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
**公司职工文化活动中心方案设计
设 计 说 明 书
第一章 设计总说明
第一节 概 述
一、工程概况
**公司是一高效现代化矿井,现有在职职工6000人,年产量750万吨原煤。根据淮南矿业集团第41次董事会决定,**公司为改善矿区职工文体活动,促进职工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满足职工体育活动、比赛训练的需要,同时兼顾**公司的职工会议、文艺演出需求而建设的矿区职工文化活动中心。
**公司职工文体活动中心设计定位为职工文化活动综合性多功能场馆,能满足篮球比赛、职工大会、小型文艺演出及职工文体活动的需要。主厅可举办国家级比赛——篮球、双杠、鞍马、吊环、平衡木、跳马、自由体操、单杠、高低杠等室内竞技比赛之用,主要承担矿际比赛及训练、集会、文艺演出等。主厅包括比赛场地、固定坐席、活动坐席、主席台及支持活动正常运转的办公、设备用房。相对于城市公共活动中心而言,矿活动中心更加注重其经济实用性、多功能、高效节能和运行成本低,同时体现矿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矿区建筑的文脉传承。
本次为职工文体活动中心单体方案设计,下一步将进行广场环境景观设计。
二、设计依据
1、职工文体活动中心的建设项目2008年7月16日通过淮南矿业集团董事会组织的论证和评审。
2、淮南矿业集团签发《淮南矿业集团二届四十一次董事会会议决议》同意多功能职工文体活动中心建设方案的通知文件,同意在**公司、潘三矿、顾桥矿、新庄孜矿建设职工文体活动中心。
3、规划用地地形图及规划用地红线图。
4、**公司职工文体活动中心设计任务书——2008年8月。
5、**公司职工文体活动中心的设计建议。
6、工程地质资料。
7、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规范与规定。
三、设计等级
1、建筑等级
根据《体育建筑设计规范》、《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规定,**公司职工文体活动中心工程为中型文化活动中心建筑,等级为丙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2、防火等级
根据GB 50016-2006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耐火等级
不应低于二级,现将本建筑耐火等级定为二级。
3、抗震等级
根据国家抗震裂度划分区域表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确定
该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按照7度进行构造设计。
四、设计规模
1、职工文体活动中心用地面积: 23500平方米。
2、职工文体活动中心的设计规模:
总建筑面积: 3286.6平方米。
3、职工活动中心分项建筑面积组成:
其中:主多功能厅建筑面积: 1640平方米
辅助用房建筑面积: 1646.6平方米
4、会议观众席为1089座:其中固定座位270座,活动座位817座,
残疾人座位2座。
演出观众席为1099座:其中固定座位270座,活动座位827座,
残疾人座位2座。
比赛观众席为630座:其中固定座位450座,活动座位180座。
五、设计范围
根据设计合同,由本院承担职工文体活动中心工程的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专业设计及环境工程设计工作。
设计范围不包括建筑室内二次装修、综合布线、建筑声学设计。其它外部电源、通讯线路、工矿道路、煤气、供热、市政工程设施等均由相应的部门承担。
设计范围虽未包括建筑二次装修,但考虑到设计的完整统一性和便
于建设单位掌握本工程总造价,在施工图阶段对二次装修提出方案性设
计要求。
六、基地环境
本项目职工文体活动中心用地位于进矿主路北侧的地块,地势平坦。处在矿办公区与生活区的交汇处,形成矿区新的景观节点。地块北侧有两个大水池,与办公楼隔广场相望,景观面完全敞开,地块南侧为食堂及职工宿舍生活区。
第二节 设计基本原则
一、设计原则
1、为煤矿中心区增添一个亮点,使其与矿区既有机融合,保持矿区建筑文脉、建筑空间的延续性、协调性和完整性,又体现出体育建筑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特色。
2、追求经济实用型的矿区综合活动建筑形式,充分体现其功能使用的合理性、项目的可实施性、运行的高效、节能、低成本、多功能,以及建筑造型的时代感和标志性,创造一个健康、节能、绿色的综合活动场馆。
3、以创造宜人的矿区公共空间为原则,设计中强调合理的使用功能布局,顺畅的交通组织,丰富的空间序列,愉悦的环境气氛,通过一系列形态各异的公共空间的设置,为职工创造一个生动、实用、舒适的文体活动环境。
4、体现**公司蓬勃发展的动态趋势,创造独特的形体,在满足多功能活动场馆建筑功能要求和矿区总体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表达现代技术与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的设计理念。
二、相关技术措施
1、建筑
1)独具特色的建筑造型,与周围环境氛围营造的设计理念,赋予多功能场馆更深刻的文化内涵,且更具雕塑美感。通过虚实对比及材料质感对比,体现经济实用、美观大方的建筑造型。
2)注重体现“环境、生态、文脉”这个当今时代建筑的主旋律,并贯彻于建筑的各个角落。走廊的屋顶天窗,使走廊的采光效果良好,避免了暗走廊的存在,充分节约能源;侧墙顶部局部可电动开启百叶窗,可疏导气流,减少空气负压和排烟,同时还能获得虚实对比强烈的新颖建筑造型效果。
2、结构
主体建筑采用框架结构,屋盖为大跨度新型球形网架结构,看台下为框架结构。充分体现建筑技术的先进性及建筑造型与结构的完美统一。
3、空调
根据使用功能采用“上送下回”的中央空调系统,以满足大空间及体育比赛要求,且既经济节约又照顾到观众的舒适度。
4、信息手段
现代建筑的显著标志之一就是具有现代化的通讯与智能手段。本活动场馆除设置通常的消防控制系统(包括自动喷淋及消防水炮系统、红外消防探测报警系统)、电力照明系统、灯光音响系统外还引入综合布线系统、通讯网络系统等多种现代化控制系统,使建筑更具智能化。
第三节 技术经济指标
一、技术经济指标
总用地面积: 23500㎡
活动中心占地面积: 2940㎡
总建筑面积: 3286.6㎡
其中:计容率面积: 3286.6㎡
建筑高度: 16.3m
容积率: 0.14
覆盖率: 12.5%
比赛时观众厅总座位数: 630席
其中: 固定座位: 450席
活动座位: 180席
残疾人座位: 0席
会议时观众厅座位数: 1089席
其中: 固定座位 270席
活动座位 817席
残疾人座位 2席
演出时观众厅总座位数: 1099席
其中: 固定座位: 270席
活动座位: 827席
残疾人座位: 2席
二、主要用房面积分配:
1、演出后台用房:
部 位
面积(㎡)
位置
备 注
准备休息室
96
一层
办公室
85
一层
女化妆间
35
一层
男化妆间
30
一层
道具室
16
一层(多功能厅内部)
2、观众用房:
部 位
面积(㎡)
位置
备 注
公用卫生间
68.6
一层
门卫
96
一层
3、技术设备用房:
部 位
面积(㎡)
位置
备 注
空调机房1
12.5
一层(多功能厅内部)
空调机房2
16
配电室
10
声光控制室
22.55
4、活动用房
部 位
面积(㎡)
位置
备 注
音乐厅
88
一层
书画室
45
一层
办公管理
85
一层
棋牌室
120
一层
健身房
160
一层
卫生间
50.7
一层
一层走廊
249
一层
二层走廊
56
二层
电子阅览
160
二层
台球室
100
二层
乒乓球室
135
二层
7、观众厅
部 位
面积(㎡)
位置
备 注
观众厅
1640
一层
该部分面积为所有多功能厅内部面积(包括部分设备、主席台面积)。
第二章 总平面设计
第一节 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一、设计依据
除设计总说明中所阐述的依据性文件外,尚有: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J114-2001)
3、《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J256-2003)
4、《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
5、《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GJJ75—97)
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7、《体育馆声学设计及测量规程》(JGJ/T131 J42-2000)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9、国家及地方其他有关建筑设计规范与规定。
二、工程所在地环境基础资料
1、基地的地形、地质测量(详见第四章说明)。
2、气象条件:
本工程位于安徽省凤台县西部,西临颍上县。凤张公路直达矿区、潘谢公路、合阜高速及淮阜铁路从矿区边缘通过。
1)地理坐标:北纬:32°45'~32°50',东经:116°26'~116°30'
2)温度:极端最低温度:-22.8℃;
极端最高温度: 41.2℃;
年平均温度: 15.1℃。
3)相对湿度: 平均: 74 %。
4)风速:全年主导风向东风、东南风,
平均风速: 3.18m/s
最大风速(10m高): 20m/s
5)年降水量:平均年总降雨量: 926.3 mm
6) 最大降雪量: 16cm
7)最大冻结深度: 30cm
8)西淝河、淮河闸百年一遇内涝水位(西淝河闸关闭时)为+25.20m。
第二节 总平面布置
一、总体布局
本项目用地位于进矿主路北侧,进办公区主路东侧的地块,地势平坦,处在矿区现有绿化带区。设计布局将活动中心布置在地块南侧(原有水池南侧),主办公楼的东南方向。活动中心西面主入口正对职工生活区及食堂之间的道路,形成矿区与生活区之间的景观节点。
设计将活动中心与以后的环境设计之间进行景观处理,将两者有机地连为一体,使整个活动中心规划更加体现鲜明的地方特色,并且分期建设的建筑文脉统一、协调完整。
二、竖向设计
职工文体活动中心±0.00m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26.50m。
三、交通流线组织
观演大厅以及相应的辅助用房如音乐厅、图书阅览室、棋牌室、健身房、化妆室、办公管理用房以及设备用房既有内部通道相互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拥有各自出入口。活动中心辅助用房独立于主厅外靠近规划路一则,可通过内部通道与主观演厅紧密联系,通道关闭时亦可单独和直接对外使用,既有联系又互不干扰。
鉴于活动中心平时主要人流来自生活区,本设计主要出入口设在地块西南侧进办公区主要道路上,并设置集中硬地广场,作为活动中心集散空间,并设计若干斜向道路加强地块的导向性。观演厅在对外开放时,观众利用东、西两侧的入口进入,左右独立。演职人员、运动员、工作人员入口设在南面,通过广场与进矿东西向路紧密联系,方便快捷。
第三章 建筑设计
第一节、 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
一、设计依据
除设计总说明中所阐述的依据性文件外,尚有: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J114-2001)
3、《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J256-2003)
4、《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
5、《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GJJ75—97)
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7、《体育馆声学设计及测量规程》(JGJ/T131 J42-2000)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9、《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GBJ76—84);
10、《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
11、《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J121—88);
12、国家及地方其他有关建筑设计规范与规定。
二、设计要求
**公司职工文体活动中心设计定位为职工文体活动综合性多功能场馆,能满足篮球比赛、职工大会、小型文艺演出及职工文体活动的需要。主厅可举办国家级比赛——篮球、双杠、鞍马、吊环、平衡木、跳马、自由体操、单杠、高低杠等室内竞技比赛之用,主要承担矿际比赛及训练、集会、文艺演出等的需要。
第二节 建筑设计
一、建筑造型
建筑形体采用曲线形,自由生动,和周围的环境协调一致,立面设计简洁大方,用竖向的百叶和实墙穿插组合,整体中富于变化,体现出文化体育建筑活波轻快的性格特征,色彩以白色和灰色为主,淡雅明快。
建筑整体形象舒展、开阔,造型简洁、时尚,体现了现代技术与建筑文脉、经济实用与美观大方的有机结合,创造了在满足观演建筑功能要求和总体设计风格相融合协调的前提下,表达出现代技术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设计理念。使其与体育区既有机融合,保持体育区建筑空间的延续性、协调性和完整性,又体现出体育区观演建筑特有的鲜明个性和时代特色。
二、平面功能设计
功能布置方面,体育馆建筑主要由二部分组成:
1)主观演厅;2)音乐室、书画室、棋牌室、乒乓球室、健身房、办公管理用房、设备辅助用房组成。
设计上考虑各部分能够多功能使用灵活分隔与独立运转相结合。
(一)观演场地多功能
1、观演场地大小和形状主要取决于观演厅的用途。
2、本观演厅可比赛场地尺寸为20m×40m,可满足国家级室内蓝球、网球、排球、羽毛球、举重、武术、艺术体操等室内竞技比赛项目需要。
3、把篮球架移出,可布置为会议室容纳1089人,主席台进深加大,可布置为剧场容纳1099人。
(二)一层平面功能设置
1、观演厅功能分布为:西侧为主入口,包括入口大厅,可通健身房、音乐厅,西侧及西北侧为辅助出入口。
2、南侧设置运动员、领导、演职人员通道,包括休息、准备室、化妆间棋牌室等; 平时化妆间可作为活动室使用。
3、各向分区明确、贵宾可直达主席台,流线不受干扰,使用方便合理。
(三)二层平面功能布置:
通过一层西入口门厅及南侧室外楼梯上至二层平台连接起来,二层为活动用房,设置图书阅览、乒乓球、台球室等。
三、剖面及视线设计
(一)本体育馆剖面视线设计满足通视要求
1、本体育馆满足多种比赛项目通视要求。
2、篮球比赛剖面视线设计看台最大俯角a=24.5°。
3、会议、演出比赛剖面视线设计看台最大俯角a=8.0°
(二)视点选择
1、本观演厅的视线设计是以篮球场为计算标准,其设计视点相当于地面上篮球场边线,满足规范视线等级为二级即是一般标准(良好)的要求。
2、观众视线升高差C值,取6cm。
视线升高差C值,最不利方向(短轴角点垂直位置)取6cm。
视线升高差C值在6cm~45cm之间。
3、观众看台首排高度100cm,主席台首排高度60cm。
4、排深设计:排距为85cm,座位宽50cm。
5、眼位高设计:坐视眼位高度为115cm。
四、疏散设计
1、满足及时、安全、便捷、舒适的要求。
2、观众人流与贵宾、演职人员、工作人员等几种人流严格分开,并为其提供最直接、便捷的出入厅途径,达到快速,安全疏散的目的。
3、疏散方式采用中行式,即散场时观众直接走入出入口门厅到室
外,这种布置人流路线短捷、顺畅,优越性较大。
4、疏散宽度指标计算:
位置
名称
一层主席台、舞台
观众厅
备 注
走道数(条)
4
4+2(横)
每条走道1.1米宽以上
走道总宽度(米)
7.8
12.8+4.0
疏散口数(个)
3
3
疏散门总宽度(米)
8
8
观众人数(人)
100
1099
每个疏散口疏散人数(人)
25
338
观众入口门厅疏散口总宽度
/
9.6
五、声学设计
活动中心建筑的声学设计包括建声和扩声两部分。
本工程我院承担设计范围不包括声学设计部分,但对建筑声学设计部分也作了相应的设计考虑。
(一)、根据估算,活动中心观演大厅空间净体积约达2.05万立方米,如依演出时坐席1014座计,则每座体积达20.2立方米,超过了常规指标,需进行建筑声学设计与处理。
(二)、本活动中心建筑声学指标要求达到比赛和演出时的标准,中频混响时间应为1.8秒以下。如完全满足多功能演出的要求最好为1.40秒左右。
(三)、本活动中心采用网架上加100厚夹心彩钢板的做法,所以一定要增加屋顶部分的吸声、吸声体处理,才能保证达到理想的混响时间。
(四)、建议屋面下采用高质量的阻燃织物吸声材料,并要求此种材料吸声系数高,频带宽,使用效果好。
(五)、本活动中心吸声处理具体做法分述如下:
1、屋面下表面统吊挂25mm厚福益材料,不设后空腔。
2、场地四周墙壁为吸声舒布洛克砌块。
3、北观众席最后面墙做法为穿孔铝板共振吸声结构。板厚3mm,后空腔100mm。填超细玻璃棉50mm。
4、厅内裸梁均用穿孔铝板外包,后空腔50填超细玻璃棉。
5、木料均须做阻燃处理。
6、玻璃棉(或毡)一律用玻璃丝布袋包装。注意在填50厚时每平方米填1公斤,100厚时每平方米填2公斤。
六、无障碍设计
1、建筑一层东侧室内外入口处设有无障碍坡道;残疾人可以从建筑西侧进入观众厅。
2、设置有残疾人专用卫生间。
七、建筑构造设计
1、内外墙体
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墙体采用200厚粘土多孔砖填充。
(2)一层墙体和防火墙均采用200厚粘土多孔砖砌筑。
内隔墙除用玻璃等轻质材料隔断外,均采用200厚粘土多孔砖砌筑,卫生间在距地300高范围内采用素混凝土。
2、防水工程
(1)屋面防水等级为一级,耐久年限为25年。
(1) 卫生间等大量用水的潮湿房间均设防水层。卫生间地面结构层
降板50,且向地漏方向找坡1%。
八、建筑立面选材
建筑外装饰主要材料及色彩:主要采用氟碳涂料,局部石材、铝板相结合。建筑主色调为浅色,铝板色彩为亚光银灰色,玻璃幕墙色彩为浅灰蓝色。最终选材及色采选样,施工时与建设单位共同商定为准,现设计暂定为:
1、屋面: 采用球形网架上铺100厚亚光银灰色彩钢复合板,
2、外窗:采用70系列彩铝窗框,6+10a+6中空玻璃窗。
3、外门为不锈钢地弹玻璃门。
4、外墙采用氟碳涂料,局部石材、铝板相结合。
5、玻璃采光带:12厚钢化玻璃。
九、建筑室内装修
本工程为矿区观演建筑,观演大厅及舞台上空轨道、幕墙等需进行二次装修设计,建筑装修标准为中档次。
1、观演大厅顶棚、墙体要求见吸声处理做法(做法见吸声处理的做法),地面为水磨石,比赛区为塑胶地面,主席台(舞台)为木地板;
2、辅助房间(包括设备间)为普通装修标准,顶棚及墙体为乳胶漆,楼地面为地板砖。局部房间空调需吊顶的可局部吊顶。
3、公共走廊、门厅的顶棚及墙体为乳胶漆,地面为石材。
4、楼梯踏步采用石材,扶手采用不锈钢材质。
5、厕所墙面瓷砖到顶(吊顶底),顶棚吊顶,地面为防滑地砖。
6、看台下储藏室为细石混凝土地坪。
7、设备间(空调机房、配电室、消防控制室)门采用甲级防火门,内贴吸声舒布洛克砌块。
十、环境保护
详见第十章、环境设计专篇。
附表1、厕所面积及卫生洁具数量表
项 目
指标
男厕
女厕
男女比例
面积
㎡/千人
大便器
个/千人
小便斗
个/千人
面积
㎡/千人
大便器
个/千人
计算值
95
20
17
127
38
总数
63㎡
13个
11个
56㎡
17个
比例
男女比列1.5:1
以上指标均超过规范规定指标。
第四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一. 工程概况
本职工活动中心建筑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主馆、活动用房及用房组成。建筑的建筑面积为3286.6平方米。总高度16.300米。
按《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33规定:本建筑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
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分组为第一组。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
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二级
二. 设计依据
1、遵循的规范、规定:
(1)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
(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01)
(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02)
(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01)
(5)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2003)
(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
(7)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GB/T 50105-2002)
(8) 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T 50083-97)
(9)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
(10) 淮南矿业集团张集煤矿(中央区)职工浴室、区队排班楼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0803032)(暂作参考)
(11) 建筑等相关专业提供的文件、图纸
2、 工程地质条件用水文情况:
(1)场地基本情况
拟建场地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
(2)场区地质构成
本区地层由巨厚的第四系冲积物堆积形成,岩性以黏土和砂土为主,第四系冲积物总厚度300余米。
据勘探深度之内揭露的土层自上而下简述如下:(详见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土层名称
特性
埋深(m)
承载力特征值fak(kPa)
填土
成分混杂,以矸石为主
0~2.00
----
粘土
可~硬塑,中等~低压缩性
2.00~2.50
220
粉质粘土
可塑,中等压缩性
5.30~6.20
160
(3) 地下水情况
本次勘察期间未测得地下水。建筑场地内赋存的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中的上层滞水和承压水。
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不具有腐蚀性。
(4)对基础设计的建议
建议采用框架独立柱基础。选用层粘土为基础持力层,基础埋置深度宜为2.20~2.60m。
3、基本风压:
按重现期为50年取值 W=0.35KN/㎡
地面粗糙度B类
三. 设计说明:
1、屋顶大跨钢结构: 由集团公司统一招标,详见专业生产厂家钢结构设计说明。
2、下部钢筋混凝土结构描述:
结构体系为框架结构,结构竖向体形规则,侧向刚度下大上小、变化均匀。
框架结构总高度约15.3米,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
3、基础设计: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议,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基础持力层采用(2)层土,承载力特征值为220Kpa进行初步设计。
基础设计详见基础平面布置图。
4、变形缝设置;
本工程主馆屋顶钢结构为独立的单体,其屋顶钢结构平面轴线尺寸为40米×40米,其长度不超过规范规定的温度区段长度限值。
本工程主馆和活动用房及辅助用房下部钢筋混凝土结构连为一体,总长约62米,总宽约58米。因主馆和其他用房标高不一致,最大楼板尺寸约62米×58米,且由于建筑体型的限制,无法设置变形缝。考虑屋顶钢结构的遮挡,下部钢筋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较小,不设置温度变形缝。通过设置楼面后浇带减小混凝土收缩应力的影响。
屋顶钢结构与下部钢筋混凝土结构为铰接连接,以降低屋顶钢结构温度变形对下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影响。
5、结构构件材料选用:
(1)混凝土强度等级:
基础垫层:C15
基础: C30
梁板柱: C30
(2)钢筋
直径<10mm 为Ⅰ级钢 (HPB235钢筋);
10mm≤直径<28mm为Ⅱ级钢 (HRB335钢筋);
(3)填充墙:
±0.000以下采用200厚混凝土实心砖, 强度等级不小于MU10,砂浆采用M7.5水泥砂浆。
±0.000以上采用200厚粘土多孔砖,强度等级不小于MU10,砂浆采用小于M7.5混合砂浆。
8、荷载取值
(1)活荷载标准值:不上人屋面: 0.50KN/M2
注:各种设备荷载按实际荷载作用,设备是否需要安装通道,与设备专业协商。
(2)屋面恒荷载标准值:按最后确定的屋面做法及设计委托书计算。
(3)墙体荷载:(每平方米墙面)
1) 200厚粘土多孔砖墙: 3.3 KN/m
2) 200混凝土实心砖墙: 3.5 KN/m
9、结构计算
应用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厦13.0编制的《建筑结构通用分析与设计软件》GSSAP程序计算,计算结果满足规范要求。
屋顶钢结构以等代钢梁建模输入,用以计算结构总体地震反应和导算基础荷载。
(1)主要计算参数:
水平力作用方向: 0, 90
施工过程模拟: 1(计算上部结构) 2(计算基础)
周期折减系数: 0.9
计算振型数: 18
体型分段数:1 体型系数:1.3
梁端弯矩调幅: 0.85
中梁刚度增大系数: 1.25
梁弯矩增大系数: 1.15
梁扭矩折减系数: 0.6
第五章 钢结构设计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主馆结构总高为15.3m,最大跨度40m,上部屋盖结构采用平面钢网架结构体系,下部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体系;屋盖结构的主桁架高度暂定为2.5m。
拟建工程场地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建筑场地类别为III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1组,建筑的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为丙类。建筑场地基本风压为0.35kN/m2,基本雪压为0.45kN/m2。
二.结构布置
**公司职工活动中心主馆屋盖结构为平面钢网架结构体系,其平面结构、屋盖布置及空间示意图可参见图1
图1 主比赛馆屋盖结构平面布置图
图2 主比赛馆屋盖侧面结构剖面图
三.结构初步设计的主要依据
1.本工程进行结构设计时,所参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主要有: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3)《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
(4)《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33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10-2002
(6)《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7-2002
(7)《碳素结构钢》 GB700
(8)《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JGJ7-91
(9)《低合金高强度合金钢》 GB/T1591
(10)《冷弯薄壁型钢设计规范》 GBJ18-2001
(1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2001
(12)《网壳结构技术规范》(JGJ 61-2003)
2.本工程进行结构设计时,所参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主要有:
(1)《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2002
(2)《钢结构制作安装施工规程》YB9254-95
3.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4.本结构计算所采用的结构有限元软件为SFCAD2000。
四.荷载取值
在结构计算中,考虑荷载包括结构自重、屋面恒荷载、屋面雪荷载(或活荷载)、风荷载(x、y轴两个方向)、结构升温、结构降温、地震作用。
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具体荷载取值如下:
1. 结构恒载
结构杆件自重:由程序自动导算;
屋面恒载:主馆屋面材料为0.45kN/m2,吊挂荷载为0.20 kN/m2;
2.屋面活荷载
不上人屋面按0.50kN/m2考虑。
3. 基本雪压值
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公司地区50年一遇基本雪压荷载值为0.45kN/m2。由于屋面活荷载和屋面雪荷载不能够同时考虑,仅考虑活荷载载,即屋面活载为0.50kN/m2。
4. 基本风压值
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公司地区50年一遇基本风压荷载值为0.35kN/m2。
5.地震作用 按7度地震区,采用整体反应谱分析
6.温度作用 考虑±25℃
五.计算模型及支座约束情况
职工文体活动中心主馆屋盖结构为平面桁架交叉结构体系,桁架上、下弦杆采用刚性连接,斜腹杆与弦杆相交节点采用铰接节点。平面桁架支承于下部 混凝土柱和剪力墙上,且采用铰接节点连接。
六.用钢量指标分析
职工文体活动中心主馆上部屋盖结构总用钢量约为46吨。折算到水平投影面积上约为27.9kg/m2。
七.结 论
针对本工程目前的边界支承条件和建筑造型要求,体育馆的主比赛馆上部屋盖结构采用平面钢桁架交叉结构体系是可行的,经计算分析表明结构安全可靠、受力合理明确,且用钢量在经济合理范围内。
第八章 消防设计专篇
一、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2001版)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2001)
3、《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219-95)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二、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相关条文,职工文体活动中心主厅高16.3米,总建筑面积3286.6㎡,其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现耐火等级定为二级。钢结构构件应进行防火处理,使其耐火极限不低于《建规》第2.0.1条的规定。
三、总平面布局
(一)消防车道
1、**公司职工文体活动中心工程为独立式建筑,建筑周边为广场及矿区道路环绕。
2、本建筑长度不超过80米,沿体育馆周边设有环形消防车道,并且消防车道宽度不小于4.0米,路基荷载35吨/㎡;消防车道下的管道、通道和暗沟设计均能承受大型消防车的压力,保证消防车无障碍环绕体育馆。
(二)防火间距
本工程为独立式建筑,防火间距均能满足规范要求。
四、建筑设计
(一)消防控制室:在建筑物的一层南侧设消防控制中心,并设置单独对外的出入口,本建筑所有报警、喷淋及灭火系统均由消防中心控制。
(二)防火分区:本活动中心防火分区设计按建规规范考虑,结合各场馆独立运转的建筑功能要求和结合本中心的实际,经全面比较,确定活动中心防火分区:
1、本建筑就设一个防火分区:建筑的主观演厅场地总面积为1640㎡平方米,辅助用房建筑面积为1646.6㎡,总建筑面积为3286.6㎡,作为一个防火分区设计,至少两个以上疏散口直接到达室外,符合规范要求。
(三)防火分隔物
1、防火分区内设有独立的防烟、排烟设施、自动报警系统(主馆设红外探测报警系统)、消火栓等。
5、钢结构耐火极限和防火涂料
·针对活动中心建筑形象的要求,其钢结构防火采用薄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耐火极限为0.25h至2.0h。防火涂料除层厚度为2~7mm。各构件设计可达耐火极限与《建规》要求。
五、安全疏散
1、设计原则
本体育馆的疏散设计以安全、便捷为主,解决各类人流的室内外交通流线,使其各得其所,互不干扰,做到流线短捷明确,疏散安全快速。
2、疏散口与疏散宽度
本活动中心的疏散口共计有4个,疏散宽度总计为9.6米。主观演大厅有观众疏散口3个,疏散宽度为8米。
3、疏散组织
体育馆观众人流占95%以上,其它还有贵宾、演职、工作人员等人流。主要观众人流出入口设在东、西两侧,经由门厅疏散到室面,其他人流与观众人流严格分开,使各种人流都按着各自的规律以便捷的方式疏散。
4、疏散方式
观演大厅的观众疏散方式直接影响到人流组织,并且影响观众席的视觉质量、疏散速度、安全以及空间利用等问题。本设计中,固定及活动席位的观众均可直接疏散;这种方式可保证观众在最短的时间内疏散离场。
5、疏散标准及计算依据
疏散时间: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体育馆观众厅规模800-1000人之间控制疏散时间为2分钟。
根据要求的疏散人流数、疏散口数量及疏散总宽度计算,结果满足规范。[详见第一章第二节四、(4)“疏散宽度指标计算表”]
6、安全疏散和安全疏散距离
用于安全疏散的楼梯及出口每个防火分区均为2个以上,且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结合各体育馆空间分散布置,满足规范对疏散距离的要求。
六、消防给水部分
第九章 节能设计专篇
一、建筑设计
注重体现“环境、生态、文脉”这个当今时代建筑的主旋律,并贯彻于建筑的各个角落。富于生态意义的采光玻璃走廊,充分节约能源。
二、暖通系统
1、
第十一章 环境设计专篇
一、排水系统
1、根据当地规划、环保部门的要求,采用雨污水分流的排水体制。
2、污水集中后先经化粪池处理后再排入市政污水总管。
3、空调及水泵基础采用隔震器、机房墙面采用矿棉吸声处理,机房门选用隔声门以降低噪音。
4、屋面采用有组织内排水系统。
二、空气品质
1、观演大厅空调机组设初、中效过滤,减少送风含尘、含菌量,保证馆内空气品质;新风口设调节阀,既满足空调期大厅人员新风要求,又能满足过渡季空调机组直接送新风要求,达到节能目的。
2、其余场合按人员情况送入室外新风,新风百叶均设过滤网;空调机组、新风机组均设板式初效过滤器,风机盘管机组回风口均设过滤网,减少送风含尘、含菌量,保证室内空气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