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 364期学工论苑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理性思考谢晓青摘要: 社会实践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对提高大学生政治素质、 增强其工作能力、 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结合实际, 对如何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理性思考, 提出了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需要拓展新视野、 创立新载体、 构建新机制的思想观点。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实践; 创新作者简介: 谢晓青,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副教授。( 浙江杭州 310018) 基金项目: 本文系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科研项目”服务西部,
2、拓展社会实践”( KY030) 阶段性研究成果。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5968( ) 10-0068-03 中共中央、 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践活动的共性, 而且服务于大学生的学习、 成长、 社会化, 因而都应当纳入社会实践的视野, 赋予它们社会实践的意义。长期以来, 大学生社会实践往往局限于校外实践活动, 往往把学校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排除在社会实践的视野之外, 从而使大学生社会实践在当前面临种种困境: 如社会实践成本高, 让很多学校难以承受; 社会实践流于形式, 走过场; 社会实践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两张皮”; 社会实践参与度不高、
3、覆盖面有限等等。F.A.哈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 了解国情, 增长才干、 奉献社会, 锻炼毅力、 培养品格, 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来, 各高校不断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 取得了显著成效。可是, 面对新形势、 新任务、 新情况、 新变化, 大学生社会实践还存在薄弱环节, 需要进一步创新。如何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 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也是困扰大学生社会实践发展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结合实际, 对如何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一些理性的思考。耶克曾经说过: ”社会的经济问题, 不但
4、仅是一个如何配置所赋予资源的问题, 它更是一个如何确保充分利用每个社会成员所知道的资源的问题。”1这表明对资源的认识, 不能仅仅等待资源的被”赋予”, 更重要的是利用好现存的身边的资源。正确的资源意识告诉我们, 大学生社会实践资源匮乏的重要解决之道在于”如何确保充分利用每个社会成员所知道的资源”。教学资源、 校园资源、 校外资源的全面开发和利用, 必将带来大学生社会实践资源的极大丰富, 为大学生社会实践诸多问题的克服和类型创新乃至整体发展破解资源难题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2.积极开发利用新资源。当前, 校外资源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利用, 教学资源和校园资源则常常被忽视甚至无视。而
5、教学资源、 校园资源等作为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也必然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新类型的确立与发展提供资源支撑和有力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可以划分为课程学习中的社会实践、 校园社会实践和校外社会实践三种基本类型, 它们占有不同的资源、 展现不同的特征、 发挥不同的作用, 因而呈现各自的独立性。但同时它们都是以大学生为主体、 以高校教育为依托、 以大学生成长成才为主线, 共同服务于大学生社会实践, 共同致力于不断满足大学生学习性、 成长性的社会实践需要, 因而它们又彼此紧密相连、 相互影响。大学生社会实践三种基一、 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需要拓展新视野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在学习和成长成才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
6、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活动, 是走向社会过程中与生产劳动和人民群众相结合的, 适应社会、 承担社会责任的活动。这种社会实践活动, 既具有客观物质性、 社会历史性等人类实践活动的普遍性, 又具有阶段性、 预演性等自身活动的特殊性。正是这种普遍性和特殊性构成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本质规定性, 它是一种学习性实践和成长性实践。学习性实践主要是指大学生以学习、 应用和创新知识为基本特征的社会实践活动。成长性实践是大学生学习扮演劳动者角色, 学习社会化生存, 提升综合素质, 尽快成长为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的实践活动。只有从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视角, 才能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涵和本质。由此, 我们应进一步
7、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视野, 确立凡是满足人类实践活动普遍性和大学生社会实践特殊性的大学生活动都应当纳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视野, 并依托一定的资源构建一定的类型。1.树立正确的资源意识。我们不难发现, 大学生广泛参与的教学活动、 校园活动、 校外活动, 很多都具有人类实68 10( 中)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 364期学工论苑本类型的独立性和联系性, 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新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可能。德育基地、 创业基地、 专业实习和就业实习基地等多种类型。当前, 高校在设立基地、 管理基地、 协调关系上存在诸多问题, 各类基地使用单一、 划分单一, 在使用上没有很好地整合, 以致形成了”教学实习
8、打游击、 毕业实习靠自己”的局面。没有稳定的合适的基地, 大学生社会实践就无从进行, 也难以收到实效。建立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是大学生有计划、 有组织地参与社会政治、 经济、 文化活动, 特别是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稳定载体。高校应本着合作共建、 双向受益的原则, 从地方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大学生锻炼成长的需要出发, 选择一批大中型名优企业和单位建立首批大学生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基地, 政府、 企业、 学校共同探索建立大学生长期进行顶岗实习或职业见习的机制和办法。学校要主动与城市社区、 农村乡镇、 企事业单位等联系, 发动多方的力量, 建立稳定、 多功能、 多类型的实践基地,
9、 力争每个学校、 每个院系、 每个专业都有相对固定的基地。在校内, 要抓好大学生活动中心建设, 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 把大学生活动中心建设成学生涌跃参与、 工作有特色、 实践教育有成效的大学生活动场所, 经过大学生活动中心的建设, 打造出大学生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在校外, 要选择一些大中型企业, 和单位建立校级大学生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基地, 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有条件的院系要充分发挥科研和人才优势, 不断拓展校企之间的合作, 以服务求支持, 以贡献求发展, 积极为企业推荐优秀大学生, 参与企业人员培训、 技术改造、 产品升级和科研攻关, 为企业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
10、建立与基地之间的长期联系与合作。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各类基地资源共享机制, 完善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管理规定, 要求社会实践基地都要以学校或学院的名义挂牌, 并对基地运作进行分类评估。3.社会实践项目化。把社会实践纳入项目化的运作渠道, 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制度, 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高校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相应政策和制度, 对社会实践的指导思想、 方针原则、 目标要求、 形式内容、 方法途径、 时间要求、 成绩考评、 组织指导及有关政策作出明确规定, 使活动有章可循, 实现运行程序的规范化。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对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 纳入高
11、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 制订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把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情况记入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 并作为对学生进行考评、 评定奖学金、 评选先进、 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和择业就业的依据之一。采用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考核评价, 记入学生学分档案。评价考核要根据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 思想、 智能收获以及调查报告、 心得体会3.增强资源整合效应。没有强大的整合效应, 大学生社会实践就缺乏生机和活力。整合大学生社会实践资源, 就是将不同的社会实践类型在共同目标下按照有机联系、 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相互补充精神而实现的整合。具体地说, 课程学习中
12、的社会实践为其它两种类型的实践提供知识基础、 技能基础、 意见指导和精神支持等, 是体系运行的起始性环节; 校园社会实践既是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的直接延伸, 又是校外社会实践的长期演练场, 是社会实践的校园化、 生活化、 持续化的样态, 是体系运行中间性环节; 校外社会实践是前两种类型的检验和强化, 它经过检验和强化, 加强和改进前两种类型的针对性, 进而返回前两种类型继续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深入, 是体系运行的总结性环节。三种基本类型构成了递进交融的紧密关系。如此资源丰富、 空间广阔、 便于多元主体全员持续参与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新体系, 必然展现强大的整合效应, 进而从根本上破解大学生社会实践面
13、临的诸多难题, 切实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发展。二、 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需要创立新载体1.社会实践课程化。社会实践课程化就是把社会实践纳入到学校实践教学体系, 纳入学校教学计划, 规定学时学分, 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出时间和任务要求, 按照课程化管理的方式来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当前, 各高校已基本上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了教学计划。但同教学环节相比,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缺乏必要的课程计划、 大纲和考评体系, 教师往往得不到与其它课程同等的待遇, 包括课酬、 职称晋升等方面。社会实践是一门特殊的课程, 有其自身的教学规律和方法, 关键在于”要把实践教学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个部门、 每一门课程和
14、每一位教师, 体现在专业培养计划、 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师的岗位职责中”。高校应按照课程教学的要求, 成立教研室或常设社会实践指导机构, 把实践教育活动列入教学计划。根据不同年级、 专业以及学生的思想和身心发展的特点, 确定活动的主要内容, 有目标、 有层次、 有计划、 有针对性地展开。要把专业教师、 两课教师组织起来, 加强对社会实践内容、 方式、 方法的培训和指导, 明确社会实践职责, 规范实施步骤, 使社会实践做到时间有安排、 组织有落实、 经费有保证、 贯彻有渠道、 实施有效果。要有科学的评价体系, 给成绩合格的学生适当学分, 给任课教师相应工作量, 把干部、 教师, 特别是青年干部、 教
15、师参加和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情况, 作为职务晋升、 职称评聘、 工作业绩等方面考评的重要依据。2.社会实践基地化。社会实践基地是顺利开展社会实践的基本保证、 基本载体和基本培育点。基地包括校外 10( 中) 69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 364期学工论苑的完成质量来判定是否合格, 提高其创业能力、 竞争观念、 实践能力、 科技含量等的比重, 评价标准不但要坚持”受教育、 长才干”, 而且也要注重”作贡献”, 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取得的经济、 社会效益, 由接收单位作出综合表现鉴定, 组织单位、 指导教师写出评语, 评定成绩。同时, 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经费投入保障制度, 设立社会实践专项经费,
16、 逐年增加大学生社会实践专项经费投入, 完善多种形式的投入保障体制。2固。学生也能够按照科研项目组队进行社会实践, 进行科技创造, 调查研究, 以实践促创新, 逐渐形成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良性循环, 从而促进知识的不断丰富和能力的不断提高。3.建立社会实践与就业创业相结合机制。当前,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给高校学生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学校能够借助社会实践活动这个平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为她们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能够利用自身的社会资源有计划地开辟学生专业实践场所, 和企事业单位建立良好的关系。也能够按照”双向受益、 互惠互利”的原则, 建立一些稳
17、定的专业实践基地, 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在假期选派学生去用人单位实习, 使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能够有近距离的认识和了解, 促进实践单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便于毕业之后直接在该单位工作。创业是毕业生一种更加积极的就业方式, 高校要营造良好的学生创业氛围, 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 设立学生创业基金, 规范和促进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 鼓励大学生利用假期开展创业实践, 提高创业技能。三、 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需要构建新机制1.建立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机制。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来自社会实践的教育, 其深刻性、 丰富性、 持久性是校园环境所无法替代的。高校应该把社会实践与
18、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紧密结合,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主题, 精心组织社会实践, 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思想特点, 结合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和进度, 结合形势的发展和变化, 使社会实践教育与学生的思想状况相适应, 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相适应, 与培养人才的方向相适应。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和掌握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的科学内涵,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人, 经过参加各种各样有益的实践活动, 深入基层、 深入农村、 深入群众, 认识国情、 奉献社会、 锻炼毅力、 培养品格, 密切同人民群众的感情, 亲身感受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举世瞩目的成就, 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发挥社会实践的导向功能, 在社会实践中亲身体会社会的发展成就, 感受社会还存在的困难,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生观、 世界观, 准确把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实质, 提高抗挫折能力。32.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机制。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 社会实践必须围绕专业教学展开。组织社会实践, 必须始终以学生的专业素养为核心, 把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当前, 学校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和认识教育为主, 学生接触的绝大部分都是书本理论知识, 接触社会的机会不多, 对专业内容缺乏感性认识, 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不强。当她们毕业之
20、后走上社会, 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 不能迅速进入岗位角色。为此, 高校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中, 在选择活动项目、 确定活动的具体内容方面应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 开展专业实践活动, 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在服务社会、 服务她人的过程中巩固专业知识, 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为专业能力的提高搭建平台。只有在实践中面对和解决具体问题, 才能促使大学生对所学知识重新进行思考, 大胆提出质疑, 学习目的会更加明确, 学习动力会更强, 对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掌握也会更迅速和牢4.建立社会实践与服务社会相结合机制。高校是为社会培养专门人才和提供科研成果的地方, 具有科技优势。
21、大学生拥有专业知识, 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应突出学校和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自身优势, 号召学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 切实为地方作贡献、 办实事, 开展大学生科技服务、 文化服务、 卫生服务等活动。经过社会实践, 大学生可以为当地提供一些专业上的决策参考和咨询, 帮助解决一些生产和管理中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为当地举办各类技术、 管理知识培训班, 提高干部、 工人、 农民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大学生用勤奋和汗水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实践过程中锻炼大学生的社会工作能力, 如协调能力、 交际能力、 写作能力、 演讲能力、 科学研究能力等, 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潜能, 提高实践的育人效果。参考文献: 1哈耶克( Hayek.F.A.von) .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M.贾湛, 等译.北京: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91.2刘冰.浅谈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 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 , ( 7) .3赵新勇.大学生社会实践应注重思想性与专业性的统一J.黑龙江高教研究, , ( 7) .责任编辑朱婧婧70 10(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