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100道(全) 附答案
一、苏教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五年级下册应用题
1.体育课上,30名学生站成一排,按老师口令从左到右报数:1,2,3,4…,30。
(1)老师先让所报的数是2的倍数的学生去跑步,参加跑步的有多少人?
(2)让余下学生中所报的数是3的倍数的学生进行跳绳训练,参加跳绳的有多少人?
(3)两批学生离开后,再让余下学生中所报的数是5的倍数的同学去器材室拿篮球,有几人去拿篮球?
(4)现在队伍里还剩多少人?
2.修一条 千米长的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了全长的 。第二天修了全长的几分之几?还剩下全长的几分之几没有修?
3.有一个分数,如果分子、分母都加上1,那么这个分数变成了 ;如果分子、分母都减去1,那么它又变成了 。这个分数是多少?
4.小李和小赵在研究数的倍数时,发现这样的现象:18是3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36是3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54是3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小李说:“我发现凡是3的倍数,它一定是6的倍数。”小赵说:“我发现凡是6的倍数,它一定是3的倍数。”他们的说法对吗?请你说明理由。
5.一个分数 ,若化为最简分数为 ,若分子分母同时增加4,则化成分数为 ,求:A+B的值。
6.有一包糖果,无论平均分给8个人,还是平均分给10个人,都剩下3块。
(1)这包糖果至少有多少块?
(2)这包糖果的数量在80~120,这包糖果有多少块?
7.定义:①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②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填写表。
数A
8
6
10
5
数B
9
4
8
10
最大公因数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最小公倍数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观察表中A、B两个数与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之间的关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写出你的发现。
(3)根据你的发现,完成下题。
有A、B两个数,A是18,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6,最小公倍数是90,B是多少?
8.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和为240,且甲数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5倍,乙数为它们最大公因数的3倍。求甲、乙两数?
9.用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照下图的样子拼成正方形。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最小是多少厘米?需要几个长方形?
10.一个两位数,交换个位与十位上的数字所得的两位数仍是质数。这样的两位数有多少个?
11.有两桶油,甲桶油的质量是乙桶油质量的3倍,如果从甲桶油倒24千克给乙桶,则两桶油同样重。原来甲乙两桶油各重多少千克?
12.某书法兴趣班有学生49人,其中练习行书的人数是练习楷书的2.5倍。练习行书和楷书的分别有多少人?
13.下面两根小棒,要把它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段,不能有剩余,每小段小棒最长是多少厘米?一共可以截成几小段?
14.把50克糖溶解在300克水中化成糖水,糖的重量是水的几分之几?糖占糖水的几分之几?(结果化成最简分数)
15.有一堆苹果,如果按每6个一份或每8个一份进行分,结果都多1个,这堆苹果最少有多少个?
16.修一条长5km的路,第一天修了全程的 ,第二天修了全程的 ,还剩下全程的几分之几没有修?
17.青少年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能少于全天时间的 。
(1)它是把________看作“1”。
(2)画出线段图表示这个分数的意义。
(3)青少年每天睡眠的时间不能少于________小时。
18.一桶汽油倒出 ,倒出的正好是24千克,这桶汽油重多少千克?(列方程解答)
19.市场运来一批水果,其中苹果的重量是梨的3倍,已知苹果比梨重270千克,苹果和梨各重多少千克?(列方程解答)
20.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441立方厘米,如果它的高减少2厘米,它就变成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21.如图,一个圆形花圃的直径是20米,里面种植了3种不同的鲜花。
(1)先估计一下牡丹的种植面积占整个花圃的几分之几,再算出它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2)沿着花圃的边线大约每隔0.4米种一棵月季花,一共要种多少棵月季花?
22.成渝高速路长330千米,一辆大客车从重庆开往成都,一辆小轿车同时从成都开往重庆.2小时在途中相遇,已知小轿车的速度是大客车的1.2倍.两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23.把长16米和40米的两根绳子截成同样长的小段,没有剩余。每段最长是多少?共截成了多少段?
24.有两根木棒,一根长36dm,另一根长42dm,要把他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段,而不能有剩余,每根小棒最长有多少dm?一共可以截成多少段?
25.“植树节”到了,有25个小伙伴要分成甲、乙两个组去植树,如果甲队人数为奇数,那么乙队人数为奇数还是偶数?如果有1人请假未到,这时甲队人数为偶数,那么乙队人数呢?
26.南海公园有一个近似圆形的湖面,它的直径大约1000米。
(1)沿湖的一周每隔5米栽一棵柳树,一共要栽多少棵柳树?
(2)在湖里养鱼,按每100平方米能养路60条鱼计算,湖里-共可养鱼多少条?
27.下面是林叔叔家和张叔叔家去年上半年用电情况统计图。
(1)林叔叔第二季度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千瓦时?
(2)张叔叔家二月份的用电量是第一季度用电量的几分之几?
28.一个养殖场一共养鸡680只,其中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2.4倍。公鸡和母鸡各有多少只?
29.某校五年级一共有四个班,每班的学生在31人至39人之间。
(1)在一次捐书活动中,五(1)班捐助的书占总数的 ,五(2)班捐的书占总数的 ,五(3)班捐的书占总数的 。五(4)班捐助的书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2)在一次学农活动中,把五年级四个班所有的学生平均分成8个组,或者平均分成12个组,都恰好分完没有剩余。五年级四个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30.五(2)班的同学们分学习小组。如果按3人一组分,多1人;如果按5人一组分也多1人。已知五(2)班的人数在40-50人之间,五(2)班有多少人?
31.正方形,大三角形内的空白部分为一个正方形,三角形甲与三角形乙的面积和是39平方米。求大三角形ABC的面积。
32.看统计图,完成下面各题。
(1)乙市6月1日的最高气温是________℃。
(2)甲市6月2日的最高气温是________℃。
(3)两个城市的最高气温在6月________日相差的最大,相差________℃。
(4)列式并计算出6月5日甲市最高气温是乙市最高气温的几分之几?(结果要约分)
33.如图,一只蚂蚁从A点走向B点,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路线是沿着图中最大的半圆弧走,另一条路线是沿着图中三个连续的相同的小半圆弧走。你能分别算出这两条路线的长度吗?(单位:厘米)
34.姐妹俩同时从家出发去少年宫,妹妹步行每分钟走65米,姐姐骑车每分钟行155米。姐姐到达少年宫立即返回,途中与妹妹相遇,她们从出发到相遇共用了5分钟。她们家距少年宫有多少米?
35.蓬溪县某小学校五(2)班组织植树活动,在活动中发现,小宇和小斌同时栽第一棵树苗,小宇在每隔6分钟栽一棵树苗,小斌在每隔8分钟栽一棵树苗,至少多少分钟后两人再次同时栽树苗?此时,小宇和小斌各栽了多少棵树苗?
36.童童和红红都在舞蹈馆培训舞蹈,童童每6天去一次,红红每8天去一次,如果4月1日她们在舞蹈馆相遇,那么下一次在舞蹈馆相遇是几月几日?
37.爱心书屋里的科技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1.5倍,科技书的本数比故事书多240本。科技书和故事书各有多少本?(用方程解)
38.把一张长15厘米,宽9厘米的长方形纸裁成同样大的正方形,如果要求纸没有剩余,裁出的正方形边长最大是多少厘米?一共可以裁出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在图中画一画,再解答)
39.张阿姨去超市买饼干,已知每包饼干的价格是5元,张阿姨付给收银员50元,找回12元。你认为收银员找给张阿姨的钱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40.南湖小区准备修建一个长4m,宽2.5m,高3.6m的长方体小型蓄水池。
(1)给这个蓄水池的地面铺正方形地砖,要使铺的地砖都是整块,地砖的边长最长是多少?一共需要这样的地砖多少块?
(2)在蓄水池的四壁上贴2.4米高的瓷砖,需要多少平方米的瓷砖?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苏教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五年级下册应用题
1. (1)解:30÷2=15(人)
答:参加跑步的有15人。
(2)解:余下的数是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其中3的倍数有:3,9,15,21,27,共5人。
答:参加跳绳的有5人。
(3)解:余下的数是1,5,7,11,13,17,19,23,25,29,其中5的倍数有:5,25,共2人。
答:有2人去拿篮球。
(4)解:30-15-5-2=8(人)
答:现在队伍里还剩8人。
【解析】【分析】(1)2的倍数都是偶数,30个数中,有15个奇数,15个偶数;
(2)求参加跳绳的人数就是求30以内的奇数中,3的倍数有几个;
(3)求去拿篮球的人数就是求余下的数中,5的倍数有几个;
(4)总人数-参加跑步的人数-参加跳绳的人数-去拿篮球的人数=现在队伍里还剩人数。
2. 第二天:+
=+
=;
剩下:1--
=-
=;
答: 第二天修了全长的; 还剩下全长的没有修。
【解析】【分析】第二天修了全长的几分之几=第一天修的全长的几分之几+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了全长的几分之几; 还剩下全长的几分之几没有修=1-第一天修的全长的几分之几-第二天修了全长的几分之几,代入数值计算即可。
3. 解:= ,
= ,
如果是分子分母各加上1得到的,则原分数为 , 然后分子分母各减去1,得到 , ≠ , 所以原分数为不对;
如果分子分母各减去1得到的,则原分数为 , 然后分子分母各加上1,得到 , = , 所以原分数为。
答:这个分数是。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先把和通分,可以得到和 , 然后分别根据条件求出原分数,并代入到条件中求解,即可解答。
4. 解:小赵说得对,因为6=3×2,所以一个数是6的倍数,它一定是3的倍数。小李说得不对,因为9是3的倍数,但9不是6的倍数。
【解析】【分析】因为6是3的倍数,所以是6的倍数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但是3的倍数不一定是6的倍数。
5. 解: = , = ,所以A=80,B=96,A+B=176
【解析】【分析】的分子分母都减去4为 , 化不成;
把的分子分母都扩大2倍为 , 分子分母都减去4为= , 化不成;
把
的分子分母都扩大3倍为 , 分子分母都减去4为 , 化不成;
把的分子分母都扩大4倍为 , 分子分母都减去4为 , 所以分数为 , 然后确定A+B的值即可。
6. (1)解:8和10的最小公倍数为40,40+3=43(块)
答:这包糖果至少有43块。
(2)解:40×2+3=83(块)
答:这包糖果至少有83块。
【解析】【分析】(1)如果把糖拿出3块,就刚好能分完,此时糖的总数是8和10的最小公倍数,由此求出8和10的最小公倍数再加上3就是糖的总数;
(2)找出80~120之间8和10的倍数,再加上3就是这包糖果的总数。
7. (1)1;2;2;5;72;12;40;10
(2)解:A、B两数的乘积等于它们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乘积。
(3)解:90×6÷18=30
答:B是30。
【解析】【解答】解:(1)
数A
8
6
10
5
数B
9
4
8
10
最大公因数
1
2
2
5
最小公倍数
72
12
40
10
故答案为:(1)1;2;2;5;72;12;40;10。
【分析】(1)两个数公有的因数中最大的一个就是最大公因数,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根据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写出自己的发现;
(3)根据规律,用最小公倍数乘最大公因数,再除以A数即可求出B是多少。
8. 解:设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d,则甲=5d,乙=3d,甲、乙两数的最小公倍数是5d×3d÷d=15d。
所以15d+d=240,即d=15。
甲=15×5=75,乙=3×15=45。
【解析】【分析】设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d,根据甲数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5倍,乙数为它们最大公因数的3倍,可知甲=5d,乙=3d,
甲、乙两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5d和3d的最小公倍数15d;
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和为240,可知等量关系是: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240,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根据等式性质解方程;
甲数=最大公因数×5倍,乙数=最大公因数×3倍,据此求甲、乙两数。
9. 解:4×5=20,即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最小是20厘米;
20÷4×(20÷5)
=5×4
=20(个)
答: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最小是20厘米,需要20个长方形。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最小公倍数的应用,根据题意可知,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最小是小长方形长与宽的最小公倍数,据此计算;
要求需要几个长方形,分别用除法求出长、宽部分需要的长方形个数,然后相乘即可,据此列式解答。
10. 解:这样的两位数有 11,13,31,17,71,37,73,79,97 ,共9个。
答:这样的两位数有9个。
【解析】【分析】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据此解答。
11. 解:设乙桶油重x千克,则甲桶油重3x千克,根据题意得
3x-24=x+24
2x=48
x=24
24×3=72(千克)
答:甲桶油重72千克,乙桶油重24千克。
【解析】【分析】可设乙桶油重x千克,则甲桶油重3x千克,根据甲桶油-24千克=乙桶油+24千克列方程,解方程可求出乙桶油的重量,进而可计算出甲桶油的重量。
12. 解:设练习楷书有x人,练习行书有2.5x人。
2.5x+x=49
3.5x=49
x=49÷3.5
x=14
2.5×14=35(人)
答:练习行书和楷书的分别有14人和35人。
【解析】【分析】本题可以用方程作答,即设练习楷书有x人,那么练习行书有2.5x人,题中存在的等量关系是:练习楷书的人数+练习行书的人数=该书法兴趣班有学生的人数,据此代入数据和字母作答即可。
13. 解:16=2×2×2×2,44=2×2×2,
所以16和44的最大公因数是2×2=4,
所以每小段木棒最长是4厘米。
16÷4+44÷4
=4+11
=15(小段)
答:每小段木棒最长是4厘米,一共可以截成15小段。
【解析】【分析】求每小段木棒最长的厘米数,即是求16和44的最大公因数,先将16和44分解质因数,再找出公共因数,公共因数的乘积即为16和44的最大公因数(每小段木棒最长的厘米数);一共可以截成的段数=第一根木棒的总长度÷每小段木棒最长的厘米数+第二根木棒的总长度÷每小段木棒最长的厘米数。
14. 解:糖的重量是水的几分之几=50÷300=;
糖占糖水的几分之几=50÷(50+300)=。
答:糖的重量是水的;糖占糖水的。
【解析】【分析】糖的重量是水的几分之几=糖的重量÷水的重量;糖占糖水的几分之几=糖的重量÷(糖的重量+水的重量),代入数值计算,并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计算即可。
15. 解: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4,
24+1=25(个)
答:这堆苹果最少有25个。
【解析】【分析】分析题中的信息“ 按每6个一份或每8个一份进行分,结果都多1个, ”,所以这堆苹果最少的个数为6和8的最小公倍数+1,所以求出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解题的关键。
16. 解:1--
=1--
=
答:还剩下全程的。
【解析】【分析】还剩下全程的几分之几=1-第一天修了全程的几分之几-第二天修了全程的几分之几,代入数值计算即可。
17. (1)全天时间
(2)解:
(3)8
【解析】【解答】解:(1)是把全天时间看作“1”;
(3)24÷3=8(小时)。
故答案为:(1)全天时间;(3)8。
【分析】(1)把全天时间平均分成3份,睡眠时间不少于其中的3份,是把全天时间看作单位“1”;
(2)画出一条线段表示全天时间,把全天时间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就表示每天睡眠最少的时间;
(3)用全天的小时数除以3即可求出每天最少的睡眠时间。
18. 解:设这桶汽油重x千克,则
x=24
x×=24×
x=64
答:这桶汽油重64千克。
【解析】【分析】设这桶汽油重x千克,根据“这桶汽油的总重量×倒出的几分之几=倒出汽油的重量”即可列出方程,求解即可得出x的值。
19. 解:设梨的重量是x千克,则苹果的重量是3x千克,故有
3x-x=270
2x=270
x=135
苹果的重量=135×3=405(千克)
答:苹果重405千克,梨重135千克。
【解析】【分析】设梨的重量是x千克,则苹果的重量是3x千克,根据“ 苹果比梨重270千克 ”即可列出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答案。
20. 解:441=3×3×7×7=7×7×9,
9-2=7(厘米)
答:正方体的棱长是7厘米。
【解析】【分析】长方体的高减少2厘米后是正方体,所以长方体的长和宽相等,而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所以可以先把长方体的体积分解质因数,只需要有两个数值相等,另一个数值比这两个值小2,那么相等的这个数值就是正方体的棱长。
21. (1)解: 牡丹的种植面积占整个花圃的 ,
牡丹的种植面积:3.14×(20÷2)²÷4
=3.14×100÷4
=78.5(平方米)
答:牡丹的种植面积占整个花圃的 , 大约有78.5平方米 。
(2)解:3.14×20÷0.4=157(棵)
答: 一共要种157棵月季花 。
【解析】【分析】(1)通过观察可知牡丹的种植面积占整个花圃的 , 所以:牡丹的种植面积=圆形花圃面积÷4,据此解题;
(2)月季花棵数=圆形花圃周长÷0.4,据此解题。
22. 解:设大客车每小时行x千米,则小轿车每小时行1.2x千米。
(1.2x+x)×2=330
2.2x×2=330
4.4x=330
x=330÷4.4
x=75
75×1.2=90(千米)
答:大客车每小时行75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90千米。
【解析】【分析】本题属于相遇问题,等量关系:(大客车的速度+小客车的速度)×行驶时间=行驶路程,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根据等式性质解方程。
23. 解:16=2×8,40=5×8,
所以每段最长是8厘米,
(16+40)÷8=56÷8=7(段)
答:每段最长是8厘米,共截成了7段。
【解析】【分析】16和40的最大公因数是截取的最长的长度,两条绳子的长度和÷8米=截成的段数。
24. 解:36=2×2×3×3
42=2×3×7
36和42的最大公因数是2×3=6
一共可以截成:36÷6+42÷6=13(段)
答:每根小棒最长有6dm,一共可以截成13段。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最大公因数的应用,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先把每个数分别分解质因数,再把两个数中的全部公有质因数提取出来连乘,所得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也就是每根小棒最长的长度;
要求一共可以截成几段,分别用除法求出两根木棒截的段数,然后相加即可。
25. 解:25-奇数=偶数;
25-1=24,
24-偶数=偶数。
答: 有25个小伙伴要分成甲、乙两个组去植树,如果甲队人数为奇数,那么乙队人数为偶数;如果有1人请假未到,这时甲队人数为偶数,那么乙队人数为偶数。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奇数和偶数的应用,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据此解答。
26. (1)解:3.14×1000÷5
=3.14×200
=628(棵)
答:一共要栽628棵。
(2)解:半径:1000÷2=500(米)
面积:3.14×500×500
=3.14÷250000
=785000(平方米)
785000÷100×60
=7850×60
=471000(条)
答:湖里一共养471000条鱼。
【解析】【分析】(1)3.14×直径=圆的周长,圆的周长÷间距=栽树棵树;
(2)直径÷2=半径,3.14×半径的平方=面积,面积÷100×60=湖里-共可养鱼条数。
27. (1)解:(100+80+90)÷3
=270÷3
=90(千瓦时)
答:林叔叔第二季度平均每月用电90千瓦时。
(2)解:60÷(50+60+90)
=60÷200
=
答:张叔叔家二月份的用电量是第一季度用电量的。
【解析】【分析】(1)第二季度是4月、5月、6月;林叔叔家4、5、6月的用电量之和÷3=第二季度平均每月用电量;
(2)张叔叔家二月份的用电量÷1、2、3月的用电量之和=张叔叔家二月份的用电量是第一季度用电量的几分之几。
28. 解:设公鸡有x只,则母鸡有2.4x只,
x+2.4x=680
3.4x=680
3.4x÷3.4=680÷3.4
x=200
母鸡:200×2.4=480(只)
答:公鸡有200只,母鸡有480只。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列方程解决问题,设公鸡有x只,则母鸡有2.4x只,公鸡的只数+母鸡的只数=养殖场一共养鸡的只数,据此列方程解答。
29. (1)解:1- - - =
答:五(4)班捐助的书占总数的 。
(2)解:8、12的最小公倍数是24,24÷4=6,31~39之间是6的倍数的是36,所以平均每班36人,一共有:36×4=144(人)
答:五年级四个班一共有144名学生。
【解析】【分析】(1)把捐赠书的总数看作单位“1”,用1-五(1)班占的分率-五(2)班占的分率-五(3)班占的分率=五(4)班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2) 五年级四个班所有的学生人数,既能够整除8,又能够整除12,说明五年级四个班的总人数是8和12的公倍数,先找出8和12的最小公倍数,再算4个班,平均每个班的人数,而每班的学生在31人至39人之间,接着具体确定平均每个班的具体人数是多少,就可以确定总人数了。
30. 解:3和5的公倍数是15;
在40-50人之间,15的倍数有45;
45+1=46(人)
答:五(2)班有46人。
【解析】【分析】五(2)班的人数=3和5的公倍数+1人,五(2)班的人数在40-50人之间,据此解答。
31. 解:设正方形边长为a,根据等量关系列式:
4a÷2+9a÷2=39
2a+4.5a=39
6.5a=39
a=39÷6.5
a=6
正方形面积:6×6=36(平方米),所以大三角形面积为:36+39=75(平方米)
答:大三角形ABC的面积75平方米。
【解析】【分析】看图可知,甲、乙都是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是正方形的边长,所以设正方形边长是a,等量关系:甲的面积+乙的面积=39,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求出正方形的边长,然后用正方形面积加上甲、乙的面积和就是大三角形的面积。
32. (1)21
(2)18
(3)3;9
(4)25÷30=
答:6月5日甲市最高气温是乙市最高气温的。
【解析】【解答】解:(1)乙市6月1日的最高气温是21℃;
(2)甲市6月2日的最高气温是18℃;
(3)两个城市的最高气温在6月3日相差最大,相差:30-21=9℃。
故答案为:(1)21;(2)18;(3)3;9。
【分析】(1)虚线表示乙市,横轴表示日期,由此确定乙市1日的最高气温;
(2)实线表示甲市,由此确定2日甲市的最高气温即可;
(3)根据折线的走势先确定相差最大的日期,用减法计算相差的温度;
(4)5日甲市的最高气温是25℃,乙市的最高气温是30℃,用甲市的最高气温除以乙市的最高气温,用最简分数表示即可。
33. 解:24×3.14÷2
=75.36÷2
=37.68(厘米)
答:这两条路线的长度都是37.68厘米。
【解析】【分析】观察图可知,两条路线的长度都是直径为24厘米的圆的周长的一半,C=πd÷2,据此列式解答。
34. 解:设她们家距少年宫有x米,则
2x=(65+155)×5
2x=220×5
2x=1100
2x÷2=1100÷2
x=550
答:她们家距少年宫有550米。
【解析】【分析】设她们家距少年宫有x米,分析题意可得姐姐和妹妹两人行驶的总路程(两人的速度和×行驶的时间)=她们家距少年宫距离的2倍,则可列出方程2x=(65+155)×5,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求解即可。
35. 解:6=2×3,8=2×2×2,
6和8的最小公倍数=2×2×2×3=24,所以至少24分钟后两人再次同时栽树苗。
小宇:(24÷6)+1
=4+1
=5(棵),
小斌:(24÷8)+1
=3+1
=4(棵)。
答: 至少24分钟后两人再次同时栽树;小宇栽了5棵,小斌栽了4棵。
【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要求至少多少分钟后两人再次同时栽树苗即是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将6和8分别写成质数连乘的形式,再找出最小的公倍数即可。
小宇(小斌)栽树苗的棵数=(6和8的最小公倍数÷小宇(小斌)栽两棵树之间的分钟数)+1,代入数值计算即可。
36. 解:6=2×3,
8=2×2×2,
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3×2×2=24,
4月1日+24日=4月25日
答: 下一次在舞蹈馆相遇是4月25日。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先把每个数分别分解质因数,把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和各自独有的质因数相乘,它们的乘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也就是需要间隔的天数,然后用上次相遇的时间+间隔的天数=下次相遇的时间,据此列式解答。
37. 解:设故事书有x本,则科技书有1.5x本,
1.5x-x=240
0.5x=240
0.5x÷0.5=240÷0.5
x=480
科技书:480×1.5=720(本)
答:科技书有720本,故事书有480本。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列方程解决问题,设故事书有x本,则科技书有1.5x本,科技书的本数-故事书的本数=240,据此列方程解答。
38. 如图:
15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3,所以裁出的正方形边长最大是3厘米;
15÷3=5(块)
9÷3=3(块)
5×3=15(块)
答:裁出的正方形边长最大是3厘米,一共可以裁出15个这样的正方形.
【解析】【分析】15和9的最大公因数就是裁出的正方形最大的边长;计算出长和宽分别可以裁几块,它们的积就是可以裁出的最多数。
39. 解:50-12=38(元)
38÷5=7(包)……3(元),不符合题意。
答:收银员找给张阿姨的钱不对,找回12元,饼干花了38元,38不是5的倍数,所以找回的钱不对。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先求出买饼干用去的钱数,付出的钱数-找回的钱数=用去的钱数,用去的钱数÷每包饼干的单价=购买的包数,因为饼干的单价是5元,则用去的钱数是5的倍数,如果有余数,则找回的钱数不对,据此解答。
40. (1)解:4m=40dm;2.5m=25dm,
因为40和25的最大公因数是5,所以地砖的边长最长是5dm,
所以一共需要这样的地砖的块数=(40÷5)×(25÷5)
=8×5
=40(块)
答:地砖的边长最长是0.5米;一共需要这样的地砖40块。
(2)解:需要瓷砖的面积=(4×2.4+2.5×2.4)×2
=(9.6+6)×2
=15.6×2
=31.2(平方米)
答:需要31.2平方米的瓷砖。
【解析】【分析】(1)将4m和2.5m转化成dm,即4m=40dm;2.5m=25dm,地砖的边长最长是40和25的最大公因数,40和25的最大公因数是5dm,所以一共需要地砖的块数=(蓄水池的长÷最大公因数)×(蓄水池的宽÷最大公因数),代入数值计算即可;
(2)需要瓷砖的面积=(蓄水池的长×四壁贴瓷砖的高度+蓄水池的宽×四壁贴瓷砖的高度)×2,代入数值计算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