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学生版八年级科学化学计算题.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978925 上传时间:2024-10-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版八年级科学化学计算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生版八年级科学化学计算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计算题及综合分类 1)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在实验室里加热分解15.8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2)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现要制取11.2 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要求书写计算过程) 3) 有关体积的计算 如图所示,为了测定实验室中高锰酸钾样品的纯度(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小衢称取4.0g该样品于试管中加热,用量筒收集生成的气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移去酒精灯。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得到0.23升氧气(常温下氧气的密度约为1.4克/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小衢采用____排水法或排水集气法 ______法收集氧气,收集到氧气的质量约___0.32___克(保留2位小数)。 (2)该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下列有关本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 A.酒精灯加热时间过短,会导致所测高锰酸钾质量分数偏小 B.橡皮管不伸入量筒底部,气体无法顺利进入量筒 C.橡皮导管伸入量筒底部,可使测得的氧气体积更准确 D.橡皮导管伸入量筒底部,可以避免先移去酒精灯而导致水倒吸入试管 4) 有关反应物到生成物质量减少的计算题 1、如下图所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l)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 (2)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0.8 g(结果精确到0. 1 g,下同)。 (3)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2、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测定鸡蛋壳中的碳酸钙含量,某同学将鸡蛋壳洗净、充分干燥并捣碎,展开了下列探究。 (1)将溶质质量分数为35%的浓盐酸配制成10%的稀盐酸,操作步骤为: 步骤1:计算所需浓盐酸和水的体积; 步骤2:根据计算结果,用_______分别量取所需的浓盐酸和水; 步骤3:将浓盐酸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得到稀盐酸。 (2) 测得各自的质量后,将鸡蛋壳置于如图所示的锥形瓶中,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其充分反应,直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假设装置中的稀盐酸足量,鸡蛋壳中的其他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实验数据记录 如下表: 请计算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5)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 1、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下图所示: (1)剩余的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_____g,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g。 (2)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3)实验表明硫酸铜溶液在该反应中也能起到二氧化锰的作用。若用5.6g无水硫酸铜代替二氧化锰进行本实验,计算剩余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硫酸铜全部溶于水,计算时保留到0.1%) 2、在实验室将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0.1克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当收集到需要的氧气后,停止加热,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物质质量4.04克,然后继续加热至完全反应,又收集到氧气672毫升(标准状况).计算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克/升). 3、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0 g ,使其完全反应。在一定温度下,向反应后固体中加5 g 水,充分溶解。过滤后得饱和溶液7 g,将滤纸上剩余物干燥后称量为5.12 g,且剩余物为混合物。(提示:二氧化锰不溶解于水)求: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________g。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4、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20g,加热完全反应后,冷却、称量,固体质最为l5.2g,将固体全部倒入烧杯中,再加入92.55g水,搅拌、过滤,得不饱和溶液(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操作过程中水分损失不计)。 计算:①产生氧气的质量; ②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6)有关反应次数直到反应完全(以及是否过量) 某同学在研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过程中,记录下了如下数据: (1)第二次实验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说明原因 。  (2)通过实验说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之间存在着比例关系 。从上可知,参加反应的铁和硫的质量比为   。  (3)若该同学要进行第四次实验,如果要将48克硫粉完全反应,则需要铁粉多少克?能生成硫化亚铁多少克? 7) 综合 1、小王和小张两位伺学对化学计算很有心得.以下是他们解答一道计算题的实录.请你一起参与研究并完成相关问题.(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题目:将15g氯酸钾和3g二氧化锰混合后放入大试管中加热,收集所需氧气后,停止加热让试管冷却.称得试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8g求生成氯化钾的质量. (1)小王很快得到(15g+3g-10.8g)是 (填化学式)的质量进而求出KCl的质量是 . (2)小张依据上述计算的结果发现题目数据有问题.请你说明他发现的问题 (3) 想要更正此题数据有许多方法.如将题目中“15g氯酸钾”改为“ag氯酸钾”,其他物质的质量不变,则a的取值范围是 . 2、有资料表明,氧化铜对氯酸钾(KClO3)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先将2.4g CuO与Wg氯酸钾的混合物充分加热,使其不再产生气体后,残余固体经冷却、称量,质量为Wg.然后将固体溶于21.3g水中,充分搅拌,过滤,得到滤液和黑色的滤渣.滤渣又经洗涤、烘干、称量,质量为2.4g.(注:不考虑每步实验过程中物质的损失;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ClO32KCl+3O2↑; (2) 求生成的O2质量;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固体质量的减少量就是生成的氧气的质量,所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2.4g+wg)﹣wg=2.4g; (3) 求所得的滤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3、取若干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在试管中加热至不再有气体放出,将试管内的剩余固体冷却后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纯净固体3.25g,还得到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45%的滤液.(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1) 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 (2) 原混合物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 4、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体验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的操作步骤和方法,利用6g氯酸钾和2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化学反应方程式:2KClO3 2KCl+3O2↑)制取氧气。  (1)实验结束后,甲同学认为氯酸钾 可能未分解完全,又设计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实验1:将实验加热后的残留物加水至充分溶解,过滤;  实验2:向实验1的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干燥,称得沉淀质量为5.74g  小资料:①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②AgClO3易溶于水  甲同学分析实验过程,其中仅涉及两步化学反应:  2KClO3 2KCl+3O2↑ KCl+AgNO3═AgCl↓+KNO3  推出两反应间存在KClO3→KCl→AgCl↓物质转化关系和质量比例关系。  请你利用上述关系,通过计算帮甲同学判断KClO3是否完全分解?(要求:简单写出计算过程、说明判断依据,计算结果精确到0.1) ;  (2)乙同学对甲同学的方案提出质疑:认为通过称 量加热后残留物质量,利用加热前后质量差进行计算,同样达到甲同学的实验目的。你赞同乙同学的观点吗?说明理由:  5、小明为了测定某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用如图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研碎后的钙片4克,倒入气密性良好的锥形瓶中,然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稀盐  酸,置于电子天平上测出装置总质量。 ②打开活塞,滴入足量稀盐酸后关闭活塞,待气泡不再冒出时,测出反应后装置总质量。 ③整理相关数据如下表,计算出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该实验中,对装置中的固态干燥剂的性质有何要求?       。 (2)反应前容器内是空气(密度为ρ1),反应后全部是CO2(密度为ρ2)。则反应前后容器(容积为V)内的气体质量差m为    。(用字母表示,反应物的体积忽略不计) (3)小明查阅有关数据后,计算出反应前后容器内的气体质量差m为0.22克,结合表中数据,计算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钙片中的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 6、实验室购买了一批双氧水(H2O2)溶液,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要测定其质量分数,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其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组装仪器,并检查气密性;  ②在A、B、C三个仪器中装入药品,其中双氧水溶液质量为50g;  ③用电子称称量出整套装置的总质量为498.6g;  ④关闭a处止水夹,打开A仪器的阀门,向锥形瓶中加入全部的双氧水溶液,随即关闭A仪器的阀门;  ⑤充分反应后,打开A处止水夹,向装置中持续缓慢地鼓入X气体。  ⑥第二次称量整套装置的质量为497g;  (1)本实验采用的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是    (2)为尽可能减少测量误差,请结合测量原理判断,操作⑤鼓入的X气体是    A .氮气 B.经干燥处理的空气 C.除去氧气后的空气  (3)根据题意,计算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7、为确定某大理石样品的纯度,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称取该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杂质不参加反应)加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渐加入稀盐酸至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的总质量(溶解的气体忽略不计),有关数据记录如下表。  (1)实验中判断碳酸钙已经完全反应的方法是   。  (2)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   克,请计算该大理石样品的纯度。(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实验中若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会使实验结果偏   ,原因是什么   (4)大理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应避免与   接触。 7、我们每个人应该怎样保护身边的环境? 1、焚烧处理垃圾的优缺点是什么? 17、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答:如水资源缺乏,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品种咖快灭绝,地球臭氧层受到破坏,土地荒漠化等世界性的环境问题。 10、日食: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日食时,太阳被遮住的部分总是从西边开始的。 5、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作月相。月相变化是由于月球公转而发生的。它其实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答:①尽可能地不使用一次性用品;②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③包装盒纸在垃圾中比例很大,购物时减少对它们的使用。 在铁制品表面涂上油漆或菜油,用完铁制品后擦干放在干燥的地方等。8、在校园科技节上,为测出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某同学称取已洗净、晾干、研成粉末的鸡蛋壳10克置于烧杯中,将烧杯放在电子天平上,往烧杯内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每0.5分钟记录一次电子天平的示数,据此计算出产生气体的质量,具体数据如右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1)若产生的气体全部是鸡蛋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的CO2,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该鸡蛋壳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假定鸡蛋壳中其它成分不含钙元素,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2)下列哪些情况会导致实验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偏大? 。(可多选)  A.盐酸溶质质量分数过大 B.鸡蛋壳未晾干 8、我们把铁钉一半浸在水里,一半暴露在空气中,过几天我们发现铁钉在空气中的部分已经生锈,在水中的部分没有生锈。通过实验,我们得出铁生锈与空气有关。C.鸡蛋壳中含有碳酸镁 D.鸡蛋壳未充分研碎  答:我们在水中可发现变形虫、鼓藻、草履虫、船形硅藻等。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科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