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0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doc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10695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0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0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0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0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0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在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本题共45分)1(3分)空气中化学性质最活泼的是()A氧气B氮气C水蒸气D稀有气体2(3分)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符合事实的是()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盖后瓶口形成白烟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3(3分)元素观和微粒观是化学核心观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B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由同种元素形成的C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一定不变D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等4(3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

2、培养实验能力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读液体体积C闻气体气味D稀释浓硫酸5(3分)2020年2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土李兰娟的研究团队发现:达芦那韦(化学式:C27H37N3O7S)能显著抑制新冠肺炎病毒复制。下列关于达芦那韦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无机化合物BC、H元素的质量比为27:37C由C、H、N、O、S五种元素组成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6(3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表示高温下一定质量的碳与足量的二氧化碳反应B表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C表示电解水生成氢气与氧气的质量关系D表示分别向等质量足量的铁粉、锌粉中加入一定量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

3、酸7(3分)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可以将零散知识结构化、系统化,下列知识归纳都正确的一组是()A、物质类型与组成B、化学与生活纯碱、烧碱都是碱干冰、可燃冰都是冰煤、石油、天然气都含有碳元素食物腐烂是缓慢氧化冰箱中放入活性炭可消除异味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清洗餐具油污C、物质与使用D、化学与健康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都要验纯生活中常用肥皂水软化硬水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碱性)混用人体缺维生素A易患坏血病儿童缺锌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霉变花生含黄曲霉素能强致癌AABBCCDD8(3分)如图是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金属元素B的微粒符号是Al3+C属于阳离子D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

4、周期9(3分)分类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如图可表示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关系,若整个大圆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中属于Z范围的是()A臭氧B小苏打C生石灰D酒精10(3分)甲、乙、丙是三种常见物质。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无色气体。点燃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丙点燃也能生成乙,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A甲是一种化合物B乙是一氧化碳C丙是一氧化碳D丙是二氧化碳二、填空题(本题共30分)11(5分)用化学用语空填空。(1)4个铁原子 ;(2)3个氮分子 ;(3)2个氢氧根离子 ;(4)碳铵 ;(5)标出二氧化锰中锰的化合价 。12(9分)手推车是超市购物的常用工具,请按要

5、求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标示的手推车各部件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2)车篮一般用铝合金而不用纯铝制造的原因是 ;(3)生铁支架在春夏之季更易生锈的原因是 ;(4)工业上常用赤铁矿冶炼生铁,其化学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同);生铁制品不能与波尔多液长期接触的原因是 ,基本反应类型是 。13(5分)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温度为0时溶解度A B(填“”“”或“”);(2)温度变化对A、B溶解度影响较大的是 (填“A”或“B”);(3)若将A从A、B的混合溶液中析出,宜采用的方法是 ;(4)40时B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

6、分数为 (精确至0.1%),若将50时80g 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析出A的质量是 。14(4分)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远处就能闻到栀子花香体现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2)炒菜时油锅起火可采取的措施是 ;(3)生活中使用洗发剂后需用护发剂的化学原理是 ;(4)实验室配制酚酞溶液常选用酒精作溶剂而不选用水的原因可能是 。15(3分)2400时水能分解,其微观过程可用如图示意图表示,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水分解过程示意图排列的正确顺序是 (填标号);(2)2400时水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3)2400时水分解的客观事实说明 (填数字序号)。通常情况下水的性

7、质稳定水是一种元素化学变化需要一定条件16(4分)如图所示,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酸、碱、盐,“一”相连的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已知,C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若A为H2SO4,则A与B的反应可能有多个,请任选一个,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2)若A为碱,则D的物质类别可能为 ,C与D的反应也可能有多个,请任选一个,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20分)17(7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仪器的名称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反应

8、的化学方程式为 ;(3)装置A的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的作用是 ,选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 (填化学式);(4)用装置E收集的气体一定含有的杂质是 ,除去CO2中含有的该杂质可选用的物质是 。18(3分)实验室有氢氧化钠、氯化钠两瓶无色溶液,请设计实验鉴别(写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9(10分)同学们对“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进行实验探究。请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探究目的】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探究思路】(1)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 ,观察到的可以作为判断依据的宏观实验现象有 ;(2)CO2溶于水无明显现象, (填“能”或“不

9、能”)用观察的方法判断是否发生反应;(3)“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间是否反应的实验设计依据是: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性质差异。【提出猜想】猜想一:二氧化碳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猜想二: 。【实验设计】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设计如下实验:序号实验设计向第一朵纸花喷稀醋酸?将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将第四朵纸花喷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1)“实验设计”中的稀醋酸还可用 (填物质名称)代替;(2)“实验设计”的具体内容是 ;(3)“实验设计”的目的是 。【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实验探究。【实验结论】猜想二成立,支持猜想二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反思交流】(1)实验探究“

10、无明显实验现象时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核心思路有 (填字母序号);A设计对比实验B控制实验条件C获取事实证据D逻辑推理判断(2)将稀盐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明显实验现象,判断两者混合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具体方法是 (任写1条)。四、计算题(本题共5分)20(5分)向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使氢氧化钙全部转化为碳酸钙沉淀,得到的沉淀质量为1.00g。计算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至0.01g)。2020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在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本题共45分)1(3分)【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各成分的化

11、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故选项正确。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错误。C、水蒸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错误。D、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各成分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3分)【分析】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铁丝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的瓶塞,

12、瓶口出现白雾,而不是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剧烈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3(3分)【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B根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C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来分析;D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来分析。【解答】解:A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选项说法正确;B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例如水

13、分子和氖原子质子数都是10,但不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C由化学变化的实质可知,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一定不变,选项说法正确;D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等,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4(3分)【分析】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B、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

14、查、两禁、一不可”,灯帽应正放,可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5(3分)【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

15、来分析;C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解答】解:A达芦那韦(化学式:C27H37N3O7S)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选项说法错误;B达芦那韦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227):(137)324:37,选项说法错误;C由化学式可知,达芦那韦由C、H、N、O、S五种元素组成,选项说法正确;D达芦那韦中,碳、氢、氮、氧、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227):(137):(143):(167):32324:37:42:112:32,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

16、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3分)【分析】根据具体的化学反应与图象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高温下一定质量的碳与足量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则最终固体的质量会变为0,说法正确;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pH不会小于、等于7,说法错误;C、电解水生成氢气与氧气的质量关系是1:8,体积比为2:1,说法错误;D、分别向等质量足量的铁粉、锌粉中加入一定量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则盐酸全部参加反应,产生的氢气的质量最终会相等,不会是铁产生氢气的质量大于锌产生氢气的质量,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与图象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7(

17、3分)【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以及分类来分析;B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C根据物质的性质与使用来分析;D根据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解答】解: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金属阳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而不是碱;冰是固态的水,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二者都不是冰,说法错误,不合题意;B食物腐烂是缓慢氧化;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冰箱中放入活性炭可消除异味;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清洗餐具油污,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检验硬水与软水,常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说法错误,不合题意;D人体缺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说法错误,不合题意。故选

18、:B。【点评】此题型常因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多为重要的考试所青睐。处理时可以使用排除法以加快解题速度,如要选正确的,那就在每组中找出一个明显错误的归纳,反之则反。8(3分)【分析】A、根据核内质子数确定元素的种类,进而确定元素的分类。B、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进行分析判断。C、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D、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9、13,分别是氟元素和铝元素,分别属于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

19、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符号是Al3+,故选项说法正确。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D、是原子失去3个电子得到的,其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原子的核外有2个电子层,分别位于第三、第二周期,不位于同一周期,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9(3分)【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20、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名,属于氧化物。【解答】解:A、臭氧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B、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名,属于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C、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D、酒精属于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0(3分)甲、乙、丙是三种常见物质。甲为黑色固体,乙

21、、丙为无色气体。点燃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丙点燃也能生成乙,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A甲是一种化合物B乙是一氧化碳C丙是一氧化碳D丙是二氧化碳【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选项给定的物质名称,进行逻辑推断,选择正确选项。【解答】解:甲为黑色固体,常见为碳、氧化铜、四氧化三铁,乙和丙为无色气体,而甲可以点燃,则氧化铜和四氧化三铁被排除,因为两者无法点燃,所以甲为碳,碳与氧气反应既可以生成一氧化碳,又可以生成二氧化碳,而一氧化碳又可以点燃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可知甲为碳,乙为二氧化碳,丙为一氧化碳,故选C。故选:C。【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二、填空题(本

22、题共30分)11(5分)【分析】(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4)碳铵中铵根显+1价,碳酸氢根显1价,进行分析解答。(5)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解答】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

23、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4个铁原子表示为:4Fe。(2)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三个氧分子可表示为:3N2。(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2OH。(4)碳铵中铵根显+1价,碳酸氢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NH4HCO3。(5)二氧化锰中锰的化合价显+4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二氧化锰

24、中锰的化合价显+4价可表示为:O2。故答案为:(1)4Fe;(2)3N2;(3)2OH;(4)NH4HCO3;(5)O2。【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2(9分)【分析】(1)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2)根据合金的性质来分析;(3)根据铁锈蚀的条件来分析;(4)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来分析。【解答】解:(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所以铝合金和生铁属于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所以塑料和橡胶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填:

25、铝合金、生铁;塑料、橡胶;(2)铝合金与纯铝相比,铝合金硬度大,更耐腐蚀、机械性能好,所以车篮一般用铝合金而不用纯铝制造;故填:铝合金硬度大(或更耐腐蚀或机械性能好)(任答一点,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铁与氧气和水共存时会发生锈蚀,春夏之季空气更潮湿,所以生铁支架在春夏之季更易生锈;故填:春夏之季空气更潮湿;(4)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铁比铜活泼,所以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

26、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填:Fe2O3+3CO2Fe+3CO2;Fe+CuSO4Cu+FeSO4;置换反应。【点评】本题考查了材料的分类、合金的特点、铁的冶炼与锈蚀,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度不大。13(5分)【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B大;(1)溶解度大小的比较;(2)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B大;(3)溶液结晶的方法;(4)有关的计算要准确。【解答】解:(1)温度为0时,溶解度A小于B;(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温度变化对A、B溶解度影响较大的是A;(3

27、)若将A从A、B的混合溶液中析出,宜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4)40时B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50时,A的溶解度是60g,因此80gA的饱和溶液中有30g溶质,50g水;若将50时80g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40时,A的饱和溶液中有20g溶质,50g水,因此析出A的质量30g20g10g;故答案为:28.6%;10g。【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4(4分)【分析】(1)闻到气味,可用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进行分析解释。(2)根据灭

28、火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弱酸性有益于头发的健康,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酚酞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性,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远处就能闻到栀子花香,是因为栀子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栀子花香。(2)炒菜时油锅起火,可用锅盖盖火,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也可以迅速加入青菜,利用的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3)弱酸性有益于头发的健康,生活中使用洗发剂后需用护发剂,是因为发生了中和反应,洗发剂的pH略大于7,护发剂的pH略小于7,后使用护发剂,能使头发显弱酸性。(4)实验

29、室配制酚酞溶液常选用酒精作溶剂而不选用水,可能是因为酚酞易溶于酒精,或酚酞在酒精中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等。故答案为:(1)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2)用锅盖盖灭(或迅速加入青菜等);(3)中和反应(或酸碱中和等);(4)酚酞易溶于酒精(酚酞在酒精中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等)。【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应用、灭火的原理、分子的基本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3分)【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来分析;(2)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来分析;(3)根据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组成与反应的过程来分析。【解答】解:(1)由化学变化的实质可知,水分解的过程为: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每两个氢原

30、子构成的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故填:cab;(2)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2400时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故填:2H2O2H2+O2;(3)通常情况下水的性质稳定,温度达到2400时才会分解,选项说法正确;水是一种物质,而不是一种元素,选项说法错误;通常情况下水的性质稳定,温度达到2400时才会分解,说明化学变化需要一定条件,选项说法正确。故填:。【点评】此题是对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问题的考查,根据分子构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16(4分)【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可知C为碳酸钠,然后根据酸碱盐

31、的分离判断其他物质名称,满足逻辑框图关系。【解答】解:(1)由题目信息,C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推出C为碳酸钠,而题目此时给出A为硫酸,剩余B、D属于酸、碱、盐中的一种,A硫酸可与B反应,而B又可与C碳酸钠反应,说明B可与酸和盐反应,因此B为碱满足此要求,或者根据硫酸根、碳酸根可与钡离子、钙离子反应生成沉淀,推断B为含有钡或钙离子的可溶性盐或碱,此处选择B为氢氧化钡,氢氧化钡可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又可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满足上述逻辑框图,所以A为硫酸与B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沉淀符号;故答案为:H2SO4+Ba(O

32、H)2BaSO4+2H2O。(2)此时C仍为碳酸钠,A为碱,与D可以反应,D可与C盐反应,则D可以为酸,也可以为盐,满足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或者水即可,D为酸,与A发生酸碱中和反应,D酸可与C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盐和水,则D为稀硫酸,满足逻辑框图关系,另外D为盐,可与氢氧根离子形成沉淀,又可与碳酸根形成沉淀,则满足要求可以为镁离子,因此D可以为氯化镁,因此任选D为硫酸,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为H2SO4+Na2CO3Na2SO4+H2O+CO2;故答案为:H2SO4+Na2CO3Na2SO4+H2O+CO2。【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

33、知识进行解答。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20分)17(7分)【分析】(1)考查实验室常用仪器名称;(2)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密度与水中溶解度选择收集装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3)根据固体的物理状态回答此题;根据装置特点选择反应物;(4)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特点回答此题;根据浓硫酸吸水性和气体性质回答此题。【解答】解:(1)为盛取液体的水槽;故答案为:水槽。(2)反应物为大理石和稀盐酸,为固液混合物,选择B为发生装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选用向上排空法收集,能溶于水,不能选用排水法收集,所以收集装置为C;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

34、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答案为:BC;CaCO3+2HClCaCl2+H2O+CO2。(3)棉花可以过滤细粉末,避免气体中混入粉末,进气导管,造成堵塞;A为固体加热装置,且带有棉花,符合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特点;故答案为: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KMnO4。(4)排水法收集气体容易混入水蒸气,二氧化碳混入水蒸气,可以通过浓硫酸吸收水蒸气,且二氧化碳不与浓硫酸反应,达到去除杂质的目的;故答案为:水蒸气;浓硫酸。【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18 (3分)【分析】鉴别

35、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解答】解:氢氧化钠、氯化钠两种无色溶液分别显碱性、酸性,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向其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一支试管中溶液变红色,另一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变红色的原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不变色的原溶液是氯化钠溶液。(合理即可,或取少量溶液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或pH试纸、可溶性铁盐、亚铁盐、铜盐、镁盐、铝盐、银盐等,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对应的正确实验结论也可)。故答案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向其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一支试管中溶液变红色,另一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36、 变红色的原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不变色的原溶液是氯化钠溶液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19(10分)【分析】【探究思路】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否生成新物质,观察到的可以作为判断依据的宏观实验现象有生成沉淀、气体、颜色变化等。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实验设计】显酸性溶液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实验结论】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反思交流】实验探究“无明显实验现象时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核心思路有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实验条件、获取事实证据、逻辑推理判断。稀盐酸和氢氧化

37、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解答】解:【探究思路】(1)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否生成新物质,观察到的可以作为判断依据的宏观实验现象有生成沉淀、气体、颜色变化等。故填:是否生成新物质;生成沉淀、气体、颜色变化等。(2)CO2溶于水无明显现象,不能用观察的方法判断是否发生反应。故填:不能。(3)【提出猜想】猜想一:二氧化碳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猜想二: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故填: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实验设计】(1)“实验设计”中的稀醋酸还可用稀硫酸代替。故填:稀硫酸。(2)“实验设计”的具体内容是向第二朵纸花喷蒸馏水,检验水能否使纸花变色。故填:向第二朵纸花喷蒸馏水。(3)“实验设

38、计”的目的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能使纸花变色。故填: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能使纸花变色。【实验结论】猜想二成立,支持猜想二成立的实验现象是中纸花不变色,说明水、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纸花变色,中纸花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物质能使纸花变色。故填:中纸花不变色,中纸花变红色。【反思交流】(1)实验探究“无明显实验现象时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核心思路有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实验条件、获取事实证据、逻辑推理判断。故填:ABCD。(2)将稀盐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明显实验现象,判断两者混合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具体方法:向盛有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后分为等体积的两份,一份加入VmL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

39、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完全反应,另一份加入VmL水仍为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没有反应,证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故填:向盛有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后分为等体积的两份,一份加入VmL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无色,另一份加入VmL水仍为红色,证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四、计算题(本题共5分)20(5分)【分析】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解答】解:设澄清石灰水中含氢氧化钙的质量为x,Ca(OH)2+CO2CaCO3+H2O,74 100x 1.00g74:100x:1.00g,x0.74g,答:澄清石灰水中含氢氧化钙的质量为0.74g。【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第20页(共20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