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乡土史资源对促进历史课程学习和传承地方历史文化的作用已经成为广大历史 教师的共识,但目前乡土史资源在聊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状况却不尽人意。与此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对教材不求甚解,只是机 械背诵知识点;学生感觉教材中的历史距离他们很遥远,教材中涉及的很多历史人物、事件、地点对他们来讲比较生疏,内容也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记忆大量的知识点 需要花费他们很长的时间,这使得学生很难对历史学习提起兴趣来。那么作为一名历 史教师,如何才能重塑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程及历史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呢?本文将充分 发挥聊城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革命老区的优势,系统挖掘聊城的乡土史资源特别 是红色资源并加以整理。在此基础上,对乡土史资源与国家课程进行多维度整合,结 合高中历史教材,以典型案例的方式,从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探索在历史教学中运用 乡土史资源的有效途径和方式。通过“将乡土史资源引入课堂,带学生走进乡土史资 源”,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历史产生亲近感,学会探究和发现自己 身边的历史,做到真正理解历史、乐于探究历史,在历史学习中得到获得感和快乐感,让历史课堂变得生动、鲜活起来。关键词:乡土史资源;高中历史教学;运用方式IV万方数据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History teachers have realized the function of local history resources to promote the history course and pass local history and culture.At present,the situation of local history resources used in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are not so good.At the same time,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teachers found that the students were not interested in the study of history,did not understand the textbook very well,and only memorized the knowledge points mechanically.Students feel that the history in the textbook is far away from them,many historical figures,places and events mentioned in the textbook are unfamiliar to them,the content is abstract and not easy to understand,so it takes a lot of time to memorize the knowledge points.It is difficult fbr students to arouse interest in history learning.As a history teacher,how can we restore students9 interest and confidence in the course and the study of history?This paper will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 of Liaocheng as a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and an old revolutionary base,systematically excavate the local history resources of Liaocheng,especially the red resources,and sort them out.On this basis,integrated the local history resources and national curriculum,combined with high school history textbooks,with typical cases,explore effective ways of the use of local history resources in history teaching.Through the way of introducing the resources of local history into the classroom and leading students into the resources of local history,we ca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history,make students have a sense of affinity to history,learn to explore and discover the history around them,truly understand history and be willing to explore history,get a sense of gain and happiness in history learning,and make the history class vivid and lively.Key Words:Local history resources;History teaching in senior middle school;Application methodsv万方数据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乙、Y刖B.1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二、国内外研究综述.2三、主要理论依据.3四、研究方法.4五、创新之处.5六、核心概念界定.6第一章聊城丰富的乡土史资源.7第一节重要历史事件.7第二节重要历史人物.12第三节重要历史遗址遗迹.15第四节重要历史文献资料.17第五节 其他重要资源.19第二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乡土史资源的意义和原则.21第一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乡土史资源的意义.21第二节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乡土史资源的原则.24第三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乡土史资源的注意事项.26第三章聊城乡土史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状况及反思.27第一节聊城乡土史资源与高中历史教材对照.28第二节乡土史资源在聊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状况.32第三节对应用状况的反思.33第四节应对策略.37第四章乡土史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途径和方式.38第一节 乡土史资源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38第二节乡土史资源在高中历史课外活动中的运用.52结 语.58万方数据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59附录.61致谢.63万方数据聊城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前言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乡土史资源对促进历史课程学习和传承地方历史文化的作用已经成为广大历史 教师的共识,但目前乡土史资源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运用状况却不尽人意:一是受高 考指挥棒的影响,学校和教师对乡土史资源的运用意识比较淡薄,在教学中很少运用 乡土史资源,造成了许多学生对地方历史了解很少;二是有些教师也重视利用乡土史 资源来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但也只是在教学中零散地联系乡土历史,而没有结 合高中历史教学实际对乡土史资源进行系统梳理。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 现学生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对教材不求甚解,只是机械背诵知识点;学生则感觉教 材中的历史距离他们很遥远,内容也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记忆大量的知识点需要 花费他们很长的时间,而且教材中涉及的很多历史知识对学生来讲比较生疏。总之,在学生眼中,历史是一门枯燥无味、机械背诵的科目,这使得学生很难对历史学习提 起兴趣来。于是,深入挖掘、系统梳理乡土史资源,将其科学、合理地运用到高中历 史教学中,以此来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遥远的历史知识产生亲近感,学会探究和发现自己身边的历史,做到真正理解历史、乐于探究历史,在历史学习中 得到获得感和快乐感,让历史课堂变得生动、鲜活起来,正是当下新课改亟待解决的 问题。聊城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积淀深厚、历史资源丰富。除聊城外,聊城 下属的县级市临清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此外还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文 物古迹。这些资源如果不能在历史教学中得到有效利用实在是可惜。那么,如何深入、系统地挖掘聊城的乡土史资源,研究出适宜的教学策略,使教师们都能在历史教学中 得到实践和运用,达到传承乡土文化和促进历史学习的双重效果,正是本课题想要解 决的问题。本文将针对聊城市高中历史教学中乡土史资源应用不足的现状和问题,系 统地梳理聊城的乡土史资源,对乡土史资源的综合运用和国家统编教材的内容进行多 维度整合,通过“将乡土史资源引入课堂,带学生走进乡土史资源”,探索科学、有宋土功主编.聊城地方史研究第一辑加.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1页.1万方数据聊城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效地运用乡土史资源的方法和途径。二、国内外研究综述(一)国外研究现状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开始了教育改革,很多国家非常看重地方历史资 源的应用。目前,一些国家的乡土史教育已经走在了前面。美国的历史教育课程设置一般都是遵循“由近及远”的原则,他们的历史教育通 常是从学生的家庭、学生身边的邻居、学生所居住的社区扩展而去。美国各州以法律 的形式明确规定要出台自己的历史课程标准,在每所学校内开设关于本州的历史课 程,并为本州的历史课程设置一定的课时。他们引导学生从小就走出校园、走出历史 课堂,亲身体验和深入感受当地的历史,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研究历史的 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当地传统乡土历史文化以及相关教学资料的能力。从 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就已经开始尝试探索对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掀起了一场被称为“新历史”的教学改革。这种改革鼓励中小学生重新走出历史课堂,通过参观英国历史文化遗迹、历史博物馆等多种方式,让中小学生深入地感知英国历 史,而且还特别注意让中小学生运用这些真实的历史遗迹、遗址来进行一些历史探究 活动。德国、加拿大等一些国家则强调要把历史遗迹、遗址、文物等作为课程资源运 用到历史教学中,在实地考察遗址遗迹中启发学生的历史思维。国外的历史教育特别是新课程改革,既体现了历史课程发展的世界趋势,也体现 了乡土史资源与统编课程整合的必要性。这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启示,但由于历 史文化背景和教育教学实际的差异,国外的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策略,并不完全适用 于我国。(二)国内研究现状20世纪,我国乡土史教育研究将重点放到了乡土史教材上,进入21世纪,研究 的主要领域是乡土史教育的功能、特征等。同时,将研究的目光逐渐转向了乡土史资 源,研究了对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以及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整合应 用。新课程改革之后,很多历史教师开始尝试将地方历史资源应用到课堂中去,学术 界关于地方历史资源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的著作、期刊、论文等学术成果也有了初步进 2万方数据聊城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展。根据搜索到的资料,将其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对乡土史教学的研究。主要包括:杨连等人的在历史教学中结合乡土 教材的点滴经验、郝立本的中学历史教学怎样结合乡土教材、金诚的运用乡 土教材加强历史课基础知识教学的一些做法、姚锦祥的乡土史的教学规范问题、许庆如的我国中小学乡土史教学的回顾与展望、贺心滋的乡土史的教育和教学、唐克秀的历史课的乡土史教学、王丙晨的加强乡土史教学的几点体会等。第二类是对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主要包括:王鉴、安富海的我国 地方课程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文可义的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刘金虎的 新课程环境下乡土史资源开发应用的策略与思考、龚丽娟的开发乡土史课程资 源 增强历史教学有效性、曹石珠的论地方课程资源的涵义及特性、吴惟粤的 我国地方课程发展研究30年、李友霞的济南地区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 利用研究、薛娜娜的聊城地区乡土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等。第三类是对乡土历史资源与中学历史教学结合的研究。主要包括:岳迎雪的地 方史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一一以聊城为例、王燕的济南市历史文化资源 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王丽艳的烟威地区红色教育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 中的应用、姜胜的乡土史料在烟台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等。由此可知,目前我国对于乡土历史资源与高中历史课程整合的研究已经有了初步 的进展,对于乡土历史资源在我国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起到了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 用。但是每个民族和地区都拥有自己不同的文化和历史,如何能够结合当地实际,在 历史课程的教学中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好乡土历史资源,仍然具有进一步研究的 价值和意义。三、主要理论依据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有两个理论依据:一是全球史观。全球史观认为,历史不能简单的等同于地区史和国别史的直接相 加,而是重在阐述不同地区和国家历史之间的联系与影响。它强调国家和地区之间的 联系,重视整体与局部、中心与边缘的关系,以社会空间作为审视历史的基本单元。3万方数据聊城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这里是所说的“社会空间”,就是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圈,这种生 活圈可大可小,其中的内容直接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个体审视历史的角度和深度。本课 题乡土史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一一以聊城为例,强调聊城地方历史与中国宏 观历史的横向联系,强调聊城乡土史资源与国家统编课程的整合,通过探究运用乡土 史资源对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目标、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等方面的价值和意义,研究 聊城乡土史资源在国家统编课程中的运用方式和途径,并以此来说明地方历史和国家 历史的联系、国家历史对地方历史的影响,从而演化出地区历史、民族历史向国家历 史、世界历史转化的过程。这正体现了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二是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实现意义的主动建构的过程。这里所说的 社会文化背景、学习资料就包括当地的乡土历史,以乡土史作为学习的情境,可以激 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并且促进学生对于国家统编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本课题将在 抛锚式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对乡土史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途径和方式进行案 例分析。抛锚式教学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建立在富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和真实问 题的基础之上,它认为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问题,而不仅仅是听 别人关于这种经验的讲解和介绍,可以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抛锚式教学 主要由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环节组成。确定问题 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选出的事例或问题就是“锚”。本课题旨在将聊城乡 土史资源作为历史课堂教学的“锚”,选出一些适合高中历史教学的乡土史事例和问 题,使学生在真实事例或问题的背景下激发和产生历史学习的需要,让学生能够真正 做到自主、自发地进行历史探究和学习。四、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历史教学方面的研究课题需要丰富的资料作为基础和依据。因此,在选择了研究 的具体方向之后,笔者进行了广泛的搜集,重点是寻找一些有关聊城乡土史资源的历钟红军.追问历史教学之道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66页.4万方数据聊城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史文献、书籍和档案资料等。2、田野调查法确定论文主题后,笔者需要对聊城的历史遗址、遗迹、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 园等地点进行探访调查,以便对当地的风俗习惯、人文风情有更深入的了解,对聊城 的历史文化有更直观的感受,为设计教学案例提供坚实的基础。3、案例分析法在对聊城乡土史资源进行梳理之后,笔者将结合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就高中历 史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分别提出4-5个符合聊城高中历史教学实际的运用途径和方 式,对每种运用途径和方式再分类举例说明,以期能对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一些借鉴。五、创新之处就笔者搜集到的资料来看,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于乡土史资源应用的研究有了初步 的进展,对其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起到了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就聊城而言,针对 聊城的个案研究也有一些,但现有的研究对于聊城乡土史资源的梳理范围较窄,不够 全面:有的论文仅仅制作了表格,将聊城乡土史资源和统编历史教材的知识点进行了 对照;有的论文将聊城乡土史资源简单分为历史遗存、事件、人物;有的论文对于聊 城乡土史资源的梳理只是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之后的历史没有提及,忽视了聊 城作为革命老区这一事实。另外,现有研究对乡土史资源运用途径和方式的探索,也 只是知识点的简单对照或者举了几个案例。鉴于此,笔者将从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遗址遗迹、重要历史 文献资料和其他重要资源等五个方面系统梳理聊城的乡土史资源,特别是要发挥聊城 作为全国著名革命老区的优势,系统地挖掘聊城的红色资源并对其进行整理。在此基 础上,对乡土史资源与国家课程进行多维度整合,结合高中历史教材,以典型案例的 方式,从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探索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乡土史资源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一是结合教材内容,在授课时融入发生在聊城当地、具有教化教导功能、有助于提高 历史学习兴趣、利于理解教材内容的乡土史资源。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补充乡土史知识,把乡土史资源引入课堂,做到国家统编教材与乡土历史资源的有机融合,可以让学生 体会到自己所学习的历史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就在他们身边,由此产生一种亲近感。5万方数据聊城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二是要结合历史课程内容,针对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设关于聊城乡土历史的专题讲座,组织开展关于乡土历史知识的专题研讨。专题讲 座的形式既可以让学生学会自主开展历史专题探究,也可以培养学生收集日常生活和 热点问题中历史资料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利用身边的历史。三是结合统编教材的教 学内容,组织学生参观考察聊城的历史遗迹、遗址、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 陵园等场所。通过参观考察,可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有助于促进 历史课程内容的具体化、形象性,缩短了学生目前现有的历史认识水平和遥远的历史 教学背景之间的差距,将枯燥、抽象的历史课程转变成为生动、形象的直观认识。四 是开展寻访身边的历史活动。对于聊城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可以组织学 生带着问题去走访当事人或者其近亲属,从中得到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直观认 识。五是讲好家乡故事,利用家乡历史资源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聊城 5000多年历史中产生的重要历史人物、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引入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激发青年学生的历史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广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六是教师 要组织引导学生阅读与聊城乡土历史有关的文史资料、文艺作品或者观看纪录片、影 视作品,指导他们运用在阅读和观看中所接触到的历史素材来自主撰写一篇历史小论 文,从而启发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六、核心概念界定(一)乡土的含义“乡土”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就是指自己家乡的土地,可以将其解释为“本乡、本 土,自己出生的故乡”,也可以用来借指家乡、故土、民俗。同时,“乡土”也可以 指地方、区域。乡土的范围是与客土相对而言的,可大亦可小,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 不同,乡土的范围也不尽相同。对在海外的中国人来说,祖国就是他们的家乡和故土;而同在中国境内,对于在外省的山东人来说,山东就是他们的家乡和故土。本文认为,乡土可以说是人们出生、长期生活和居住的地区,它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涵义:一是 乡土结构,即乡土的空间和区域;二是乡土经验,即现实中的生活体验,包括乡土的 特性、适应、过程及其文化功能,这是具有独特性的;三是乡土意识,这是乡土的灵 魂,包含乡土存在的基础和乡土存在的意义。(二)乡土史资源的含义6万方数据聊城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乡土资源也就是本市、本区、本县的各种资源,指学生所在地域的各种自然资源、地理资源、人文资源、历史资源,主要包括乡土地理、风俗习惯、传统文化、名人足 迹、生产生活经验等。对于乡土资源的范围进行界定,不仅要考虑现在的行政区域划 分,还要考虑当时的历史沿革,更要考虑到学生的居住环境。本课题所讨论的乡土史 资源也就是乡土历史资源,其所涉及的范围主要是以地级市聊城市作为一个基本行政 单位,指从古至今在今天的聊城市境内所经历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产生的重要历 史人物、留下的主要历史遗址遗迹、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和其他重要资源。第一章聊城丰富的乡土史资源聊城市全市总面积8715平方公里,总人口 609.83万。根据目前的考古学发现,聊城的文明史可以追溯到6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早期。最迟在春秋时期,齐国的 西部边境便出现了聊等城邑,聊城由此而得名。20世纪7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 先后在聊城境内发现大汶口文化类型的古遗址17处、龙山文化遗址45处、夏文化遗 址15处、商文化遗址37处、周文化遗址40余处。这些不仅有力证明了这一地区在 华夏文明形成过程中占有的重要历史地位,也深刻揭示了这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宋士功主编的聊城地方史研究认为: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要突出五个重点:一是重要历史事件,二是重要历史人物,三是重要历史遗存,四是重要历史史料,五 是重要的文化资源。笔者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实际,将聊城乡土史资源分为重要历史 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遗址遗迹、重要历史文献资料和其他重要资源五个方 面,下面分别进行阐述。第一节重要历史事件在聊城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过很多著名的历史事件,比如:孙膑 列兵马陵道、萧太后屯兵萧城、杨以增创建海源阁、义和团怒焚小教堂、赵建民古云 找党等,仅聊城重要历史事件一书中就收录了关于或发生在聊城的重要历史事件程玉海主编.聊城通史古代卷M.北京:中华书局,2006,9页.程玉海主编.聊城通史古代卷M.北京:中华书局,2006,11页.宋士功主编.聊城地方史研究第一辑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2-3页.7万方数据聊城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123个,现结合高中历史教材,选择部分重要历史事件介绍如下:1、秦置聊城县公元前242年,秦国攻下了魏国二十多座城池之后,设置东郡,治所在濮阳,今 聊城大部分为东郡所辖。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废除分封制,实行 郡县制,秦朝开始设置聊城县,隶属于东郡。2、华氏世代为公卿平原郡高唐县华家从华歆仕魏武帝曹操开始,连续五六代均为显宦。华歆的长子 华表,历任太子少傅、太常,白光禄大夫;仲子华博,作三县内史;少子华周,累官 至常山太守;长孙华慎,历任尚书令、太子少傅;次孙华崂,官至秘书监、尚书;少 孙华澹,为河南尹;曾孙华混,为尚书;曾孙华荟,为大司农、河南尹;曾孙华恒,为光禄大夫、江州刺史;曾孙华轶,为振威将军、江州刺史。3、曹操为东郡太守公元191年,农民起义军进逼魏郡、东郡,攻东武阳,东郡太守抵挡不住。这时,归附袁绍的曹操率兵进入东郡,破农民起义军于濮阳。在袁绍推荐下,曹操出任东郡 太守,管辖西起濮阳,东到东阿的鲁豫边境地区。在东郡任职一年后,曹操进领兖州 牧。4、开凿会通河元朝初期,漕运基本上都是使用隋炀帝时期开凿的以洛阳为中心的旧运河。走这 条旧运河需要绕道到洛阳,道路迂回曲折,给南北水路交通带来很多不便。为进一步 解决南粮北运的问题,1289年,元世祖忽必烈采纳寿张县尹韩仲晖的建议,把须城 县安山以北的济州渠截住,引水向西开渠,自今天的阳谷县张秋镇,再向北经聊城市 区,到临清与御河沟通。建成后,元世祖将其命名为“会通河”。会通河的开挖和修 建使大运河比隋朝时期缩短了九百多公里,南北漕运能力大大提高。沿河的张秋、聊 城、临清等地,逐步发展为重要商埠。5、聊城始为府治从元朝开始,聊城的地位越来越重要。1276年,元朝设东昌路总管府,下辖包 括聊城县在内的6个县,聊城从此逐渐发展成为鲁西北的中心城市。1368年,明朝聊城市初中教研室.聊城历史Z.青岛:青岛出版社,2006,23页.聊城市初中教研室.聊城历史Z.青岛:青岛出版社,2006,17页.聊城市初中教研室.聊城历史Z.青岛:青岛出版社,2006,34页.8万方数据聊城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改东昌路总管府为东昌府。明清时期,聊城县都隶属于东昌府管辖,因此,聊城也被 称为东昌。6、棉植业迅速发展明清时期,东昌府既是我国北方重要的产棉区,又是重要的棉花交易市场。明朝,东昌府是全省最重要的产棉区。到了清代,东昌府的棉花种植面积、产量仍居山东各 府之冠。植棉业的不断发展,吸引着各地商人,特别是南方商人来到东昌府收购棉花、棉绒。高唐城内大觉寺门前是棉花交易市场,商贾如云,贸易繁荣,声名远播全国,“唐寺棉市”成为高唐的一大景观。7、临清“富庶甲齐郡”自大运河通航后,临清逐渐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贡 破烧制中心和全国税收中心之一。明朝后期,临清出现了专业化的市场,如线子市、碗市、马市、锅市等。商业的兴起,带动了手工业的发展,其中以制砖业、哈达纺织 业和酱菜酿造业最为著名。明清两代,临清有烧砖官窑近二百座,每年可烧破一千多 万块。临清传专为修筑皇宫、皇陵所用,北京故宫、明十三陵、圆明园等建筑所用的 破大部分来自临清。临清哈达织造业最盛时期有七百多个机房,七八处浆坊,五千多 名织工。在清代临清的手工业中,规模最大的是酱菜酿造业,临清的济美酱园位列江 北四大酱园。8、太平军血战冯官屯1854年2月,林凤祥、李开芳率领太平天国北伐军进攻天津失利,他们被迫一 面南撤,一面向天京求援。援军占领临清后,李开芳便率两千多人马接应援军。但李 开芳攻占高唐后方知援军已经南撤。这样,林凤祥、李开芳被多于自己10倍的敌人 分割在两地。1855年3月,在曾格林沁的进攻下,林凤祥率领的太平军在东光县连 镇全部壮烈牺牲。林凤祥部被歼灭之后,清军开始集中全部力量进攻李开芳率领的太 平天国北伐军。3月中旬,李开芳率部在高唐成功突围,但在荏平冯官屯再次陷入清 军的包围。5月31日,冯官屯被清军攻破,北伐军全军覆没。至此,太平天国北伐 失败。9、“五四”运动在聊城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聊城后,山东省立第三师范、山聊城市初中教研室.聊城历史Z.青岛:青岛出版社,2006,45-46页.聊城市初中教研室.聊城历史Z.青岛:青岛出版社,2006,46-47页.9万方数据聊城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东省立第二中学的学生群情激奋,纷纷走上街头,呼吁民众救国,并迅速组织起了聊 城学生联合会。学生的义举深深打动了广大市民,商人率先表示抵制日货。爱国学生 和商人建立起了聊城学商各界联合会。5月26日的申报报道:“山东人民之抵 制日货,不但济南六十二团体联合会议决行,即.东昌(今聊城)各巨镇莫不一致进行,规定持久办法”。聊城各界还推举代表,参加拒签巴黎和会的进京请愿。聊城各界群众的斗争,是全国“五四”爱国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聊城人民开始了新 觉醒。10、建立九都杨党支部1926年冬天,在山东大学附中高中班上学的共产党员杨耕心寒假回到聊城老家,经过一段时间的秘密考察,他介绍家里的两位长工杨保善和杨保庆加入了中国共产 党,成立了聊城第一个共产党的基层组织一一中共九都杨支部,杨耕心担任支部书记。中共九都杨支部的建立,将鲁西地区的革命斗争带到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11、阳谷坡里暴动1928年1月发生在阳谷县坡里的农民暴动,是党领导农民战争的一次重要尝试。1927年10月,在共产党员杨耕心的争取下,阳谷绿林武装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武装 暴动主张,组成了暴动队伍。1928年1月14日,暴动队伍占领了勾结地主豪绅、压 迫剥削百姓的坡里德国天主教堂。随后,鲁西县委发布公告,揭露军阀的黑暗统治,将教堂的粮食分给贫苦农民。但后来在官府和军阀的联合镇压下,坡里暴动失败。12、高唐谷官屯暴动1928年4月下旬,中共鲁北特委在深入分析当前革命斗争形势的情况下,决定 利用聊城当前面临的有利时机,组织高唐谷官屯一带的红团夺取县城,建立谷官屯苏 维埃。但因为暴动日期被泄露,5月4日黎明,军阀和豪绅士匪联合起来包围了谷官 屯。鲁北特委领导人李春荣、金谷兰分路突围,但因敌众我寡,暴动最终失败。由中 共鲁北特委领导的高唐谷官屯暴动是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发生在山东境内较早的暴动。13、共同开辟鲁西北抗日根据地中共聊城市委党史研究室、聊城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著.聊城重要历史事件加.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380 页.中共聊城市委党史研究室、聊城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著.聊城重要历史事件加.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382 页.中共聊城市委党史研究室、聊城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著.聊城重要历史事件加.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427 页.10万方数据聊城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抗战初期,在聊城地方党组织的争取下,范筑先在鲁西北和共产党人团结合作,共同开辟和发展了鲁西北抗日的大好局面:他们共同建立抗日政权、发展壮大抗日武 装、恢复发展聊城当地的经济、加大抗日宣传的力度、组织起了一批群众团体,一时 之间,聊城的抗战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不只积极训练部队,加强聊城地区的军 事防御,还率领部队主动出城迎敌,先后和日伪军进行了近百次的战斗、战役。经过 他们一年多的共同努力,到1938年夏天,鲁西北境内基本上肃清了日伪军,政令达 可以30多个县,军事势力的范围更广,建立了广阔的鲁西北抗日根据地。14、马本斋转战鲁西北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马本斋在家乡河北献县组建了回民抗日教导队;1938 年5月,他率部参加八路军;1939年7月,马本斋担任冀中回民支队司令。1942年“五一”大扫荡之后,马本斋奉命率回民支队从冀中转战到冀鲁豫。1942年9月初,到达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回民聚居区一一莘县张鲁集。在鲁西北的抗日斗争中,马本 斋率领回民支队参加各种战斗一百多起,扩大了游击区。1944年2月7日,马本斋 积劳病逝。按照马本斋的遗嘱,他的遗体被安葬在了莘县张鲁集。15、日军实施“细菌战”1943年秋天,日军在山东卫河流域实施了代号为“华北方面军第十二军十八秋 鲁西作战”的细菌战。8月下旬,日军利用暴雨导致卫河水位大幅上涨的机会,向卫 河流域撒放了数量巨大的霍乱细菌,并分三路扒开卫河堤防,导致鲁西北地区被洪水 淹没,霍乱细菌随着河水流向鲁西北各地,霍乱开始在老百姓之间传播。9月中旬到 10月下旬,当霍乱发生时,3万多日军对疫区进行了三次“讨伐”,20多万无辜的 中国老百姓死于霍乱病菌。16、聊城解放1946年12月22日,晋冀鲁豫军区七中队开始向盘踞在聊城城内的国民党顽固 派王金祥部发动进攻。在人民军队的强大攻势面前,1946年12月31日,守城的国 民党敌军打开城门逃窜。1947年元旦拂晓,攻城部队开赴城内。至此,国民党反动 派在聊城的最后一个内战堡垒被除掉。17、支援刘邓大军作战1947年,中共中央根据解放战争第二年形势的变化,决定刘邓大军挺进中原,聊城市初中教研室.聊城历史Z.青岛:青岛出版社,2006,78页.11万方数据聊城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实施外线作战。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设在今阳谷县寿张镇沙河崖村。为协助和支援 晋冀鲁豫野战军顺利渡过黄河天险,沿河的干部群众加紧制造渡河船只,深挖船坞,筹运物资,整修道路,并成立了黄河航运大队。6月30日晚9点,渡河战役正式打 响。一艘艘船只在密集炮火的掩护下,从西起临濮集,东到张秋镇的一百五十多公里 的河段上强渡黄河。经过1日2夜的奋力拼搏,刘邓大军4个纵队十三万多人全部渡 过了黄河天险,粉碎了蒋介石的“黄河战略”神话。18、聊城“大跃进”1958年,聊城市寿张县提出了“发射”亩产万斤至几十万斤“卫星”的“计划”,聊城掀起了“学寿张,超寿张”的热潮,生产指标层层加码。聊城的“大跃进”形势 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1958年8月9日,毛泽东在济南听取了聊城地委第 一书记的工作汇报。8月27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 大产”作为题目,报道了聊城市寿张县“大跃进”的情况,外省、外地纷纷来人参观 学习。“大跃进”运动使聊城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了巨大损失,对农民的生产积 极性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第二节重要历史人物聊城出现过不少著名历史人物,比如:杰出军事家孙膑、唐初大将程咬金、北宋 名相王旦、抗日名将张自忠、著名学者傅斯年、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等,仅聊城 重要历史人物一书中就收录了出生在或在聊城活动过的重要历史人物107位,现结 合高中历史教材,选择部分重要历史人物介绍如下:1、孙膑杰出的军事家,战国时阿、邺之间人。孙膑在年轻的时候和庞涓一起跟随纵横家 创始人鬼谷子学习兵法。孙膑潜心读书,精研兵法,深受齐国大将田忌的器重。公元 前353年,孙膑采取“围魏救赵”之法在桂陵之战中大败魏军。公元前341年,孙膑 又采用“逐日减灶”之法在马陵之战中歼灭了 10万魏军,最后导致魏将庞涓兵败自 杀。马陵大捷之后,孙膑到甲山隐居,在这里他写成了著名的兵书孙膑兵法。2、鲁仲连战国末期荏平人,是齐桓公创建的稷下学宫后期的一位著名学者。他风流倜傥,12万方数据聊城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善于谋划,好持高节;常周游各国,为人释难解纷而又不屑计功,终生不仕,老死海 上。司马迁的史记专门为鲁仲连写了列传,还记述了“鲁仲连射书救聊城”的故 事。3、华歆三国时期的平原郡高唐县(今山东高唐)人,出生于东汉永寿三年(157年)。东汉末年,华歆被推举为孝廉,开始担任尚书郎;在汉献帝时,他担任豫章太守。当 时孙策已经开始占据江东地区,他以自己的政治才能受到孙策的重视。后来他又被征 召进入京城,担任尚书令。魏文帝时,他被任命为司徒。魏明帝登基即位之后,封华 歆为博阳侯。太和五年(231年),华歆因病去世。作为曹魏重臣,他始终做到廉洁 自奉,主张减少战争恢复农业生产,注重文化教育和以德治人。4、成无己北宋博州(今山东荏平县)人,我国最早注释伤寒论的医学家。张仲景的伤 寒论采用的是条文、札记的方式来撰写的,这本书整体的系统性不是很强,而且书 中对医学理论的阐述和解释也不是很多,这就导致普通的医生不容易掌握这本书的内 容。因此,成无己对这本书进行了注释。在注释的过程中,成无己重点对每一种病症 和症候的病理、病因、病变等情况进行了理论性的阐释。他还从理论上对伤寒论 中的处方药进行了阐述和解释,并将处方用药及其所治疗的疾病紧密联系起来,从而 使伤寒论一书的理论水平明显提高,促进了中医理论的系统化。5、傅以渐清代东昌府聊城县人,知名学者、史学家。他小的时候家境贫寒,聪颖好学。1646 年,傅以渐以进土一甲第一名夺魁,成为清朝开国后第一位状元。顺治年间,他官至 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傅以渐为官,以清正廉洁、勤政为民著称,深受顺治帝器 重,凡有军政要务,都和他商量。傅以渐治学严谨,学识广博,精通经史,工于诗文,世评论他说“道德文章实为一时之冠。他除奉旨修明史、清太宗实录、易经通注外,还奉旨总编了通鉴全书。在家养病期间,他主持编撰了聊城 县志。6、范筑先中共聊城市委党史研究室、聊城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著.聊城重要历史人物加.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543 页.聊城市初中教研室.聊城历史Z.青岛:青岛出版社,2006,43页.13万方数据聊城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山东馆陶人,1882年12月30日出生。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范筑先在共 产党员姚第鸿、张维翰等的争取下决心与鲁西北共存亡。n月19日,范筑先向全国 发出通电,表示“誓率我游击健儿和武装民众与倭奴相周旋。成败利钝,在所不计,鞠躬尽瘁,亦所不辞”。范筑先发表的这封通电,使全国上下为之震动,同时它也 极大地增强了鲁西北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战决心和信心。1938年H月中旬,日军兵分 三路大举进攻鲁西北,他们的主要目标就是聊城。n月15日,日军用大炮猛烈轰击 打开了聊城的东门,大量日军涌入城内,随后在激烈的巷战中范筑先受伤,转移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