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2∕T 2017-2023 池塘养殖容量评估技术导则.pdf

上传人:bes****aha 文档编号:507597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2∕T 2017-2023 池塘养殖容量评估技术导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DB42∕T 2017-2023 池塘养殖容量评估技术导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DB42∕T 2017-2023 池塘养殖容量评估技术导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DB42∕T 2017-2023 池塘养殖容量评估技术导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DB42∕T 2017-2023 池塘养殖容量评估技术导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65.150CCSB 52DB42湖北地方标准DB42/T 20172023池塘养殖容量评估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carrying capacity assessment of aquaculturein ponds2023-05-16 发布2023-07-16 实施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学兔兔 标准下载DB42/T 20172023I目次前言.I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池塘本底调查.15 养殖容量计算方法.25.1 方法选择.25.2 基于生物能量学模型的养殖容量.25.3 基于营养盐负荷模型的养殖容量.35.

2、4 基于溶氧收支的养殖容量.56 参数测定.66.1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66.2 光合作用产氧量的测定.66.3 底泥呼吸耗氧量的测定.66.4 水呼吸耗氧量的测定.66.5 养殖对象耗氧量的测定.77 质量控制.77.1 分析规范.77.2 资料处理.7附录 A(资料性)着生藻类调查方法.8附录 B(资料性)大型水生维管束植物调查方法.10附录 C(资料性)底泥耗氧量分析方法.12参考文献.13学兔兔 标准下载DB42/T 20172023I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

3、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华中农业大学提出。本文件由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华中农业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大鹏、刘香江、胡振、汤蓉、李谷、何力、王春芳、段元帅、李莉、张曦、陈思琪。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联系电话:027-87665821,邮箱:;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华中农业大学,联系电话:15827302886,邮箱:。学兔兔 标准下载DB42/T 201720231池塘养殖容量评估技术导则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淡水池塘养殖容量评估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池塘本底调查,描述了池塘养殖容

4、量的计算方法、参数测定和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池塘养殖容量的计算。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7489水质 溶解氧的测定 碘量法GB/T 18654.8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8部分:耗氧率与临界窒息点的测定SC/T 11492020大水面增养殖容量计算方法SC/T 60091999增氧机增氧能力试验方法SC/T 91012007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2.32007渔业

5、生态环境监测规范 第3部分:淡水SC/T 9102.42007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 资料处理与报告编制SL 354初级生产力测定“黑白瓶”测定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养殖容量aquaculture carrying capacity单位水体养殖对象在不危害环境、保持养殖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保障养殖效益条件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最大产量。3.2养殖周期culture cycle某一养殖对象从投放苗种养殖到商品规格进行捕捞所需的时间。3.3产污系数pollutants producing coefficient即污染物产生系数,指在正常养殖生产条件下,养殖生产单位体重的养殖对象在

6、水体中所产生的污染物量,不含底泥沉降部分。4池塘本底调查调查项目包括水生生物资源以及环境状况,其主要调查内容和调查方法见表1。学兔兔 标准下载DB42/T 201720232表 1池塘本底调查项目、内容及方法调查项目调查内容调查方法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按照SC/T 9102.32007中5.1的规定进行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按照SC/T 9102.32007中5.2的规定进行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按照SC/T 9102.32007中第6章的规定进行着生藻类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参见附录A水生维管束植物种类组成、覆盖度、生物量参见附录B有机碎屑有机碎屑有机碳含量参见SC

7、/T 11492020中的附录A水质水温、透明度、pH、溶解氧、化学耗氧量、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总氮、总磷、可溶性磷酸盐按照GB 3838的规定进行5养殖容量计算方法5.1方法选择养殖容量计算方法包括下列内容,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一:a)基于生物能量学模型的方法计算养殖周期中无投入品、无增氧行为下的养殖容量;b)基于氮、磷负荷或溶氧收支模型的方法计算养殖周期中有投入品、有增氧行为下的养殖容量。5.2基于生物能量学模型的养殖容量5.2.1营养生态类型划分根据水生动物的食性可将其分为滤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底栖动物食性鱼类、着生生物食性鱼类、碎屑食性鱼类和鱼食性鱼类6个营养生态类型,划分标准参

8、见SC/T 11492020中的表3。常见经济鱼类的营养生态类型参见SC/T 11492020中的附录B。5.2.2计算公式滤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底栖动物食性鱼类、着生生物食性鱼类、碎屑食性鱼类和鱼食性鱼类的养殖容量计算分别按式(1)式(6)计算。=1(/)+2(/)1000(1)=(/)(2)=(/)(3)=(/)(4)=(19.56%1+22.60%2)3900000/35601+33502(5)=(/)(6)式中:L滤食性鱼类的养殖容量,单位为千克(kg);草食性鱼类的养殖容量,单位为千克(kg);底栖动物食性鱼类的养殖容量,单位为千克(kg);学兔兔 标准下载DB42/T 20172

9、0233Z着生生物食性鱼类的养殖容量,单位为千克(kg);碎屑食性鱼类的养殖容量,单位为千克(kg);鱼食性鱼类的养殖容量,单位为千克(kg);1浮游植物年平均生物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2浮游动物年平均生物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饵料生物年生产量与年平均生物量之比,不同饵料生物的P/B系数可按表2确定;鱼类对该类饵料生物允许的最大利用率,不同营养生态类型鱼类对不同饵料生物的最大利用率参考表2;鱼类对该类饵料生物的饵料系数,不同饵料生物的饵料系数参考表2;V养殖池塘容积,单位为立方米(m3);水生维管束植物年净生物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底栖动物年平均生物量,单位为

10、克每平方米(g/m2);S养殖池塘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Z着生生物年平均生物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有机碎屑有机碳年平均生物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1水体中鲢占鲢、鳙的数量比例,单位为百分号(%);2水体中鳙占鲢、鳙的数量比例,单位为百分号(%);鱼食性鱼类的养殖容量,单位为千克(kg);小型鱼类和虾类年平均生物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表 2不同饵料生物的最大利用率、饵料系数和 P/B 系数饵料类型允许的最大利用率a,%饵料系数kP/B系数碎屑50200-浮游植物4080100150浮游动物30102540水生维管束植物251101.25底栖动物25636着生

11、生物2010080120小型饵料鱼类2042.02.55.3基于营养盐负荷模型的养殖容量5.3.1基于磷负荷的计算公式采取磷作为估算养殖容量的关键因子,并通过对磷的最高承载力估算鱼类养殖容量。按式(7)计算,式(7)中各参数按式(8)式(11)计算。=/(1)=1/1 /1000(2)=0(3)=(4)=1?/1000(5)学兔兔 标准下载DB42/T 201720234式中:理想和允许的养殖容量,单位为千克(kg);水体对磷的承载力,单位为千克(kg);水体对磷的承载力大小(Pc)由水体允许磷增加的浓度(P)、养殖池塘容积(V)、水体的交换次数(n)以及磷的滞留系数(R)决定;养殖对象在养殖

12、期间散失到水体中的磷负荷,单位为千克/千克(kg/kg);V养殖池塘容积,单位为立方米(m3);养殖期间换水次数;磷滞留系数,取值50%70%;水体允许的最高磷浓度,取值参考SC/T 91012007(一级标准0.5 mg/L,二级标准1.0 mg/L),单位为毫克每升(mg/L);0池塘水体中磷的本底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有效养殖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池塘平均水深,单位为米(m);磷产污系数,单位体重第i种养殖对象在水体中产生的磷污染量,常见养殖对象的磷产污系数可参考表3,单位为克每千克(g/kg)。养殖对象种类数;第i种养殖对象的放养比例,单位为百分号(%)。表 3常见养

13、殖对象池塘养殖业的磷产污系数养殖品种成鱼磷产污系数ki,g/kg草鱼1.569青鱼0.256鲢0.607鳙0.455鲤0.256鲫1.089鳊0.125泥鳅0.601鳜2.219黄颡鱼0.601大口黑鲈4.417注:取值参考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 水产养殖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5.3.2基于氮负荷的计算公式采取氮作为估算养殖容量的关键因子,并通过对氮的最高承载力估算鱼类养殖容量。按式(12)计算,式(12)中各参数按式(13)式(16)计算。=/(1)=/1000(2)=0(3)=(4)=1?(5)学兔兔 标准下载DB42/T 201720235式中:理想和允许的养殖容量,单位为千克(kg);

14、水体对氮的承载力,单位为千克(kg);水体对氮的承载力大小(Nc)由水体允许氮增加的浓度(N)、养殖池塘容积(V)、换水次数(n)决定;养殖对象在养殖期间的氮废物散失量,单位为千克/千克(kg/kg);养殖对象在养殖期间的氮废物散失量,单位为千克/千克(kg/kg);养殖水体允许排放的最高氮浓度,取值参考SC/T 91012007(一级标准3.0 mg/L,二级标准5.0 mg/L),单位为毫克每升(mg/L);0水体中氮的本底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养殖池塘容积,单位为立方米(m3);养殖期间换水次数;有效养殖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池塘平均水深,单位为米(m);第i种养殖对象

15、饲料中的含氮率,单位为百分号(%);第i种养殖对象的饲料系数;第i种养殖对象的平均含氮率,单位为百分号(%);养殖对象种类数;第i种养殖对象的放养比例,单位为百分号(%)。5.4基于溶氧收支的养殖容量依据溶氧水平作为池塘水质指标的重要变量和人工调控的关键因子,通过对溶氧的收支平衡估算鱼类养殖容量。按式(17)计算,式(17)中各参数按式(18)式(24)计算。=1(1)=+(2)=+2+2(H )(3)=0 24(4)=+2+2(H )(5)=()1.02420 24 106(6)1=1=1?24(7)=0 /(8)式中:养殖对象养殖容量,单位为千克(kg);养殖池塘可供养殖对象消耗的溶氧量,

16、单位为克每平方米每天(g/m2/d);1单位体重养殖对象的平均耗氧量,单位为毫克每克每天(mg/g/d);养殖池塘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学兔兔 标准下载DB42/T 201720236养殖池塘日平均光合作用产氧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每天(g/m2/d);养殖池塘日平均底泥呼吸耗氧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每天(g/m2/d);养殖池塘日平均水呼吸耗氧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每天(g/m2/d);增氧机日平均产氧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每天(g/m2/d);养殖池塘表层水体日平均光合作用产氧量,单位为毫克每升每天(mg/L/d);养殖池塘中层水体日平均光合作用产氧量,单位为毫克每升每天(mg/L/d);养

17、殖池塘底层水体日平均光合作用产氧量,单位为毫克每升每天(mg/L/d);养殖池塘中层黑白瓶挂瓶深度,单位为米(m);H养殖池塘水体深度,单位为米(m);0初始氧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t小时后的氧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实验持续时间,单位为小时(h);底泥呼吸器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底泥呼吸器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3);养殖池塘表层水体日平均水呼吸耗氧量,单位为毫克每升每天(mg/L/d);养殖池塘中层水体日平均水呼吸耗氧量,单位为毫克每升每天(mg/L/d);养殖池塘底层水体日平均水呼吸耗氧量,单位为毫克每升每天(mg/L/d);增氧机标准氧传递速率,单位为千克每小

18、时(kg/h);水温20时1个标准大气压作用下氧的饱和浓度,取值参考SC/T 60091999,单位为毫克每升(mg/L);最低耐受氧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养殖池塘实际水温,单位为摄氏度();第i次调查中第j种养殖对象的单位时间单位体重的耗氧率,单位为毫克每克每小时(mg/g/h);实验结束时实验水体中氧的浓度,单位为毫克克每升(mg/L);0实验开始时实验水体中氧的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空白对照水体中氧的浓度变化,单位为毫克每升(mg/L);实验水体体积,单位为升(L);实验持续时间,单位为小时(h);第i次调查中第j种实验鱼体重,单位为克(g)。6参数测定6.1水中

19、溶解氧的测定按照GB 7489的规定进行测量。6.2光合作用产氧量的测定按照SL 354和GB 7489的规定进行测量。6.3底泥呼吸耗氧量的测定参见附录C。6.4水呼吸耗氧量的测定学兔兔 标准下载DB42/T 201720237按照SL 354和GB 7489的规定进行测量。6.5养殖对象耗氧量的测定按照GB/T 18654.8的规定进行测量。7质量控制7.1分析规范按照SC/T 9102.3、GB 3838、GB1149的要求进行样品采集、保存和分析。7.2资料处理按照SC/T 9102.4的要求进行资料检查、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制。学兔兔 标准下载DB42/T 201720238附 录A(资

20、料性)着生藻类调查方法A.1主要试剂和器具A.1.1试剂鲁哥氏液:称取6 g碘化钾溶于20 mL蒸馏水中,待完全溶解后,加入4 g碘,摇动至碘完全溶解,加入80 mL蒸馏水,贮存于磨口棕色试剂瓶中。A.1.2主要器具着生藻类调查的主要器具有:载玻片;刮刀或硬刷;聚酯薄膜:400 mm40 mm0.25 mm,透明无毒;样品瓶:50 mL,具30 mL或50 mL刻度线;计数框:0.1 mL;显微镜:具推进器和目测微尺。A.2采样A.2.1采样点布设采样点宜为24个,布设在池塘沿岸带和大型水生植物分布区。A.2.2采样方法池塘中着生藻类调查的采样方法有:载玻片法:将载玻片固定在固定架上,用绳索绑

21、在它物上或加重物使之沉入水中或用棍棒插在水底,顶端用浮子使之漂浮水面。自池底起每隔40 cm设一层,每一层用2块载玻片。放置时间宜为14 d;聚酯薄膜法:将聚酯薄膜一端固定在浮子上,另一端缚上中午使之沉下。置于10 cm15 cm水深处,使之得到合适光照,放置时间宜为9 d14 d。A.2.3样品处理基质取回后,将着生藻类用刮刀或硬刷刮(刷)到盛有蒸馏水的浓缩样品瓶中,再将基质冲洗干净,冲洗液装入样品瓶中,并立即加入占样品水量1%的鲁哥氏液固定。沉淀24 h,吸去上清液,定容至30 mL或50 mL。A.3着生藻类密度计算吸取已充分摇匀的定量样品0.1 mL放入0.1 mL计数框内,置显微镜下

22、观察计数。可计算5行、20行或全片。每个样品计数2片(误差不超过15%),求出平均值。密度可按式(A.1)计算:=12(A.1)学兔兔 标准下载DB42/T 201720239式中:单位面积第i种藻类的细胞数,单位为个每平方厘米(cells/cm2);1样品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计数框的边长,单位为微米(m);计数的行数;实际计数所得第i种藻类的细胞数,单位为个(cells);2实际计数的样品体积,单位为毫升(mL);刮(或刷)取基质的总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cm2);视野中平行线的间距,单位为微米(m)。学兔兔 标准下载DB42/T 2017202310附 录B(资料性)大型水生维管

23、束植物调查方法B.1主要器具大型水生维管束植物调查的主要器具有:水草定量夹:开口面积 0.25 m2,网袋长 90 cm,网孔 3.3 cm3.3 cm;采样方框:1 m2(边长 1 m)和 0.25 m2(边长 0.5 m);带柄手抄网;水草采集耙;样品袋:(30 cm40 cm)(20 cm25 cm),用纱布或塑料薄膜制成;标本夹;秤或普通天平;鼓风干燥箱。B.2采样B.2.1采样点布设首先测量或估算各类大型水生植物带区的面积,然后在其中选择密集区、一般区和稀疏区布设采样断面和点。采样断面应平行排列,亦可为“之”字形。没有大型水生植物分布的区域可不设采样点。B.2.2定量样品采集大型水生

24、维管束植物定量样品的采集可按以下方式进行:挺水植物宜用1 m2采样方框采集。采集时,应将方框内的全部植物从基部割取;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漂浮植物,宜用水草定量夹(0.25 m2)采集。当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密度过大,定量夹盛不下水草时,可用0.25 m2采样方框数株采集;每个采样点采集两个平行样品。采集的样品应除去污泥等杂质,装入样品袋内。B.2.3定性样品采集大型水生维管束植物定量样品的采集可按以下方式进行:挺水植物可直接用手采集;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可用水草采集耙采集;漂浮植物可直接用手或带柄手抄网采集;选择带有根、茎、叶花和果实的植物体作为标本,装入标本袋中,经鉴定后保存。B.3称重B.3.

25、1鲜重称重在采样当天进行完毕。称重前,除去根、枯死的枝叶及其他杂质,并抹去体表多余的水分,鉴定种类,分种称重。B.3.2干重称取子样品(不应少于样品量的10%),置于105 鼓风干燥箱中干燥48 h或直到恒重,然后取出子样品,称其干重,计算按式(B.1)进行。学兔兔 标准下载DB42/T 2017202311=123(B.1)式中:样品干重,单位为克(g);1样品鲜重,单位为克(g);2子样品干重,单位为克(g);3子样品鲜重,单位为克(g)。B.4植被覆盖率现场调查时应注意观察、测量、记录池塘的水面面积、各类大型水生植物的分布面积,计算按式(B.2)进行:=+100%(B.2)式中:植被覆盖

26、率,单位为百分号(%);沉水植物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浮叶植物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漂浮植物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挺水植物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池塘总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学兔兔 标准下载DB42/T 2017202312附 录C(资料性)底泥耗氧量分析方法C.1主要器具底泥耗氧量分析的主要器具有:底泥呼吸器;黑瓶;采水器;水样瓶。C.2检测底泥呼吸耗氧用底泥呼吸器现场原位测定,以一定时间间隔测定底泥呼吸耗氧的节律,具体流程如下:在远离增氧机的位置放入并固定底泥呼吸器,测量呼吸器水深;用虹吸法将呼吸器中的水体排出后,用采水器采集近底层池水换入呼吸器中,换水量相当于

27、呼吸器容积的 2 倍,使呼吸器原有水体得到充分置换;在同一采水深度挂 4 个装有同样底层水的黑瓶作为对照瓶,并对同样底层水进行固定,测定其溶解氧,作为初始溶氧浓度(O0);用虹吸法每隔 2h 取底泥呼吸器中水样 1 次,至底泥呼吸器中溶氧浓度低于 1 mg/L 结束采样。每次采水样 1 瓶,立即固定后测定溶氧浓度(OT),求取总呼吸耗氧量;同时取 1 瓶黑瓶水样,固定后测定溶氧浓度(OC),求取水呼吸耗氧量;溶氧浓度的测定按照 GB 7489 的规定执行。C.3计算底泥呼吸耗氧量等于总呼吸耗氧量减去对照水呼吸耗氧量,计算按式(A.1)进行。=0 0 24(C.1)式中:0初始溶氧浓度,单位为毫

28、克每升(mg/L);T小时后的溶氧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0对照瓶初始溶氧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对照瓶T小时后的溶氧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取样间隔时间,单位为小时(h);底泥呼吸器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底泥呼吸器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3)。学兔兔 标准下载DB42/T 2017202313参 考 文 献1GB 11607渔业水质标准2SC/T 20952019大型藻类养殖容量评估技术规范 营养盐供需平衡法3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4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资料编纂委员会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资料文集:污染源普查数据集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15李德尚,卢敬让,徐宁等。一种用于现场测定的池塘底泥呼吸器。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8,28(2):2052096张敬旺,谢骏,李志斐等。家鱼池塘底泥耗氧率与理化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淡水渔业,2013,42(3):3743学兔兔 标准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