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04734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4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22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22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22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22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2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5分)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含标点符号)抄写下来,要求书写正确、端正、整洁。独立雄无敌,长空万里风。2(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矗立(zh) 热忱(chn ) 真挚(zh) 人声顶沸(dng)B喧腾( xun) 诀别(ju) 练达(lin) 不折不挠(no)C堕落(du ) 篷勃( png) 钦佩(qng) 轻歌曼舞(mn)D气概(gi) 擅长(shn) 仲裁(chi) 相辅相承(chng )3(2分)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北京冬奥会是一场体育盛会,_是一场文化盛宴,讲述着中国故

2、事,_着中国风采,传递出中国自信。北京在为世界呈现了一届_的夏季奥运会之后,又为世人呈上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季奥运会。北京冬奥会见证了中国人民的_热情和不懈努力,也为当下的全球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创造新的契机。A更 彰显 无与伦比 饱满B也 张扬 无与伦比 充满C更 张扬 美轮美奂 充满D也 彰显 美轮美奂 饱满4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是人生出彩的金钥匙,也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经之路。劳动同时也是成长成才的必修课。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只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才能真正掌握劳动的本质和价值,准确理解历史前进、社会运转的内在机理

3、。劳动是光荣而高尚的,热爱劳动、不懈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创造出来。A“一切”是代词,“而”是连词,“热爱劳动”和“不懈奋斗”都是偏正短语。B“劳动同时也是成长成才的必修课。”这个句子中,“成长”作状语。C“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是人生出彩的金钥匙,也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经之路。”这是表示选择关系的复句。D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把“掌握”和“理解”互换位置。5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出师表作者是三国时蜀汉的诸葛亮。B苏轼,北宋文学家。江城子密州出猎和记承天寺夜游都是他的作品。C简爱中,简爱看重亲情,把叔父留给她的遗产与约翰里德

4、兄妹平分。D朝花夕拾写的虽大多是个人生活,但也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与风气。6(2分)小说离不开情节,情节离不开矛盾冲突,矛盾冲突在小说中是必不可少的因素。请你任意选取以下名著中发生矛盾冲突的一组人物,概括相关故事情节。 备选人物:水浒杨志和晁盖一行人;红岩成岗和徐鹏飞;骆驼祥子祥子和孙侦探;西游记孙悟空和唐僧。一组人物: 矛盾冲突的情节: 7(10分)古诗文默写。(请规范书写)(1)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2)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3)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4)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5)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 (富

5、贵不能淫)(6)朔气传金柝, 。(木兰诗)(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从形声两方面表现战斗的激烈,衬托出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的句子是 , 。(8)古人志趣不尽相同。有刘禹锡陋室铭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安贫乐道的情趣;也有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的推己及人的崇高理想。二、古诗文阅读(20分)8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甲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乙夕次盱眙县韦应物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木眠客。注释盱眙:曾是淮南西道的属地,也称准

6、镇。逗:短暂停留。秦关:韦应物的故乡。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一二句点题,“青山”指“北固山”,“客路”是旅人前行的路,表明船到镇江后,诗人还要换乘驿车到别处去,暗含奔波之意。B.乙诗五六句写城池暗黑,人们纷纷归家,大雁飞藏的芦苇丛,在晚霞余光的映照下,闪现出一片耀眼的白色。C.两首诗三四句都是写景,甲诗用“正”“悬”写出了平野开阔的大景;乙诗用“波涛”“夕阳”等意象营造了浩渺、壮阔的意境。D.两首诗都是羁旅之作,甲诗借大雁传书表达思乡之情;乙诗借钟声烘托旅思之情,但比甲诗的情思更浓。9(17分)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7、。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

8、之。”(选自曹刿论战)乙 二师陈于柏举。阖庐之弟夫概王,晨请于阖庐曰:“楚瓦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又曰:“而后大师继之,必克。”夫概王以其属五千,先击子常之卒。子常之卒奔楚师乱吴师大败之子常奔郑。吴从楚师,及清发,阖庐将击之。夫概王曰:“困兽犹斗,况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必败我。若使先济者知免,后者慕之,无有斗心矣。半济而后可击也。”阖庐从之,又败之。楚人为食,吴人及之,楚师奔。败诸雍湿,五战及郢。(选自左传,有删改)注释二师:楚军和吴国联军。瓦:子常。大师:吴国大部队。清发:水名,今湖北安陆。斗:战斗。为食:做饭。郢:楚国都城。(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9、A.必以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十二章)B.公问其故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夫概王以其属五千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D.先击子常之卒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若使先济者知免,后者慕之,无有斗心矣。(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子常之卒奔楚师乱吴师大败之子常奔郑(4)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从甲文中“曹刿请见”“战则请从”能看出曹刿具有 情怀。人心向背是作战的基础,甲文民心的重要性体现在“ ”;乙文中“ ”印证夫概王也懂得这个道理(均用原文句子回答)曹刿和夫概王都能够掌握作战时机,请从追击

10、时机这一点,结合甲乙两文分别进行分析。三、现代文阅读(45分)10(8分)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文化遗产的类型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三星堆是实证文明起源绵延的大型遗址。三星堆遗址发掘,无论是发掘技术还是多学科研究,都站在了世界考古的前沿。在实验室里,一件青铜器形状的白色硅胶套摆在桌上,这是为新发现的青铜尊量身定制的3D打印“防护服”。青铜尊器型大,采取传统的石膏固定提取,容易破碎。因此,先用3D扫描仪采集数据,再在3D打印出的模型上制作好硅胶保护套,给文物穿上后再提取。3D打印技术用在考古发掘上还是第一次。 2020年底重启的三星堆考古与1986年相比,

11、是把先进的实验室搬到回野考古现场的新尝试。汇聚了多种科技手段的恒温恒湿的考古发掘舱、多功能考古操作系统、文物应急保护平台、可以远程传输数据的专家会诊室这些技术保障使得发掘与保护同步、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合作成为可能。(选自人民目报)材料二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第24届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从“雨水”开始倒数,历经二十四个节气,最终落至“立春”,观众从中看到了人工智能、AR、裸眼3D等多种技术综合运用所呈现出的辉煌的时间文化,惊艳了世人,将中国气的传递给了全世界。(选自光明日报)材料三材

12、料四 数字化是将博物馆资源有效转化为传播动能的重要手段。故宫高度重视藏品数字化进程,从2020年开始,每年采集7万到7.5万件文物信息,现在已公开发布8.3万件文物影像,并建立了“数字多宝阁”“故宫名画记”等展示平台。“清明上河图3.0)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数字展览备受欢迎。2021年,“纹以载道故宫沉浸式数字体验展”,以5.3米高裸眼3D文物呈现纹样世界。数字化展示突破实体展览的局限,观众参与度和体验感更强,满足了“触摸”文物的心理需求。观众通过对文物展品的观察和了解,进行了一次与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对话,打开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的种子在观众心中生根发芽。(选自人民日报)(1)对

13、以上四则材料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青铜尊器型大,采用3D打印技术可以为青铜尊量身定制“防护服”,青铜尊就可以不会破碎。B.2016年,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C.2020年,我国科研投入经费总量24393.1亿元,同年科技创新能力在全球排第14位。D.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故宫高度重视藏品数字化进程。(2)阅读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完成下面表格。(3)根据材料四完成下面对话。佳欣听说春明参观故宫博物馆回来了,好奇地问春明。佳欣:这次去故宫博物馆参观数字化展览,你有什么新的体验吗?春明: 。佳欣:真羡慕你,我也想去。

14、春明:值得一去, 。佳欣:我真为我们国家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灿烂骄傲啊!11(22分)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山楂是甜的肖于我妈是一个知青,我爸是一个农民。在我幼时的岁月里,我爸应该很辛苦。只有他一个农村户口,却有三个城里人要养活,他的田地太少了。但他勤快,愿意为生活付出所有气力。据说我家永远是每亩地里出钱最多的人家,而他的女儿们却几乎没去过那片土地。粗粝、辛苦的农村生活让我妈也异常艰辛,但她尽心尽力地养育我和妹妹。那时,东北没什么太好吃的水果,入秋的山楂勉强算水果吧。有一次,家里买了一堆山楂。对于这堆山楂,我恐怕要记上一辈子,拿到手里,连咬了两三个,真硌牙,嘴里、胃里顿时涌出酸水,我一把把它们

15、扔在地上。这堆山楂如一张张长满麻子,满是皱纹的脸。我越看越气,趁着我妈不注意,把这堆山楂全扔了。我妈发现后竟没有批评我,而是默默的把这些讨厌的家伙捡了回来。我妈把山楂洗净,去籽,倒入锅中,放糖,小火慢慢熬到鲜红直至黏稠,我才知道,山楂竟可以做成可口的山楂酱。只要放白糖,多放,再难吃的山楂也会变甜。就像我们的日子,酸涩难忍,又漫长,可终究能通过努力,让日子变得甜一点。酸酸甜甜的山楂酱放在罐子里,想吃的时候去挖一勺,现在想想,那种甜还能浸到心里。尤其是在寒天,把罐子放在耳房里,山楂酱处于半冻不冻的状态,不会坏了味道,也能随时挖出来吃。东北几乎有半年的冬天,冬天里没有农活可做,很多种地的人就猫冬了。

16、猫冬怎么可能有收入?我父母脑子活,也不怕吃苦受累。他们养了几头奶牛,按我妈的话说:“家里又多了一个人上班。”奶牛产牛奶,牛奶可以卖钱,每天都有收入。就算猫冬,田地里不生钱,家里的牛也能赚钱。入冬了,我爸在电影院烧锅炉,我妈在水泥厂上班。我妈下了班,要到托儿所接我和妹妹,然后回家挤牛奶,又要带着两桶沉甸甸的牛奶去奶站卖掉。那一年,我和妹妹还很小,害怕得不肯在家。我妈一咬牙,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把十几斤重的牛奶桶挂在自行车后面,两个女儿坐在自行车的大梁上。天有点冷了,我们都穿着厚厚的棉衣。夜幕来得快,天色很快就沉下来。我妈带不动我们了,就放下我和妹妹。路过综合商店时,我和妹妹不走了,我们的目光定在

17、了那里店门口摆着的一串串冰糖葫芦。不一会儿,我和妹妹便一人手里一串冰糖葫芦。我们一边吃,一边在深沉的暮色里跟我妈走。我妈骑会儿自行车,再推着自行车走一会儿。我和妹妹跑跑走走,一点儿也不冷。暮色很深,带着冬季里冰冷的浓雾。母女三人,就这样,在冰糖葫芦甜甜滋味的引领下,按时赶到遥远的奶站。天冷,我妈是热的,蹬自行车出了一身的热汗。我和妹妹坐在车大梁上,遇到天桥、上坡时,都下来帮忙推自行车,手和脸蛋是冷的,可我们的身子,心里是热的。那些年,我父母从来没机会休息,除了种地、上班,他们还干过很多营生,只要能赚钱,他们从不吝惜自己的时间和力气。他们一心要两个女儿过更好的日子,虽然他们并不知道这个愿望要如何

18、实现,但他们从未放弃过努力过更好的日子的努力。城市化改革的大潮中,种田为生的我爸改换了城镇户口。我妈也在企业改革后,开始领退休金,退休金每年都在增长。现在回到我父母家,假如是冬天,他们一定会提前买了冰糖葫芦,放在冰箱里,等我吃。吃着这冰糖葫芦,我就会想起那堆曾被我扔掉又被我妈捡回来熬成山楂酱的苦山楂,还有暮色中我和妹妹无限期盼的冰糖葫芦。仔细想想,其实,那些山楂从始至终都是甜的!(选自读者,有删改)(1)阅读选文第段,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 没农活可做的冬天,我父母养奶牛赚钱。 我父母不息劳作,我们家过上了好日子。(2)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段中画

19、线的句子。这堆山楂如一张张长满麻子、满是皱纹的脸。(4)品析选文第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我和妹妹不走了,我们的目光定在了那里店门口摆着的一串串冰糖葫芦。(5)第段中我妈发现我把山楂扔掉后,为什么没有批评我,反而捡回来?(6)选文第段,我和妹妹为什么会有“手和脸蛋是冷的”“身子,心里是热的”的感觉?(7)选文结尾写道:“那些山楂从始至终都是甜的!”这句话有丰富的内涵,结合全文,请谈谈你的理解。12(15分)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文章之美周建华虽说文无定法,但文章是枯燥无味还是引人入胜,是空洞无物还是见解独到,不难分出优劣高下。这背后既有遣词造句、修饰打磨等为文之术的差别,也有格局视野、思维理念

20、等为文之道的不同。所以,我们应学会品悟文章之美。文章之美透射价值之美。立言立文目的在于明确目标、引领方向、凝聚人心、启发行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章生命力的内核。北大红楼一楼西头的阅览室是青年毛泽东工作过的地方。在这里,他经常阅读共产主义书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解释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文章的价值和魅力可见一斑。文章之美透射逻辑之美。文字是思维的载体,逻辑是思维的内核。文章首先在形式上要符合逻辑,符合人们的一般思维规律。一篇好的文章让人看得清楚,读得明白。如果文章让人感觉思路不清、语焉不详,大多是逻辑出了问题;或者是概念模糊不准确,或者是划分混乱不周延,或者

21、是推理矛盾不科学,或者是论证跳跃不充分,等等。逻辑清晰、论证严密只是第一步,逻辑之美还体现在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通过由表及里的分析、由此及彼的推演,深刻探究存在于事物当中的规律、存在于人心之中的共识,达到一语中的、一鸣惊人的效果。文章之美透射伦理之美。伦理是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标准,作文如做人,一定要符合公序良俗,在喜怒哀乐、是非对错、美丑善恶等方面展现鲜明态度。一篇好的文章,即使是应用类的,也会带有一定的感性色彩,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表杨什么、批评什么,立场明确、态度清晰、观点持正。文章的伦理之美,在于让读者清楚地理解哪些是原则底线、哪些是基本要求、哪些是具体标准、哪些是希望号召,不能含

22、糊其辞、模棱两可,更不能僭越法理人伦,世道人心。文章之美透射美学之美。美学研究对象是美的形式和意象,具体到文章中,就是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和文字技巧,营造美的意象和境界,给人以耳目一新、酣畅淋漓的美的享受。比如,恰当运用排比,对偶、比喻、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让文字灵动起来、使情感丰富起来、富于变化。借鉴美的意象,融入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文以载道”。只有让思想之根深扎实践沃土,充分吸收阳光雨露和大地养分,才能浇灌出美妙动人的文章之花。(选自盘锦日报,有删改)(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选文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下面这段文字可以作为哪一段的论据,并阐述理由。恐龙无处

23、不在被压扁的沙子两篇短文都是从某一现象出发,通过分析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4)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虽说文无定法,但文章不难分出优劣,这背后既有为文之术的差别,也有为文之道的不同。B.一篇好的文章首先在形式要符合逻辑,符合人们的一般思维规律。C.作文如做人,一篇文章僭越法理人伦、世道人心就不是好文章。D.美学研究对象是美的形式和意象,有美的意象和境界就是好文章。(5)请用第段研究美学之美的方法品析下面文字。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选自冰心荷叶母亲)四、写作(60分),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13(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怀念背影缘起于望父买橘,永不养猫缘起于良心不安,礼赞白杨缘起于力求上进的精神 请以“缘起_”为题目,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色是革命的底色,善良是做人的底色,奋斗是青春的底色 请以“底色”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

25、、校名、地名;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一、积累与运用(25分)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含标点符号)抄写下来,要求书写正确、端正、整洁。独立雄无敌,长空万里风。【分析】本题考查汉字书写。用正楷来写,书写正确、端正、整洁。注意不要丢了标点。【解答】答案:示例:独立雄无敌,长空万里风。【点评】字书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要注意加强。2(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矗立(zh) 热忱(chn ) 真挚(zh) 人声顶沸(dng)B喧腾( xun) 诀别(ju) 练达(lin) 不折不挠(no)C堕落(du ) 篷勃( png) 钦佩(qng) 轻歌曼舞(

26、mn)D气概(gi) 擅长(shn) 仲裁(chi) 相辅相承(chng )【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和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解答】A.有误,“矗立”的“矗”应读作“ch”,“人声顶沸”的“顶”应为“鼎”。B.正确。C.有误,“篷勃”的“篷”应为“蓬”,“钦佩”的“钦”应读作“qn”。D.有误,“仲裁”的“裁”应读作“ci”,“相辅相承”的“承”应为“成”。故选:B。【点评】字音和字形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3(2分)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北京

27、冬奥会是一场体育盛会,_是一场文化盛宴,讲述着中国故事,_着中国风采,传递出中国自信。北京在为世界呈现了一届_的夏季奥运会之后,又为世人呈上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季奥运会。北京冬奥会见证了中国人民的_热情和不懈努力,也为当下的全球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创造新的契机。A更 彰显 无与伦比 饱满B也 张扬 无与伦比 充满C更 张扬 美轮美奂 充满D也 彰显 美轮美奂 饱满【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解答】第一空:“北京冬奥会是一场体育盛会”与“是一场文化盛宴

28、”之间是递进关系,且后文重点围绕“一场文化盛宴”展开,故第一空填写“更”;第二空:彰显,分明而确定地表现。张扬,将秘密的事情直扬出去。与“风采”搭配,应选“彰显”;第三空:无与伦比,意思是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美轮美奂,多用于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用于形容“夏季奥运会”,应运用“无与伦比”;第四空:饱满,充足,充沛。充满,布满,填满。与“中国人的热情以及不懈努力”衔接最恰当应为“饱满”。故选:A。【点评】分辨一组近义词,并把它们分别填进不同的句子里面。这样的题目先做有把握的,然后再区分剩下的词语和句子,把词语填进句子里面多读几

29、遍,看看到底怎么填才合适。4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是人生出彩的金钥匙,也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经之路。劳动同时也是成长成才的必修课。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只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才能真正掌握劳动的本质和价值,准确理解历史前进、社会运转的内在机理。劳动是光荣而高尚的,热爱劳动、不懈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创造出来。A“一切”是代词,“而”是连词,“热爱劳动”和“不懈奋斗”都是偏正短语。B“劳动同时也是成长成才的必修课。”这个句子中,“成长”作状语。C“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是人生出彩的金钥匙,也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必

30、经之路。”这是表示选择关系的复句。D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把“掌握”和“理解”互换位置。【分析】本题考查短语、复句、句子成分和病句修改。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根据平时积累,结合选项内容,逐项研读解答即可。【解答】A.有误,“热爱劳动”是动宾短语;B.有误,“成长”作定语;C.有误,“是也是”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5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出师表作者是三国时蜀汉的诸葛亮。B苏轼,北宋文学家。江城子密州出猎

31、和记承天寺夜游都是他的作品。C简爱中,简爱看重亲情,把叔父留给她的遗产与约翰里德兄妹平分。D朝花夕拾写的虽大多是个人生活,但也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与风气。【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等,结合选项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解答】ABD.正确;C.有误,简爱从叔父那里继承了遗产,并将遗产分给了表哥圣约翰和他的两个妹妹,希望大家能够一起愉快地生活。故选:C。【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6(2分)小说离不开情节,情节离不开矛盾冲突,矛盾冲突在小说中是必

32、不可少的因素。请你任意选取以下名著中发生矛盾冲突的一组人物,概括相关故事情节。 备选人物:水浒杨志和晁盖一行人;红岩成岗和徐鹏飞;骆驼祥子祥子和孙侦探;西游记孙悟空和唐僧。一组人物:西游记孙悟空和唐僧矛盾冲突的情节:“心猿归正,六贼无踪”,师徒俩途中寄宿遇见六个山贼,悟空杀死六贼,唐僧责怪悟空杀人,于是悟空撇下唐僧,前往东海龙宫。唐僧独自前行遇见菩萨,传授紧箍咒。后来悟空被东海龙王劝回去,结果被唐僧戴上了紧箍咒。【分析】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及故事情节。根据题干要求,联系原著内容,从给出的四组备选人物中选择其中一组人物,然后从原著中找到能体现人物矛盾冲突的故事情节进行分析即可。【解答】水浒杨志和晁盖

33、一行人。水浒杨志和晁盖一行人的矛盾体现在“智取生辰纲“这一情节上。杨志为了重回朝廷而接下了护送生辰纲的重任。为了避免不测,他处处小心。开始趁凉行路,后来到了荒凉的山路地带,为安全起见,改为天热时赶路。这本是顺应地势的防范之策,却得不到军汉的理解。最后,连老都管、虞候都开始抱怨,于是军汉们便不听杨志的打骂,坚持在强人出没的黄泥岗的树林里休息。这时,扮作商人的晁盖等人出现了。随后,白胜也挑着酒上了山岗。军汉们想买酒,但杨志怀疑酒里有蒙汗药,不让买。白胜便立刻表示不卖了。然后由晁盖等人过来先吃掉一桶,让杨志放松警惕,并借舀酒作掩护,向酒里下药。白胜也演得毫无破绽。这时杨志便放松警惕,同意买酒。但白胜

34、却不肯卖了,这使杨志等人彻底放松了警惕,买到酒后开怀畅饮,最终全被蒙汗药麻倒,生辰纲被劫走。“智取生辰纲“中,杨志押送与晁盖等好汉智取的矛盾,是压迫与反压迫的矛盾。红岩成岗和徐鹏飞。特务头子徐鹏飞审讯成岗,威逼利诱,毒刑拷打,都没有用,许云峰和成岗充分体现了革命志士英勇刚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让徐鹏飞感到极度挫败和狂躁无奈,最后不得不用假枪毙结束了审讯。特务徐鹏飞的狂躁不安与成岗的临危不惧形成鲜明的对比。骆驼祥子祥子和孙侦探。祥子和孙侦探的矛盾体现在两个情节。第一次,当祥子用了三年时间,积累拥有了自己的第一辆车,却被年轻时的孙排长(后来的孙侦探)无缘无故地拖着,丢了车,失去了自由,被奴役。

35、这是祥子来到这个城市以来第一次遭遇黑暗生活,也是拥有自己理想以来第一次遭受重创。第二次,孙侦探跟曹先生的时候,祥子又进入了他的视野。祥子的血汗钱和打算东山再起的资本,一夜之间被孙侦探敲诈走了。后果是:一是失去了重新翻本的机会;其次,我把祥子推入虎妞的怀抱,让祥子失去了独立和自由,也失去了她的理想和信念。后来虎妞难产死了,把祥子推到了堕落的边缘。孙侦探伤害祥子两次,熄灭祥子原本燃烧的理想火焰,几乎摧毁祥子的一生。西游记孙悟空和唐僧。孙悟空和唐僧的矛盾主要为思想矛盾,唐僧怀着佛家慈悲之心,事事能让,以致于不分黑白;而孙悟空疾恶如仇,又有火眼金睛,能够识破妖精的幻化,因此和唐僧思想矛盾。根据原著内容

36、的理解,孙悟空和唐僧发生了三次矛盾冲突:第一次是孙悟空刚拜唐僧为师的时候,因为他杀了六个强盗,唐僧不满,责怪于他,悟空一气之下离开唐僧,前往东海龙宫。后来被东海龙王劝回去,结果被唐僧戴上了紧箍咒。第二次是三打白骨精,孙悟空打死了白骨精,唐僧却受猪八戒的撺掇,认为悟空害的是好人,将悟空逐走。第三次是“真假美猴王”那一回,孙悟空打死了几个强盗,被唐僧逐走,后来六耳猕猴假扮悟空攻击唐僧,最后被如来佛祖识破。答案:示例一:水浒杨志和晁盖一行人杨志奉命押运生辰纲途经黄泥冈,被吴用、晁盖等人用计劫走。杨志因为无法交差,被迫流落江湖,后来在二龙山落草。示例二:红岩成岗和徐鹏飞特务头子徐鹏飞审讯许云峰和成岗,

37、威逼利诱,毒刑拷打,都没有用,最后不得不用假枪毙结束了审讯。示例三:骆驼祥子祥子和孙侦探当祥子用了三年时间,积累拥有了自己的第一辆车,却被年轻时的孙排长(后来的孙侦探)无缘无故地拖着,丢了车,失去了自由,被奴役;孙侦探跟踪曹先生时,碰上了在曹家拉包月的祥子,孙侦探认出并恐吓祥子,最终将祥子积攒的钱敲诈一空,这导致祥子第二次买车梦想破灭。示例四:西游记孙悟空和唐僧“心猿归正,六贼无踪”,师徒俩途中寄宿遇见六个山贼,悟空杀死六贼,唐僧责怪悟空杀人,于是悟空撇下唐僧,前往东海龙宫。唐僧独自前行遇见菩萨,传授紧箍咒。后来悟空被东海龙王劝回去,结果被唐僧戴上了紧箍咒。【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

38、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7(10分)古诗文默写。(请规范书写)(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淫)(6)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从形声两方面表现战斗的激烈,衬托出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的句子是 马作的卢飞快,

39、弓如霹雳弦惊。(8)古人志趣不尽相同。有刘禹锡陋室铭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安贫乐道的情趣;也有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推己及人的崇高理想。【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1)似曾相识燕归来(2)雾凇沆砀(注意“凇”“沆砀”的书写)(3)悠然见南山(4)何当共剪西窗烛(注意“剪”的书写)(5)贫贱不能移(6)寒光照铁衣(7)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注意“霹雳”的书写)(8)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

40、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注意“俱”的书写)【点评】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二、古诗文阅读(20分)8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甲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乙夕次盱眙县韦应物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木眠客。注释盱眙:曾是淮南西道的属地,也称准镇。逗:短暂停留。秦关:韦应物的故乡。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A.甲诗一二句点题,“青山”指“北固山

41、”,“客路”是旅人前行的路,表明船到镇江后,诗人还要换乘驿车到别处去,暗含奔波之意。B.乙诗五六句写城池暗黑,人们纷纷归家,大雁飞藏的芦苇丛,在晚霞余光的映照下,闪现出一片耀眼的白色。C.两首诗三四句都是写景,甲诗用“正”“悬”写出了平野开阔的大景;乙诗用“波涛”“夕阳”等意象营造了浩渺、壮阔的意境。D.两首诗都是羁旅之作,甲诗借大雁传书表达思乡之情;乙诗借钟声烘托旅思之情,但比甲诗的情思更浓。【分析】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夕次盱眙县这首诗写旅途中的客思。诗人韦应物因

42、路遇风波而夕次孤驿,在孤驿中所见全是秋日傍晚的一片萧索的景象,夜听寒钟思念故乡,彻夜未眠。一片思乡之情和愁绪全在景物的描写之中。诗的妙处,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此诗对旷野苍凉凄清的夜景极尽渲染,把风尘飘泊,羁旅愁思烘托得强烈感人。【参考译文】次北固山下孤单漂泊青山之外,独自行舟绿水之间。潮水上涨,两岸之间更显宽阔;顺风吹来;一条白帆正好高悬。夜色将尽,海上旭日东升;新年未至,江中春意已现。家书既已寄出,会被送往何处?希望北归大雁,送到洛阳之边。夕次盱眙县卸帆留宿淮水岸边的小镇,小舫停靠着孤零零的旅驿。大风突起江上的波浪浩荡,太阳沉落大地的夜色苍黑。山昏城暗人们都回家安憩,月照芦洲雁群也落下栖息

43、。夜晚孤独我不禁想起长安,听到岸上钟声我怎能入睡?【解答】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ACD.正确。B.有误,乙诗五六两句写的是月下之景。故选:B。答案:B【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9(17分)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

44、,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乙 二师陈于柏举。阖庐之弟夫概王,晨请于阖庐曰:“楚瓦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又曰:“而后大师继之,必克。”夫概王以其属五千,先击子常之卒。子常之卒奔楚师乱吴师大败之子常奔郑。吴从楚师,及清发,阖庐将击之。夫概王曰:“困兽犹斗,况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必败我。若使先济者知免,后者慕之,无有斗心矣。半济而后可击也。”阖庐从之,又败之。楚人为食,吴人及之,楚师奔。败诸雍湿,五战及郢。(选自左传,有删改)注释二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