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965940 上传时间:2024-10-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l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l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l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4.答题步骤: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

2、、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

3、三)。答题示例2: 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 l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这

4、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

5、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步骤三)。答题示例2: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堵:座。 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轩举:意气飞扬。(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

6、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l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4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1: 江 村 杜 甫清江一曲抱村流,

7、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参考答案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l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

8、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4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 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参考答案“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答题示例2 : 旅夜书怀 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9、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问:结合作品简析旅夜书怀第三联中的两个虚词“岂”“应”使用的妙处。参考答案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意思是“(我的)名誉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扬呢?(我的)官位也真该因年老多病而罢退”。(步骤二)诗人本是以诗文自负的,而一个“岂”字说,表达了内心的愤懑之情。诗人本是想建功立业的,而一个“应”字反其意而用,表达了受排挤被罢官的无可奈何的情绪。“岂”“应”二字,将一个不得志者的心理表现得颇为准确、精炼、传神。(步骤三)答题示例3: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

10、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参考答案驿站秋夜难眠图(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答题示例4: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1)诗人运用了哪些

11、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参考答案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参考答案“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独。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l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

12、握程度。3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答题示例1: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参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答题示例2: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

13、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步骤一)。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眺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步骤二)。答题示例3: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注:一种水草。酲:ch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1)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3分)参考

14、答案拟人手法(1分)。由首联浮云不定议“阴晴”领起,颔联写“荷雨”、“湿”下起雨来;颈联写“日出”太阳又出来了。(2分,合情理即可给分)。(2)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参考答案借喜鹊的喧声表现对“日出”的喜悦;雨霁日出,波平如镜,爱水的“鸥”尽情地玩乐。有声有形、有动有静,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2分)。诗人精神愉快、神清气爽(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l第六种模式情感、主旨型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3.答题步骤:()诗

15、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抒发什么情感答题示例1: 南柯子王炎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答题示例2: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

16、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参考答案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l第七种模式评价题型1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2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3答题思路:()

17、认真审题()深入阅读理解诗词()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4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答题示例: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

18、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l第八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1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2答题思路:(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

19、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答题示例: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分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答案参考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

20、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特别提示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例如第五种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内容和主旨两方面的内容,如果加上“折柳运用了双关修辞,既指听到的折柳曲,又指联想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场景”,那么就万无一失了。选校网 高考频道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 (按ctrl 点击打开)二、高中诗词鉴赏2

2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钓屿(明)郭汝霖天畔一舟横,长风万里行黄擎浮浪远,钓屿芜波明。唇气山将结,涛声笛共清。倚墙时浩啸,奇览慰生平。【注释】嘉靖四十年(1561年)闰五月,册封正使郭汝霖一行乘坐“封舟”向琉球王国进发,航行到钓鱼岛海域即兴而作此诗。(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乘舟在大海上航行的情景。既描绘了封舟在大海上扬帆远航的生动场景,一也写出了磅礴的气势。B.领联写初见钓鱼岛。诗歌借着对封舟的动态描写,将钓鱼岛这一主要表现对象自然而然地推到读者眼前。C.颈联用想象的艺术手法,生动地描绘钓鱼岛的风景,给人一种迷蒙飘逸的美感与和谐安详的听觉感受。D.尾联写

22、诗人倚靠着船上的桅杆不时地浩歌长啸,奇美的祖国山川,让他感到足以告慰平生,直抒胸臆。(2)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人形象。 【答案】 (1)C(2)诗人是一位具有强烈使命感、充满豪情、热爱祖国山河的官员。他乘坐封舟破万里浪,努力完成朝廷交给他的政治使命;他面对祖国壮美山河,兴奋喜悦,倚靠桅杆浩歌长啸,体现出爱国者豪迈的诗情。 【解析】【分析】(1)C项,“想象”错,涛声为实写,应为“虚实结合”。故选C。 (2) “天畔一舟横,长风万里行” 写诗人乘舟在大海上航行的情景。写出了郭汝霖这位天朝使节自己的豪迈胸襟。他乘坐封舟破万里浪,努力完成朝廷交给他的政治使命。“黄擎浮浪远,钓屿芜波明” 写初见钓鱼

23、岛。册封使有护封军人随行,擂鼓以壮声威。“唇气山将结,涛声笛共清” 对钓鱼岛及其周围海域的详细描绘和赞美。诗人惊奇与兴奋喜悦的心情也就包括其中了。“倚墙时浩啸,奇览慰生平” 作者直抒胸臆,诗人那抑制不住的激动与豪情跃然纸上,将作者热爱祖国山川、热爱大自然的胸襟表露无遗。分析可知,诗人是一位具有强烈使命感、充满豪情、热爱祖国山河的官员。 故答案为:C; 诗人是一位具有强烈使命感、充满豪情、热爱祖国山河的官员。他乘坐封舟破万里浪,努力完成朝廷交给他的政治使命;他面对祖国壮美山河,兴奋喜悦,倚靠桅杆浩歌长啸,体现出爱国者豪迈的诗情。【点评】(1)此题综合考查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

24、知与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苏轼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

25、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注释】此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时杭州太守陈襄(字述古)调任,宴僚佐于杭州城中吴山上的有美堂。应陈襄之请,苏轼即席写下了本词。(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前两句极写有美堂美丽壮观的胜景,大处落墨,境界阔大,气势不凡。B.上片后两句运用设问,询问友人,期待与述古有朝一日能再次相会,把酒痛饮。C.下片前两句化用杜牧“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词句,直抒内心痛别之情。D.上片以乐景写忧思,寓情干景;下片因景寓情,由忧而乐:情感表现极有层次。(2)词的最后两句如何理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1)C(2)夜深风

26、静扶醉欲归时,夜景如画:一轮明月映照下,钱塘江水澄明如镜(玻璃);词人以明澈、温静的江月,象征述古为人高洁耿介,也象征二人友情的纯洁深挚;以景结情,既表达了对朋友人格的赞美,也表达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深情。 【解析】【分析】(1)C项,“直抒内心痛别之情”表述错误,下片前两句化用杜牧“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词句,杜牧在他的著名的扬州诗中写道:“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直到宋代,此曲仍风行民间。这种悲歌,此时更增添离怀别思。离思是一种抽象的思绪,能感觉到,却看不见,摸不着,对它本身作具体描摹很困难。词人借助灯火和悲歌,既写出环境,又写出心境,离怀别思表现含蓄蕴藉,并非直抒胸臆。故选C。 (2)

27、诗歌最后两句是“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写有美堂上所观夜景。词人借“碧琉璃”喻指江水的碧绿清澈,生动形象地形容了有美堂前水月交辉、碧光如镜的夜景。走笔至此,词人的感情同满江明月、万顷碧光凝成一片,仿佛暂时忘掉了适才的宴饮和世间的纷扰,而进入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境界。这里,明澈如镜、温婉静谧的江月,象征友人为人高洁耿介,也象征他们友情的纯洁深挚。这首词把景物和情思交织起来,既描绘出杭州形胜的美好景色,又充分表现了陈襄留恋钱塘之意和佐僚们的友情,上片写揽景兴怀,下片写有美堂上所观夜景,从艺术特色方面来看,全诗以景结情,既表达了对朋友人格的赞美,也表达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深情。 故答

28、案为:C; 夜深风静扶醉欲归时,夜景如画:一轮明月映照下,钱塘江水澄明如镜(玻璃);词人以明澈、温静的江月,象征述古为人洁耿介,也象征二人友情的纯洁深挚;以景结情,既表达了对朋友人格的赞美,也表达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深情。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炼句的基本能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拟行路难

29、(其六)鲍照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注释】鲍照南北朝诗人。蹀躞:小步走路或裹足不前的样子。(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精确传神地刻画出主人公内心的惆怅。B.诗的第三、四句运用借代和反问表现作者辞官前的生存状态和感受。C.第五至第十句描绘了家庭日常生活的场景,与之前诗句内容构成反差。D.这首诗内容有张有弛,波澜顿挫,写法上较拟行路难(其四)直露。(2)比较本诗与李白行路难在表达的情感方面有何异同。 【答案】

30、 (1)B(2)相同点:两首诗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不平和自我宽慰。不同点:鲍诗侧重于抒写个人的失意情怀,并提升到了控诉时世不公道的新高度;李诗还表现了一种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乐观的自信,思想境界更高。 【解析】【分析】(1)B项,“借代”错,应为比喻。故选B。 (2)此题为比较异同,并且给出比较的范围,较为容易,结合诗歌作答即可。从情感的角度可以理解为:相同点:两首诗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不平和自我宽慰;不同点:鲍诗侧重于抒写个人的失意情怀,并提升到了控诉时世不公道的新高度;李诗还表现了一种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乐观的自信,思想境界更高。 故答案为:B; 相同点:两首诗都在

31、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不平和自我宽慰。不同点:鲍诗侧重于抒写个人的失意情怀,并提升到了控诉时世不公道的新高度;李诗还表现了一种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乐观的自信,思想境界更高。【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

32、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庭芳(注)苏 轼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注释】

33、这首词大致创作于词人被贬黄州之后。(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以议论为主,夹以抒情。援情入理,情理互喻,既朴实又形象生动。B.上阕运用典故发端,不仅是对世俗观念的奚落,也是对尘俗人生的否定。C.下阕以高歌结尾,情绪豁达开朗,充满了飘逸旷达超凡脱俗的闲适之情。D.全词语言意显词浅,带有口语化的痕迹,似乎毫不经意,然又颇具匠心。(2)本词上阕蕴含作者多种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 (1)A(2)对世俗追名逐利的嘲讽,将名与利比喻为蜗角、蝇头,嘲讽之意一览无余;对政治斗争相互倾轧的厌倦,词人感叹万事皆由前定,何必争个谁弱谁强;对自身处境的悲愤,不问世事,全身远祸

34、,未老放我,百年沉醉,抒发的是内心的无奈与悲愤。 【解析】【分析】(1)A项,“情理互喻”“形象生动”错误,从词中来看,应该是全篇援情入理,情理交融,并非是“情理互喻”;同时“朴实”和“形象生动”本身就是矛盾的,且从词中来看,词人现身说法,真抒胸臆,言语是朴实的。故选A。 (2)“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功名利禄本是构成世俗观念的核心,而经历了人世浮沉的苏轼却以蔑视的眼光,称之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进而以“算来著甚干忙”揭示了追名逐利的虚幻,这不仅是对世俗观念的奚落,也是对蝇营狗苟尘俗人生的否定;“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词人由世俗对名利的追求,联想到党争中由此而带来的倾轧以及

35、被伤害后的自身处境,“事”,指名利得失之事,谓此事自有因缘,不可与争,但得者岂必强,而失者岂必弱,因此也无须过分介意;“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词人意图在醉中不问世事,以全身远祸,一“浑”字抒发了以沉醉替换痛苦的悲愤,一个愤世嫉俗而以无言抗争的词人形象呼之欲出。 故答案为:A; 对世俗追名逐利的嘲讽,将名与利比喻为蜗角、蝇头,嘲讽之意一览无余;对政治斗争相互倾轧的厌倦,词人感叹万事皆由前定,何必争个谁弱谁强;对自身处境的悲愤,不问世事,全身远祸,未老放我,百年沉醉,抒发的是内心的无奈与悲愤。【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

36、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登瓜步江楼徐之瑞 怒涛千叠横江,是谁截断神鳌足?却思当日,风云叱咤,气吞巴蜀。江左夷吾 , 风流顿尽,神州谁复?但茫茫睹此,河山如故。悲何限、吞声哭。 正拟清游堪续,剩荒台、乱鸦残木。伤心地、莫话

37、,南朝旧事,春波犹绿。鼎鼎华年,滔滔逝水,浮生何促!指三山缥缈,凌云东去,醉吹霜竹。【注释】徐之瑞:字兰生,浙江仁和人。明崇祯九年举人,入清不仕。传说女娲断鳌足做撑天之柱。西晋初期,王濬率军自巴蜀顺江东下,迫使吴国投降。温峤认为王导有管仲(夷吾)之才,能辅助局势未稳的东晋。(1) 这首词的上片多处用典,作者借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这首词的下片。 【答案】 (1)词人以女娲断鳌足、王濬降吴、江左夷吾之典,抒发了期盼有人“撑天”护国的愿望,以及对古人功业的追慕和神州难复的亡国之痛。(2)写哀景抒哀情。以荒凉残破之景抒发凄凉孤寂之情,以沧桑巨变抒发亡国

38、之痛。触景生情。本想游赏,可眼前荒台、乱鸦、残木之景十分荒凉,让词人联想到南朝旧事,勾起亡国之恨。以乐景衬哀情。春波犹绿,故国不再,令人伤怀。寓情于景。年华蹉跎如滔滔逝水,“浮生何促”,抒发词人对年华易逝、人生短促的感慨与救国无术的愤懑悲痛之情。虚实结合,创设虚景,抒发感伤之情。“春波犹绿”,抒发亡国之恨,“浮生何促”,表达对年华易逝、人生短促的感慨。 【解析】【分析】(1)解答本题时,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女娲断鳖足,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

39、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比喻开创新局面,创建伟业。王濬降吴,王浚率领,沿着大江,顺流向东进攻,迫使吴国投降。管夷吾,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相齐桓公成霸业。后代诗文中多指有辅国救民之才的人,温峤认为王导有管仲(夷吾)之才,能辅助局势未稳的东晋。作者抒发企盼有人“撑天”护国的愿望,对古人功业的追慕,神州难复的痛苦。 (2)本题主要考查情和景的关系。所写之景:眼前荒台、乱鸦、残木之景,以荒凉残破之景抒发凄凉孤寂之情,以沧桑巨变抒发亡国之痛,写景和情感协调一致,属于写哀景抒哀情,触景抒情;春波犹绿,而故国不再,情和景形成强烈对比,属于以乐景衬哀情。 “浮生何促”,年华蹉跎如滔滔逝水,寓情于景,抒发词人

40、人生短促的感慨与救国无术的愤懑悲痛之情。 故答案为:词人以女娲断鳌足、王濬降吴、江左夷吾之典,抒发了期盼有人“撑天”护国的愿望,以及对古人功业的追慕和神州难复的亡国之痛。 写哀景抒哀情。以荒凉残破之景抒发凄凉孤寂之情,以沧桑巨变抒发亡国之痛。触景生情。本想游赏,可眼前荒台、乱鸦、残木之景十分荒凉,让词人联想到南朝旧事,勾起亡国之恨。以乐景衬哀情。春波犹绿,故国不再,令人伤怀。寓情于景。年华蹉跎如滔滔逝水,“浮生何促”,抒发词人对年华易逝、人生短促的感慨与救国无术的愤懑悲痛之情。虚实结合,创设虚景,抒发感伤之情。“春波犹绿”,抒发亡国之恨,“浮生何促”,表达对年华易逝、人生短促的感慨。【点评】本

41、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抒情手法的鉴赏能力。古代诗歌的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入景)、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即事抒怀。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暑旱苦热王令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42、?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1) 从本诗的尾联可以感受到诗人_的宏愿与胸襟。 (2)这首诗虚实结合的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答案】 (1)与天下同忧乐(与天下人共苦难)。(2)“人固已惧江海竭”是“苦热”心情的实写,“天岂不惜洒汉干”想象上天也应忧虑河汉因热而竭,是虚写。“昆仑”两句则联想到常年积雪的昆仑山与留有寒气的蓬莱仙岛两处清凉世界,是虚写,与前文的实写苦热结合。虚实结合渲染出暑旱之烈以及对清凉的迫切希望。 【解析】【分析】(1)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意思是“我不能够携带天下人一起去避暑,又怎能忍心独自一个,到那儿去逍遥徜徉”。

43、诗歌结尾运用反问的句式来表达情感。诗歌标题是“暑旱苦热”,交代了当时的情境,诗歌颈联说“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诗人说即使有神山仙岛、清凉世界,但不能与普天下人一起享受,自己决不会独个前往,尾联直接展示诗人广大的胸怀,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完全一致,也是他“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助于天下”的品质的表现。同时,“手提天下”,又展现了诗人勃勃壮志,及睥睨天下的豪情。 (2)首先明确“虚实结合”这一概念,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与拟人不同。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

44、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然后到诗中圈出虚写的内容和实写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诗歌标题是“暑旱苦热”,交代了季节及天气状况,“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这两句借助景物来具体写“热”,属于实写的内容;颔联“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前一句写人面对“苦热”的心境,人们担心连江海也将枯竭,这是实写,后一句“天岂不惜河汉干”,“河汉”指“银河”,难道老天就不怕耿耿银河被晒干,这是诗人的想象,属于虚写;如“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现实中既然没有可以躲避的清凉世界,诗人的思绪便飞向了虚幻的神仙世

45、界。他想到神仙居住的昆仑山顶常年有雪,那海上仙山蓬莱岛,四季阴凉,由冰雪而进一步扩展到神仙所居地的高寒,这属于想象,是虚写。 故答案为: 与天下同忧乐(与天下人共苦难)。 “人固已惧江海竭”是“苦热”心情的实写,“天岂不惜洒汉干”想象上天也应忧虑河汉因热而竭,是虚写。“昆仑”两句则联想到常年积雪的昆仑山与留有寒气的蓬莱仙岛两处清凉世界,是虚写,与前文的实写苦热结合。虚实结合渲染出暑旱之烈以及对清凉的迫切希望。【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和抒情,表现手法包括对比、衬托 、象征、用典等,修辞包括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比拟、拟物、夸张等。分析诗句的手法理解诗句是第一位的,做题时首先要准确指出手法,接着要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的具体运用,并指出手法的作用。本诗由人间苦热而联想到天上情景,由人境而联想到仙境,丰富了内容,升华了悲天悯人的主旨。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