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T_GDFS 12-2022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16006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4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_GDFS 12-2022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T_GDFS 12-2022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T_GDFS 12-2022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T_GDFS 12-2022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T_GDFS 12-2022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65.00.20CCS B61GDFS广东省林学会团体标准T/GDFS 122022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Specific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orest therapy base(发布稿)2022-06-06 发布2022-06-06 实施广东省林学会发 布T/GDFS 122022I目次前言.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基地基本条件.25 功能区划.36 配套设施.47 森林康养产品.58 综合服务.6附录 A(资料性)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8T/GDFS 122022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文件

2、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广东省林学会团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龙眼洞林场、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广东高质资源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吉跃、黄万和、崔杰、高伟、何茜、周世武、苏艳、王锋、陈倩倩、温真松、张华、陈崇贤、林敏慧、华琳、邱权、刘起雨、胡菲菲、朱舒欣、何双玉。T/GDFS 1220221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森林康养基地基本条件、功能区划、配套设施、森林康养产品、综合服务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

3、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0001.92008 无障碍设施符号GB/T 157812015 森林抚育规程GB 16153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T 18005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 18483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T 263552010旅游景区服务指南GB/T 313832015旅游景区游客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GB/T 50853城市通信工程规划规范LB/T 0212013旅游企业信息化服务指南LB/T 0252013风景旅游道路及其游憩服务设施要求DZ/T 0286

4、201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QX/T 2642015旅游景区雷电灾害防御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森林康养 forest therapy以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促进大众健康为目的,利用森林生态资源、景观资源、食药资源和文化资源并与医学、养生学有机融合,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服务活动的总称。3.2森林康养基地 base of forest therapyT/GDFS 1220222以森林生态环境资源为依托,能够提供服务于森林康养活动的空间场地、配套设施和相应服务体系的基地。3.3森林康养文化 culture of forest therapy以森林为物理环

5、境的一种长期形成的有关养护身体和生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如与森林康养相关的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森林美学文化、植物文化、膳食文化、民俗文化、乡土文化等文化。3.4森林康养师 forest health care therapist为广大受众传授森林康养知识、提供森林康养服务的专业人员,需拥有林学、医学、护理学、心理学、养生学、运动学、老年学及健康管理等知识背景。3.5森林康养产品 product of forest therapy为大众提供康养服务的相关产品,主要包括以满足多层次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森林体验、森林养生、森林疗养等各个层次的产品体系的综合。3.6一级步道 primary trail森

6、林康养基地主干道,具备一定康养功能,以机动车行驶为主,同时兼顾人行与非机动车行需求,为游客提供一定的康养空间。3.7二级步道 secondary trail森林康养基地内人行道或非机动车行道,具备良好的康养功能,能依据步道所拥有的资源或设施开展一定体验活动,为游客提供较多的康养空间。3.8三级步道 tertiary trail特指森林康养基地中的林间步道,康养功效最佳,步道森林景观资源丰富,配套设施齐全,可全方位开展森林疗法、森林运动及科普教育等康养活动,延长游客在林中的停留时间。4基地基本条件4.1 森林条件4.1.1 森林面积基地内森林面积原则上不少于 50 hm2,周边相对连片森林面积原

7、则上不少于 300 hm2。4.1.2 森林覆盖率T/GDFS 1220223应不低于 60%。4.1.3 森林健康等级森林生态系统需达较健康及以上等级,健康评价参见附录 A。4.1.4 林木组成应优先选择天然地带性植被群落,其次为混交林或由含植物精气较高的树种组成的人工混交林或纯林;以针叶林为主的康养林多用松、杉、柏类植物,以阔叶林为主的康养林多用樟科、木兰科等富含植物精气的乡土树种;树龄以中成年树种为主,近成熟林比例不少于 30%,平均树高 6 m 以上。4.1.5 林木等级应达到 GB/T 157812015 中 5.2 的级木以上标准。4.2 森林风景资源和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应达到 GB

8、/T 180051999 二级以上标准。4.3 区位条件交通便利,距离省会城市原则上有不超过 300 km 的高速公路,或距离地级城市不超过 100 km,距离主要交通干线不超过 1 h 车程。4.4 交通条件4.4.1 外部交通外部交通条件良好,出入便利。4.4.2 内部交通内部道路系统完善,通达至外部主干道。4.5 林地权属林地林权清晰,四至界限分明,具有合法有效的林地权属证明,无争议纠纷,能够作为森林康养基地长期使用。4.6 人体舒适度指数包括人体舒适度等级、人群密度与环境指数的关系、五感体验度、通视度、绿视率等,要求人体舒适度达到二级以上,人群密度10人/组15人/组进行森林康养活动为

9、宜,五感体验丰富,绿视率达70%以上。5功能区划5.1 自然体验区依托森林康养基地现有的生物资源、水文资源、天文资源和人文资源,通过自然体验、科普教育等活动,满足自然科普学习和修养身心需求的区域。T/GDFS 12202245.2 森林康养区5.2.1 运动健身区利用森林康复基地的高山、峡谷森林等自然环境及景观资源,建立以森林康养道路、生态露营地、健身拓展基地为代表的子区域,满足运动健身需求。5.2.2 休闲养生区以静养修心为主,通过静态调理、休闲娱乐活动预防疾病的子区域。5.2.3 康复疗养区结合养生、养老、疗养等建立康复养老区域,同时提供身体检查、疾病诊断、康复治疗等服务的子区域。5.3

10、综合服务区应具备旅游咨询、基本游客服务、受理游客投诉、医疗等配套功能,具体按照GB/T 313832015执行。5.4 其他基地各功能分区可根据功能需要,再另设突出特色的功能区域。6配套设施6.1 道路系统6.1.1 车行道属于一级步道,形成基地内主要路网结构,以交通功能、引导功能为主,解决机动车基本通行问题,串联基地中的主要景点和建筑,引导游客进行森林康养,车型道路宜达到级道路标准。6.1.2 人行道属于二级步道,步道可选择的材料及形式较为宽泛,常见的形式主要有石材、砖材、木材或各类材质混铺,宽度应 1.2 m2.0 m;广场、长椅、厕所等休息设施应充分配置。6.1.3 骑行道属于二级步道,

11、为避免过多破坏环境,非机动车道宽设为 3 m,在车道转弯处根据地形条件予以适当加宽。纵坡以不大于 5%为宜,坡长应小于 300 m;骑行道路面结构以透水性铺设方式为优先考虑,路面材料要求具耐久性、经济性及维护容易。6.1.4 台阶型森林步道属于三级步道,由主步道和两侧的缓冲带组成,宽度 1.5 m2.0 m,两侧缓冲带每侧20 cm,坡度超过 25应设台阶;有台阶的道路,踏面30 cm,踢面15 cm,台阶踏步数应2 级。6.1.5 平地型森林步道T/GDFS 1220225属于三级步道,避免大工程量施工,不宜硬化,以保护森林廊道资源为原则,步道铺设材料以土路、木材、落叶、松针铺设为最佳,营造

12、良好的触感,同时确保游人人身安全;步道纵坡度7,宽度应 0.6m2.0 m。6.2 防护设施森林防火设施建设按森林防火条例执行;防控地质灾害设施按DZ/T 02862015执行;防控雷电灾害设施按QX/T 2642015执行。6.3 休憩设施旅游途中及景观点附近、步道坡度大,坡长较长处宜设置生态材质的休憩设施,设置距离因地制宜,两休憩设施间的最远距离应2 km,最佳为0.5 km1.0 km。6.4 停车场按 LB/T 0252013 中的 10.210.3 执行。6.5 医疗设施有条件的基地可建立满足病后康复、紧急医治等医疗需求的场所,提供健康咨询与护理服务,配备常规医疗检测仪器;鼓励与当地

13、卫生医疗部门积极协调配合,充分利用基地周边已有医疗机构的资源。6.6通信设施包括电信、邮政、互联网等,按GB/T 50853执行。6.7标识设施搭配清楚明确的指引与解说牌,包括基地导览图、景点指示牌、景点说明牌、安全警示牌,在三级步道中设置实时环境质量显示屏(温度、湿度、负离子浓度、紫外线强度、PM2.5、风速等指标);设置卡路里消耗提示牌,步道分段公里数提示标志等。7森林康养产品7.1 森林体验产品开展森林体验为主,满足普通大众目标消费群体需求,提供观光体验、森林运动、生产生活体验、文化体验、休闲娱乐体验等产品。7.2 森林养生产品开展森林养生为主,满足中高端目标消费群体需求,提供森林浴、膳

14、食养生、文化养生、中医养生、运动养生、温泉养生等类型产品。7.3 森林疗养产品开展森林疗养为主,满足高端目标消费群体需求,提供健康咨询、保健医疗、专业护理、康复治疗、养老服务等类型产品。8综合服务T/GDFS 12202268.1 基本要求根据游客需求,提供数量、档次、类型等能够满足游客需求的住宿接待、膳食餐饮、服务中心、娱乐购物等服务,应从分利用现有资源,使用环境友好型相关建筑材料。相关服务按 GB/T 263552010执行。8.2 住宿应根据森林康养基地的服务接待能力合理配置,配套供水、供电、供暖、通讯、环卫、污染及垃圾处理等设施;康养区要保障50人以上的住宿能力,使基地长期接待4组5组

15、康养对象进行康养;住宿能力也不宜过多,一般不要超过200人,以避免人多噪杂。8.3 餐饮要满足50人以上的餐饮接待能力,康养餐饮设施卫生条件应达到GB 16153规定的要求,饮食业油烟排放应达到GB 18483规定的要求。8.4 森林康养师一般应具有专业资格证书,为康养人群提供与森林康养相关的咨询辅导、预约、展示、应急医疗等综合性服务,服务点应当提供咨询服务。8.5 标识服务系统8.5.1 导向牌在康养基地内入口或者游客集中分布区域、服务中心、路上所有需要做出方向选择的节点、分岔口等设置导向牌。8.5.2 解说牌在森林康养基地设置概况解说牌;景点、步道或者观赏点设置解说牌;重要游览道路两侧、服

16、务设施周边设置管理措施解说牌。8.5.3 导游导览图在服务中心设置全景导游图;在游客集散区域设置区域导览图。8.5.4 警示牌在所需场所设置独立、醒目的警示关怀牌以及紧急救援、安全避险等信息标识。8.6 智慧服务系统8.6.1 网络服务基地内主要服务中心、康养研究中心、康养步道、游客集散点等均应覆盖无线4G以上网络或宽带网络。8.6.2 监控系统应设置基地监控系统,监控系统的监看方式,全部通过一台服务器授权管理,布置远程监控系统设计,使基地监控系统通过网络与附近的公安防护系统连为一体。T/GDFS 12202278.6.3 旅游信息化服务应设有运营稳定、可实时查询的旅游公共信息网站或手机APP

17、下载客户端服务,建设虚拟游览平台系统,并提供二维码扫描服务。旅游信息化服务应达到LB/T 0212013的要求。T/GDFS 1220228附录 A(资料性)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等级可划分为健康、较健康、亚健康、不健康 4 个等级(见表 A.1),健康评价采取百分制,总分为 100 分,其中:组织结构指标 30 分、活力指标 20 分、抵抗力指标 20 分、功能指标 30 分。具体评价计分标准见表 A.2。表 A.1 森林生态健康评价等级健康等级健康较健康亚健康不健康综合分值70,10060,7040,600,40表 A.2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标准指标类别分值评价指标分值

18、评分标准组织结构指标30森林群落结构10乔灌草复层林为 10 分;乔灌草单层林为 8 分;只有乔木为 6分;只有灌草为 4 分;只有草本为 2 分。林分郁闭度100.5,0.7为 10 分;0.3,0.5)或(0.7,0-8为 8 分;0.2.0.3)或(0.8,0.9为 6 分;0.1,0.2)或(0.9.0.95为 4 分;0,0.1)或(0.95,1.0为 2 分。土层厚度/cm560 为 5 分;20,60)为 3 分:0,20)为 1 分。近自然度5近自然度 1 级为 5 分;II 级为 4 分:II 级为 3 分;IV 级为 2分:V 级为 0 分。活力指标20群落生物量/t/hm

19、210200 为 10 分;100,200)为 8 分;50,100)为 6 分;10,50)为 4 分;0,10)为 2 分。物种多样性52.5 为 5 分;2.0,2.5)为 4 分;1.5,2.0)为 3 分;0.5,1-5)为 2 分;0,0.5)为 1 分。林木可更新能力/株/hm25成熟林或近成熟林或以当地乡土树种为主的人工林,林下有大量的天然更新幼苗幼树,且多数为该群落的优势种的实生苗或萌蘖苗,更新株数大于 300 株/hm2的为 5 分;成熟或近成熟天然林或以当地乡土树种为主的人工林,有更新,幼树幼苗不是优势种,或者天然更新较少,或者人工林的树种为当地乡土树种,更新株数 200

20、 株/hm2300 株/hm2的为 4 分;幼龄天然林,密度大,多幼苗幼树,更新株数 100 株/hm2200株/hm2的为 3 分;以外来树种为主的人工林,林下有天然更新幼苗,更新株数 50 株/hm2100 株/hm2的为 2 分:以外来树种为主的人工林,无更新情况的为 0 分。抵抗力指标20森林有害生物等级5无危害为 5 分;轻度危害为 4 分;中度危害为 3 分;重度危害为 2 分。森林火险等级10森林火险等级分数为森林群落主要树种燃烧类型分数和林下枯落物厚度(单位:cm)分数的和。难燃类树种为 5 分;可燃类树种为 3 分;发生火灾为 0 分。枯落物厚度0,1)为 5 分;1,5)为 3 分;5 为 1 分。土壤侵蚀等级5无明显侵蚀为 5 分,轻度侵蚀为 4 分;中度侵蚀为 3 分;强T/GDFS 1220229度侵蚀为 2 分;剧烈侵蚀为 1 分;易燃类树种为 1 分。功能性指标30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万元/hm2a301.50 为 30 分;1.20,1.50)为 25 分;0.90,1.20)为 20分;0-60,0.90)为 15 分:0,0.60)为 10 分。备注:该评价方法参考 DB11/T 477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