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宜柏60万立方米混凝土搅拌站整体搬迁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安徽中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二一二年七月目 录第一章 总论51.1 项目名称与建设单位51.2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61.3 编制依据和原则61.4可行性编制中的工作范围71.5研究简要结论及建议81.6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9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102.1 项目提出的背景102.2 项目产品国外发展情况和国内行业现状14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8第三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243.1地理位置243.2自然环境状况263.3芜湖市国民经济发展情况293.4 基础设施条件303.5当地施工和协作条件30第四章 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314.1
2、建设规模314.2产品方案31第五章 项目技术方案335.1原材料335.2 配比方案355.3 生产工艺与设备选型355.4 总图运输375.5 建筑及结构385.6 电气395.7 生产过程自动化及通讯425.8 给水排水435.9 采暖通风445.10 检验445.11 维修45第六章 项目节能评估466.1节能设计依据466.2能源消耗状况476.3能源消耗分析486.4节能措施486.5加强能源管理,完善能源管理制度496.6节能效果分析50第七章 项目组织机构、进度及项目管理527.1项目组织机构527.2项目建设周期52第八章 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548.1 环境保护548.2危害
3、因素与安全措施568.3 消防建设57第九章 项目招标和采购方案599.1招标方式599.2招标方法59第十章 项目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6110.1投资估算的依据6110.2投资估算的内容6110.3 资金筹措方案6310.3.1资金来源6310.3.2 资金使用管理63第十一章 项目财务评价6411.1 财务评价依据6411.1.1 运营规模6411.1.2 项目基准收益率6411.1.3 产品估价及外销比例6411.1.4 税种确定6411.1.5 折旧及摊销6511.2 产品成本估算6511.2.1燃料、动力等费用6511.2.2 工资福利费用6511.2.3各项费用6511.2.4 总成
4、本费用6611.3 财务评价6611.3.1 运营收入、运营税金及利润估算6611.3.2 盈利能力指标分析6611.3.3 主要财务指标汇总6811.3.4 财务评价结论6911.3.5不确定性分析69第十二章 结论与建议7112.1结论7112.2建议72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与建设单位1.1.1项目名称与建设单位项目名称:宜柏60万立方米混凝土搅拌站整体搬迁项目拟建地点:芜湖市三山经济开发区中区建设单位:芜湖市宜柏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112项目建设单位概况芜湖市宜柏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是安徽芜湖宜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宜柏集团是集水泥制造、旋窑水泥粉磨、商品混凝土运营、矿山采掘、公
5、路运输为一体的综合型运营制造公司。公司下设有宜柏粉磨公司、宜柏环保建材公司、宜柏混凝土公司、宜柏矿业公司和宜柏公路运输公司。企业多次跻身安徽省、芜湖市“百强企业”,并获得市政府“重点私营企业”、“纳税大户”、市级“文明单位标兵”、省“模范职工之家”、市非公企业党组织“五个好标兵”等多项荣誉。公司自2001年改制以来,励精图治,求生图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目前集团公司已形成以水泥产业为主导的集水泥制造、旋窑水泥粉磨、商品混凝土生产、矿山采掘、公路运输为一体的多元化经济产业链,几年来有多项经济指标名列三山区前列,产品畅销上海、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等地,2003年“宜柏”牌
6、水泥以其过硬的品质通过国际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1.2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建设内容:年产60万立方米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占地 21 亩(合14000平方米),建设厂房、综合楼及附属设施等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以水泥、沙粒、碎石、粉煤灰、净水为原料,采用全程密封式容器加工生产工艺,主要设备有混凝土搅拌楼、混凝土搅拌车、泵车、装载机、实验室等,产品主要应用于高层建筑、大型基础建筑等,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建设规模:项目总投资95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500万元,流动资金投资10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 8500 万元,申请银行贷款 1000万元。1.3 编制依据和原则1.3.1编制依据(1
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7);(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3)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90);(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5)关于发展预拌混凝土的若干意见(1995全国建筑工会会议)。(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96);(7)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8)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0)芜湖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汇编;(11)有关部门提供的水文、气象、地质等资料。1.3.2编制原则(1)严格执行国家对环保、劳动安全及卫生等方
8、面的有关规定和标准,采用技术先进可靠的环保装备,切实做到“三同时”; (2)通过多方案比选,精心设计,技术先进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缩短建设周期,降低项目投资。(3)立足于进口替代,选用国内厂家生产的成熟设备。(4)采用节能工艺和节能设备,充分考虑能源的再利用。(5)充分利用企业现有条件和原料资源,充分利用当地工业废渣,减少环境污染,降低产品成本。1.4可行性编制中的工作范围项目可行性研究依据国家有关法令、政策、制度、规程、规范,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规模、项目建设的内外部条件、物流中心建设方案、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并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9、1.5研究简要结论及建议1.5.1结论(1)发展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推动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设施,是我国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产业政策,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2)项目建于基础配套条件良好,环境优越。市场调查数据也表明芜湖市以及周边的县市对预拌混凝土的需求量较大,项目建成后年产60万立方米混凝土,也有利于企业经营、发展,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3)生产混凝土产品,在技术方面、产品结构方面、政策扶持和导向方面以及投资效益方面,都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本项目采用先进的工艺生产技术,控制水平高;产品为市场急需;项目符合国家投资导向原则,单位产品投资额
10、低,根据工程建设内容确定的总投资切合实际。(4)技术经济分析表明,该项目具有较高的盈利能力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在经济上和技术上是可行的,建成后将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项目所用的原材料基本符合生产要求,水、电、等条件基本落实,建设场地和交通运输条件较好,已基本具备了良好的建设条件。1.5.2 建议(1)项目的承办单位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做好项目的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便于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2)建议承建单位在项目建设及投产初期要加强市场开拓工作,并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组织好生产。(3)由有资质的单位做好地质勘查的,为工程提供基础技术支持。1.6工
11、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总投资:9500万元;2、总成本费用:19716.22万元(运营期平均);3、营业收入:27600万元(运营期平均); 4、利润总额:4280.80万元(运营期平均);5、所得税:1070.20万元(运营期平均);6、税后利润:3210.60万元(运营期平均);7、投资利税率:46.89%;8、财务内部收益率:29.27%(税后);9、投资回收期:4.11年(税后)。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它是由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也称为骨料),水,以及必要时加入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经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养护 硬化而成的一种人工石材
12、。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在各种土木工程中使用,就是造船业,机械工业,海洋的开发,地热工程等,混凝土也是重要的材料。混凝土项目的开发和使用也给建筑行业带来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应。2.1 项目提出的背景2.1.1 预拌混凝土的发展历程以及现状预拌混凝土作为散装水泥的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是社会进步的、文明施工的体现。混凝土的研制、生产、使用将近200年的发展历史。预拌混凝土才用了集中搅拌,是混凝土生产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大生产的改变,它实现混凝土的专业化,商品化
13、和社会化,是建筑依靠技术进步改变小生产的方式,实现建筑工业化的一项重要改革,而且有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1.产业政策有力推动由于预拌混凝土发展初期缺乏规模效益,价格高于现场搅拌混凝土,如没有禁止和限制的政策法规出台,预拌商品混凝土的市场开拓是十分艰难。建国初期,我国在一些大型的水利工程中采用了预拌混凝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预拌混凝土的的生产发展比较缓慢,与发达国家相比,形成了很大的差距。近几年来,国家队发展预拌混凝土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为预拌混凝土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2003年商务部、公安部、建设部、交通部发布了有关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通知,确定了124
14、个禁止现场搅拌的城市,并且明确规定了城区禁止现场搅拌的时间表。2004年国家七部局又统一出台了散装水泥管理办法(5号令),办法的第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鼓励发展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根据实际情况限期禁止城市市区现在搅拌混凝土,具体规定由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同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办法同时还指出,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擅自现场搅拌混凝土的,由有关部门依据有关规定处罚。各地政府依据国家政策法规,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也纷纷出台了相关文件,大力鼓励和支持预拌混凝土,大力促进建设单位和施工队伍使用预拌混凝土。各地制定了散装水泥管理规定,规定指出,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应使用预拌混
15、凝土和散装水泥。并且配置相对应的设施、设备。广东省、上海市、天津市、哈尔滨市、广州市等地区都出台了新的有关散装水泥和预拌砂浆及现场搅拌混凝土的方面的地方政策法规;为了更好的规范预拌混凝土的市场,上海、北京等地混凝土协会都出台了混凝土行业协会行业自律公约,以达到合法经营,公平竞争的效果。124个“禁限”城市覆盖了中国大部分地域。同时各地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扶持行业发展。因此,充分的利用闲置生产力,减少资源浪费,保持城市环境,出台地方政策法规,推广预拌商品混凝土的,禁止使用袋装水泥和现场搅拌,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各地执法力度差距很大。2. 宏观经济及重大项目提供契机作为预拌混凝土行业,他的供需必然
16、受国家基础建设牵制着。随着国家房地产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预拌混凝土的产量也逐年升高。三峡工程、奥运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以及高速铁路项目的的开启,都给预拌混凝土的发展提供了机会。3.产品结构调整中国混凝土发展至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预拌混凝土的占整个混凝土产量还是很低的。和世界各国的相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未来几年还是高速增长期。行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势在必行。预拌混凝土会逐渐取代现场搅拌混凝土。4.预拌混凝土的行业展望我国预拌混凝土行业还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上,这一方面的得益于政府的政策导向的强大作用,一方面也归结于我国正处在一个经济腾飞,建筑行业蓬勃的的良好形势下。各大工程相继开工,都在为我
17、国混凝土的行业做出杰出的贡献。随着预拌混凝土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行业整体发展趋势将呈现下列特点:1.现场搅拌-商品化(资源、环保)2.分散化-集团化(获得话语权)3.粗放型-技术型(获得合理利润)4.重量型-重品牌(质量效益)预拌混凝土具有优越性和各级政府的重视,以及行业的整合,会越发展越规范化 ,集团化。2.1.2 预拌混凝土市场分析我国预拌混凝土的市场竞争状况具有以下特点:行业现有的竞争状况。不同企业生产的预拌混凝土缺少差异性,产品又不能销往外地,行业竞争比较激烈,预拌混凝土企业普遍存在利润低、拖欠款严重的问题。供应商的议价能力。预拌混凝土行业的上游主要是砂石等原材料供应商和燃料供应商,
18、他们一般要求预拌混凝土企业款到发货;在原材料和燃料价格方面,预拌混凝土企业讨价还价的能力也很弱。客户的议价能力。建筑企业作为预拌混凝土企业的客户,他们往往有许多预拌混凝土企业可供选择,客户的议价能力较强,常常要求较低的价格,或要求预拌混凝土企业为其垫资。替代产品的威胁。就施工企业来说,由于预拌混凝土在价格上要高于现场搅拌混凝土的成本,如果没有政府的禁止现场搅拌的规定,建筑企业一般不愿意使用预拌混凝土。即使有禁止现场搅拌的规定,在政策范围之内还有一定比例的现场搅拌。因此,预拌混凝土被现场搅拌混凝土替代的可能性是比较高的。新进入者的威胁。预拌混凝土不具独特性,技术壁垒不算高;虽然前期投资比较大,但
19、可以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设备,减少投资时对现金的需求。在行业利润较高时,其他投资者会很快进入;而且建立搅拌站的时间也比较短,一个标准搅拌站的建设周期一般不超过6个月。因此,新进入者的威胁比较大。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预拌混凝土企业在市场结构中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在缺乏必要宏观调控和有效行业自律的情况下,预拌混凝土行业就容易陷入恶性竞争的困境,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将难以维系。2.2 项目产品国外发展情况和国内行业现状2.2.1 项目介绍预拌混凝土是指由水泥、集料、水以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组分按一定比例,在搅拌站经计量、拌制后出售的并采用运输车,在规定时间内运至使用地点的混凝土拌合
20、物。1. 由于是集中搅拌,因此能严格在线控制原材料质量和配合比,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要求;2要求拌合物具有好的工作性,即高流动性、坍落度损失小,不泌水不离析、可泵性好;3 经济性,要求成本低,性能价格比高。2.2.2 国外预拌混凝土的发展情况预拌混凝土的技术,在国外发达国家中运用技术比较成熟,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比较齐全,没有像中国这样处于发展中的大规模的建筑,所以相对而言,需求量的增长也不是太明显,增长空间有限。2.2.3 国内行业现状20多年来,混凝土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已成为中国建筑业一支朝气蓬勃的生力军。进入21世纪,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混凝土生产企业更是风起云涌,市场呈
21、现出勃勃生机。2006年,全国预拌混凝土供应量4.77亿m3,比2005年增加1.07万m3,增幅为29.17%;预拌混凝土年搅拌能力10.81亿m3,比2005年增加1.95亿m3,混凝土搅拌站2891个,比2005年增加466个;混凝土搅拌车37 427辆,比2005年增加7112辆,混凝土泵车6527辆,比2005年增加1341辆。到2007年,全国预拌混凝土供应量6.24亿m3,预拌混凝土年搅拌能力14.9亿m3;混凝土生产企业2993家;混凝土搅拌车49680辆,混凝土泵车8731辆。国家“十一五”计划提出:要“ 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
22、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发展散装水泥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项重要措施。国家大力推广散装水泥,对各地逐步实施“禁现”政策,这促进了预拌混凝土的发展。就本行业国家提出了发展目标:到2010 年,预拌混凝土产量达到7 亿m3,而这一目标于2009 已提前完成。虽然我国预拌混凝土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发展中的问题也日见突出。主要体现如下方面:1、法制化程度低、产业政策实施执行力度差国家出台的预拌混凝土相关政策只是属政策法规,虽然国家对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有明确规定,但由于法律位阶低,执法力度差,目前全国预拌混凝土发展状况与国家政策要求相差
23、较远。2、技术水平、生产能力区域发展极不平衡预拌混凝土企业在我国发展极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在北京、上海、广州、大连、厦门等大城市,预拌混凝土使用量较大。尤其是江苏省,2006年发展极为迅速,新建混凝土生产企业30多家,新增生产能力2000多万m3,这些发展较好的省市已经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在西部地区,个别省份的中等城市还没有一家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即使有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由于种种原因,也未充分发挥作用。3、行业集中度低,市场严重供大于求由于我国预拌混凝土企业发展初期缺乏宏观调控和合理规划,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一哄而上,且生产规模小、企业布局分散,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市场严重供过于求的现象
24、普遍存在。4、行政管理力度差,市场缺乏规范管理国家在相关政策法规中还没有明确预拌混凝土管理的行政归属,由于缺乏必要的行政管理手段,产品质量监管力度薄弱。预拌混凝土市场运营还很不规范,拖欠款严重。产品以次充好、竞相压价等恶性竞争现象普遍存在。不少企业存在新产品开发不到位的问题,很多厂家新产品雷同,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开拓和产品研发水平不高。5、标准化体系尚未建立,企业资质认定工作任重道远预拌混凝土技术标准涉及到产品、施工、机械设备、外加剂等多方面内容,是一个标准化体系。目前由于这个标准化体系尚未建立,企业资质认定T作缺乏依据、举步为难,产品品牌效应较差,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较弱。6、农村预拌混凝
25、土发展相对滞后,市场占有率较低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基本建设、农民建房等对混凝土需求量越来越大。除少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目前全国农村混凝土都采用现场搅拌形式,预拌混凝土的农村市场比例甚少。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政府应引导混凝土企业加强管理,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为施工企业提供优质优价服务,在混凝土企业技术资质管理方面,制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管理制度,引导企业有计划地组织培训,以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还要建立健全企业设备年审和淘汰管理制度,以促进企业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科学选材,严格执行材料和产品的质量检验标准。为推广预拌混凝土,在建筑工程造价和材料定额管理方面,在
26、建筑工程招投标时,考虑预拌混凝土和现场搅拌混凝土的价格等因素,可酌情提高预拌混凝土的定价,和制定不得现场搅拌混凝土的条款等。要创造一个有利的社会环境和各部门各行业支持预拌混凝土产业的配套服务体系,促进混凝土的快速发展,提升城市品味,改善城市环境,保障人民身心健康,降低劳动者劳动强度,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总体来看,发展预拌混凝土是促进我国节能减排的重要产业发展措施,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内,我国预拌混凝土产业仍将保持快速的发展势头,市场前景十分乐观。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3.1混凝土工业发展趋势的需要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土建工程材料之一。它是由硅胶材料,骨料和水岸一定比例配制。经搅拌振捣成型的,
27、在一定条件下养护而成的人造石材。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同时混凝土还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使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商品混凝土就是指在工厂中生产,作为商品出售的混凝土。与现场搅拌相比,商品混凝土是由专业的生产企业生产,这些企业大多配有先进的生产设备,计量精准,搅拌均匀,计量高。有完善的质检系统和质量保证。商品混凝土作为一种建材行业,近十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经在全国各大小城市及重点工程中普及使用。推广应用商品混凝土已经是建筑生产方式的一种重要改革,是推动建筑产业化工业化的,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程建设期的,改善城市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28、。商品混凝土一般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以上。节约水泥10%到15%,降低工程成本5%左右。与此同时还可以保证工程质量,节约施工用地,减少风尘污染,实现文明施工。商品混凝土在我国已经有30多年的生产历史特别是近十年来,北京、上海、大连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商品混凝土的普及应用发展迅速,应用商品混凝土已经占全部混凝土的用量的40%以上。北京、大连、上海已占65%到70%。接近于工业发达国家水平。根据全国混凝土协会统计数据,自1986年开始有记录至2001年,全国预拌混凝土产量一直呈现良好上升势头,且15年无逆转。专家分析,全国预拌混凝土产量持续上升势头换将延续10-15年,也就是说稳定上升势头持续的
29、时间将长达20-25年。据权威部门的预测,未来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建材工业发展速度将高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34个百分点。仅2011上半年建材工业产值已达到1.5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作为预拌混凝土行业,它的供需必然受国家基础建设牵制。随着国家房地产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预拌混凝土的产量逐年提高。1). 商品混凝土近十年来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正处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上,连年来投资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效益可观,投资回报率大大超过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投资搅拌站优于其他投资主要在于:投资回报率高,投资回收期短,市场风险小,市场前景好,可实现持续发展。商品混凝土属国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
30、关部门鼓励发展行业,在芜湖市也属政府鼓励支持发展项目,具有宽松的政府和市场环境。2). 从产业政策上,商品混凝土符合国家和芜湖市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要求,符合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3). 在建站可选区域方面,我们通过分析认为,国家投资发力度大,商品混凝土市场需求稳步上升的空间大,在芜湖市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强,能够获得良好的社会回报。并且芜湖市也正在大力发展时段,建设发展潜力较大,日后对商品混凝土需求量也将大大提升。我站处于两者中间位置,有很大的发展前景。4). 从项目本身来说,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从行业和国民经济评价来讲,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是一个良好的投资机会。2.3.2建筑行业发展
31、趋势混凝土因为直接应用于各种建筑工程,作为一种普及的建筑材料,其发展与建筑业关系密切,未来建筑业的发展目标和特点,将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发展。未来建筑业发展的特点如下:1)建筑总量持续增长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建筑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既有建筑量达到了400多亿平方米。未来15年,建筑业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随着中国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可预料,今后15年,我国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人均住宅将达到30平方米,农村人均住宅达到35平方米,需要新增加住宅120亿平方米左右。到2020 年,城市人均住宅将达到35
32、平方米,农村将达到40平方米,共需新建住宅200多亿平方米,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也为预拌混凝土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市场基础。2)推广建筑节能势在必行在能源越来越紧张的今天,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例已由27.6%上升到33%以上,推广节能建筑已成为未来几年建筑业发展的重点。建筑节能是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矛盾、改善人民生活工作条件、减轻环境污染、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一项最直接、最廉价的措施。具体来说,就是要使用更加有效的建筑材料以达到减少热量散失、节约能源的目的。我国“十二五”期间建筑节能的总体目标是:到“十二五”期末,建筑节能形成1.16亿吨标准煤节能能力。其中发展绿色建筑,加强
33、新建建筑节能工作,形成4500万吨标准煤节能能力;深化供热体制改革,全面推行供热计量收费,推进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形成2700万吨标准煤节能能力;加强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推动节能改造与运行管理,形成1400万吨标准煤节能能力。推动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形成常规能源替代能力3000万吨标准煤。3)建筑质量明显提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应用预拌混凝土,可以大大提高工程质量。由于受到施工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及水泥、砂子等各种原材料质量的影响,施工现场配置的混凝土,工程质量不稳定、强度达不到要求、甚至质量低劣的情况时有发生,已成为建筑质量通
34、病。预拌混凝土采用工业化生产,对原材料和配合比进行严格控制,优选原料、计量准确、搅拌均匀,可以确保质量稳定、可靠。建筑质量要求的提高,将引导传统混凝土向预拌混凝土方向转化。2.3.3国家政策环境我国预拌混凝土消费量正是通过强制推行大幅上升的,从而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各级政府对混凝土生产企业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2.3.4技术因素分析1)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为了避免混凝土的初期强度受扰动而降低后期强度,要求在浇筑混凝土时一般应连续施工,否则应在规范允许的条件下、在适宜的部位留施工缝。如果连续浇筑,尤其是对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的供应与运输十分重要,当施工现场的混凝土生产量不足以
35、满足浇筑量的需要时,即分层先后浇筑混凝土的间隔时间超出规范允许的时间时,则必须留置施工缝,但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往往又不允许留施工缝,否则会影响其质量,在这种情况下,混凝土的供应速度尤为重要。2)便于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混凝土输送泵是提倡采用的先进施工方法,但使用混凝土泵时,对混凝土的配合比、坍落度、集料粒径要求较高,商品混凝土可以很好地满足混凝土泵施工的需要。3)节省工期商品混凝土的浇注速度比现场搅拌混凝土快得多,主体标准层每层500 m3 混凝土量的施工阶段中可以一直保持5天一层的高速度,工期提前非常显著,见后面分析。另外,对于可以留施工缝的结构,除了必须留置的部位以外,也以不留为好,可以保证
36、结构的整体性。当先后浇筑混凝土的间隔时间超出规范允许的时间时,才留置施工缝。但一旦留了施工缝,先浇的混凝土必须达到112 MPa时,才可以继续混凝土的浇筑工作。而达到这个强度,中、低标号的混凝土根据气温不同要一至两天,如果这个时间不能满足,则先浇混凝土的初期强度受破坏,后期强度损失较大。如果采用商品混凝土,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施工缝,节省相当的工期。4)节约材料商品混凝土主要用散装水泥,外加粉煤灰,这样就减少了水泥的浪费,由于散装水泥具有一定的富余标号和用粉煤灰代用了部分水泥,就可节约一定数量的水泥。由于商品混凝土的砂、石集中堆放和在称量方面的电子计量准确,也比现场搅拌堆放,节约了一定数量的骨
37、料。5)保证了混凝土的质量由于在计量称重上采取了电子计量,提高了混凝土配合比计量的准确性,搅拌的均匀性,使混凝土在其保水性、和易性和流动性方面,都比现场制备混凝土有了可靠的保证。6)减少了污染,文明施工由于到现场为成品,不存在现场砂、石、水泥堆放和拌制砼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粉尘,改善了混凝土的施工强度,整个现场干净整洁。当然,商品混凝土的施工,也会遇到不少施工技术问题,如运输过程导致坍落度的损失问题、接头浆的铺设和模板缝处理问题、在气候炎热的夏季现浇板很容易出现裂缝问题、泵送商品砼的堵管问题。第三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3.1地理位置项目位于芜湖市三山经济开发区中区,三山经济开发区位于芜湖市西南部
38、,S321省道穿行而过,北临长江、南接长江南路、东邻三山政务中心、西靠繁昌县,规划面积为46.2平方公里,处于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核心区域,交通优势明显,拥有约8.7公里的优良岸线资源。三山区面积276.1平方公里,辖峨桥镇和三山、保定、龙湖三个街道办事处,40个行政村,还有三华和茗香两个居民社区。常住人口147万,是芜湖市辖人口最少,面积最大的区,发展潜力很大。三山地处长江下游南岸,平均海拔9.5米,地形为半山半圩,水抱山环、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时分明,非常适合人类居住。境内襟江带湖,山青水秀。浮山、铜山、三华山常年郁郁葱葱。龙窝湖、漳河、峨溪河、响水涧、三山河碧波荡漾,堤岸绿树行行。
39、这里的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峰、每一个村庄都可入诗入画。三山秋月、浮丘丹井、鲁明放舟、峨溪烟柳等风景名胜给历代文人留下了许多陶醉的诗篇。如“孤村烟火三山隔,两县人家一水分。一片轻帆天际上,不知身在白鹤群。”就是对三山最概括的赞美。三山区水陆交通便捷,由江城进入皖南,这是一条必要的通道。沿江(上海至武汉)高速公路、滁(滁州)黄(黄山)高速公路、S321省道、宁(南京)铜(铜陵)铁路贯穿全区。芜湖市三环路也将三山大部分地区圈进,芜湖市区滨江大道将延伸至三山区龙窝湖附近,把三山与芜湖市中心连为一体。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项目建设地点3.2自然环境状况1、地形地质条件芜湖地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平均海拔79
40、米。地势坦荡,相对起伏小。区内地势总趋势北高南低。区域在地质构造上位于扬子准地台(级大地构造)下扬子台坳(级大地构造),苏、浙、皖断褶束(级大地构造),基岩埋藏很浅,是最佳的桩基础持力层。根据芜湖市勘察测绘设计院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区场地土层自上而下分为四层,现分述如下:一层:素填土,不均匀,松散。二层:粉质粘土,可塑,厚度为0.80-1.60米,顶板埋深1.90-3.00米,比贯入阻力标准值Ps=1.5Mpa;承载力标准值fk=0.96Kpa;压缩模量Es=4.8Mpa。三层:淤泥质粉质粘土,流塑-软塑,厚度为1.20-2.70米,顶板埋深3.50-4.10米,比贯入阻力标准值Ps=0.9
41、6Mpa;承载力标准值fk=75Kpa;压缩模量Es=2.8Mpa。四层:粉质粘土,硬塑,厚度大于5.40米,顶板埋深0.50-6.60米,比贯入阻力标准值Ps=280Mpa;承载力标准值fk=280Kpa;压缩模量Es=12.0Mpa。其它物理力学性质请参见原勘测报告。地下水对砼无侵蚀性。芜湖市的地震设防按地表基本烈度为6度地区的重要城市标准设防。 2、自然条件该地自然条件优越,无山洪危害,从芜湖市气象区来看,属于长江下游北区,其特点是:温和湿润、季风明显。温度:a 极端最高气温 39.5b 极端最低气温 -13.1c 最冷月平均气温 2.9d 最热月平均气温 28.7e 年平均气温 16f
42、 室外计算干球温度采暖 -2冬季通风 3夏季通风 32冬季空调 -5夏季空调 35夏季空调日平均 32.2g 夏季室外平均每年不保证50湿球温度 28.2h 日平均温度小于、等于+5的天数 103d相对湿度:a 最热月相对湿度 80%b 最冷月相对湿度 77%雨量:a 年总降雨量 1906.5mmb 日最大降雨量 233.2mm主导风向及频率:a 主导风向及频率 东风17 16b 夏季 东风17 15c 冬季 静风与东风20 13室外计算风速:a 夏季 2.3m/sb 冬季 2.4m/s基本风压 330-410N/m2基本雪压 320-370N/m2大气压力:a 冬季 102.39Kpab 夏
43、季 100.28Kpa最大冰土层深度 0.09m最高地下水位 0.4-0.7m(地表滞水)芜湖水文站实测资料统计,采用黄海基面,吴淞-黄海=1.911米。历年最高洪水位:10.96米频率:1% 11.08米频率:2% 10.74米历史最低枯水位: 0.21米3.3芜湖市国民经济发展情况芜湖市域面积5988平方公里,人口384.21万,其中市区面积1064.7平方公里、人口123.8万,下辖无为、芜湖、繁昌、南陵4县和镜湖、弋江、鸠江、三山4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0亿元,比上年增长16%;财政收入286.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0亿元,分别增长31.3%
44、和3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30亿元,增长27%;全部工业销售收入3650亿元,增长3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8亿元,增长18%;进出口总额39.6亿美元,增长46.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80元,分别增长15%和16%;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170亿元,增长26%;城镇新增就业8.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7以内;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3.4 基础设施条件“十二五”以来,通过加大投入和持续建设,芜湖交通运输
45、能力不断增强,综合枢纽地位得到提升。芜湖港是长江逆流而上最后一个万吨级深水良港,目前拥有水运5000吨位码头33个,中水期可靠泊万吨江海轮泊位10个,吞吐能力6500万吨,比“十五”末增长了一倍多;公、铁资源不断丰富,芜湖市北接陇海线、东接京沪线、南接浙赣线、西接京九线、京广线,五条铁路线在此交汇;国道G205和G318和省道S104、S216、S320、S321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部已经将芜湖市列入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之一。3.5当地施工和协作条件 本地及周边地区具有较强的加工与协作能力。工业种类齐全,技术人员与高等级的技术工人充足,有电子、机械、化工、计算机等各种专业,制造业发达,所有部件都能找到合适的供应商,并且供应商分布在周边300公里的范围内,供货运输时间在约5小时内,铁路、公路运输非常方便快捷。 施工方面,本地区拥有许多具备符合资质的专业工程队伍、设计队伍和勘测施工队伍,更拥有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完全有能力制造出满足要求的产品。第四章 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4.1 建设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