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除氧器和给水泵汽轮机汽源与汽轮机抽汽口的协同优化.pdf

上传人:z****6 文档编号:50686 上传时间:2021-06-0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2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除氧器和给水泵汽轮机汽源与汽轮机抽汽口的协同优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除氧器和给水泵汽轮机汽源与汽轮机抽汽口的协同优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除氧器和给水泵汽轮机汽源与汽轮机抽汽口的协同优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除氧器和给水泵汽轮机汽源与汽轮机抽汽口的协同优化.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除氧器和给水泵汽轮机汽源与汽轮机抽汽口的协同优化.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4 1 卷第 3期 2 0 1 4年 5月 华北 电 力 大 学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No a h Ch i n a El e c t r i c P o we r U n i v e r s i t y Vo 1 41 No 3 M a y, 2 01 4 d o i :1 0 3 9 6 9 j I S S N 1 0 0 7 2 6 9 1 2 0 1 4 0 3 1 5 除氧器和给水泵汽轮机汽源与 汽轮机抽汽口的协同优化 付 文锋 ,李 飞 ,王蓝婧 ( 1 华北电力大学电站设 备状 态监测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河北 保 定 0 7 1 0 0 3 ;

2、2 华北 电力 大学 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 院,河北 保定 0 7 1 0 0 3 ) 摘要 :回热 系统是全厂热 力系统的核 心 ,它对机 组和电厂的热经济性起着决定性 的作 用。优化 回热 系统是提 高火电机组热经济性 的重要手段之 一。 以汽轮 机通 流级 结构 为基 础 ,通 过级数 组合 寻优 的方 式建 立 了除氧 器、小机汽 源和汽轮机抽 汽口协 同优化模 型。以某 6 0 0 M W 汽轮机组 为例 ,验证 了该模型 的准确性 ;计 算分 析 了除氧 器和 小汽轮机 汽源对机 组热经济性的影响 ,得到 了除氧 器和 小机汽 源在 不同位 置组合 下的 多种 回热 系统优化方案 。

3、结果表 明,当未对 汽轮机抽 汽 口优化 时 ,仅优 化除氧器和小机汽 源,可使机 组标准煤耗 率降 低 约0 7 8 0 6 9 g k W h ; 当对除氧 器、小机 汽 源和 汽轮 机抽 汽 口协 同优 化 时 ,可使机 组 标 准煤耗 率 降低 约 0 9 3 3 4 2 s k W h 。 该方法对 回热 系统优化设计具有 一定参考价值 。 关 键 词 :回 热 系 统 ; 协 同优 化 ; 除 氧 器 ;小机 中图分 类号 :T K 2 8 4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0 0 7 2 6 9 1 ( 2 0 1 4 )O 3 0 0 9 4 0 7 Co o p e

4、 r a t i v e o p t i mi z a t i o n o n t ur b i n e e x t r a c t i o n p o r t a n d s o u r c e s o f d e a e r a t o r a n d f e e d p u mp t u r b i n e F U We n f e n g ,L I F e i ,WANG L a n j i n g ( 1 Mi n i s t r y o f Ed u c a t i o n K e y L a b o r a t o ry o f C o n d i t i o n Mo n i

5、t o r i n g a n d C o n t r o l f o r P o w e r P l a n t Eq u i p me n t , No r t h Chi n a El e c t r i c Po we r Un i v e r s i t y,Ba o di n g 0 71 0 03,Ch i na; 2 S c h o o l o f Co n t r o l a n d C o mp u t e r En g i n e e r i n g,No rt h C h i n a E l e c t r i c P o we r U n i v e r s i t

6、y,B a o d i n g 0 7 1 0 0 3,C h i n a ) Abs t r a c t:Re g e n e r a t i v e h e a t i n g s y s t e m i s t he c o r e o f t h e who l e pl a n t t h e r mo d y na mi c s y s t e m,a nd i t p l a ys a d e c i s i v e r o l e f o r t h e t h e r ma l e c o no my o f t he u ni t a nd pl a nt S o i t

7、S a n i mpo rta n t me t h o d t o i mp r o v e t h e e c o n o my o f t he r ma l po we r un i t b y o pt i mi z i ng t he s t r uc t u r e o f r e g e ne r a t i v e h e a t i n g s y s t e mA c o l l a bo r a t i v e o p t i mi z a t i o n mod e l a b o ut de a e r a t o r ,f e e d pu mp t ur b i

8、 ne a n d t u r bi ne e xt r a c t i o n p o r t i s e s t a bl i s h e d,ba s e d o n t he flo w s t a g e s s t r uc t ur e o f s t e a m t ur b i n e, b y wh i c h t he b e s t c o n ne c t i o n mo d e o f t he op t i mu m e x t r a c t i o n o pe n i ng,d e a e r a t o r a n d f e e d p ump t u

9、 r b i n e i s d e t e r mi ne d Th e a c c u r a c y o f t he mo d e l i s v a l i d a t e d b y t a k i n g a 60 0 MW s t e a m t ur b i n e for e x a mp l e Th e i nf l u e n c e s o f d e a e r a t o r a n d f e e d p u mp t u r b i n e o n t he u ni t t h e r ma l e c o n o my a r e c o mp u t

10、a t i o na l a n a l y z e d,a nd a v a r i e t y o f r e g e n e r a t i v e s ys t e m o p t i mi z a t i o n pr o g r a ms ha s b e e n o b t a i n e d a b o u t t he l o c a t i o ns o f de a e r a t o r a nd f e e d p u mp t ur b i ne u nd e r d i f f e r e n t l o c a t i o n c o m b i na t i

11、o ns Th e r e s ul t s s h o w t h a t wh e n de a e r a t o r a n d f e e d p ump t u r bi ne a r e o p t i mi z e d o n l y,t h e s t a n d a r d c o a l c o ns u mp t i o n r a t e c a n b e d e c r e a s e d 0 7 8 0 6 9 g k Wh;t h e un i t s t a n d a r d c o a l c o n s u mp t i o n r a t e d e

12、 c r e a s e d 0 9 3 3 4 2 s k Wh whe n d e a e r a t o r ,f e e d pu mp t u r b i n e a nd t he s t e a m e x t r a c t i o n o pe ni ng s a r e o p t i mi z e d 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l y Th i s me t ho d h a s c e r t a i n r e f e r e n c e v a l ue for o p t i mi z i n g a nd d es i g ni n g

13、t h e r e g e n e r a t i v e h e a t i n g s y s t e m Ke y wo r ds:r e g e n e r a t i v e h e a t i n g s y s t e m ;c o l l a b o r a t i ve o pt i mi z a t i o n;de a e r a t o r;f e e d p ump t u r bi n e 收稿 日期 :2 0 1 3 0 7 3 0 基金 项 目: 中 央 高 校 基 本 科 研 业 务 费 专 项 资 金 资 助 项 目 ( 2 0 1 4 MS 1 0 9 )

14、 0 引 言 火 电厂 回热 系统 在 提 高 机 组 热 效 率 、 降低 煤 第 3期 付文锋 , 等 : 除氧器和给水泵汽轮机汽源 与汽轮机抽 汽 E l 的协同优化 9 5 耗方面起着极为重要 的作用 , 合理优化 回热系 统参 数 , 使 设 备 之 间 达 到 最 佳 配 合 是 有 效 提 高 机 组 经济性 的关 键 。除氧 器 和凝 汽 式 汽 动 给水 泵 汽 轮机 ( 以下称 小机 ) 在大 型水冷 机 组 的能 耗分 布 中 占有 特 殊地 位 , 优 化 选 择 除 氧 器 和 小 机 的 汽 源对降低机 组能耗 、 进一步挖掘机组 的节 能潜力 具有 重要 意义 。

15、 进行回热 系统优化 的关键 , 在于恰 当选取 汽 轮机 的抽 汽 V I 。许 多 学 者 通 过 大 量 的 研 究 , 提 出了多种选择抽汽 口的方法。如 国外学者提 出的 “ 焓降分配 法” 、 “ 平均 分配 法 ” 、 “ 几 何级 数 法” 等 , 这 些 方 法 以对 多元 函 数 求 导 、 求 极 值 为 基 础 , 通过 简化循 环推 导 计算 通 式 , 为 之 后 的研 究 工 作提 供 了理 论 指 导 。 国 内 学 者 在 此 基 础 之 上 , 加 以考 虑实 际 系统 中的多 种具 体 因素 , 结 合 “ 循 环 函 数” 或“ 等效焓 降” 等方法 ”

16、 , 对热力系统进行 优 化 , 取得 了一定 的成果 。 然 而 , 以往 的 设 计 方 法 大 多 忽 略 了汽 轮 机 本 体 结构 的影 响 , 仅 以各 加 热 器 之 间 的最 佳 焓 升 分 配 为基础 来 确 定 汽 轮 机 的抽 汽 口位 置 。 而 实 际 上 , 由于汽轮机本体分级的限制 , 抽汽参数不能在 连续 区间 内选 取 , 同时 汽 轮 机 通 流 设 计 又 难 以 在 保证级效率的基础上兼顾抽汽 口参数。这就造成 了理论 上 求 得 的 最 优 抽 汽 位 置 难 以在 工 程 上 实 现 , 一般 只能 在 附近找 一个 可 能 的 抽汽 口 , 从 而

17、 破 坏 了最优 方 案 的 实施 。此 外 , 以往 的方 法 在 优 化 加热 器焓 升 分 配 时 , 并 未 考 虑 到 系 统 中 除 氧 器 和小机设备本身 的特殊性及其汽源 的选择 , 使优 化方案存在一定局限性。 本 文考 虑 汽 轮 机本 体 分 级 的 限 制 , 通 过 级 数 组 合 的方 式 建 立 离 散 化 回热 系统 优 化 模 型 , 并 充 分 考虑 除 氧 器 和 小 机 对 机 组 热 经 济 性 的 耦 合 影 响 , 寻求 设计 汽 轮机 与 回热 系 统 各设 备 之 间 的最 佳 联接 。 1 数学模型 1 1 回热 汽源 方案 的确 定 考 虑

18、 除氧 器 和 小 机 对 回热 系统 优 化 的 影 响 , 在 确定 回热 系统 的汽 源 方案 时 , 首 先 , 在 汽 轮机 上 选 择 一组抽 汽 口( 抽 汽 口数 即回热级 数 ) 作 为 各加 热器 和小机 的 汽 源 ; 其 次 , 根 据选 取 的抽 汽 口 , 通 过抽 汽 口 、 除 氧器和小 机 位 置 的协 同优 化 , 寻 找最 佳 的 回热 汽 源方案 。 无论 是 回 热 加 热 器 还 是 小 机 , 其 抽 汽 汽 源 只 能 取 自汽轮 机 中某 一 级 的级 后 位 置 。对 于 一 台热 力 级数 为 n ( n1 ) 的汽 轮 机 , 除 末 级

19、 后 不 能用 于 回热抽 汽外 , 这 台 汽 轮机 理 论 上 最 多有 ( n一1 ) 个 抽 汽 口位 置 。假 设 回热 系 统 中 的 加 热 器 台 数 为 m, 那 么需要 在 ( n一1 ) 个可 能 位置 中 , 选 择 m个 位 置用于回热抽 汽。若 以级数组合 的方 式选 取, 则 存在的汽轮机抽汽 口组合共有 c 种 。如果 m台 加热器中除一 台除氧器外 , 其余 均为表面式加热 器 , 且小机与其中某一 台加热器共汽源, 汽源选择 方 式共有 m c m 种 。 在此 模 型 中作 如 下定 义 : ( 1 ) 汽轮机可选抽汽口位置以集合 表示 , U = 1 ,

20、 2 。 。 。 n一1 ) , 其 中 i 表示 抽汽 V 1 位 于 汽轮 机第 i 级后。 ( 2 ) X= t i 【 1 , c m , 】 ) 表示汽轮机所有 可能的抽汽 口组合的集合 , 其中, 某一种汽轮机抽 汽 口组合为X = f2 , , l J ) , U, 1 , c 。 。 表 示这 种 抽 汽 组合 下第 个 加 热 器 对应 的汽轮机 抽 汽位置 。 ( 3 ) 0 = 0 l 【 1 , m l , 0 X ) , 表示对 应 于 的可选 除 氧器 汽源 位置集 合 。其 中 , o , 表 示选取 i 中的第 个位置作为除氧器汽源。 ( g ) P = l k

21、【 1 m l , P E X ) , 表示对 应 于 的可选 小机 汽源 位置 集合 。其 中 , P 表示 选取 中的第 k 个位置作为小机汽源。 ( 5 ) 机 组 所 有 回热 汽 源 方 案 的 集 合 表 示 为 Y= y I z 1 , m c : 一 , 其中 Y =( X , D , P ) , V Xl X, A D +Q ,=Qr , N =D0 ( h 0+ 一 h 。 )一D T n o 一D ,即 构 成 机 组 的 一 种 回热 汽 源方 案 。 1 2循环 热效 率 的计算 当机组 处 于 热 力 学 状 态 稳 定 时 , 循 环 热 效 率 取决 于 回热

22、系 统 的结 构 , 并 且 是 一 一 对 应 的 。对 于不 同的 汽源 选 择 方 案 下 联 接 而 成 的 回热 系 统 , 循 环热 效率 可应 用现 行 热力 系统 热 经济 性 状 态方 程求取 , 依 据系 统结 构特 征 建 立 汽水 分 布 方程 , 获 得系统各节点 流量 ; 再通过功率方程和 吸热量方 程获得机组循环热效率 , 计算式如式( 1 )( 4 ) : A D +Q =Q ( 1 ) N=D 0 ( h 0+o r h 。 )一D 一 D : h i ( 2 ) 华 北 电 力 大 学 学 报 Q =D 0 ( h 0+ 一h f w )一D ;r 一D T

23、 日 o r+Q l ( 3) 7 1 = ( 4) V 式 中 : A为 回热 系统结 构矩 阵 ; D 为 回热抽 汽 流量 矩 阵 ; Q 为 辅助 汽水 能 流矩 阵 ; Q 为 给水 能 流矩 阵 ; N为汽轮 机作 功量 ; D 。 为 主蒸 汽流量 ; h 。 为主 蒸 汽焓 ; 为再 热 器 焓 升 ; h 为 排 汽 焓 ; D O - 为 抽 汽作 功不 足量 ; D 为辅汽 作 功不 足 量 ; Q为 机 组 吸热量 ; h 为 给水 焓 ; D 为 再 热前 抽 汽 吸 热 不足 量 , D T o r 为再 热前 辅汽 吸热 不 足量 , Q 为 其 他汽 水 流 (

24、 排 污 、 漏 汽 、 减 温 水 等 ) 引 起 的 吸 热 量。各符号的构成规则详见文献 2 0 。 当抽汽口变动引起各级间流量 、 压力、 比焓变 化时 , 应用弗 留格尔公式结合 “ 倒序迭代 ” 法 , 通 过 流量 校 核 最 终 确 定 抽 汽 口变 动 后 的 热 力 参 数 。 1 3 建 立 目标 函数 在建立 模 型时作 如 下假设 : ( 1 ) 以少开汽 轮机抽 汽 口、 保 障级效率 为原 则 , 限定 高 、 中压缸末 级后 为必 选 抽汽位 置 。 ( 2 ) 保 证锅 炉 给水温 度恒 定 , 限定 系统 中第 一 台加 热器 的抽 汽位 置不 变 。 以函

25、数 , ( Y )表 示某 种 汽 源 联 接 方 案 与 循 环 热效 率 吼 之 间 的对应 关 系 , 即 吼 : )。在 所 有 的方案 l , 中 , 必然 有一 种热 经 济 性 最佳 方 案 , 它 对应 的机组循 环热 效 率 为最 大 值 。 以循 环热 效 率 叼 为 寻 优 目标 , 机组 最佳 回热 汽 源 方 案 的 目标 函 数 为 M a x , ( y j ) s t Xi= l, , , m ) , H n =G, 戈 =0 , =P , , , k 式 中 : , 。 为高 、 中压 缸末级 级序 号 ; G为 给水 温 度对应下的第一台加热器抽汽位置; ,

26、 k为除氧器 和小机 对应 的抽 汽位 置序 号 。 该 方案 与 热 力 系 统 拓 扑 结 构 一 一 对 应 , 便 于 考 虑 系统 中的各 种 因素 对 方 案 的影 响 。如 除 氧器 和小机与其他加热 器间的相对 位置、 加热器 间的 疏水联接方式、 泵功等。同时 , 由于方案 中各设备 汽源都是直接从 汽轮机级后 位置选取 , 从 而避 免 了传统方法所确定的抽汽 口与汽轮机结构不匹配 的情况 。 1 4 计算 流程 对于实际机组 , n , m均为确定值 , 约束条件也 可按不同设计需求进行调整 , 本模型采用“ 回溯算 法 ” 编 程实 现 , 其 程序 流程 图如 图 1

27、所示 。 图 1 优 化 方 案 选 取 流 程 图 F i g 1 Fl o w c ha r t o f t he o pt i mu m s c he me s e l e c t i o n 2 模 型准确性验证 以某 6 0 0 M W 超 I临界 汽 轮 机 组 为 例 , 原 设 计 回热系统形 式如下 : 8级 回热加热器 采用“ 3高 4 低 1除氧” 布置 , 除氧器和小机汽源共用第 4号抽 汽 , 高 、 低 压加 热 器 均 为 表 面 式 加 热 器 , 疏 水 方 式 为逐 级 自流式 。汽 轮机 通 流 级数 及 与 各 加热 器 对 应 的抽汽 位置 见表 1

28、和 表 2 。 表 1 汽轮 机 通 流 级 数 Ta b1 F l o w s t a g e s n u mb e r o f t h e s t e a m t u r bi ne 热 力级 2 3级 结 构 级 2 8级 高压缸 1 个 调节级 +l O个压力级( 对应 热力级数 1 1 1 ) 中压缸 7个压力级 ( 对应热力级数 1 21 8 ) 低压缸 2 5个压力级 ( 对应热力级数 l 9 2 3 ) , , 、 f J 、 , 5 , 第 3期 付文锋 , 等 : 除氧器和给水泵汽轮机 汽源 与汽轮机抽汽 口的协同优化 9 7 表 2加 热 器 抽 汽 对 应 的 汽 轮

29、机 内位 置 Ta b 2 Bl e d s t ea m p o s i t i o n s c o r r e s po n d i n g t h e h e a t e r s 注 : No 4对 应 除 氧 器 与 小 机 共 汽 源 。 在本 例 的 优 化 计 算 中 , 机 组 热 力 参 数 采 用 T H A工况值 ; 加热器数量 、 选型与疏水联接型式不 变 , 给水泵位于除氧器 出 口; 抽 汽管道压损、 加热 器端差、 给水泵泵功 、 小机效率均采用原设计值 ; 忽 略门杆 漏 汽气 、 轴 封 漏 汽 等 小 汽 水 流 量 系数 的 变化 。 设除 氧器 和小 机

30、都 选 用 N o 4抽 汽 口作 为 汽 源位 置 , 且 N o 1加 热 器 对 应 的 抽 汽 口为 第 8级 后 , 在此 约束条 件 ( = k= 4 , G=8 ) 下 , 目标 函数为 M a x ) 1 I s 1 X 。 = ll , 2 , , ) , 1 1X , 1 8X 订 = 8, 4 = D = P J ( 6 ) 经计算 , 求得机组 的最佳抽 汽 口组合 = 8 , 1 1 , 1 5 , 1 8 , 1 9, 2 0 , 2 1 , 2 2 ) ,同 时 除 氧 器 和 小 机 汽 源位置 均对 应为 “ 1 8 ” 。这与 表 2中机 组原 设计 下 的

31、抽汽 口组 合 及 除 氧 器 、 小 机 汽 源 位 置 完 全 一 致 , 从而 验证 了该 模型 的准 确性 。 3 实例计算 3 1 汽轮 机原设 计抽 汽 口不变 为 得到 除氧器 和 小机 位 置 变动 对 机 组循 环 热 效 率 的影 响 规律 , 仍取 2节 中 的机 组 为计 算 案 例 , 保 持 汽轮机 原 设 计 抽 汽 口位 置 组 合 不 变 , 仅 改 变 除氧器 和小 机 的汽源选 择 , 目标 函数 为 Ma x f= Y t ) , “ I s t X = 8 , 1 1 , 1 5 , 1 8 , 1 9 , 2 0 , 2 1 , 2 2 ) , 7

32、0 P X。 , ,k E 1 , 8 J 计算 得 出除氧 器和 小机 汽 源 变 化对 循 环 热效 率 的影 响 , 如 图 2所 示 。图 2中虚 线 处 对 应 机 组 原设计 下 的循 环 热 效 率 , 除 氧 器 和 小 机 各 有 8个 变换位置 , 从循环热效率的变化趋势中可以看到: 原设 计下 的 除氧器 和小 机 汽源 位 置 并不 是 热 经济 性 最佳位 置 。当 除氧 器 选 用 更 高 压 侧 汽 源 ( 即 除 氧器 位置 前移 , 与某 一 台高 压加 热 器 换位 ) 和小 机 选用 更低 压侧 汽源 时 , 机 组 可 以获 得 更 高热 效 率 。 所

33、 以 , 机组 原 设 计 下 的 回热 系统 仅 是 限 定 除 氧 器 和小机都采用 N O 4汽源位置时的最佳方案 ; 通过 优化 调整 除氧 器 和小机 的 汽源 位 置 , 打破 “ 三高 四 低 , 除 氧 器 与小 机 共 汽 源 ” 的传 统 模 式 , 机 组 还 有 进一 步提 高热 效率 的潜 力 。 褥 较 薛 ( 8 ) ( 1 1 )( 1 5 ) ( 1 8 ) ( 1 9 ) ( 2 0 ) ( 2 1 )( 2 2 ) 除氧器位置序号( 汽源位置 小机抽汽序号 一N o 1 ( 8 ) 一 2 ( 1 1 )一 一 N o 3 ( 1 5 ) 一 1 8 1

34、( 汽源位 置) : 一 N o5 ( 1 9 )一 一N o6 ( 2 0 ) 一 N o7 ( 2 1 ) 一 N o8 ( 2 2 ) 图 2 除 氧 器和 小机 位 置 分 布 与循 环 热 效 率 关 系 F i g 2 Re l a t i o n s h i p be t we e n t he c y c l e t he r ma l e f f i c i e nc y a n d t h e r e l a t i v e p o s i t i o n o f de a e r a t o r a n d f e e d p u mp t u r bi n e 计算 过

35、程 中 仅 考 虑 了机 组 的热 经 济 性 , 而 未 考虑安全等 因素 , 故还应 对 小机汽 源进行 校核。 在本 例 中 , 当小机 汽源 取 自高 压缸 时 , 排 汽 湿 度达 1 4 l 6 , 影 响 叶 片 的安 全 性 ; 取 自低 压 缸 2 1 和 2 2级 后 时 , 汽 源本 身 为湿 蒸 汽 , 且压 力 过低 , 将 导 致小 机末 级 叶片 过 长 , 降 低 了高 转 速 下 的安 全 裕度。因此 , 上述小机汽源位置需筛除。 除 氧器位 于 N O 1一 N O 4 , 小机 采 用 N O 3 N O 6抽汽时, 共有 1 4种方案结果优于原设计值,

36、如 表 3所 示 。 当 除氧 器 位 于 N O 2 ( 汽 源 位 置 O = 1 1 ) 、 小 机采 用 N O 6抽 汽 ( 汽源 位 置 P = 2 0) 时 , 循 环热 效率 为最 大值 , 此 时 , 除氧 器 和 小机 的位 置 最佳 。 3 2 抽 汽 口、 除 氧器和 小机 协 同优化 最 佳 抽 汽 口位 置 受 除 氧 器 和 小 机 汽 源 的 影 响 , 当两 者之一 的汽源 发 生变 化 时 , 最 佳 抽 汽 口位 置可 能发 生 变 化 , 因此 , 通 过 除 氧 器 、 小 机 和 抽 汽 口协 同优化重新确定。由式 ( 5 ) 得 目标 函数为 Ma

37、 x- q n=八y 2 ) I s t X i = 1 , , , 8 ) , 1 1 X i , 1 8 X i ( ) 1 = 8, = o 。 , =P , l 1 P 21 J 撇栅瓤 似搦抛捌伽 懦 9 8 华 北 电 力 大 学 学 报 表 3 原抽汽 口位置下 除氧器和小机 汽源优化 方案 Ta b 3 Opt i mi z a t i o n s c he me f o r d i f f e r e n t s t e a m s o u r c e s o f de a e r a t o r a nd f e e d pu mp t u r b i ne wi t h

38、o r i g i na l bl e e d i ng p o i nt s 注 : 取锅炉效率为 0 9 3 , 管道效率、 机械效率、 发电机效率均为 0 9 9 由式 ( 8 ) 得到使机组热 经济性 提高 的除氧 器 和 小 机 位 置分 布 , 如 图 3所 示 。 除 氧 器 、 小 机 位 置 和汽 轮 机 抽 汽 口协 同优 化 后 的 方 案 , 如 表 4所 示 。 由 图 3、 表 4及 表 3可 知 : 对 于 任 意 一 组 抽 汽 口 , 除 氧器 和 小 机 都 有 与 之 对 应 的最 佳 位 置 ; 反之亦然。除氧器和小机位 置对最 佳抽 汽 口的 确 定

39、具 有 重 要 影 响 , 因此 , 对 各 加 热 器 汽 源 优 化 时 , 有 必 要 将 除 氧 器 和 小 机 位 置 的 优 化 考 虑 在 内。 当 抽 汽 口 维 持 原 设 计 不 变 , 仅 靠 优 化 除 氧 器和小机汽 源 , 最 高 可使机 组标 准 煤耗 率 降低 约 0 7 8 0 6 9 g k W h 。 由表 4知 : 当 通 过 除 氧 器 、 小 机 汽 源 与 汽 轮 机 抽 汽 口协 同 优 化 时 , 方 案 1 , 2, 3 , 6所 确 定 抽 汽 13与 原 设 计 不 同 。 当 o 。 : = 1 1 , P i 3=2 0, X = 8

40、, 1 1 , 1 6 , 1 8 , 1 9, 2 0, 2 1 , 2 2 时 , 最 高 可 使 机 组 标 准 煤 耗 率 降 低 约 0 9 3 3 4 2 g k W h , 比抽 汽 口不 变 时 的 节 能 效 果 更 显 著 。 表 4除氧器 、 小机位置和汽轮机抽汽 口协 同优化方案 Ta b 4 Co l l a b or a t i v e o p t i mi z a t i o n s c h e me f o r b l e e di ng p o i nt s a n d s t e a m s o u r c e s o f d ea e r a t o r

41、a nd f e e d pu mp t ur b i ne 第 3期 付文锋 , 等: 除氧器和给水泵汽轮机汽源与汽轮机抽汽 口的协 同优化 孚 妪 蹲 c 靛 翼 褂 较 姆 0 3 5 0 3 O 0 2 5 0 2 0 0 1 5 0 1 0 0 0 5 0 0 O N 2 No 3 除氧器位 置序 号 小机抽汽序号:IN o 37 f N o 4目 5圆 6 图 3 使循环热效率提 高的除氧器和小机位置分布 图 Fi g 3 Pl a c e me n t o f de a e r a t o r a nd f e e d p ump t u r bi n e S U p e r i

42、 o r t o o r i g i na l t he r ma l e f f i ci e n c y 4 结果分析 除 氧器 和小机 在 回热 系统 中有其 特 殊 性 。除 氧 器作 为一 台无端 差 的 混合 式 加 热器 , 分 隔 了高 、 低压加热器的疏水 , 影响着疏水放热量 的利用能 级 ; 小机降低 了单位蒸汽在 主汽轮机 内的做功能 力 , 同时又 以泵功 的形 式加 热 了锅 炉 给水 , 故 小 机 可被视为特殊 的回热设备。由式 ( 1 ) 可知 : 除氧 器 、 小机 与机 组循 环热 效 率之 问 的依 变 关 系 , 除 了 受 不 同汽源 位 置 下 蒸

43、 汽 的热 力 参 数 影 响 外 , 两 设 备 在系 统 中 的排 列 位 置 , 以及 与各 加 热 器 之 间 的 耦合关系 , 都对 机组循 环热效 率产生 重要作 用。 因此 , 通过除氧器、 小机汽源 与抽汽 口协 同优 化 , 可 增加 回热 系统 的降耗 效应 。 通过 3节 的计 算 结 果 可知 : 除 氧器 适 当 采 用 更 高压侧 汽 源 ( 位 置前 移 ) , 小 机 采 用 更 低 压 侧 汽 源 ( 位置后移 ) , 机组可获得更高热效率 。其原因 如下 : 除氧器作为混合式加热器 , 换热性能优 于其 它 表 面式 加 热 器 。 当选 用 高 压 侧 汽

44、 源 时 , 有 利 于 减少高压抽 汽; 同时 , 由于 给水泵 与除氧器相连 , 泵 功返 还给 水 的热 量 也 随 之进 入 更 高 的 能 级 , 有 利于减少高压抽汽。这些 因素都会带来机组热效 率 的提高。但是 , 除氧器前移也会对机组热效率 带来不利影 响, 由于除氧器分隔了疏水热量 的利 用 , 会引起除氧器低压侧 的加 热器抽 汽增 多。当 这一不利因素的影 响程度 大于有利 因素时 , 机组 热效率反而下降。如除氧器位于 N O 2时最佳 , 当 位于 N O 1时 , 没 有 疏 水 进入 N O 2加 热 器 , 使 得 这两 台加 热器 的抽 汽大 幅 增 多 ,

45、机组 热 效 率 下 降 。 小机的作用在于提供 给水泵泵功 , 选 用低 压侧汽 源更符合能量梯级利用 的原则, 有利 于减少冷 源 损失 , 所 以小机应 适 当选用 低 压汽 源 。 在计算 中, 假设 小机效率为原设计值不 变会 给机组热效率值 的计算带来一定误差 ( 计算 中表 明: 小 机 效 率 变 化 1 , 热 效 率 相 对 变 化 约 0 0 4 ) 。事实 上 , 当小 机 汽 源 变 动 后 , 需 依 据新 汽源重 新 设 计 小 机 结 构 , 其 效 率 会 随 之 改 变 。 当 需考虑小机效率变化对机组热效率 的影响时 , 可 根据小机效率与机组循环热效率关

46、系曲线进行修 正 。 以除氧 器位 于 N O 4时为例 , 绘 制 了小机 效率 在 7 5 一8 5变化范围内与机组循环热效率 的 关 系 曲线 , 如 图 4所示 。 较 瘴 姆 囊 暮 0 7 5 0 7 6 0 7 7 0 7 8 0 7 9 0 7 0 0 8 l 0 8 2 0 8 3 0 8 4 0 8 5 小机效率 小机汽源位置 : +1 5+1 8- - 一 1 9 十2 O 图 4 小机 效 率与 机 组 循 环 热 效 率 关 系 曲 线 F i g 4 Re l a t i o ns hi p b e t we e n t h e t h e f e e d pu m

47、p t u r b i n e e f fic i e nc y a n d t h e un i t t h e r ma l e f f i c i e n c y 基 于设 计 , 较 低 的汽 源 压力 可增 大 进 汽容 积 , 改 善小 机效 率 ; 反 之 , 较 高 的汽 源 压力 会 降 低 小机 效 率 。所 以 , 当小 机 汽源选 自 1 9或 2 0级后 时 , 机组热经济性收益会 比小机效率取定值时进一步 增 加 。 5 结 论 ( I ) 本 文提 出的模 型具 有通 用 性 , 适用 于多种 约束条 件下 的热 力 系 统 优 化 , 同时 避 免 了所 得 优

48、 化 方案 与 汽轮 机 不 匹 配 的 情 况 , 为 回热 系统 优 化 设 计提 供 了新 的思路 。 ( 2 ) 通 过重新 设计 优化 除 氧器 和 小机 的汽源 , 打破“ 三高四低 , 除氧器与小机共汽源 ” 的传统模 式, 机组还有进一 步的节能潜力。在新 的回热 系 统设计中 , 除氧器汽源适 当选用高压侧、 小机汽源 适 当选用低压侧可提高机组热经济性。 1 0 O 华 北 电 力 大 学 学 报 2 0 1 4正 ( 3 ) 当不 考虑 小机 效率 的变 化 时 , 仅 优 化 除氧 器和 小 机 汽 源 , 机 组 标 准 煤 耗 率 可 降 低 约 0 7 8 0 6

49、 9 g k W h ; 若通 过 除 氧 器 、 小 机 汽 源 与 汽 轮 机抽 汽 口协 同优 化 , 机 组 标 准 煤 耗 率 可 降低 约 0 9 3 3 4 2 g k W h o 考虑 到不 同小 机 汽 源 下 小 机效 率 的变 化 时 , 可 通 过 小 机 效 率 与 机 组 循 环 热 效 率 关 系 曲线进 行修 正 。 参考文献 : 1闫顺林 ,徐鸿 火 电机组热 力系统 的 自适应 汽水分 布状 态 方 程 J 中 国 电机 工 程 学 报 ,2 0 0 7 ,2 7 ( 8) :5 45 8 2王慧杰 ,张春 发 ,宋之 平火电机组运 行参数 能耗 敏感 性

50、分 析 J 中 国 电机 工 程 学 报 ,2 0 0 8 ,2 8 ( 2 9):61 0 3杨志平 ,武 宇 ,杨 勇平 1 0 0 0 MW 机 组热 力 系统 性能分析 与优 化 c 南京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2 0 1 0年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术会议 ,2 0 1 0 4王利 刚 ,杨 勇平 ,董长青 ,等单耗 分析理 论的改 进与初 步应用 J 中国电机 工程学报 ,2 0 1 2 ,3 2 ( 1 1 ):1 62 1 5杨辰曜 ,杨志平 ,杨勇平 ,等6 0 0 MW 亚 临界燃煤 机组单耗 分析 J 华北 电力 大学学报 ,2 0 1 0 ,3 7 ( 1 ):4 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电力工程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