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第二章 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第一节第一节 突发事件公共卫生监测预警突发事件公共卫生监测预警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1页一、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与趋势一、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与趋势n(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 n(二)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增多n(三)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n(四)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相当比重 n(五)新发传染病危害严重 n(六)灾害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容忽略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2页(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 n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汇报管理系统数据分析,全国共收到突发
2、公共卫生事件汇报9025起,其中级以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336起,汇报病例数46501例,级以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传染病暴发973起,占72.8%,食物中毒220起,占16.5%,环境原因事件95起,占7.1%,职业中毒及其它中毒30起,占3%;预防接种、服药事件等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起,占0.6%。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3页(二)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二)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增多件增多n-,经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汇报管理信息系统,全国26个省共汇报急性职业中毒事件288起,3828例中毒患者,平均每起事件中毒人数13例,其中171起出现死亡患者348例,总中
3、毒病例病死率为9.09%,6年内平均每年汇报职业中毒事件48起,引发急性职业中毒占前两位化学毒物主要是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4页(三)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三)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n我国各地食物中毒事件频频发生,食品安全已成为继人口、资源和环境之后第四大社会问题。-,卫生部经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类突发事件汇报3398起,中毒人数106567例,死亡1693例,病死率1.59%,主要发生在家庭、集体食堂、饮食服务单位等,尤其以农村地域多见。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5页(四)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相当比重(四)学校突发
4、公共卫生事件占相当比重 n学校是人群集中场所,轻易发生各种传染病流行和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全国汇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70起,占汇报事件总数65%;汇报病例33913人,占汇报病例总数73%;汇报死亡16人,占汇报死亡总数4.0%。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6页(五)新发传染病危害严重(五)新发传染病危害严重 n11月,我国广东省首先发觉并汇报首例传染性非经典肺炎(SARS),这种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快速向香港、北京及国内其它地域传输。为此,3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依据其临床症状特点,将该病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
5、e,SARS),并公布全球警告。4月8日,卫生部将SARS列为我国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7页(六)灾害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容忽略(六)灾害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容忽略n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度高、损失严重。我国最常发生灾害包含洪涝、干旱、地震、台风、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6种,其所造成损失占灾害总损失80-90。1949年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农作物受害面积年均超出4000万公顷,受灾人口年均超出2亿。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8页二、疾病监测二、疾病监测n(一)监测在疾病预防和
6、控制中地位和作用n疾病监测是最基本疾病预防和控制活动之一。任何一项有组织公共卫生实践或疾病预防控制活动,从总体而言,都必定包含监测、干预(卫生服务或预防控制办法)以及卫生学(流行病学)研究三个组成部分。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9页(二)概念n疾病监测是指有计划地、连续地和系统地搜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及影响原因相关数据,并及时将监测所取得信息及时发送、反馈给相关机构和人员,用于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办法制订、调整和评价。n这一定义反应了疾病监测三个最基本要素,即:n1、连续、系统地搜集相关疾病数据和资料;n2、汇总、分析、解释和评价所搜集数据和资料使之成为可用信息;突发事件公共
7、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10页n3、及时将监测信息发送给相关机构和人员,这些人员不但应包含使用监测信息用于决议机构和人员及处于监测系统中不一样层次参加者,还应将监测信息以一定方式向公众公布。n上述三个要素中任何一个要素缺失都不能组成一个完整、有效监测系统或监测活动。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11页疾病监测几个基本概念:n1、被动监测被动监测(Passive surveillance):由责任汇报人(如医务人员)按照既定汇报规范和程序向公共卫生机构(如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常规地汇报传染病数据和资料,而汇报接收单位被动接收汇报监测方式或监测系统,称为被动监测。n2、主动监测、主动监测(Acti
8、ve surveillance):依据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特殊需要,由公共卫生人员定时到责任汇报单位搜集疾病汇报、进行病例搜索并督促检验汇报质量监测方式或监测系统,称为主动监测。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12页n3、病例为基础监测、病例为基础监测(case-based surveillance)和)和事件为事件为基础监测基础监测(event-based surveillance)n前者是指监测系统搜集每一例特定传染病病例信息。如AFP病例监测、SARS监测等均属这类监测方式。而我国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救灾防病信息监测系统是以一宗特定公共卫生事件,如一起食物中毒或疾病暴发等聚集性不良健康事件为
9、单位进行汇报。n4、小区(或人群)为基础小区(或人群)为基础监测监测(community-based or population-basednsurveillance)n是指监测系统所搜集信息是以小区为基础,是对监测系统所覆盖小区内发生全部特定传染病(或其它健康事件如出生、死亡)进行汇报和搜集。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13页n5、医院为基础监测、医院为基础监测(hospital-based surveillance)n是指监测系统汇报和搜集病例是到医疗机构就诊病例。这种监测方式普通存在显著病例漏报,尤其是轻型病例漏报较多,法定传染病疫情汇报系统即属这类。n6、试验室监测、试验室监测(la
10、boratory-based surveillance)n是指按照一定规范搜集和上报传染病试验室检测数据和资料(如血清学、分子标志物、病原分离等)。试验室监测可作为独立监测体系,进行数据上报和搜集。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14页7、哨点监测、哨点监测(sentinel surveillance)n是指经过(随机或非随机方法)选取一定数量汇报单位或汇报人作为监测哨点,进行特定传染病汇报监测系统。n使用哨点监测取得数据,不但能够描述疾病改变趋势,探测暴发和流行,还能够推算总体发病水平,满足实施普遍汇报常规监测系统大部分功效。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15页(三)监测系统设计n普通有以下几
11、个步骤:确定监测需求、澄清监测目标;n明确病例定义;n确定系统框架及资料起源和汇报方式;n制订数据分析方案;n确定监测信息分发和常规使用机制;n确定监测系统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16页1、确定监测需求,澄清监测目标n疾病监测目标,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n(1)定量描述或预计传染病发病规模、分布特征、传输范围。如法定传染病常规汇报系统;n(2)早期识别流行和暴发,如麻疹监测等;n(3)了解疾病长久变动趋势和自然史;n(4)对于已毁灭(消除)或正在毁灭(消除)传染病,判断疾病或病原体传输是否阻断。n(5)病原学监测:监视病原微生物型别、毒力、耐药性及其变异。n(6)人群
12、免疫水平监测:经过血清学监测进行人群免疫水平监测;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17页n(7)相关危险因子监测n(8)评价预防控制策略和办法效果n(9)建立和检验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假设;n(10)进行传染病流行趋势预测、预报和预警;n(11)发觉新发传染病.n实际上每一个特定监测系统,普通并不需要实现上述全部目标。在着手建立一个新监测系统时,必须审慎地考虑并充分论证监测需求和目标n同时,还要对监测目标和监测信息取得难度、经费、人力投入及数据质量之间进行重复地权衡。n 另外,还应考虑监测系统能否兼顾不一样层次公共卫生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需要。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18页2、明确监测对象
13、和监测人口范围,制订病例定义 n在设计监测方案时,应依据监测目标、疾病控制目标、资源可利用性、目标疾病特征等确定监测对象.n不论是法定传染病常规汇报系统还是对特定传染病监测,都要建立适当病例定义。n制订病例定义目标主要是为了确保汇报一致性和可比性。在制订病例定义时,应考虑监测目标、基层诊疗条件和能力、疾病控制目标、目标疾病是常见病还是少见等原因。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19页3、确定系统框架、资料起源和汇报方式n监测系统框架应依据监测需求和目确实定,包含:n(1)监测系统类型和监测方式n(2)汇报起始点即汇报人是谁;是否进行病例个案调查,是否采集病例标本。n(3)监测内容及汇报卡(表)、
14、个案调查表格式化、标准化。n(4)病例汇报和数据传送及时性要求n(5)汇报方式n(6)数据汇报流程和方式n(7)各级职责和权限。n除上述内容外,还应明确对监测信息怎样做出反应。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20页4、制订数据分析方案n监测数据分析方案和分析指标在监测方案制订时即应确定,这对深入澄清和明确监测需求和目标、确定监测方式一样非常主要。n监测数据分析基本内容和指标是疾病三间(人、时、地)分布及其交叉、组合分析。n同时,还应考虑信息解释和展示方式(统计图、表格、地图等)。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21页5、确定监测信息分发和使用机制n在监测方案设计时,还应对监测信息分发和常规使用机制
15、做出要求。监测结果除向上级和决议机关报送外,将监测信息以适当形式向下级和汇报人反馈,对于保持监测工作可连续性和提升汇报人汇报意愿及汇报质量也相当主要。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22页6、确定监测系统评价方法和质控指标n对监测系统评价内容包含对监测必要性、监测目标合理性及是否到达预期目标、监测系统结构和监测系统特征和监测系统运行成本(cost)等方面评价,方便对监测系统和监测工作进行改进。n 监测系统特征评价主要从监测系统可用性(usefulness)、可接收性(acceptability)、灵活性(flexibility)、简易性(simplicity)敏感性(sensitivity)、阳
16、性预测值(predictive value positive)、代表性(representativeness)、及时性(timeliness)等方面进行。评价应包含随时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23页(四)监测系统建立和管理n1、监测系统建立n(1)制订监测方案或工作指南。n一个监测方案和指南关键内容应包含:监测目标、病例定义和分类、病例汇报要求、监测系统中各级人员职责和任务、监测系统质控指标等。n(2)监测哨点或监测人群确实定。n(3)监测方案预试验和修订,应着重考查监测方案可接收性和可行性。n(4)开展人员培训。n(5)监测系统开启和运转。n2、监测系统管理n应明确监
17、测系统内各级人员职责,制订详细工作制度和规范,并定时开展督导、考评和评价,建立和实施奖惩制度。n监测实施过程中,要针对人员变动情况,连续开展培训。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24页三、症状监测三、症状监测n(一)症状监测定义n症状监测(symptombased surveillance)也称为症候群(综合征)监测(syndromic surveillance),是指经过连续、系统地搜集和分析特定疾病临床症候群发生频率数据,及时发觉疾病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异常聚集,以期对疾病暴发进行早期探查、预警和快速反应监测方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25页图图1 症状监测用于生物恐怖攻击早期发觉症状
18、监测用于生物恐怖攻击早期发觉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26页(二)症候群定义和数据起源n将疾病症状和诊疗定义为特定症候群(或综合征),是症状监测系统搜集临床数据基础。美国CDC利用国际疾病分类(ICD-9),将生物恐怖相关疾病症状归类,给出了14个症候群定义,如出血性症状、淋巴腺炎症状、胃肠道症状、病因不明发烧、可能由感染所致严重疾病或死亡等。n美国科学家协会在其1996年提议开展意在发觉新发传染病全球症状监测项目中,定义了四类优先监测症候群:1)5-65岁年纪段原因不明严重ARDSs伴发烧38.3病例。n2)5岁以上含有脑炎或脑膜炎,体温38.3病例。n3)临床上表现为与霍乱、结核等疾病
19、症状类似症候群,以及任何由抗生素耐药细菌或原虫所致严重疾病。n4)动物中发生聚集性死亡。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27页(三)症状监测数据采集方法n数据采集方法主要取决于监测目标、监测何种症候群、数据起源、原始数据统计和保留方式及医疗机构信息管理方式和水平。n我国开展意在进行SARS和人感染禽流感早期预警原因不明肺炎病例监测,则是采取被动监测方式,由医院经过基于Internet疾病实时汇报系统汇报方式搜集数据。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28页(四)症状监测数据分析和信号识别方法n症状监测数据分析主要目标是发觉或检出疾病暴发或症候群发生率异常升高“信号”。这就需要预先建立阈值或基线水平以
20、发觉判和定异常值。n当前,在症状监测数据分析和信号识别中所采取分析方法,主要有时间序列分析(Time Series Analysis)和Scan Statistics等时间或时间空间聚集性统计分析方法和数学模型。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29页(五)对异常信号调查n对异常信号做出预警并快速开展调查是症状监测一项必不可少主要内容。当前各国在症状监测实践中碰到最大困难之一,其主要问题包含:n1、难以预测症候群与目标疾病相关性,n2、因为系统敏感性高且目标疾病发生率低所致极低阳性预测值n3、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缺乏在症状监测系统中开展调查经验等。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30页四、突发公共卫生事
21、件监测预警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n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是指搜集、整理、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资料,评定事件发展趋势与危害程度,在事件发生之前或早期发出警报,方便相关责任部门及事件影响目标人群及时做出反应,预防或降低事件危害。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31页(一)监测预警机制组成n监测预警机制建构包含监测、预警系统详细运行流程,监测、预警之间关系及相互作用。监测机制与预警机制二者密不可分。n监测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搜集、分析相关信息,并向相关部门及信息汇报单位反馈汇报信息分析结果。n监测是在事件发生前,依据客观监测信息和科学指标体系,数据进行分析,对可能发生事件做出判
22、断,进而采取办法,防止事件发生,或使事件发生控制在最小范围。n预警是在事件发生早期,及时、准确、全方面掌握事件基本信息,发出警报,采取应急办法,防止事件扩大蔓延,将事件控制在最小范围。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32页(二)监测预警机制建设思绪n应以重点地域、重点单位、重点人群、重点步骤为切入点,坚持主动性、系统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弹性、闭环监测、可靠性、易维护性和安全性标准。n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机制主要由应急资源保障机制、监测机制、信息传达与动员、行动机制等部分组成。n监测预警机制各组成部分联络亲密、缺一不可。监测预警机制在对采集到信息进行分析后,对预测到异常情况及预警信息,经过监
23、测机制,及时通知各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将依据预案开启对应有效办法,同时及时调动和调配应急资源保障机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有效控制并对事后灾害进行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33页(三)监测预警机制运行n1、预警信息n(1)信息起源:n建设和完善监测、汇报系统,是预警机制建设基础,各级医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和出入境检疫机构负责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常监测工作。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34页表表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项目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机构和个人法定汇报传染病监测甲、乙、丙类共39种法定汇报传染病建立国家统一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由现有国家
24、、省、市(地)、县延伸到乡级,由疾病控制机构延伸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汇报机构为卫生行政部门认定机构和个人卫生监测职业卫生(如职业病、工作场所)、放射卫生(如放射探)食品卫生(如食品、食源性疾病)、环境卫生(如水源污染、公共场所环境)、社会原因、行为原因等依据各专业监测需要,科学、合理地在全国建立监测哨点,各监测单位必须按照国家制订监测方案、监测计划进行监测卫生行政部门认定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疾病与症状监测主要对一些重大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和可能引发暴发、流行疾病及其相关症状在大中城市指定综合性医院建立监测哨点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监测哨点医疗机构试验室检测重大传染病病原体、
25、传输疾病媒介生物、菌株耐药性、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等在市(地)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指定医疗机构建立试验室监测网络,开展相关内容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及时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市(地)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相关医疗机构国家卫生检疫监测境外传染病、传输疾病媒介生物和染疫动物、污染食品等在出入境口岸建立监测点,将检测信息连接到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网质检总局指定技术机构全国汇报和举报电话国家设置统一举报电话,建立与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网络衔接信息搜集通路举报公众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35页(2)信息共享n为建立准确、及时监测预警机制,要求各部门之间加强协作和交流,尽快实现信息共享。如能够经过建立公共
26、卫生数据库、历史疫情数据库、自然灾害数据库等多个子数据库进行整合,结合先进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等机构信息共享。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36页2、预警级别n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及发展态势,预警可分成四个级别,分别用红色(尤其严重)、橙色(严重)、黄色(较重)和蓝色(普通)来表示。n预警信息包含事件类别、可能涉及范围、可能危害程度、可能延续时间、提醒事宜、应采取对应办法等。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37页3、预警信息公布n医疗卫生机构依据对重大传染病、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汇报等各种监测资料分析,对可能发生事件做出预测
27、判断,提出预警提议。n预警信息公布前,由教授咨询委员会对预警提议进行评定和审核。n预警信息公布,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九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二十五条要求执行。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38页五、我国监测预警机制建设五、我国监测预警机制建设n(一)现实状况(一)现实状况 n1、建立了覆盖16个省份、8.3亿人口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n2、自起,恢复和新建了20种重点传染病和病媒生物国家级监测点,有762个监测点开展主动监测工作;n3、,卫生部组建卫生应急试验室网络.n4、4月,在全国开启了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试运行工作。n5、10月,WHO教授组审评经过我国家流感中心为WHO
28、全球流感参比与研究合作中心 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39页(二)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机制建设进展(二)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机制建设进展n1、健全了网络直报系统建设,极大地提升了汇报及时性。n2、加强了各部门之间信息交流和共享,增加了疫情信息透明度。n3、在公共卫生监测领域,利用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先进技术,包含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40页(三)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机制建设不(三)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机制建设不足之处足之处 n1、危险源及可利用应急资源本底不清,还未建立全国可能引发突发事件危险源及可利
29、用应急资源信息资料库。n2、监测体系不完善。n3、监测、预警网络不健全。n4、应急检测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41页六、我国传染病监测系统实例六、我国传染病监测系统实例n(一)法定传染病疫情汇(一)法定传染病疫情汇报系统报系统n这是一个覆盖全国搜集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系统,是我国最主要传染病监测系统。该系统包含了从乡镇到国家5级网络传染病监测汇报体系以及从地市到国家3级网络平台。n该系统含有基本统计功效,数据管理功效,能够进行实时查询统计、数据分析、动态系统评价、数据字典维护、统计图形等,能够快速进行三间分布分析,有GIS系统支持进行直观地理分布分析,观察聚集性病例。突
30、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42页n(二)救灾防病与突发公(二)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n1月在全国正式开启了“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汇报管理信息系统灾区疫情汇报系统”。该系统作用是:n1、在自然灾害期间和灾后一个时期内,经过对灾区及其相关地域进行与灾害相关传染病疫情及其相关原因搜集、分析与汇报,供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在救灾防病决议时参考,也为评价灾区防治办法效果提供科学依据。n2、及时发觉和掌握包含传染病暴发和流行、中毒等在内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为这突发事件预防和有效控制提供信息支持。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43页n(三)特定传染病加强监(三
31、)特定传染病加强监测测 n依据不一样传染病预防控制目标和控制工作特殊需要,建立特定传染病监测系统,也称为专病监测系统。n其目标是有针对性地搜集更为详尽疾病信息,更加好地为实现疾病控制目标提供依据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44页第二节 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定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45页一、惯用术语一、惯用术语n1突发事件(Emergency)n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办法给予应正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n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n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重大传
32、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n3风险(Risk)n事件发生可能性及后果组合,通常含有不利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有时,n也可依据需要将可能性深入分解为可能性和脆弱性。n4风险评定(Risk assessment)n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全过程。n5风险识别(Risk identification)n发觉、确认并描述风险过程。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46页n6风险分析(Risk analysis)n风险分析是指认识风险属性,并确定风险水平过程。n7.风险评价(Risk evaluation)n将风险分析结果与风险准则相对比,确定风险等级
33、过程。n8.人群脆弱性(Vulnerability)n人群对事件造成危害作用易感性。n9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n指导和控制某一组织与风险相关问题协调活动,通常包含风险评定、风险处理、风险承受和风险沟通。n10大型活动(Mass gathering)n大型活动通常是指在特定地点,为了特定目标(如正式社交集会,大型公共事件或体育赛事),在特定时间内,有超出一定数目标人(现有文件中普通为超出25,000人,但也能够少到1000人左右)参加集会。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47页二、风险评定相关理论二、风险评定相关理论n风险评定主要任务包含:n识别各种风险;n评定风险概率和可能带
34、来负面影响;n确定对象承受风险能力;n确定风险消减和控制优先等级和推荐风险消减对策。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48页(一)风险理论n风险理论是一个考虑系统因为一些不确定性原因而造成灾害可能性和这种灾害所造成后果严重度相结合理论。n风险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风险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n风险客观性n风险不确定性n风险可测定性n风险损益性n风险相对性n风险可变性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49页(二)数理推断理论 风险评定是一个系统工程,含有科学理论基础,其推理和预计过程需要遵照一定科学理论和依据。惯用基本原理和理论包含大数定律、统计推断原理和惯性原理。大数定律是用来阐述大量随机现象平均结果稳定性一
35、系列定理统称。中心极限定理则指伴随样本观察值增多,平均值分布越来越趋近于钟型正态分布。n风险评定利用大数定律中必定性与偶然性之间辩证关系规律来预计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和损失大小;依据有限样本信息,利用统计推断原理来推断总安全情况与特征,取得进行风险评定所需要足够信息与数据;并依据惯性原理经过对过去发生安全事件分析来预测未来可能发生风险与损失。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50页(三)风险评定分级理论n风险评定分级就是确定风险级别高低。在风险识别基础上,利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对某一特定风险事故发生概率和风险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损失严重程度进行定量分析。n风险分级通常不超出10 个级别,常见是5个左右
36、级别,可在每个级别内细分出小级别,这么既能够准确表示风险,又便于风险管理和对策。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51页(四)灰色理论n灰色系统理论(Grey System Theory)是研究处理灰色系统分析、建模、预测和控制理论。它把控制论观点和方法延伸到复杂大系统中,将自动控制与运筹学数学方法相结合,研究了广泛存在于客观世界中含有灰色性问题。n灰色系统理论处理风险问题步骤是:第一,用累加生成法和累减生成法对原始生成数据进行处理。第二,依据生成数建立起(GM(n,h)灰色模型。第三,对确定模型进行用残差检验法、后验差检验法或者关联度检验法进行精度检验。第四,当精度符合要求,则可用(GM(n,h
37、)模型进行风险分析。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52页n灰色评定是对于某个系统或所属因子在某一时间段所处状态,针对预期目标,经过系统分析,做出半定性半定量评定与描述,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对系统整体水平和综合效果,形成可供比较类别与概念。在大多数情况下,系统状态由一组数据或多项指标来表示,所以这种方法称为多维灰色评定方法或灰色综合评定方法,简称灰评定。n通常,灰评定包含评定对象、评定类别、评定目标与评定指标几个部分。假如评定目标只有一个,则称为单层次评定;若评定目标不止一个,而且对这些评定目标还要进行更高层次灰评定则称为多层次灰色评定。n按照评定目标和要求来划分,灰评定普通包含以下四类:灰关联模
38、式评定、灰色统计评定、灰色局势评定、灰色聚类评定。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53页三、步骤三、步骤n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定是对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进行识别、描述和评定一个系统和循序过程,可归纳为计划和准备、风险评定实施和风险评定汇报等三方面主要工作内容。n计划和准备部分包含组织实施计划制订、评定议题确实定、评定方法选择和人员确定、基础资料和评定表单准备等;n风险评定实施包含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提出风险控制办法提议;n风险评定汇报包含汇报内容和利用(见图2)。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54页图图2 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定流程图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定流程图突发事件公
39、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55页(一)计划和准备n1、评定议题确实定n2、评定方法选择及人员确定n3、基础资料和评定表单准备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56页(二)风险评定实施n1、风险识别n风险识别是指发觉、列举并描述风险原因过程,是风险评定主要内容。n(l)日常评定中风险识别。在日常风险评定中,风险识别与评定议题确实定往往是结合在一起。n(2)专题评定中风险识别。专题风险评定往往在评定开始前已经明确评定议题,如日常风险评定中发觉某种主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即将举行某大型活动等。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57页2、风险分析n风险分析是针对所识别出风险原因,将搜集到用于确定风险发生可能性、影响程
40、度和脆弱性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各自风险水平。n风险分析过程包含发生可能性分析、影响程度分析以及脆弱性分析 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58页n(l)发生可能性分析n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大型活动期间所造成传染病、中毒、意外伤害及其它次生、衍生公共卫生风险,能够结合事件背景、各类监测信息、历史事件及其危害等,对风险发生可能性进行分析,能够按照发生可能性大小,分为极低、低、中等、高、极高五个等级,并可依据需要进行赋值(如分别对应1-5分)。n(2)影响程度分析n能够按照其影响程度大小分为极低、低、中等、高、极高五个等级,并可依据需要进行赋值(如分别对应1-5分)。n能够从风险影响地理范围、
41、涉及人口数、所造成经济损失、对人群健康影响严重性、对于主要基础设施或生态环境系统破坏程度等加以分析。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59页(3)脆弱性分析n能够按照脆弱性大小将其分为极低、低、中等、高、极高五个等级,并可依据需要进行赋值(如分别对应1-5分)。n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大型活动脆弱性分析包含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分析,能够从人口统计学、文化和组织原因等方面考虑,包含人群易感性、公众心理承受力、公众公共卫生意识、自救互救能力、卫生资源及其扩充能力、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卫生应急能力等。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60页3、风险评价n风险评价是依据风险分析结果,综合确定风险水平等级及优
42、先次序。一样,可将风险分为五个等级,即极高、高、中、低、极低。n对于极易发生、潜在影响很大、脆弱性非常高风险,划为极高水平风险;对于易发生、潜在影响大、脆弱性高风险,划为高水平风险;对于不轻易发生、潜在影响小、脆弱性低风险,划为低水平风险;对于罕见、几乎无潜在影响和脆弱性风险,划为极低水平风险;居于高水平和低水平之间其它风险可划为中等水平风险。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61页4、提出风险控制办法和提议n依据风险等级和可控性,分析存在问题和微弱步骤,确定风险控制策略,依据可行性、有效性、针对性、全局性和符合成本效益等标准,从降低风险发生可能性、减小影响程度严重性和降低脆弱性等方面,提出针对性
43、风险控制办法和提议。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62页(三)风险评定汇报内容和利用n1、评定汇报内容、评定汇报内容n(1)日常评定n日常风险评定重点分析、评定近期本辖区内应予关注事件或风险及其风险等级并提出控制风险针对性办法提议。n评定汇报重点应包含概述、识别出事件或风险及其等级、风险等级评定依据、针对性办法提议和结论。n(2)专题评定n专题风险评定汇报格式与日常风险评定汇报格式类似,但评定依据经常更为详细,评定提议也更含有针对性。n主要包含专题风险评定背景、评定内容和方法、风险等级及其评定依据、办法提议和总结等几个部分组成。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63页n2、评定汇报利用、评定汇报利
44、用n(l)评定汇报上报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及时将完成风险评定汇报报送本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应依据相关风险等级及其风险控制工作需要,适时报送本级人民政府,并及时通报政府相关部门。n(2)风险评定结果反馈、通报与对外公布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实际情况,及时向下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等反馈风险评定结果以及办法提议.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64页四、方法四、方法n风险评定方法主要指评定过程中所使用分析方法。n风险评定分析方法含有不一样分类方法,按照评定基础可分为基于知识(Knowledge-based)分析方法、基于模型(Model-base
45、d)分析方法;依据评定过程中评价、赋值方法不一样,可分为定量(Quantitative)分析方法、定性(Qualitative)分析方法以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方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65页n基于知识分析方法基于知识分析方法 n主要依靠知识和经验进行,经过特定路径搜集相关知识和信息,识别存在风险,定量或定性分析风险可能性,并对该风险造成影响和危害程度进行评定,提出对应结论和提议,最终到达降低和控制风险目标。n基于模型分析方法基于模型分析方法 n是在含有对应评定模型基础上,对风险识别、分析和评定等步骤,进行系统分析。经过借鉴和论证、调整系统参数,建立和运行风险评定模型,测量出风险等级
46、,提出对应办法和提议。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66页n定量分析定量分析n是对风险程度用直观数据表示出来。其主要思绪是对组成风险各个要素和潜在损失程度赋予数值,度量风险全部要素(风险级别、脆弱性级别等),计算风险原因暴露程度、控制成本等。n定性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 n是当前采取较为广泛一个方法,通常经过问卷、面谈及研讨会形式进行数据搜集和风险分析。它带有一定主观性,往往需要凭借专业咨询人员经验和直觉,或者业界标准和通例,为风险各相关要素大小或高低程度定性分级。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67页n最惯用分析方法普通都是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方法,对一些能够明确赋予数值要素直接赋予数值,对难于赋值
47、要素使用定性方法,这么不但更清楚分析了风险原因,也极大简化了分析过程,加紧了分析进度。n当前,国内公共卫生领域主要综合使用定性与定量相关结合分析方法,如教授会商法、De1phi 教授咨询法、风险矩阵法、决议流程图法等。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68页(一)教授会商法n教授会商法是主要依靠教授集体讨论形式进行评定,该评定方法依据风险评定基本理论和惯用步骤,主要由参加会商教授依据所评定内容及相关证据,结合本身学识、经验和判断力等进行充分讨论,提出风险评价相关意见和提议。会商组织者依据教授意见归纳整理,形成风险评定汇报。n教授会商法经常是日常风险评定主要形式,也经常应用于专题风险评定。当风险评定
48、内容还没有固定评定工具或评定框架可依据时,或受评定时间、评定证据等客观原因限制、无法进行较为准确定性、定量评价时,教授会商法往往是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定首选方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69页1、详细实施步骤n(1)组成教授小组。主要依据评定议题所包括领域及知识范围,确定教授。教授人数没有严格限制。对于日常评定,参加教授应能覆盖需要评定主要议题范围,并相对固定,依据评定内容,参加教授人数可在3-30人不等;n当包括内容广、有较多主要议题需要评定时,参加评定教授人数应相对较多,而对于包括内容少、没有突出需要评定主要内容时,则参加评定教授人数可相对较少。对于专题评定,参加教授应能覆盖评定议
49、题各专业主要领域,而且教授应在各领域中含有较高权威性和代表性,参加教授人数普通可在10-30人。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70页(2)风险评定内容及相关信息介绍。n由评定组织者或指定教授向参加评定教授介绍评定议题、评定背景资料、评定要到达主要目标。评定背景资料准备十分主要,在教授会商会召开前应安排人员尽可能全方面地准备相关资料,n包含评定议题提出、评定议题当前情况包含基本特征分析或小结、与评定议题相关影响原因或历史数据、国内外进展,与评定对象发生可能性、后果严重性和脆弱性相关其它主要信息,以及相关标准或政策性要求等。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71页n(3)教授讨论n主要由参加评定教授依
50、据各自专业或学术领域以及知识、经验,围绕评定目标,针对评定议题和相关信息资料,就评定对象风险以及针对性办法提议广泛发表意见,并就所包括相关问题进行充分讨论,以达成一致性或倾向性意见。n(4)依据会商结果,撰写并提交会商纪要或评定汇报。n依据教授会商达成一致性或倾向性意见作为评定结论,但会商中出现主要分歧意见也应依据需要在汇报中加以说明,以供领导进行风险管理决议时参考。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教材第72页2、实施注意事项n(l)教授人数不宜过少。教授讨论法应经过教授之间充分讨论达成一致性或倾向性意见。参加评定教授不宜过少,以免评定结果偏性。对于日常风险评定,即使评定议题单一,内容简单,参加教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