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目录结构:第一节游戏在学前教育课程中的地位2一、对游戏在儿童发展和教育中作用的理论研究2(一)从心理学角度看儿童游戏21.游戏是带有过去或未来倾向的现时行为2(1)带有过去倾向2(2)带有将来倾向22.游戏是实现的愿望和控制(优势)2(二)从文化的角度看儿童游戏21.游戏作为一种分类框架22.游戏的背景2二、游戏在学龄前儿童教育实践中的地位2三、在教育实践中对游戏的界定3四、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3(一)游戏被看作对“整个儿童”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3(二)游戏活动有益于儿童认知过程及其支持系统的进行4(三)游戏有益于幼儿进行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学习4(四)游戏有益
2、于幼儿园课程各学科的整合4第二节游戏与教学的优化结合5一、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有机整合5(一)教学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5(二)幼儿园游戏和教学的关系5二、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最优化结合6第一节游戏在学前教育课程中的地位一、对游戏在儿童发展和教育中作用的理论研究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立场阐述了游戏在儿童发展和教育中的作用。(一)从心理学角度看儿童游戏1.游戏是带有过去或未来倾向的现时行为(1)带有过去倾向皮亚杰将游戏看作是同化大于顺应的活动,在游戏中儿童用过去的经验去“改变现实”。 (2)带有将来倾向维果茨基认定,游戏“发明了最近发展区”,是为导向儿童进一步发展的教学的背景。2.游戏是实现的愿望和控制(优
3、势)例如,儿童期的愿望之一就是做大人能做的事,有大人一般的本领,像大人同样生活,这种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儿童通过想象,模仿大人的行为,扮演大人的角色,使在现实中不能得到满足的愿望在游戏中得到补偿。(二)从文化的角度看儿童游戏文化的角度强调游戏的背景及其有关的方面。有人认为,在一段时间和一个地方,什么也许是游戏,谁也许参与游戏,是由本地当时的文化背景所决定的。1.游戏作为一种分类框架有人区分了游戏框架、背景及其与之有关的方面等概念,他们认为,文化让人们懂得去期待些什么以及如何去区分现实和假装的游戏。儿童通过其行为表白,当他们进入或没有进入游戏情景时,他们可以区分游戏和非游戏。2.游戏的背
4、景在儿童游戏能力方面,情景能使之产生差别。如奥若利等人认为,儿童熟悉的和私密性的环境似乎更有益于儿童发生具有发明性的和表现其能力的游戏。这些发现都建议人们可以联系背景去期待儿童的行为。矛盾在观念形态上对游戏的结识与评价游戏在学前教育实践中的地位因素1因素2因素3二、游戏在学龄前儿童教育实践中的地位人们在观念形态上对游戏给以极高的希冀,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们对儿童游戏赋予极高的价值。在许多学前教育机构中,儿童游戏的权利并没有普遍受到尊重,在课程编制和实行过程中,游戏在事实上尚缺少其应有的地位。因素1:与观念形态、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和教育传统等许多因素有关系。 初期的教育家和哲学家们的工作被看作是儿
5、童教育传统的基础。现代社会,当用于公共教育事业上的投资增长时,人们往往会对能获取投资有效性和价值的证据有太强烈的需要。强调功利主义的初期教育课程建立在训练、死记硬背、循序渐进的练习等基础之上,更多注重知识的传递和技能的获得,忽视游戏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学习语言文字和数学等作为教育机构重要的任务。因素2:与理论自身跟教育实践之间存在距离也有关联。尽管在理论上,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赋予了游戏很高的价值。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儿童的游戏并非他们推断的那么抱负。赫特等人认为,游戏是一个混杂的范畴,它包含多样的活动,有些活动会导致学习,而许多活动则不会。例如,对许多儿童而言,户外游戏活动令人讨厌,它为儿
6、童提供了冲突、袭击、争斗和其他不可接受行为的机会。因素3:在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层面上对游戏缺少清楚的理论论述和对教育实践的具体指导,也不失为一个重要因素。如没有清楚地说明诸如游戏对教育和发展究竟有何特别的作用;在儿童生活的不同年龄期,游戏究竟用于什么教育目的;什么形式的游戏对不同年龄的儿童才是适合的等问题。三、在教育实践中对游戏的界定学龄前儿童游戏行为和活动不容易被定义或分类。学者们建议在定义游戏时,应分析游戏活动的多种特性或建立一系列标准来拟定儿童的游戏行为,而不只是去关注儿童游戏活动时的单一行为。例如,鲁宾等人(Rubin,K.H.,1883)曾根据以下标准拟定儿童的游戏:1.游戏是孕
7、育在活动中能引起满意的个人动机而发起的,而不是由基本需要和动机,或者社会规定所控制的;2.游戏者更多考虑的是活动自身,而不是目的。目的是自己的,游戏者的行为是自发的; 3.游戏发生在游戏者熟悉的对象上,或发生在对不熟悉的对象进行探索以后,儿童给以游戏他们自己的意义,并由自己控制游戏;4.游戏可以是不实在的;鲁宾5.游戏不受外界规则的约束,若有规则存在,可由游戏者加以修改;6.游戏需要游戏者的积极参与。事实上,儿童在幼儿园的活动中,并非可以简朴地区分为“游戏”或者“非游戏”,而应被看作是与一个从“纯游戏”到“非游戏”的连续体相关联的位置。四、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一)游戏被看作对“整个儿童”
8、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这涉及儿童发展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动作技能认知情感在动作技能方面,涉及身体结构和功能发展的所有方面,如粗动作、精细动作和运动能力的发展。游戏能促进儿童动作技能的发展。在认知方面,涉及儿童学习、思维和理解的所有技能和过程。在情感方面,涉及儿童学习适当行为、建立关系、社会交往、表达和控制情绪、发展自我感觉以及理解别人需要的所有技能和过程。游戏能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二)游戏活动有益于儿童认知过程及其支持系统的进行学习和发展依赖于认知结构,而认知结构的自身和连续发展的过程是极为复杂的,游戏能被看作儿童在完毕任务的过程中试图运用某些结构或组织系统,对其所处的世界产生
9、感觉,并能连续不断地进行这样的认知过程。认知过程认知过程和技能涉及:参与、理解、观测、结识、辨别、模仿、探索、研究、归纳、记忆、知识和经验的整合、分类、做出选择、决策、想象、发明、假设,等等。(三)游戏有益于幼儿进行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学习许多研究已经证明,学龄前儿童的游戏能力与其阅读能力有关,例如,戏剧性游戏就如同阅读,是一种象征性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儿童以物体和人物表征其他事物,就如同成人用声音或文字表达他们的思想同样,儿童在游戏中所获得的符号意义,会增长他们口语或书面语言的能力。(四)游戏有益于幼儿园课程各学科的整合例如,在海伊斯科普(High/Scope)方案中,儿童的积极活动被
10、当作是课程设计的重要思想,在此课程中,学习的发起者往往是儿童而不是教师,课程计划围绕儿童的爱好和他们所关心的认知方面,考虑如何适合不同年龄、有不同需要的儿童。又如,上海市上钢新村幼儿园在对幼儿园课程十年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游戏与教学的最优化结合”的思想。游戏与教学的最优化结合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游戏常成为有各级教育、教学目的的、教师精心策划和组织的活动,而教学原本应当承担的任务却悄然地被所谓的游戏替代了。针对这种游戏和教学被混淆的状况,上钢新村幼儿园在理性结识上将游戏和教学作了区分,明确游戏和教学各自的价值和功能,在教育实践中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最高效率地发挥游戏和教学这两类活动的教育价
11、值。第二节游戏与教学的优化结合一、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有机整合(一)教学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教学重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儿童施加影响的活动,更多强调的是教师的作用、教学的“结果”。对于教学与儿童的发展,各种理论有不同的观点,从而会导致在编制幼儿园课程时有所不同。1.皮亚杰认为儿童的知识不是刺激-强化-反映的过程,反对通过灌输式的教学,让儿童获得知识。2.持行为主义观点的学者们对皮亚杰的学习受一般逻辑结构限制的观点提出了批评。为了探讨经验对儿童守恒概念发展的影响,他们安排了训练程序,对尚未建立守恒概念的儿童进行训练,其中部分的研究证实了训练是有效的。3.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交往和
12、它的最有计划性、系统性的形式,即教学,造就了发展,发明着新的心理形成物,发展着心理生活的高级过程,因此,教学是发展的决定性动力。随着研究的进一步,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关注到在教师和儿童双边活动中充足发挥儿童的主体精神的问题,摒弃了让儿童处在被动、盲从地位的做法。(二)幼儿园游戏和教学的关系纳入合乎社会规定的轨道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学前教育的两难问题教学游戏两者联系优化结合在幼儿园教育中,有两类活动分别强调顺应儿童发展和将儿童的发展纳入合乎社会规定的轨道这两个侧面,它们就是游戏和教学。在幼儿园课程中,解决好游戏和教学之间的关系,是解决学龄前儿童教育中的这一两难问题的关键。 教学:教学重要是一种有目的
13、、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儿童施加影响的活动,它承担着文化传递的任务,它更多强调的是教师的作用。 游戏:游戏是没有社会功利目的的,它强调的是过程、表现和儿童自主的活动,它可以在最大限度上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 两者联系:游戏和教学是有内在联系的。在幼儿园课程中,运用游戏和教学这两种形式的活动,其目的都是为了完毕学龄前儿童教育所要达成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儿童的发展。然而,游戏和教学又是两种有本质区别的活动,两者不可互相替代。作为儿童自发产生的游戏,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永远不也许是同一的,或者是互相平行的。针对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游戏的概念被泛化,甚至被异化,而教学的概念被混淆,甚至被否认的倾向
14、,朱家雄等人提出,在理论上先将游戏和教学加以区分,在实践中实现游戏和教学的最优化结合的主张。 最优化结合的主张:朱家雄提出,可以将纯游戏和完全结构化的(即完全按照教师计划实行的)教学看作的幼儿园活动的两个极端,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存在着无数种状态,它们反映的是游戏和教学的不同结合的限度。从幼儿园课程的整体价值取向,到幼儿园每一个具体活动的性质,都可以在这个“幼儿园活动性质向度图”中,从游戏到教学的连续体上找到相应的位置。教师预定的教育任务学业知识和技能儿童的自然发展儿童的一般能力游戏完全结构化教学游戏与教学不同限度的结合对儿童自然发展的强调对将儿童发展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过程的强调结果的强调二、实现
15、游戏与教学的最优化结合从幼儿园教育实践的角度考虑游戏与教学的最优化结合,其性质的考察指标重要是这两类活动的优势限度,涉及它们的时间和频率的比例。从形式上分,游戏与教学的结合大体可以分为分离式、插入式和整合式三种类型。分离式即在幼儿园活动的某段时间内安排游戏活动,而在另一段时间内安排教学活动。这种方式操作简朴,容易被教师掌握,评价直截了当,容易被管理者运用。插入式在教学中插入游戏,或在游戏中插入教学,这种结合方式常被运用。游戏可以是教学活动的先导,儿童在游戏中获得的经验,可以通过教学加以理性化;游戏也可以是教学的后继活动,教学中儿童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在游戏中得以运用。在儿童游戏时,教师在观测和
16、理解儿童的基础上,可以以个别或小组形式插入有益于儿童学习和发展的教学和指导。运用插入式结合方式的原则是既要有益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又要避免干扰儿童自发、自主的游戏活动,在一种活动中插入另一种活动时,应自然而不要生硬。整合式整合式是实现游戏与教学优化结合的一种高级形式,它使两种性质不同的活动有机地融合成一体,有时已难以区分什么是游戏,什么是教学了。这种结合方式操作难度大,需要教师善于把握儿童的所思和所感,有应变地解决教育过程中所发生的教师计划与儿童爱好和需要之间的矛盾。不可简朴地定论这三种方式孰优孰劣,一切取决于幼儿园实践活动的需要。“最优化”的所有含义就在于在一定的场合和情景下最适本地运用某种结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