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南京新城大厦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分析与设计.pdf

上传人:fus****123 文档编号:51144 上传时间:2021-06-0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67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新城大厦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分析与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南京新城大厦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分析与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 0卷第 1 1 期 2 0 1 3年 1 1 月 建筑技术开发 Bu d i l d i n g Te c h n i q u e De v e l o p me n t Vo 1 40 No 1 1 NO V 2 0l 3 南京新城大厦超 长 混凝 土 结构 温度应 力 分 析 与设 计 张磊赵苏北 ( 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南京 2 1 0 0 0 5 ) 【 摘 要】 结合南京新城大厦工程 , 利用有限元软件对超长混凝土结构收缩和温差引起的内力进行模拟 , 得出了温降作 用下结构内部温度应力的大小及其分布规律 , 对超长结构的温度作用进行了探讨 , 并提出无粘结预应力钢筋 抵抗温度应力的方法以及施工设计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 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 关键词】 超长混凝土结构; 温度应力 ; 无粘结预应力; 后浇带 【 中图分类号】 T U 3 1 8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1 5 2 3 x( 2 O 1 3 ) 1 1 - 0 0 1 1 - 0 5 TEM P ERATURE S TRES S ANALYS I S AND DES I GN ON OVER LONG CoNCRETE S TRUCTURE oF NANJ I NG XI NGCHENG BUI LDI NG 【 K e y w o r d s Z h a n g L e i Z h a o S u - b e i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p r o j e c t o f n a n j i n g x i n g c h e n g b u i l d i n g , T h e t e mp e r a t u r e s t r e s s w a s a n a l y z e d w i t h fi n i t e e l e me n t a n a l y s i s me t h o d , a n d t h e r u l e s o f t h e t h e r ma l s t r e s s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w e r e g i v e n T h e t h e rm a l s t r e s s o f o v e r l o n g c o n c r e t e s t r u c t u r e wa s a p p r o a c h e d A d e s i g n me t h o d a b o u t t e mp e r a t u r e s t r e s s o f u n b o n d e d p r e s t r e s s wa s u s e d ,t h e m e t h o d o f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d e s i g n w a s g i v e n A l l o f t h e s e c a n o f f e r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s i mi l a r p r o j e c t o v e r l o n g c o n c r e t e s t ruc t u r e ;t e mp e r a t u r e s t r e s s ;u n b o n d e d p r e s t r e s s ;p o s t c a s t s t r i p 1 工程概况 新城大厦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以东, 牡 丹江街以南的河西新城中心区商务中心, 行政广场 向西与 奥体 中心一 文化馆 区一 滨江风光带 遥遥相 对。本次设计的二期工程位于一期工程的西北侧 , 由A B C D四座空中相连 的办公塔楼和沿南西北 3 侧 环绕塔楼的二层高的企业办事服务中心大楼组成。 见 图 1 。 本工程裙房部分为企业办事服务中心, 大楼高2 层 , 1 、 2 层高4 5 I n , 地下两层 , 地下 1 层层高为5 4 In, 地下 2 层层高 为4 8 In。地下 2 层为平 、 战结 合的人 防地下室, 人防设防等级为6 级。 本工程 场地地震设防烈度为 7度 , 设计 基本地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8 1 5 作者简介 : 张磊( 1 9 8 0 一 ) , 男, 毕业于东南大学土木学院, 工学硕士, _I程师, 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 现从事建筑结构设 计。 震加速度为0 1 0 g, 建筑场地类别为I I I 类, 设计地震 分组为第 1 组 , 建筑的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为丙类 。 建筑场地基本风压为0 4 5 k N m ( 按 1 0 0 年重现期考 虑) 。 图1 新城大厦效果 2屋面结构体系 屋面结构采用梁板结构体系, 结构布置( 如图2 所示) 主梁主要截面尺寸5 0 0 m m8 0 0 m m, 次梁主 第 1 l期 张磊 , 等 : 南京新城大厦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分析与设计 第 4 0 卷 要截面尺寸 为 3 0 0 m m X 7 0 0 mm, 结构板厚 1 5 0 m m, 向不设缝最大计算长度为2 1 0 i n , Y向不设缝最大 计算长度为 1 6 0 m 。本工程结构平面尺寸在两个方 向均远超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 G B 5 0 0 1 0 2 0 0 2 ) 中框架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 5 5 m要求, 属超长结构 , 本文 主要对裙房 屋面超长结构 的温度应力进行分 析。 图2 屋面结构及后浇带布置 3 屋面结构温度应力分析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 混凝土裂缝主要是由混凝 土自身收缩和坏境温度变化引起的收缩两部分所产 生的。在超长混凝土结构设计时 , 最有效的方法是 通过对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加预应力来抵消这两部分 的拉应力 , 确保结构不产生有害裂缝。因此需对混 凝土收缩和温度所产生的应力进行分析 , 才能确定 预应力筋的数量和布置。 3 1 结构收缩 当量温差分析 收缩是混凝土结构固有属性 , 也是引起混凝土 开裂的主要原因之一。决定混凝土收缩应力大小的 主要因素有水泥品种 , 骨料级配 , 水灰 比, 养护时间, 使用环境等“ 。一般混凝土浇筑后 1 0 3 0 d 内完成收 缩 占总 收缩 量 的 1 5 3 0 , 9 0 d一 般完 成 6 0 8 0 , 1 年后完成9 5 左右。 工程设计 中 , 收缩当量温差是将结构 收缩产生 的变形进行等效, 换算所得温差 , 按下式计算: A T= l ( , t ) 一 ( , t ) l 式 中 : ( , t 。 ) 为 混 凝 土 最 终 收 缩 应 变 ; ( t , t ) 为混凝土在 t 时期内应变; t 为混凝土龄 期; 沩收缩开始龄期 , 假定为3 d ; 为混凝土线膨 胀系数 , 取 1 0 1 0 - 因后浇带在两侧混凝土浇筑完成6 0 d 后浇筑, 参考文献 3 附录F的计算公式 , 结合文献4 的计算 结果 , 取 占 ( 6 0 , 3 ) 9 7 4 81 0 , 巩 ( , 3 ) 3 4 0 3 8 1 0 一 , 得 =( 3 4 0 3 8 9 7 4 8 ) X 1 0 6 1 01 0 一 1 2 2 4 。 3 2 结构计算温差分析 温度下降会引起混凝土收缩 , 混凝土中温度应 力的大小取决于温差。本工程设计计算时可仅考虑 使用期间的温度作用。结构使用期间的计算温差 按下式计算 : AT K = 一T o , A T k = 一T o 式 中: 为结构最高平均温度 ; T o 为结构最低平均 温度; 删 为结构最低平均温度, 为结构最高初 始平均温度。 室外空气 温度 夏季取 5 0 年一遇最高 日平均温 度 , 冬季取 5 O 年一遇最低热 日平均温度。 按南京气象局提供的数据资料 , ,= 3 7 , T = 一 6 。考 虑 覆 土 及 建 筑 保 温 影 响 , 取 = 2 9 ,T s = 一 4 , 在混凝土浇筑时, 要求后浇带封闭 期问日均气温为 = 1 0 。在升温时期, 混凝土自 身 膨胀, 对构件内力产生压应力, 不会产生收缩裂缝, 因此在裂缝控制分析时只考虑在降温情况下的温 差 。贝 0 A i r k = 一T o =41 0=一 6 。 3 3 考虑混凝土徐 变的综合温差 混凝土结构一般是带裂缝工作的, 混凝土的徐 变对温度收缩应力起到松弛效应 , 在很 大程度上可 以降低结构弹性温度应力, 所以采用弹性方法分析 超长结构时可考虑这些有利因素作用 , 可以考虑对 综合温差进行折减 , 综合温差由收缩当量温差和结 构计算温差两部分组成。 按下式计算 : T s T 。 : n A T 工程设计中考虑徐变通常简化为按弹性计算的 温差应力乘以松弛系数。由于结构遭受的年温差及 温度收缩都是在相当长的时段中进行的, 需考虑徐 变引起的应力松弛会大幅度降低弹性应力1 1。则 : A T , = R ( t , t 。 ) o 式中R ( t , t 。 ) 为混凝土徐变松弛系数。按文献 6 考虑配筋率影响的公式计算: R ( t , t 0 ) = 1 1 1 + x ( t , t 0 ) ( , t 0 ) 其中: t o 为加载时混凝土龄期, 取7 d ; x ( t , t 。 ) 为 混凝土老化系数; ( t ) 为徐变系数, 参考文献 3 附录F 的徐变系数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得 R ( , 7 ) 一 0 3 5 , 则 最 终 等 效 综 合 温 差 : 如= R ( t , t 。 ) ( A T + A T ) = 0 3 5 ( 6 + 2 4 ) = 1 0 3 4 温度荷载作用效应组合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 G B 5 0 0 0 9 2 0 1 2 ) 规定温 度荷载作用的分项系数为1 2 , 温度作用效应的组合 值系数取 0 6 , 频遇值系数取 0 5 , 准永久值系数取 第 1 1期 张磊, 等: 南京新城大厦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分析与设计 第 4 0卷 力增大差别不大, 对于8 0 0 m m X 8 0 0 m m柱, 边柱普 遍增加 5 1 5 , 中柱普 遍增 加 1 5 2 5 。对 于 8 0 0 m m X 1 5 0 0 m m柱, 边柱普遍增加 1 0 2 0 , 中 柱普遍增加 2 0 3 0 。可见温度荷载对柱 内力计 算结果影响显著, 考虑到我国规范尚未有柱荷载作 用效应是否需考虑温度荷载作用未有明确规定, 本 工程为安全起见 , 对框架柱配筋计算按照温度荷 载 占总荷载作用效应贡献对计算结果放大。 表 1 温度荷载作用下柱 内里结果 降温工况 升温工况 框架柱 ( m m x m m) 剪力 弯矩 剪力 弯矩 MAX k N M A ) 【, ( k N m) MAX k N M A ( k N m) 8 0 0 X 8 0 0 ( 中柱1 1 2 0 4 3 0 - 9 5 - 4 9 0 8 0 0 x 8 0 0 ( 边柱1 2 9 0 7 6 0 3 1 0 - 8 4 0 8 0 0 x 1 5 0 0 ( 中柱) 6 1 0 1 1 6 0 - 6 0 0 1 1 0 O 8 0 01 5 0 0 ( 边柱) 1 8 5 0 2 l 5 O - 2 0 5 0 1 9 5 0 7 设计需考虑的其它问题 7 1 后浇带的设置 后浇带能有效释放混凝土早期收缩应力与温度 应力。本工程在 向共设 置 3 道后浇带 , 间距为 3 0 5 0 m, Y向共设置 2 道后浇带 , 间距 为 3 0 5 0 m, 在楼盖中部大跨梁部位有粘结预应力筋替代无粘结 预应力筋 , 在大跨梁周边设计一圈环形后浇带。后 浇带混凝土的施工应在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6 0 d 后 进行 , 强度 比两侧混凝土高一级 , 屋面结构采用补偿 性收缩混凝土, 内掺聚丙烯纤维, 其限制膨胀率不小 于 0 0 2 , 后浇带不小于 0 0 2 5 。后浇带范围内梁 纵筋不断 , 板钢筋断开搭接 , 搭接长度为 4 5 d 。后浇 带具体位置如图2 平面图中所示。 7 2 超长预应力筋摩擦损失的解决 板 中抗温度预应力筋大多为直线布置 , 预应力 筋 与弯 曲孔道之间的摩擦效应 可以忽略不计 , 但是 由于预应力筋大多很长, 由孑 L 道局部偏摆使预应力 筋 刮碰孑 L 道引起 的预应力损失较大。1 0 0 m直线布 置的预应力筋若一端张拉, 其摩擦损失将达到3 0 , 显然在施工优化设计时应采取合理措施降低预应力 损失 。 通常的做法是对预应力筋分段张拉, 具体做法 大体有三种: 1 ) 在一定长度内, 留设后浇带, 将楼板分段, 以 满足预应力张拉的工艺要求 。一般两端张拉控制在 5 0 6 0 m, 一端张拉控制在2 5 3 5 m 。张拉过程中, 先完成两端张拉 区段的张拉工作 。在后浇带处 , 通 过连接器将不同区段的预应力筋连接在一起。待后 1 4 浇带混凝土浇筑且达到张拉强度后 , 再完成未张拉 预应力筋的张拉工作。 2 ) 方法2 预应力筋分段与方法 1 相同, 但是在后 浇带处不通过连接器连接 , 而是通过一根短预应力 筋搭接。张拉过程中, 先张拉各段预应力筋, 待后浇 带混凝土浇筑并达到张拉强度后, 再张拉搭接筋。 3 ) 方法 3 与前两种方法预应力筋在后浇带处断 开不同 , 此法板 中预应力筋在后浇带附近梁后板面 上留槽张拉 , 连接的方式为交错搭接 。此时 , 未穿过 后浇带的预应力筋可先张拉 , 而穿过后浇带混凝土 的预应力筋待后浇带混凝土达到张拉强度后张拉。 以上三种方法 中, 方法 1 和方法 2 在后浇带浇注 前即可张拉 , 有利于防止后浇带之间混凝土板产生 收缩裂缝, 但是这两种方法施工麻烦, 需要进行多次 张拉。本工程采用第三种方法, ( 具体做法如图6 所 示 ) 既 可省去连接器或搭接筋 , 又减少 了张拉工作 量 。 图6 后浇带两侧板 面留槽 张拉不意 7 3 预应力筋在洞 口处的布置方法 当预应力筋遇到孔洞无法穿过时, 若全部在洞 口处截断, 则必然会在预应力筋截断处产生应力突 变, 从而在与预应力筋垂直方向产生裂缝。为了防 止此类裂缝的产生, 本工程采用了如下构造措施: 1 ) 板 中预应力筋被洞 口阻断时 , 预应力筋应尽 可能在洞口两侧绕过洞口铺设。此时, 预应力筋至 洞口的距离不宜小于 1 5 0 m m, 水平偏移的曲率半径 不宜小于6 5 m。 2 ) 当遇到较大的洞 口, 预应力筋无法全部绕过 时, 应将预应力筋在洞 口处截断。 具体做法如图7 所示。 图7 温度筋洞口处布置做法 ( 下转第 1 7页) 第 4 0卷 符川, 等: 调谐液柱阻尼器的阻尼性能研究 第 1 1期 5 数值计算 某 4 7 层建筑高度为 1 9 9 m, 平面尺寸为 6 5 m x 6 5 m, 结构质量为4 1 7 8 8 t , 前三个频率为0 0 9 9 6 、 0 2 2 4 7和 0 3 6 2 9 H z 。把该 结构看 成 单 自由度 体 系 , 在顶层设置一 2 2 0 t 调谐 液柱阻尼器 , 该 阻尼器 = 3 0 。 ,A B = 3 , 当线性阻尼比 为0 0 8 时液体 最大位移为 5 4 4 m, 结构的最大位移为2 5 7 m, 见表 1 。如果把 T L C D的运动方程用非线性阻尼表 示 , 那水头损失系数 8 :3 4 U 为 0 0 3 4 6 m 。 该结构在 E 1 一 C e n tr o 波作用下通过S i m u l i n k仿真得 到: 考虑非线性阻尼振动控制 的效果 比考虑线性阻 尼要好。 表 1 带有一2 2 0 t T L C D的单自由度体系在E 1 一 C e n t r o 波作用下结构响应 。 考虑线性与非线性阻尼 R MS 响应 峰值 结构 T L C D 结构 T L C D 位移 加速度 位 移 加速度 位移 加速度 位移 加速度 , m ( m s ) , m ( m s ) m ( m s ) m ( ri d s ) = 8 0 8 7 O _ 3 2 23 4 0 - 8 8 25 7 O 9 2 5 4 4 2 1 8 占 _0 0 3 46m O 8 l O 2 9 26 5 0 9 9 2 , 4 3 O 8 7 5 1 8 2 1 4 6 结论 通过 以上分析 ,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1 ) 液体在u型水柱中的运动阻尼是非线性的, 通 过能量等效原则, 得到等价线性阻尼比。 2 1 通过 S i m u l i n k 仿真对两者阻尼进行 比较 , 得出 带有非线性阻尼的T L C D高层建筑的减震效果略优 于带有等价线性阻尼的T L C D 。 参 考 文 献 1 1 S a k a i F , T a k a e d a S , T a ma k i T T u n e d l i q u i d c o l u mn d a mp e r -n e w t y p e d e v i c e f o r s u p p r e s s i o n o f b u i l d i n g v i b r a t i o n P r o e I n t Co n f o n H i g h r i s e B u i l d i n g s , N a n j i n g , C h i n a , 1 9 8 9 , 9 2 6 9 3 1 2 】 Z i e g l e r F Me c h a n i c s o f S o l i d s a n d F l u i d s C O l T R e p r 2 n d e d S p n n g e r , Ne w Yo r k , 1 9 9 8 【 3 】MA T L AB ,U s e r G u i d e ,C o n t r o l T o o l b o x Ma t h Wo r k s I n c ,V e r s i o n 6 5 1 , 2 0 0 2 4 S o n g T Y , R e i n h o m AM T u n e d m a s s d a mp e r a c t i v e ma s s d a mp e r f e a s i b i l i t y s t u d y for a t a l l f l e x i b l e b u i l d i n g NC EER EERC s h o r t c o u r s e o n pa s s i v e e n e r g y di s s i p a t i o n , Ne w Yo r k ,1 9 9 6 ( 上接第 1 4页) 7 4其他构造措施及施工要 求 由于本工程不设缝 长度 向达 到 2 1 0 m, Y向 达到 1 6 0 m, 远远超过混凝土规范容许要求。因此在 设计 中对楼板 非预应力钢筋进行 了加强 , 采用 了细 而密的钢筋6 1 0 1 5 0 钢筋双层双向布置。对靠近剪 力墙端部及角部等应力集中部位配置附加通常钢筋 进行局部加强, 加强梁上部纵筋及腰筋, 提高由于预 应力引起楼板变形使梁侧向产生的侧向受弯承载 力, 加强屋面保温隔热措施, 采用高性能保温材料和 室外局部覆 土 , 减小温度梯度效应 。除以上构造措 施外 , 施工时进行原材料和水灰比控制, 增加混凝土 浇捣次数 , 加强施工阶段混凝土养护 , 减少混凝土施 工阶段裂缝。 8 结论 无粘结预应力技术解决超长结构的温度应力问 题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运用, 本文结合工程实践 取得了几点经验, 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1 ) 超长混凝土结构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方法来抵 抗混凝土收缩和温差下降产生的拉应力, 控制正常 使用极限状态下的裂缝发展, 具有很好的效果。 2 ) 由于影响因素很多, 精确计算构件的季节温 差有一定 难度 , 在设计 中一般根据经验确定季节温 差, 基本上可以满足计算精度的要求。若要获得温 差的准确值, 需要进行现场测试。 3 ) 可通过控制混凝土浇捣时环境温度来降低温 差效应的影响, 有效减小混凝土的开裂。 4 ) 为了减少超长混凝土板 中混凝土的早期收缩 应力 , 合理的设置后浇带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5 ) 在施工优化设计中, 分段张拉的预应力筋如 何连接 、 洞口处预应力筋如何布置是经常遇到的问 题 , 本工程所采用的方法在实践 中被证 明是行之有 效 的。 参考文献 1 王铁梦 工程结构裂缝控制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 9 9 7 2 1 DG J 0 8 6 9 2 0 0 7 , 预应 力混凝 土结 构设计 规程【 s 】 上海 : 上海 市建 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 , 2 0 0 7 3 】 J T G D 6 2 - 2 0 0 4, 公路 钢筋混 凝 土及预应 力 混凝土 桥涵设 计规 范 S 】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 0 0 4 4 】 彭英 , 柯叶君 , 陈威文 , 等 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差收缩效应分析及 工程实践I J 】 建筑结构, 2 0 1 0 ,4 0 ( 1 O ) : 8 6 - 9 0 【 5 G B 5 0 0 0 9 2 0 1 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 1 张玉明 超长混凝土框架结构控制研究f D 1 南京: 东南大学, 2 0 0 6 1 7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建筑设计/结构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