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08年广东广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07366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2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广东广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08年广东广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08年广东广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08年广东广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08年广东广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08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 文本试卷共8页,分三部分,共22小题。第一部分l至3页,第二部分4至8页,第三部分第8页。全卷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同时填写考场试室号,座位号,再用2B铅笔把对应这两个号码的标号涂黑。2.所有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并交回。第一部分 积

2、累与运用(共34分)一、(6小题,19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陨落sn 束手无策sh 繁衍yn 参差不齐c B.睿智ru 重蹈覆辙ch 拮据j 根深蒂固dC.明媚mi 浩瀚无垠hn 嬉戏x 怡然自得yD.娴熟xin 恪尽职守g 憔悴jio 玲珑剔透t2.下面是一份抄写常用词的作业,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4分)序号例 词A潮汛点缀侧隐之心B懊脑阔绰更胜一筹C赈灾闲遐语无伦次D锋峦涟漪众志成城3.依次填人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3分)这场精彩的魔术表演,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其丰富奇妙的变化简直 。有的家长认为子女阅读课外文学名著、

3、参加社会活动就是 ,这种观点失之偏颇。 A.不言而喻 不学无术 B.不可思议 不务正业 C.不可思议 不学无术 D.不言而喻 不务正业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甲队在最后一分钟大举进攻乙队时,被乙队断球反攻,最终攻破甲队大门。 B.善于灵活运用各种表现手法的文学作品,往往生动传神,寓有艺术感染力。 C.造型独特的北京奥运主会场“鸟巢”,充分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想途径。 D.遭到特大雪灾破坏的南岭生态系统,至少需要三十年时间才能基本全部恢复。5.依次填入下文标号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组是(3分) 媒体公开发表的国学大师启功先生在66岁时为自己写的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

4、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身与名,一起臭诙谐且富深意,足可传世。A:“。”B:,。C“,。”D:“”。6.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保持语意不变,可适当增删个别字词。(3分) 以简练、朴素、通透、雅淡的风貌著称,在通风、隔热、防风、防雨、防潮等方面都极具特色的岭南建筑在我国建筑之林中独树一帜。二、(2小题,15分) 为积极参加广州市“中华之魂”中学生古诗文诵读大赛,学校组织了一系列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的活动内容。7.诵读与积累。(8分) 给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注音。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选出下面句子朗读节奏不

5、恰当的一项。 A.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根据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写上句或下句。(六题只选四题作答。)沉舟侧畔干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困于心衡干虑而后作, 。(两章)我欲乘风归去, ,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8.理解与运用。(7分)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6、。(小石潭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 参照示例,运用古诗词的相关知识,在方框内填上恰当的词句。示例: 梅对杏,李对桃,芍药对芭蕉。春分对夏至,水远对山遥。青鱼潜绿水,白鹤上碧霄。烟火万家人两岸,春江一曲柳千条。 优对劣,丑对佳,肃静对喧哗。光明对黑暗,异卉对 。知音存海内,朋友 。黄梅时家家雨, 。(3)下面是为古诗文诵读活动的题词,请结合活动的意义,简要写出你对这四字的理解。(本题为附加题) 古 韵 新 风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56分)三、(4小题,1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ll题。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

7、,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

8、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列子)9.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惩山北之塞 B.聚室而谋曰 惩前毖后 不谋而合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河曲智叟亡以应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亡羊补牢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11.下面两人说的话,在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无异同?请作简要说明。(3分) 愚公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12.阅读下面的古诗,

9、然后回答问题。(6分)游山西村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四、(9小题,40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4题水藻将成为最绿色的能源 张贵余 目前,各国专家正积极倡导使用绿色能源,比如用太阳能、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等。还有一些科学家则更进一步,开始寻找更“绿色”的能源,那就是用水藻提炼燃油。科学家乐观地预测,只需种水藻提炼燃油,就能让我们摆脱对天然石油的依赖。科学家很早就提出用植物来提炼燃

10、油,比如从油菜籽和大豆中提炼燃油,不过很少人会想到用水藻来提炼燃油。但是,这种绿色植物现在却异军突起,成为最有力的竞争者,因为它有许多品质是其他植物所不具备的。 水藻是由简单的水生有机体组成的,通过光合作用储存光能,生产植物油。而植物油可以被转化成“生物柴油”,可以为任何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水藻有好几个重要的优点是其他油料植物所不具备的,比如水藻可以种植在更广泛的地方,而且能够迅速繁殖,更难能可贵的是,水藻几乎不需要特别的养分,它们需要的只是阳光、水和二氧化碳。此外,水藻生长的面积和体积比率是最高的。 水藻不仅能生产绿色油料,更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净化空气,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事实上,许多发

11、电厂在厂区和周边地区种植水藻,吸收发电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在这方面,麻省理工大学的“绿色油料公司”做得最好,他们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实验,利用发电厂产生的二氧化碳来种植水藻。小规模的实验发现,这是一种可行性的概念,他们下一步要进行大规模的实验。 不过,要想进入后石油时代,让水藻油成为畅销产品,需要解决许多问题。生产“生物柴油”,首先遇到的就是选择水藻品种的问题。水藻有数千种,选到正确的种类是至关重要的。其次,水藻生长的速度极快,必须控制好种植的数量,如果太多,阳光就会不够,造成大批死亡,而如果太少,则达不到所需要的数量。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借助计算机来控制水藻的生长速度,也就是控制营养成分,不过这样

12、做会增加成本,减少水藻业的经济利益。 即使成功地收获了水藻,还要面临着另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把油提取出来。从大豆、油菜等植物中提取油是用冷压法,而水藻却不像大豆、油菜那样有那么多的纤维,不能使用这种标准的榨油方法。不过从理论上说,从水藻中提炼油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美国科学家证实,在绿色的水藻中加入化学添加剂就可以提炼出油来,在水藻浆中加入甲醇或者乙烷是目前最好的选择,相对来说又有效又节省成本。但观察家对此有一种担心,那就是这可能会影响土地和水的使用。 (选自北京科技报,有删改)13.下面不属于“水藻将成为最绿色能源”的优势的一项是(3分)A.水藻可种植在更广泛的地方,能迅速繁殖。 B.水藻需要

13、的养分只是阳光、水和二氧化碳。 C.水藻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净化空气。 D.水藻可以通过使用化学添加剂提炼出燃油。14.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太阳能、风能、水能和植物燃油,都是专家倡导使用的绿色能源。 B.利用发电厂产生的二氧化碳来种植水藻的经验,已经被成功推广。 C.水藻通过光合作用生产的植物油,可直接为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D.用绿色植物生产生物柴油,均可使用冷压法这种标准的榨油方法。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6题。论 美 培根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者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未必也具有内在的美,因为

14、造物似乎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所以许多美男子徒有其表却不是真正的男子汉,他们过于追求形体之美而忽略了内心的修养。但这不可绝对而论,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芗、菲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就形貌而言,自然之美要胜于服饰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单纯仪容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并非人力所能创造。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位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用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其实像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表现了画家本人的某种偏爱。美是很难制定规范的(正如同音乐一样),创造它的常常

15、是机遇,而不是公式。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有些老人也会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练达。有一句拉丁谚语说:“四季之美尽在晚秋。”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少年俊秀,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举止和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败而难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因此,应该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灿烂的光辉。 (选自培根论人生,何新译,有删改)15.下面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A.有些人过分追求外在的美而忽略了内在的美。B.人的至美不能用固定的公式直观地描绘出来。C.美的形貌与优雅的行为相结合才是

16、理想的美。D.老人比年轻人更有阅历,更能显示美的光辉。16.按要求回答以下问题。(7分)“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败而难保持的”中的“美”指的是什么?这句话阐明了什么道理?培根的随笔语言生动,说理深刻。请从文中摘录你最喜欢的一句话(文中划线句子除外)推荐给朋友,并说明推荐理由。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戴套袖的孙犁先生 铁凝 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我的家庭鼓励了我这妄想。父亲为我开列了一个很长的书目,并四处奔走想办法从已经关闭的市级图书馆借出那些禁读的书。在父亲喜欢的作家中,就有孙犁先生。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还领我拜会了他的朋友、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记得有一

17、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曰:孙犁的书我都读过。徐光耀老师又问:你读过铁木前传吗?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那年我十六岁。现在想来,以那样的年龄说出这样一番话,实在有点不知深浅。但能够说明的,是孙犁先生的作品在我心中的位置。1979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社作小说编辑,业余也写小说。秋天,百花文艺出版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李克明、顾传箐二位编辑热情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行前已故作家韩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我带了信,在秋日的一个下午,由李克明同志陪同,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这是一座早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孙犁先生曾

18、在文章里多次提及,并详细描述过它的衰败经过。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或说观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我很快就如释

19、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这是我与孙犁先生的第一次见面。其后不久,我写了一篇名叫灶火的故事的短篇小说,篇幅却不短,大约一万五千字,自己挺看重,拿给省内几位老师看,不料有看过的长者好心劝我不要这样写了,说“路子”有问题。我心中偷偷地不服,又斗胆将它寄给孙犁先生,想不到他立即在天津日报的文艺增刊上发了出来,小说月报也很快作了转载。我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刮着大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当时我说:“您是见老。”也许是门外的风、房间的

20、清冷和那沓糊窗缝用的粉连纸加强了我这种印象,但我说完很后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证实他的衰老感。接着我便发现,孙犁先生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这样的状态,是不能被称作衰老的。 我第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和几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粒,也没糊窗缝,他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坐。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记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时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时“武装”。 多年之后,有一次我把友人赠我的

21、几函宣纸精印的华笺寄给孙犁先生时,收到他这样的回信,他说:“同时收到你的来信和惠赠的华笺,我十分喜欢。”但又说:“我一向珍惜纸张,平日写稿写信,用纸亦极不讲究。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如果我不曾见过习惯戴套袖的孙犁先生,或许我会猜测这是一个名作家的“矫情”,但是我见过的戴着套袖的孙犁,见过了他写给我的所有信件,那信纸不是天津日报那种微黄且脆硬的稿纸就是邮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则永远是印有红色“天津日报”字样的那种。我相信他对纸张有着和对棉布、对衣服同样的珍惜之情。他更加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与德行、人生的质朴和美丽。 (摘自散文选刊2008年第5期)孙犁,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极负盛名的

22、小说、散文大家。他崇高的文品、人品,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17.在“我”与孙犁的三次见面中,分别写了孙犁的哪些事情?请概括同答。(6分)18.“我”为什么要把灶火的故事寄给孙犁先生?请分点概述。(4分)19.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同答问题。(6分)下面句中的“终于”,写出了“我”怎样的心情? 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下面句中的“深恐”,表现出孙犁先生什么样的心理? 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20.本文多次描述孙犁先生戴着套袖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它表现了孙犁先生怎样的品质? (6分)21.下面不属于孙犁作品的一项是(2分)A.芦花荡 B.荷花淀 C.铁木前传 D.哦,香

23、雪第三部分 写作(共60分)五、(1小题,60分)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春回大地,原野上、道路旁、房前屋后,那一棵棵、一排排的树,高的、矮的,直的、弯的、立的、倒的无论是被凛冽寒风刮得一叶不剩的秃枝,还是依然挂着绿叶的繁枝,都又悄悄地吐出了新芽,嫩嫩的,翠翠的,或浅黄,或浅绿,或微微露出点粉色 请以“又见枝头吐新芽”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 600字;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2008年广州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补充说明一、 19分1语音辨析(3分)C ( A陨落yn ;B重蹈覆辙zh ,拮据 ji; D恪尽职守 k ,

24、憔悴qio)2改正错别字(4分)A 恻隐之心;B 懊恼;C 闲暇;D 峰峦一字1分3成语积累与运用辨析(3分)B (“不可思议”:形容对事物的情况、发展、变化或言论不可想象或难以理解。“不言而喻”:不用说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用在这里与句意不符。“不务正业”:指不从事正当的职业;也指不注重甚至丢下本职工作,而去搞其他无关的事情。“不学无术”:没有学问,没有本领。用在这里与句意不符。)4病句辨析(3分)B (A 结构混乱。“甲队反攻”是被动句,“最终大门”是主动句,两个句子合在一起,主动句变为了“甲队最终攻破甲队大门”,表意错误。应去掉“被”或在“最终”前加上“乙队”;C 搭配不当。“主会场

25、鸟巢展现途径”搭配不当。应将“理想途径”改为“理念”;D 表意不明。“基本”“全部”不能合在一起使用,删去其中一个。)5标点运用(3分)A (墓志铭后属于直接引用的文字,故用冒号和引号;联系上下文,此处不能用逗号,用省略号表明中间省略了部分内容,用法正确;属于直接引用的文字,故句号在后引号内。)6句式变换(3分)参考答案: 岭南建筑在我国建筑之林中独树一帜。它以简炼、朴素、通透、雅淡的风貌著称。它在解决通风、隔热、防风、防雨、防潮等方面都极具特色。3分。一句1分补充说明:每个句子后应有句号或分号。句后没写、错写标点符号合扣1分。整体上三个短句,语意不变。每个句子只要漏掉信息点就要扣1分。整体上

26、一定要出现明确的主语,即三个句子中至少有一句要出现“岭南建筑”。三个句子都无主语或都以“它”为主语的判为0分。典型示例:3分例例一: 以简练、朴素、通透、雅淡的风貌著称。在通风、隔热、防风、防雨、防潮等方面都极具特色。岭南建筑在我国建筑之林中独树一帜。(1+1+1)例二:岭南建筑以简练、朴素、通透、雅淡的风貌著称。岭南建筑在通风、隔热、防风、防雨、防潮等方面都极具特色。岭南建筑在我国建筑之林中独树一帜。(1+1+1)例三:岭南建筑在我国建筑之林中独树一帜。以简练、朴素、通透、雅淡的风貌著称。在通风、隔热、防风、防雨、防潮等方面都极具特色。(1+1+1)2分例例一:以简练、朴素、通透、雅淡的风貌

27、著称 在通风、隔热、防风、防雨、防潮等方面都极具特色 岭南建筑在我国建筑之林中独树一帜 (说明:句后没有标点,扣1分)例二:它以简练、朴素、通透、雅淡的风貌著称。它在通风、隔热、防潮等方面都极具特色。岭南建筑在我国建筑之林中独树一帜。(说明:第二个短句漏了两个信息点“防风”“防雨”,扣1分)1分例例一:以简练、朴素、通透、雅淡的风貌著称. 在通风、隔热、防风、防雨、防潮等方面. 这些岭南建筑在我国建筑之林中独树一帜.(说明:标点用了实点,扣1分;第二个句只是一个短语,不成句子,扣1分。)例二:岭南建筑以风貌著称 岭南建筑的方面极具特色 岭南建筑在我国建筑之林中独树一帜.(说明:无标点,标点不规

28、范,扣1分;第二句改变了句意,扣1分。)0分例例一:以简练、朴素、通透、雅淡的风貌著称。在通风、隔热、防风、防雨、防潮等方面都极具特色。在我国建筑之林中独树一帜。(说明:三个短句都没有主语,改变了原句的意思。)例二:以风貌著称 各方面极具特点 建筑独树一帜(说明:(1)三个句子都没有主语,改变句子的原意;(2)三个句子的信息点均不齐;(3)三个句子的句后没有标点符号。)例三:以简练、朴素、通透、雅淡的风貌著称 在通风、隔热、防潮等方面都极具特色的岭南 建筑在我国建筑之林中独树一帜。(说明:第二句错断句子,在整体上改变了句意。)例四:将原长句抄写三次,不给分。第二大题参考答案与补充评分细则二、(

29、15分)7(8分)(1) 骑j 王wn评分细则:共2分,写对一个1分。(2) D(2分)(3) 病树前头万木春醉里挑灯看剑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又恐琼楼玉宇劝君更尽一杯酒为有源头活水来评分细则:分,答对句分,答对句满分。多一字、少一字、错一字,本句均不得分。漏写序号,但句子答对也给分。理解与运用(分)()分,题分。快(“飞快”“快速”均可。)(1分)在空中(“在天空”、“在空气中”均可。)(1分)评分细则:解释出名词活用为状语“在中”。通“拒”(1分)评分细则:指出通假字,或正确解释为“抵御”“抵挡”均可得1分。()奇葩(奇花/凡花/名花)(1分,)遍天涯(满天下/满天涯/共天涯/在天涯/隔天涯/

30、比天涯)(1分)评分细则:答案均要押韵、词性相同、内容相关,其中一项不符合则不得分。青草池塘处处蛙(2分)评分细则:若按原文默写,错一字扣1分;若另写一句,则按前两空的评分细则给分。(3)共4分。理解“古韵”“新风”各得2分。评分细则:1、能写出“诵读”“吟读”“学习”等含义,得1分;能写出诵读对象“古诗文”“古代文化”“古典文学”等含义,得1分;能写出参与“古诗文诵读活动”,得2分。2、“新风”的意思能写出“形成”“成为”“展示”,“新风尚”“新风气”“新风貌” 等含义,得2分。3、表述不清扣1分。4、凡对“古韵新风”认读错误一律得0分。如果认读为“风新韵古”,则不扣分。4分答案示例:吟诵古

31、韵,谱写新风。读出古典文化韵律,展示当今学生风貌。让古诗文的诵读成为一种新的风气、风尚。现代人诵读古韵,增添新元素,树立新风气,让中华文化不断更新、延续。3分答案示例:古诗文的风采用同学们的理念朗诵,更添韵味和新风气。(表述不清扣1分)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经典文学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新一代的我们在继承这传统文化的同时,应适当增加新的元素,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未能提及“诵读”活动扣1分。)2分答案示例:古诗的诵读要注意音调和气势,要富有感情。(只解释了“古韵”,没有解释“新风”)体现同学们对古诗文的热爱,传承了优秀的中华文化。(只有“古诗文”得1分,“传承”得1分。)1分答案示例:古代的音韵

32、将会有新的风气来呈现。(“新的风气”得1分)古诗文使我们的韵律有所提高,就如风一样轻盈。(“古诗文”得1分)0分答案示例:“古韵社风”此题词幽雅得当,题字豪放有力,体现古诗文的独特魅力,让中学生更热爱古诗文。(题意理解错误,只评价了题词的好处、意义,没有写出对这四字的理解。)“风转韵在”诵读古诗文,要有压韵,有节奏。(对“古韵新风”认读错误)古韵是对古代文学的追求,社风是社会的风气,让这种追求文学的热情成为一种风气。(“新风” 错误认读为“社风”)9(3分)B(商量。A、苦于/惩罚;C、啊/怎么;D、无/丢失)10(4分)首先必须是完整的句子,如果只是单独解词,则不给分。答对得分点,语句通顺则

33、可满分。10(1)(2分)“且”,可以翻译为“将近”,“接近”,“快要”,“快到”,“快”,“差不多”(1分);“面”可以翻译为“面对”,“面对着”,“面向”,“向着”,“对着”,“朝着”(1分)。2分示例:(翻译出得分点“且”“面”,则可得2分。)*北山的愚公,年龄将近九十,面对着大山居住。*北山有一个叫愚公的人,年龄快到九十岁,对着山居住。*北山有位长者叫愚公,年龄差不多九十岁了,面对山而住。1分示例:*北山有个叫愚公的人,刚好九十岁,面对着山来住。(错译“且”)*北山有一个叫愚公的人,将近九十岁,居住在山的对面。(错译“面”)0分示例:*已经九十,居住在背对着山的地方。(错译“且”,“面

34、”)*北山有一个叫愚公的人,九十岁了,住在山的对面。(漏译“且”,错译“面”)10(2)“遂”,可以翻译为“于是”,“就”,“于是就”(1分);“率”可以翻译为“带领”,“率领”,“领着”,“带着”(1分)。2分示例:(翻译出得分点“遂”“率”,则可得2分。)*于是带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愚公就带领子孙能扛重担的三个人。*于是率领儿子孙子能挑担的三人。*于是率领儿子孙子和挑担人三人。1分示例:*带领着子子孙孙三个人去挑石头。(漏译“遂”)*因此带领着儿子孙子三个人挑着担子。(错译“遂”)0分示例:*叫他的儿子孙子用担子挑担(漏译“遂”,错译“率”)*让子子孙

35、孙担走这两座山(漏译“遂”,错译“率”)11共3分,分三个得分点。(1)意思上的相同点,1分:都是对愚公移山这件事的怀疑(质疑、产生疑问、不相信、置疑)。1分示例:*都觉得愚公没有可能将太行、王屋二山移走。*是一样的,都是在质疑愚公能否把山移开。*都是向愚公提出疑问,能否真的把山铲平,都认为愚公不可行。0分示例*觉得愚公没有可能将太行、王屋二山移走。*愚公妻和智叟都是在劝告愚公不要挖山。*不能削平这两座大山。*对愚公的行为感动疑惑。(2)情感上的不同点,2分,愚公妻、智叟的情感各1分。愚公妻是关心(担心,关爱,担忧,忧心,忧虑)(1分),但是写出“关怀”,“爱护”不给分。智叟是轻蔑(挖苦,蔑视

36、,轻视,讽刺,嘲讽,嘲笑,看不起,笑话)(1分)。2分示例:*愚公妻是偏爱愚公,关爱愚公。(1分)智叟很直接地表明了自己的意思,他的话甚至有点讽刺,嘲笑的意味在里面。(1分)*妻子的话表现出对丈夫的关心和关切,是善意的提醒;(1分)智叟的话是讽刺和挖苦的嘲笑,没有善意。(1分) 1分示例:*妻带有商量的语气,向愚公提出见解,希望愚公多方面寻求解决方法使他更有把握。(0分。因为没有点明是情感上的,所以不给分。)智叟觉得愚公的行为非常不聪明,看不起他。(1分)*愚公妻是怀疑的态度,(0分)而智叟则是带着讽刺的口吻,(1分)两者是不同的。*愚公妻说话委婉,流露出她对愚公的关心和鼓励,(1分)智叟却说

37、话狂大,对愚公移山给予否定。(0分)0分示例*让愚公不要再费力气去移山了,这是不可能削平这两座山的。*他们都是说智叟年纪老,不能挑动石头了,说明智叟老了,已经无能为力了。*因为愚公妻的话中,带有劝说的意思。(只是意义上的,不是情感上的。)智叟的语言色彩是坚决反对,没有留一点委婉的语气。12.(6分)(1)(2分)一句1分,错别字不扣分(重在理解)2分示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1分示例:1、 莫笑农家腊酒浑2、 丰年留客足鸡豚”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其他诗句0分:答错或照抄全诗(2)(4分)考查名句的意义及广泛引用的原因。应侧重在内容含义上的理解。丰富内涵2分,

38、引起共鸣2分。 “丰富内涵”方面:答出“困难”“绝境”“逆境”“困境”“挫折”1分;答出“希望”“光明”“乐观”“信心”1分; 仅答“有丰富内涵”或“蕴含哲理”,没有具体内容的,得1分。“引起共鸣”方面:答出“鼓舞”“激励”“勉励”或“产生共鸣”“有共鸣”,2分 ;“显示很强的艺术生命力/感染力”,得1分。如在“内涵”部分出现“作者”一词,不扣分;如在“共鸣”部分出现“作者”一词,则不得分。如答案中“内涵”和“共鸣”两部分内容出现交叉或两部分内容糅合在一起情况,应综合整个答案看,若含有“激励”、“鼓舞”等内容,应给分。4分示例1、这句话的本意是:诗人在山路上行走时,当认为无路可走时,却惊喜地在

39、转角那柳暗花明外发现了一个村落。这句蕴含哲理,告诉人们:当你认为前路渺茫时,往往在转角处充满了希望。(2分)这句话激励遭遇失败的人们,激励他们不要绝望,要对明天充满希望(2分),因此这一名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引用。2、这一句表现作者在担心无路可行时忽然见到一村庄的惊喜,表达了人们应在困难中看到希望(2分),前后句先抑后扬,更突出在困难中见到转机的希望,也教会在后人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2分)3、因为这句诗的意思为“山回路转,前方似乎是绝境,但在柳、花交错间又发现了一村落”表达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不畏困难的精神,也喻示在重重的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2分)这一想法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同样重要

40、,能引起读者的深刻同感(2分),所以这名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应用。4、这句诗寓意着遇到困难、挫折切勿低头放弃,爬起来勇敢地前行,就会看到前方不远处闪烁着希望的曙光、成功的光芒(2分),诗具有激励人生的作用(2分),故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5、这句诗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绕,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说明了在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2分)。这一富有哲理的诗句给人以乐观向上的积极的感受,给人以启发(2分),自然被人们广泛引用。6、这句诗很好地表现了作者在山水之间寻找,忽然眼前一亮的惊奇与惊喜之感,并且后来从中引申出了在绝境的尽头,往往是另一个美好的世界的哲理(2分),具有很好的励志的作用(2分),因而被人们

41、广泛引用。3分示例:1、因为这句诗告诉我们生活中虽然有许多困难,(1分)但只要我们勇敢面对,勇往直前,便会成功。这句诗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2分)2、这句的意思是越过千山万水后自然会有路可走,柳条花儿凋零了,又会再有,鼓励失意绝望(1分)的人不要用消极的态度去面对思考问题,用积极的态度面对一切,就会发现一切并不是那么绝望,激励人们战胜一切困难。(2分)3、这一名句表现了乐观向上(1分)的精神,可以激励人们凡事都往好的方面想,深信黑暗的后面一定会有阳光。(2分)2分示例:1、因为这句诗中是指作者找了很多条路也找不到,最终找到了,是因为作者相信自己能找到,比喻新希望,后来人们引用它在困境里找到新的

42、希望,找到了光明,有新的出路。(2分)2、这一句是对偶句,富有节奏感,“重”“复”表现出山水的曲折环绕,如困难险阻;“暗”“明”表现出柳花带来的春之朝气,如成功的喜悦。所以后人常用这句诗比喻经历挫折后无助的人最终看见了希望,积极乐观的喻意(2分),这句诗流芳千古。3、因为这一名句说明了即使遇到挫折,只要不轻易放弃,仍然抱着乐观的态度,就能从失败中走出来。(2分)4、因为其喻意是:虽然现在面对着阻碍与困难,但只要不放弃,坚持下去,新的希望就会出来。(2分)这给人有不竭的动力,所以后来常用鼓舞人们。5、因为这一名句告诉大家,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坚持走下去,就会看到希望(2分),而且这句话用的修辞

43、手法,令句子读起来非常的通顺,容易记住,所以深受人们喜爱,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1分示例: 1、本句充满诗意,朗朗上口,写出了乡村美景,亦充满哲理(1分),所以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2、这一句诗表达了诗人乐观向上、坚持不懈的精神。先“重、复、疑”三字表现出找不到出路的感觉,再用“暗、明、又”表现出出路就在眼前,形成反衬,表达出乐观向上的精神(1分),所以被人们广泛引用。3、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山多水多,也不要怕没有路,因为过了这里,那里也会有一条村,比喻人不要畏惧困难,只要我们努力前进,就会达到他们的目标(1分)。4、因为这名句鼓励人们。(1分)5、因为写出了作者对要行的路无法知道自己要走的

44、路的方向,而忧心。表现出人生这条路上存在着许多困难。(1分)0分示例:1、这句诗表现了作者对西村的情怀,这句诗有很多的复杂,但给人一种不知怎样的情怀,对山对水的热爱,有柳花、明亮的一条村。 2、写出了山高和多,水流多的场面,在诗人以为没路可走的时候柳花后面却又有路可走,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惊叹之情。3、因为这一句话写得很现实,描述了风景的美,用在写景色的很实际。4、因为作者被贬,感到悲哀,当作者看到了自己被贬后又出现了一批人才,作者感到高兴。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一批旧的人才离开了,又出现了一批新的人才。四、现代文文段阅读13【关键信息理解】(3分)D (这种提炼方法会影响土地和水的使用,并不环保,不“绿色”,因而不是它的优势。)14【信息筛选辨析】(3分)A (B文中只说“利用发电厂产生的二氧化碳来种植水藻”还处于小规模实验阶段,并未推广;C植物油要“转化成生物柴油,才可以为任何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D文中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