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初一新生分班(摸底)语文考试模拟试卷(10套试卷带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5159624 上传时间:2024-10-28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3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初一新生分班(摸底)语文考试模拟试卷(10套试卷带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初一新生分班(摸底)语文考试模拟试卷(10套试卷带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初一新生分班(摸底)语文考试模拟试卷(10套试卷带答案解析) 初一新生分班(摸底)语文考试卷 语文 班级 姓名 得分(等级) 一、读拼音写词语(8分) róng yù shū jí è hào mài yá tang zhàn mò shuǐ chà zǐ yān hóng ( )( )( )( )( ) ( ) 二、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汉字或读音是错误的,用“ ”画出来,再改在后面的( )里(6分) 1. 临摹 斑澜 坚贞不屈( ) 2. 忧虑 延迟 自强不惜( ) 3. 山涯 歌谣 完璧归赵( ) 4. 魁梧(wǔ) 阔绰(chuò) 不屑(xiè)一顾( ) 5. 喷(pèn)香 撇(piē)嘴 人才济济(jǐ)( ) 6. 调怅(chàng) 镌(juān)刻 伸头缩颈(jìng)( ) 三、填空(1分) “敝”用音序查字法先查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再查 画。“敝”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破旧,破烂;②谦辞,用于称跟自己有关的事物;③衰败。“敝国”的“敝”应选第 种解释;“凋敝”的“敝”应选第 种解释。 四、词语练习(12分) 1.用“传”字组成不同的词语进行搭配。(2分) ( )疾病 ( )知识 ( )信息 ( )文明 2.依次填入下列括号里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1)解放军 国家的信心、决心是坚定的,能力是足够的。 (2) 有核心技术,制造业 一定有未来。 (3)这次记者会中外瞩目,会场上 。 ①保护 即使/也 座无虚席 ②保卫 因为/所以 鱼贯而入 ③保卫 只要/就 座无虚席 ④保护 虽然/但是 肃然起数 3.补充下列词语。(8分) 集( )广益 ( )堂大笑 ( )然不同 发( )图强 精( )求精 ( )不安席 ( )耳欲聋 无( )无故 五、句子练习(14分) 1.把句子补充完整。(6分) (1)正直是 之本。 (2)何当金络脑, 。 (3)千门万户瞳瞳日, 。 (4)红军不怕远征难, 。 (5)先天下之忧而忧, 。 (6)勿以恶小而为之, 。 2.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改为陈述句)(2分) 3.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敬佩。(改为反问句)(2分) 4.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很快克服了错误。(修改病句)(2分) 5.“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句话的意思是 (2分) 六、课内阅读(11分)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秦山 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这段话选自《 》文。是 为悼念 而写的。(3分) 2.给文中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2分) 3.毛泽东引用了 的一句话来说明死的不同意义。这句话的意思是 (3分) 4.联系实际,举例说说,什么样的死比泰山还重,什么样的死比鸿毛还轻。(3分) 七、课外阅读(15分) 雪 ①飘飘洒洒,纷纷扬扬,蹁跹起舞,像鸟一样疾,像烟一样轻,像银一样白。亲吻着久别的大地,拥抱着可爱的故土。啊,北国的第一场雪。 ②一别七个月,这二百多天的时间你到哪里去了呢?噢,你化作展霜,化作雨滴,化作青雾……牺牲了自己,滋润着大地。如今,你又穿上了洁白的羽素,娉娉婷婷,袅袅娜娜,来到了人间,来到了祖国的北方。 ③北方的亲人啊,哪个不对你思之情深?“ ”在冰封大地的寂寞中,在寒风刺骨的凛冽中,在数九隆冬的清冷中,只有你点级了美丽的北国风光。 ④我欣赏这一望无垠的广袤,洁白千里的冷峻,银光闪烁的热烈。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雪野中托起一片金辉,大地一片光明,晶莹如玉,洁白无瑕! ⑤然而我更喜爱山区的雪,在那里奇峰叠峰,镶银点翠,那山,那冷,那树,那林都着上了银装素裹,分外妖烧。于巍峨中见清秀,于险峻中见超逸,站在银峰之巅,眺望浩瀚的雪海,你会马上被自然创造的奇迹迷住,为之陶醉。 ⑥瑞雪兆丰年。当积雪覆盖着冬麦的苗娃儿们的时候,谁不看见那积雪蓦地变成一片金黄,在第一次暖流漫过来的时候,你悄悄地隐去了,但随后涌起的确是无边的碧波。难怪人们盼你。 ⑦啊,雪! 1.第①段写雪,使用的修辞方法有 。(3分) 2.第②段写雪用的是第几人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3.第③段的横线上引用最恰当的诗句是 ( )(2分)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4.第④段写 雪景,突出它的 , 第⑤段写 雪景,突出它的 。(4分) 5.“那积雪蓦地变成一片金黄”这句话怎样理解?(3分) 八、习作(30分) 人生中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珍惜,如:可贵的时间、真挚的友情、温暖的亲情……请以“ 最值得珍惜”为题写一篇习作。注意:1.先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完成习作;2.通过具体事例表现出那样东西需要珍惜的理由;3.要有真情实感。 一、读拼音写词语 荣誉 书籍 噩耗 麦芽糖 蘸墨汁 姹紫嫣红 二、 1.澜—斓 2.惜—息 3.涯—崖 4.wǔ—wú 5.piē—piě 6.jìng—jǐng 三、填空 B bi 攵 7 ② ③ 四、词语练习 1.传染 传播 传递 传承 2.③ 解析 (1)句中,“保卫”是指保护使不受侵犯或损害;“保护”指尽力照顾。(2)句中“核心技术”是“制造业”的必备条件,所以选“只要……就……”。 (3)句中“座无虚席”更符合语境。 3.思 哄 截 愤 益 寝 震 缘 五、句子练习 1.(1)道德 (2)快走踏清秋 (3)总把新桃换旧符 (4)万水千山只等闲 (5)后天下之乐而乐 (6)勿以善小而不为 2.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没有用。 3.我对老师们的勇敢,怎么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敬佩呢? 4.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很快克服了困难。(改正了错误) 5.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六、课内阅读 1.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 张思德 2.:,,。 3.司马迁 人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死得比鸿毛还轻。 4.示例: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被火烧死,比泰山还重;秦桧陷害忠良,他的死比鸿毛还轻。 七、课外阅读 1.排比、比喻、拟人 2.第二人称 显得更加亲切;写出了人们对雪的喜爱和期盼之情。 3.A 4.平原 冷峻、热烈 山区 清秀、超逸 5.“积雪”预兆来年的丰收,“金黄”是丰收的象征。 八、作文 略 初一新生分班(摸底)语文考试模拟试题 语 文 班级 姓名 得分(等级) 一、基础知识(34分) 1.你能找到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组吗?找出后打上“√”。(3分) (1)屋脊(jǐ) 宫阙(què) 吮吸(yǔn) 鏖战(áo) ( ) (2)锃亮(zèng) 眸子(mǔ) 弹琴(tán) 瞭望(liáo) ( ) (3)吓煞(shà) 蜷曲(quán) 鸟瞰(kàn) 乐曲(yuè) ( ) (4)惬意(qiè) 衣冠(guān) 松散(sàn) 炽热(zhì) ( ) 2.看拼音,写字词。(6分) yōu yǎ juān zèng zhuó yuè ( ) ( ) ( ) jiǎo biàn kǒng bù chú chuāng ( ) ( ) ( ) 3.找出每句话中的错别字,用横线标出,并在后面括号里改正过来。(3分) (1)我们少先队员要继成革命的光荣传通,并发扬光大。( ) (2)坚持长跑,既锻炼了身体,也练了意知。( ) (3)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须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坐晶莹的丰碑。( )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2分) ①这场精彩的魔术表演,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其丰富奇妙的变化简直 。 ②有的家长认为子女阅读课外文学名著、参加社会活动就是 。 A.不言而喻 不学无术 B.不可思议 不务正业 C.不可思议 不学无术 D.不言而喻 不务正业 5.先把词语补充完整,然后根据分类自己再补充一个。(6分) 写景的:( )( )画栋 美不( ) ( ) 写人的:( )( )风霜 ( )( )不安 ( ) 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女店主脸上带着甜甜的微笑。微笑掩饰不住她极度的疲劳。(用上合适的关联词,合并为一句话) (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把这句话改为反问句) (3)小刚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来劝劝他: (4)枯黄的树叶飘落下来。(扩句) ( )枯黄的树叶( )( )飘落下来。 7.六年语文学习,你已熟记了不少古诗词吧。请把下面诗词补充完整。(6分布) (1)一鼓作气, , 。 (2) ,总把新桃换旧符。 (3)纸上得来终觉浅, 。 (4)王师北定中原日, 。 (5)“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春潮带雨晚来急”。请再写出两句含有“雨”的诗: 。 二、阅读理解(26分)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2分) 榆树 我喜爱花草树木,但在众多的花草树木里,我更爱榆树。每当春暖花开的时候,那漫山遍野的榆树,就好像与鲜艳的桃杏争艳竟美似的,柔软碧绿的枝条上挂满了微红的小骨朵,在春风的吹拂下,骨朵中间吐出嫩嫩的、圆圆的,惹人喜爱的小榆钱儿。 榆树的生命力是很强的,人家捋完它的叶,扒光它的皮,你认为它再也不能活了吗?不!榆树只要有根,就能战胜死亡,倔强地生长。 榆树从不夸耀自己。在百花争艳的公园里,它并不招引游客,但它像哨兵一样,往往生长在公园四周,似乎在为百花挡风,躯干寒冷。 榆树在不见人烟、一望无际的沙丘上,也能顽强地生长。它经得起寒冷、暑热和干旱,能在那里愉快地安家落户。 榆树的品格勇敢、坚强,我赞美榆树! 1.文中第一段中两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改正。(2分) (1)( )改( ) (2)( )改( ) 2.从文中摘抄出两个成语,并且这两个成语分别造一个句子。(3分) 3.文章第二段中“你认为它再也不能活了吗?”改成“它也一样能活。”你认为好吗?为什么?(2分) 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榆树的生命力很强的?(3分) 5.在众多的花草树木里,你最爱什么?用你的妙笔写一段赞美的话吧。(2分) (二)阅读短文回答内容。(14分) ①四通公司的人事部经理戴维先生告诉我,面试将要由贝克先生主持,在十人中选三名,我荣幸地成为十名面试者中的一个。 ②贝克先生是全球赫赫有名的大企业家,从一个报童到美国最大的广告代理公司——四通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他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他的年龄不大,只有四十岁上下。 ③我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紧张,一连几天,从英语口语、广告业务及穿戴方面都做了精心准备,以便顺利“推销”自己。 ④考试是单独面试的。我一走进小会客厅,坐在正中沙发上的一位老外便站起来,我认出他是贝克先生。 ⑤“是你!你是——”贝克先生用流利的中文说出了我的名字,并且快步走到我面前,紧紧握住我的双手。 ⑥“原来是你!我找了你很长时间了。”贝克先生一脸惊喜,激动地转过身对在座的另几位老外嚷道,“先生们,向你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救我女儿的那位年轻人。” ⑦我的心狂跳起来,还没容我说话,贝克先生就把我拉到他的旁边的沙发上坐下,说道:“我划船技术太差了,把女儿掉进了混明湖中,要不是你这位年轻人就麻烦了。真抱歉,当时只顾看女儿了,也没来得及向你道谢。” ⑧我竭力抑制住心跳,抿抿发干的嘴唇,说道:“很抱歉,贝克先生,我以前从未见过您,更没有教过您的女儿。” ⑨贝克先生一把拉住我:“你忘记了?四月二日,昆明湖……肯定是你!我记得你脸上有块痣。年轻人,你骗不了我的。”贝克先生一脸的得意。 ⑩我站起来说:“贝克先生,我想您肯定弄错了。我没有教过您的女儿。” ⑪我说得很坚决,贝克先生一时愣住了。忽然他又笑了:“年轻人,我很欣赏你的 ,我决定,你免试了。” ⑫几天后,我幸运地成为四通公司的职员。有一次,我同戴维先生闲聊,我问戴维:“救贝克先生女儿的那位年轻人找到了吗?” ⑬“贝克先生的女儿?”戴维先生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接着他大笑起来:“他女儿?有七个人因为他的女儿被淘汰了,其实贝克先生根本没有女儿。” 1.联系上下文,第⑪自然段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是( )。(1分) 2.在文中找到下列词语的近义词。(1分) 大名鼎鼎——( ) 推荐——( ) 3.从记叙的顺序看,第②自然段的内容属于( ),作者写此段内容有何目的?(2分) 4.第③自然段中具体地写了“我”在面试前的种种准备,结果在面试时都没有用上。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分) 5.“贝克先生一脸的得意”的原因是什么?“贝克先生一时愣住了”的原因又是什么?(2分) 6.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7.文章末尾“有七个人因为他的女儿被淘汰了”,这一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2分) 8.对第⑦自然段中“我的心狂跳起来”理解正确的是( )(1分) A.为贝克先生认错人而感到内疚 B.为贝克先生认错人而感到高兴 C.为贝克先生认错人而感到惊喜 D.为贝克先生认错人而感到不安 9.给本文选择一个恰当的标题 A.诚实的品德 B.面试 C.精心设计的骗局 D.贝克先生 三、作文(40分) 题目《储蓄罐空了》 材料:丽丽买了一只储蓄罐,她每天都往里面存钱,储蓄罐渐渐地满了,沉甸甸的。一天,妈妈摇了摇储蓄罐,哑了;爸爸掂了掂储蓄罐,轻了。钱到哪儿去了呢? 要求:围绕“钱到哪儿了呢?”这个问题,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一片400字左右的记叙文。 一、基础知识 1.(3) 解析 (1)中“屋脊”的“脊”应读“jǐ”,“吮吸”的“吮”应读“shǔn”;(2)中“眸子”的“眸”应读“mǒu”,“瞭望”的“瞭”应读“liào”;(4)中“松散”的应读“sǎn”,“炽热”的“炽”应读“chì”。 2.优雅 捐赠 卓越 狡辩 恐怖 橱窗 3.(1)成—承 通—统 (2)练—炼 知—志 (3)须—需 坐—座 4.B 解析 “不可思议”形容对事物的情况、发展、变化或言论不可想象或难以理解,“不言而喻”表示不用说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用在这里与句意不符。“不务正业”指不从事正当的职业;也指不注重甚至丢下本职工作,而去搞其他无关的事情,“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用在这里与句意不符。 5.雕梁画栋 美不胜收 天朗气清 饱经风霜 寝食不安 满面红光 6.(1)女店主的脸上虽然带着甜甜的微笑,但是掩饰不住她极度的疲劳。 (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等 (4)略 7.(1)再而衰,三而竭 (2)千门万户曈曈日 (3)绝知此事要躬行 (4)家祭无忘告乃翁 (5)略 二、阅读理解 (一)1.(1)“竟”改“竞” (2)“佛”改“拂” 2.春暖花开 漫山遍野 百花争艳 一望无际 安家落户(造句略) 3.不好,因为原句运用了设问,设问句的作用能强调榆树的生命力很强。 4.只要有根就能生长;为百花挡风、驱赶寒冷;生长在沙丘上,经得起寒冷、暑热和干旱。 5.略 (二)1.诚实 2.赫赫有名 推销 3.插叙 目的:为后面“我”的紧张和特殊的面试做铺垫 4.反衬出诚实品德的重要性。 5.(1)贝克先生为他精心设计的考题而得意。(2)他没想到我回答得如此坚决。 6.“我”去四通公司面试时,面对贝克先生设计的特殊考题,“我”用诚实通过了考验,成为四通公司的一员。 7.有七个人因不诚实被淘汰。 8.D 9.B 三、作文 略 初一新生分班(摸底)语文考试卷 语 文 班级 姓名 得分(等级) 一、语言基础(共28分) (一)阅读文段一,回答问题。(共14分) 文段一 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1) 。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也称他为“孩子头”。春天不到清明,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清明节前,小麦还没有“起身”,是不怕jiàn tà的,而且越踏越长得旺。孩子们在屋里闷了一冬天,在春天的田野里奔跑跳跃,身心都极其chàng kuài。他用钻石刀把玻璃裁成不同形状的小块,再一块一块逗拢,接缝处用胶水粘牢,做成小桥、小亭子、八角玲珑水晶球。桥、亭、球是中空的,里面养了金铃子。从外面可以看到金铃子在里面爬行,振翅鸣叫。他会做各种灯。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了一只纺织娘,(2) 。用西洋红染了色,上深下浅,通草做huā bàn,做了一个重瓣荷花灯,真是美极了。用小西瓜(这是拉秧的小瓜,因其小,不中吃,叫作“打瓜”或“笃瓜”)上开小口挖净瓜瓤,在瓜皮上diāo lòu出极细的花纹,做成西瓜灯。我们在这些灯里点了蜡烛,穿街过巷,邻居的孩子都跟过来看,非常xiàn mù。 1.在(1)处最适合填入的词语是( )(2分) A.和颜悦色 B.察言观色 C.疾言厉色 D.不动声色 2.在(2)处最适合填入的成语是( )(2分) A.绘声绘色 B.栩栩如生 C.跃然纸上 D.入木三分 3.请结合上下文和拼音写出词语:(每字1分,共10分) jiàn tà chàng kuài huā bàn diāo lòu xiàn mù ( ) ( ) ( ) ( ) ( ) (二)阅读文段二,回答问题。(共10分) 文段二 有一次,午夜醒来,后庭的月光正在涨潮,满园的树木都淹没在发亮的波澜里。我惊讶地坐起,完全不能置信地望着越来越浓的月光,一时不知知道自己究竟是快乐,还是忧愁。只觉得如小舟,悠然浮起,浮向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的青天,而微风里橄榄树细小的白花正飘着、落着,矮矮的通往后院的阶石在月光下呗落花堆积的有如玉砌一般。我忍不住欢喜起来,活着真是一种极大的幸福——这种晶莹的夜,这样透明的月光,这样的温柔的、落着花的树。 4.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每空2分,共8分) 涨潮( ) 波澜( ) 玉砌( ) 晶莹( ) 5.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2分) A.拟人 B.比喻 C.夸张 D.排比 (三)阅读诗歌,按要求作答。(4分) 6.读下面的诗,理解诗意,补全诗句。 夜 捕 流沙河 儿女拉我园中去, 篱边夜捕蟋蟀。 静悄悄,步步侧耳听, 小女握瓶,小儿照灯火, 一回捕获八九个, 从此荒园 。 且看瓶中何所有, 断腿冤虫,悲哀与寂寞。 二、古诗基础(40分) 7.请把“春”“夏”“秋”“冬”四个字准确地补入下面的诗词中。(每空2分,共8分) (1)绿树荫浓 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2)银烛 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3)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 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4)江南有丹橘,经 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8.小学毕业了,你想在好朋友的毕业留言册上写一句古诗,你会选择哪一句?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 。 9.请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的字。(每空2分,共8分)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涕: (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坐: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缘: (4)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躬: 10.默写。(每空2分,共20分) (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明月何时照我还。 (2) ,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3)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映日荷花别样红。 (4)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 。 (5)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 。 (7)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 。 (8)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 (9)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 (10)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 。 三、文言文基础(16分) 饭后钟 王播①少孤贫,尝居扬州慧昭寺木兰院,随僧斋餐,诸僧厌恶,播至,已饭矣。播惭,题诗壁上云:“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②饭后钟。”后二纪③,镇扬州,访旧诗,已碧纱笼之矣。援笔续云:“三十年来尘土里,于今始得碧纱笼。” (《唐摭(zhí)言》) 【注释】①王播:唐代人。②阇黎(shé lí)梵语,指高僧。饭后钟:寺庙本来是饭前敲钟聚集众僧,但和尚们因为王播的缘故吃完了才敲钟。③纪:古时十二年为一纪。 11.下列句中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王播少孤贫 孤:幼年丧父 B.尝居扬州慧昭寺木兰院 尝:曾经 C.播至,已饭矣 饭:米饭 D.于今始得碧纱笼 始:才 12.文言文中常有省略主语的现象,请把下面句子被省略的主语补充出来。(每空3分,共6分) (1)诸僧厌恶,播至,( )已饭矣。 (2)后二纪,( )镇扬州,访旧诗。 1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堂已了各西东”指的是等王播到了饭堂,僧人们都已经吃完,各自走了。 B.“惭愧阇黎饭后钟”指的是僧人们饭后敲钟的行为令王播很羞惭。 C.“三十年来尘土里”指的是王播三十年来在世俗的风尘中奔波。 D.“于今始得碧纱笼”指的是王播的诗现在才有碧纱笼罩着。 14.对于王播题诗讽刺和尚一事,宋代的苏轼曾作诗评论。阅读下面这首诗,用自己的话概括苏轼的观点。(5分) 石塔寺 苏轼 饥眼眩东西,饭肠忘早晏①。虽知灯是火,不悟钟非饭。山僧异漂母②,但可供一莞。何为③三十年,记忆作此讪④。斋厨养若⑤人,无益只遗患。乃知饭后钟,阇黎盖具眼。 【注释】①晏:迟,晚。②漂母:汉代大将韩信年少家贫,在水边洗衣的老妇供给他饭吃;韩信得志后,以千金相报。③何为:为什么。④讪:嘲笑。⑤若:这样的。 四、现代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诗歌,回答问题。(5分) 15.下面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你还在我身旁 佚 名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 蒲公英种子从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 太阳从西边升起,落向东方。 子弹弹回枪膛, 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 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 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 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 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 你还在我身旁。 (二)阅读《外祖父的白胡须》,回答第16—17题。(11分) 外祖父的白胡须 琦 君 我没有看见过我家的财神爷,但是我总是把外祖父与财神爷联想在一起。因为外祖父有三绺雪白雪白的长胡须,连眉毛都是雪白的。手里老捏着旱烟筒,脚上无论夏天与冬天,总是拖一双草拖鞋,冬天多套一双白布袜。小帮工阿喜说财神也就是这个样儿,他听一个小偷亲口讲给他听的。 那个小偷有一夜来我家偷东西,在古仓里挑了一担谷子,刚挑到后门,却看见一个白胡子老公公站在门边,拿手一指,他那单谷子就重得再也挑不动了。他吓得把扁担丢下,拔腿想跑,老公公却开口了:“站住不要跑。告诉你,我是这家的财神爷,你想偷东西是偷不走的。你没有钱,我给你两块洋钱,你以后不要再做贼了。”他就摸出两块亮晃晃的银圆给他,叫他快走,小偷从此不敢到我家偷东西了。所以地方上人人都知道我家的财神爷最灵、最管事。外祖父却摸着胡子笑眯眯地说:“哪一家都有个财神爷,就看这一家做事待人怎么样。” 外祖父是读书人,讲过学,却什么都没考取过。后来就在祠堂里教私塾,在地方上给人义务治病。 冬天,他最喜欢叫我端两张竹椅,并排坐在后门矮墙边晒太阳。夏天就坐那儿乘凉,跟他讲那讲不完的故事。妈妈怕他累,叫我换张靠背藤椅给他,他都不要。那时他七十多岁,腰杆挺得直直的,没有一点佝偻的老态。 要饭的看见他坐在后门口,就伸手向他讨钱,他就掏出一枚铜板给他。有一次,我亲眼看见一个女乞丐向外祖父讨了一枚铜钱,不到两个钟,她又背了个孩子再来讨。我告诉外祖父说:“她已经来过了。”他好像听也没听见,又给了她一枚。我问他:“您为什么不看看清楚,他明明是欺骗。”他说:“孩子,天底下的事就这样,他来骗你,你只要不被他骗就是了。一枚铜钱,在她眼里比斗笠还大,多给她一枚,她多高兴?这么多讨饭的,有的人确是好吃懒做,但真的真的是因为贫穷,我有多的就给他们也许有一天他们有好日子过了,也会想起自己从前的苦日子,受过人的接济,他就会好好帮助别人了,那么我今天这枚铜钱的功效就很大了。” 他忽然轻声轻气地问我:“你知不知道那一次财神爷吓走了小偷是怎么回事?” “不知道。” “你别告诉别人,那个白胡子财神爷就是我呀!” “外公,您真好玩,那个小偷一定不知道。” “他知道,他不好意思说,故意那么告诉人的。我给他凉快银圆,劝说他一顿,他以后就去学做手艺,没有再做小偷了。” 这一段有趣的故事,使我一直不会忘记。“施比受更为有福”,这是中外古今不变的真理,外祖父就是一位专门赐予快乐给人们的仁慈老人。 记得最后那年腊月二十八,乡下演庙戏,天下着大雪,冻得足手都僵硬了。外祖父点起灯笼,穿上钉鞋,对我和小帮工阿喜说:“走,我们看戏去。” “我不去,外公,太冷了。” “外公都不怕冷,你怕冷?走。” 他一手牵着我,一手提着灯笼,阿喜背着长板凳。外祖父的钉鞋踩在雪地里,发出沙沙的清脆声音。戏开锣了,正殿里冷冷清清不到三十个人。台上演的戏我是看厌了,一男一女哑着嗓子不知在唱什么。武生旧兮兮的长靠后背,旗子只剩下两根,没精打采地垂下来。可是唱完一出,外祖父就拼命拍手叫好,并给台上递去一块银圆。 回家的路上我埋怨道:“什么破戏,看它干什么?” “你不懂,戏班子怪可怜的,台下没有人看,叫他们怎么演下去,所以我们得捧场。” “你还给他一块大洋呢。” “让他们打壶酒,买斤肉暖暖肠胃,天太冷了。” 红灯笼的光晕照在雪地上,好美的颜色。我再看外祖父雪白的长胡须,也被灯笼照得变成粉红色了。 如今外祖父早已仙逝多年。每当我抬头望蔚蓝晴空,朵朵白云后面,仿佛出现了我那雪白长须的外祖父,他在对我微笑,也对这世界微笑。 (有删改) 16.作者主要写了哪三件表现外祖父乐善好施的事?(6分) 17.文章结尾处作者写到“每当我抬头望蔚蓝晴空,朵朵白云后面,仿佛出现了我那雪白长须的外祖父,他在对我微笑,也对这世界微笑。”请你谈谈这段话的作用。(5分) 一、语言基础 (一)1.C 解析 疾言厉色:说话急躁,神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联系上下文可知C合适。 2.B 解析 栩栩如生:栩栩:生动活泼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3.践踏 畅快 花瓣 雕镂 羡慕 (二)4.zhǎng 解析 “涨”有两个读音,“zhǎng”,指水量增加,水面高起来,如涨潮;“zhà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