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7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doc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05733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7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7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7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7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语文试卷(教师版)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绮丽(q) 猗郁(y)乳臭未干(chu)B陨落(yn)对峙(sh)拈轻怕重(nin)C狡黠(ji)休憩(q)岿然不动(ku)D舷窗(xin)安谧(m)苦心孤诣(y)【考点】12:易误读常见字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辩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解答】A错误。猗郁y; 乳臭未干xi;B错误。对峙zh;C错误。狡黠xi; 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

2、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蹒跚 险峻 呼朋引伴 滥砍滥伐B扁额 讪笑 克勤克俭 茅塞顿开C震慑 葱笼 浮想联翩 顶礼膜拜D诀窍 张皇 光彩熠熠 消声匿迹【考点】14:常见易错字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辨析能力。【解答】A全部正确;B扁额匾额 C葱笼葱茏 D消声匿迹销声匿迹故选:A。【点评】要注意掌握常见汉字字形的写法,例如匾额、葱茏、销声匿迹非常容易写错。3(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南极科考队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磨镜十年,在南极冰穹A成功布放了天文望远

3、镜阵B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中,16岁的上海姑娘武亦姝引经据典,力压群雄,最后摘得桂冠C虽然在北京务工的育儿嫂比比皆是,但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范雨素,她用一支朴实的笔倾诉自己对生活的热爱D娄底,一方书写传奇的土地,蚩尤的冶金术、曾国藩的耕读文化、紫鹊界梯田的灌溉奇迹这一切都让人耿耿于怀【考点】49:成语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成语的正确使用,要从成语的意思、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角度考虑,同时结合语境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解答】A使用正确,符合语境。B使用正确,符合语境。C使用正确,符合语境。D使用有误,耿耿于怀:形容令人牵挂或不愉快的事在心里难以排

4、解。与句意不符。故选:D。【点评】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成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4(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具有广阔前景。B“中华文化湖南行”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伟人故里锦绣湖南”为主题,举办了文化讲坛、书画精品联展等。C“十三五”期间,根据总体工作部署,我国将对近1000万左右贫困人口实施异地扶贫搬迁。D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既然不能拥有舒适的书房、清净的环境,也会始终保持一份纯洁的读书情感。【考点】79:病句辨析与修改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

5、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确定最后选项。【解答】A正确;B缺宾语,“句末加的活动”;C“近”与“左右”重复,删除其一;D“既然也”改为“虽然但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确定最后选项。5(2分)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6、)A宋代文学家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描绘了与好友张怀民夜游时所见的月下美景,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B抒情散文白杨礼赞,运用象征手法,以白杨树这一艺术形象歌颂朴质、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和意志C余光中的乡愁抒写的不是一般游子的思乡之情,而是在特殊时代、特殊地理条件下,由海峡阻隔而产生的对大陆的思念之情D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格列佛游记用类似纪实的手法,生动记述了格列佛在海上诸岛经历的形形色色的事件【考点】F5:文学常识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此题词属文学常识类题。解答此题,要调动平时的积累。对相关的作家及其作品和作品风格有所记记忆。【解答】A、表述正确;B、表述正确;C、表述正确;D、格列佛游记是乔

7、纳森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应为鲁滨逊漂流记。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要结合平时的积累辨析作答。6(2分)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娲补天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用口耳相传的传说,诉说着对深邃而神秘太空的向往B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的杰出贡献有目共睹,杂交水稻的诞生地就在湖南C聊起最近读什么书或喜欢什么作品时,很少有人提到聊斋志异红楼梦骆驼祥子等文学经典,这种现象确实令人担忧D在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侯勇饰演的贪官赵德汉把“小官巨贪”的角色演活了【考点】56:标点符号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标点

8、符号的使用。本题要结合标点符号的知识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如问号、引号、顿号等。注意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解答】D中“人民的名义”引号改为书名号。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对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然后结合例句识记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最后结合语境分析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恰当。三、标题7(10分)古诗文默写(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4)刘禹

9、锡的陋室铭中,写陋室环境清幽、雅致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5)陆游的游山西村中,蕴含哲理并描绘了农村变化万千、明媚绚丽风光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考点】EF:名篇名句默写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解答】答案:(1)恨别鸟惊心 家书抵万金(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重点字:苔)(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点评】该题要求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

10、、别、漏、添字的情况。8(3分)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 隔壁王奶奶接到一个电话,声称:国家现在要将一笔密存海外的巨款发给那些有责任、有担当的爱国人士,只要缴纳50元手续费就可以分到数百万元。王奶奶信以为真,忙去交钱,你明知这是一个诈骗电话,该如何劝她不要上当受骗呢?(不超过60个字)答:王奶奶,这样的电话明显是诈骗您的,五十元手续费就可以分到数百万元,天底下哪有这等好事呢?千万不要被这些诈骗分子迷惑了。【考点】83:情景对话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口语交际类的题目,一定要注意说话的场合,说话人的身份,受众的身份等,另外还要注意说话的针对性和艺术性,尽量使用礼貌的话语委婉达到说话的目的。【解答

11、】劝告是一种常见的口语交际形式。劝告的关键在于双方要处于平等地位,要讲究一定的技巧,以达到告之以理、导之以行的目的。这里要有称呼、有理由,委婉劝导王奶奶即可。答案示例:王奶奶,这样的电话明显是诈骗您的,五十元手续费就可以分到数百万元,天底下哪有这等好事呢?千万不要被这些诈骗分子迷惑了。【点评】语言的运用是我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简明、连贯、得体地表达我们的见解,不仅是中招考试的要求,更是我们交往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方面的训练。9(5分)欣赏漫画兔子和萝卜,按要求作答。(1)请概述漫画的内容。答:兔子种了两颗萝卜,一棵叶子茂盛而萝卜却长得很小。另一棵叶子很少但萝卜却

12、很大(2)请说说漫画的寓意。答:看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应看问题的实质。【考点】82:图(表)文转换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题 首先要弄清题目要求,再是要结合要求审懂图意,三是用通顺的语句表达出图意。【解答】(1)兔子种了两颗萝卜,一棵叶子茂盛而萝卜却长得很小。另一棵叶子很少但萝卜却很大。他告诉我们,看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应看问题的实质。或者说不能以貌取人。有的人其貌不貌不扬,却很有才华,很有能力,很有成就。(2)此题解答要结合上题的分析作答。答案:(1)兔子种了两颗萝卜,一棵叶子茂盛而萝卜却长得很小。另一棵叶子很少但萝卜却很大。 (2)看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应看问

13、题的实质。【点评】解答此题,要对图意作全方位了解,然后结合题目具体要求作答。二、阅读(60分)10(16分)(一)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14、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A今齐地方/千里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吾与徐公/孰美 D盖/石性坚重(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孰视之(仔细)B臣之

15、妻私臣(偏爱)C皆以美于徐公(在) D不以物喜(因为)(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选文第段主要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说明邹忌头脑清醒,不为奉承所迷惑。B选文第段写齐王下令按上中下等次奖赏进谏的群臣吏民,从“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的反响来看,齐王之“蔽”得到了根本整治。C选文第段写燕、赵、韩、魏皆朝于齐,作者以夸张之语收束全文,意在从正面突出邹忌的治国之才。D选文在语言上运用了众多排比句,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使之朗朗上口,造成了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给人无可辩驳之感。(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

16、光艳美丽。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译文: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给予上等奖赏(5)齐王被邹忌说服,欣然纳谏。请简要分析邹忌讽谏的高明之处。答: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说服力强,让人易于接受。【考点】DA:课内文言文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参考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看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就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美?”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从外地来

17、,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客人说:“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俊美。”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打量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照镜子看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晚上睡觉时想起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因为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是因为有事想要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的确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有一千多里,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侍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

18、您受蒙蔽很深了!” 齐威王说:“说的好!”于是下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并使我听到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事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见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断句的辨析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结合各个选项断句的情况,判断正误即可。A项错误,“方千里”不能停顿,正确的断句为:今齐地/方

19、千里。故选:A。(2)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C项错误,“于”的意思应该是“比”。(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归纳和重点词语的综合考查。做此类型考题需要仔细审题,注意文章细节与选项的比较,认真作答。A正确。B正确。C意在点明纳谏成效之大,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治国之才。D正确。故选:C。(4)此题主要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解答思路是: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

20、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等特殊现象。本句重点:修,长;昳丽,美丽有神采。面,当面;刺,指责;过,过失;上,上等。翻译: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给予上等奖赏。(5)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人物说话技巧的能力。邹忌的进谏集中在选文的第一段。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设喻,由己及君(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

21、于王),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说服力强,让人易于接受。答案:(1)A(2)C(3)C(4)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给予上等奖赏。(5)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说服力强,让人易于接受。【点评】古今异义1邹忌讽齐王纳谏(古:(对君主、尊长、朋友等)委婉地规劝,讽谏。今:诽谤,嘲讽)2窥镜而自视(古:照,看。今:偷看)3今齐地方千里 (古:土地方圆。今:地点,处所)4能面刺寡人之过 (古:指责。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5谤讥于市朝 (谤,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今:诽谤。讥,古:谏;今:讽刺)6臣之妻私臣 (古

22、:偏爱。今:自私)7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3古:国君身边的近臣。今:方位名词或表示范围的副词“大概”。莫,古:没有谁;没有什么。今:不,不要)8邹忌修八尺有余(古:长,原文指身高。今:改正)11(8分)(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蕴含什么哲理?答: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生的事物必然蓬勃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

23、限美好。(或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2)有人说,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被贬的苦闷之情,你怎么认为?请简要分析。答: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固然不无惆怅情绪,但又以“千帆过”、“万木春”比喻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显示出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达观开朗,哀而不伤,毫无命运不济的颓唐落寞之感。【考点】ED:哲理诗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人事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

24、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解答】(1)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和诗歌主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要在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体会诗句中蕴含的哲理。画面: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从情感角度看,颈联中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从哲理角度来看,寄寓在其中的是新陈代谢的进

25、化思想。(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诗人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人事生疏而怅惘的心情。以“沉舟”、“病树”自比,固然不无惆怅情绪,但又以“千帆过”、“万木春”比喻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显示出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达观开朗,哀而不伤,毫无命运不济的颓唐落寞之感。诗人借助景物,阐明事理,很含蓄地回答了白居易诗中对他遭受过多的挫折、满朝冠盖、斯人憔悴的同情,转而宽解对方,希望他能以平淡之心来看待世事变迁与宦海沉浮

26、。答案:(1)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生的事物必然蓬勃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或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2)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固然不无惆怅情绪,但又以“千帆过”、“万木春”比喻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显示出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达观开朗,哀而不伤,毫无命运不济的颓唐落寞之感。译文: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点

27、评】把握关键词“弃置身”、“烂柯人”、“万木春”、“长精神”,就能体味作者振作、达观的心境,而不会让沉舟、病树传递的信息干扰。12(15分)(三) 龚康 薛飞我是太空“快递小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最近我承接了一项艰巨又光荣的运输任务。从位于海南岛的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出发,我将穿透厚厚的大气层,把货物送到“客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手中。我送去的货物不仅有各种太空实验设备,还有维持天宫二号运行的补给。而我的“车”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是固定的,如果想运更多的货物,我就必须在保证自己足够强壮的同时,尽可能再不断减肥,把瘦下来的重量,替换成更多的货物。“减肥”,恐怕对很多人都是个头疼的问题。不过好在我有

28、一个厉害的私人教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的研制人员。他们给我做了全面检查,并为我量身定制了多种减肥和健身方案。减肥的第一步就是减腰部赘肉,而我的腰部是一个个连接框,为了将我高大的身躯牢固连接,这些连接框做得很厚实,所以显得臃肿。经过多次试验验证,他们将我的连接框设计成镂空形式,通过数控加工仿真技术,去除非受力部分的“肉肉”。只保留结构受力部分。现在我腰部每个连接框的重量都降低到原来的50%左右,但却丝毫没有影响我的结实程度。我的教练十分严格,不仅不放过肉眼可见的腰部赘肉,连肉眼几乎无法分辨的“皮下脂肪”也不放过。我的外部是一种壁板结构,壁板连接完成后,组成的密封空间就是装货物的肚子了。虽然壁

29、板厚度只有不到3毫米,但是在“教练”看来,依然有减重的空间。他们严格控制加工温度、切削速度等参数,尽量使壁板厚度贴近设计人员给出的公差下限。也就是在不影响性能的基础上,通过这种“皮下脂肪去除法”,尽可能让壁板变薄。由于壁板面积很大,即使去除A4纸那样薄的一层“脂肪”,整舱的重量也会下降很多。这不,在研制人员的努力下,我的体重因此又减少了30千克左右。减去的这些重量,又够我多运送好几台设备呢。为了装下更多的货物,设计人员用货架将我的肚子分成了许多区域。我的“教练”连这些货架也没放过,他们选用了轻质高强度材料组成货架。比如,“货架面板”仪器板,使用的是铝合金蜂窝板;“货架框架”立梁,使用的是碳纤维

30、材料。每一项改进都涉及多种先进而复杂的制造工艺。为此,研制人员完成了许多工艺攻关,还采用了“无应力”装配的方式,保证了货架装配误差不超过2毫米。这些“锻炼”让我的肌肉又轻又强壮,保证能将货物完好无缺地交给天宫二号。在教练的魔鬼训练下,我的瘦身计划圆满完成。经过体检,各项指标均已到达要求。不多说了,我已经装满货物整装待发了。天宫二号,我来啦!(根据有关资料删节)(1)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答:天舟一号“瘦身”记(2)阅读选文,回答问题。(1)为了让“我”的瘦身计划圆满完成,“教练”制定了怎样的方案?答:连接框设计成镂空形式,通过数控加工仿真技术,去除非受力部分;控制加工温度、切削速度,使壁板

31、厚度贴近设计公差的下限;选用了轻质高强度材料组成货架,采用了“无应力”装配的方式,将飞船内部分为许多区域。(2)结合第段,具体说说选文的语言特色。答:文章第五段,具体介绍科技人员是怎样将货运飞船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降到最薄的,但作者却把这一过程写成是为飞船进行“皮下脂肪”的消除,形象生动,浅显易懂,表现出说明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考点】A7:说明文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文以自述的形式,介绍了太空“快递小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文章第段介绍货运飞船的任务;第段,具体介绍货运飞船是怎样在保证货运能力的同时,增加货运数量的;第段,写货运飞船各项指标已达到要求,正整装待发。【解答】(1)本

32、题考查标题的拟写。说明文大多以说明的对象为题,如大自然的语言看云识天气等,这篇文章是一篇生动的说明文,用拟人的手法,自述的形式写作,可以将标题拟写的生动些,与内容相符。首先确定说明的对象是:天舟一号;其次了解文章的内容:主要写天舟一号如何增加货运数量的,文中把这一问题称为“减肥”。据此我们可拟题为:天舟一号“减肥”记,或天舟一号“瘦身”记,我的“瘦身”记等。(2)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归纳。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内容进行归纳即可。文章在第段具体介绍了“我”的“瘦身”过程,“减腰部赘肉”,“将我的连接框设计成镂空形式,通过数控加工仿真技术,去除非受力部分”;减“皮下

33、脂肪”,“严格控制加工温度、切削速度等参数,尽量使壁板厚度贴近设计人员给出的公差下限”;“为了装下更多的货物,设计人员用货架将我的肚子分成了许多区域”。据此归纳整理出答案。本题考查说明语言的分析。说明文根据语言特色可分为两类: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本文将货运飞船拟人化,用自述的形式展开内容,很明显属于生动的说明文,结合指定段落的语句进行分析即可。答案:(1)天舟一号“减肥”记(天舟一号“瘦身”记;我的“瘦身”记)(2)连接框设计成镂空形式,通过数控加工仿真技术,去除非受力部分;控制加工温度、切削速度,使壁板厚度贴近设计公差的下限;选用了轻质高强度材料组成货架,采用了“无应力”装配的方式,将飞

34、船内部分为许多区域。文章第五段,具体介绍科技人员是怎样将货运飞船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降到最薄的,但作者却把这一过程写成是为飞船进行“皮下脂肪”的消除,形象生动,浅显易懂,表现出说明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点评】本阅读第(3)题考查的是说明文语言特色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说明文语言的分类。说明文按语言特色可分为两类:平实说明文:平实说明文常常是直截了当地说明对象。不描写,不夸张,没有弦外之音,像数学、物理、生物等教科书。选用平实说明的说明文一般是以解释科学原理,说明制作过程、步骤,或介绍建筑物等为主的文章。适用于说明科学性及条理性较强的说明文,更多的是给读者以理性认识。生动说明文:生动说明

35、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或科学小品文、知识小品文)常常用较形象的手法来说明事物,使被说明的事物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易于引起读者的兴趣。能使语言达到生动效果的方法有:1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拟人一定要形象、恰当,否则事物形象性会减弱),使被说明的事物形象性加强;2现身说法,利用生活感受,可使文章在准确性的基础上更添真实性和生活情趣,易于让人接受;3适当运用叙述和描写,可使被说明事物栩栩如生,而不是枯燥无味。采用生动语言的说明文大多是文艺小品和科普读物,这类文章在给人知识的同时,又强调文章的生动性。13(9分)品读经典,聆听高处的声音白 龙站在不同高度的书籍上,人们看到的风景各异;从低处的一叶障目

36、到高处的霞光万丈,阅读的厚度,决定了人生格局与眼界心胸。如果把人类文明比做一座山峰,那么雄踞高山之巅的,就是历经世代淘洗而筛选出的经典文本。阅读经典,如同聆听山巅之城的智者们穿越时空的遥远回响。经典作品代表着人类精神的复杂性,标志着我们共同的先辈曾经抵达过的精神高度和思想深度。它对人心的理解和体恤,犹如一双越过时空的温暖臂膀,环住一个个困在冰冷湖面的灵魂。它以锐利的穿透力,让那些只知和现实讨价还价的人们,懂得什么叫对这个世界爱得深沉、情之激越,什么叫思想的力道和思考的痛感。然而,在纷纭万状的信息社会,进入经典文本所构成的精神世界是困难的,也是奢侈的。那似乎是一个和我们厕身其间的世界相平行的空间

37、,独立、缥缈而易碎,一个电话或者微信的侵扰,就能迅速把我们拉回现实。古人说,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而现在,对于奔波忙碌的现代人来说,仅仅闭门恐怕是不够的,只有在静谧无声的夜晚,待一天的工作结束,关上手机,才能翻开泛黄的书页,小心翼翼地捕捉来自遥远时空的细弱声响。那个高处的世界并不许诺我们具体的好处,但入得其门,自然会感受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产生一种“只有高贵纯洁心灵能够感受的欢愉”。正如登山需要阶梯,进入经典作品的世界同样需要拾阶而上。有时,理解经典作品的主题是困难的,需要借助思想的阶梯。理解经典作品中的主题,一般历千载而不变,充满泛着古老铜绿的端庄大词,重如千钧、庄严肃穆。诸如民族和命

38、运、历史与兴衰等等。有时,通过一部经典去理解另一部经典,方能参透义理之精妙,醉心于云蒸霞蔚的经典意象,比如国学上“以传注经”的传统就是如此。有时,理解经典也需要人生的准备。正如陈年老茶需要用沸水才能浇出厚重余味,理解经典也需要我们用老水手般的人生阅历,用经久不息的温热内心,浇开经典作品中只属于独特个体的专属气息。惟其如此,方能找到每个人心中的哈姆雷特,让经典的鉴赏者代代不绝。经典只会让人变得谦逊,因为见识了大海而更懂得什么叫沉潜往复,登上了群山之巅而更能体会山花的璀璨只若指间流沙。而愈了解人类精神的由来和思想的系谱,人们才会愈发认清自己在这个世界所处的位置,从而拥抱真正属于自己的未来,写下属于

39、我们时代的经典。(2017年04月25日人民网,有改动)(1)选文第段的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答:对比论证,将古人与现代人的阅读环境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在纷纭万状的信息社会,进入经典文本所构成的精神世界是困难的,也是奢侈的”观点,使论证更加深刻。(2)在选文第段中,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去理解经典?答:阅读经典,理解经典,关键要读懂经典中暗含的精神,表现出的思想内涵。(3)在互联网+时代,有不少同学热衷于网络小说、动漫作品,觉得这些比经典作品要通俗、有趣、刺激。结合选文,说说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答:我认为这些同学的观点是不对的。经典是思想丰富的作品,它重如千钧、庄严肃穆,阅读之后

40、会让人思想厚重,给人以“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而网络小说、动漫作品虽然通俗、有趣、刺激,但思想肤浅,没有教育意义,甚至还会将读者引入歧途,作为一时的娱乐可以,长期阅读还是经典能提升一个人的气质与精神。【考点】BC:议论文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文第段运用生动的比喻,提出论题;接着第段阐述阅读经典的意义;第段分析怎样阅读经典,最后以第段总结全文,再次强调阅读经典的意义,希望人们多阅读经典,并写也属于我们时代的经典。【解答】(1)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结合句子内容来看,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古

41、人”的阅读环境与“现代人”的阅读环境进行对比,强调了“在纷纭万状的信息社会,进入经典文本所构成的精神世界是困难的,也是奢侈的”。(2)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语段的内容。作者在本段中论述,阅读经典“会让人变得谦逊”,“愈了解人类精神的由来和思想的系谱,人们才会愈发认清自己在这个世界所处的位置,从而拥抱真正属于自己的未来,写下属于我们时代的经典”,这里面就告诉了读者阅读的方法,即读经典,关键在于了解经典暗含的精神与思想内涵。(3)本题考查阅读感悟的表达。解答此题根据阅读后对经典的了解,阐述网络小说、动漫作品的肤浅,对人类思想的触动即可。答案:(1)对比论证,将古人与现代人的阅

42、读环境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在纷纭万状的信息社会,进入经典文本所构成的精神世界是困难的,也是奢侈的”观点,使论证更加深刻。(2)阅读经典,理解经典,关键要读懂经典中暗含的精神,表现出的思想内涵。(3)示例:我认为这些同学的观点是不对的。经典是思想丰富的作品,它重如千钧、庄严肃穆,阅读之后会让人思想厚重,给人以“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而网络小说、动漫作品虽然通俗、有趣、刺激,但思想肤浅,没有教育意义,甚至还会将读者引入歧途,作为一时的娱乐可以,长期阅读还是经典能提升一个人的气质与精神。【点评】本阅读第(1)题是议论文阅读的典型题,议论文常用论证方法及作用:举例论证:举了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的观

43、点,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道理论证:引用了的名言、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具有权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比喻论证: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通俗易懂;对比论证: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使论证更加深刻,观点更加鲜明。14(12分)赶年集厉彦林“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唱儿歌,赶年集,迎新年,是我美好的童年记忆。我故乡在沂蒙山区东部,山多岭多,交通不便。农村大都五天一集,集市像块磁铁,把方圆十几里的人们聚拢在一起,自由买卖,享受属于乡村独有的喜悦。我们公社驻地逢五、逢十是集。一入腊月,地里没活了,年味就渐渐浓起来,丰收的喜悦挂在乡亲们脸上,见了面格外

44、客气、嘘长问短。年底时,崎岖的山路上人群熙来攘往,馒头、油条、猪肉、粉条等大包小包的年货在涌动。小孩子跟在大人的后面,蹦蹦跳跳地赶集、串亲戚。春年快到了,不管贫富都要赶年集置办年货。人们会把一年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花到最后一个年集上。在穷乡僻壤,赶年集,是孩子们迎新年的头等大事,多数孩子兜无分文,就是看热闹。腊月三十最后一个年集,头天夜里又下了一场雪,我和伙伴们还是执意相约赶年集。临行前,母亲给我套了件又厚又沉的大棉袄,父亲从兜里掏出两张五角的新钱,顺手给了我一张,我高兴得几乎跳起来。这时在一旁微笑着的母亲,狠狠瞪了瞪父亲一眼,父亲心领神会,又把手里那五角钱塞给了我,然后拍拍我的头说:“去吧

45、,看放鞭炮,隔远点哦。”跑出村口,只见赶集的人很多。雪后的山路被手推车、自行车和脚印踏成一条黑色弯曲的长丝带,清晰而漫长。甩年货、购年货的都着急,牲畜的叫声、车轮声、笑声、歌声此起彼伏,相映成趣。只记得公社供销社商店的外街用红漆刷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八个大红字,工整厚重,格外显眼。集市,就在公社居地村西侧宽阔的河滩上。河里结了冰,地上是薄薄的雪,摊位沿道路两侧展开,依次摆满小树林,商品琳琅满目,人们摩肩接踵、熙熙攘攘,非常热闹。时近中午,年集达到了高潮。河滩上用竹席临时撑起的棚屋,一个挨一个,大勺小勺叮当响,各色小吃应有尽有,香味扑鼻。赶年集有规矩:女孩买花,男孩恋炮,婆婆买鞋,老头购帽。

46、割肉、买菜、买鞭炮,再购对联和年画。男孩子只关心鞭炮和牛肉锅、烧饼摊。女孩子只关心红绒花、红头绳和花布。我母亲不舍得花钱,从来不赶集,过年自己什么新东西也不添。下午快散集的时候,我找到绒花摊。红绒花是一种纯手工制品,花蕊、花瓣、花叶活灵活现,粗大的麦草捆上插满密密麻麻的绒花,在风中颤动,疲倦地招引着客户。“大爷,我买六朵绒花,三根红头绳!”我底气十足地说。“不还价,两毛!”卖花的大爷顺手帮我插在一截高粱秸上,像是开满绒花的树枝。望着远处手拿风车纸花的女孩,心中盘算着如何把绒花分给妹妹和操劳忙碌的母亲。这新年礼物虽小,但很珍贵,饱含温暖的年味和对亲人美好的祝福。等望见老家屋顶的那缕炊烟,才想起没吃午饭、肚子咕咕地叫了。正在拽着针线纳过年棉鞋的母亲,从锅里给我端来预留着的热乎乎的饭,用力搓搓我被冻红的耳朵和手,还心疼地埋怨我回来晚了,饿坏了年集是一幅凝聚着热闹繁荣与美好憧憬的乡俗年画,又是生活变化、社会进步的缩影。不知不觉年集已远离我们,百姓富足阔气了,年味却越来越淡。我心中依然涌动着对年集的美好记忆和对团聚的渴望。听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仿佛回到少年时代,身穿新棉衣,手捧父母的呵护与微笑,跑进新年每一缕阳光里(2017年01月14日人民日报,有改动)(1)选文通过对“赶年集”的回忆,抒发了怎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