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完整版】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宛(wn)转分歧(q) 黄晕(yn) 吝啬(s)B应和(h) 静谧(m) 姊(z)妹 荫蔽(yn)C憔悴(cu) 攲斜(q) 澄清(chng) 脸颊(xi)D莅(l)临 菡萏(dn) 徘徊(hu) 棱(lng)镜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A宛转 嘹亮 憔悴 决然不同B睫毛 倜傥 淅沥 不求胜解C草垛 云霄 侍弄 咄咄逼人D确凿 寻觅 逃窜 翻来复去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五四”演讲赛场上,选手们信心十
2、足,夸夸其谈,精彩的表现令观众由衷地赞叹。B当代中学生无时无刻都要拥有自己的远大志向,敢于向困难挑战。C多么宁静的世界哟,万籁俱寂,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沙沙D在“语文主题阅读”活动中,同学们煞费心机地汲取着知识的营养。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重大问题。B从陈部长的讲话中,使我们明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十九大对教育工作的明确要求。C司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为开车看手机造成的。D我们一定要跳出惯性思维,提高思想认识,着力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促进经济转型。5、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
3、是( )A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B秋风阵阵,折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都是。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到:“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C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D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6、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的词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大型民族歌舞多彩贵州风巡演活动拉开序幕,贵州_的山水风光,_的特色风物,_的民族风情从一个个精彩节目中完美展现,现场笑意满满,掌声阵阵。醇厚浓郁多彩和谐旖旎ABCD7、古诗文默写:(1)_,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2)我寄愁心与明
4、月,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_,江春入旧年。_,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4)夕阳西下,_ 。(马致远天净沙)(5)_,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6)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7)_ ,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8)不知何处吹芦管,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9)兄子胡儿曰:_。兄女曰:_。咏雪二、文言文阅读。(15分)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5、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多) B不蔓不枝(长枝节)C亭亭净植(种植) D陶后鲜有闻(少)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水陆草木之花B濯清涟而不妖 人不知而不愠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D同予者何人 逝者如斯夫3翻译下列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爱莲说作者是周敦颐。“说”是一种古代文体。B本文托物言志,文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表达了作者对清白正直品性的坚守。C文章以“菊之爱”“牡丹之爱
6、”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意蕴无穷。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喜爱牡丹的羡慕之情。三、现代文阅读。(30分)1、桃之夭夭我家的屋后,有几棵大李子树,还有几棵海棠树,北窗外不远处还有一棵桃树。桃树开花的时候,北窗就被桃花挤满了。这样的美景,并没有谁多看一眼,那一树妖娆的桃花 ,自顾自开着,家里的大人孩子也自顾自忙着,等桃花谢了,我的目光在北窗外停留的时间反而多了起来。 那些绿茸茸的桃子,比粉红的桃花还要耐看。桃花简单,一眼就看清楚了。但层层叠叠的桃叶和蔵身其间的桃子,则让桃树进入了一个神秘时期。这时的桃树,有了景深,成为一个神秘通道的入口。我不知道这棵桃树长在我家北窗外
7、有什么不对,我一出生桃树就在那里,我没出生呢,桃树也在那里。我看见桃树,就像看见后院的大李子树、海棠树,看见前院的柳树、樱桃树,它们是我家的一部分,和那三间草房子,构成了我的童年世界。长大了才知道,在北纬43度,桃树是不能存活的,至少是不能过冬的,可我家的桃树存活了, 并且过冬了。现在看来,那棵桃树真是我童年世界里的一个奇迹。这个奇迹是父奈一手创造的。桃树生长在关里比较温暖的地区,我父亲感到东北太冷,他不想把孩子生在这么冷的地方,但是父亲又没有迁徙的能力。他就让一棵温暖地区的果树迁徙了,让一棵桃树来到我们的家园。我的父亲通过一棵桃树迷惑了我,我不记得童年有多冷,只记得那些在冰上的游戏,记得春暖
8、花开,记得桃子甘甜。我的童年,比别的孩子多出了一种生活的滋味。父亲的桃树有着持殊的造型:它所有树枝都朝向西方,树身像被強劲的东风压得抬不起头的样子。桃树是弯着腰的,然而这一切都和东风没有关系.这里厉害的不是东风,而是西北风。如果桃树是因为环境而弯腰,那么它应该向东南弯腰才对。这棵桃树是向东南弯腰还是向西北弯膜,由我父奈说了算。我曾亲眼看到父亲是怎么对待那棵桃树的。父亲用草绳把桃树一道一道迪捆好,然.后在树的下面挖坑父亲总是习惯在树的西面挖坑然后把捆好的桃树一点一点地压到那个土坑里去,然后我父亲就开始往树上填土,直到把整棵树埋迸土里。父亲总是在秋天把桃树从头到脚埋到土里。这等于给桃树穿了一件大棉
9、袄。等冬天来了,大雪一层又一层边把桃树的土包盖住,这等于在棉袄的外面又给桃树穿了一件貂皮大衣,让一棵树钻进土里冬眠,这是父亲的思维,我不知道还有谁会这么做。第二年的春天,在某个风和日丽的上午,父亲会小心地把睡了一个冬天的桃树从土里挖出来,摇落树枝上的土,再把土坑填平。这时我才明白,秋天的埋树是为了让桃树度过东北寒冷的冬天,李子树、海棠树、杨树、榆树几乎所有的树,都不用埋,都能过冬,只有那棵桃树,冬天需要在土里冬眠,春天,父亲又把它从泥土中唤醒。那弯腰的桃树,照常开花、结果。我想天底下可能只有我的父亲有这样的耐心和智慧,饲养一棵这样娇贵的桃树。桃子成熟的时侯,毎年都要丢失一些桃子。几次之后.我妈
10、有了对策,她赶在别人来摘桃子之前,在傍晚的时候,摘下一整筐桃子。那些桃子大部分还是绿的,但成熟了。那是我此生吃过最好吃的水果。在我们家,判断桃子成熟与否,不看桃子是否红了,而是用手一捏,软的就是成熟了,有谁吃过还绿着却己熟透的桃子?那种甜,是不可以描述的。毎年的秋天,我家的北窗台上,会摆着一排排粉红色的桃核,那是我和姐姐放在那里玩的,等它们在风里干透了,互相磕碰的声音非常悦耳。(11)在桃树还繁花似锦的时俟,我的父亲却死了。父亲死在一个春天,那棵桃树在父帝己不在人间的那年春天,仍忍住悲伤,顽强地把桃花开了出来。秋天,在那个没有了我父亲的秋天,桃树仍忍住悲伤,把桃子挂满枝头,那年的秋天,我吃到的
11、桃子依然是甜的,依然是好吃得无法描述,依然有一排粉红色的桃核摆在北窗台上,进出的风吹拂它们(12)我不知道那年秋天的桃子,是我最后的桃子了。(13)冬天的时候,我来见桃树仍站在北窗外的寒风里,几片红色的叶子在抖动。下雪了,桃树上挂满了雪花;起雾了,桃树上挂满了冰花。(14)第二年春天,李子树开花了,樱桃付开花了,海棠树开花了,父亲的桃树终于没能忍住悲伤,它一朵花也不肯再开了。(选自2018年中国散文精选,有刪改)1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2说说你对第段划线句的理解。3请对第段加点词“饲养”进行赏析。4揣摩第(13)段划线句,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将“我”此刻的心情描写出
12、来:(60字以内)5文章最后一段有哪些作用?请联系全文探究。2、军装周海亮1937年。南京。天空不见一丝蓝色,废墟般的城市里,烧焦的残肢断臂随处可见。子弹和炮弹编织成密集的网,城在网中,毫无还手之力。第一波日本人很快扑进了城。他们就像在丛林里狩猎,动作越来越熟练,神色越来越悠闲。突然一排轻飘飘的子弹从一栋摇摇欲坠的楼房里射出,几个日本兵猛然栽倒。躲在楼房里的,是最后一支战斗着的守军,只有三十多个人,只有打光最后一颗子弹的命令。(A)三十多个人挤在狭小的建筑物里,就像被捆绑在一起的手榴弹。他的左边挤着强子,右边挤着死去的连长。强子的手里紧攥着一挺机枪,那机枪严重变形,弯弯扭扭,好像一根天津麻花。
13、机枪“哒哒哒”地响起来,子弹激起远处的尘烟,切断日本人的喊叫。他认为强子是一名出色的机枪手,一名合格的士兵。可是他呢?他是兵吗?也许是,也许不是。他参军没几天,他甚至没有属于自己的军装。他跟连长说过,连长说,哦,寻一杆枪给他,就指挥士兵摞沙袋去了。那些沙袋摞得很高,摆成了怪异的阵式。连长说他们的防线坚不可摧。可是当战斗打响,那些沙袋,霎时同兵的尸体一起飞上了天。他跟连长说过三次。他说他得有一身军装,有军装,才有兵的样子。连长终于恼了,他说那你随便从哪个死人身上扒下一套!他试了试,终于没敢。他想那样的话,那些死去的战友,就不再是兵了。他们战死了,却不再是兵,他不能这么干。他在死人的缝隙里坚守,就
14、像坚守在隆隆战车前的螳螂。后来他们撤进了城,躲进那栋随时可能坍塌的小楼。连长说,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咱们就可以散了追上队伍,或者回家。然后弹片划过,他的脑袋仅剩一半了。他用仅剩一半的脑袋冲他微笑,他的笑容凄惨并且绝望。日本人迅速将他们包围,他们腹背受敌。甚至有日本士兵冲进屋子,他的枪筒几乎捅进日本人的嘴巴。子弹清脆地击穿日本人的后脑,那是他的最后一颗子弹。拖着血丝的子弹飞向天空,天空与天空之间,尸体,尸体,尸体他们跑向广场,他们知道战斗结束了。突围的过程异常惨烈,三十多个人,也许仅剩他一个。广场上挤满了人,老人,女人,医生,孩子,学生,士兵士兵们慌慌张张将枪扔掉,又慌慌张张地脱掉自己的军装。有人
15、将军装埋进花坛,那些花儿全都失去了头颅;(B)有人将军装投向烈焰,它们很快燃烧,如同一面面战败的旗子,却裹起阵阵腥风。脱掉军装的士兵马上挤进人群,缩着脖子,眼睛死死地盯着地面他们试图用参军以前的职业来救回自己的性命。军装染上鲜血。军装熠熠生辉。军装五彩斑斓。军装坚硬如铁。军装躺在地上,缩在火焰里,沦为尘土,或者化为青烟。一座城沦陷了,一起沦陷的,还有军装。他跑过去,泪飞如雨。他从火焰里抢出一套军装,动作迅疾滑稽。那是一套几乎全新的军装,没有枪眼,没有鲜血,没有褶皱,甚至没有灰尘。他将军装抖开,浓重的草绿色刺伤他的眼睛。他向火焰跪下,向城跪下,向废墟跪下,向军装跪下。他说,我还是兵。仍然有人胡乱
16、地脱着自己的军装。他却胡乱地往身上套着陌生的军装。一模一样的军装,几个小时以前,它们还在战壕里并肩作战。连日本人都愣住了,他们赶过来,端起枪,眯起眼,却忘记扣动扳机。终于他穿戴整齐,他甚至有时间整理一下衣襟,然后他“啪”的一声立正,向火焰和废墟行一个并不标准的军礼。枪响,军装上多出两个圆圆的小洞。他号叫着伸手去捂,牙齿将舌头咬断。他想捂住的不是鲜血,而是军装上的洞。1请用简洁的语言梳理小说的情节。开端:南京失守,日军扑进了城,射杀每一个活动的目标。发展:_高潮:广场上的士兵将军装脱掉,他却从火中抢出一套穿在身上。结局:_2第段属于哪一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3请从文中画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
17、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其表达效果。我选_句,赏析:_4文章第段运用了对比与衬托的写法,请选择其一,结合文意表述作用。1 发展:最后一支战斗着的三十多个守军顽强地阻击日军,突围后只剩下了他一个。 结局:日军枪响,他临牺牲还号叫着伸手去捂军装上的枪洞。 2 插叙。交代了这支守军的经历,突出了他们的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也表明了他对拥有一身军装的渴望,为下文他从火中抢出一套军装穿在身上的情节埋下伏笔。 3 示例:A 将挤在一起的三十多个人比作“捆绑在一起的手榴弹”,生动形象地表明了他们处境的危险,突出了他们不怕牺牲、精诚团结的精神品质。 4 (示例一)对比:将众多士兵与他对军装截然不同的态度和行为进行对比,
18、突出了他对军装和国土的热爱与崇敬,赞美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示例二)衬托:用日军发愣的表现衬托他的精神之伟大,甚至令敌人侧目。四、写作题(4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一位母亲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动情地说:“我们做父母的其实特别希望孩子有帮父母做点事的举动或想法,哪怕只是倒一杯水,扫一次地,我们心里都会感到特别的欣慰,甚至是特别的感动”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悟或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题目自拟,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和姓名。参考答案:一 ACCDCB沾衣欲湿
19、杏花雨 随君直到夜郎西 海日生残夜 乡书何处达 断肠人在天涯 峨眉山月半轮秋 岐王宅里寻常见 遥怜故园菊 一夜征人尽望乡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二 1C2B3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4D三 1勤劳:冬天把整个桃树埋进土里,春天再挖出来,不辞辛苦。有耐心:精心侍弄娇贵的桃树.。充滿生活智慧:让桃树钻进土里冬眠。关爱孩子,丰富孩子的秩牢生活,让孩子感受到奇迹般的温暖。2表层:我比其他的孩子在童年生活方面多了冰上的游戏,春暖花开,桃子甘甜。深层:我比別的孩子多了父爱的滋味,表现了父亲爱护孩子、生活智慧、勒劳耐心,为孩子创造了一
20、个有滋有味的童年生活。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于父亲的赞美感激,对父亲深深的怀念,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父亲营造的童年生活的怀念。3比喻,“饲养”指对动物进行培育与照料,这里把桃树比作动物。写出了父亲对桃树的精心呵护。表现了父亲的耐心与智慧,表达了父亲对桃树的喜爱,作者对父亲的赞美。4对桃树是否能够安全过冬的担心、对父亲去世的伤心难过、对父亲的怀念、对我和桃树都失去父亲呵护的伤感。5对比,拟人,写出了第二年春天李子、楼桃、海棠开花,但桃花一朵花也不再开:突出表现了桃树因父亲过世、无人照顾而死去,侧面体现了父亲的精心呵护、耐心智慧、慈祥关爱孩子;表达了作者对桃树死去的伤心与怀念,对父亲的赞美,对父亲离世的悲伤与怀念,对有桃树相伴的童年生活的怀 念;首尾呼应、总结全文、升华主旨,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四 10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