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南京市南京市第九中学初一新生分班(摸底)语文考试模拟试卷(10套试卷带答案解析)
初一新生分班(摸底)语文考试卷
语文
班级 姓名 得分(等级)
一、用基础来考考你(35分)
1.读句子,在括号里填上读音为“yù”的字。(2分)
蔺相如与廉颇同心协力,抵( )秦国的侵犯,保卫了赵国。这个动人的故事家( )户晓,后人常用《将相和》这个故事比( )文武百官团结一致,共同把国家的事情办好。他们将永远得到后人的赞( )。
2.选词填空。(3分)
A.墨蓝 B.湛蓝 C.闪烁 D.飘飞 E.轻柔 F.温暖
太阳给月亮写信,铺开天空( )的信笺,用金灿灿的阳光,写下( )的问候,( )的云彩,是问候开出的花朵。
月亮给太阳写信,铺开天空( )的信笺,用银亮亮的月光,写下( )的问候,( )的星星,是问候开出的花朵。
3.成语接龙:在空格内填上一个字,使这个字既是前一个成语中的最后一个字,又是后一个成语的第一个字。(5分)
事倍功( )明半( )无天( )新月( )想天( )门见( )高水( )声下( )象万( )军万( )到成功
4.成语之最。(6分)
(1)最昂贵的稿费( ) (2)最大的效益( )
(3)最洁净的东西( ) (4)最大的树叶( )
(5)最成功的战斗( ) (6)最彻底的变化( )
5.下面的标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4分)
(1)《科学家都是天才?》( ) (2)《绷鲜的住宅》( )
(3)《沙漠里的船》( ) (4)《把牢底坐穿》( )
6.歇后语、谚语、格言填空。(6分)
(1)姜太公钓鱼——( )
(2) ,可以攻玉。
(3)谦虚使人进步, 。
(4) ,日久见人心。
(5)车到山前必有路, 。
(6)芝麻开花——( )
7.指出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4分)
省略号的作用有:A.表示说活断断续续;B.表示列举的省略;C.表示语意的跳跃;D.表示心理活动时断时续。
(1)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 )
(2)“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有米!……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 )
(3)“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 )
(4)“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 )
8.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话的内容。(2分)
不少人喜欢喝绿茶,因为绿茶中富含一种名叫儿茶酸的多酚。儿茶酸对引起动脉硬化的物质有抑制作用,它不仅有益于人体健康,而且还能防癌。但是,过量摄入儿茶酸会对人体的DNA造成伤害,进而诱发癌症。实验证明:如果人们摄入儿茶酸的浓度是绿茶所含儿茶酸的40倍,就会对DNA造成伤害,而DNA损伤与细胞癌变密切相关。
9.读下面语段,完成练习。(3分)
一个青年向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诸暨市实验小学还有多远?”老大爷用拐杖在地上点了点说:“还有500( )。”“路只有论‘里’,哪有论‘拐杖’的?”“论里(礼),你应该叫我( )!”
(1)找出上面语段中不得体的一句话并改正。(1分)
(2)根据上面语段的内容,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2分)
二、感受古诗词的魅力(14分)
1.冬天是“千里冰封, ”的银色世界。冬天是“ ,万径人踪灭”的孤寂萧条。(2分)
2.现在人们常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 ”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2分)
3.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在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说明的就是这个道理。(4分)
4.小陶是个顽皮的孩子,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还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我想用古人的诗句来规劝他:“ 。”(1分)
5.老师常用“ , ”来教育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吸取新鲜的知识,思想、才智才会永不枯竭,永远充满活力和生机。(1分)
6.古诗词中有许多句子中含有“鸟”“语”“花”“香”这四个字,请任写两句诗词,含有其中一个字即可: , 。(2分)
7.《春夜喜雨》一诗中,从听觉的角度写出春雨特点的诗句是: 。(2分)
三、走进名人、名著、名作(14分)
1.在唐朝有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世人称为“诗仙”,和 合称“李杜”。(2分)
2.鲁迅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2分)
3.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我们学过他的作品《 》。他还有《 》、《 》也是举世瞩目的呢!(3分)
4.诗人贾岛的诗句“ ”中的“ ” 字是古诗名句中点字成金的范例。(3分)
5.按照示例概括出四大名著中另外四个人物的故事。(一部名著写一个)(4分)
示例:武松醉打蒋门神
(1) (2)
(3) (4)
四、古文阅读(12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递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加横线的字。(3分)
(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3)宁信度(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郑人有欲买履者
(2)先自度其足
(3)而置之其坐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分)
五、习作运用(25分)
下面有三角形两个,可大可小;直线两条,可长可短,可粗可细;圆两个,可大可小。请你展开想象,将这些或其中几个图形拼成一幅画,并给这幅画起个标题。(2分)
拼图的标题:
看着拼成的这幅画,你想起了什么?写一写由拼画产生的联想,文章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400字。(23分)
一、用基础来考考你
1.御 喻 喻 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常见同音汉字的掌握情况。
2.B F D A E C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词语的搭配和语言的感悟能力。要完成这样的题目需要注意根据整体语境来选择合适的答案。
3.半 暗 日 异 开 山 低 气 千 马
解析 本题看似难度降低,实则增加了广度,即要求掌握更多的成语,同时能使考生体会语文的趣味。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考生在平时应注重对成语的积累。
4.(1)一字千金 (2)一本万利 (3)一尘不染 (4)一叶障目 (5)一网打尽 (6)翻天覆地
5.(1)反问 (2)拟人 (3)比喻 (4)夸张
解析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对于常见修辞手法的认知情况。明确识别和判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应掌握各修辞手法的含义及特点。(1)“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强调语气,表达了强烈感情,而又不答,答案寓于反问之中;(2)把蟋蟀当作了人;“拟人”把物人化;(3)“比喻”是依据联想和想象,抓住本质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方式;(4)“夸张”既可以对事物夸大升级,也可对事物缩小降级,可以渲染气氛,增强语势。
6.(1)愿者上钩 (2)他山之石 (3)骄傲使人落后 (4)路遥知马力 (5)船到桥头自然直 (6)节节高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积累语言并准确书写的情况,要注意记忆的准确和书写的准确,不要写错别字。
7.(1)B (2)D (3)C (4)A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具体语境中省略号的不同用法的能力。
8.喝绿茶虽然有益于人体健康,但是过量摄入会诱发癌症。(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解此类题的思路:(1)看清题干要求,确定压缩方向(提取关键词);(2)辨明语段类型,确定主要信息;(3)说明性语段的对象及其特征,说明的目的或事物自身价值为主要信息。
9.(1)喂,老头!到诸暨市实验小学还有多远? 示例:你好,大爷,请问到诸暨市实验小学还有多远? (2)拐杖 大爷
二、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1.万里雪飘 千山鸟飞绝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6.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符合题意即可)
7.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积累诗词并准确书写的情况,要注意记忆的准确和书写的准确,不要写错别字。
三、走进名人、名著、名作
1.李白 杜甫
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穷人 战争与和平 复合
4.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敲
5.示例:(1)孙悟空大闹天宫 (2)林冲风雪山神庙 (3)诸葛亮草船借箭 (4)林黛玉葬花(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进行的积累情况。
四、古文阅读
1.(1)测量 (2)尺寸 (3)尺寸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词语的积累。解本题关键在于平时要加强文言文阅读,积累词语,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1)郑国有一个想要买鞋子的人。 (2)先自己测量自己的脚。 (3)然后把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3.遇事要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
五、习作运用
略
初一新生分班(摸底)语文考试卷
语 文
班级 姓名 得分(等级)
一、基础知识(25分)
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3分)
每一穗( )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 )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顶的舱,船舱( )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 )的笑容,就要绽( )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仙露琼( )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2.根据拼音写成语。(4.5分)
yī yán jiǔ dǐng wán bì guī zhào shèng qì líng rén
( ) ( ) ( )
3.根据成语典故,在横线上填写历史人物的名字,填对四格满分,全对再加一分。(4分)
(1) 卧薪藏胆。
(2) 无颜见江东父老。
(3) 三顾茅庐。
(4) 囊萤、 映雪。
4.用学过的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语病。(4分)
(1)春天的西湖是个五彩缤纷的季节。
(2)通过小学老师的谆谆教诲,使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5.根据所学的诗歌,写出有关四季中的风景或天气的四个古代诗句(每空连写两个诗句)(8分)
(1)
(2)
(3)
6.请分别给教室、食堂、阅览室选择一条合适的格言。(4.5分)
教室:
食堂:
阅览室:
二、阅读理解(32分)
(一)蜻蜓和蚂蚁(14分)
逛来逛去的蜻蜓,整个夏天尽是唱啊玩啊,转瞬之间,冬天已经在眼前了。
田野里荒凉凋敝。阳光灿烂的日子,每张叶子下面都是现成的睡床和早餐的日子已经逝去了。冬天来了,好日子过完了,寒冷和饥饿一齐逼来,蜻蜓不再唱歌了(肚子饿的时候,唱歌会有什么乐趣呢。)它整天愁眉苦脸,嘀嘀咕咕。
它爬到蚂蚁跟前,说:“收留我吧,好人儿!在这里我不久就会强壮起来,让我避寒寄食到春天吧!”
“朋友,我可真觉得奇怪:夏天的工作造就冬天的安乐,难道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在我们软绵绵的青草窝上,唱歌呀,游戏呀,一点钟接着一点钟,玩得头都昏了,哪有工夫想到工作呀!”
“那么你——”
“我整天唱我的歌,满不在乎。”
“唱你的歌去!嘿,多美呀!现在你满可以到外面去载歌载舞呀!”
1.“载歌载舞”中的“载”读作 ;运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载歌载舞”的意思是。 。(3分)
2.文中加点的“好日子”在文中具体是指什么?(2分)
3.“难道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吗?”这个句式是 ,“这个道理”指什么道理?(3分)
4.蚂蚁说:“那么你——”破折号表示。蚂蚁想说什么呢?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你认为补充最合理的一项。( )(3分)
A.一定玩得痛快啦? B.一点不考虑冬天怎么办?
C.在干什么呢? D.就一直这样玩吗?
5.请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3分)
(二)歧 途(13分)
于德北
羊是曹操送的,但关羽走的时候并没有带它。
这这只羊浑身炭黑,只有两只蹄子是雪白的,因此得名乌锥羊,也叫雪中送炭。
起初,关羽封金挂印,收拾行囊,羊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关羽护着甘、糜二位夫人远去,曹操带着左右赶来,挺胸顿足大呼小叫一番之后,羊明白了,自己被抛弃了。
关羽是天下闻名的义气之士,他怎么会丢下自己不管呢?
羊决定去找他。
这一日,羊来到一个叫东岭关的地方,恰逢一只狼拦住去路。
狼问它:“你欲何往?”
羊自豪的说:“我欲往河北寻找关将军。”
狼说:“关将军已离去多日,你恐怕寻不到他。”
“寻到寻不到,也要等去了才知道。”
狼笑了,说:“如此说来,你也是一个讲义气的羊了,不如这样,你周济一下我,我家中的几个孩子都饿着肚皮呢。”
羊心想:我乃关将军之羊,岂能怕你。这样想着,抬头向狼的身后望去,欣喜地叫道:“你还说寻不到关将军,那不是关将军吗?”
狼一听,急忙回头看,羊趁机冲过去,一下子把狼顶了一个大跟头。
羊一路跑到汜水关,向一个屠户打听关羽的去向。
屠夫眼珠一转,说:“如此说来,你是关羽将军的羊了?”
羊说:“正是。”
“快请家里坐。”
羊轻信了他的话,随他一起往家里去了。在屠户的家中,羊受到了礼遇,屠户和他的妻子给它上了一杯清水和一盘绿豆,还为他详细解说了美丽的行进路线。
屠夫说:“你走了许多日,一定累了,今夜你就我家暂住一宿,明天一早送你上路。”
屠夫说“上路”的时候,眼睛里边有一丝冷冷的杀气。羊偷眼乡下看看,发现窗外有人影闪动,知道事情不好,就借口去后院厕所,从栅栏的空隙走脱了。
羊一路走得惊险,心里只想早一点见到关羽。它只顾着赶路,不料在一座土山之下,失去落入陷进。上边一阵吵嚷,数把挠钩伸下来,七手八脚把它搭了上去。
羊定眼一看,为首的是一只白色的母羊,正眼泛桃花地看着自己。
这母羊原本在农舍居住,因嫌弃主人性格粗暴,愤而反抗,离家出走,在这山上聚众而居。
母羊把乌锥羊引到一边,娇羞地对它说:“我早知你的大名,不如留在山上做一对夫妻。”
羊说:“我一心追随关公,怎能留在此处偷欢。”
母羊反驳:“大丈夫左拼右杀,不过是为了安居乐业,如今我可以给你一切,你又何必一再推脱?”
羊挺了挺胸脯说:“恕我愚钝。”
母羊感动于它有情有义,竟不为难,十八里相送,洒泪而别。
羊过了黄鹤,滂沱大雨就追了上来,羊努力眯着眼睛,向雨幕中观看,只见前边不远处停着一哨人马,为首一人正是关羽。羊大喜,一路奔去。
再说关羽带着甘、糜二位夫人,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方脱离危险,又遇雨阻路,行装尽湿,炊饮皆断。正无计可施时,看见曾操送的羊赶来,不由欣喜过望,提刀催马,大叫一声:“真乃‘雪中送炭’”也!”手起刀落,羊还未叫一声,头已经滚落到一边去了。
1.整体感知,以羊为视角,补全故事情节。(3分)
踏寻关于之路——( )——( )——( )——追到关羽被害
2.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分)
(1)屠夫说:“你走了许多日,一定累了,今夜你就我家暂住一宿,明天一早送你上路。”
(2)(关羽)正无计可施时,看见曾操送的羊赶来,不由欣喜过望,提刀催马,大叫一声:“真乃‘雪中送炭’”也!
3.结合选文内容概括羊的现象。(3分)
4.选文为何有以“歧路”为题目,谈谈你的理解。(3分)
(三)游子吟(5分)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诗中“游子”的含义是 ,“寸草”比喻 ,“三春晖”比喻 。(3分)
2.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母亲将远行的儿子赶制衣服的动人情景,表现了 ,同时也抒发了 。(2分)
三、作文(40分)
1.根据下面材料写一份通知。(10分)
时间:5月7日上午9点;
地点:学校三楼会议室;
内容:讨论十三中初一新生录取有关事宜;
参加人员:学校行政人员
发放通知:十三中办公室;
发通知时间:2015年5月6日。
2.请根据提示写作。(30分)
“我”的世界里有欢乐,也有烦恼;“我”的世界里,有好奇,也有想象;“我”的世界里,有探索,也有思考……以“我的世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不少于400字。
一、基础知识
1.suì diàn cāng jīn zhàn qióng
解析 这是考查对常用字读音的掌握,其中“穗”的读音不要读成“shuì”,“禁”的读音不要读成“jìn”。
2.一言九鼎 完璧归赵 盛气凌人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常用字的掌握及成语积累的情况,尤要注意的是“鼎”字上半部分的书写。
3.(1)勾践 (2)项羽 (3)刘备 (4)车胤 (5)孙康
解析 本题考查对成语典故的积累。其中车胤、孙康的故事不为大众所熟悉,并且“胤”字的书写也是一个难点。
4.(1)“春天的西湖”改为“西湖的春天” (2)删掉“通过”或“使”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改符号的正确使用,题意较为简单,属典型的“语序颠倒”和“语意矛盾”,对于一些常用修改符号的掌握还是十分必要的。
5.示例:(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识记情况,对于新课标要求背诵的诗文不仅要烂熟于心,而且也要分门别类地区别理解。
6.示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食不言,寝不语。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常用格言警句的掌握,所以平时在学习中,也应依据不同情境有针对性地积累。
二、阅读理解
(一)1.zài 戈 又唱歌,又跳舞,形容尽情欢乐
解析 这是单纯考查“查字典”的题目,难度不大。
2.每张叶子下面都是现成的睡床和早餐的日子。
解析 这是考查“联系上下文理解语言”的题目,比较容易得分。
3.反问 夏天的工作造就冬天的安乐。
解析 这是考查学生的阅读复述能力,难度不大,只要全面地阅读全文,应该能做到正确的解答。
4.话题的转变 B
解析 这是考查学生的语意理解能力。四个义项比较接近,但联系原文就可以得到答案是B项。
5.美好的生活来自一点一滴的积累与创造,所以我们要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一天,以勤恳、踏实的努力换取明天幸福的生活。
解析 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意的把握能力。在正确理解的前提下,学生的语言表达也要力求流畅、准确。
(二)1.智脱恶狼纠缠 逃脱屠夫圈套 拒绝母羊温情
2.(1)这是屠夫对羊假情假义的客套话,实际暗含杀机,突出了屠夫的阴险。 (2)
既写出了关羽得到了羊可解眼前困顿的欣喜,又照应了前文了前文羊因体态特征而得名“雪中送炭”,从而突出了关羽的残忍,增添了羊的悲剧色彩。
3.羊为了寻找关羽,历尽千辛万苦,克服各种磨难,折射出羊智慧、勇敢和执着;羊最终找到了关羽,却被关羽无情杀戮,又反映了羊单纯、愚忠和盲目。
4.以“歧途”为题,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羊踏上了寻找关羽之路是一条歧途,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告诉人们人生之路凶险,必须三思而后行,否则容易误入歧途。(答出两方面内容即可)
(三)1.离家远游的人 子女 母亲的恩情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对古诗文的掌握情况,难度不大。
2.母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 儿女对慈母的一片感恩之情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把握能力,没有唯一答案,答案只要符合情境即可。
三、作文
略
初一新生分班(摸底)语文考试模拟试题(1)
一、看拼音写词语,要求把每个字写端正、匀称。(5+3=8分)
dàn shēng jié rán fěi tú dòng jiāng chōu yē
二、按要求写词语或句子。(17分)
1.给成语分类,再分别补写一个。(4分)
发愤图强 胆小如鼠 迎难而上 游手好闲 专心致志 口是心非
————————————————————— ——————
————————————————————— ——————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规律分别补写两个。(3分)
革( )鼎( ) 见( )知( )
( )歌( )舞 ( )灯( )彩
3.仿写句子。(2分)
例: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资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日子便从凝然的双眼前闪过。
4.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分)
居里夫人( )工作条件再艰苦,( )不放弃提炼镭。她( )成功,( )有远大、执著的追求。
5.把病句改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我们这个班的同学是全校开展“美丽班级创建评比”活动中最好的班级。
6.根据语境要求,用恰当的句式改写下面这句话。(4分)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第一次读完丰子恺的《五根手指》,你不禁感叹:
与“对五根手指有爱憎之情的人”辩驳时:
三、按课文内容或要求填空。(18分)
1.我以 去人近,而 远也。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分别是 、 。这句话出自《 》。
2.过去的日子如 ,被微风 了,如 ,被初阳 了;………… 我赤裸裸 ,转眼间也将赤裸裸 ?句子中的两个赤裸裸分别指: 、
3.为人民利益而死, ;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 。这句话作者采用了 论证,分别用两个词形容这两种“死”: 、 。
4.作者叶永烈分别用了 、 、 三个事例说明了自己的观点“ ”。
5.使卵石 ,并非 ,而是 。
6.《石灰吟》的后两句诗是: , 。
7.摘录本册课文对自己深有启发的句子:
。从中,我感受到 。
四、阅读分析,完成练习。(22分)
(一)句段(5分)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句子,填空。
(1)“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联系上文,我们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分别指的是 ,后一个“幸福”的意思是 ,透过这两个“幸福”我感受到 。
(2)“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联系全文,“?”指的是
,“!”指的是 。作者这样表达的好处是
。
(二)短文(17分)
十月二十三日晚,我走进人民大会堂时,对帕尔曼还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世界杰出的小提琴家,将与世界杰出的指挥家梅塔和世界杰出的以色列爱乐乐团合作。我对音乐完全是外行,我只是想看到三个世界杰出合在一起是怎样的一种景观。
当帕尔曼出现时,我怦然心动。他拄着双拐,从容自信又有点艰难地走上了台。拐杖加上小提琴,这就是帕尔曼的独特形象吗?从他出现的那一刻起,我的眼睛就像被磁铁吸引,再也没有离开过他。
济济万人的大会堂如此安静,我还是第一次经历。只有琴声,只有帕尔曼那无与伦比的琴声。
最让我意外而感动的是帕尔曼站起来的那一刻。一曲终了,他用手杖支撑着自己试图站起来。
起来——跌坐在椅子上;再起来——又没有成功;又试了一次——又失败了。
帕尔曼笑了笑,平静谦和,甚至带一点儿歉意。他的同伴,他的观众热切地望着他,大会堂里静极了。他又试了第四次,这一次他终于站了起来!
全场寂静着,继而是雷鸣般的掌声。
乐队的百双眼睛,大会堂的万双眼睛,电视机前的几亿双眼睛,都注视着帕尔曼站起来的过程:他不用搀扶。
面对着帕尔曼□我似乎不能不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曾多么频繁地使用“扶”这个字啊□扶持□扶助□扶危□扶持高雅艺术□扶助弱者□扶持贫困地区经济□一个“扶”字□关系着搀扶者和被搀扶者□
搀扶固然能体现搀扶者的良知和爱心。但不用搀扶,何尝不是在体现着被搀扶者的自尊、自信、自强呢?人们伸出手去搀扶时,是出于同情;而面对着不用搀扶者,唤起的是尊敬。
与不用搀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期望被搀扶,请求被搀扶,等待被搀扶,这是多么不同的心理状态和人生态度啊!漫漫岁月里,我也会遇到需要被搀扶一下的时候,但愿那时,帕尔曼会给我力量,使我有勇气说:不用搀扶。
帕尔曼走了,他留下的不仅仅是那冬日里的琴声。为这个,让我这个不懂音乐的人对音乐大师说:谢谢你!
1.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2分)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1分)
谦和( ) 济济万人( )
3.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怦然心动:
无与伦比:
4.给第10自然段加上标点。(3分)
5.请写出对下列句子的理解。(6分)
(1)“从他出现的那一刻起,我的眼睛就像被磁铁吸引,再也没有离开过他。”
(2)“全场寂静着,继而是雷鸣般的掌声。”
“全场寂静着”是因为
“继而是雷鸣般的掌声”又是因为
6.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要求在65个字以内)(3分)
五、开放题。(5分)
1.当革命者坚贞不屈,为国捐躯时,我想到了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周恩来写下“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时,我想到了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2.补写对联: 上联:校校有美丽班级 下联:
横批:
3.请写一句送给母校老师的赠言:
4.你最喜欢的课外读物是___________,请给它设计一条广告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六、写作乐园。(30分)
1.口语交际。(3分)
“帕尔曼走了,他留下的不仅仅是那冬日里的琴声。为这个,让我这个不懂音乐的人对音乐大师说:谢谢你!”假如你也有幸参加了这场音乐会,会对帕尔曼大师说些什么?
2.读写结合。(2分)
读短文的第五、六段,透过帕尔曼的“起来、跌坐,起来、又跌坐,起来、再跌坐,他笑了笑………”这一系列举动,想象他当时的内心世界,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