词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楚楚 盈盈 闪闪 朵朵 团团 枝枝(2)小时候,“我们”在荷塘边玩耍,除了折纸船,“我们”还会_、_、_(用三个字概括)等,体现了“我们”童年生活的_(填成语)。 (3)句子A处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叶在风雨中的姿态。B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荷叶比作_,把_比作珍珠玛瑙。 (4)请依次给短文第段各拟一个小标题(不超过五个字)。 _ _ _(5)第段“恰在这个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令作者如痴如醉的仅仅是满塘月光与琅琅蛙鸣吗?如果不是,你认为还有什么? 解析: (1)团团;朵朵;盈盈;楚楚;枝枝;闪闪(2)捉鱼虾;捏泥人;捉迷藏;无忧无虑(3

9、)拟人;玉盘;雨水(4)雨打荷叶;雨后荷塘;荷塘月色(5)盛夏之夜,一轮明月悬挂在天幕之上时。示例:不是。令作者如痴如醉的不仅是满塘月光与琅琅蛙鸣,更是对家乡的热爱。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叠词的运用。应在积累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2)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3)句子A把“荷叶”当作人来写,赋予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B处把荷叶比作玉盘,把雨水比作珍珠玛瑙,是比喻。(4)考查拟定小标题。阅读短文

10、,梳理段落,看看每部分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概括段意,再进一步提炼标题。(5)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故答案为:(1)团团;朵朵;盈盈;楚楚;枝枝;闪闪 ;(2)捉鱼虾、捏泥人、捉迷藏、无忧无虑 ;(3)拟人、玉盘、雨水 ;(4)雨打荷叶、雨后荷塘、荷塘月色 ;(5)盛夏之夜,一轮明月悬挂在天幕之上时。示例:不是。令作者如痴如醉的不仅是满塘月光与琅琅蛙鸣,更是对家乡的热爱。【点评】(1)】要正确使用

11、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填空。(2)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3)考查学生对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4)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段落标题的能力。(5)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3阅读短文,回答问有题。 诗中的“秋” 小时候,爸爸教我一字一句地朗诵唐诗,还说,你长大了就能懂得读诗的妙处。我问爸爸什么叫“妙处”,爸爸笑而不答。不过,读诗的时候,纱窗外的萤火虫正提着灯笼跳舞,风吹竹叶沙沙伴唱,还有草丛中的牛蛙沙着嗓子呱呱地叫,把爸爸的吟哦声衬托得很“古典”

12、。 我读诗一定始于某一个秋天,因为子夜吴歌秋歌是我会背诵的第一首唐诗。“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我问爸爸“捣衣”是什么意思,爸爸说,隔壁林家阿婆不是蹲在河边大石块上用棒子打衣服吗?这样,衣服可以洗得干净些,这就是“捣衣”。哦,懂了。 我就这样一首首读了下来,读了很多描写秋天的古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哦,这首诗我懂得。我家屋后有山,山上有树,每逢深秋雨后,看月光在树间穿行,听山泉在岩石间流淌。这诗句中的意境就隐隐地浮现出来了。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这两句我也懂得,只是我并不喜欢菊花的长相,它们的花瓣为什么这样整齐呆板呢?纸剪出来的似的。谢了的花梗子又黏

13、又滑,还有一种难闻的怪味。读到“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了,秋风送远了帆影跟好朋友分别,心里是多么难舍啊! 张籍有一首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还有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两相对照,不都把思念故乡和亲人的心情写活了吗?渐渐地,我读诗读出了兴趣,也会比较同一类题材的不同写法和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也关心起诗人的身世际遇了,我因此增长了不少知识。(1)第段中爸爸的吟哦声显得很“古典”,主要是因为( )。 A.爸爸读诗有古人的韵味B.萤火、风吹竹唱、蛙叫的衬托C

14、.吟哦的唐诗内容很典雅D.“我”听不懂觉得神秘(2)第段中“捣衣”是指( )。 A.万户月下演奏B.儿童调皮捣蛋C.特殊材质衣服D.用棒子打衣服(3)第段中“我”学到的读诗方法是( )。 A.要联系生活实际想意境B.要把不同的诗比较着读C.要想象诗句域面悟情感D.要了解诗人的身世际遇(4)作者引用的诗句中,与“秋”无关的是( )。 A.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B.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C.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D.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5)第段中作者引用秋思和逢入京使的主要目的是( )。 A.说明两首诗题材不同B.说明两位诗人都思乡心切C.说明两首诗写法不同D.说明要把

15、不同的诗比较着读(6)如果将第段“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了”中的“水墨画”换成“油画”,你觉得恰当吗?说说你的理由。 (7)“我”最终也体会到了爸爸说的“读诗的妙处”,请你联系全文说说有哪些妙处。 解析: (1)B(2)D(3)A(4)D(5)D(6)不恰当。理由:油画色彩浓重,与“清淡”不相符;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更符合中国古诗的韵味。(7)联系生活,读懂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读出兴趣;比较同一类题材的不同写法,比较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关心诗人的身世际遇,增长知识。 【解析】【分析】(1)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由第1自然段“不过,把爸爸的

16、吟哦声衬托得很古典”可知。(2)由第段中“我问爸爸“捣衣”是什么意思,爸爸说,隔壁林家阿婆不是蹲在河边大石块上用棒子打衣服吗?”可知。(3)由“哦,这诗句中的意境就隐隐地浮现出来了”可知。(4)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解答,D:“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意思是骑马在路上时偶遇老乡,但当时随身没带纸笔不能写信给家里,只好请对方口头传达自己的情况 。与“秋”无关。(5)由“两相对照,我因此增长了不少知识”可知。(6)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7)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故答案为:(1)

17、B;(2)D;(3)A;(4)D;(5)D;(6)不恰当。理由:油画色彩浓重,与“清淡”不相符;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更符合中国古诗的韵味。 (7)联系生活,读懂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读出兴趣;比较同一类题材的不同写法,比较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关心诗人的身世际遇,增长知识。【点评】(1)(5)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6)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7)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4课外阅读。 我爱乡村的傍晚六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多。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去放牛的小山

18、网。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 眺望远处。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的天边的群山,倚山而建的一簇簇的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我望着群山遐想: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喧闹,但却充满神秘。 远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一阵晩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使我仿佛置身一片金色的海洋之中。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的花。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一边唱歌一边采蜜。丝瓜棚旁边那块碧録的西瓜地,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瞧,一个个大西瓜像一个个胖

19、娃娃似的,蝴蝶落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 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三五只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哞”地长叫几声来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怀和感受。 我多么喜欢乡村这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爱乡村这恬静的生活!(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恬静-_ 遐想-_ 喜悦-_(2)画“_”的句子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 (3)短文是按的_顺序进行描写的。请用“_”画出表示这一顺序的词语 (4)作者抓住了起伏的山峰、_、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以及_等有特点的景物进行描写,突出傍晚乡村的_,抒发了作者_、乡村傍晚的感情。 解析: (1)安静;

20、畅想;高兴(2)比喻;稻田的美(3)由远及近;跳望;远处;远处;在我身边的山坡上(4)金黄的稻田;引须高歌的大水牛;美丽;喜爱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把“金黄的稻田比作“金色的海洋”是比喻,写出了稻田的美。 (3)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语,由“跳望;远处;远处;在我身边的山坡上 ”可知,作者是按由远及近写的。 (4)考查概括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

21、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 故答案为:(1)安静、畅想、高兴 (2)比喻、稻田的美 (3)1、由远及近 2、跳望;远处;远处;在我身边的山坡上 (4)金黄的稻田、引须高歌的大水牛、美丽、喜爱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4)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的能力。5课外阅读 植物也要睡眠 人和动物都要睡觉,以补充体力和精力。但是你知道吗?植物也要睡眠。如果你仔

22、细观察,你会发现有的植物的叶子、花儿会昼开夜合,有的夜开昼闭。科学家把植物的这种现象叫“睡眠运动” 比如公园中常见的合欢树,它的叶子由许多小羽片组合而成,在明媚的阳光下,舒展而又平坦。可一到夜幕降临时,那无数小羽片就成对地折合关闭,好像被手碰撞过的含羞草叶子,全部合拢起来,这就是植物睡眼的典型现象。花生也是一种爱睡觉的植物,它的叶子从傍晚开始,便慢慢向上闭合,表示白天已经过去,它要睡觉了。有的时候,我们在野外还可以看见一种开紫色小花、长三片小叶的红三叶草,它在白天有阳光时,每个叶柄上的三片小叶舒展在空中,但到了傍晚,三片小叶就闭合在一起,垂下头来准备睡觉。以上仅仅是一些常见的例子,会睡觉的植物

23、还有很多很多,如酢浆草、白屈菜、含羞草、羊角豆等。植物的花也有睡眠的要求。花儿的睡眼,时间有早有晚,有长有短。太阳花就是一个贪睡的小家伙,它在上午10点钟才刚刚醒来,绽放开五颜六色的花。可是,一过中午,它就闭合起来睡觉了。碰到阴天,它似乎很贪玩,要到傍晚才进入“梦乡”。各种各样的花儿睡眠,姿态也各不相同。蒲公英在入睡时,所有的花都向上竖起来闭合,看上去好像一个黄色的鸡毛帚;胡萝的花,垂下头来,则像正在打瞌睡的小老头。(1)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三叶草的_睡眠现象。 (2)第段从_和_两个方面写植物的花的睡眠。 (3)什么是植物的“睡眠运动”? (4)判断正误。 花生

24、要睡觉的时候,它的叶子会慢慢向上闭合。太阳花每天中午准备睡觉。这篇文章是按“总一分一总”的结构顺序来写的。解析: (1)拟人;昼开夜合(2)睡眠时间;睡眠姿态(3)植物的叶子、花儿会昼开夜合,有的夜开昼闭。科学家把植物的这种现象叫“睡眠运动”。(4)正确;错误;正确 【解析】【分析】(1)文中画线句子把“三叶草”当作人来写,赋予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植物的花进入“梦乡”。”写出了植物的花睡眠时间。“各种各样的花儿睡眠,姿态也各不相同小老头。”写出了植

25、物的花睡眠姿态。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在第一自然段找到答案。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正确;错误;太阳花就是一个贪睡的小家伙,它在上午10点钟才刚刚醒来,绽放开五颜六色的花。可是,一过中午,它就闭合起来睡觉了。碰到阴天,它似乎很贪玩,要到傍晚才进入“梦乡”。正确。 故答案为:(1)拟人、昼开夜合 (2)睡眠时间、睡眠姿态 (3)植物的叶子、花儿会昼开夜合,有的夜开昼闭。科学家把植物的这种现象叫“睡眠运动”。 (4)正确;错误;正确 【点评】(1)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此题考

26、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让世界远离饥饿 “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得跟高梁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这个禾下乘凉梦,袁隆平做了两次。而作为“杂交水稻之父”,关于水稻的梦,他一做就是50多年。 1960年,他在早稻常规品种试验田里,发现一株与众不同的水稻植株。第二年春天,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试验田里,结果得到地地道道的“天然杂交稻”。他想:既然自然界客观存在着天然杂交稻,我们

27、如果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便能提高水稻产量。 在1964年、1965年水稻开花的季节,袁隆平和助手们每天头顶烈日,脚踩烂泥,低头弯腰,终于在稻田里找到6株天然雄性不育植株。随后他和助手们花了整整6年时间,先后用了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实验,仍没能培育成功。1970年,两名助手在海南找到了野生稻雄性不育株。袁隆平确认后,将这株珍贵的野生稻命名为“野败”。1972年,袁隆平和助手将“野败”与栽培稻杂交转育成功的杂交水稻,经过改进品种组合,反复研究,在第三年达到亩产505千克,比常规水稻增产30%。 从“三系法”到“两系法”再到超级稻,他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2000年,超级杂交水稻亩产7

28、00千克目标实现;2004年,800千克目标实现;2005年,超级稻亩产达到900千克;2014年实现亩产1000千克。2019年9月,袁隆平笑着告诉记者:“现在我们正在向(亩产)1200千克攻关。” 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世界上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种植面积达到700万公顷。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对世界减少饥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从亚洲到美洲,再到非洲、欧洲,增产优势明显的杂交水稻被冠以“东方魔稻”“巨人稻”“瀑布稻”等美称,甚至将之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媲美。 “拯救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世界粮食奖”、入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等多个世界奖项和

29、荣誉,就是对袁隆平为全人类作出伟大贡献的肯定。(1)第段中“关于水稻的梦,他一做就是50多年”是指袁隆平( )。 A.一觉睡了非常久B.坚持研究水稻50多年C.梦想一直没实现D.50多年经常梦见水稻(2)关于袁隆平获得的奖项和荣誉,列举有误的一项是( )。 A.拯救饥饿奖B.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C.世界粮食奖D.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3)第段中列出“6年时间”“1000多个品种”“3000多个实验”三组数据的目的是说 明( )。A.实验条件恶劣B.实验方法错误C.实验过程艰辛D.实验结果喜人(4)“山外青山楼外楼,自然探秘永无休。成功易使人陶醉,莫把百尺当尽头。”这是袁隆平的自作诗,文中最能体现这

30、种精神的段落是( )。 A.第段B.第段C.第段D.第段(5)有人认为:袁隆平是中国的骄傲,题目“让世界远离饥饿”改为“让祖国远离饥饿”更贴切。你同意吗?请结合短文说明理由。 (6)读了本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请把它写下来,并说说解决的途径。 解析: (1)B(2)D(3)C(4)C(5)示例:不同意。 理由: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已惠及世界上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对世界减少饥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袁隆平为世界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6)示例:为什么袁隆平在研究中不断取得新突破、创造新奇迹? 我的解决途径是联系上文描写袁隆平的水稻梦和艰辛执着的研究过程的语句来

31、理解。 【解析】【分析】(1)(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图表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5)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能结合文意或生活实际谈看法,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6)依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理解提出合理的问题即可。 故答案为:(1)B(2)D(3)C(4)C (5)示例:不同意。 理由: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已惠及世界上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对世界减少饥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袁隆平为世界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 (6) 示例:为什么袁隆平在研究中不断取得新突破、创造新奇迹? 我的解决途径是联系上文描写

32、袁隆平的水稻梦和艰辛执着的研究过程的语句来理解。 【点评】(1)(4)此题考查学生对图表分析能力。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6)开放性试题符合要求即可。7课外阅读。 春 潮(节选) 北方的二月,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山的背阴处虽然还寒气凛凛,可是寒冷的威力已衰竭。朝阳处雪已融化,雪水顺着斜谷流过来,冲开了山涧溪水的冰面。那巨大的冻结在岩层上的瀑布也开始活动了,流水声一天天越来越大地响起来,最后成为一股汹涌的奔流,冲到山下,流进大江。那冰封的大江在太阳的照射下,在山中雪水的冲击下,逐渐变酥了,更软了,颜色也变暗了。 终于有一天,在黎明的寂

33、静中,突然传来了山崩地裂的声响开江了! 风从窗缝里挤了进来,激动地向我耳语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它扯着我的衣襟向江岸奔去。我和人们一起站在江岸上,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整个大江的坚冰崩溃了。被禁锢了一冬的大江奔腾着,汹涌着,以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开了坚冰,呼叫着,撞击着。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江水推动着,山一样地竖了起来,又摔倒下去,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溅起一片片雪白的浪花。滚滚的春潮把坚冰击溃了,淹没了,迫使它驯服地和残冬一起向远方流去。(1)句中的“_、_、_”这几个动词表现了春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里运用了_的修辞方法。 (2)句依次从_、_、_这三个方面描写了春潮。 (3)下面哪

34、个词语有力地表现了春潮的力量?( ) A.奔腾汹涌B.不可抗拒(4)读本文和三月桃花水时,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解析: (1)挤;扯;奔;拟人(2)形状;声音;颜色(3)B(4)本文语调急促,表现出雄健的阳刚之气;三月桃花水语调舒缓,表现出秀丽阴柔之美。 【解析】【分析】(1)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动作的词,带着问题细读划线句子找出动词即可。把“风”当作人来写,赋予风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2)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细读语句再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来即可。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

35、断正误。 (4)谈自己的感受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理解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挤、扯、奔、拟人 (2)形状、声音、颜色 (3)B (4)本文语调急促,表现出雄健的阳刚之气;三月桃花水语调舒缓,表现出秀丽阴柔之美。 【点评】(1)主要考查对动词的掌握的能力。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此题考查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及词语的理解的能力。 (4)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8课外阅读。 一只贝 一只贝,和别的贝一样,长年生活在海里。有一次,他们被

36、送到海岸,当海水又哗哗地落潮去了,他们却被永远地留在沙滩,再没有回去。 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发现了好看的壳,捡起来,拿花丝线串着,系在脖项上。但是,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它不漂亮,它在海里的时候,就是一只丑陋的贝。因为有一颗石子钻进了它的壳内,那是个十分硬的石子,无论如何不能挤碎它;又带着棱角;它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默默的忍受。 它被埋在沙里。海水又涨潮了;潮又退了;它还在沙滩上,壳已经破烂,很不完全了。 孩子们又来到沙滩上玩耍。他们又来寻找更漂亮的贝壳。一个小孩无意中一脚踢飞了这只贝,一颗闪光的东西珍珠滚了出来。大人说:“这是石子钻进贝里,贝用血和肉磨制成的。”啊,那贝壳呢?这是一只可怜的

37、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1)文中画线句子中的“这”具体指_。 (2)“可怜”指这只贝_。“可敬”指这只贝_。 (3)珍珠的形成过程给这只贝带来了带来了_。 (4)从珍珠的形成过程中,你得到的哪些启示? 解析: (1)珍珠(2)忍受着壳内带棱角的石子的折磨;在忍受着壳内带棱角的石子的折磨的情况下,孕育出了美丽的珍珠(3)“内在的折磨”和人们的鄙弃,也带来了人们的理解和敬佩(4)示例:人生会面对复杂的环境和各种的选择机会,我们不应该观望、迷茫,而应当对生活主动出击、对环境自然适应。 【解析】【分析】(1)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

38、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2)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这道题是对课文主题的考查。分析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要联系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珍珠 (2)忍受着壳内带棱角的石子的折磨 ;在忍受着壳内带棱角的石子的折磨的情况下,孕育出了美丽的珍珠 (3)“内在的折磨”和人们的鄙弃,也带来了人们的理解和敬佩 (4)人生会面

39、对复杂的环境和各种的选择机会,我们不应该观望、迷茫,而应当对生活主动出击、对环境自然适应。 【点评】(1)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2)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9课外阅读。 程门立雪 杨时是宋朝学者。他年轻时很爱学习,非常尊敬老师。有一次,他和一位同学在读书时为一个问题争论起来。为了尽快找到答案,他们冒着鹅毛大雪,一起去请教大学问家程颐。/ 他们走到程颐家门

40、口,守门的童子说,先生正在睡午觉。杨时悄悄地对同学说:“咱们就在这儿等一会儿吧!”他俩一声不响地站在门口,静静地等着。雪花在天空中飘舞,不一会儿地上便积满了雪。凛冽的寒风,吹得他们直打哆嗦,可是他们没有拂一拂身上的积雪,也没有跺一跺冻僵了的脚。/ 过了很久,程颐醒来了。当他知道门外雪地里有两个学生在等着,就急忙出去把他们拉进屋里。程颐见他们全身是雪,心疼地说:“外边雪这么大,为什么不早进屋呢?”杨时望着程颐慈祥的面容,说:“老师,您在休息,我们怎能惊动您呢?” 程颐被他们尊师好学的精神感动了,详细地解答了他们的问题。/(1)把文中划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2)文章分成三段,已用“/”标明,请写

41、出每段的段意。 _(3)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4)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 解析: (1)老师,您在休息,我们不能惊动您。(2)杨时和同学冒着大雪去请教大学问家程颐。;程颐正在睡午觉,杨时和同学在门口冒雪等待多时。;程颐被他们的精神感动,详细解答了问题。(3)杨时和同学冒雪在大学问家程颐门口等待请教问题。(4)学习杨时谦虚求学,尊敬师长的品德。 【解析】【分析】(1)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2)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

42、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4)这道题是对课文主题的考查。分析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要联系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老师,您在休息,我们不能惊动您。 (2)杨时和同学冒着大雪去请教大学问家程颐;程颐正在睡午觉,杨时和同学在门口冒雪等待多时;程颐被他们的精神感动,详细解答了问题。 (3)杨时和同学冒雪在大学问家程颐门口等待请教问题。 (4)学习杨时谦虚求学,尊敬师长的品德。 【点评】(1)掌握反

43、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4)本题考查用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10课外阅读。 幸福的母鸡 母鸡在草丛中觅食时,捡到了一个蛇蛋。这是一只不会下蛋的母鸡,她如获至宝,连忙将蛋带回家。 母鸡不知道自己孵化的是一个蛇蛋,她只知道身下的这个东西能使她获得当母亲的权利。终于,她感受到了蛇蛋的蠕动,欣喜从天而降,母鸡从一个世界走进她向往已久的另一个世界。 小蛇从蛋里破壳而出,他惊讶地看着这个陌生的世界,感激地望着身边的这位“母亲”。母鸡过去怕蛇,怕得很。可如今面对这条小蛇,她却没有一点恐惧,因为这是她的“

44、孩子”。 母鸡忙碌起来,寻找小蛇爱吃的食物。晚上给他挡风,白天和他嬉戏。小蛇在母鸡的照料下一天天长大了。 母鸡尝到了当母亲的喜悦与满足,她觉得自己是幸福的。(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如获至宝:_(2)母鸡感觉自己“从一个世界走进她向往已久的另一个世界”是因为_。 (3)母鸡过去惧怕蛇,但是现在面对这条蛇宝宝却一点儿也不恐惧,是因为_。 (4)为什么这只不会下蛋的母鸡觉得自己是幸福的? 解析: (1)母鸡捡到了蛇蛋好像得到了宝贝。(2)她要当母亲了,她获得了当母亲的权利(3)蛇宝宝是她的“孩子”。(4)因为母鸡尝到了当母亲的喜悦与满足。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2)、(3)、(4)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母鸡捡到了蛇蛋好像得到了宝贝。 (2)她要当母亲了,她获得了当母亲的权利 (3)蛇宝宝是她的“孩子”。 (4)因为母鸡尝到了当母亲的喜悦与满足。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中重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