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胸部临床医疗研究专家讲座.ppt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4980919 上传时间:2024-10-21 格式:PPTX 页数:84 大小:55.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胸部临床医疗研究专家讲座.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胸部临床医疗研究专家讲座.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胸 部 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1页页 概概 述述一一.境界与分区境界与分区 上界 胸壁 下界 胸腔二二.表面解剖表面解剖(一)体表标志 (二)标志线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2页页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3页页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4页页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5页页胸胸 壁壁 一、一、浅层结构浅层结构 (一一)皮肤 (二二)浅筋膜 1.浅血管 胸廓内动脉胸廓内动脉穿支 (1)动脉 肋间后动脉肋间后动脉前、外侧穿支 胸肩峰动脉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胸外侧动脉分支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6页页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7页页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8页页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9页页 (2)静脉:胸腹壁静脉 胸外侧静脉 腋静脉。.皮神经 (1)锁骨上神经 (2)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和前皮支 特点:呈节段性分布,有利于临床测定 麻醉平面和诊疗脊髓损伤节段。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10页页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11页页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12页页(三)乳房 .位置 2.形态结构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13页页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14页页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15页页 4.乳房淋巴回流:主要注入腋淋巴结主要注入腋淋巴结 (1 1)外侧部和中央部淋巴管注入胸肌淋巴结,这是乳房淋巴回流主要路径。(2 2)上部淋巴管注入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3 3)内侧部淋巴管注入胸骨旁淋巴结。(4 4)内下部淋巴管注入膈上淋巴结。(5 5)深部淋巴管经乳房后间隙注入胸肌间淋巴 结或尖淋巴结。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16页页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17页页 二、二、深层结构深层结构 (一)深筋膜:分浅、深二层 浅 层:覆盖于胸大肌表面 深 层:位于胸大肌深面 锁胸筋膜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18页页(二)肌层:胸前、外侧区肌层由胸肌和部分腹肌组成,由浅入深可分四层。第一层:胸大肌、腹外斜肌和腹直肌上部 第二层: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前锯肌 第三层:肋间肌 第四层:胸横肌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19页页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20页页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21页页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22页页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23页页(三)肋间隙及其内容肋间隙及其内容:1.肋间肌:由浅入深为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肋间最内肌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24页页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25页页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26页页 2.肋间血管和神经:(1 1)肋间后动脉:共 9 对,起自胸主动脉,行于第 1111肋间隙 肋胸膜与肋间内肌之间,在肋角附近发出一较小下支,沿下位肋骨上缘前行,本干又称上支,在肋间内肌与肋间最内肌之间沿肋沟前行。第 9 9、1010、1111 对肋间后动脉不分上下支。第 1 1、2 2肋间隙动脉发自肋颈干。(2 2)肋间后静脉:与肋间后动脉伴行,注入奇静脉系统。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27页页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28页页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29页页(3)肋间神经 1111对肋间神经起源于 对应胸神经前支,在肋 间隙伴随肋间血管走行,分别在腋前线和胸骨外侧 约1 1C Cmm 处发出外侧皮支及 前皮支。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30页页 肋间后动、静脉和肋间神经三者在肋角和腋中线之间走行于肋沟内,排列次序自上而下为静脉、动脉、神经,所以,胸膜腔穿刺在肋角外侧于下位肋上缘进针。在腋中线至胸骨之间,肋间血管、神经分为上、下支分别沿肋上、下缘走行,该区穿刺应在肋间隙中部。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31页页(四)胸廓内动、静脉和淋巴结 1.胸廓内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至第至第6肋间肋间 隙分为肌膈动脉和腹壁上动脉。隙分为肌膈动脉和腹壁上动脉。2.胸廓内静脉胸廓内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与同名动脉伴行,注入头臂静脉注入头臂静脉 3.淋巴结淋巴结:胸骨旁淋巴结胸骨旁淋巴结 肋间淋巴结肋间淋巴结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32页页胸腔及其内容 胸腔由胸壁和膈围成,内衬以胸 内筋膜。其以纵隔为界可分为三部分,即中间部分纵隔,容纳肺和胸膜囊 左、右两部分。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33页页一、胸膜和胸膜腔(一)胸膜 壁胸膜:分4部 肋胸膜、膈胸膜、纵隔胸膜、胸膜顶。脏胸膜:(二)胸膜腔(三)胸膜隐窝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34页页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35页页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36页页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37页页 二、肺 (一)位置及体表投影 (二)肺门和肺根 1.肺门肺门:第一肺门:有主支气管,肺动、静脉,支气管 动、静脉,淋巴管和肺丛等出入。第二肺门:各肺叶叶支气管和肺血管分支或 属支。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38页页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39页页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40页页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41页页 2.肺根肺根 肺根结构位置排列关系肺根结构位置排列关系:由前向后:上肺上肺V、肺肺A、主支气管主支气管和下肺下肺V。自上而下:左肺根为:肺肺A、主支气管主支气管、上肺上肺V和下肺下肺V。右肺根为:上叶支气管上叶支气管、肺肺A,中、下叶支中、下叶支气气 管管,上肺上肺V 和下肺下肺V。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42页页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43页页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44页页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45页页 三、三、纵隔纵隔(一)位置与境界 1.位置:2.境界:前 后 两侧 上 下 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46页页(二)分区:1.四分法:2.三分法: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47页页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48页页(三)纵隔整体观(三)纵隔整体观 1.前面观前面观 2.左侧面观左侧面观 前下方:心包隆凸 前 方:左膈神经 心包膈血管左肺根左肺根 后 方:胸主动脉 左迷走神经 左交感干 内脏大神经 上 方:主动脉弓及分支 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49页页 食管上三角食管上三角:左锁骨下动脉 主动脉弓 脊柱 内有胸导管胸导管和食管食管 食管下三角食管下三角:胸主动脉 心包 膈 内有食管胸段食管胸段下份 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50页页 3.右侧面观右侧面观 中部为右肺根右肺根 前下方:心包隆凸 前 方:右膈神经 心包膈血管 后 方:奇静脉、食管 右迷走神经 右交感干 上 方:右头臂静脉 奇静脉弓 上腔静脉 气管和食管 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51页页(四)上纵隔(四)上纵隔:1.胸腺胸腺 2.上腔静脉及其属支上腔静脉及其属支 3.主动脉弓主动脉弓 4.动脉导管三角动脉导管三角 由左膈神经、左迷走神经 左肺动脉围成,内有动脉动脉 韧带韧带、左喉返神经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心浅丛 5.气管胸部和主支气管气管胸部和主支气管 6.食管和胸导管食管和胸导管 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52页页(五)下纵隔(五)下纵隔 1.前纵隔前纵隔:2.中纵隔中纵隔:(1)心包及心包腔)心包及心包腔 心包横窦心包横窦 心包窦 心包斜窦心包斜窦 心包前下窦心包前下窦 (2)心)心 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53页页 3.后纵隔后纵隔(1)食管胸部)食管胸部 A.毗邻毗邻:前方前方 气管气管,气管杈气管杈,左主支气管左主支气管 左喉返神经左喉返神经,左肺动脉左肺动脉 食管前丛食管前丛,心包心包,左心房和膈左心房和膈后方后方 食管后丛食管后丛,胸导管胸导管,奇静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右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左侧左侧 左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主动脉弓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胸主动脉,胸导管上部胸导管上部右侧右侧 奇静脉弓奇静脉弓 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54页页 B.血管、淋巴和神经血管、淋巴和神经 食管动脉 食管静脉 食管淋巴管(2)迷走神经)迷走神经(3)胸主动脉)胸主动脉(4)奇静脉)奇静脉(5)胸导管)胸导管(6)胸交感干)胸交感干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55页页四、上纵隔:四、上纵隔:四、上纵隔:四、上纵隔:胸腺、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胸腺、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胸腺、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胸腺、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膈神经和左迷走神经;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膈神经和左迷走神经;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膈神经和左迷走神经;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膈神经和左迷走神经;气管、食管、胸导管和右迷走神经气管、食管、胸导管和右迷走神经气管、食管、胸导管和右迷走神经气管、食管、胸导管和右迷走神经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56页页(一)胸腺:(一)胸腺:(一)胸腺:(一)胸腺:1.1.位置和毗邻:位置和毗邻:位置和毗邻:位置和毗邻:2.2.血管、淋巴和神经血管、淋巴和神经血管、淋巴和神经血管、淋巴和神经 动脉:胸廓内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分支动脉:胸廓内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分支动脉:胸廓内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分支动脉:胸廓内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分支 静脉:注入头臂静脉和胸廓内静脉静脉:注入头臂静脉和胸廓内静脉静脉:注入头臂静脉和胸廓内静脉静脉:注入头臂静脉和胸廓内静脉 淋巴:注入纵隔前淋巴结和胸骨旁淋巴结淋巴:注入纵隔前淋巴结和胸骨旁淋巴结淋巴:注入纵隔前淋巴结和胸骨旁淋巴结淋巴:注入纵隔前淋巴结和胸骨旁淋巴结 神经:神经:神经:神经:颈交感干和迷走神经分支颈交感干和迷走神经分支颈交感干和迷走神经分支颈交感干和迷走神经分支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57页页(二)上腔静脉及其属支(二)上腔静脉及其属支(二)上腔静脉及其属支(二)上腔静脉及其属支 上腔静脉:左、右头臂静脉合成。上腔静脉:左、右头臂静脉合成。上腔静脉:左、右头臂静脉合成。上腔静脉:左、右头臂静脉合成。经行:右侧第经行:右侧第经行:右侧第经行:右侧第1 1胸肋结合胸肋结合胸肋结合胸肋结合第第第第2 2胸肋关节胸肋关节胸肋关节胸肋关节第第第第3 3胸肋关节胸肋关节胸肋关节胸肋关节 属支:奇静脉属支:奇静脉属支:奇静脉属支:奇静脉 毗邻:毗邻:毗邻:毗邻:前(右侧胸膜和肺)前(右侧胸膜和肺)前(右侧胸膜和肺)前(右侧胸膜和肺)后(气管和右迷走神经)后(气管和右迷走神经)后(气管和右迷走神经)后(气管和右迷走神经)左(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左(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左(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左(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右(右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右(右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右(右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右(右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58页页 头臂静脉: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合成头臂静脉: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合成 形态:左长右短形态:左长右短 毗邻:左头臂静脉斜过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头臂干前毗邻:左头臂静脉斜过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头臂干前 方。儿童者有时位于颈部气管前方。方。儿童者有时位于颈部气管前方。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59页页(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1.1.位置经行:位置经行:位置经行:位置经行:右第右第右第右第2 2胸肋关节胸肋关节胸肋关节胸肋关节 弯向左后方并跨左肺根弯向左后方并跨左肺根弯向左后方并跨左肺根弯向左后方并跨左肺根 第第第第4 4胸锥体下缘左侧胸锥体下缘左侧胸锥体下缘左侧胸锥体下缘左侧 小儿者位置较高,可达胸骨柄上缘。小儿者位置较高,可达胸骨柄上缘。小儿者位置较高,可达胸骨柄上缘。小儿者位置较高,可达胸骨柄上缘。2.2.分支:分支:分支:分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3.3.主动脉峡:主动脉峡:主动脉峡:主动脉峡:新生儿主动脉弓在左锁骨下动脉起始处和动脉导管新生儿主动脉弓在左锁骨下动脉起始处和动脉导管新生儿主动脉弓在左锁骨下动脉起始处和动脉导管新生儿主动脉弓在左锁骨下动脉起始处和动脉导管 附着处之间较细处。附着处之间较细处。附着处之间较细处。附着处之间较细处。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60页页4.毗邻:左前方(胸膜、肺、左膈神经、心包膈血管和迷走神经)毗邻:左前方(胸膜、肺、左膈神经、心包膈血管和迷走神经)右后方(气管、食管、左喉返神经、胸导管和心深丛)右后方(气管、食管、左喉返神经、胸导管和心深丛)上上 方(三大分支及其前面左头臂静脉和胸腺)方(三大分支及其前面左头臂静脉和胸腺)下下 方(肺动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左主支气管方(肺动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左主支气管 和心浅丛)和心浅丛)5.临床意义:临床意义: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61页页6.6.动脉导管三角和动脉韧带:动脉导管三角和动脉韧带:动脉导管三角和动脉韧带:动脉导管三角和动脉韧带:边界:左膈神经、左迷走神经和左肺动脉围成。边界:左膈神经、左迷走神经和左肺动脉围成。边界:左膈神经、左迷走神经和左肺动脉围成。边界:左膈神经、左迷走神经和左肺动脉围成。内容: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内容: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内容: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内容: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62页页 动脉韧带及其临床意义动脉韧带及其临床意义 动脉导管闭锁遗址。动脉导管闭锁遗址。形态:长形态:长0.52.3cm,粗粗0.20.6cm 位置:连于主动脉下缘和左肺动脉起始处。位置:连于主动脉下缘和左肺动脉起始处。肺动脉端附着于左肺动脉后上壁;肺动脉端附着于左肺动脉后上壁;动脉端位于心包内者约为动脉端位于心包内者约为20%,心包内长度约为,心包内长度约为0.20.6cm 临床意义:动脉导管未闭术应保护心包和左喉返神经。临床意义:动脉导管未闭术应保护心包和左喉返神经。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63页页(四)气管胸段和支气管(四)气管胸段和支气管(四)气管胸段和支气管(四)气管胸段和支气管1.1.位置:上端位置:上端位置:上端位置:上端 颈静脉切迹颈静脉切迹颈静脉切迹颈静脉切迹 下端下端下端下端 胸骨角平面胸骨角平面胸骨角平面胸骨角平面2.2.形态:支气管杈、气管隆嵴形态:支气管杈、气管隆嵴形态:支气管杈、气管隆嵴形态:支气管杈、气管隆嵴3.3.主支气管:主支气管:主支气管:主支气管:左左左左 细细细细 长长长长 4.54.8 4.54.8cmcm 倾斜(与气管中轴延长线夹角倾斜(与气管中轴延长线夹角倾斜(与气管中轴延长线夹角倾斜(与气管中轴延长线夹角37.537.5)平第平第平第平第 5 5 胸椎进入肺门胸椎进入肺门胸椎进入肺门胸椎进入肺门 右右右右 粗粗粗粗 短(短(短(短(1.92.11.92.1cmcm)陡直(与气管中轴延长线夹角陡直(与气管中轴延长线夹角陡直(与气管中轴延长线夹角陡直(与气管中轴延长线夹角23 23)平第平第平第平第 6 6 胸椎进入肺门胸椎进入肺门胸椎进入肺门胸椎进入肺门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64页页4.4.毗邻:毗邻:毗邻:毗邻:气管:气管:气管:气管:前前前前 胸骨柄、胸腺、左头臂静脉、胸骨柄、胸腺、左头臂静脉、胸骨柄、胸腺、左头臂静脉、胸骨柄、胸腺、左头臂静脉、主动脉弓、头臂干、主动脉弓、头臂干、主动脉弓、头臂干、主动脉弓、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心深丛左颈总动脉、心深丛左颈总动脉、心深丛左颈总动脉、心深丛后后后后 食管食管食管食管左后左后左后左后 左喉返神经左喉返神经左喉返神经左喉返神经左左左左 左迷走神经、左锁骨下动脉左迷走神经、左锁骨下动脉左迷走神经、左锁骨下动脉左迷走神经、左锁骨下动脉右右右右 奇静脉弓、右迷走神经奇静脉弓、右迷走神经奇静脉弓、右迷走神经奇静脉弓、右迷走神经右前右前右前右前 右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头臂静脉、上腔静脉 左主支气管:前左主支气管:前左主支气管:前左主支气管:前 左肺动脉;左肺动脉;左肺动脉;左肺动脉;后后后后 胸主动脉;胸主动脉;胸主动脉;胸主动脉;上上上上 主动脉弓主动脉弓主动脉弓主动脉弓 右主支气管:前右主支气管:前右主支气管:前右主支气管:前 升主动脉、右肺动脉、上腔静脉升主动脉、右肺动脉、上腔静脉升主动脉、右肺动脉、上腔静脉升主动脉、右肺动脉、上腔静脉 上上上上 奇静脉弓奇静脉弓奇静脉弓奇静脉弓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65页页5.5.血管、淋巴和神经:血管、淋巴和神经:血管、淋巴和神经:血管、淋巴和神经:动脉:甲状腺下动脉、支气管动脉、动脉:甲状腺下动脉、支气管动脉、动脉:甲状腺下动脉、支气管动脉、动脉:甲状腺下动脉、支气管动脉、肋间后动脉和胸廓内动脉肋间后动脉和胸廓内动脉肋间后动脉和胸廓内动脉肋间后动脉和胸廓内动脉 静脉:甲状腺下静脉、头臂静脉、奇静脉静脉:甲状腺下静脉、头臂静脉、奇静脉静脉:甲状腺下静脉、头臂静脉、奇静脉静脉:甲状腺下静脉、头臂静脉、奇静脉 淋巴:淋巴:淋巴:淋巴:气管支气管淋巴结、气管旁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淋巴结、气管旁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淋巴结、气管旁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淋巴结、气管旁淋巴结 神经:迷走神经、喉返神经、交感神经分支。神经:迷走神经、喉返神经、交感神经分支。神经:迷走神经、喉返神经、交感神经分支。神经:迷走神经、喉返神经、交感神经分支。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66页页五、下纵隔:分为前、中、后纵隔五、下纵隔:分为前、中、后纵隔五、下纵隔:分为前、中、后纵隔五、下纵隔:分为前、中、后纵隔(一)前纵隔:狭窄,有胸腺下部,纵隔前淋巴结和疏松结缔组织(一)前纵隔:狭窄,有胸腺下部,纵隔前淋巴结和疏松结缔组织(一)前纵隔:狭窄,有胸腺下部,纵隔前淋巴结和疏松结缔组织(一)前纵隔:狭窄,有胸腺下部,纵隔前淋巴结和疏松结缔组织(二)中纵隔:心、心包、心脏大血管根部,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二)中纵隔:心、心包、心脏大血管根部,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二)中纵隔:心、心包、心脏大血管根部,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二)中纵隔:心、心包、心脏大血管根部,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67页页1.1.心包:心包:心包:心包:结构:纤维心包、浆膜心包(壁层和脏层)结构:纤维心包、浆膜心包(壁层和脏层)结构:纤维心包、浆膜心包(壁层和脏层)结构:纤维心包、浆膜心包(壁层和脏层)位置和毗邻:位置和毗邻:位置和毗邻:位置和毗邻:前前前前 隔胸膜与肺和胸骨及第隔胸膜与肺和胸骨及第隔胸膜与肺和胸骨及第隔胸膜与肺和胸骨及第2626肋软骨相邻肋软骨相邻肋软骨相邻肋软骨相邻 ;两侧胸膜之两侧胸膜之两侧胸膜之两侧胸膜之 间,直接与胸骨体下半及左侧第间,直接与胸骨体下半及左侧第间,直接与胸骨体下半及左侧第间,直接与胸骨体下半及左侧第4646肋软骨相邻。肋软骨相邻。肋软骨相邻。肋软骨相邻。后后后后 主支气管、食管、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主支气管、食管、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主支气管、食管、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主支气管、食管、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两侧两侧两侧两侧 纵隔胸膜、膈神经、心包膈血管。纵隔胸膜、膈神经、心包膈血管。纵隔胸膜、膈神经、心包膈血管。纵隔胸膜、膈神经、心包膈血管。上上上上 上腔静脉、升主动脉和肺动脉上腔静脉、升主动脉和肺动脉上腔静脉、升主动脉和肺动脉上腔静脉、升主动脉和肺动脉 下下下下 膈中心腱膈中心腱膈中心腱膈中心腱 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68页页 心包腔心包腔心包腔心包腔 浆膜心包脏、壁两层间腔隙。浆膜心包脏、壁两层间腔隙。浆膜心包脏、壁两层间腔隙。浆膜心包脏、壁两层间腔隙。心包窦心包窦心包窦心包窦浆膜心包脏、壁两层返折处心包腔间隙。浆膜心包脏、壁两层返折处心包腔间隙。浆膜心包脏、壁两层返折处心包腔间隙。浆膜心包脏、壁两层返折处心包腔间隙。心包横窦:升主动脉、肺动脉和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之间。心包横窦:升主动脉、肺动脉和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之间。心包横窦:升主动脉、肺动脉和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之间。心包横窦:升主动脉、肺动脉和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之间。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临床意义:心包斜窦:心包斜窦:心包斜窦:心包斜窦:左、右肺静脉、左、右肺静脉、左、右肺静脉、左、右肺静脉、下腔静脉、左心房后壁和心下腔静脉、左心房后壁和心下腔静脉、左心房后壁和心下腔静脉、左心房后壁和心 包后壁之间。包后壁之间。包后壁之间。包后壁之间。心包前下窦:心包前下窦:心包前下窦:心包前下窦:心包前壁和下壁返折处。心包前壁和下壁返折处。心包前壁和下壁返折处。心包前壁和下壁返折处。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69页页 血管、淋巴和神经:血管、淋巴和神经:血管、淋巴和神经:血管、淋巴和神经:动脉:心包膈动脉、肌膈动脉、食管动脉。动脉:心包膈动脉、肌膈动脉、食管动脉。动脉:心包膈动脉、肌膈动脉、食管动脉。动脉:心包膈动脉、肌膈动脉、食管动脉。静脉:同名静脉,注入胸廓内静脉、奇静脉和半奇静脉静脉:同名静脉,注入胸廓内静脉、奇静脉和半奇静脉静脉:同名静脉,注入胸廓内静脉、奇静脉和半奇静脉静脉:同名静脉,注入胸廓内静脉、奇静脉和半奇静脉淋巴管:注入纵隔前淋巴结、纵隔后淋巴结、膈上淋巴淋巴管:注入纵隔前淋巴结、纵隔后淋巴结、膈上淋巴淋巴管:注入纵隔前淋巴结、纵隔后淋巴结、膈上淋巴淋巴管:注入纵隔前淋巴结、纵隔后淋巴结、膈上淋巴 结。结。结。结。神经:膈神经、肋间神经、左喉返神经、心丛、肺丛和神经:膈神经、肋间神经、左喉返神经、心丛、肺丛和神经:膈神经、肋间神经、左喉返神经、心丛、肺丛和神经:膈神经、肋间神经、左喉返神经、心丛、肺丛和 食管丛。食管丛。食管丛。食管丛。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70页页2.2.心:心:心:心:位置和毗邻:位置和毗邻:位置和毗邻:位置和毗邻:周围包以心包,约周围包以心包,约周围包以心包,约周围包以心包,约2/32/3位于正中矢状面左侧,位于正中矢状面左侧,位于正中矢状面左侧,位于正中矢状面左侧,1/31/3位于右侧。位于右侧。位于右侧。位于右侧。前:胸骨体和第前:胸骨体和第前:胸骨体和第前:胸骨体和第2626肋软骨肋软骨肋软骨肋软骨 后:平第后:平第后:平第后:平第5858胸椎胸椎胸椎胸椎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71页页 体表投影:体表投影:体表投影:体表投影:左上点左上点左上点左上点 左第左第左第左第2 2肋软骨下缘距胸骨侧缘约肋软骨下缘距胸骨侧缘约肋软骨下缘距胸骨侧缘约肋软骨下缘距胸骨侧缘约1.21.2cm cm 右上点右上点右上点右上点 右第右第右第右第3 3类软骨下缘距胸骨侧缘约类软骨下缘距胸骨侧缘约类软骨下缘距胸骨侧缘约类软骨下缘距胸骨侧缘约1 1cmcm 左下点左下点左下点左下点 左第左第左第左第5 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肋间隙距前正中线肋间隙距前正中线肋间隙距前正中线7979cmcm 右下点右下点右下点右下点 右第右第右第右第6 6胸肋关节胸肋关节胸肋关节胸肋关节 心瓣膜投影和心脏听诊部位心瓣膜投影和心脏听诊部位心瓣膜投影和心脏听诊部位心瓣膜投影和心脏听诊部位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72页页 血管: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和旋支)血管: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和旋支)血管: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和旋支)血管: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和旋支)右冠状动脉(后室间支和左室后支)右冠状动脉(后室间支和左室后支)右冠状动脉(后室间支和左室后支)右冠状动脉(后室间支和左室后支)冠状窦冠状窦冠状窦冠状窦 淋巴:注入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纵隔前淋巴结。淋巴:注入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纵隔前淋巴结。淋巴:注入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纵隔前淋巴结。淋巴:注入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纵隔前淋巴结。神经:心浅丛和心深丛。神经:心浅丛和心深丛。神经:心浅丛和心深丛。神经:心浅丛和心深丛。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73页页(三)后纵隔:食管、迷走神经、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三)后纵隔:食管、迷走神经、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三)后纵隔:食管、迷走神经、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三)后纵隔:食管、迷走神经、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胸导管、交感干胸部、纵隔后淋巴结副半奇静脉、胸导管、交感干胸部、纵隔后淋巴结副半奇静脉、胸导管、交感干胸部、纵隔后淋巴结副半奇静脉、胸导管、交感干胸部、纵隔后淋巴结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74页页1.1.食管胸部:食管胸部:食管胸部:食管胸部:位置:上纵隔后部和后纵隔,与胸主动脉交叉,上部位于动脉右侧,下位置:上纵隔后部和后纵隔,与胸主动脉交叉,上部位于动脉右侧,下位置:上纵隔后部和后纵隔,与胸主动脉交叉,上部位于动脉右侧,下位置:上纵隔后部和后纵隔,与胸主动脉交叉,上部位于动脉右侧,下 部位于动脉前方。部位于动脉前方。部位于动脉前方。部位于动脉前方。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75页页 毗邻:毗邻:毗邻:毗邻:前方前方前方前方 气管、气管杈、左主支气管、左喉返神经、气管、气管杈、左主支气管、左喉返神经、气管、气管杈、左主支气管、左喉返神经、气管、气管杈、左主支气管、左喉返神经、右肺动脉、食管前丛、心包、左心房和膈,右肺动脉、食管前丛、心包、左心房和膈,右肺动脉、食管前丛、心包、左心房和膈,右肺动脉、食管前丛、心包、左心房和膈,于第于第于第于第44、5 5 胸椎高度被左主支气管跨过。胸椎高度被左主支气管跨过。胸椎高度被左主支气管跨过。胸椎高度被左主支气管跨过。后方后方后方后方 食管后丛、胸主动脉、胸导管、奇静脉、食管后丛、胸主动脉、胸导管、奇静脉、食管后丛、胸主动脉、胸导管、奇静脉、食管后丛、胸主动脉、胸导管、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和右肋间动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和右肋间动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和右肋间动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和右肋间动脉。左侧左侧左侧左侧 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和胸导管上段。食管上、下胸主动脉和胸导管上段。食管上、下胸主动脉和胸导管上段。食管上、下胸主动脉和胸导管上段。食管上、下 三角处贴左纵隔胸膜三角处贴左纵隔胸膜三角处贴左纵隔胸膜三角处贴左纵隔胸膜 右侧右侧右侧右侧 奇静脉弓、右纵隔胸膜(在肺根以下常奇静脉弓、右纵隔胸膜(在肺根以下常奇静脉弓、右纵隔胸膜(在肺根以下常奇静脉弓、右纵隔胸膜(在肺根以下常 突入食管与奇静脉和胸导管之间,突入食管与奇静脉和胸导管之间,突入食管与奇静脉和胸导管之间,突入食管与奇静脉和胸导管之间,形成食管后隐窝)。形成食管后隐窝)。形成食管后隐窝)。形成食管后隐窝)。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76页页 血管、淋巴和神经:血管、淋巴和神经:血管、淋巴和神经:血管、淋巴和神经:动脉动脉动脉动脉 上段来自肋间后动脉和支气管动脉;下端来自食管动上段来自肋间后动脉和支气管动脉;下端来自食管动上段来自肋间后动脉和支气管动脉;下端来自食管动上段来自肋间后动脉和支气管动脉;下端来自食管动 脉。脉。脉。脉。静脉静脉静脉静脉 食管静脉注入奇静脉食管静脉注入奇静脉食管静脉注入奇静脉食管静脉注入奇静脉 淋巴淋巴淋巴淋巴 上段注入气管支气管淋巴结,上段注入气管支气管淋巴结,上段注入气管支气管淋巴结,上段注入气管支气管淋巴结,下段注入纵隔后淋巴结和胃下段注入纵隔后淋巴结和胃下段注入纵隔后淋巴结和胃下段注入纵隔后淋巴结和胃 左淋巴结,部分淋巴管直接左淋巴结,部分淋巴管直接左淋巴结,部分淋巴管直接左淋巴结,部分淋巴管直接 注入胸导管。注入胸导管。注入胸导管。注入胸导管。神经神经神经神经 喉返神经(骨骼肌)、喉返神经(骨骼肌)、喉返神经(骨骼肌)、喉返神经(骨骼肌)、迷走神经和交感干(平滑肌)迷走神经和交感干(平滑肌)迷走神经和交感干(平滑肌)迷走神经和交感干(平滑肌)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77页页2.2.迷走神经:迷走神经:迷走神经:迷走神经:经行:经肺根后方下降。经行:经肺根后方下降。经行:经肺根后方下降。经行:经肺根后方下降。神经丛:神经丛:神经丛:神经丛:心浅丛心浅丛心浅丛心浅丛(与交感干分支在主动脉弓(与交感干分支在主动脉弓(与交感干分支在主动脉弓(与交感干分支在主动脉弓 前下方和主动脉弓与气管前下方和主动脉弓与气管前下方和主动脉弓与气管前下方和主动脉弓与气管 杈之间共同形成)杈之间共同形成)杈之间共同形成)杈之间共同形成)肺丛肺丛肺丛肺丛(肺根周围、食管前面和后面)(肺根周围、食管前面和后面)(肺根周围、食管前面和后面)(肺根周围、食管前面和后面)食管前、后丛食管前、后丛食管前、后丛食管前、后丛(食管前、后面)(食管前、后面)(食管前、后面)(食管前、后面)迷走神经前、后干迷走神经前、后干迷走神经前、后干迷走神经前、后干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78页页3.3.胸主动脉:胸主动脉:胸主动脉:胸主动脉:位置经行:位置经行:位置经行:位置经行:第第第第4 4胸锥体下缘接主动脉弓胸锥体下缘接主动脉弓胸锥体下缘接主动脉弓胸锥体下缘接主动脉弓 脊柱和食管左侧下行脊柱和食管左侧下行脊柱和食管左侧下行脊柱和食管左侧下行 转至脊柱前方和食管后方转至脊柱前方和食管后方转至脊柱前方和食管后方转至脊柱前方和食管后方 平第平第平第平第1212胸椎穿膈主动脉胸椎穿膈主动脉胸椎穿膈主动脉胸椎穿膈主动脉 裂孔裂孔裂孔裂孔 腹主动脉腹主动脉腹主动脉腹主动脉 毗邻:毗邻:毗邻:毗邻:前前前前 左肺根、心包和食管、左肺根、心包和食管、左肺根、心包和食管、左肺根、心包和食管、后后后后 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发出肋间后动脉发出肋间后动脉发出肋间后动脉发出肋间后动脉右右右右 奇静脉和胸导管奇静脉和胸导管奇静脉和胸导管奇静脉和胸导管左左左左 左纵隔胸膜左纵隔胸膜左纵隔胸膜左纵隔胸膜周围周围周围周围 纵隔后淋巴结纵隔后淋巴结纵隔后淋巴结纵隔后淋巴结 胸导管胸导管胸导管胸导管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79页页4.4.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 奇静脉奇静脉奇静脉奇静脉 经行:经行:经行:经行:右腰升静脉(右膈脚)右腰升静脉(右膈脚)右腰升静脉(右膈脚)右腰升静脉(右膈脚)食管后方和胸主动脉右侧上行食管后方和胸主动脉右侧上行食管后方和胸主动脉右侧上行食管后方和胸主动脉右侧上行 第第第第4 4胸椎高度向前绕右肺根上方胸椎高度向前绕右肺根上方胸椎高度向前绕右肺根上方胸椎高度向前绕右肺根上方 上腔静脉上腔静脉上腔静脉上腔静脉 属支及收容:右肋间静脉、食管静脉、支气管静脉、半奇静脉属支及收容:右肋间静脉、食管静脉、支气管静脉、半奇静脉属支及收容:右肋间静脉、食管静脉、支气管静脉、半奇静脉属支及收容:右肋间静脉、食管静脉、支气管静脉、半奇静脉半奇静脉半奇静脉半奇静脉半奇静脉 经行:左腰升静脉(左膈脚)经行:左腰升静脉(左膈脚)经行:左腰升静脉(左膈脚)经行:左腰升静脉(左膈脚)胸椎体左侧上行胸椎体左侧上行胸椎体左侧上行胸椎体左侧上行 第第第第8 8胸椎体高度胸椎体高度胸椎体高度胸椎体高度 经主动脉和食管后方跨越脊柱经主动脉和食管后方跨越脊柱经主动脉和食管后方跨越脊柱经主动脉和食管后方跨越脊柱 注入奇静脉注入奇静脉注入奇静脉注入奇静脉 属支和收容:左胸下部肋间后静脉、食管静脉和副半奇静脉属支和收容:左胸下部肋间后静脉、食管静脉和副半奇静脉属支和收容:左胸下部肋间后静脉、食管静脉和副半奇静脉属支和收容:左胸下部肋间后静脉、食管静脉和副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 经行:上部胸椎体左侧下行经行:上部胸椎体左侧下行经行:上部胸椎体左侧下行经行:上部胸椎体左侧下行 注如半奇静脉或奇静脉注如半奇静脉或奇静脉注如半奇静脉或奇静脉注如半奇静脉或奇静脉 收容:收容:收容:收容:左上胸部肋间后静脉左上胸部肋间后静脉左上胸部肋间后静脉左上胸部肋间后静脉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80页页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81页页5.5.胸导管:胸导管:胸导管:胸导管:位置经行:位置经行:位置经行:位置经行:起自乳糜池(第起自乳糜池(第起自乳糜池(第起自乳糜池(第1212胸椎下缘)胸椎下缘)胸椎下缘)胸椎下缘)经主动脉裂孔经主动脉裂孔经主动脉裂孔经主动脉裂孔胸主动脉与胸主动脉与胸主动脉与胸主动脉与 奇静脉之间上行奇静脉之间上行奇静脉之间上行奇静脉之间上行 第第第第5 5胸椎高度胸椎高度胸椎高度胸椎高度 经食管与脊柱之间向左倾斜经食管与脊柱之间向左倾斜经食管与脊柱之间向左倾斜经食管与脊柱之间向左倾斜 食管与纵隔胸膜之间上行直颈根部食管与纵隔胸膜之间上行直颈根部食管与纵隔胸膜之间上行直颈根部食管与纵隔胸膜之间上行直颈根部 毗邻及临床意义:毗邻及临床意义:毗邻及临床意义:毗邻及临床意义:上段及下段与纵隔胸膜相贴,上段及下段与纵隔胸膜相贴,上段及下段与纵隔胸膜相贴,上段及下段与纵隔胸膜相贴,损伤后易造成乳糜胸。损伤后易造成乳糜胸。损伤后易造成乳糜胸。损伤后易造成乳糜胸。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82页页6.6.胸交感干:胸交感干:胸交感干:胸交感干:位置:脊柱两侧,奇静脉和半奇静脉后外方,肋头及肋间血位置:脊柱两侧,奇静脉和半奇静脉后外方,肋头及肋间血位置:脊柱两侧,奇静脉和半奇静脉后外方,肋头及肋间血位置:脊柱两侧,奇静脉和半奇静脉后外方,肋头及肋间血 管前方管前方管前方管前方 有灰、白交通支与肋间神经相连有灰、白交通支与肋间神经相连有灰、白交通支与肋间神经相连有灰、白交通支与肋间神经相连 组成:组成:组成:组成:1012 1012个胸交感节和节间支组成个胸交感节和节间支组成个胸交感节和节间支组成个胸交感节和节间支组成 穿第穿第穿第穿第6969胸交感节节前纤维形成内脏大神经胸交感节节前纤维形成内脏大神经胸交感节节前纤维形成内脏大神经胸交感节节前纤维形成内脏大神经 穿膈脚穿膈脚穿膈脚穿膈脚 腹腹腹腹 腔神经节。腔神经节。腔神经节。腔神经节。穿第穿第穿第穿第10121012胸交感节节前纤维形成内脏小神经胸交感节节前纤维形成内脏小神经胸交感节节前纤维形成内脏小神经胸交感节节前纤维形成内脏小神经 穿膈脚穿膈脚穿膈脚穿膈脚 主动脉肾节。主动脉肾节。主动脉肾节。主动脉肾节。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83页页六、纵隔间隙:六、纵隔间隙:六、纵隔间隙:六、纵隔间隙:(一)胸骨后间隙:胸骨和胸内筋膜之间。(一)胸骨后间隙:胸骨和胸内筋膜之间。(一)胸骨后间隙:胸骨和胸内筋膜之间。(一)胸骨后间隙:胸骨和胸内筋膜之间。(二)气管前间隙:位于上纵隔,气管、气管杈与主动脉弓之间。(二)气管前间隙:位于上纵隔,气管、气管杈与主动脉弓之间。(二)气管前间隙:位于上纵隔,气管、气管杈与主动脉弓之间。(二)气管前间隙:位于上纵隔,气管、气管杈与主动脉弓之间。(三)食管后间隙:位于上纵隔,食管与胸内筋膜之间。内有奇静(三)食管后间隙:位于上纵隔,食管与胸内筋膜之间。内有奇静(三)食管后间隙:位于上纵隔,食管与胸内筋膜之间。内有奇静(三)食管后间隙:位于上纵隔,食管与胸内筋膜之间。内有奇静 脉、副半奇静脉和胸导管。脉、副半奇静脉和胸导管。脉、副半奇静脉和胸导管。脉、副半奇静脉和胸导管。胸部临床医疗研究胸部临床医疗研究第第84页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